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规单元尺度碳排放测算方法框架与模型研究
1
作者 刘合林 罗梅 +2 位作者 李文涛 李莹颖 罗文静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3,共11页
准确测定城市控规单元尺度碳排放是建立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控规技术的基础前提。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尺度的碳排放测算方法较为成熟,但控规单元尺度的测算方法研究相对缺乏。在梳理全球、区域、城市、控规单元等不同尺度碳排放测算方... 准确测定城市控规单元尺度碳排放是建立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控规技术的基础前提。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尺度的碳排放测算方法较为成熟,但控规单元尺度的测算方法研究相对缺乏。在梳理全球、区域、城市、控规单元等不同尺度碳排放测算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认为控规单元尺度碳排放测算面临着空间要素规模效应、邻近效应和流动效应等复杂影响的技术挑战。基于此,认为控规单元尺度的碳排放测算需要考虑空间、活动和技术三个逻辑以及建造和运行两个过程,提出了由基础碳排放测算函数、综合影响函数和交叉影响修正函数构成的控规单元碳排放测算框架与模型,以期为构建低碳导向的控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规单元 碳排放 测算框架 碳中和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市场实施现状与制度路径
2
作者 白洋 赵艺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共8页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认为,碳市场是支持CCUS发展的有效政策手段,可通过履约市场或自愿市场对CCUS进行支持。目前CCUS的碳市场实施面临核算标准不明、法律法规缺失、政策支持不足等多方面阻碍。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经验,如欧盟通过发放免费碳配额、美国通过低碳燃料标准支持CCUS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CCUS碳市场实施的制度路径,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市场监管、健全司法保障、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和开展国际合作等举措,以此推动我国CCUS在碳市场中的价值转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市场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美国低碳燃料标准制度 碳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足迹核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林睿 顾佳艳 +5 位作者 何国富 陈潇楠 张瑞瑞 杨根森 薛楠 杨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4,共11页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艺选择与运行管理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然而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碳足迹核算鲜有研究。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排放清单,并据其对长三角地区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艺选择与运行管理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然而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碳足迹核算鲜有研究。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排放清单,并据其对长三角地区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碳足迹核算。结果表明:在进出水水质类似、处理效果相当情况下,一体化厌氧-好氧(AO)工艺的碳足迹为1.635 kg/m^(3)(以CO_(2)当量计,全文同),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碳足迹为2.140 kg/m^(3),生物滤池(BAF)+人工湿地(CW)工艺的碳足迹为0.814 kg/m^(3),自流增氧(OT)+CW工艺的碳足迹为1.060 kg/m^(3);碳足迹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电力消耗(45.70%~64.61%)、温室气体直接排放(20.02%~29.73%)、药物/物料消耗(6.93%~16.70%)、污泥处理处置(5.53%~9.99%)和尾水排放(2.01%~5.98%);在“双碳”背景下,BAF+CW是相对理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并且比碳排放和敏感性结果显示,减少电能消耗是降低碳足迹的首要途径。本研究可为“双碳”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筛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工艺 碳足迹核算 全生命周期评价(LCA) 比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单位GDP碳排放”概念的探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文婧 廖进中 廖任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6,共3页
中国政府公布的基于"单位GDP碳排放"概念的相对减排目标,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发展优先"的原则,但由于没有将非国民因素产生的收益及碳排放予以剔除而具有局限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单位GNI碳排放... 中国政府公布的基于"单位GDP碳排放"概念的相对减排目标,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发展优先"的原则,但由于没有将非国民因素产生的收益及碳排放予以剔除而具有局限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单位GNI碳排放"概念。它结合国民总收入这一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真实水平和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能更科学地体现中国实际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危机 单位gdp碳排放 单位GNI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的空间特征——基于GDP重心、第二产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动态轨迹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海超 雷明 殷子涵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118,共7页
文章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5年期间我国省级GDP重心和第二产业重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全国历年的GDP重心、第二产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碳排放重心和GDP重心出现200公里以上的位置偏离,并且碳排放重心在GD... 文章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5年期间我国省级GDP重心和第二产业重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全国历年的GDP重心、第二产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碳排放重心和GDP重心出现200公里以上的位置偏离,并且碳排放重心在GDP重心的西北方向,这说明我国东南方区域的GDP密度相对更高,而西北方区域的碳排放密度相对更高。在文章的研究时段内,我国碳排放重心和GDP重心都出现明显向西移动的趋势,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对于西部省份来说,在赶超过程中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努力发展经济实现赶超,又要努力降低碳排放。因此,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模型 gdp重心 第二产业重心 碳排放重心 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 MW燃煤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方法对比研究
6
作者 韩金克 吴建群 +4 位作者 夏永俊 张员根 黄赵鑫 郭修文 刘小伟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国内燃煤机组中短期内碳排放量在线监测方法仍以核算法为主,碳排放在线监测方法尚不完善。针对大型燃煤机组碳排放,探索基于机组燃料管理系统常规监测数据的碳排放在线核算方法,形成了燃煤机组碳排放快速核算方法;并针对CO_(2)体积分数... 国内燃煤机组中短期内碳排放量在线监测方法仍以核算法为主,碳排放在线监测方法尚不完善。针对大型燃煤机组碳排放,探索基于机组燃料管理系统常规监测数据的碳排放在线核算方法,形成了燃煤机组碳排放快速核算方法;并针对CO_(2)体积分数、流速、湿度测量方式的不同设计了5种碳排放直接在线监测方法,以快速核算法为基准,对比了不同测算周期内不同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的计算偏差。结果显示:随测算周期时间跨度的增大,不同方法的碳排放量计算偏差逐渐稳定,60天内的监测结果显示,系统法、监测法、修正监测法、氧平衡法、修正氧平衡法和热值法的平均计算偏差分别为-11.5%、7.7%、4.6%、9.7%、7.1%和17.0%,经长周期参比修正后均可用于燃煤机组碳排放在线监测,支撑燃煤机组碳排放控制和碳资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碳排放 碳核算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R&D投入与碳排放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7
作者 刘伟 纪明 +1 位作者 韩进 王竞一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5,共11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入均对碳排放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R&D投入在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之间的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它既是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的关键驱动力,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发挥R&D投入和技术创新在实现碳减排中的关键驱动作用,同时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研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科技创新 R&D投入 碳排放 熵权法 单位根检验 区域异质性 科技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火风光储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8
作者 谢平平 吕思宇 +4 位作者 刘德旭 刘洋 陆秋瑜 杨银国 钟海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2-151,共10页
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着重约束碳排放总量,轻视约束碳排放强度,导致火电运行碳排放强度较大、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异质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 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着重约束碳排放总量,轻视约束碳排放强度,导致火电运行碳排放强度较大、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异质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火电机组碳排放强度与负荷率关系曲线的分异特征,用低碳强度区、高碳强度区及过渡区划分火电运行区间。其次以火电低碳强度区运行时长最大、系统碳排放量最小、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兼顾碳排放“双控”与运行经济性的火风光储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并相应设计了分层递阶求解策略。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约束火电碳排放强度,提高系统运行低碳性,且能够适应不同新能源渗透率、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系统运行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风光储发电系统 火电机组调峰 碳排放强度 特殊天气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碳排放与GDP含金量的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8
9
作者 黄鑫 邢秀为 程文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保证能耗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降低对推动减排增汇、绿色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分别估算地区2000—2017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及GDP含金量,借助OECD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保证能耗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降低对推动减排增汇、绿色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分别估算地区2000—2017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及GDP含金量,借助OECD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量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脱钩关系的因素进行识别与检验。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递增,建设用地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极强于直接碳吸收的削弱作用,在地区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②甘肃省GDP含金量总体稳定但相对较低,平均含金量42.96%。③甘肃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GDP含金量前期存在未脱钩关系,后期脱钩趋势明显,地区土地利用正朝着低碳有效方向迈进。④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总人口及第三产业比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与脱钩关系关联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gdp含金量 OECD脱钩 灰色关联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产业单位GDP能耗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方芳 闫海龙 陈前利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0期205-210,共6页
选取2005~2015年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新疆单位GDP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全疆具有全行业单位能耗总体降低,工业单位能耗呈现"W"型逐渐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单位能耗呈现出倒"V"型变化,... 选取2005~2015年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新疆单位GDP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全疆具有全行业单位能耗总体降低,工业单位能耗呈现"W"型逐渐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单位能耗呈现出倒"V"型变化,重工业能耗有序下降,轻工业单位能耗总量小降幅大等特点。空间上呈现出地州单位GDP能耗在2009和2015年出现拐点、石河子市与和田地区是全疆单位能耗的"两极"、高单位GDP能耗地州分布逐渐向天山北坡经济带集中等动态变化趋势。为此,提出了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严格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实行精准财政支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gdp能耗 低碳经济 时空演变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旅游碳排放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立 顾至欣 郭剑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188,共7页
以旅游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为起点,通过设计四种不同的旅游线路,重点分析交通方式、住宿形式、旅游活动内容等不同旅游环节对碳排放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近郊游相比,省际游交通碳排放最高可达近郊游的18.9倍和73.5倍。... 以旅游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为起点,通过设计四种不同的旅游线路,重点分析交通方式、住宿形式、旅游活动内容等不同旅游环节对碳排放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近郊游相比,省际游交通碳排放最高可达近郊游的18.9倍和73.5倍。在同样选择快捷酒店的情况下,省际游住宿碳排放量是近郊游的8.9倍和13.3倍。随着旅游距离的增加,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逐渐增大。近郊游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为25.4%,而省际游三亚交通碳排放占比高达53.4%,超过了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比。1次近郊游产生的碳排放所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约168.8 m2,而省际游青岛和海南三亚所产生的碳排放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高达1423.77 m2和2948.74 m2,省际游所需碳汇森林面积是近郊游的8.43倍和17.47倍。研究结论对旅游政策的制定、节假日规划以及旅游线路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碳排放 “双碳”目标 影响因素 变化规律 能量消耗 单位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盘单元箱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研究
12
作者 唐英 毛讯辉 李继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3-239,共7页
目的对作为高效物流运作关键载体的集装单元器具进行碳足迹核算研究,以促进绿色物流发展,落实“双碳”目标。方法以某租赁企业铝合金材质托盘单元箱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结果完成了托盘单元箱... 目的对作为高效物流运作关键载体的集装单元器具进行碳足迹核算研究,以促进绿色物流发展,落实“双碳”目标。方法以某租赁企业铝合金材质托盘单元箱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结果完成了托盘单元箱生命周期6个阶段碳足迹核算,结果发现,托盘单元箱使用阶段和原材料生产阶段的碳足迹占比很大,而回收阶段碳足迹为负值,揭示了具有广泛应用及流动性的物流单元集装器具的生命周期碳足迹特质;提出废弃托盘单元箱回收再生利用、轻量化设计和创新托盘应用模式等降碳减排方案,并从托盘单元箱生命周期碳足迹以及货物周转量碳足迹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论回收再生利用、轻量化设计以及引入动态循环使用模式是实现托盘单元箱降碳减排的有效手段,研究为集装单元器具适应循环经济下的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盘单元箱 铝合金材质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核算 降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福建省县域单元农业碳排放核算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瑞 姜春 +3 位作者 谢臻 邱龙霞 江晓忠 史聪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40,451,共12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县域尺度农业净碳排放量时空特征,为福建省及其他各省市区制定碳减排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12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清单,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出农业碳排放总量;结合福建省农业特征选取7种... [目的]分析福建省县域尺度农业净碳排放量时空特征,为福建省及其他各省市区制定碳减排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12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清单,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出农业碳排放总量;结合福建省农业特征选取7种主要农作物计算碳吸收量;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20年福建省农业净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研究期内净碳排放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变化趋势。碳源方面,农地利用碳排放占据较大比例;碳汇方面,水稻、蔬菜和甘蔗对碳吸收的贡献较大。大部分县(市)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年均下降幅度较小。(2)福建省县域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聚集态势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约有一半的县(市)处于较低强度区。(3)2001—2020年福建省各县(市)的空间等级分布格局有一定程度的变动,中等排放区和中低排放区数量增多,高等排放区、中高排放区和低排放区数量减少,两极分化情况有所缓解。[结论]2001—2020年福建省大部分县域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都呈下降趋势,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下降幅度不够大,未来还应从政策激励、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减排效果,促进农业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汇 县域单元 探索性空间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P机组碳排放分析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家桐 谢宁 +1 位作者 王承民 熊康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7,83,共8页
针对现有研究对于热电联产(CHP)机组碳排放计算不符合实际物理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HP碳排放分析的综合能源系统(IES)低碳调度优化方法。从CHP机组内部结构入手,分析CHP机组内部各部分之间能量的传递过程,绘制CHP机组功率与碳排流向图... 针对现有研究对于热电联产(CHP)机组碳排放计算不符合实际物理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HP碳排放分析的综合能源系统(IES)低碳调度优化方法。从CHP机组内部结构入手,分析CHP机组内部各部分之间能量的传递过程,绘制CHP机组功率与碳排流向图,列写各个部分的功率平衡方程,得到CHP机组排放废气的等效热功率;计及碳排放量与废气排放速率的关系,结合废气排放的热力学方程,得到CHP机组废气排放速率与输入气流量及输出功率的关系;提出基于CHP机组碳排放分析的IES低碳调度优化模型,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求解IES低碳调度优化结果;通过算例分析不同CHP机组运行方式下的优化调度结果,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分析 调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慧丽 郑逸璇 +3 位作者 宋晓晖 王圣 陈潇君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煤电行业是黄河流域内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将煤电行业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助推黄河流域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本文以煤电行业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设计了能够涵盖碳排放全过程的评价指标... 煤电行业是黄河流域内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将煤电行业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助推黄河流域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本文以煤电行业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设计了能够涵盖碳排放全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先进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等设定差异化评价基准,构建以约束评价为主、兼顾指导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并采用评价方法中的核心评价指标碳排放绩效,对黄河流域现役煤电机组和“十四五”期间新增煤电机组进行碳减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项目设计可实现流域内现役煤电机组碳排放量下降12.7%,“十四五”期间新建煤电机组碳排放增量下降27.1%,其中新增煤电机组装机占比较高的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可实现新增煤电机组碳排放分别下降30.7%和23.0%.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内碳减排潜力大,建议针对黄河流域内碳排放绩效水平较差的特点,从燃煤小机组淘汰、低碳清洁燃料替代等方式推动煤电行业综合治理,建立协同技术相关指标数据管理台账,出台火电行业碳排放影响评价指南,为煤电行业新增建设项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有力有效的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行业 黄河流域 碳排放影响评价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碳排放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Opt-XGBoost的煤电机组碳排放因子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敬皓 王娜娜 +1 位作者 蒋嘉铭 田亚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以贝叶斯参数优化的XGBoost算法为基础,基于机组特征和煤炭特性建立BayesianOpt-XGBoost预测模型,其发电、供热碳排放因子预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和0.87,绝对误差百分比为2.51%和2.91%.进一步,通过特征标准化方法减少对煤炭特性... 以贝叶斯参数优化的XGBoost算法为基础,基于机组特征和煤炭特性建立BayesianOpt-XGBoost预测模型,其发电、供热碳排放因子预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和0.87,绝对误差百分比为2.51%和2.91%.进一步,通过特征标准化方法减少对煤炭特性的依赖,模型预测R2分别为0.79和0.77,绝对误差百分比为3.94%和2.75%,精度仍可得到保障.基于该模型分析全国各省区煤电机组碳排放因子并与公布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对机组预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对现存的低容量机组进行改造、对新建造电机组采用大容量高参数可以减少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核算 煤电碳排放因子预测 贝叶斯参数优化 XGBoost 特征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规单元尺度城市更新中建筑碳排预计算研究--以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淑军 运迎霞 +1 位作者 宋彦 李超骕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我国已处于城镇化的后半程,加上“30目标+60愿景”国际承诺的做出,标志着存量更新和低碳规划将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基本语境。建筑碳排是城市中的重要碳排放源,亦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碳排因素和计算因子,针对当前我国城... 我国已处于城镇化的后半程,加上“30目标+60愿景”国际承诺的做出,标志着存量更新和低碳规划将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基本语境。建筑碳排是城市中的重要碳排放源,亦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碳排因素和计算因子,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建筑碳排计算研究的缺失,以控规单元尺度为研究范围,以建筑碳排预计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平台及图式化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在能耗模拟框架下,对三种常用建筑碳排预计算方法进行比选,选取“根据规划用地类型与强度推算建筑能耗”的碳排计算方法。以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为实证地块,根据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对城市更新后建筑碳排进行预计算及结果分析;并对现状地块的建筑碳排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地块更新前后建筑能耗的减排效应并进行原因探析,得出经过低碳城市更新后的建筑碳排降幅可达到约88%,主要原因在于高能耗建筑类型的减少及用地功能与性质的改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控规单元尺度城市更新的低碳规划策略与技术路径,最后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应继续努力与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预计算 城市更新 实证计算分析与低碳规划策略 控规单元尺度 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REGS和可调热电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业伟 文中 +2 位作者 王灿 倪志 杨生鹏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模式导致的弃风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可再生增强型地热系统(Regenerative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REGS)和可调热电比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优化调度...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模式导致的弃风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可再生增强型地热系统(Regenerative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REGS)和可调热电比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优化调度模型。首先,构建干热岩提取循环等模型,分析了能量分配系数对于REGS作为源端的热电可调节机理;其次,研究了REGS配合光热电站和热电联产机组耦合运行机制,分析了耦合运行改善热电比的机理,并引入广义机组热电比控制模型;再次,以购能成本、运行成本、运维成本、弃风成本及碳税成本之和最小构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利用西北某地区实际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能够提高系统经济性和风电消纳率,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REGS 光热电站 广义机组热电比 风电消纳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J 75—2017标准与核算指南的燃气机组碳排放监测方法仿真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公达 蔡秀霞 +4 位作者 林海 卢伟业 邹祥波 徐昉 马双忱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准确掌握燃气机组碳排放情况是保证碳交易的保障之一。不少燃气机组开始加装在线气相色谱装置,使燃料端实时监测也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对于未加装CO_(2)监测系统或存在设备空间已满的机组,则通过O_(2)体积分数折算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路... 准确掌握燃气机组碳排放情况是保证碳交易的保障之一。不少燃气机组开始加装在线气相色谱装置,使燃料端实时监测也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对于未加装CO_(2)监测系统或存在设备空间已满的机组,则通过O_(2)体积分数折算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路径之一。但不论采用直测还是折算监测方法,在前后端连续监测数据的偏差问题分析上,目前仍然缺乏足够的研究。因此,针对短期内不具备CO_(2)直测能力的机组,以某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历史数据为仿真对象,基于烟气O_(2)体积分数数据换算和燃料在线气相色谱数据进行连续仿真监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监测方法的月度数据之间没有一致性的大小排序关系,相对偏差有正也有负,年度数据相互偏差均小于5%;δ RD,R,fluegas-flue-h与烟囱出口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CEMS)O_(2)体积分数相关性最高;该机组的碳排放偏差主要集中在负荷率55%以上的稳燃段;烟囱出口CEMS O_(2)体积分数和烟囱出口CEMS湿烟气流速在满足现有定期检定要求的前提下导致前后端碳排放量偏差的可能性最大;现有技术规范下,前后端均能实现实时监测,可用于趋势分析,但只有燃料端监测方法的仿真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5%;对于燃气机组,从燃料端进行碳排放监测可能更加合适,而烟气端监测方法可能更适合燃煤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机组 碳排放 燃料端 烟气端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能源调度与碳排放计价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佳 吴任博 +2 位作者 肖健 彭依明 蒋雨晨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5,共9页
对碳排放计价收费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文中基于加权和分段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碳排放计价和能源调度协同优化方法,可以将电力部门的预期排放量降低到规定的目标以下。将该问题表述为一个双... 对碳排放计价收费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文中基于加权和分段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碳排放计价和能源调度协同优化方法,可以将电力部门的预期排放量降低到规定的目标以下。将该问题表述为一个双层规划问题:上层为碳排放费率优化,以碳排放总量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下层为典型日的碳排放协同机组组合优化,以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并考虑了各种运行条件以及二进制机组组合决策等约束。使用加权求和分段法确定最优费率以达到给定排放目标,并与约束排放边际值方法进行对比。还研究了系统投资与碳排放制定过程的关系。基于测试系统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可靠地找到满足排放目标的最低碳计价费率,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新型电力系统 调度优化 机组组合 可再生能源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