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T-RSA的小d_(p),d_(q)实际攻击研究
1
作者 李强 郑群雄 戚文峰 《密码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4-626,共23页
CRT-RSA是由Quisquater和Couvreur于1982年提出的RSA变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协议、身份认证等领域.小d_(p),d_(q)攻击是分析CRT-RSA应用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前最好的理论攻击结果是2019年由Takayasu、Lu和Peng给出的... CRT-RSA是由Quisquater和Couvreur于1982年提出的RSA变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协议、身份认证等领域.小d_(p),d_(q)攻击是分析CRT-RSA应用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前最好的理论攻击结果是2019年由Takayasu、Lu和Peng给出的d_(p),d_(q)<N^(0.122),其中N为模数.然而,由于格基约化算法在高维格中约化效率和输出格基质量的下降,实际攻击很难达到该理论界.目前已知最好的实际攻击结果为d_(p),d_(q)≤N^(0.062)(N为1000 bits)和d_(p),d_(q)≤N^(0.0645)(N为2000 bits),与理论界尚有不小的差距.本文在Takayasu等人攻击的基础上,探索CRT-RSA小dp,dq攻击的实际可攻击上界以及如何在实际攻击中进一步提升该攻击上界.第一,对2019年Takayasu等人的格(简记为TLP2019格)进行优化,在确保TLP2019格仍为方阵的条件下去掉了两个unhelpful多项式,使得TLP2019格降低了两维.第二,针对当前缺乏CRT-RSA小d_(p),d_(q)实际可攻击上界的有效估计方法这一现状,结合实验中发现的TLP2019格约化输出的前三向量长度远远小于随机格中最短向量长度这一事实,给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可攻击上界的估计方法,其估计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第三,根据实验中与RSA小解密指数实际攻击类似的“多值现象”,提出了基于二分搜索的小d_(p),d_(q)实际攻击方法,提升了实际可攻击的上界.具体而言,对于模数1000 bits和2000 bits的CRT-RSA,在两周内分别实现了d_(p),d_(q)≤N^(0.067)和d_(p),d_(q)≤N^(0.0665)的实际攻击;对于某些特殊情形,甚至能够能将实际可攻击上界提升至N^(0.07)以上.相信本文的实际攻击探索能为后续CRT-RSA的小d_(p),d_(q)攻击研究带来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RSA 小d_(p) d_(q)攻击 实际攻击 高比特猜测 多值现象 二分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区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及几何形位分析
2
作者 张鹏飞 王承隆 +1 位作者 蔡科 余路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3,共9页
为研究严寒区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与变形规律,从静力学角度出发,基于有限元法和梁-轨-板相互作用原理,建立精细化空间模型,分析梁体负温度梯度和梁体整体降温条件下结构受力变形规律及轨道几何形位变化。结果表明:梁体负温度... 为研究严寒区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与变形规律,从静力学角度出发,基于有限元法和梁-轨-板相互作用原理,建立精细化空间模型,分析梁体负温度梯度和梁体整体降温条件下结构受力变形规律及轨道几何形位变化。结果表明:梁体负温度梯度作用下,各结构产生显著的纵向拉应力,为防止凸台拉裂引起的结构失效,应加强对薄弱部位的观测和养护工作;梁体负温度梯度作用下,钢轨高低偏差最大值为4.833 mm,超过了安全限值;不同梁体降温荷载作用下轨距均变窄;负温度梯度作用下钢轨产生相向的横向变形,整体降温作用下钢轨向同侧变形,外侧钢轨横向位移较内侧大;各工况下轨距偏差最大为0.593 mm,水平高差最大值为0.067 mm,均未超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区 温度荷载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桥上无缝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CRTS Ⅲ型无砟轨道SCC灌注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
作者 高亮 孙洪斌 +3 位作者 张广海 周会 郑小明 张红乾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2,共6页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已成为我国新建高铁主要采用的轨道结构型式,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作为关键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轨道结构平顺性。为探究自密实混凝土流变参数对灌注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机制,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自密实...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已成为我国新建高铁主要采用的轨道结构型式,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作为关键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轨道结构平顺性。为探究自密实混凝土流变参数对灌注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机制,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全过程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轨道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其受流变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轨道板所受的上浮力和位移变化分为4个阶段;塑性黏度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影响比屈服应力的影响更大;随着塑性黏度的增大,灌注时间、轨道板所受的上浮力、轨道板位移均呈现先减小再增大趋势;随着屈服强度的增大,灌注时间、轨道板所受的上浮力、轨道板位移均逐渐增大。为了控制灌注施工质量,自密实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为:屈服应力为45~65 Pa,塑性黏度为90~120 Pa·s。研究成果可为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材料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Ⅲ型无砟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 流固耦合 灌注施工 流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荷载下充填层性能对CRTS Ⅲ型板式轨道塑性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项阳 杨怀志 +4 位作者 于连山 张国红 王勇 马昆林 揣贾林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0-601,共12页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浇筑的充填层是CRTS Ⅲ型板式轨道的核心部件,在较大正温度梯度荷载下,充填层易出现塑性损伤,从而导致轨道结构产生病害。为探究充填层性能对板式轨道塑性损伤的影响,分别制作了高、中、低...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浇筑的充填层是CRTS Ⅲ型板式轨道的核心部件,在较大正温度梯度荷载下,充填层易出现塑性损伤,从而导致轨道结构产生病害。为探究充填层性能对板式轨道塑性损伤的影响,分别制作了高、中、低3组弹性模量的SCC试件,测试并拟合了每组SCC本构曲线,推导了CDP参数,导入ABAQUS软件对应建立了不同充填层性能的轨道结构塑性损伤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荷载下,轨道结构的应力、位移及塑性损伤变化情况,分析了充填层力学性能对板式轨道塑性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温度梯度荷载工况下,充填层更易发生塑性损伤且损伤发展速度较快,该工况下充填层主要发生受拉损伤,损伤位置从充填层凸台上方最先出现;随着温度上升,板角也出现损伤,凸台上方的损伤向整个充填层扩展。在整体升温与温度梯度组合荷载下,轨道结构温度变化相对均匀,采用低弹性模量的充填层,可以显著延迟充填层塑性损伤的发生时间,有效降低损伤发展速度,使充填层以受压损伤为主,损伤位置主要从板角出现且仅在板角区域发展。因此,在极端气候地区应监测轨道结构温度,同时降低充填层弹性模量从而减轻轨道结构损伤,并可将塑性损伤控制在板角区域,利于轨道的检修及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Ⅲ型板式轨道 充填层 塑性损伤 荷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轨道板扣压技术优化
5
作者 王立方 高亮 +3 位作者 姜金凤 王晓宇 吴得卿 韦合导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扣压装置的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轨道板精调效果,进而影响线路的平顺性。针对既有扣压装置安装不便、工作性能不稳定等显著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可靠性、高施工性、高适应性的新型扣压装置,通过建立有限...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扣压装置的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轨道板精调效果,进而影响线路的平顺性。针对既有扣压装置安装不便、工作性能不稳定等显著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可靠性、高施工性、高适应性的新型扣压装置,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现场灌注试验验证模型准确性,对新型扣压装置开展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扣压装置防上浮效果优于传统限位装置,建议在底座上采用双排螺栓连接方式安装新型扣压装置;建议新型扣压装置压板宽度取100~120 mm,厚度取45 mm;增大新型扣压装置压板表面粗糙度可有效提高其工作性能;每块轨道板使用4对新型扣压装置,建议将第一位扣压装置布置于距离板端600 mm处,第二位扣压装置布置于距离第一位扣压装置1 500 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轨道板精调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扣压装置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植筋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陈子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9,共6页
针对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下离缝植筋锚固措施,建立了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下离缝植筋分析模型,考虑轨道板板端初始离缝与两点植筋、三点植筋两种植筋方式,对比分析了温度荷载作用下初始离缝宽度、植筋方式对离缝控制效果以及结... 针对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下离缝植筋锚固措施,建立了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下离缝植筋分析模型,考虑轨道板板端初始离缝与两点植筋、三点植筋两种植筋方式,对比分析了温度荷载作用下初始离缝宽度、植筋方式对离缝控制效果以及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初始离缝宽度的增加,植筋后轨道板离缝发展宽度最大值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初始离缝宽度超过3.0 mm后其增速逐渐增大;两种植筋方式均能够控制层间离缝面积比在Ⅰ级伤损(30%)以内,在离缝宽度不超过1.0 mm时进行植筋,植筋后砂浆层离缝宽度伤损等级不会发展至Ⅱ级伤损,可有效减小后期养护维修工作量;在温度梯度作用显著的线路,两点植筋与三点植筋均能有效地限制轨道板垂向变形与离缝发展;在整体升温荷载作用显著的线路推荐采用三点植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板端既有离缝 离缝面积比 植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升作用下CRTSⅡ型板宽窄接缝受力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笑凯 刘学毅 +1 位作者 肖杰灵 董佳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研究宽窄接缝在温升作用下的受力和损伤,根据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和内聚力理论,建立考虑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宽窄接缝细部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温升条件下的宽窄接缝应力和损伤因子,并分析宽窄接缝强度和窄接缝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宽窄接缝在温升作用下的受力和损伤,根据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和内聚力理论,建立考虑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宽窄接缝细部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温升条件下的宽窄接缝应力和损伤因子,并分析宽窄接缝强度和窄接缝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窄接缝挤碎是一种渐变受压损伤,宽、窄接缝交界处断裂是一种脆性受拉损伤;与宽、窄接缝交界处断裂相比,窄接缝挤碎对结构受力影响更大;宽窄接缝尺寸不均匀导致宽、窄接缝交界处垂向受拉,这是宽窄接缝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提高宽窄接缝的混凝土强度可有效降低垂向拉应力和受拉损伤,但对纵向应力和受压损伤影响较小;为改善受力并降低损伤,建议宽窄接缝混凝土与轨道板等强,并且宽窄接缝上下等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crtSⅡ型板式轨道 宽窄接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力 饶佳琪 +2 位作者 刘冉 蒋丽忠 余志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0-2611,共12页
在雨水充沛或排水不畅地区,积水会造成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扩展显著加速。针对含层间离缝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水力特性问题,建立列车荷载与水耦合作用下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积水双向瞬态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揭示无砟轨道层间... 在雨水充沛或排水不畅地区,积水会造成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扩展显著加速。针对含层间离缝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水力特性问题,建立列车荷载与水耦合作用下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积水双向瞬态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揭示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内动水压力和水流速度的分布及其峰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列车轴重、行车速度、离缝形态及积水深度对动水压力和水流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列车的趋近与远离,层间离缝内固定点处的动水压力与水流速度呈周期性的正负交替变化;动水压力沿着离缝出口方向逐渐减小,其峰值发生在离缝尖端处,而水流速度沿着离缝出口方向逐渐增大,其峰值发生在离缝出口处;动水压力与水流速度峰值随列车轴重增加而线性增大,轴重每增加1 t,动水压力和水流速度峰值分别增加2.850 kPa、0.085 m/s;动水压力峰值与车速呈二次方增大关系,而在车速小于300 km/h时水流速度峰值与车速基本上呈线性关系,超过该车速后流速增长趋势较之前更大;动水压力、水流速度峰值与离缝开口量呈反比关系;动水压力与水流速度峰值都随着离缝深度和离缝积水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大,且两者都与离缝深度呈3次多项式增大关系,与离缝积水深度呈2次方增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与水耦合作用下的层间离缝扩展分析以及养护维修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层间离缝 流固耦合 动水压力 水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Ⅲ型板式轨道自适应多尺度损伤演变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庆元 孙胜伟 +2 位作者 胡昌林 欧熙 窦祥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83-4394,共12页
为解决现有宏观模型无法准确反映CRTSⅢ型板式轨道在复杂荷载下的损伤演变和全细观模型耗费大量计算资源的问题,建立一种自适应多尺度模型。该模型结合宏观梁单元、二维实体单元和混凝土细观模型3种尺度,通过损伤指标对临界区域进行识别... 为解决现有宏观模型无法准确反映CRTSⅢ型板式轨道在复杂荷载下的损伤演变和全细观模型耗费大量计算资源的问题,建立一种自适应多尺度模型。该模型结合宏观梁单元、二维实体单元和混凝土细观模型3种尺度,通过损伤指标对临界区域进行识别,在计算过程中,随着损伤的逐渐加剧,梁单元会转换为二维实体单元,二维实体单元会进一步细化为表征混凝土细观特性的骨料、砂浆与界面单元,使理想化为均质材料的混凝土逐渐被非均质多相材料所取代。通过对比叠合梁模型、二维实体模型与三维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三者应力水平差异较小,验证了梁单元转换为二维实体单元的合理性。同时,基于自适应多尺度模型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四点弯曲试验进行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该模型能够以较小的自由度模拟出试件的细观断裂过程,整个过程的荷载-位移曲线吻合度较好,验证了二维实体模型细化为混凝土细观模型的合理性。将自适应多尺度模型应用于CRTSⅢ型板式轨道结构力学特性分析,以较小的自由度研究轨道结构宏观和细观力学性能,能够预测轨道结构的潜在破坏,并反映出精确的应力水平和完整的细观破坏过程。该研究模型可进一步为轨道设计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更好地评估和优化轨道结构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Ⅲ型板式轨道 自适应多尺度模型 宏观模型 细观模型 损伤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劣化对CRTS Ⅲ型板式轨道荷载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项阳 马昆林 +3 位作者 董荣珍 曾晓辉 龙广成 谢友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567,共13页
充填层是CRTS Ⅲ型板式轨道的核心部件,由于板式轨道是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充填层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性能劣化,从而对轨道结构不利。为探究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劣化对板式轨道荷载效应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并结合已有的充填层... 充填层是CRTS Ⅲ型板式轨道的核心部件,由于板式轨道是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充填层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性能劣化,从而对轨道结构不利。为探究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劣化对板式轨道荷载效应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并结合已有的充填层混凝土损伤研究结果,建立充填层整体损伤工况和更接近实际使用情况的充填层梯度损伤工况的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轨道结构在不同工况的列车荷载和温度荷载下,轨道板、充填层和底座板的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分析充填层疲劳损伤对轨道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填层混凝土的整体损伤将导致充填层刚度显著下降,在列车和温度荷载下,轨道板和充填层组成的复合板易出现各方向的位移,使轨道结构出现局部磨耗增加和轨道不平顺等现象;充填层受荷时各向应力均大幅减小,轨道板的总体应力上升且易出现应力集中,底座板应力相较于其上部结构受充填层性能变化的影响较小。充填层出现四周梯度损伤时,不同荷载作用下,从损伤区至未损伤区应力和位移表现为连续变化,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和应力突变;不同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出现损伤的区域应力明显下降,但未发生损伤的板中部区域应力上升,加速了板中部区域的动载疲劳效应,间接增加了轨道结构的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Ⅲ型板式轨道 充填层 损伤 荷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限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绍磊 肖宏 +2 位作者 王宏阁 王阳 钱忠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2726,共15页
我国冻土地区高速铁路分布广泛,路基冻胀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损伤影响较为突出,危害行车安全。但是目前尚未建立针对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控制限值。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考虑... 我国冻土地区高速铁路分布广泛,路基冻胀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损伤影响较为突出,危害行车安全。但是目前尚未建立针对铺设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的路基冻胀控制限值。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考虑混凝土结构损伤和车轨相互作用,建立车辆-无砟轨道-冻胀路基静动力分析模型,分析路基冻胀对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损伤和车辆动力性能指标的影响。综合静、动力控制指标,提出一种针对冻胀变形的分级控制限值;分别考虑轨道结构层间离缝和结构损伤、钢轨垂向动位移、乘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等多项控制指标,将路基冻胀限值划分为5个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胀作用于轨道板中部时损伤和离缝量出现极值;结构损伤和车辆动力学响应均随波长减小和波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且均对波长的影响更为敏感。可以根据不同分区的冻胀限值保障车辆运营安全,为冻土区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冻胀限值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混凝土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温度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安祥 姚国文 +2 位作者 张高峰 刘佳伟 王月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3,138,共6页
为探明低温环境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制作了1∶4无砟轨道-简支箱梁结构缩尺模型,通过开展低温环境下温度荷载试验,分析了轨道结构的温度分布、结构应力以及纵向位移时程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A砂浆层对温度... 为探明低温环境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制作了1∶4无砟轨道-简支箱梁结构缩尺模型,通过开展低温环境下温度荷载试验,分析了轨道结构的温度分布、结构应力以及纵向位移时程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A砂浆层对温度的竖向传递具有阻滞效应,最不利温度结构出现于轨道板-CA砂浆层间界面,整体温度分布呈“锄形”;纵向方向中间应力值均大于两侧的应力值;轨道结构竖向位移及纵向位移与温度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最后指出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低温适应性较差,严寒地区应尽量减少该结构类型的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多层混凝土结构 低温环境 缩尺模型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层间界面损伤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 卢朝辉 张玄一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24,共13页
为更准确模拟CRTSⅡ型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界面损伤行为,基于简化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征界面非线性拉力-位移关系,推导混合模式下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达式,并通过相关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提出的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建立... 为更准确模拟CRTSⅡ型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界面损伤行为,基于简化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征界面非线性拉力-位移关系,推导混合模式下指数型内聚力模型表达式,并通过相关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提出的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建立考虑层间和板间损伤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考虑窄接缝完全损伤病害,分析层间离缝长度、整体温升和正温度梯度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上拱变形、接缝应力和界面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界面Ⅰ型、Ⅱ型和Ⅰ+Ⅱ混合型断裂行为;窄接缝完全损伤后,在正温度作用下轨道板间接缝处的上拱变形最大,且界面损伤以接缝为中心向两边扩展并逐渐减小;接缝压应力随整体温升和正温度梯度的增加线性增大;当离缝长度为10个扣件间距,在整体温升40℃作用下界面会产生开裂;考虑夏季高温天气,为防止轨道板上拱变形过大,层间离缝长度应控制在5个扣件间距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层间离缝 混合模式指数型内聚力模型 窄接缝损伤 上拱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板的RSA-CRT模约减攻击方法
14
作者 马向亮 乌力吉 +3 位作者 王宏 张向民 黄克振 刘玉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9-695,共7页
目前针对RSA-CRT的建模类攻击研究较少,本文以模约减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针对RSA-CRT实现的模板攻击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解决了如何由模约减后中间值的汉明重量恢复RSA-CRT私钥的难题.该方法的特点是基于模约减后中间值的汉明重... 目前针对RSA-CRT的建模类攻击研究较少,本文以模约减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针对RSA-CRT实现的模板攻击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解决了如何由模约减后中间值的汉明重量恢复RSA-CRT私钥的难题.该方法的特点是基于模约减后中间值的汉明重量模型建模,通过采集选择密文模约减的能量迹进行模板匹配获取模约减后中间值的汉明重量,由汉明重量变化值恢复中间值,进一步恢复RSA-CRT算法的私钥.另外,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理想情况下,基于中间值汉明重量模型建立的模板之间可以共用,且对中间值以多少位大小建模没有限制,可以选择字节大小,64位大小,甚至私钥p相同大小,实际环境中可根据泄露信息情况进行选取.最后,本文选择对中间值的最低字节进行建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防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攻击 RSA-crt 选择密文 模约减 侧信道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创新及雅万高速铁路工程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同军 王继军 王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我国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主要包括CRTSⅠ、CRTSⅡ、CRTSⅢ型三种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三种轨道在温度、列车荷载下的静动力学响应,研究其性能差异并为轨道选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CRTSⅡ型无砟轨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 我国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主要包括CRTSⅠ、CRTSⅡ、CRTSⅢ型三种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三种轨道在温度、列车荷载下的静动力学响应,研究其性能差异并为轨道选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CRTSⅡ型无砟轨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界面受剪、拉效应显著,易导致层间离缝;CRTSⅢ型无砟轨道通过设置隔离层释放温度力,显著降低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界面应力。列车荷载下CRTSⅢ型板底纵向拉应力较CRTSⅠ型降低23%,动车组以速度300 km/h运行时,轨道板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少59.4%,更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振动控制。温度荷载分析表明,CRTSⅢ型无砟轨道温度力随温升变化较小,在升温50℃时底座温度力小于300 kN,轨道板温度力仅约20 kN,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此外,CRTSⅠ型轨道的半圆形凸台在大跨度桥梁梁端易破损,而CRTSⅢ型对大跨度桥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CRTSⅢ型轨道在综合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高速铁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力学行为 温度荷载 列车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忠宇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提高大跨度铁路桥梁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施工工效,以(30+46+300+97+62.395)m高低混凝土塔混合梁斜拉桥——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工效更高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温度、桥面荷... 为提高大跨度铁路桥梁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施工工效,以(30+46+300+97+62.395)m高低混凝土塔混合梁斜拉桥——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工效更高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温度、桥面荷载对桥面线形的影响,针对类似工程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CPⅢ控制点需多次测定、线形控制方式对工期影响较大的局限性,采用在每个底座板放样断面的桥面两侧埋设测钉作为线形观测点,以测点与放样点间高差为控制指标进行放样;基于防撞墙等附属设施施工前、后的桥面线形实测数据对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刚度修正,结合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构造特点,采用刚度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施工预拱度以控制桥面线形。富春江特大桥主桥采用该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实际节省工期20 d,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提高工效、节省工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梁斜拉桥 crtSⅢ型无砟轨道 线形控制 施工优化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结构高差特征值的CRTSⅡ型板离缝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广琦 毛庆洲 +2 位作者 夏梦璇 穆远博 施以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9,共10页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离缝病害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轨道板-支承层相对高差特征值的离缝定量检测方法。通过集成线结构光等传感器构建离缝检测原型系统设备,用于采集轨道轮廓线;将轨道轮廓线按轨道结构分成三段并基于RANSA...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离缝病害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轨道板-支承层相对高差特征值的离缝定量检测方法。通过集成线结构光等传感器构建离缝检测原型系统设备,用于采集轨道轮廓线;将轨道轮廓线按轨道结构分成三段并基于RANSAC算法分别进行拟合,拟合直线相交两点间的距离以此作为轨道结构高差特征值;以轨枕位置为里程定位基准,对比同一区段内轨道结构高差特征值的多次检测结果,通过变化量精确计算离缝病害的长度和高度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线路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系数稳定在2%以内;在95%的置信度下,重复测量偏差小于0.25 mm;将检测结果与铁路部门当期的病害库进行对比,离缝高度和长度检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4 mm和0.34 m,均方对数误差值分别为0.011和0.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离缝检测 结构高差特征值 RANSAC算法 里程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升作用下ECC 修复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宽窄接缝的损伤机理
18
作者 高宏玉 陈进杰 +2 位作者 陈龙 蔡嘉升 玄天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0,共8页
为了探究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修复宽窄接缝时,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宽窄接缝在整体温升荷载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建立含层间内聚力和ECC宽窄接缝拉压非线性本构模型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三... 为了探究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修复宽窄接缝时,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宽窄接缝在整体温升荷载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建立含层间内聚力和ECC宽窄接缝拉压非线性本构模型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宽窄接缝采用ECC和C55混凝土时轨道板与宽窄接缝层间损伤、宽窄接缝损伤的差异,研究不同ECC材料参数下宽窄接缝的损伤机理,提出了合适的ECC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50℃温升荷载作用下,相比于C55混凝土,常规ECC可使宽窄接缝总刚度损伤降低51%,受拉损伤因子降低88%,垂向位移减小34%;提高ECC抗拉和抗压强度均可以有效减小受压、受拉损伤因子及接缝纵向位移,ECC抗拉强度由3 MPa提高至5 MPa时,受压、受拉损伤因子降幅分别约45%、50%,ECC抗压强度由30 MPa提高至60 MPa时,受压、受拉损伤因子降幅分别约51%、44%。建议采用ECC修复宽窄接缝损伤时,ECC抗拉强度取5 MPa,抗压强度取50~6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数值模拟 宽窄接缝 ECC 损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温差地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层间动态受力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磊 李浩 +3 位作者 杨国涛 李晨曦 施成 宁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大温差地区单元式轨道板受日照影响会产生较大温度梯度,导致轨道板翘曲变形,诱发轨面不平顺,增加高速列车轮轨冲击响应,加速轨道结构损伤。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建立考虑层间关系的无砟轨道静力分析模型,对大温度梯度下轨... 大温差地区单元式轨道板受日照影响会产生较大温度梯度,导致轨道板翘曲变形,诱发轨面不平顺,增加高速列车轮轨冲击响应,加速轨道结构损伤。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建立考虑层间关系的无砟轨道静力分析模型,对大温度梯度下轨道板翘曲变形及轨面周期性不平顺进行分析;然后,建立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温度梯度作用下无砟轨道层间动态受力特征,研究高速行车条件下无砟轨道真实服役状态。结果表明:温度梯度作用下,轨道板呈椭球形变形趋势,正温度梯度时轨道板中部向上鼓起、4角支承,负温度梯度时轨道板4角翘起、板中支承;温度梯度会导致轨道板与CA砂浆间产生不同程度离缝,板下接触面积减小,高速行车时层间接触面积逐渐增加,但离缝不会完全闭合;负温度梯度对轨道结构振动和砂浆层受力影响较小,正温度梯度影响较大,温度梯度为90℃·m^(-1)时,轨道板振动加速度增大10倍左右,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压力最大值增加6.6倍,板角处CA砂浆应力较无温度梯度下钢轨正下方CA砂浆应力增加5.4倍,正温度梯度下轨道板侧边及4角位置处CA砂浆受力加剧效应显著,是导致该区域CA砂浆出现结构性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温度梯度 周期性不平顺 层间接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oplastic bridge deck response spectra of high-speed railway simply-supported girder bridge with CRTS Ⅱ track system 被引量:1
20
作者 LIU Bo-lun HE Chang +2 位作者 LAI Zhi-peng JIANG Li-zhong LI Dong-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174-4186,共13页
The seismic damage to ancillary facilities on high-speed railway(HSR)bridges can affect the normal movement of trains.To propose the bridge deck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typical HSR simply-supported girder... The seismic damage to ancillary facilities on high-speed railway(HSR)bridges can affect the normal movement of trains.To propose the bridge deck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typical HSR simply-supported girder bridge for simplify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analysis of the facilities on bridges,the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HSR multi-span simply-supported girder bridges with CRTSII track were established,and the numerical model was validated by tests.Besides,the effects of the span number,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pier height on the seismic acceleration and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bridge deck were investigated.Afterward,the bridg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curves and bridge deck response spectra with different PGAs and pier heights were obtained.The formula for bridge deck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with a 95%guarantee rate,was fitted.Moreover,the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overhead contact lines(OCL)mounted on rigid base and bridges were established to validate the fitted formul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seism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is in the midspan of the beam.The proposed formula for the bridge deck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he OCL and other ancillary facilities on HSR simply-supported girder bridges.The bridge deck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are conservative in terms of structural safety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analysis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crt SⅡtrack-bridge system bridge deck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overhead contact line seismic amplification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