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质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洁 贾艳花 +5 位作者 李佩 肖慧 罗嘉琳 李何杏 王婷婷 洪建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 对国内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发现质量风险点,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供质量控制关键点。方法 采用法定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统计分析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整体质... 目的 对国内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发现质量风险点,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供质量控制关键点。方法 采用法定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统计分析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整体质量水平,分析不同企业产品的差异。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80批次抽验样品结果均符合规定。但发现原研产品的复溶时间更快;不同企业的产品有关物质和含量结果差异较大;现行质量标准差异较大亟待提高统一。探索性研究表明,样品复溶时间与制剂中亚胺培南晶癖及粒度相关;采用LC/MS等方法对本品有关物质的来源进行了归属,对部分杂质结构进行了推断;对本品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结论 国内市场中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质量总体较好;在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需关注亚胺培南的晶癖以及制剂的有关物质、含量、充氮工艺和异亚丙基丙酮等质量关键点;现行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质量分析 晶癖 有关物质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XD和DSC法计算β-PP中β晶相对含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文利 刘祯 朱定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87,共5页
采用β成核剂对3种实验室自制的聚丙烯(PP)分别进行熔融共混制成含β晶的PP(β-PP)试样,并经相同的结晶条件对试样进行处理,分别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仪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计算试样中的β晶相对含量。利用分峰软件Peakfi t对WAXD衍... 采用β成核剂对3种实验室自制的聚丙烯(PP)分别进行熔融共混制成含β晶的PP(β-PP)试样,并经相同的结晶条件对试样进行处理,分别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仪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计算试样中的β晶相对含量。利用分峰软件Peakfi t对WAXD衍射峰进行处理,根据α晶和β晶的衍射峰强度计算了β晶相对含量;利用TA Universal Analysis软件对DSC熔融曲线进行分析,根据α晶和β晶的熔融峰面积计算了β晶相对含量。计算结果显示,用WAXD法计算的3种β-PP的β晶相对含量分别为48%,43%和18%,而用DSC法计算的分别为27%,11%和5%。用WAXD法测试结晶度时,试样无需受热,而用DSC法时,β晶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发生β–α转变,导致β晶数量减少、α晶数量增加从而引起计算的β晶相对含量较实际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β晶相对含量计算 广角X射线衍射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陶瓷材料最佳掺杂含量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志新 高红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23,共4页
分析多种电子陶瓷材料的掺杂改性的实验结果 ,建立陶瓷材料的某一物理性能与晶体结构、烧结温度和掺杂剂含量之间的联系 ,归纳给出了一个掺杂最佳含量的表达式。应用此表达式定量计算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锌、二氧化锡、钛酸钡... 分析多种电子陶瓷材料的掺杂改性的实验结果 ,建立陶瓷材料的某一物理性能与晶体结构、烧结温度和掺杂剂含量之间的联系 ,归纳给出了一个掺杂最佳含量的表达式。应用此表达式定量计算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锌、二氧化锡、钛酸钡等部分电子陶瓷材料的最佳掺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陶瓷材料 晶体结构 烧结 最佳掺杂含量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Sb气敏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的理论计算
4
作者 潘良玉 陈玖琳 范志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5-317,共3页
本文介绍一个最佳掺杂含量表达式 ,应用此表达式定量计算了 Sn O2 ∶ Sb气敏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 ,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符合。
关键词 气敏元件 晶体结构 制备方法 最佳掺杂含量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新霉素软膏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敏文 张倩 +4 位作者 侯玉荣 施海蔚 杭太俊 张玫 袁耀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59-266,共8页
目的评价硫酸新霉素软膏的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按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原料及国家计划抽验的2批次制剂进行检验,通过对软膏及原料的粒径、晶型、有关物质、杂质谱、含量测定方法等的考察,分析原料及制剂的质量... 目的评价硫酸新霉素软膏的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按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原料及国家计划抽验的2批次制剂进行检验,通过对软膏及原料的粒径、晶型、有关物质、杂质谱、含量测定方法等的考察,分析原料及制剂的质量状况及质量标准合理性。结果按法定标准检验2批次硫酸新霉素软膏,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显示软膏含量均匀性欠佳,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原料粒径大小及分布均欠均匀,且原料在存放及制剂过程中易发生转晶;针对质量标准中缺失的有关物质检查项,建立了硫酸新霉素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PAD方法,并对杂质谱进行研究;初步完成了HPLC-PAD法替代微生物检定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量效一致性研究。结论国内硫酸新霉素软膏质量总体良好;原料粒径不均匀及易发生结晶形态的转变,可能导致制剂含量均匀性欠佳;建议原料及软膏现行标准中增订有关物质检查项,用HPLC-PAD法替代传统的效价测定;建议原料药企业对原料工艺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 粒径 晶型 有关物质 杂质谱 含量测定 评价性抽验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骨磷酸三钙锌掺杂最佳含量的理论计算
6
作者 高红 岳伟彬 范志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2-384,共3页
关键词 人工骨 磷酸三钙 晶体结构 最佳掺杂含量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