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erties and calculation of normal section bearing capacity of RC flexural beam with skin textile reinforce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尹世平 吕恒林 徐世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731-1741,共11页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wide crack of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RC) at service stage which affects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structures,a kind of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skin textile reinforcemen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wide crack of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RC) at service stage which affects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structures,a kind of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skin textile reinforcement is proposed,namely a part of concrete cover of RC members is replaced by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TRC).The flexura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reinforcement ratios of steel bars are constant,compared with control beams,the average value of crack loads of the beams,whose reinforcement ratios of textile are 0.018%,0.036% and 0.055%,increases by 15.5%,20.4% and 31.1%,respectively,the average value of yield loads respectively increases by 12.5%,19.9% and 21.1%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ultimate loads respectively increases by 8.5%,26.0% and 44.0%,respectively.Considerable reduction in cracks width and spacing is observed for specimens with a TRC layer,and when the beams yield,the maximum crack width of the beam with textile stuck no sand and the beam with textile stuck sand is reduced by around 60% and 70%,respectively.Surface treatment of textile and mixing polypropylene fiber into fine grained concrete contribute to enhance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the flexural element.Embedding U-shaped hoop has almost no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the crack width.Finally,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is flexural component with TRC layer was presented.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reveals satisfactory agreement,and the maximum error is no more than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TEXTILE crack width limitation flexural behavior calculation of flexural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Structure Forms Between Isogrid and Orthogrid of C/E Composite Trellis Wound Structure Based on Calculation of Load-Carrying 被引量:2
2
作者 Ti Yafeng Zhang Duo +1 位作者 Wang Lipeng Dong Bo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6,32,共6页
This paper calculated load-carrying of isogrid and orthogrid of carbon-epoxy composite trellis wound structure(C/E CTWS) us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Based on the analysis,test cases were designed and tests ... This paper calculated load-carrying of isogrid and orthogrid of carbon-epoxy composite trellis wound structure(C/E CTWS) us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Based on the analysis,test cases were designed and tests of axial compression were carried.Analysis result and test result fit well.In order to be used in the project,this kind of structure cut-out repairing was calculated.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s been proved and can be used to solve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problems.According to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bined with application,a principle of choosing wound structure is obtained and principle could be applied to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参数分析及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朋 尤学辉 +3 位作者 史庆轩 陶毅 戎翀 黄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为研究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抗震性能,基于ABAQUS软件中混凝土塑性损伤(CDP)模型,考虑模板与后浇混凝土的界面接触滑移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讨论了轴压比、普通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和模板厚度等参数对UHPC免拆模板... 为研究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抗震性能,基于ABAQUS软件中混凝土塑性损伤(CDP)模型,考虑模板与后浇混凝土的界面接触滑移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讨论了轴压比、普通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和模板厚度等参数对UHPC免拆模板-RC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基于平截面假定,给出了UHPC免拆模板-RC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试件的承载力、骨架曲线和混凝土损伤情况;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均先增大后减小,轴压比为0.7时承载力和延性均最高;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试件的承载力逐渐增大,但增长幅度却逐渐降低;提高配筋率可以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但对延性影响不大;模板的厚度对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影响显著,当模板厚度从10 mm增加到25 mm时,试件的承载力提高了24.1%,但其延性降低了43.8%,在保证试件拥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下,建议UHPC模板厚度选择15~20 mm;基于平截面假定得到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试件的承载能力,计算值与模拟值(试验值)的比值均值为0.97,标准差为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免拆模板 钢筋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不同约束方式下拉挤型GFRP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伟 周海洋 +1 位作者 王痛快 陈志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为提升拉挤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能力,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布,以不同约束方式制作5根试件,并进行轴压试验,得到约束组合柱的破坏模式;通过对CFRP的约束效应及柱的承载性能分析,建立承载力计算模型。... 为提升拉挤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能力,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布,以不同约束方式制作5根试件,并进行轴压试验,得到约束组合柱的破坏模式;通过对CFRP的约束效应及柱的承载性能分析,建立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表明:试件破坏时拉挤型GFRP管及混凝土被压坏,部分试件伴有CFRP条带状撕裂。随着横向约束效应的增加,破坏形态由典型的劈裂破坏向脆性压碎破坏及剪切破坏发展。试件承载力随CFRP间距的减小逐渐增大,CFRP间距<100 mm时试件承载力大幅提高,最大可达1.5倍以上,CFRP间距≥100 mm时,承载力提升并不明显。CFRP间距变化、布置方式对试件变形性能影响显著,可明显改善构件的延性。基于约束混凝土理论,考虑不同CFRP间距及GFRP承载作用效应,建立的试件承载力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布 拉挤型GFRP管 混凝土短柱 组合柱 承载力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节点考虑弯剪相关性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
5
作者 郑文忠 吕盛先 +1 位作者 郑博文 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对于同时受到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作用的板柱节点,目前已有方法大多将不平衡弯矩等效为竖向荷载,从而给出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但该方法所涉及的不平衡弯矩比例系数的计算还存在较大争议,且没有考虑竖向荷载与不平衡弯矩耦合的影... 对于同时受到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作用的板柱节点,目前已有方法大多将不平衡弯矩等效为竖向荷载,从而给出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但该方法所涉及的不平衡弯矩比例系数的计算还存在较大争议,且没有考虑竖向荷载与不平衡弯矩耦合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推导给出仅有竖向荷载作用的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和仅有不平衡弯矩作用的板柱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公式的合理性。然后基于板柱节点在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拟合得到板柱节点考虑弯剪相关性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对所提计算方法与不同规范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节点 竖向荷载 不平衡弯矩 受冲切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层螺钉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邓友生 庄子颖 +4 位作者 肇慧玲 魏焕卫 陈茁 吴阿龙 董晨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螺钉桩和等截面桩在加载过程中的竖向承载特性及桩周土体位移特征,探索了螺纹段长度与螺纹间距对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钉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变化特征,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优于等截面桩;螺钉桩主要通过桩侧摩阻力传递上部荷载,桩侧阻力约为等截面桩的4.57倍,呈现端承摩擦桩的承载特性;螺钉桩桩侧表面独特的锯齿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桩周土体协同工作,以调动螺牙槽口内外侧土体间的抗剪力;增加螺纹段长度可以增大桩身侧面与土体间的齿状咬合区域,从而显著提升螺钉桩极限承载力和材料利用率;随着螺纹间距的增大,螺纹内外侧土体沉降差异变小,破坏方式发生变化。当距径比为0.75~1.0时,螺钉桩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取得较大值。研究成果可为螺钉桩基础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桩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极限承载力 材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PE管约束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霍静思 王志滨 +2 位作者 李鑫雷 吴扬杭 高剑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骨架增强聚乙烯(SRPE)管约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机理。通过24个轴压短柱试验,研究SRPE管钢丝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和GFRP箍筋间距等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骨架增强聚乙烯(SRPE)管约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机理。通过24个轴压短柱试验,研究SRPE管钢丝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和GFRP箍筋间距等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确定合理材料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组合柱虽均发生剪切破坏,但仍具有较好的延性,说明SRPE管和GFRP箍筋对海砂混凝土形成了良好的约束效应;有限元数值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环向钢丝体积配箍率能显著提升峰值承载力、剩余承载力和延性,提高混凝土强度能显著提升峰值承载力、剩余承载力和弹性刚度,但延性明显降低,其他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基于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组合柱轴压承载力和峰值应变简化计算式,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E管 GFRP筋 海砂混凝土 组合柱 轴压承载力 简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路网列车群组运行情景推演及运能协调度评估研究
8
作者 宋宗莹 周芳如 +1 位作者 谢琦 赵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9,共14页
为提高重载铁路路网运能及运输效率,研究列车群组运行下重载路网的运能协调问题,设计典型列车群组运行情景,对不同情景下路网运能协调度进行评估并提出运能优化措施。首先,阐述了重载列车群组运行基本原理及实施需求,探究影响列车群组... 为提高重载铁路路网运能及运输效率,研究列车群组运行下重载路网的运能协调问题,设计典型列车群组运行情景,对不同情景下路网运能协调度进行评估并提出运能优化措施。首先,阐述了重载列车群组运行基本原理及实施需求,探究影响列车群组运行情景推演的因素并提出情景推演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列车群组运行下重载路网线路和车站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构建了路网运能协调度评估模型。最后,以国家能源集团重载路网为研究对象,设计典型列车群组运行情景并评估各情景下路网的运能协调度,得到列车群组运行情景推荐方案及优化措施。研究发现:实施群组运行可有效提升重载路网线路和车站运输能力,其中,车站运输能力是提升路网运能协调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群组运行 情景推演 运能计算 协调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修正的在役海洋钻机井架实时承载能力评估
9
作者 闫天红 周国强 董浩轩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181,共12页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在役钻机井架作业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钻机井架面临海洋环境腐蚀、结构损伤及苛刻钻井作业条件,在役海洋钻机井架不可避免出现结构损伤和性能退化,进而降低承载能力并可能导致耐久性失效,给海...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在役钻机井架作业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钻机井架面临海洋环境腐蚀、结构损伤及苛刻钻井作业条件,在役海洋钻机井架不可避免出现结构损伤和性能退化,进而降低承载能力并可能导致耐久性失效,给海洋钻井作业带来巨大风险,实时评估井架实际承载能力已迫在眉睫。为此,基于测试模型实测数据与有限元模型计算数据相关性分析建立了贝叶斯模型修正方法,形成了基于混合模型修正的海洋钻机井架承载能力实时评估方法,并开发了集钻井载荷—应变测试—振动测试一体化的海洋钻机井架结构响应测试系统,最后以南海某平台海洋钻机井架结构损伤识别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井架测试模型实测响应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响应相关性分析可以实现测点与节点匹配、实测响应与计算响应匹配;②基于实测模态参数与应变的混合有限元模型修正建立的在役钻机井架测评基准模型进一步减小了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实测频率与计算频率最大误差由模型修正前的34.35%降低为0.56%,实测应变与计算应变最大误差由模型修正前的53.7%降低为13.3%;③经现场实测响应与计算响应相关性分析的混合模型修正,按照评估准则海上钻机实例井架承载力下降8.44%。结论认为,形成的在役钻机井架性能退化及承载能力评估技术解决了原有单一工况测点值线性外推评估方法难以满足复杂工况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该方法对于准确评估海上在役钻机井架实际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机井架 响应测试与数值计算 相关性分析 混合模型修正 承载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络分区与临界惯量计算的新能源新增容量决策方法
10
作者 李世春 杨跳 +3 位作者 石明达 刘蒙恩 刘佳昌 李振兴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引发的系统频率失稳问题,提出基于联络分区与临界惯量计算的新能源新增容量决策方法。首先,将大型电力系统区域划分,对与研究系统直接连接区域的电网等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研究系统的等效惯量;接着,从频率安... 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引发的系统频率失稳问题,提出基于联络分区与临界惯量计算的新能源新增容量决策方法。首先,将大型电力系统区域划分,对与研究系统直接连接区域的电网等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研究系统的等效惯量;接着,从频率安全约束的角度出发,根据同步机组一次调频的线性化模型求解出临界惯量,结合电网等效惯量大于临界惯量约束条件计算新能源最大新增并网容量;然后,考虑电网未来同步机组退役和更高质量频率运行要求下的不同情况;最后,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仿真,验证所提对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计算方法的合理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 区域电网等值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 临界惯量 频率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拼合柱轴压性能与承载力计算方法
11
作者 郭风琪 关博友 +2 位作者 龙秋亮 蒋丽忠 徐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4-3049,共16页
为提升冷弯型钢拼合柱的耐腐蚀性能与承载能力,设计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填充−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拼合柱。进行8根新型拼合柱轴压试验,系统研究试件的破坏模式、性能指标、荷载−位移及荷载−应变关系等。建立试件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板... 为提升冷弯型钢拼合柱的耐腐蚀性能与承载能力,设计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填充−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拼合柱。进行8根新型拼合柱轴压试验,系统研究试件的破坏模式、性能指标、荷载−位移及荷载−应变关系等。建立试件的精细有限元模型,考虑板件屈曲、螺钉及接触等复杂力学行为,在试验验证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GB 50936—2014《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为基础,考虑冷弯型钢拼合柱发生局部屈曲而约束效应受限的本构特点,提出新型拼合柱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与冷弯型钢的相互支撑作用未达到钢管混凝土柱的约束效果,但延缓了屈曲的发展;绝大部分试件发生局部−畸变屈曲变形,未出现整体失稳现象;泡沫混凝土的填充可显著提升拼合柱的轴压承载力,增幅达21.8%~87.8%;现行规范的计算方法高估了新型拼合柱的承载能力,且结果呈现明显离散性,而采用本文考虑屈曲约束效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更吻合,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和8%,均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体不锈冷弯型钢 泡沫混凝土 拼合柱 轴压性能 承载力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建模和BP神经网络回归法的区域屋顶光伏资源容量测算方法
12
作者 欧阳森 康澜 彭志豪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9,共11页
总量多、分布散、随机性强的高比例屋顶光伏已日渐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电源,其接入给配电网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如何精确高效地测算分布式屋顶光伏容量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问题。为了减轻由于光伏面板安装和天气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总量多、分布散、随机性强的高比例屋顶光伏已日渐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电源,其接入给配电网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如何精确高效地测算分布式屋顶光伏容量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问题。为了减轻由于光伏面板安装和天气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一种结合二维建模、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的区域屋顶光伏资源容量方法。首先,针对屋顶区域提取受屋顶形状影响其精度的问题,将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引入传统DeepLab V3+神经网络,通过空间注意力模块和通道注意力模块的降噪功能提高神经网络筛选屋顶类型、屋顶形状等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光伏面板南北间隙计算和遍历平移操作,在光伏面板之间无阴影遮挡且不依赖优化求解器的前提下,提高光伏组件布置方式的覆盖率;然后,为了减少天气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对象的太阳辐射强度,获得峰值时间并计算年发电容量;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计算出研究区的最大装机容量和年可发电量,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光伏 光伏组件 空间布置 容量测算 太阳辐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受弯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
13
作者 陈宗平 黄禹铭 +2 位作者 周济 李柏均 区王生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85,共22页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不锈钢海洋混凝土组合梁受弯力学性能,以腹板嵌入式外包U形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组合梁为基础,并以CFRP布粘贴层数与粘贴部位为变化参数,共制作6根组合梁,统称CFRP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进行静力...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不锈钢海洋混凝土组合梁受弯力学性能,以腹板嵌入式外包U形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组合梁为基础,并以CFRP布粘贴层数与粘贴部位为变化参数,共制作6根组合梁,统称CFRP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观察受力演变过程,获得各试验参数对试件受弯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表现为典型的弯曲破坏,均展现出较高水平的延展性,其中外贴2层CFRP布可使试件延性系数增长至4.98。不锈钢腹板开孔穿筋实现抗剪连接件-型钢一体化的设计方式使得所有试件满足平截面假定与全剪切连接,进而表现出优秀的协调性与整体性。随着内贴层数为1~2层,试件极限承载能力提升12.30%与30.38%,弹性刚度提升27.37%与134.54%,延性系数提升37.33%与46.67%,综上结果建议内贴CFRP布。此外,试验得出的内贴1层与外贴1层CFRP布所带来的试件极限承载能力与弹性刚度增强值,可作为准确预估粘贴多层CFRP布工况下对应力学性能影响参数的基本量。最后,简化连续强度法计算不锈钢珊瑚海水混凝土T形梁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建立CFRP布不同粘贴工况下试件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CFRP 组合梁 受弯性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14
作者 杨坤 胡阳阳 +2 位作者 孙珊珊 高晓敏 吉康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约束作用,对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已有规范及学者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或者箍筋强度的提高,多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延性均提高;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传统井字形复合箍筋,且五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四螺旋复合箍筋;提出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精度较高,验证了统一强度理论在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中的适用性;相比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的间距与强度对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提高幅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螺旋复合箍筋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轴压承载力 试验研究 理论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混合配筋偏压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及理论计算
15
作者 陆春华 葛浩 +3 位作者 倪铭志 漆仲浩 张虹宇 张云舒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为研究普通钢筋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双层混合配筋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性能,对3种双层配筋形式的混凝土柱进行了偏心受压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双层混合配筋混凝土柱与双层单一配筋混凝土柱的偏压破坏过程、侧向变形以及荷载-应... 为研究普通钢筋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双层混合配筋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性能,对3种双层配筋形式的混凝土柱进行了偏心受压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双层混合配筋混凝土柱与双层单一配筋混凝土柱的偏压破坏过程、侧向变形以及荷载-应变关系等试验结果,推导了双层混合配筋偏压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相同配筋率下,双层混合配筋柱极限承载力明显高于纯钢筋柱,纯GFRP筋柱极限承载力最小;双层纯钢筋柱的侧向变形最小,纯GFRP筋柱的侧向变形最大,混合配筋柱介于二者之间;双层混合配筋柱正截面平均应变分布仍符合平截面假定;提出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预测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二者比值的均值为0.98,变异系数为0.076;研究成果可为双层混合配筋柱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筋 双层混合配筋 混凝土柱 受压承载力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16
作者 王坦 尹俊博 +5 位作者 李立巍 周志杰 杨帆 金沐 吴宁 戴素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为进一步探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前期实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界定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细化芯柱对承载力的作用。分别建立受压... 为进一步探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前期实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界定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细化芯柱对承载力的作用。分别建立受压破坏、屈服-受压破坏,以及屈服-受拉破坏模式下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设计流程,并对公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公式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该公式适用于大偏心受压下各类纤维增强合金材料(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为该类混合配筋柱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配筋 GFRP筋 偏心受压柱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计算 受压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试验
17
作者 牛海成 李博涵 +1 位作者 高锦龙 尚天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柱的破坏特征相近,但其承载力和耗能高于普通混凝土柱,延性较差,破坏时外围混凝土剥落更严重。配箍率的增加对承载力与耗能提升有限,却能显著改善延性;含钢率提高可大幅增强承载力、延性与耗能;长细比增大使叠合柱的破坏加剧,综合受压性能明显下降。利用T/CECS188-2019等国内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设计规程对17根叠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该规程计算精度良好,计算值与试验值契合度高,可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 叠合柱 高强再生混凝土 静力试验 轴压性能 延性 耗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承载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尚印 吴君涛 +3 位作者 耿少寒 王奎华 黄山 干钢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91,共13页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GET桩)是一种新型低耗、高效桩基础。该桩基础通过在管桩端部连接扩大桩靴并且在沉桩过程中同步桩侧灌浆的方式,在减小沉桩贯入阻力的同时,待浆液固化后可全面提升桩端及桩侧摩阻力。为了揭示其竖向承载机...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GET桩)是一种新型低耗、高效桩基础。该桩基础通过在管桩端部连接扩大桩靴并且在沉桩过程中同步桩侧灌浆的方式,在减小沉桩贯入阻力的同时,待浆液固化后可全面提升桩端及桩侧摩阻力。为了揭示其竖向承载机理,该文基于GET桩成桩后预制桩与桩周固化土圈层的协调变形模式,考虑预制桩和固化土的不同边界条件,提出可适用于该桩型承载力计算分析的预制桩-固化土-场地土多圈层荷载传递解析计算模型。将该文所提出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分别与传统荷载传递法以及GET桩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基于验证后的计算模型对该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展开研究,探明了不同桩靴尺寸、预制桩-固化土界面以及固化土-场地土界面特性对GET桩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相关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该桩型的设计参数优化并促进其进一步工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桩靴 预制桩 承载力 多圈层荷载传递 解析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可行域的矩阵化解析计算方法
19
作者 方家成 李鹏 +5 位作者 于浩 喻磊 冀浩然 刘胤良 赵金利 雷一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19,共10页
针对现有配电网光伏承载力计算方法难以兼顾计算效率和信息全面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可行域的矩阵化解析计算方法。将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建模为高维空间的光伏接入可行域;建立网络拓扑、源荷出力等的矩阵形式表达;... 针对现有配电网光伏承载力计算方法难以兼顾计算效率和信息全面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源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可行域的矩阵化解析计算方法。将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建模为高维空间的光伏接入可行域;建立网络拓扑、源荷出力等的矩阵形式表达;建立矩阵化的约束模型,通过矩阵运算获得光伏接入可行域的解析表达式,实现承载力的快速计算。提出基于基可行解的光伏接入瓶颈环节分析方法,采用双描述法,用基可行解表示光伏接入可行域,结合安全约束索引矩阵,有效识别光伏接入瓶颈并计算安全裕度。通过IEEE123节点系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光伏承载力 光伏接入可行域 解析计算 基可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供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
作者 吕子佥 陶海东 +4 位作者 王元凯 廖惠淑 张财源 潘鹏宇 胡海涛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6,共9页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中多座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可追溯至同一外部电源公共连接点,降低了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水平,限制了系统的供电能力。为此,基于斯科特变压器和背靠背静止无功发生器,提出一种以提升系统整体电压水平为主的供电能力提升...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中多座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可追溯至同一外部电源公共连接点,降低了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水平,限制了系统的供电能力。为此,基于斯科特变压器和背靠背静止无功发生器,提出一种以提升系统整体电压水平为主的供电能力提升策略。根据国家针对电压水平的相关考核标准,建立了公共连接点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和三相电压偏差的综合补偿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双层交替迭代求解的牵引供电网络求解方法解析系统潮流,根据潮流解析结果验证供电能力提升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选择以牵引负荷最小允许追踪时间间隔为评价指标,评估计及补偿装置后双边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结果表明,该策略可精确补偿公共连接点处三相电压偏差和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至期望值,间接抑制接触网网压波动,进而提升双边供电系统整体电压水平,增强系统供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双边供电 供电能力 潮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