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s-aggregat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 of moisture 被引量:4
1
作者 ZHOU Yang PENG Ze-chuan +3 位作者 HUANG Jia-le MA Tao HUANG Xiao-ming MIAO Chang-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6-28,共13页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between hydrated cement paste(hcp)and aggregates largely determine the various performances of concrete.In this work,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atomistic inter...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between hydrated cement paste(hcp)and aggregates largely determine the various performances of concrete.In this work,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atomistic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commonly used aggregate phase calcite/silica and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s(C-S-H),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moistur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S-H/calcite interface is relatively strong and stable under both dry and moist conditions,which is caused by the high-strength interfacial connections formed between calcium ions from calcite and high-polarity non-bridging oxygen atoms from the C-S-H surface.Silica can be also adsorbed on the dry C-S-H surface by the H-bonds;however,the presence of water molecules on the interface may substantially decrease the affinities.Furthermore,the dynamics interface separation tests of C-S-H/aggregates were also implemen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The shape of the calculated stress-separation distance curves obeys the quasi-static cohesive law obtained experimentally.The moisture conditions and strain rates were found to affect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C-S-H/silica.A wetter interface and smaller loading rate may lead to a lower adhesion strength.The mechanisms interpreted here may shed new lights on the understandings of hcp/aggregate interactions at a nano-length scale and cre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AGGREGATE interfacial connection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MOIS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MnO_2 and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from 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 and evaluation of adsorption properties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昌新 钟宏 +3 位作者 王帅 薛建荣 武芳芳 张振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93-2502,共10页
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EMR), a high volume byproduct resulting from the electrolytic manganese industry, was used as a cheap and abundant chemical source for preparing MnO2 and EMR-made calcium silicate hydrat... 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EMR), a high volume byproduct resulting from the electrolytic manganese industry, was used as a cheap and abundant chemical source for preparing MnO2 and EMR-made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EMR-CSH). The MnO2 i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rom the metal cations extracted from EM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cycle the manganese in the EMR. By the combination of XRD, SEM and EDX analysis, the as-prepared MnO2 is found to exhibit a single-phase with the purity of 90.3%. Furthermore, EMR-CSH is synthesized from EMR via hydrothermal method.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es using XRD, FT-IR, FE-SEM, EDX and BET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the product synthesized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p H 12.0 and 100 °C) is identified to be a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05 m2/g incorporating the slag-derived metals(Al and Mg) in its structure. The as-synthesized material shows good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removal of Mn2+ and phosphate ions diluted in water, making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efficient bulk wastewater treatment. This conversion process, which enables us to fabricat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valuable materials from EMR at low cost and through convenient preparation steps, is surely beneficial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hemical and economical use of E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 manganese dioxide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过程中聚羧酸共聚物用量对纳米C-S-H晶核成核及其早强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芮枫 崔素萍 +2 位作者 杨飞华 王肇嘉 王子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28-3136,3202,共10页
纳米水化硅酸钙/聚羧酸共聚物(C-S-H/PCE)晶核悬浮液是一种新型水泥混凝土早强剂,可以通过晶种成核作用,缩短水泥水化诱导期,促进水泥早期强度的发展。本文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LS)、电子透射显微镜(TEM)、有机碳分析仪(TOC)及热重测试(T... 纳米水化硅酸钙/聚羧酸共聚物(C-S-H/PCE)晶核悬浮液是一种新型水泥混凝土早强剂,可以通过晶种成核作用,缩短水泥水化诱导期,促进水泥早期强度的发展。本文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LS)、电子透射显微镜(TEM)、有机碳分析仪(TOC)及热重测试(TGA)研究了合成过程中PCE用量对纳米C-S-H/PCE晶粒尺寸、形貌及PCE实际结合量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用量PCE制备的纳米C-S-H/PCE晶核对水泥水化放热速率、流动性及早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CE用量占纳米C-S-H/PCE晶核悬浮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0%时,纳米C-S-H/PCE晶核平均粒径随着PCE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团聚情况改善,呈现清晰的锡箔状形貌;当PCE用量增加到10.0%时,纳米C-S-H/PCE晶核粒径和形貌变化不大。TOC和TGA测试表明PCE用量为5.0%时,其在C-S-H上基本达到饱和吸附量。过量的PCE会降低纳米C-S-H/PCE晶核对水泥水化放热和早期强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核 水化硅酸钙 聚羧酸减水剂 早期强度 水泥水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IPA和C-S-H-PCEs复掺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早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驰 郭君渊 +2 位作者 杨晓杰 陈雪婷 李好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9-795,共7页
为提高水泥-粉煤灰体系的早期性能,将二乙醇-单异丙醇胺(DEIPA)和水化硅酸钙晶核(C-S-H-PCEs)这2种早强剂进行复掺,研究其对水泥-粉煤灰体系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 为提高水泥-粉煤灰体系的早期性能,将二乙醇-单异丙醇胺(DEIPA)和水化硅酸钙晶核(C-S-H-PCEs)这2种早强剂进行复掺,研究其对水泥-粉煤灰体系凝结时间、流动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和扫描电镜(SEM)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EIPA和C-S-H-PCEs复掺可缩短水泥-粉煤灰净浆的凝结时间,增加其流动度,提高砂浆抗压强度;0.03%DEIPA和2.00%C-S-H-PCEs复掺效果最优,净浆流动度增加217.5 mm,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120、127 min,砂浆1、3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6.6、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粉煤灰体系 二乙醇-单异丙醇胺 水化硅酸钙晶核 早强剂 早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凝胶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冉耀 周楚淮 +3 位作者 高宇 蒋兴 黄祯尹 李顺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978-13982,共5页
为解决普通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低和抗渗性能差等问题,通过外掺纳米水化硅酸钙(calcium-silicate-hydrate,C-S-H)凝胶的方式对其进行性能提升。研究纳米C-S-H凝胶对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及抗渗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 为解决普通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低和抗渗性能差等问题,通过外掺纳米水化硅酸钙(calcium-silicate-hydrate,C-S-H)凝胶的方式对其进行性能提升。研究纳米C-S-H凝胶对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及抗渗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水化热测试、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技术探究纳米C-S-H凝胶提升喷射混凝土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C-S-H凝胶可明显缩短掺速凝剂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与基准组相比,掺2%纳米C-S-H凝胶的喷射混凝土1 d抗压强度可提高19.0%,渗水深度降低31.4%。机理分析表明,纳米C-S-H凝胶的晶核和填充效应能够促进水泥水化且可以致密混凝土内部结构,从而提升喷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化硅酸钙(c-s-h)凝胶 喷射混凝土 凝结时间 抗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压养护制度对电石渣-花岗岩石粉基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凤利 袁壮 +2 位作者 刘俊华 田嘉静 王亚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为缓解自然资源开采压力,拓宽电石渣和花岗岩石粉等低品位固废的利用途径,以电石渣为钙质材料、花岗岩石粉为主要的硅质材料制备电石渣-花岗岩石粉基加气混凝土(CGAAC)。探讨了蒸压温度和恒温时间对CGAA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 为缓解自然资源开采压力,拓宽电石渣和花岗岩石粉等低品位固废的利用途径,以电石渣为钙质材料、花岗岩石粉为主要的硅质材料制备电石渣-花岗岩石粉基加气混凝土(CGAAC)。探讨了蒸压温度和恒温时间对CGAA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蒸压养护制度与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蒸压温度为195℃、恒温时间为8 h时,所制备的CGAAC抗压强度为3.36 MPa,干密度为529.5 kg/m^(3);水化产物主要为托贝莫来石、C-S-H凝胶、C-S-H(I)、方解石和水石榴子石;托贝莫来石的X射线衍射峰增强;红外图谱中硅氧四面体的聚合程度增加;托贝莫来石重叠晶形由薄片状转变为板片状与C-S-H凝胶相互交织,形成了良好的网络状框架,原固废中未反应的石英和微斜长石等作为骨架,与水化产物胶结在一起,使CGAAC的微观结构更加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花岗岩石粉 蒸压加气混凝土(AAC) 蒸压养护 托贝莫来石 水化硅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水化硅酸钙(C-S-H)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0
7
作者 雷永胜 韩涛 +4 位作者 王慧奇 靳秀芝 杨芳 曹红红 程芳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469,共5页
本论文以高纯氧化钙与白炭黑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水化硅酸钙(C-S-H)。采用XRD、SEM对分别选取温度为100℃、120℃、150℃、180℃水热反应6 h的水化硅酸钙样品,与150℃分别反应2 h、6 h、10 h的样品做了物相变化与显微结构的分析,结... 本论文以高纯氧化钙与白炭黑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水化硅酸钙(C-S-H)。采用XRD、SEM对分别选取温度为100℃、120℃、150℃、180℃水热反应6 h的水化硅酸钙样品,与150℃分别反应2 h、6 h、10 h的样品做了物相变化与显微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于120℃时产物为结晶度较低的凝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化硅酸钙凝胶的结晶度逐渐提高,在150℃和180℃时,生成结晶度较高的托勃莫来石和硬硅钙石;反应时间从6 h延长到10h只提高了晶体的结晶度,而没有改变晶体结构。这一结果对改善蒸压制品的蒸压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高纯氧化钙 白炭黑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PCE对沿海地铁管片用C50免蒸养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鹏刚 付华 +4 位作者 李格格 王缘 金祖权 田砾 赵铁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62,共9页
针对蒸汽养护造成的混凝土热损伤问题,利用纳米C-S-H-PCE制备了沿海地铁管片用C50免蒸养混凝土,并采用电导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研究了纳米C-S-H-PCE对水泥净浆水化、混凝土抗压强度、耐久性性能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S-... 针对蒸汽养护造成的混凝土热损伤问题,利用纳米C-S-H-PCE制备了沿海地铁管片用C50免蒸养混凝土,并采用电导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研究了纳米C-S-H-PCE对水泥净浆水化、混凝土抗压强度、耐久性性能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S-H-PCE能够为水化硅酸钙凝胶的形成提供晶核,降低水化硅酸钙凝胶成核的离子临界浓度,促进水化硅酸钙凝胶的形成和Ca^(2+)、SiO_(4)^(2-)的继续溶出,进而缩短水泥水化的诱导期;促进水泥浆体中水化硅酸钙凝胶的聚合,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提升程度可达312%,但对后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掺入纳米C-S-H-PCE后,混凝土抗氯离子能力提高了2%~28%,抗碳化能力提高了10%~40%,自收缩变形降低,抗冻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s-h-PCE 免蒸汽养护 C50混凝土 水化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过程中C-S-H平均链长演变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潘钢华 鲍丙峰 王宇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0-435,共6页
为了研究碳化过程中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平均链长的演变规律,采用29Si NMR技术对不同水灰比、不同碳化时间的水泥净浆试样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碳化后试样的氢氧化钙(CH)和CaCO3质量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加速碳化条件下试样的C-S-H... 为了研究碳化过程中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平均链长的演变规律,采用29Si NMR技术对不同水灰比、不同碳化时间的水泥净浆试样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碳化后试样的氢氧化钙(CH)和CaCO3质量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加速碳化条件下试样的C-S-H平均链长增加,相同水灰比试样的碳化时间越长,其C-S-H平均链长越长;相同碳化时间的试样,水灰比越大,其C-S-H平均链长越长;碳化28d之后,0.53水灰比(质量比,下同)试样的C-S-H已基本完全碳化,0.35水灰比试样的C-S-H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而0.23水灰比试样的C-S-H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另外,0.53水灰比试样的C-S-H碳化不是在CH完全反应后才开始的,碳化至7d时CH和C-S-H都发生了碳化反应且都没有完全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凝胶(c-s-h) 核磁共振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修饰的水化硅酸钙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总铬移除性能研究
10
作者 沈晓倩 周斐 +2 位作者 刘婉晨 许露 吴俊书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7,共11页
水化硅酸钙(CSH)是一类重要的重金属吸附剂,在环境治理与修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吸附Fe^(3+)的CSH吸附剂进行功能化创制,可实现重金属Cr(Ⅵ)的还原转化与脱毒。以酸浸工艺提取钢渣滤液为Ca源,Na_(2)SiO_(3)·9H_(2)O为Si源,... 水化硅酸钙(CSH)是一类重要的重金属吸附剂,在环境治理与修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吸附Fe^(3+)的CSH吸附剂进行功能化创制,可实现重金属Cr(Ⅵ)的还原转化与脱毒。以酸浸工艺提取钢渣滤液为Ca源,Na_(2)SiO_(3)·9H_(2)O为Si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出CSH,并以此为基体基于离子交换与静电吸引为主要作用机制吸附Fe^(3+);随后在引入S源(硫脲)的情况下,将吸附Fe^(3+)的CSH进行水热转化,合成复合功能材料xFeS@CSH(x为Fe^(3+)初始质量浓度,mg/L)。当Fe^(3+)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150FeS@CSH对Cr(Ⅵ)的还原性能最为优越,当pH=2时,反应4 min后Cr(Ⅵ)(10 mg/L,60 mL)还原转化率可达到100%。同时,通过调控溶液pH与反应时间(pH=3、反应时间为30 min)还可实现Cr(Ⅲ)的固定与总Cr的移除。活性FeS相实现了Cr(Ⅵ)还原,伴随溶液pH的升高,还原产物Cr(Ⅲ)以Cr(OH)_(3)、Cr_(2)O_(3)等形式固定于材料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吸附剂 Cr(Ⅵ)还原 FeS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隙率水化硅酸钙的合成及对水泥基复合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成海 韩昌报 +2 位作者 崔雅楠 严辉 蒋荃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3-99,共7页
水泥基保温材料凭借其优异的防火、耐久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导热系数高、保温性能差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发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新型水泥基保温材料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水化硅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水泥水化... 水泥基保温材料凭借其优异的防火、耐久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导热系数高、保温性能差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发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新型水泥基保温材料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水化硅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水泥水化产物,其孔隙率高且比表面积大,保温隔热性能优异,因而对水泥材料中的水化硅酸钙性能及比例进行调控,是提升保温隔热性能的一种潜在途径。以Na_(2)SiO_(3)和Ca(OH)_(2)为原材料,采用常压水热法合成水化硅酸钙,通过对Na_(2)SiO_(3)模数的调控,获得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低导热系数的水化硅酸钙,并将水化硅酸钙作为筑孔剂对水泥基材料进行结构调控。结果表明,当Na_(2)SiO_(3)模数为1.0时,所制备水化硅酸钙的孔隙率达93.56%,比表面积为236.45 g/m^(2),平均孔径为12.52 nm(远低于空气分子自由程69 nm),导热系数低至0.0513 W/(m·K)。随着水化硅酸钙掺量的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干密度从1690 kg/m^(3)下降至765 kg/m^(3);孔隙率从33.3%升高至64.7%,平均孔径从2826.1 nm下降至421.3 nm,这说明水化硅酸钙向水泥基材料中引入了大量纳米孔,进而提高了材料孔隙率。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化硅酸钙后,水泥基材料的导热系数从0.391 W/(m·K)下降至0.122 W/(m·K),降幅达68.8%;红外成像也表明,水化硅酸钙改性水泥基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隔热效果。由于水化硅酸钙向水泥基材料中引入大量微纳米孔,导致热传导路径大大延长,提升了材料的热阻隔能力,从而大幅改善其保温隔热性能。本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水泥基材料的保温性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水热法合成 水泥基复合材料 保温隔热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水化硅酸钙的蠕变性能
12
作者 李云丽 张学林 吴文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6-2045,共10页
水化硅酸钙(C-S-H)是水泥基材料最主要的水化产物,其内部存在凝胶孔。C-S-H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其在微观结构层面的蠕变变形机制,本文基于C-S-H凝胶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S-H在不同单轴加载方向和含不... 水化硅酸钙(C-S-H)是水泥基材料最主要的水化产物,其内部存在凝胶孔。C-S-H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其在微观结构层面的蠕变变形机制,本文基于C-S-H凝胶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S-H在不同单轴加载方向和含不同尺寸凝胶孔缺陷情况下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C-S-H在钙硅层面上抗蠕变性能更好,而在垂直于钙硅层方向上抗蠕变性能较差;在蠕变过程中,Ca—O离子键和Si—O共价键抗蠕变性能强于氢键网络结构,且C-S-H的抗压缩蠕变性能优于抗拉伸蠕变性能。微结构的分析表明,C-S-H的蠕变主要起源于层间部分,变形主要由层间原子的位移引起,其中水分子对蠕变变形贡献最为显著。此外,凝胶孔缺陷会降低C-S-H的抗蠕变性能,并显著影响初始蠕变阶段的蠕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蠕变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微观机制 凝胶孔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环境下C-S-H生成分子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郭凯 潘文浩 +1 位作者 何淼弘 刘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2-899,共8页
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GO)对水化硅酸钙(C-S-H)早期生长的影响机理,比较有无GO环境下C-S-H的结构差异。方法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利用氧化硅溶胶凝胶合成过程的硅链结构聚合反应,模拟在4 nm GO纳米狭缝中C-S-H的生成过程,分析体系内C-S-H... 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GO)对水化硅酸钙(C-S-H)早期生长的影响机理,比较有无GO环境下C-S-H的结构差异。方法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利用氧化硅溶胶凝胶合成过程的硅链结构聚合反应,模拟在4 nm GO纳米狭缝中C-S-H的生成过程,分析体系内C-S-H结构演变、径向分布函数、化学组分及Q_(n)单元的分布。结果GO体系内,钙、硅离子分布出现富集区,硅原子与桥位氧原子键连单元比例增加,Q_(3)、Q_(4)等高聚合度单元数量大幅提高。结论GO的位阻效应以及含氧基团的离子吸附作用,降低了C-S-H的聚合势垒,提高了C-S-H的聚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水化硅酸钙 氧化石墨烯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H纳米晶种及其对水泥水化硬化的促进作用综述 被引量:17
14
作者 唐芮枫 张佳乐 +3 位作者 王子明 崔素萍 王肇嘉 兰明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20,共16页
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将一些纳米粒子加入到水泥中,可以为水化产物提供更多形核位点,降低水化产物的形核势垒,加快水泥的水化进程。这些纳米材料包括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TiO_(2)、碳纳米管、纳米水化硅酸钙(C-S-H)等。其中,... 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将一些纳米粒子加入到水泥中,可以为水化产物提供更多形核位点,降低水化产物的形核势垒,加快水泥的水化进程。这些纳米材料包括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TiO_(2)、碳纳米管、纳米水化硅酸钙(C-S-H)等。其中,人工合成的纳米C-S-H晶种与水泥水化产物C-S-H凝胶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是C-S-H凝胶的良好的形核基质,在众多晶种材料中,对水泥水化的加速作用最为显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众多学者围绕C-S-H微/纳米材料的成核方式、制备方法及对水泥水化的促进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采用共沉淀法在聚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C-S-H晶种成核剂遵循非经典成核方式,其具有纳米级的晶粒尺寸和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将纳米C-S-H晶种以一定掺量加入到水泥中,可以充当水泥水化产物C-S-H凝胶的额外成核位点,极大地降低了C-S-H凝胶的成核势垒,有效地促进了水泥水化速率和早期强度的发展,尤其可以显著提升水泥1 d龄期以内的强度。与常用的早强剂相比,这种纳米C-S-H晶种成核剂除具有掺量低、早强效果好、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无不利影响的优点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辅助性胶凝材料(SCMs)早期强度增长缓慢的问题。因此,纳米C-S-H晶种在低温施工、滑模施工、预制混凝土制品生产等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潜力成为水泥混凝土的新型早强剂。本文尝试对众多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从纳米C-S-H晶种的成核方式、制备方法、与聚合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明确现有的规律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得出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纳米C-S-H晶种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化硅酸钙 晶种 成核方式 水化 早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C-S-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5
15
作者 刘新 冯攀 +5 位作者 沈叙言 王浩川 赵立晓 穆松 冉千平 缪昌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57-9167,共11页
水化硅酸钙(C-S-H)作为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决定着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收缩、徐变和结构的服役寿命,被称为水泥基材料的"基因"。对C-S-H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充分认识有助于理解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而对其... 水化硅酸钙(C-S-H)作为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决定着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收缩、徐变和结构的服役寿命,被称为水泥基材料的"基因"。对C-S-H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充分认识有助于理解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而对其性能进行自下而上的设计和调控。近年来先进测试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为C-S-H基本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C-S-H的成核生长理论、力学性能提升以及形貌调控等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已取得重要进展。学者们大多采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体系纯净且具有一定结晶度的C-S-H,并以此研究水泥体系中无定形C-S-H凝胶的基本性能。研究发现,双分解合成C-S-H的成核生长过程中存在球形中间体,其最终转化为箔片状形貌的产物,遵循非经典的成核生长方式。在亚粒子尺度,越来越多的结构信息表明,与尖乃石相比,C-S-H的结构与托贝莫来石更为接近;在粒子尺度上,CM凝胶系列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释C-S-H比表面积等物理参数以及水泥基材料收缩徐变的机理。C-S-H的Ca/Si、含水量、硅链聚合程度以及形貌等微纳结构的广泛研究为建立C-S-H微纳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对C-S-H进行本征结构调控有望从根本上改善水泥基材料韧性差的力学特征,许多学者试图从孔结构调控、有机和无机复合材料构建以及纳米材料改性等方面提升C-S-H的力学性能,取得了一定突破。本文系统总结了C-S-H的合成方法、成核生长理论、结构模型;主要从Ca/Si、含水量、硅链聚合程度以及形貌四个方面综述了C-S-H的微纳结构;围绕形貌和力学性能介绍了C-S-H的调控和设计方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全面认识C-S-H以及水泥基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成核生长 模型 微纳结构 力学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对粉煤灰/矿粉双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陶俊 肖世玉 +3 位作者 杨军 和德亮 罗小东 吴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67-3272,共6页
通过强度测试、电通量测试研究了纳米水化硅酸钙(n-C-S-H)对粉煤灰/矿粉双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该体系的水泥净浆进行了水化热测试,分析了n-C-S-H对其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n-C-S-H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随粉煤灰和矿粉比例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强度测试、电通量测试研究了纳米水化硅酸钙(n-C-S-H)对粉煤灰/矿粉双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该体系的水泥净浆进行了水化热测试,分析了n-C-S-H对其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n-C-S-H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随粉煤灰和矿粉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当混凝土中粉煤灰比例降低,矿粉比例增加后,n-C-S-H最佳掺量会适当降低,而当n-C-S-H掺量过高时,对应混凝土的28 d强度和电通量都要低于空白组。相较于粉煤灰比例高的水泥浆体,矿粉比例高的水泥浆体水化放热速率更快并且水化热更高,n-C-S-H掺量越高,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化硅酸钙 混凝土 强度 电通量 水化放热速率 水化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H早强剂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新国 郁培云 +3 位作者 谢永江 曾志 李书明 刘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对于低温环境混凝土施工和快速混凝土制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早强剂和早强措施存在诸多弊端,水化硅酸钙(C-S-H)作为一种新型的早强剂以其高效、经济的优点,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介绍了C-S-H的主要合成方法,包... 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对于低温环境混凝土施工和快速混凝土制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早强剂和早强措施存在诸多弊端,水化硅酸钙(C-S-H)作为一种新型的早强剂以其高效、经济的优点,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介绍了C-S-H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单矿水化法、水热合成法和溶液合成法。梳理了影响C-S-H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钙硅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聚合物掺杂等。归纳了C-S-H掺量对水泥水化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此外,从理论分析方面汇总了C-S-H的早强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水化硅酸钙 早强作用机理 合成方法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基水化硅酸钙制备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崟源 朱干宇 +4 位作者 齐放 李会泉 陈艳 李少鹏 郭彦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33,共17页
大宗固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大多数固废中含有较多的硅资源和各种有价资源。水化硅酸钙(C-S-H)是一种疏松多孔、表面活性强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泥活化、保温材料制备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将大宗固废有价资源高效提... 大宗固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大多数固废中含有较多的硅资源和各种有价资源。水化硅酸钙(C-S-H)是一种疏松多孔、表面活性强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泥活化、保温材料制备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将大宗固废有价资源高效提取和硅资源高效利用制备C-S-H相结合,是提高固废资源化和实现C-S-H材料规模化利用的良好途径。因此,本文分析了固废基C-S-H的合成方法及其结构、性能特点,论述了C-S-H材料在建材、环境、化工、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大宗固废的硅资源利用和C-S-H材料的可控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大宗固废 建材 填料 吸附 资源化利用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的自由水与水化硅酸钙孔隙水冻结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浩 田霞 +1 位作者 顾鑫 章青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1,共8页
水化硅酸钙是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其孔隙内的水分是影响水泥基材料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机制,针对水的粗粒化P_(4)粒子和水化硅酸钙胶体颗粒,建立了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 水化硅酸钙是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其孔隙内的水分是影响水泥基材料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机制,针对水的粗粒化P_(4)粒子和水化硅酸钙胶体颗粒,建立了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模型。根据此模型计算了不同孔径孔隙水冰点,分析了水泥基材料孔径孔隙在冻融破坏中的危害程度;模拟得到了水化硅酸钙孔隙内水的冻结分布特征和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工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有效提高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水化硅酸钙孔隙水冻结问题的规模,为后续进行水泥基材料的冻融破坏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相变特性 粗粒化 分子动力学 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硅酸钙的形貌调控及其在水泥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婷 周盛江 +2 位作者 邓最亮 李林华 易红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0,共7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无定形、球状、针状、层状等不同形貌的水化硅酸钙(C-S-H),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C-S-H形貌和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形貌的C-S-H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发现当...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无定形、球状、针状、层状等不同形貌的水化硅酸钙(C-S-H),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C-S-H形貌和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形貌的C-S-H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发现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水泥水化热与水泥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C-S-H形貌设计得到不同微观形貌的水泥制品,其增强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无定形、球状、针状、层状。该实验结果对于普通水泥的性能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胶束形貌 水泥水化 透射电镜 表面活性剂 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