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的制备工艺研究
1
作者 唐鑫 金永中 +4 位作者 吴翔 苏伟 蒋武 汪俊豪 谢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TiO_(2)、Cr_(2)O_(3)、V_(2)O_(5)、Nb_(2)O_(5)、MoO_(3)和炭黑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Ti,Cr,V,Nb,Mo)(C,N),并借助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热还原氮化温度1600℃、球磨转速600 r/min和球磨时间120 min下,产物为平均粒径约3μm、元素分布均匀且具有单一相成分的高品质(Ti,Cr,V,Nb,Mo)(C,N)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碳热还原氮化温度是影响高熵陶瓷固溶体粉末合成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球磨转速,而球磨时间影响最小。增加碳热还原氮化温度、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利于元素固溶,但对抑制晶粒长大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cr v Nb Mo)(c N) 高熵陶瓷固溶体 机械合金化 球磨 碳热还原氮化 物相组成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Al-Ni_(3)V-V_(2)C-AlCV_(2)复合材料在不同气氛中的摩擦磨损性能
2
作者 邓源 王振生 +2 位作者 王文韫 李海星 朱行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以纯镍、纯铝、纯铌、纯碳和18Al-82V中间合金为原料,采用真空熔炼方法制备出Ni_(3)Al-Ni_(3)V-V_(2)C-AlCV_(2)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硬度以及在不同气氛(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并与Ni_(3)Al... 以纯镍、纯铝、纯铌、纯碳和18Al-82V中间合金为原料,采用真空熔炼方法制备出Ni_(3)Al-Ni_(3)V-V_(2)C-AlCV_(2)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硬度以及在不同气氛(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并与Ni_(3)Al-Ni_(3)V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块状Ni_(3)Al相和网状Ni_(3)Al+Ni_(3)V基体相以及原位内生V_(2)C相、AlCV_(2)相构成;一部分碳和铌固溶于Ni_(3)Al相和Ni_(3)V相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另一部分碳与钒、铝生成V_(2)C相和AlCV_(2)相起到弥散强化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硬度(550 HV)高于Ni_(3)Al-Ni_(3)V合金(509 HV);在大气气氛中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低于Ni_(3)Al-Ni_(3)V合金,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在二氧化碳气氛中最大,大气气氛中次之,氧气气氛中最小;在大气和氧气气氛中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硬度相似,分别为706,711 HV,均高于在二氧化碳气氛中(670 HV);复合材料在氧气气氛中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在大气气氛中主要为氧化磨损和环境致脆诱导的疲劳磨损,在二氧化碳气氛中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3)Al-Ni_(3)v-v_(2)c-Alcv_(2)复合材料 不同气氛 摩擦磨损性能 硬度 氧化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Al修饰空位缺陷V2C(MXene)对H_(2)气体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安稳 胡梦晗 +4 位作者 曹宇 刘莹 曾勇谋 莫瀚宁 周晓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含空位缺陷的V2C(MXene)在不同位点修饰单原子Al的相关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几何优化后得到含空位缺陷的V2C稳定结构表面能为-3075.53 J/m2,单原子Al修饰本征V2C单原子的吸附能为1.5511eV、单原子Al修...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含空位缺陷的V2C(MXene)在不同位点修饰单原子Al的相关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几何优化后得到含空位缺陷的V2C稳定结构表面能为-3075.53 J/m2,单原子Al修饰本征V2C单原子的吸附能为1.5511eV、单原子Al修饰空位缺陷V2C的吸附能为-2.0763 eV,这表明含空位缺陷的V2C,由于单原子Al的修饰可以明显改善晶体结构稳定性.进一步从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吸氢能力研究发现,各体系态密度和分波态密度均出现分波越过费米能级的现象,表现出较强的金属性;V2C吸附H_(2)气体分子吸附能为-7.5867 eV,而空位缺陷V2C和单原子Al修饰空位缺陷V2C两个体系对H_(2)气体分子的吸附能仅为-0.9851 eV、-2.7130 eV,均未能进一步改善V2C对H_(2)气体分子的吸附性能,这对于储氢材料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v2c 空位缺陷 单原子Al 吸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弧熔覆Fe-C-B-V系耐磨堆焊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畅 饶嘉威 +3 位作者 蒋凤琦 沈毅锋 吴磊 浦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以硼铁、高碳铬铁、钒铁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弧熔覆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Fe-C-B-V系铁基合金。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分别使用维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测量堆焊层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 以硼铁、高碳铬铁、钒铁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弧熔覆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Fe-C-B-V系铁基合金。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分别使用维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测量堆焊层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堆焊层显微组织主要由马氏体、网格状Fe_(3)(C,B)和Fe_(2)B、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及硼化物等(如VB_(2)、VC、Cr_(2)B)硬质相构成;堆焊层的平均硬度高达904.58 HV10、冲击功为68.5 J。堆焊过程中形成的硼化物、碳化物作为硬质相提高了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形成的碳化钒使组织从鱼骨状变成网格状,细化了晶粒,提高了堆焊层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Fe-c-B-v堆焊层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钝化层质量对碲镉汞界面电学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娇 戴永喜 +4 位作者 李浩冉 刘世光 刘兴新 范叶霞 吴卿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9-1064,共6页
本文通过对高结晶性CdTe钝化层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调控薄膜致密性,利用SEM和椭偏仪等表征手段对钝化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深入分析,获得薄膜最佳致密性生长条件;通过结合C-V、I-V表征手段,对不同致密性的CdTe薄膜与HgC... 本文通过对高结晶性CdTe钝化层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调控薄膜致密性,利用SEM和椭偏仪等表征手段对钝化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深入分析,获得薄膜最佳致密性生长条件;通过结合C-V、I-V表征手段,对不同致密性的CdTe薄膜与HgCdTe之间的界面电学性质及其对光电二极管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溅射功率200 W时,获得CdTe钝化层致密性最佳,能对钝化层与HgCdTe界面电学特性有效改善。此功率制备的MIS器件具有更低的界面固定电荷密度1.21×10^(11)cm^(-2)和慢界面态密度1.26×10^(11)cm^(-2),且以此功率制备的二极管器件可以有效抑制器件表面漏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薄膜 溅射功率 微观结构 致密性 c-v 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8的苹果叶部病害检测方法
6
作者 曾林涛 马嘉昕 +1 位作者 丁羽 许晓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针对苹果叶部病害在自然环境下形态和颜色特征较为复杂、区分度较低等特点,提出一种高效的病害检测模型,为病害的预防与科学化治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基于YOLO v8算法,在主干网络(backbone)末端,加入注意力机制Shuffle Attention(SA),根... 针对苹果叶部病害在自然环境下形态和颜色特征较为复杂、区分度较低等特点,提出一种高效的病害检测模型,为病害的预防与科学化治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基于YOLO v8算法,在主干网络(backbone)末端,加入注意力机制Shuffle Attention(SA),根据样本分布特点进行数据增强,引入Mixup、Mosaic、Random等数据增强方法增加特征表达能力,在提高检测性能的同时,不显著增加计算复杂度;在neck末端,使C2f模块与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模块(Deformable Conv V2)相结合,以提升复杂背景下的检测性能,从而提高检测准确度,有效提高模型性能;为克服CIoU损失函数的局限性,采用MPDIoU损失函数,解决CIoU在特定场景下的限制。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YOLO v8算法,本研究算法的平均准确率提升3.5百分点,mAP@0.5∶0.95提升4.6百分点,精确率提升3.6百分点,说明改进的算法在苹果叶部病害检测方面取得有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 v8 苹果叶部病害 目标检测 Shuffle Attention c2f_DcNv2 MPD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i-Mo-V composite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rine 10Ni5CrMoV steel
7
作者 ZOU Tao DONG Yan-wu +3 位作者 JIANG Zhou-hua WANG Qi WANG Yong PENG 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628-3645,共18页
The effects of Ti-Mo-V composite addi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precipitates in marine 10Ni5CrMoV steel andthe corresponding strength and toughness mechanism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i-Mo-V composite addition ... The effects of Ti-Mo-V composite addi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precipitates in marine 10Ni5CrMoV steel andthe corresponding strength and toughness mechanism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i-Mo-V composite addition canform the Ti_(x)Mo_(y)V_(z)C carbide with TiC as core and Mo-V as shell in the order of Ti(C)→V→Mo.The yield strength of thespecimens is increased from 815 MPa to 876 MPa due to the nanoscale precipitates enhancing the pinning effect on grainboundaries and dislocations,and the con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dislocation strengthening is increased.The decrease of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from−103 to−116℃is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in equivalent grainsize and the increase of high-angle grain boundary misorientation,which hinders th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racks.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Ti is 0.05%,the strength and cryogenic toughness can be improved synergistically,which also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more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andcryogenic toughness of marine 10Ni5CrMoV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Ni5crMov steel Ti-Mo-v composition addition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i_(x)Mo_(y)v_(z)c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V/C与事故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钟连德 孙小端 +2 位作者 陈永胜 贺玉龙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1条我国的高速公路连续3年的事故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对V/C和事故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C与事故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2者之间可用二次函数来拟合,曲线呈现U形:事故率在V/C较小时最高;随着V/C增加,事故率逐渐下降;... 利用1条我国的高速公路连续3年的事故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对V/C和事故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C与事故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2者之间可用二次函数来拟合,曲线呈现U形:事故率在V/C较小时最高;随着V/C增加,事故率逐渐下降;模型显示当V/C=0.58时,事故率最低;随着V/C的继续增加,事故率又随着继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道路安全 通行能力 v/c 事故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和APCR及HHcy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丽霞 丁秋兰 +9 位作者 吴克雄 胡军 王学锋 东传玲 戴菁 张斌 代静 贺萍 张学平 王云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0-18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塞(VTE)61例;另纳入研究的270例血栓前状态患者中,妊高症(PTH)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2例、糖尿病(DM)60例和癌症(CA)72例。以循环酶法和APTT凝固法分别测定病例组和正常对照血浆中HHcy及APCR,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RFLP)测定FV G1691-A、G1091-C、A1090-G等3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血栓患者APCR阳性率最高(62.29%),正常对照组APCR阳性很低(7.33%),而其HHcy阳性分别为68.42%及10.00%。发现3例FV基因杂合突变静脉血栓患者为APCR阳性。结论:静脉血栓患者HHcy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HHcy是引起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静脉血栓患者存在APCR,而APCR阳性可能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血栓前状态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活化蛋白c抵抗 凝血因子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无需水平集重新初始化的C-V主动轮廓模型(英文) 被引量:12
10
作者 闵莉 李小毛 唐延东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2-58,共7页
重新初始化是使水平集函数保持符号距离函数的必要步骤。虽然它保证了水平集函数的稳定收敛,但是它也降低了曲线演化的速度。本文主要在该方面针对Chan-Vese提出的水平集图像分割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无需重新初始化的C-V模型。该模型... 重新初始化是使水平集函数保持符号距离函数的必要步骤。虽然它保证了水平集函数的稳定收敛,但是它也降低了曲线演化的速度。本文主要在该方面针对Chan-Vese提出的水平集图像分割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无需重新初始化的C-V模型。该模型将水平集函数与距离函数的偏差作为能量函数引入C-V模型,以此来约束水平集函数成为距离函数,提高了C-V模型的演化速度。同时该模型能够用一般的分段常数函数来定义初始水平集函数,即水平集函数不必初始化为符号距离函数。这样,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初始轮廓,节省了初始化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不仅提高了C-V模型的演化速度,而且实现了水平集函数初始化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模型 水平集 重新初始化 初始化 符号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浩 肖占祥 +6 位作者 戚悠飞 曾昭凡 岳劼 刘飒华 李振振 吴鸿飞 张文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及健康人群活化蛋白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情况以及可能的凝血因子V基因缺陷(FV Leiden、FV HongKong/Cambridge)。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及健康人群活化蛋白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情况以及可能的凝血因子V基因缺陷(FV Leiden、FV HongKong/Cambridge)。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海南籍汉族VTE患者共计101名以及海南籍健康人群104名,检测两组人群中是否存在APCR现象,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LFP)以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FV Leiden、FV HongKong/Cambridge基因。结果 VTE组A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在101名VTE患者当中检出1例杂合突变FV Leiden和3例FV HongKong基因型,未发现纯合突变FV Leiden以及FV Cambridge基因型。对照组人群中未发现上述异常基因。结论 APCR可能是导致海南地区人群VTE发病的危险因素,FV Leiden基因在海南人群中少见,FV HongKong可能是海南地区VTE人群较特异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凝血因子v 基因多态性 活化蛋白c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N)在含钒微合金钢奥氏体中的析出规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安东 王骏宇 田林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26,共4页
在变形温度600~950℃、应变速率1s^(-1)的条件下对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6%,0.33%,0.42%的含钒微合金钢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得到了其应力松弛曲线和V(C,N)的析出动力学(PTT)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分析了V(C,N)析出规律。结果表明:V(C,N)的析... 在变形温度600~950℃、应变速率1s^(-1)的条件下对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6%,0.33%,0.42%的含钒微合金钢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得到了其应力松弛曲线和V(C,N)的析出动力学(PTT)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分析了V(C,N)析出规律。结果表明:V(C,N)的析出会阻碍试验钢中奥氏体再结晶,减缓应力的下降;奥氏体中V(C,N)的PTT曲线呈S形,在900℃时V(C,N)析出最快;试验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加快了V(C,N)的析出速率,但不影响其最快析出温度,含碳量最高的试验钢具有最短的开始析出时间,为7.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微合金钢 v(c N) 析出 析出动力学曲线 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烧结合成(Ti,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龚伟 王一三 王静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43,共5页
将粉末冶金技术和原位反应技术相结合,制备了不同V/Ti原子比的(Ti,V)C/Fe复合材料(V/Ti=0,0.4,0.6,0.8)。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及相组成分析,用洛氏硬度计测试试样的硬度。研究结果表明... 将粉末冶金技术和原位反应技术相结合,制备了不同V/Ti原子比的(Ti,V)C/Fe复合材料(V/Ti=0,0.4,0.6,0.8)。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及相组成分析,用洛氏硬度计测试试样的硬度。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致密化好,硬度达60~65HRC,(Ti,V)C/Fe增强相颗粒尺寸大部分小于2μm,且随着V/Ti比的提高,(Ti,V)C的面间距和晶格常数相对TiC减小,(Ti,V)C增强相颗粒形态更规则,趋于球形。V/Ti为0.4时(Ti,V)C/Fe复合材料具备更好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原位反应 复合材料 (Ti v)c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电流大小对Fe-V-C体系燃烧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可芹 白晨光 +2 位作者 王文娟 杨屹 阚细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5,共5页
采用G leeb le-1500D热模拟机,探讨电场下电流大小(1.0×104-2.3×104A)对Fe-V-C体系燃烧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采用此体系可以在较低温度(632-740℃)下燃烧合成VC/Fe复合材料,其硬度为60-67 HRC。随电流增大,体... 采用G leeb le-1500D热模拟机,探讨电场下电流大小(1.0×104-2.3×104A)对Fe-V-C体系燃烧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采用此体系可以在较低温度(632-740℃)下燃烧合成VC/Fe复合材料,其硬度为60-67 HRC。随电流增大,体系点火温度降低,点火延迟时间缩短,试样的致密性提高,硬度提高。在1.0×104-1.6×104A电流范围内,产物颗粒尺寸相差不大;在1.6×104-2.3×104A电流范围内,随电流增大,产物颗粒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c体系 燃烧合成 电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缺口在C波段多普勒雷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夏文梅 王晓君 +1 位作者 孙康远 段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普洱CIND3830-CC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004—2013年普洱C波段天气雷达中V型缺口的统计特征、V型缺口与地面降雹的对应关系,并对V型缺口在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利用普洱CIND3830-CC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004—2013年普洱C波段天气雷达中V型缺口的统计特征、V型缺口与地面降雹的对应关系,并对V型缺口在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V型缺口的最佳观测仰角为0.5°~2.4°,垂直高度上,V型缺口的高度出现在2.1~6.5 km。(2)将V型缺口分为2种类型,第一类为块状强回波单体径向后侧的V型缺口,第二类为片状或块状多单体回波径向后侧的V型缺口。(3)第一类V型缺口的组合反射率(CR)为50~66 dBz,普遍≥55 dBz,出现冰雹的几率为69%。(4)第二类V型缺口的CR为47~64 dBz,普遍为50~55 dBz,出现冰雹的几率为29%。(5)当出现V型缺口、H_(45 dBz)≥7.5 km、CR≥55 dBz时,可预报有冰雹出现,准确率达100%,V型缺口对冰雹预警的时间提前量为5~102 min。此外,得出了V型缺口内冰雹回波的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c波段天气雷达 冰雹 v型缺口 统计分析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用于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结果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珣 王晓瑛 +1 位作者 缪华茂 周行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评估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及高阶像差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ICL... 目的评估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及高阶像差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49眼),随访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矫正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屈光度、眼轴、眼压、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总高阶像差至术后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镜(-12.73±4.06)D,术后6个月为(-0.49±0.81)D,42眼(85.71%)在±1.00 D以内;35眼(71.43%)UDVA达1.0及以上,39眼(79.59%)CDVA达1.0及以上,45眼(91.84%)UDVA和CDVA达0.5及以上。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33±0.37和1.21±0.27。40眼(81.63%)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期矫正度数±0.50 D以内,47眼(95.92%)在±1.00 D以内。术后眼压稳定,未见早期急剧性眼压升高。术后6个月平均拱高为(499.15±245.16)μm,内皮细胞较术前丢失0.88%。ICL V4c术后不增加总高阶像差。结论 ICL V4c植入术是一种具有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IcL v4c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局部信息改进的C-V超声图像分割模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伟 张晶 +1 位作者 李凯玄 郝冬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2,共7页
针对无边缘主动轮廓模型(Active contours without edges,C-V)难以分割灰度分布不均匀的甲状腺超声图像,本文提出结合局部信息改进的C-V超声图像分割模型。该方法根据局部信息具有不受灰度分布影响的拟合特性,利用图像局部拟合信息构造... 针对无边缘主动轮廓模型(Active contours without edges,C-V)难以分割灰度分布不均匀的甲状腺超声图像,本文提出结合局部信息改进的C-V超声图像分割模型。该方法根据局部信息具有不受灰度分布影响的拟合特性,利用图像局部拟合信息构造一种新的速度函数,使速度函数依据图像局部灰度变化控制曲线的演化速率;然后将该速度函数引入到C-V模型中,具有全局分割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实现对灰度分布不均匀的甲状腺肿瘤超声图像的准确分割,且分割效率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cv模型 局部信息 速度函数 超声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和Chan-Vese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小舟 张加万 孙济洲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20-222,共3页
针对多目标物体图像的分割问题,该文在Chan-Vese模型(C-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和Chan-Vese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结合多级分割的思想,引入了信息论中互信息的概念,替代多级分割中的灰度平均方差,将互信息量作为判断分割... 针对多目标物体图像的分割问题,该文在Chan-Vese模型(C-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和Chan-Vese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结合多级分割的思想,引入了信息论中互信息的概念,替代多级分割中的灰度平均方差,将互信息量作为判断分割是否完成的标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多目标物体图像以及弱边界物体的分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水平集 chan—vese(cv)模型 多相分割 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静 王一三 +1 位作者 丁义超 石建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5,26,共4页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Ti,V)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用XRD,SEM和电子探针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和显微组织,并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Ti,V)C增强相颗粒细小,尺寸为...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Ti,V)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用XRD,SEM和电子探针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和显微组织,并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Ti,V)C增强相颗粒细小,尺寸为1~2μm,呈球状,在α-Fe基体中均匀分布。在重载干摩擦磨损条件下,该复合材料显示了良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Fe-(Ti v)c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干滑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算法的C-V水平集图像分割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光辉 席志红 赵彦青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9-1504,共6页
针对基于梯度变化的水平集图像分割对噪声敏感、不能很好地保持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分割结果依赖初始参数、取得最优解时不能及时结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文化算法的水平集图像分割算法,将文化算法应用到C-V(Chan-Vese)水平集模型之中... 针对基于梯度变化的水平集图像分割对噪声敏感、不能很好地保持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分割结果依赖初始参数、取得最优解时不能及时结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文化算法的水平集图像分割算法,将文化算法应用到C-V(Chan-Vese)水平集模型之中,实现了水平集模型图像分割参数的自动选取,通过信度空间的形势知识和规范知识不断优化指导种群进化,并通过判定图像熵适应度值的变化适时终止分割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分割出医学图像的病变区域,在抗噪声性能和分割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文化算法 水平集 cv模型 参数设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