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0c-3p靶向FOSL1增加乳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卢敏莹 贾小婷 +3 位作者 罗利云 邱惠思 郑国沛 贺智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0-1365,共6页
化疗耐受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率居高不下、综合治疗效果难以提高的主要瓶颈。前期研究证实,miR-200c-3p在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耐药细胞MCF-7/5Fu,提示miR-200c-3p可能参与乳腺癌化疗增敏,但是具体机制不详。生物信息学... 化疗耐受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率居高不下、综合治疗效果难以提高的主要瓶颈。前期研究证实,miR-200c-3p在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耐药细胞MCF-7/5Fu,提示miR-200c-3p可能参与乳腺癌化疗增敏,但是具体机制不详。生物信息学预测联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00c-3p靶向调控FOSL1,且在多种肿瘤中miR-200c-3p与FOSL1表达负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印迹技术证实,FOSL1在耐药细胞MCF-7/5Fu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亲本细胞MCF-7。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FOSL1能够显著提高该细胞对5-Fu的化疗耐受;在MCF-7/5Fu中,使用siRNA技术沉默FOSL1,将提高该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此外,MTT实验还发现,miR-200c-3p抑制剂能够显著上调MCF-7细胞对5-Fu的耐受,但是在此细胞中干扰FOSL1的表达,又可以增加其对5-Fu的化疗敏感性;miR-200c-3p mimics显著增加MCF-7/5Fu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上调FOSL1表达后又可逆转miR-200c-3p mimics的化疗增敏作用。总之,miR-200c-3p能够通过靶向FOSL1增加乳腺癌细胞对5-fluorouridine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0c-3p fos样抗原1 化疗敏感性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罗丕福 谢瑶 +2 位作者 姚志彬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80,共10页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S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区,FOS表达出现的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表达的细胞多少和强度也不相同。在各脑室的室管膜细胞、触液神经元和下丘脑(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最先出现,并呈现一过性的FOS快速表达。海马的FOS表达在2h后出现、主要局限在齿状回、下托和CA_4、CA_3区。在边缘系统和嗅脑的扣带皮质、梨状皮质、杏仁、隔核和内侧缰核、嗅球外颗粒层和僧帽层以及前嗅核呈现高水平的持久表达。缺血后2~48h内,新皮质Ⅱ—Ⅵ层诱导出广泛的高水平表达。丘脑、基底核、中脑的FOS表达则出现较晚且分布稀疏。FOS在脑干的表达因不同核团而异。本文结果提示: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核团和功能区激活FOS表达的机制不同,其功能意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原癌基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犬心肌c-fos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薛朝霞 曹定睿 +4 位作者 刘保江 杨新卫 汪祖巾 梁法禹 阴泽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冷心脏停搏液心肺转流 (CPB)下犬心肌损伤与c fos基因的表达。方法 10只犬分为实验组 (I组 ,n =6 )和对照组 (II组 ,n =4 )。I组动物施行全身低温心脏深低温 4℃St.Thomas液顺行灌注心停搏CPB ,II组动物在常温下施行不停跳... 目的 研究冷心脏停搏液心肺转流 (CPB)下犬心肌损伤与c fos基因的表达。方法 10只犬分为实验组 (I组 ,n =6 )和对照组 (II组 ,n =4 )。I组动物施行全身低温心脏深低温 4℃St.Thomas液顺行灌注心停搏CPB ,II组动物在常温下施行不停跳并行循环。取不同时点的右心房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并行循环前 ,两组动物心肌细胞均无Fos阳性核染色 ;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少量阳性染色。I组主动脉阻断 6 0min、主动脉开放 2 0及 4 0min心肌细胞核Fos阳性率持续增加 ;各时点血管内皮细胞Fos阳性率明显增加 ,且以主动脉开放 4 0min最高。II组并行循环 10 0min时 ,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Fos阳性率与并行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而显著低于I组同时点。I组开放主动脉 4 0min时心肌超微结构存在损伤征象。结论  (1)冷心脏停搏液CPB下心肌存在一定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血和 (或 )低温诱导c fos的表达 ,再灌注则显著诱导心肌c fos的表达 ;(2 )血管内皮细胞c fos表达较心肌细胞迅速和强烈 ;(3)CPB本身亦可能诱导c fos基因的表达 ;(4)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心肌损伤 c-fos基因 CPB 麻醉 手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c-fos基因及Fos蛋白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乔淑红 刘彦 迟焕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为研究生后关键期内,正常猫及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功能形态的变化规律,对正常视发育敏感期的幼猫行左眼睑缝合术,造成剥夺性弱视模型,采用Nissl染色法及电镜观察正常猫及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并用免疫组化... 为研究生后关键期内,正常猫及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功能形态的变化规律,对正常视发育敏感期的幼猫行左眼睑缝合术,造成剥夺性弱视模型,采用Nissl染色法及电镜观察正常猫及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并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Fos蛋白及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剥夺猫剥夺层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截面积比非剥夺层及正常猫的明显变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2)超微结构显示:剥夺性弱视猫的剥夺层出现大量变性的细胞,剥夺4周时最为显著;(3)正常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Fos蛋白和cfos原位杂交的阳性细胞数及OD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同龄猫剥夺层外侧膝状体Fos蛋白和cfos原位杂交阳性细胞数及OD值较正常猫减少(P<0.05)。结果提示:猫视觉的可塑性敏感期为生后4周到8周。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剥夺层及非剥夺层神经元形态及功能与正常猫相比较均发生改变。Fos法可以成为衡量弱视猫外侧膝状体兴奋性状态与形态学定位相结合的实验方法,但必须注意神经可塑性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性弱视 外侧膝状体 c-fos 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刺激诱导c-Fos在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清 陈剑 +3 位作者 刘珏 徐锦堂 王彦平 赵松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8-1229,1232,共3页
目的:研究光刺激诱导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方法:缝合14d龄SD大鼠双侧眼睑建立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无光照弱视组8只,光照弱视组8只。饲养至100d龄时剪开眼睑,光照弱视组暴露于外界光线中0.5h,无光... 目的:研究光刺激诱导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方法:缝合14d龄SD大鼠双侧眼睑建立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无光照弱视组8只,光照弱视组8只。饲养至100d龄时剪开眼睑,光照弱视组暴露于外界光线中0.5h,无光照弱视组不接触光线。取材后对两组视皮质组织进行Nissle染色和c-Fos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光照弱视组视皮质表达c-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无光照弱视组(P<0.05)。结论:双眼形觉剥夺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内经光刺激诱导c-Fos表达增加,提示已过视觉发育敏感期成年大鼠的视皮质仍存留一定程度的视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大鼠 蛋白质c—fos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皮醛对NIH3T3细胞c-Fos、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赵京霞 李萍 +3 位作者 黄启福 刘欣 盛巡 梁代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48-2450,共3页
目的:研究肉桂主要成分桂皮醛刺激NIH3T3细胞后c-Fos、c-Myc蛋白在不同时点表达的规律,探讨桂皮醛促进NIH3T3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桂皮醛对NIH3T3细胞c-Fo... 目的:研究肉桂主要成分桂皮醛刺激NIH3T3细胞后c-Fos、c-Myc蛋白在不同时点表达的规律,探讨桂皮醛促进NIH3T3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桂皮醛对NIH3T3细胞c-Fos、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桂皮醛浓度在(8.8×10-2)-(8.8×10)μg/L浓度范围内对NIH3T3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当其浓度为5.5μg/L时,促增殖作用最显著。在此浓度下,经桂皮醛刺激后,c-Fos和c-Myc蛋白均在2h开始表达,3h时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桂皮醛可以上调c-Fos、c-Myc蛋白的表达,提示桂皮醛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与其能促进c-Fos、c-Myc快速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细胞增殖 蛋白质c-fos 蛋白质c-Myc NIH3T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组织IL-1β与c-Fos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伟群 王淑秋 +5 位作者 刘月霞 马小茹 于海波 王柏欣 孟德欣 张明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癫痫(EP)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Fos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IL-1β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灵芝孢子粉组脑皮质和海马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癫痫(EP)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Fos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IL-1β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灵芝孢子粉组脑皮质和海马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癫痫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IL-1β明显低于癫痫模型组动物。结论:灵芝孢子粉能够有效降低癫痫大鼠脑组织IL-1β水平,纠正免疫失调而起到抗癫痫作用;灵芝孢子粉能够抑制癫痫大鼠脑组织c-Fos的表达,阻断迟反应基因(LRG)以达到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癫痫 白细胞介素1 蛋白质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维甲酸对胎鼠肺成纤维细胞c-Jun、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文斌 常立文 +1 位作者 祝华平 容志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高氧暴露下胎鼠肺成纤维细胞 c- Jun、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第 2代胎鼠肺成纤维细胞作体外培养 ,待生长至接近融合状态时 ,随机分为 :空气组 ,空气 +维甲酸组 ,高氧组 ,高氧 +维甲酸组。于培养30 m in和 1、 2...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高氧暴露下胎鼠肺成纤维细胞 c- Jun、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第 2代胎鼠肺成纤维细胞作体外培养 ,待生长至接近融合状态时 ,随机分为 :空气组 ,空气 +维甲酸组 ,高氧组 ,高氧 +维甲酸组。于培养30 m in和 1、 2、 6、 12、 2 4、 4 8、 72 h时 ,行细胞固定后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 Jun、c- Fos表达强度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与空气组相比 ,高氧 1h时 c- Jun表达明显增强 (P<0 .0 1) ,6~ 12 h时达高峰 ,以后开始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P<0 .0 1) ;c- Fos的表达在高氧 30 m in即增强 (P<0 .0 1) ,2~ 6 h达高峰 ,以后开始下降 ,2 4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维甲酸能明显下调高氧所诱导的 c- Jun、c- Fos高表达 ,但并不能完全阻止 c- Jun、c- Fos的过度表达。结论  c- Jun、c- Fos可能参与了高氧暴露下胎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 ;维甲酸可部分抑制由高氧所诱导的 c- Jun、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成纤维细胞 胎鼠 氧应激反应 高氧 维甲酸 c-JUN蛋白 c-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fos及HSP 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旭 吕刚 +2 位作者 王岩峰 于德水 黄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c-f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大鼠建立ASCI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MP组和NS组在伤后1,3,6h和1,2,3d脊髓组织中c-fos、HSP70的表...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c-f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大鼠建立ASCI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MP组和NS组在伤后1,3,6h和1,2,3d脊髓组织中c-fos、HSP70的表达。结果:MP组与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fos、HSP70的阳性表达。ASCI后c-fos表达增加,3h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1,3,6hc-fos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5);ASCI后HSP70表达增加,1d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6h(P<0.05)、1d(P<0.01)、2d(P<0.01)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结论:MP可以抑制c-fos和促进HSP70的表达,对ASCI的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c—los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雪松 李国华 +2 位作者 佟丹梅 曹君利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364,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 0 12 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酶类 神经痛 痛觉过敏 脊髓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抑制福尔马林诱导的脊髓PKCγ,pCREB,c-Fos和c-Jun表达上调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晓辉 吴宁 +2 位作者 苏瑞斌 张宏 李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脊髓蛋白激酶Cγ(PKCγ),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变化及胍丁胺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①生理盐水组;②福尔马林组;③胍丁胺(160mg... 目的研究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脊髓蛋白激酶Cγ(PKCγ),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变化及胍丁胺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①生理盐水组;②福尔马林组;③胍丁胺(160mg·kg-1,ip)组。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10、20、120min取L4,5脊髓,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研究,检测胍丁胺对炎性疼痛脊髓PKCγ、pCREB、c-Fos和c-Jun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鼠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min后,引起双侧脊髓膜结合PKCγ表达量升高;足底注射20min后,双侧脊髓pCREB表达量升高;足底注射2h后,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和c-Jun蛋白表达量升高,注射对侧脊髓c-Fos和c-Jun蛋白表达量没有改变。胍丁胺明显抑制福尔马林所引起的膜结合PKCγ、pCREB、c-Fos和c-Jun蛋白表达量的升高(P<0.01)。结论炎性疼痛引起脊髓膜结合PKCγ、pCREB、c-Fos和c-Jun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胍丁胺的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γ、pCREB、c-Fos和c-Jun等痛觉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PKCΓ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fos c-JUN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对切口痛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基因和血液IL-6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甬民 祝胜美 +2 位作者 王奎荣 陈庆廉 郑跃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研究腹腔注射曲马多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和血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切口痛组、术前3个浓度曲马多预处理组(剂量分别为1 mg/kg、10 mg/kg、20 mg/kg)和术...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研究腹腔注射曲马多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和血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切口痛组、术前3个浓度曲马多预处理组(剂量分别为1 mg/kg、10 mg/kg、20 mg/kg)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剂量为10mg/kg)。按Brennan法制成大鼠切口痛模型,以von 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积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的行为学变化。手术后2 h取脊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c-fos表达(Fos蛋白,以FLI阳性神经元表示),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2 h时切口痛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阚值均明显增加(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T10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T10组相似。切口痛组FLI细胞主要分布在~层,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FLI细胞与切口痛组相比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切口痛组大鼠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能使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这种抑制作用弱于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组(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 mg/kg组的痛阈和脊髓c-fos表达以及血液IL-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对疼痛引起的脊髓灰质背角FLI阳性神经元增多和血液IL-6含量增加的效应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曲马多预处理效果更强;脊髓灰质背角~层可能是曲马多产生痛觉调制的主要部位。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曲马多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c-fos的表达和减少血液IL-6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手术后/药物疗法 白细胞介素6/血液 曲马朵/投药和剂量 基因 fos 曲马朵/药理学 脊髓 c—fos IL 6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时c-Fos、Bcl-2、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祝海洲 詹自力 +1 位作者 何卫阳 苟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3-89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表达的分布及强度变化。结果 :c -Fos蛋白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内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3h达高峰 ,6h锐减。Bcl- 2蛋白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6h达高峰 ,2 4h仍有较强表达。ICAM - 1蛋白分布在肾血管、肾小管等部位 ,其中以肾血管为著 ,其表达增强于再灌注后 1h ,直到 2 4h表达仍有增强。Dex +TMPz +IR组 ,Dex +IR及TMPz+IR组c-Fos、ICAM - 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Bcl- 2表达则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结论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可能通过诱导Bcl- 2蛋白的合成 ,下调c-Fos、ICAM - 1蛋白的合成 ,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原癌基因蛋白c—fos 地塞米松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激方式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乃玉 郭试瑜 久光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为了比较大鼠足趾皮下注射福尔马林(formalin)和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下丘脑室旁核(PVN)内c-Fos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双重细胞染色法,观测formalin和LPS应激后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mPVN)和小细胞部(... 目的:为了比较大鼠足趾皮下注射福尔马林(formalin)和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下丘脑室旁核(PVN)内c-Fos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双重细胞染色法,观测formalin和LPS应激后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mPVN)和小细胞部(pPVN)内c-Fos蛋白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定位和分布情况。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剂量依赖性地诱导mPVN和pPVN内c-Fos蛋白表达(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ormalin剂量依赖性地诱导pPVN内c-Fos蛋白表达(P<0.05),但mPVN内c-Fos蛋白无明显增加;(3)当两组模型大鼠pPVN内c-Fos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时,与formalin组比较,LPS组mPVN内c-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两者mPVN内的AVP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结果提示formalin和LPS均可引起下丘脑PVN神经元产生特异性反应,但LPS诱发的c-Fos阳性神经元分布相对广泛,结果提示下丘脑神经元的激活与刺激方式、强度等相关,单一模式、单一指标来揭示和衡量其功能状态是不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福尔马林 c-fos蛋白 室旁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大鼠c-fos表达及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荆俊杰 王守森 +3 位作者 杨庆武 王如密 高进喜 赵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4-867,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纳洛酮干预后,弥漫性脑损伤(DBI)合并二次脑损伤(SBI)大鼠脑内c-fos蛋白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β-EP与c-fos在SBI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DBI合并SBI组(A组)、DBI合并SBI后盐酸... 目的观察应用纳洛酮干预后,弥漫性脑损伤(DBI)合并二次脑损伤(SBI)大鼠脑内c-fos蛋白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β-EP与c-fos在SBI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DBI合并SBI组(A组)、DBI合并SBI后盐酸纳洛酮(1mg/kg,腹腔注射)治疗组(B组)、DBI后SBI前盐酸纳洛酮治疗组(C组),于伤后3、24、48h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内c-fos蛋白和血浆β-EP的含量,并进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B、C两组在各时间点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两组比较,A组3h及24h时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24h及48h时的神经元损伤数量明显减少(P<0.05),3h、24h及48h时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3h及24h时的血浆β-EP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降低DBI合并SBI大鼠脑内c-fos蛋白及血浆β-EP的含量,减轻神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DBI合并SBI后与DBI后SBI前使用盐酸纳洛酮对SBI的疗效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Β内啡肽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持续运动对中央杏仁核c-fos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安民 王根深 +1 位作者 于芳 胡淑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持续运动对中央杏仁核(CeA)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只)和持续运动组(n=25只)。建立大鼠持续游泳运动模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CeA中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变化(即c... 目的:观察大鼠持续运动对中央杏仁核(CeA)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只)和持续运动组(n=25只)。建立大鼠持续游泳运动模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CeA中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变化(即c-fos蛋白表达变化),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和统计学软件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持续运动后即刺组大鼠CeA中c-fos阳性细胞表达密度较小,呈分散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30min、120min、240min,大鼠CeA中c-fos阳性细胞表达密度相对较高,呈分散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60min,大鼠CeA中c-fosf阳性细胞数密度最大,c-fos表达达到峰值(P<0.01)。结论:持续运动对大鼠CeA中c-fos蛋白表达有影响,具有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运动 中央杏仁核 c-fos蛋白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蛋白在单眼斜视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珏 陈剑 +2 位作者 周清 黄佳 王彦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观察视觉发育可塑期后(P120)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大鼠视皮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斜视性弱视模型成年大鼠视皮质内视觉可塑性存留状态的差异,为临床防治大龄儿童斜视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3日... 目的:观察视觉发育可塑期后(P120)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大鼠视皮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斜视性弱视模型成年大鼠视皮质内视觉可塑性存留状态的差异,为临床防治大龄儿童斜视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3日龄(P13)SD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和单眼斜视组(MS),对视觉发育关键期13日龄(Postnatal,P13)前的幼龄大鼠制作单眼斜视动物模型。斜视组45日龄(P45)做F-VEP(flash visual evokedpotential,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确立弱视模型,斜视组100日龄(P100)取材,取材前经黑箱饲养24 h,曝光0.5 h处理后灌注固定切取两组大鼠脑组织视皮质,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MS组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的差异。结果:①P45MS组大鼠术眼与对侧健眼及正常组F-VEP结果比较:N1P1、P1N2波振幅在术眼表现较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S组视皮质17区(OclM、OclB区)Ⅱ-Ⅲ层c-fos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高于正常组。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P13)内的视觉紊乱(MS)可导致大鼠发生弱视;单眼斜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经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单眼斜视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内存留一定程度视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发育关键期 斜视性弱视 c-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文娟 于士柱 +2 位作者 浦佩玉 安同岭 管欣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原癌基因c-fos属快反应即刻早期应答基因,其编码蛋白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诱导下游报道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当其表达异常增加时可干扰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诱导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 目的原癌基因c-fos属快反应即刻早期应答基因,其编码蛋白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诱导下游报道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当其表达异常增加时可干扰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诱导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通过检测胶质瘤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观察c-fos基因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以及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73例不同级别人胶质瘤组织标本。结果73例胶质瘤均不同程度地表达c-fos mRNA和c-Fos蛋白(100%),这两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Ⅰ~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3例胶质瘤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和凋亡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均为100%,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Ⅰ~Ⅱ级组低于Ⅲ级组,Ⅲ级组低于Ⅳ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凋亡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减低,Ⅰ~Ⅱ级组高于Ⅲ级组,Ⅲ级组高于Ⅳ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证实,c-fos mRNA阳性肿瘤细胞密度、c-Fos蛋白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648~0.917,P<0.001),这3种阳性肿瘤细胞的密度均与凋亡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727~%0.775,P<0.001)。结论c-fos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c-fos基因表达异常增加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重要因素,并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基因表达 细胞分裂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胡永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蛋白的表达。然而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即可在神经细胞观察到C-FOS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表达C-FOS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6h表达达高峰,直至损伤后96h均有大量C-FOS蛋白表达。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震荡 c-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经过时间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缺氧缺血性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和c-fos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园园 喻林升 +2 位作者 张益鹄 叶光华 伊吉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氧缺血组、姜黄素组和溶剂对照组。用比色法测定脑...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氧缺血组、姜黄素组和溶剂对照组。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皮质区c-fos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姜黄素干预组与其他组的相应时间段相比,MDA含量下降,脑皮质区c-fos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减轻。结论姜黄素可降低HIBD大鼠脑组织的MDA含量,上调c-fos蛋白的表达,减轻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缺氧缺血 姜黄素 丙二醛 c—fos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