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转窑内煤粉-烟气混合燃烧特性
1
作者 赵楠 刘鹏 +2 位作者 马梓舰 胡仁国 刘安洲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84-2292,共9页
为了解决矿热炉冶炼过程中存在排放大量高温烟气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回收矿热炉烟气中CO等可燃成分作为回转窑辅助燃料的工艺,并设计了一款新型5通道燃烧器,以此实现回转窑内煤粉-烟气燃料的混合燃烧,利用CFD(Computation... 为了解决矿热炉冶炼过程中存在排放大量高温烟气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回收矿热炉烟气中CO等可燃成分作为回转窑辅助燃料的工艺,并设计了一款新型5通道燃烧器,以此实现回转窑内煤粉-烟气燃料的混合燃烧,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理论,建立了煤粉-烟气混合燃烧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回转窑中气固两相燃料混合燃烧的过程,分析了气固两相燃料不同混合比时,回转窑内温度场、燃烧特性(组分场)以及NO_(x) 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回转窑内存在内外循环区,可加速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提高窑内换热量。烟气燃料的加入有助于改善煤粉的燃烧特性,当烟气燃料发热量占总发热量的比值由20%增至40%,窑内温度场均呈现轴对称分布,黑火头的长度逐渐由4.51 m减小至2.32 m,火焰峰值温度逐渐降低,挥发分的燃烧速率逐渐由4.21 mol/(m^(3)·s)提高至7.33 mol/(m^(3)·s),炉窑出口处NOx的质量浓度逐渐降低,由1 013 mg/m^(3)下降至677 mg/m^(3)。当烟气燃料发热量占总发热量的比值由20%增至30%时,火焰形状由“球团状”逐渐变长变窄,煤粉的燃烧位置由X=4.68 m前移至X=2.26 m,回转窑焙烧带长度由18.50 m增至20.50 m。但随着烟气燃料发热量占总发热量的比值由30%增至40%时,火焰形状逐渐向“棒槌状”转变,煤粉的燃烧位置无明显变化,焙烧带长度由20.50 m降至16.43 m。综合分析焙烧带长度、燃料燃烧等特性,确定当烟气燃料发热量占总发热量的比值为30%时为最佳掺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矿热炉工艺(RKEF) 烟气回收 混合燃烧 NOX排放 燃烧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烧结点火炉点火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平生 黄正宗 +4 位作者 江新辉 刘柳 周萍 吴霞 闫红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7,共14页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了炉内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评价了点火料层的温度均匀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终总结了点火炉的优化改造建议。结果表明:点火烧嘴中高速气流相向运动形成撞击面,破坏了炉内流场的稳定性;点火段主要位于两排主烧嘴的下方料面区域;主烧嘴气流受点火烧嘴气流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导致点火段料面存在局部低温区,不利于料层的均匀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点火炉 铅锌冶炼 数值模拟 烧嘴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加热炉低CO燃烧器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玖重 孙志钦 王恒博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低氮燃烧器采用提高喷速、回流烟气、扩大火焰面等弱化燃烧的措施,达到降低NOx产生的目的。但在低温环境运行时,存在燃料无法完全燃烧、火焰稳定性差、排烟中CO含量偏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增设中心枪局部强化燃烧的方法,设计了... 低氮燃烧器采用提高喷速、回流烟气、扩大火焰面等弱化燃烧的措施,达到降低NOx产生的目的。但在低温环境运行时,存在燃料无法完全燃烧、火焰稳定性差、排烟中CO含量偏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增设中心枪局部强化燃烧的方法,设计了2.8 MW的低CO燃烧器,在试验加热炉上开展了燃烧性能试验。性能试验表明,炉膛温度低于700℃时,低CO燃烧器中心枪燃料占比为25%~35%,NOx和CO含量才能满足相关标准及规定要求。选取了中心枪燃料占比30%的低CO燃烧器进行了燃烧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炉膛温度为530~700℃时,低CO燃烧器有效解决了低氮燃烧器在炉低温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在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排烟中的CO含量,提升了燃烧火焰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工业现场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加热炉 低CO燃烧器 中心枪 燃料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NO_x工业燃气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波 吴雨 +3 位作者 王元华 徐宏 谭金龙 蒋良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9-204,共6页
随着环保政策对工业炉NOx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需要开发新型低NOx燃烧器,以对现有加热炉进行改造。本文介绍了燃气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综述了燃料分级(再燃)燃烧、旋流燃烧、脉动供燃料燃烧、富氧燃烧以及温和与深度低氧稀释(MILD... 随着环保政策对工业炉NOx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需要开发新型低NOx燃烧器,以对现有加热炉进行改造。本文介绍了燃气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综述了燃料分级(再燃)燃烧、旋流燃烧、脉动供燃料燃烧、富氧燃烧以及温和与深度低氧稀释(MILD)燃烧等几种新型低NOx燃烧技术。结合石化管式加热炉结构和管内流体的特点指出:在不对现有炉子整体结构做改造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新型结构的燃料分级燃烧器能够减少加热炉NOx的排放;旋流技术能够强化反应物的混合与燃烧过程,然而其对NOx生成量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MILD燃烧技术在体积热强度高的加热炉上较容易实现。多种低NOx燃烧技术组合使用会取得比单一措施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NOX燃烧器 管式加热炉 燃料分级 旋流燃烧 MILD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燃烧、传热与裂解反应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8
5
作者 韩云龙 章名耀 +2 位作者 程相杰 肖睿 蒋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了揭示SL-Ⅱ型乙烯裂解炉炉膛内燃烧与其反应管内石脑油裂解反应历程,对炉膛内燃烧、传热与反应管内裂解反应进行了综合模拟计算,得到了炉膛内烟气速度、组分分布、烟气温度分布及反应管内裂解反应历程。应用非预混燃烧模型及DO辐... 为了揭示SL-Ⅱ型乙烯裂解炉炉膛内燃烧与其反应管内石脑油裂解反应历程,对炉膛内燃烧、传热与反应管内裂解反应进行了综合模拟计算,得到了炉膛内烟气速度、组分分布、烟气温度分布及反应管内裂解反应历程。应用非预混燃烧模型及DO辐射传热模型进行炉膛内燃烧、传热的计算;采用分子反应模型预测反应管内石脑油裂解反应的产品分布。结果表明,底部烧嘴的高速射流在炉膛下部产生回流区,对于炉膛下部烟气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至关重要;另外,烧嘴的高速射流引起炉膛内组分分布的较大变化,从而影响烟气温度分布。通过裂解产品及反应管壁温度模拟结果与烯烃厂测定数据的比较,证明了模拟计算的可行性,同时得出反应管壁高温区在管长的16~20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炉 裂解反应 烧嘴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回收燃烧炉气体混合效果分析及其结构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常宏岗 吴昌 +3 位作者 陈昌介 艾志久 温崇荣 游国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4-89,共6页
现役旋流燃烧炉存在气体混合效果不理想,硫转化不完全的问题。为了提高燃烧炉的硫转化率,根据现役燃烧炉结构特点建立了燃烧炉三维实体模型,采用Realizable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EDC燃烧模型对炉内燃烧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了高旋... 现役旋流燃烧炉存在气体混合效果不理想,硫转化不完全的问题。为了提高燃烧炉的硫转化率,根据现役燃烧炉结构特点建立了燃烧炉三维实体模型,采用Realizable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EDC燃烧模型对炉内燃烧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了高旋流装置下燃烧器内的气体混合效果及组分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设外环酸气入口的结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现役高旋流装置对炉内H2S和SO2的二次混合不利,采用外环酸气入口对酸气进行分流可有效提高炉内气体混合效果,提高炉内燃烧稳定性,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燃烧炉 燃烧器 湍流 混合 EDC模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加热炉节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颖 张静伟 +2 位作者 梁宏宝 杨鹤 智春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6-941,共6页
以管式加热炉主要结构的节能为出发点,从改造燃烧器及辐射室结构、优化吹灰技术、研发新型清焦技术以及研制新型空气预热器和新型辐射炉管等方面,综述了目前管式加热炉燃烧器、辐射室、对流室及余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效果的研究情况,其中... 以管式加热炉主要结构的节能为出发点,从改造燃烧器及辐射室结构、优化吹灰技术、研发新型清焦技术以及研制新型空气预热器和新型辐射炉管等方面,综述了目前管式加热炉燃烧器、辐射室、对流室及余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效果的研究情况,其中增强辐射传热和余热回收能力可有效降低排烟温度,提高加热炉效率,因此其对于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更有效。最后对今后管式加热炉的节能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加热炉 燃烧器 辐射传热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的CFD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波 王书磊 +3 位作者 王元华 赵华璋 关俊岭 王向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以某炼油厂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研究了二次风分级比R(二次空气与总空气体积之比)为0.5、0.6、0.7、0.8和0.85的5种不同工况下,辐射室内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火焰高度和NO生成速率的... 以某炼油厂管式加热炉空气分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研究了二次风分级比R(二次空气与总空气体积之比)为0.5、0.6、0.7、0.8和0.85的5种不同工况下,辐射室内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火焰高度和NO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射流卷吸的作用,辐射室内存在较大范围的回流区。当R由0.5增至0.85时,辐射室对称面平均温度基本不变,出口温度升高0.65%,壁面热通量下降1.65%,火焰高度增加0.44倍,NO排放体积分数由214.4μL/L迅速下降至37.9μL/L。在温度和氧气浓度较高的燃气/空气混合接触面上,热力型NO形成较多;在低温富燃的火焰前端区,快速型NO形成较多。当R为0.8时,炉内温度分布均匀、燃烧完全且烟气NO浓度较低,可作为燃烧器设计和现场调节的优化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加热炉 空气分级燃烧器 火焰高度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辐射段三维流场和燃烧的数值模拟计算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德飞 何细藕 +1 位作者 孙丽丽 申海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9-753,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以某种新型乙烯裂解炉辐射段为几何模型,保留特殊结构的瓦斯燃烧器原型未作简化,对计算域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双δ概率密度函数扩散燃烧模型和蒙特卡洛辐射传热模型对炉内的燃烧和辐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以某种新型乙烯裂解炉辐射段为几何模型,保留特殊结构的瓦斯燃烧器原型未作简化,对计算域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双δ概率密度函数扩散燃烧模型和蒙特卡洛辐射传热模型对炉内的燃烧和辐射状况进行三维全尺寸数值计算,以研究炉膛内的燃烧、传热和烟气流动情况。计算得到的流场合理,火焰形状和温度分布与实际吻合良好,说明对裂解炉辐射段的数值模拟计算是成功的。该模拟计算为指导燃烧器选型、优化设计裂解炉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裂解炉 瓦斯燃烧器 火焰形状 湍流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内燃烧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艾志久 蒋静 +2 位作者 吴昌 常宏岗 陈昌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5-168,203,共4页
为深入了解硫磺回收装置中主燃烧炉的燃烧情况,参照现役结构建立了燃烧炉的三维实体模型,依据忠县天然气净化厂燃烧炉的实际运行参数对炉内组分及入口条件进行了设置,采用realinzable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EDC燃烧模型对炉内燃烧场进... 为深入了解硫磺回收装置中主燃烧炉的燃烧情况,参照现役结构建立了燃烧炉的三维实体模型,依据忠县天然气净化厂燃烧炉的实际运行参数对炉内组分及入口条件进行了设置,采用realinzable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EDC燃烧模型对炉内燃烧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炉内燃烧情况;现役燃烧炉结构可促进气体间对流换热,实现炉内气体的强力混合;燃烧器是制硫反应的关键区域,单质硫在燃烧器内增量最快,提高燃烧器内气体混合效果有助于反应进行;气体在燃烧炉出口处速度分布不均匀,贴近炉衬处流速较大,说明现役花墙结构及布置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燃烧炉 速度 组分分布 EDC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煤粉锅炉的防结渣措施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顶辉 王桂芳 姚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共3页
介绍煤粉锅炉内结渣、积灰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并从大型煤粉锅炉炉膛设计参数、燃烧器及系统的选用,以及吹灰器的类型和布置等几方面提出防结渣措施,可作为大型锅炉燃用易结渣煤种设计选型的参考。
关键词 结渣 积灰 炉膛热负荷 燃烧器 吹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重整加热炉内多火焰组合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江华 毛羽 +2 位作者 吴德飞 王娟 孙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3,共6页
分别对 3种工况下连续重整加热炉中特定复杂燃烧器和多燃烧器组合的燃烧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 ,建立了连续重整加热炉内多火焰组合燃烧数学模型 ,对炉膛和瓦斯燃烧器进行了网格划分。结果表明 ,在多个瓦斯燃烧器射流之间存在相互干涉现象 ... 分别对 3种工况下连续重整加热炉中特定复杂燃烧器和多燃烧器组合的燃烧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 ,建立了连续重整加热炉内多火焰组合燃烧数学模型 ,对炉膛和瓦斯燃烧器进行了网格划分。结果表明 ,在多个瓦斯燃烧器射流之间存在相互干涉现象 ,对于有不同数量燃烧器的加热炉 ,炉膛内流场和温度场以及组分分布均存在差异。重力对于炉膛内的流场、组分分布、温度分布都有较大的影响 ,对这种影响给出了合理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重整加热炉 催化重整装置 辛烷值 汽油 燃烧器 温度场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燃料的再燃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胜 孙路石 +3 位作者 向军 胡松 邱建荣 汪一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7-422,共6页
在一台93 kW卧式单角炉上进行了气体燃料再燃的详细试验研究,并采用包含再燃机理的一氧化氮子模型耦合三维煤粉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对再燃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和模拟结果显示,在最佳再燃工况下可降低一氧化氮排放量达50%以上.数值模拟... 在一台93 kW卧式单角炉上进行了气体燃料再燃的详细试验研究,并采用包含再燃机理的一氧化氮子模型耦合三维煤粉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对再燃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和模拟结果显示,在最佳再燃工况下可降低一氧化氮排放量达50%以上.数值模拟对炉内温度、氧及NO浓度分布预报与测量数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采用的一氧化氮子模型能够经济而有效地模拟气体燃料再燃过程中一氧化氮浓度变化,该模型为准确模拟实际气体燃料再燃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燃料 再燃 一氧化氮 卧式单角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计算的燃烧器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陆晓峰 李元青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791,共5页
以某石油化工炼油厂在用的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对燃烧器中燃烧道出口结构提出了3种改进方案,并应用CFD软件FLUENT对燃烧器结构改进前后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燃烧单元内速度、温度及组分分布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减小燃烧道出... 以某石油化工炼油厂在用的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对燃烧器中燃烧道出口结构提出了3种改进方案,并应用CFD软件FLUENT对燃烧器结构改进前后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燃烧单元内速度、温度及组分分布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减小燃烧道出口截面积能有效地提高烟焰的射流影响,大幅增加燃烧单元内对流传热比例,燃烧器火焰稳定、刚劲有力,加热效果良好。在3种改进方案中,使用圆台形出口时燃烧器性能提升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燃烧器 加热炉 燃烧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角燃烧器射流向火侧相干结构涡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刁永发 何伯述 +1 位作者 许晋源 陈昌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0-155,共6页
利用IFA300恒温式热线风速仪和六线涡量探针及其定位坐标系统,测量了HG-2008/18.2-YM2型切向炉等温模型燃烧器区的涡量场,判别了涡量探针所测炉内空间点涡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采用条件采样技术,研究了4股燃烧器射流向火侧形成的相干结构... 利用IFA300恒温式热线风速仪和六线涡量探针及其定位坐标系统,测量了HG-2008/18.2-YM2型切向炉等温模型燃烧器区的涡量场,判别了涡量探针所测炉内空间点涡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采用条件采样技术,研究了4股燃烧器射流向火侧形成的相干结构涡。研究发现:对于单股射流,引射(卷吸)主要发生在射流两侧,从而在两侧造成负压并出现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对于两股相交射流,射流偏转,出现了射流向火侧的剪切涡,以及由于横向射流干涉,在射流背部的尾迹涡。当四角燃烧器同时投运,燃烧器射流偏转且贴壁运行,射流向火侧有大的剪切涡出现,该涡即为相干结构涡;涡量场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最大的涡矢量在燃烧器射流的向火侧。相干结构涡的研究目的一为探讨涡中NOx的初生形态;二为研究涡对上炉膛内烟温偏差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燃烧器 射流 相干结构涡 锅炉 向火侧 六线涡量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双炉膛锅炉中煤粉颗粒的运动轨迹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彤 吴家正 +1 位作者 孙绍增 秦裕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1-435,共5页
对某发电厂 3 0 0MW单炉体双炉膛直流锅炉的煤粉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小煤粉颗粒的运动轨迹与炉内旋转气流基本一致 ,而中、大煤粉颗粒因气流对其的作用力不足以提供做旋转运动的向心力 ,故在热角区域气流急剧转... 对某发电厂 3 0 0MW单炉体双炉膛直流锅炉的煤粉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小煤粉颗粒的运动轨迹与炉内旋转气流基本一致 ,而中、大煤粉颗粒因气流对其的作用力不足以提供做旋转运动的向心力 ,故在热角区域气流急剧转弯时撞击在水冷壁上 ;由此分析了该锅炉烟气侧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某些原因 ,提出了改造方案 .模拟结果显示 :降低一次风喷口高度、加宽喷口宽度、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 ,可以提高一次风射流的刚性 ,避免煤粉颗粒撞击在热角区域的水冷壁上 ,从而减少高温腐蚀的发生 .改造后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炉内空气动力场 随机轨道模型 燃烧器 双炉膛锅炉 运动轨迹 水冷壁 高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裂解炉用底部燃烧器的国产化研发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金科 徐红兵 +1 位作者 刘韫砚 张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针对大型裂解炉用底部燃烧器对火焰形状、火焰刚性、热通量分布和NOx排放的要求,利用燃料分级原理,结合喷嘴和配风方面的研究确定了燃烧器的结构型式;通过多方案流体动力学模拟计算对燃烧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同时通过热态试验验证了燃烧... 针对大型裂解炉用底部燃烧器对火焰形状、火焰刚性、热通量分布和NOx排放的要求,利用燃料分级原理,结合喷嘴和配风方面的研究确定了燃烧器的结构型式;通过多方案流体动力学模拟计算对燃烧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同时通过热态试验验证了燃烧器的污染物排放、热通量分布等性能,最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裂解炉用底部燃烧器。在1 Mt/a乙烯装置裂解炉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裂解炉内燃烧完全,火焰扁平刚直,运行55 d时管壁最高温度为1 044℃,NOx排放量为127mg/m3(标准状态),燃烧器的性能完全满足裂解炉的工艺要求及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底部燃烧器 流体动力学模拟 乙烯裂解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高炉新型氧煤燃烧器设计参数对风口区流场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超 张建良 +1 位作者 孙辉 刘征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0-1486,共7页
氧气高炉通过向风口回旋区喷吹煤粉以及脱除CO_2的循环高炉煤气,可有效降低CO_2排放。运用CFD商业软件,建立风口回旋区三维模型,针对氧气高炉所设计的新型燃烧器中氧煤枪数量及其与直吹管所呈角度和空间物理位置对风口回旋区流场的影响... 氧气高炉通过向风口回旋区喷吹煤粉以及脱除CO_2的循环高炉煤气,可有效降低CO_2排放。运用CFD商业软件,建立风口回旋区三维模型,针对氧气高炉所设计的新型燃烧器中氧煤枪数量及其与直吹管所呈角度和空间物理位置对风口回旋区流场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支氧煤枪操作,当其位于直吹管上部时,煤气流速度随喷吹角度由7°~15°变化时逐渐减小,且夹角为9°较为适宜,当其位于下部时,随着夹角越大,对风口回旋区深度增加越有利;采用双氧煤枪操作,当其在直吹管上下、左右分布时,夹角分别为11°和13°较合理;当单支氧煤枪位于直吹管上方且夹角为9°、距离d为75 mm时能较好地促进风口回旋区深度增加并保持足够的鼓风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高炉 氧煤燃烧器 设计参数 风口回旋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钧 阎维平 刘亚芝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4,共6页
根据某电厂锅炉煤质改变和设备改造后锅炉燃烧工况的变化,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对锅炉排烟温度高、过热器及再热器减温水量大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烟煤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800℃)比贫煤(900℃)低100℃左右,但由于改变煤种... 根据某电厂锅炉煤质改变和设备改造后锅炉燃烧工况的变化,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对锅炉排烟温度高、过热器及再热器减温水量大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烟煤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800℃)比贫煤(900℃)低100℃左右,但由于改变煤种后制粉系统及燃烧器系统的运行参数变化,烟煤一次风粉气流初温(75℃)大大低于贫煤(160℃),而一次风量大幅增加(由113 t/h增加到231 t/h)等原因,烟煤的着火热量比贫煤约高出30%,从而造成锅炉燃烧推迟,炉膛火焰中心向上偏移,过热蒸汽减温水量增加。同时,给出了燃烧器标高降低200 mm和500 mm的炉膛热力计算结果及增加省煤器管排数后的机组整体热力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切圆燃烧 燃烧器 减温水量 排烟温度 省煤器 炉膛 热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对冲燃烧器出口条件给定方式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新号 王春波 +1 位作者 郭永成 邹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7,共7页
目前旋流对冲燃烧锅炉数值模拟的方法主要有2种:传统方法 1是将燃烧器简化为小段圆台,人为给定某个旋流强度;传统方法 2是将全部燃烧器和炉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计算。本文在总结上述2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段建模,无... 目前旋流对冲燃烧锅炉数值模拟的方法主要有2种:传统方法 1是将燃烧器简化为小段圆台,人为给定某个旋流强度;传统方法 2是将全部燃烧器和炉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计算。本文在总结上述2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段建模,无差过渡"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单只燃烧器出口模拟结果调整后作为全炉膛模拟的入口条件,两者的无差过渡通过ANSYS Fluent软件中"边界profile"的自定义编辑实现,解决了传统方法单只燃烧器到炉膛速度过渡、左右旋过渡和煤粉浓度过渡3个难题。对2种传统方法与新方法进行了冷态模拟比较,并采用新方法对炉膛全尺寸进行了热态模拟。结果表明,新方法既可以保证燃烧器不损失细节特征,又极大地减少炉膛网格数量,在计算量减小的情况下使得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旋流对冲燃烧 燃烧器 炉膛 分段建模 边界profile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