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滴灌关键技术参数对砂土地区苜蓿根系与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畅利毛 郑和祥 +3 位作者 王万宁 张松 刘晋 石海治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2,153,共7页
为研究地下滴灌条件下,适宜于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和高产的滴头流量、滴灌带埋深以及灌水定额,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滴灌带滴头流量(1.38、2.00、3.00 L/h),3个滴灌带埋深(10、20、30 cm)和3个地下滴灌灌水定额(15.0、22.5、30.0 mm),研究了... 为研究地下滴灌条件下,适宜于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和高产的滴头流量、滴灌带埋深以及灌水定额,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滴灌带滴头流量(1.38、2.00、3.00 L/h),3个滴灌带埋深(10、20、30 cm)和3个地下滴灌灌水定额(15.0、22.5、30.0 mm),研究了不同地下滴灌关键技术参数对苜蓿根系与产量的单因素影响。结果表明:滴头流量为2.00 L/h时更有利于苜蓿根系的生长,滴灌带埋深对苜蓿侧根的影响显著;灌水定额对苜蓿的根系比表面积、根尖数、侧根发生数、侧根位置影响显著;小滴头流量处理的苜蓿产量总体上高于大滴头流量处理;滴灌带埋深对苜蓿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苜蓿产量增加。综合节水与产量因素,建议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地区紫花苜蓿地下滴灌关键技术参数:滴头流量为2.00 L/h、滴灌带埋深为20 cm、灌水定额为2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苜蓿 滴头流量 滴灌带埋深 作物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灌溉管作地埋滴灌带对基质栽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胡健泰 陈其兵 +2 位作者 刘兴成 王晓兵 张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利用痕量灌溉管滴头独特的膜过滤特点,将痕量管作为滴灌带埋设于栽培介质中,以‘釜山88’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该模式应用于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基质栽培的可行性及其不同布设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痕量灌溉管滴头独特的膜过滤特点,将痕量管作为滴灌带埋设于栽培介质中,以‘釜山88’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该模式应用于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基质栽培的可行性及其不同布设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作为地埋式滴灌带用于基质栽培樱桃番茄是可行的。不同布设方式对基质栽培条件下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有一定影响,且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其中痕量管埋深15 cm为所有处理中影响最明显的布设方式。与表层覆基质处理相比,痕量管埋深15 cm时,植株株高、茎粗、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增加5.62%、7.33%、5.70%、2.80%、8.80%、16.54%和34.61%。基质栽培条件下,痕量灌溉管可作为地埋式滴灌带使用,且痕量管埋深15 cm是该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基质栽培较适宜的埋设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基质栽培 痕量灌溉管 地埋滴灌带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滴灌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松 李和平 +2 位作者 郑和祥 曹雪松 王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7,32,共4页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向和垂向的湿润锋和含水率趋于平衡。根据对比滴灌带埋深15和20 cm特征点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得出埋深15 cm节水效果更好,更利于作物生长。实验还得出湿润比能作为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由于作物种植的间距和作物根系深度之比基本小于1.0,因此在田间实际灌溉中湿润比应控制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滴灌 点源入渗 湿润锋 湿润比 滴灌带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及滴灌管埋深对无膜地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谢海霞 何帅 +1 位作者 周建伟 龚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通过设置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的二因素三水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对无膜地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在无膜条件下地下滴灌棉田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的最优指标。结果表明,无膜灌溉量为4 200m3/hm2,滴灌管埋深5cm时,产... 通过设置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的二因素三水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对无膜地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在无膜条件下地下滴灌棉田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的最优指标。结果表明,无膜灌溉量为4 200m3/hm2,滴灌管埋深5cm时,产量最高,为最佳无膜覆盖滴灌量和滴灌管埋深设置,当灌溉量较低时,滴灌管要深埋,反之,则要浅埋。仅从经济效益来看棉花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更好,但无膜覆盖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膜地下滴灌 灌溉量 滴灌管埋深 棉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地埋滴灌对紫花苜蓿生长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松 李和平 +3 位作者 郑和祥 曹雪松 王军 畅利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116,121,共5页
通过研究毛乌素沙地地埋滴灌不同参数对紫花苜蓿生长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滴灌带埋深和灌水定额,进行了不同滴灌带埋深、不同的灌水定额对紫花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滴灌带埋深20cm时相同灌水定额的紫花苜蓿的株高高于埋深10和... 通过研究毛乌素沙地地埋滴灌不同参数对紫花苜蓿生长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滴灌带埋深和灌水定额,进行了不同滴灌带埋深、不同的灌水定额对紫花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滴灌带埋深20cm时相同灌水定额的紫花苜蓿的株高高于埋深10和30cm;灌水定额30mm滴灌带相同埋深处株高高于灌水定额15和22.5mm时的株高。滴灌带的埋深对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不大,埋深20cm处最高比10cm最低仅高产5.8%;灌水定额对产量影响较大,22.5比15mm增产30.4%,30比22.5mm增产18.4%。由此建议毛乌素沙地地埋滴灌滴灌带埋深应为20cm,灌水定额为22.5mm,在节水的同时达到增产的效果,有助于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滴灌 埋深 灌水定额 株高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地埋滴灌对向日葵生长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熙婷 田德龙 +3 位作者 郭克贞 徐冰 范雅君 李介钧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53,共4页
分析了不同滴灌带埋深条件下向日葵的各项生长指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苗期滴灌带埋深5cm的株高和茎粗略高,现蕾期后滴灌带埋深15cm的株高和茎粗显著高于滴灌带埋深0、5、10、20cm和CK;滴灌带埋深15cm的花... 分析了不同滴灌带埋深条件下向日葵的各项生长指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苗期滴灌带埋深5cm的株高和茎粗略高,现蕾期后滴灌带埋深15cm的株高和茎粗显著高于滴灌带埋深0、5、10、20cm和CK;滴灌带埋深15cm的花盘直径显著高于滴灌带埋深0、5、10、20cm和CK;苗期滴灌带埋深20cm的向日葵根系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现蕾期后滴管带埋深15cm更利于根系生长;苗期滴灌带埋深5cm有利于根质量密度的形成,根系生长完成后,每埋设深度水平附近的根质量密度明显增大;滴灌带埋深15cm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比CK分别提高12.79%、31.8%、14.66%。滴灌带埋深15cm更有利于向日葵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设深度 地埋滴灌 向日葵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毛管滴灌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指标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文娟 丁林 +2 位作者 王以兵 邓建伟 李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8,25,共6页
针对河西内陆区玉米常规灌溉制度下水量浪费严重、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和种植结构单一等现状,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的方法,分析地埋式滴灌条件下不同毛管埋深对大田玉米土壤水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规律以及玉米出苗率、株高及茎粗、... 针对河西内陆区玉米常规灌溉制度下水量浪费严重、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和种植结构单一等现状,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的方法,分析地埋式滴灌条件下不同毛管埋深对大田玉米土壤水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规律以及玉米出苗率、株高及茎粗、叶面积及单株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距离毛管中心两边同等位置处,其土壤含水率基本呈对称状态,垂直方向上距毛管中心两边同等位置处,其下面的土壤含水率略高于上方含水率。滴头流量为1.2 L/h时,处理T1出苗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出苗率达到56.51%,其次为处理T2可达20.61%,其余处理出苗率都不足10%;埋深40 cm处理在各生育期的株高及茎粗、单株干物质量显著低于埋深30 cm与埋深35 cm;毛管埋深30 cm更有利于叶面积系数的增加。同一毛管铺设方式下、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滴头流量为1.6 L/h时其产量显著高于滴头流量为1.2 L/h的处理。毛管埋深为30 cm、间距为60 cm为适宜地埋式滴灌条件下大田玉米的最优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式滴灌 玉米 毛管埋深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式滴灌土壤水分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营 缴锡云 +2 位作者 卢佳 白云岗 王颖聪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以探寻合理的滴头埋深与流量为目的,开展浅埋式滴灌下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试验土箱净尺寸为30cm×30cm×60cm(长×宽×高),供试土壤取自新疆青河县阿苇灌区试验站。试验设置5、10、15 cm 3个滴头埋深,各埋深... 以探寻合理的滴头埋深与流量为目的,开展浅埋式滴灌下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试验土箱净尺寸为30cm×30cm×60cm(长×宽×高),供试土壤取自新疆青河县阿苇灌区试验站。试验设置5、10、15 cm 3个滴头埋深,各埋深条件下设置不同流量的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滴头埋深的情况下均存在土体破坏的临界流量,滴头埋深越大临界流量也越大,滴头埋深为5、10和15 cm对应的临界流量分别为1.0、1.7和2.5 L/h;随着流量的增大,滴头埋深过浅时,水量向湿润体上部聚集,当埋深超过一定深度时,水量向湿润体下部聚集;在临界流量情况下,湿润锋前60 min运移速率较快,随着滴头埋深的增大,灌水结束后湿润体的垂向湿润长度越长,土壤平均含水率值越小;滴头埋深为10 cm、流量1.7 L/h时,湿润体水分分布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式滴灌 湿润体 土壤水分 分布规律 滴头埋深 滴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小保 缴锡云 +1 位作者 郭维华 陈俊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157,共6页
为了研究浅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并得到优化的毛管埋深,于2016年4—10月在新疆阿勒泰阿苇灌区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通过采用毛管埋深为5、10 cm的浅埋式滴灌与传统的地埋式滴灌(埋深20cm)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毛管埋深... 为了研究浅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并得到优化的毛管埋深,于2016年4—10月在新疆阿勒泰阿苇灌区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通过采用毛管埋深为5、10 cm的浅埋式滴灌与传统的地埋式滴灌(埋深20cm)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毛管埋深下苜蓿毛细根量和生长指标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毛管埋深5、10 cm和20 cm处理其20~30 cm土层苜蓿毛细根量分别占总量的12.44%,21.73%和19.31%;埋深为10、20 cm处理苜蓿植株高度分别为71.2 cm和72.5 cm,差异较小,两者与埋深5 cm(65.8 cm)差异显著;埋深为10、20 cm处理苜蓿植株茎粗分别为3.43 mm和3.38 mm,差异较小,两者均大于埋深5 cm(3.19 mm);苜蓿收割时埋深10、20 cm处理两茬总产量分别为16.21 t·hm^(-2)和15.61 t·hm^(-2),差异较小,两者均与埋深5 cm(14.60 t·hm^(-2))差异显著。因此10 cm毛管埋深可以达到与传统的地埋式滴灌相同的根系湿润灌溉效果,同时对苜蓿的生长影响不大,且更加经济方便,为优化的毛管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式地下滴灌 毛管埋深 苜蓿 毛细根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地埋滴灌条件下滴灌带堵塞率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金良 张松 郑和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1,共4页
滴头堵塞是地埋滴灌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紫花苜蓿地埋滴灌条件下施肥次数、施肥量、滴头设计流量、滴灌带埋深等因素对滴头堵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2 a后的滴灌带中,完全堵塞的占1.9%,发生堵塞的滴头占3.6%... 滴头堵塞是地埋滴灌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紫花苜蓿地埋滴灌条件下施肥次数、施肥量、滴头设计流量、滴灌带埋深等因素对滴头堵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2 a后的滴灌带中,完全堵塞的占1.9%,发生堵塞的滴头占3.6%,总体堵塞程度为轻度;试验中发现滴灌带埋深对滴灌带滴头流量影响不明显,施肥次数、施肥量对滴灌带堵塞情况影响不明显;滴灌带滴头设计流量增加,滴头实际流量折损率增加,滴头流量为3.0 L/h时滴头流量折损率为10.33%,是流量1.38 L/h时流量折损率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地埋滴灌 滴灌带埋深 滴灌带堵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智能控制滴灌土壤入渗多参数节水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洋 孙兆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1,共6页
基于使用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扬黄灌区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2种类型土壤,基于不同压力、埋深程度研究土壤水分入渗速度、湿润锋、时间等,并初步总结出不同外界条件下土壤入渗的变化规律,为保持水土、提高土壤水分生产力提供重... 基于使用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扬黄灌区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2种类型土壤,基于不同压力、埋深程度研究土壤水分入渗速度、湿润锋、时间等,并初步总结出不同外界条件下土壤入渗的变化规律,为保持水土、提高土壤水分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压力、贴片式滴灌带的埋深程度对土壤累计入渗量和入渗速度的影响都比较明显。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着压力水头的增加而增大,湿润运移距离位移不单单和环境有关系,压力对其的影响也很大。在越强的压力作用下,水的运送速度越快,这样土壤的入渗速度就越快。速度的增大也加快了各个方向的运移速率,从而达到在短时间内入渗大面积的土壤,增大了运移距离。实验结果显示,湿润锋能够在压力为0.2 MPa的情况下达到最大运移距离;埋深程度也同样影响着土壤累积入渗量和土壤的累计入渗速度,经试验测量埋深10 cm土壤入渗量最大,且地表不宜蒸发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智能控制滴灌 压力 埋深程度 入渗量 入渗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地埋式滴灌土壤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建斌 齐广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7-11,共5页
在地埋式滴灌条件下,对不同毛管埋深及间距对大田玉米土壤水分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管在同一埋设深度时,随着铺设间距的增大,肉眼观察到的横向湿润锋交汇深度也加深。毛管埋设深度为30 cm、间距为60、70、80 cm时,其湿润锋... 在地埋式滴灌条件下,对不同毛管埋深及间距对大田玉米土壤水分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管在同一埋设深度时,随着铺设间距的增大,肉眼观察到的横向湿润锋交汇深度也加深。毛管埋设深度为30 cm、间距为60、70、80 cm时,其湿润锋交汇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10、10~20、15~20 cm;毛管埋设深度为35 cm、间距为60、70、80 cm时,其湿润锋交汇的深度土层分别为0~10、30~35、30~35 cm;毛管埋设深度为40 cm、间距为60、70、80 cm时,其湿润锋交汇的土层深度分别为10~20、20~30、25~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式滴灌 玉米 毛管埋深 毛管间距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管埋深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草地覆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冲 王飞 +1 位作者 薛韬 殷益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4,共3页
为研究不同滴灌管埋深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草地覆盖率的影响,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地埋式滴灌条件下,苜蓿首茬干草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左右,且占比随滴灌管埋深增加而略呈下降趋势;滴灌管埋深0.20 m时,... 为研究不同滴灌管埋深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草地覆盖率的影响,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地埋式滴灌条件下,苜蓿首茬干草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左右,且占比随滴灌管埋深增加而略呈下降趋势;滴灌管埋深0.20 m时,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最高,为该区苜蓿地埋式滴灌生产中滴灌管的最优埋深;不同滴灌管埋深在苜蓿不同生育周期对草地覆盖率的影响不同,滴灌管埋深0.10 m以内更有利于苜蓿首茬及第二茬返青,而埋深0.30 m则不利于首茬苜蓿的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滴灌管 埋深 水分利用效率 草地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西瓜连作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敏 朱旺冲 +3 位作者 谢宜芝 李长春 李飞 唐利忠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2-35,共4页
选用当地主推品种黑美人为试材,在水肥一体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滴灌管不同埋深对土壤盐度、水分和西瓜根系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西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设施大棚的滴灌管埋深控制在10~20 cm,配合施用沼气渣30 ... 选用当地主推品种黑美人为试材,在水肥一体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滴灌管不同埋深对土壤盐度、水分和西瓜根系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西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设施大棚的滴灌管埋深控制在10~20 cm,配合施用沼气渣30 t/hm^(2)和土壤改良剂7.5 kg/hm^(2)(FT3),不仅可以降低土壤盐度、改善西瓜根系分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还能提高西瓜产量和产值,利润达6691.63元/667m^(2),投入产出比达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设施栽培 连作 滴灌管埋深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和间距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满红 田建斌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地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及间距对大田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毛管埋深30 cm时耗水较高,有利于玉米苗期和前期的生长;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毛管间距80 cm时耗水量较低;在灌浆期,间距60 cm时耗水最大,说明在玉米灌浆期,由于灌水... 研究了地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及间距对大田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毛管埋深30 cm时耗水较高,有利于玉米苗期和前期的生长;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毛管间距80 cm时耗水量较低;在灌浆期,间距60 cm时耗水最大,说明在玉米灌浆期,由于灌水补充和降水的增多,各处理耗水量达到最大值。毛管埋深30cm、间距为60 cm时,滴头流量为1.2 L/h、1.6 L/h处理的产量均达最高,分别为11 670、15 375 kg/hm^2,因此毛管埋深为30 cm、间距为60 cm为大田玉米地埋式滴灌最优组合模式。同一毛管铺设方式下,在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滴头流量为1.6 L/h时的产量显著高于滴头流量为1.2 L/h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式滴灌 玉米 毛管埋深 毛管间距 耗水规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地下滴灌管埋深与耕作方式适配性研究
16
作者 张俊 慕飞 张琳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233-241,共9页
为确定适宜的地下滴灌毛管埋深与配套耕作方式,以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毛管埋深(0、10、20、30、40 cm)和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免耕),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表滴灌... 为确定适宜的地下滴灌毛管埋深与配套耕作方式,以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毛管埋深(0、10、20、30、40 cm)和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免耕),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促进了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形成。毛管埋深40 cm处理减缓了冬小麦-夏玉米前期株高和叶面积生长(2.42%~21.03%),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8.47%)。与地表滴灌相比,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增幅分别为3.55%~7.68%和2.53%~5.16%。毛管埋深为30 cm和40 cm时,不同耕作方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田间生产实践,免耕与毛管埋深30 cm地下滴灌组合可作为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较为适宜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地下滴灌 毛管埋深 旋耕 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