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tBoost的航空齿轮本体温度预测方法与验证研究
1
作者 贾晨帆 刘怀举 +2 位作者 朱才朝 陈泰民 陈进筱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8-1667,1682,共11页
开展了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试验,开发无线测试装置以获取齿轮本体温度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atBoost的航空齿轮本体温度预测方法。此外,辨识了润滑油添加剂、热导率、扭矩、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润滑油密度、润滑油黏度等参数... 开展了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试验,开发无线测试装置以获取齿轮本体温度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atBoost的航空齿轮本体温度预测方法。此外,辨识了润滑油添加剂、热导率、扭矩、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润滑油密度、润滑油黏度等参数对本体温度的贡献度,提出了考虑材料和油品参数的航空齿轮本体温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所提的公式对航空齿轮本体温度的预测误差在10%以内,为航空齿轮抗胶合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齿轮 胶合失效 本体温度 数据驱动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驱动的大电网全景安全防御概念及理论框架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柏青 刘道伟 +1 位作者 秦晓辉 严剑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796-5805,6022,共10页
以电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对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智能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在线安全防御支撑体系。首先,评述了现有电网安全防控发展现状及新形势需求,进而提出了建立信息驱动... 以电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对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智能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在线安全防御支撑体系。首先,评述了现有电网安全防控发展现状及新形势需求,进而提出了建立信息驱动的大电网全景安全防御的设想,详细阐述了其概念、建设目标、多维控制内涵及多层次互动协调控制原则。其次,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为核心,设计了自动闭环控制与服务层次架构,明确了各环节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系统性部署了信息驱动的全景安全防御理论框架,并阐明了各层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该体系实施的时空大数据构建模式,以期利用先进大数据技术实现运行环境下的大电网多维度、立体化安全防御及精确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网 信息驱动 安全防御 全景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压高精度CMOS电流源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樟明 杨银堂 尹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采用低压与温度成正比基准源和衬底驱动低压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低压高精度CMOS电流源电路,并采用TSMC0 25μmCMOSSpice模型进行了电源特性、温度特性及工艺偏差的仿真.在室温下,当电源电压处于1 0~1 8V时,低压电流源输出... 采用低压与温度成正比基准源和衬底驱动低压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低压高精度CMOS电流源电路,并采用TSMC0 25μmCMOSSpice模型进行了电源特性、温度特性及工艺偏差的仿真.在室温下,当电源电压处于1 0~1 8V时,低压电流源输出电流Iout约为12 437~12.497μA;当温度在0~47℃范围内,输出电流为12 447μA;各种工艺偏差条件下的最大绝对偏差为0 54μA,与典型工艺模型下的相对偏差为4 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 CMOS 衬底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1.2V,9ppm/℃的CMOS带隙电压基准源 被引量:5
4
作者 钟昌贤 张波 +1 位作者 周浩 卢杨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16期120-122,125,共4页
基于传统CMOS带隙电压基准源电路的分析,结合曲率补偿技术设计了一种带衬底驱动运算放大器的低电源电压的电压基准源电路,主体电路采用电流模式基准源结构,并结合所采用的衬底驱动运放作为基准源的负反馈运放。整个电路采用0.5ym标准... 基于传统CMOS带隙电压基准源电路的分析,结合曲率补偿技术设计了一种带衬底驱动运算放大器的低电源电压的电压基准源电路,主体电路采用电流模式基准源结构,并结合所采用的衬底驱动运放作为基准源的负反馈运放。整个电路采用0.5ym标准CMOS工艺实现,在电源电压1.2V的条件下用HSpice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输出基准电压在-40-120℃范围内温度系数为9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衬底驱动 低压 曲率补偿 电压基准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衬底驱动技术的亚1V与温度成正比基准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樟明 杨银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7-369,391,共4页
分析了衬底驱动MOSFET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低压特性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基于PMOS衬底驱动和电流反馈技术,设计了亚1V低功耗与温度成正比电压基准源.在0.8V电源电压、温度范围为0~100℃时,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为0.926mV/K,电源电流为4.5μA.... 分析了衬底驱动MOSFET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低压特性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基于PMOS衬底驱动和电流反馈技术,设计了亚1V低功耗与温度成正比电压基准源.在0.8V电源电压、温度范围为0~100℃时,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为0.926mV/K,电源电流为4.5μA.当电源电压在0.7~1.0V变化时,室温下的输出电压约为302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底驱动 与温度成正比 低功耗 CM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电磁干扰低电压CMOS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白会新 李洪革 +1 位作者 谢树果 苏东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70-1874,共5页
基于CMOS体驱动,提出低电压放大器抗电磁干扰结构.电路采用部分正反馈结构提高体驱动输入级的等效输入跨导,通过输入电压降结构改善体驱动结构的直流非线性,采用双输入级结构保证放大器良好的交流特性,同时,对称拓扑结构保证了电路的高... 基于CMOS体驱动,提出低电压放大器抗电磁干扰结构.电路采用部分正反馈结构提高体驱动输入级的等效输入跨导,通过输入电压降结构改善体驱动结构的直流非线性,采用双输入级结构保证放大器良好的交流特性,同时,对称拓扑结构保证了电路的高度对称性,实现了对称的转换速率.该设计采用电源电压为1V的0.35μm标准CMOS工艺实现.对该放大器的抗电磁干扰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并同传统体驱动放大器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电压失调小于50mV,10kHz频点的输出功率谱密度相比传统结构降低33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体驱动 低电压放大器 抗电磁干扰 直流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衬底驱动的0.5V全差分运算放大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洹千 杨银堂 朱樟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为了满足当今对低压低功耗电路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工作在0.5 V电源电压环境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使用了由衬底驱动的输入级和工作在亚阈值区的输出级,并利用交叉耦合输入晶体管的结构产生负跨导来提高增益.采用0.18μm的CMOS工艺,阈... 为了满足当今对低压低功耗电路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工作在0.5 V电源电压环境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使用了由衬底驱动的输入级和工作在亚阈值区的输出级,并利用交叉耦合输入晶体管的结构产生负跨导来提高增益.采用0.18μm的CMOS工艺,阈值电压约为0.5 V的器件模型.Hspice仿真结果表明:直流增益为60 dB,单位增益带宽为5.4 MHz,功耗为138μ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集成电路 衬底驱动 弱反型 运算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振动能量获取的接口电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敏 杨正 杨银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振动能量获取的低压高效接口电路.采用输入电压作为接口电路的电源电压,当输入电压较低时,整个接口电路处于休眠状态,电路无功耗,从而提高了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整流器中的比较器采用衬底输入,有效地降低了电路对电源...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振动能量获取的低压高效接口电路.采用输入电压作为接口电路的电源电压,当输入电压较低时,整个接口电路处于休眠状态,电路无功耗,从而提高了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整流器中的比较器采用衬底输入,有效地降低了电路对电源电压的要求,使得最低输入电压仅为0.2V.基于SMIC0.18μm 3.3V标准CMOS工艺,采用Cadence Spectre进行了仿真验证.当输入电压为0.2V(100Hz),负载为40kΩ时,电压转换效率高达89%;当输入电压为0.25V(100Hz),负载为40kΩ时,能量转换效率达到80%,电路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获取 输入供电 CMOS有源整流器 有源二极管 亚阈值 衬底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新脉络的梳理与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子丹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18,共10页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粮食储藏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研发都得到加速发展。在简要回顾上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本世纪以来粮食科技取得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从微观、宏观、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三个维度对粮食...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粮食储藏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研发都得到加速发展。在简要回顾上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本世纪以来粮食科技取得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从微观、宏观、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三个维度对粮食科技发展新脉络进行梳理和展望。微观维度的发展是指粮堆生物体的微观机理研究的进展。从粮食基础参数研究起步,介绍了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生命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持下,对粮食籽粒、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微观参数、特征、代谢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及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等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宏观维度的发展是指在储粮生态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研究粮食储藏中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介绍了在粮堆生物场和物理场等多场耦合理论支持下取得的新成果。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维度的发展方面,介绍了我国粮食领域人工智能(AI)的发展过程,在机理驱动AI和数据驱动AI相结合的“机理+数据”双驱动AI的新理念指导下取得的新成果。通过对发展新脉络的梳理,提出展望:一是在发展战略层面,要通过科技提升粮食流通系统管理能力,包括粮食储备安全的监管技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和追溯、提升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仍然要继续开展重大粮食科技难题和“卡脖子”问题的行业攻关。二是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层面,运用好粮食领域“技术平移”优势和交叉学科突破优势,推进理论创新和技术迭代,加快步入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的高速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 微观维度 宏观维度 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维度 生命科学 粮堆生物场 “机理+数据”双驱动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