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f-alignment of full skewed RSINS: observability analysis and full-observable Kalman filter 被引量:3
1
作者 Lailiang Song Chunxi Zhang Jiazhen L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Traditional orthogonal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 cannot achieve satisfactory self-alignment accuracy in the stationary base: taking more than 5 minutes and al the iner-tial sensors biases cannot ... Traditional orthogonal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 cannot achieve satisfactory self-alignment accuracy in the stationary base: taking more than 5 minutes and al the iner-tial sensors biases cannot get ful observability except the up-axis accelerometer. However, the ful skewed redundant SINS (RSINS)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but als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initial alignment. Firstly, the observability of the system state includes attitude errors and al the inertial sensors biases are analyzed with the global perspective method: any three gyroscopes and three accelerometers can be assembled into an independent subordinate SINS (sub-SINS);the system state can be uniquely confirmed by the coupling connec-tions of al the sub-SINSs;the attitude errors and random constant biases of al the inertial sensors are observable. However, the ran-dom noises of the inertial sensor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bove analyzing process. Secondly, the ful-observable Kalman filter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actual RSINS containing random noises i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state includes the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errors of al the sub-SINSs and the random constant biases of the redundant inertial sensors. At last, the initial self-alignment process of a typical four-redundancy ful skewed RSINS is simulated: the horizontal attitudes (pitch, rol ) errors and yaw error can be exactly evaluated within 80 s and 100 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random constant biases of gyroscopes and accelero-meters can be precisely evaluated within 120 s. For the ful skewed RSINS, the self-alignment accuracy is greatly improved, mean-while the self-alignment time is widely short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perspective redundant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RSINS) SELF-ALIGNMENT observability analysis Kalman fil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悬沙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特征研究
2
作者 武俐 刘森 +2 位作者 杨佳之 来梦媛 常苗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悬沙吸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过程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为探究小浪底水库水体和悬沙DOM组分及影响悬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水体和悬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组分与来源、DOM与环境因子... 悬沙吸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过程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为探究小浪底水库水体和悬沙DOM组分及影响悬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水体和悬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组分与来源、DOM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悬沙吸附DOM模拟试验,研究两种粒径在不同含沙量和DOM浓度变化条件下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水体DOM的芳香性高于悬沙,DOM组分均以胡敏酸为主;电导率和浊度分别是影响水体和悬沙DOM芳香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含沙量和DOM浓度条件下悬沙对DOM的吸附过程,悬沙对DOM的平衡吸附量随含沙量增加而减小、随DOM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以细沙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阐明DOM在水沙间的迁移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小浪底水库 溶解性有机质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片水分生理及其解剖结构的水分胁迫响应
3
作者 姚泽 于思敏 +1 位作者 王祺 乐芳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3-830,共8页
为探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旱机制,本研究采用‘中苜1号’(‘Zhongmu No.1’)盆栽进行控水试验,探究控水第12,24和36 d适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80%~85%,TA)、轻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60%~65%,TB)、中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 为探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旱机制,本研究采用‘中苜1号’(‘Zhongmu No.1’)盆栽进行控水试验,探究控水第12,24和36 d适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80%~85%,TA)、轻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60%~65%,TB)、中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40%~45%,TC)和重度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20%~25%,TD)下的叶片水分生理及其解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加剧,叶水势和叶片含水率逐渐降低;叶片变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及叶片结构紧密度在TC和TD下均显著降低(P<0.05),且TD水平下栅栏组织细胞变小呈多层紧密排列;主脉突起度、木质部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冗余分析表明,海绵组织与清晨叶水势相关性较大,且与夜间水分恢复紧密相关,午间叶水势与主脉突起度负相关,二者共同调节吸收和运输土壤中的有限水分,确保叶片水分相对稳定以增强其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胁迫 水分生理 解剖结构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
4
作者 杜华栋 刘海燕 +3 位作者 毕银丽 孙浩 王伟 唐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0-764,共15页
探究采煤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可为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半干旱黄土沟壑区的榆神府矿区井工开采塌陷区拉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距地裂缝0~1、1~2、2~3、3~5和5~10 m区域的植物群... 探究采煤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可为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半干旱黄土沟壑区的榆神府矿区井工开采塌陷区拉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距地裂缝0~1、1~2、2~3、3~5和5~10 m区域的植物群落组成、稳定性和物种分布格局,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地裂缝发育区植物群落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榆神府矿区采煤塌陷区距地裂缝0~2 m区域的植物群落组成由地裂缝发育前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转变为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禾草共存,其中灌木层中的优势植物种群为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草本层中的优势植物种群为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等;(2)与对照区相比,距地裂缝0~1和1~2 m区域的植物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降低60%和5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降低36%和34%,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27%和22%,稳定性分别降低82%和66%,而距地裂缝2~10 m区域的植物群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距地裂缝0~2 m区域的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由地裂缝发育前的高度聚集转变为中等聚集,随着距地裂缝水平距离的增加,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又逐渐转变为高度聚集;(4)距地裂缝0~2 m区域,影响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之,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距地裂缝0~2 m区域,这一区域是矿区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的重点区;距地裂缝2~10 m区域则通过植被自然更新即可确保植物群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地表塌陷 地裂缝 群落多样性 分布格局 冗余分析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图学习权重的多模态情感分析
5
作者 曲海成 徐波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528,共13页
在多模态情感分析任务中,由于不同模态表现方式的不一致性,模态间的情感信息密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平衡情感信息在不同模态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减少多模态特征表示的冗余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图学习权重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首先... 在多模态情感分析任务中,由于不同模态表现方式的不一致性,模态间的情感信息密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平衡情感信息在不同模态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减少多模态特征表示的冗余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图学习权重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首先,采用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捕获单一模态内的特定信息;其次,将不同模态通过公共编码器映射到同一空间中,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来显式构建模态间的关联;然后,将每种模态对任务分类的预测值以及模态表示嵌入到自适应图中,通过模态标签学习不同模态对最终分类任务的贡献度来动态调整不同模态之间的权重,以适应主导模态的变化;最后,引入信息瓶颈机制进行去噪,旨在学习一种无冗余的多模态特征表示进行情感预测。在公开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数据集上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其有效提升了多模态情感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情感分析 模态差异性 信息冗余 自适应图学习 跨模态注意力 相似性约束 信息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河成湖与火山湖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捷 刘睿 +1 位作者 左书林 张静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8,I0011-I0014,共21页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不同湖泊类型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西湖(河成湖)和云南省腾冲市青海湖(火山湖)为研究对象,提取6个空间尺度(50、60、70、80、90、100 m湖岸带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雨季(2022年7月)和...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不同湖泊类型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西湖(河成湖)和云南省腾冲市青海湖(火山湖)为研究对象,提取6个空间尺度(50、60、70、80、90、100 m湖岸带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雨季(2022年7月)和旱季(2023年4月)湖泊水质参数,采用冗余分析法定量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两类湖泊水质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富顺西湖与腾冲青海湖水质参数季节性差异显著,雨季水质优于旱季,两个湖泊水环境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腾冲青海湖水环境质量优于富顺西湖,腾冲青海湖符合地表水环境Ⅱ类、Ⅲ类水质标准,富顺西湖达到Ⅳ类、Ⅴ类水质标准。(2)富顺西湖在旱季和50~60 m湖岸带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参数对水质变量的解释率最大,腾冲青海湖在雨季和60 m湖岸带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参数对水质变量的解释率最大。(3)土地利用指数对两类湖泊水质的影响各不相同。富顺西湖流域内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聚合度指数与多数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源”景观聚集程度和破碎化程度高会加剧对水质的威胁。腾冲青海湖流域内林地面积占比和聚合度指数对水质具有正效应,能够改善水环境质量;斑块指数和景观形状指数值的增加会加剧斑块破碎化,导致水质恶化。本研究基于不同时空尺度对土地利用与两类湖泊水质关系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指导不同类型湖泊的区域规划与管理,为湖泊环境质量评价及保护和制定针对性的湖泊缓冲带设置、生态修复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湖泊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质 多尺度效应 冗余分析 西南地区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楚铭 张地继 +5 位作者 米武娟 齐青松 邢龙 孙志峰 曹光荣 毕永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分析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向家坝水库干支流20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同时测定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环境因子,采... 分析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向家坝水库干支流20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同时测定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环境因子,采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通过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采集并鉴定出浮游植物119种,隶属于8门79属;群落优势种6种,主要是小环藻(Cyclotell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等,群落为绿藻-硅藻-蓝藻型,隐藻、甲藻、裸藻、金藻等种类较少,占比仅15.12%。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较大,不同季节的细胞密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远高于其他季节;空间上细胞密度表现为支流大于干流。水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明显,水温、浊度和流速平均值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总氮平均浓度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总磷和硝态氮表现为春夏季>秋冬季,氨氮、溶解氧和pH表现为春冬季>夏秋季,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空间上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和流速为干流>支流,其中流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浊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总氮、硝态氮、氨氮、水温、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显示为支流>干流,其中溶解氧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向家坝水库环境因子间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P<0.05)。RD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水温、营养盐、透明度和电导率,其次为流速和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向家坝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分布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路岳衡 耿贵工 +1 位作者 王路昊 乔枫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pearman、RDA等方法开展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独一味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2)Candidatus_Udaeobacter、RB41属和赤芍铁杆属(Ferruginibacter)是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寡囊盘菌属(Thelebolus)和地霉菌属(Geotrichum)为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属。3)不同地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多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高,大武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低;大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歇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4)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是影响独一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5)细菌Candidatus_Udaeobacter、Telmatobacter、Flaviaesturariibacter和真菌Seimatosporium、Ochronectria为独一味根际土壤的关键核心菌群。研究结果为筛选独一味促生或生防有益功能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核心微生物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于中阳 胡生斌 +4 位作者 安晓婷 杨明春 姚喜喜 苏晓燕 李长慧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4-664,共11页
为探究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羊板粪施用量(0 m^(3)·m^(-2),CK;0.04 m^(3)·m^(-2),T1;0.05 m^(3)·m^(-2),T2;0.06 m^(3)·m^(-2),T3),对施用后第二年的... 为探究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羊板粪施用量(0 m^(3)·m^(-2),CK;0.04 m^(3)·m^(-2),T1;0.05 m^(3)·m^(-2),T2;0.06 m^(3)·m^(-2),T3),对施用后第二年的土壤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发现施用羊板粪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并显著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部分优势微生物菌群及功能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是影响高寒矿区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综合而言,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的土壤质量和微生物环境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木里矿区土壤修复可将羊板粪用量设置为0.06 m^(3)·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羊板粪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归因分析
10
作者 张恺 易桂花 +4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王国严 李蓝星 党伟洋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6,共11页
[目的]分析川西高原3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揭示自然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而为川西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并分析了川西高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 [目的]分析川西高原3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揭示自然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而为川西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并分析了川西高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储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双变量Moran′s I指数分析了川西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使用冗余分析揭示了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川西高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249.24 mm,土壤保持量为226.18 t/hm^(2),碳存储量为118.56 t/hm^(2)。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之间以及水源涵养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呈增强趋势,土壤保持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保持稳定。[结论]2000—2020年,协同关系是川西高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存储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水源涵养主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土壤保持主要受林地、灌木和降水影响,碳存储主要受林地和灌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冗余分析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龙羊峡水库水质评价研究
11
作者 胡烨 吴金明 +3 位作者 刘旭 马宝珊 杜浩 沈丽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5,共14页
为掌握龙羊峡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23年在龙羊峡水库5个样点开展3次调查,调查中共识别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1种,其中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7.62%和33.66%。浮游动物包括4门59种,主要以轮虫和原生动物... 为掌握龙羊峡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23年在龙羊峡水库5个样点开展3次调查,调查中共识别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1种,其中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7.62%和33.66%。浮游动物包括4门59种,主要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5.59%和25.42%。在调查月份中,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数量显示出5月最多,其次是9月,12月最少。具体到密度和生物量,浮游植物在9月达到最高,而浮游动物则在5月最为丰富。此外,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以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2.67、0.62和3.35。冗余分析显示铵态氮、水温、化学需氧量与浮游植物优势种相关性最大,铵态氮、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水温与浮游动物优势种相关性最大。研究结果得出,龙羊峡水库水环境变化较大,其中总氮、总磷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水库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泊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龚进玲 李学梅 +5 位作者 朱挺兵 胡飞飞 郭祉宾 魏念 李开飞 卢昭远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共10页
为探究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3-2024年分4个季度对泸沽湖7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泸沽湖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75属113种,种类组成以硅藻门(38.94%)、绿藻门(31.86%)... 为探究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3-2024年分4个季度对泸沽湖7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泸沽湖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75属113种,种类组成以硅藻门(38.94%)、绿藻门(31.86%)为主。全年主要优势种为长锥形锥囊藻(Dinobryon bavaricum)、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92±16.70)×10^(4) cells/L和(0.229±0.054)mg/L,其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差异性。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9~2.43、0.29~2.06和0.12~0.8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泸沽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总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cr)、水温(WT)、氨氮(NH+4-N),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WT、TSS、CODcr、NH+4-N和NO-2-N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天然次生白桦林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睿 邹星晨 +5 位作者 程唱 石正阳 彭小静 刘婧雯 刘仟仟 贺康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目的】探究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对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下草本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青海天然次生白桦林林分结构优化与提高草本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场天然次生白桦林为研究对象,通过... 【目的】探究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对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下草本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青海天然次生白桦林林分结构优化与提高草本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场天然次生白桦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取样法在该研究区内选取20个24 m×24 m的标准样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多重因素(林分空间结构、林分非空间结构、土壤养分)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白桦林下共发现草本植物24科41属47种,其中黑麦草Lolium perenne、野草莓Fragaria vesc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四叶葎Galium bungei、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均值分别为19.52%、18.91%、10.53%、6.95%、5.27%。(2)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开敞度、平均胸径、大小比数分别可解释44.1%、16.8%、8.2%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是影响草本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可解释7.9%和7.6%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是主要的土壤养分因子。【结论】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均显著影响林下草本多样性。可通过.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林分竞争态势和提升土壤肥力等方式提高林下草本多样性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草本多样性 林分结构 土壤养分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河流和半喀斯特河流流域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差异
14
作者 王晶晶 刘睿 +1 位作者 谢雨欣 张静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7-1344,共18页
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在不同类型河流和不同时空尺度下存在差异,研究两者之间的定量影响差异可为不同类型河流水污染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喀斯特河流——乌江和半喀斯特河流——嘉陵江为研究对象,基于两条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和... 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在不同类型河流和不同时空尺度下存在差异,研究两者之间的定量影响差异可为不同类型河流水污染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喀斯特河流——乌江和半喀斯特河流——嘉陵江为研究对象,基于两条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数据,选取河岸带缓冲区(100~500 m)和子流域6个空间尺度,采用冗余分析定量探讨不同类型流域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的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为主,乌江流域的土地利用主要以林地为主。两流域的聚集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相差极小,聚集度在各空间尺度上差异不显著,最大斑块指数随空间尺度的上升而减小。嘉陵江流域的边缘密度高于乌江流域,且在流域内随空间尺度的上升而减小,乌江流域呈相反趋势。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在嘉陵江流域高于乌江流域,在嘉陵江流域内随空间尺度的上升而减小,而在乌江流域随空间尺度的上升先增大后减小。(2)多数水质指标浓度在雨季高于旱季,总氮是两流域水质污染的关键指标,总磷是潜在的营养物质污染物,整体上乌江流域水质优于嘉陵江流域,喀斯特地貌面积占比和土地利用差异是造成两流域水质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3)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在旱季和河岸带400 m缓冲区对水质变量解释率最高,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在雨季和子流域对水质变量解释率最高,总体上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对水质变化的贡献率高于嘉陵江流域。(4)不同土地利用指数对水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设用地、边缘密度、耕地和水域对嘉陵江水质影响显著,其中水域对水质具有正面效应。水域、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耕地是影响乌江流域水质的关键因子,其中耕地对水质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的河流应在最佳时空尺度范围内,根据流域内地貌特征合理规划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提升河岸带林地覆盖率,推行生态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而促进河流水环境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景观格局 多尺度效应 冗余分析 喀斯特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林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的影响
15
作者 徐凡迪 杨玉春 +5 位作者 陈燕旋 李聪 吴疆翀 王同立 李帅锋 苏建荣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南亚热带林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固持及其养分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永德县大雪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茶园、澳洲坚果林和核桃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表层... [目的]通过分析南亚热带林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固持及其养分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永德县大雪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茶园、澳洲坚果林和核桃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表层(0~20 cm)团聚体不同粒径的质量百分含量、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以及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等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林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果](1)土壤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随粒径增大而显著增加。天然林转换为核桃林和澳洲坚果林,粒径为>2 mm和1~2 mm的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显著增加,而粒径为0.5~1 mm、0.25~0.5mm和<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则下降。(2)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含量随粒径减小呈增大趋势。天然林转换为核桃林和澳洲坚果林,显著降低了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SOC和TN含量,而对茶园无显著影响;核桃林土壤团聚体不同粒径的TP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林地类型。(3)天然林转为核桃林和澳洲坚果林后土壤团聚体的C∶N、C∶P和N∶P显著降低,茶园无显著变化。(4)土壤速效氮和含水量促进土壤团聚体SOC、TN、TP的积累,提高化学计量特征,而SD的作用则相反。[结论]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后,澳洲坚果和核桃林SOC、TN、T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受影响最大,而茶园则无显著影响,小粒径的土壤团聚体能固定更多的SOC、TN和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茶园 澳洲坚果林 核桃林 质量百分含量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心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6
作者 朱玉麟 高柱 +2 位作者 姚东良 王小玲 卢玉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9,共11页
【目的】为红心猕猴桃种植布局的优化及其果实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西部地区5个产地的‘红阳’和‘东红’猕猴桃为研究对象,测量果实外观品质(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和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氧化物质和果肉... 【目的】为红心猕猴桃种植布局的优化及其果实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西部地区5个产地的‘红阳’和‘东红’猕猴桃为研究对象,测量果实外观品质(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和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氧化物质和果肉色素含量),并收集各产地土壤和气候因子数据,通过方差分析与冗余分析,探究不同产地红心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影响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各产地猕猴桃果实外观特征、营养物质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红阳’猕猴桃,外观品质以河南西峡最好,单果质量47.81 g、横径59.17 mm和纵径75.38 mm;软熟后内在品质以四川蒲江最好,可溶性糖质量分数15.77%、类黄酮质量比0.33 mg/g和糖酸比31.74。‘东红’猕猴桃,外观品质以江西寻乌最好,单果质量80.33 g、横径50.28 mm和纵径64.43 mm;软熟后内在品质以江西奉新最好,可溶性糖质量分数16.90%、类黄酮质量比0.95 mg/g和糖酸比24.33。冗余分析显示,年均低温、年均高温、海拔、土壤速效磷质量比与红心猕猴桃单果质量、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总果胶浓度呈正相关,年降水量、土壤速效钾质量比、土壤碱解氮质量比、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土壤全氮质量比、土壤全磷质量比、土壤全钾质量比与纵径、类胡萝卜素质量比、类黄酮质量比、糖酸比呈正相关;其中,影响品质的环境因子重要性依次为土壤总磷质量比(14.57%)、年均低温(14.20%)、年降水量(12.99%)和土壤有机碳质量比(6.77%)。【结论】在红心猕猴桃种植选址时,应考虑当地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磷含量的情况,同时栽培管理下应平衡施用氮、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 果实品质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带典型农田土壤质量退化评价
17
作者 张娜丽 澹腾辉 +1 位作者 郭忠录 蔡崇法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带土壤指标和质量退化情况,为确保东北黑土带黑土资源的长期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嫩江、海伦、宾县3个研究区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抗性指数、土壤退化指数、土壤质量指数...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带土壤指标和质量退化情况,为确保东北黑土带黑土资源的长期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嫩江、海伦、宾县3个研究区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抗性指数、土壤退化指数、土壤质量指数和相对土壤质量指数4个指标,分析了不同坡位、土层深度和纬度对土壤性质和质量的影响。[结果](1)三地农田土壤性质退化严重,其中有机质、全氮和砂粒受干扰影响强且退化程度最严重,南北样带上,全氮、pH和黏粒退化程度表现为宾县最高、嫩江最低,而土壤容重、粉粒则呈相反趋势,速效磷、全钾退化程度则为宾县最低;(2)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质量退化程度逐渐减小,表现为土壤质量0—40 cm土层呈退化状态,40—120 cm土层基本无退化;(3)通过RDA分析得知,土层深度、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开垦年限和坡位对土壤性质退化和质量退化存在显著影响,表明环境因子和开垦年限对土壤性质退化和质量退化起决定作用。[结论]东北黑土带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质量退化较为严重,土壤质量退化程度从北到南逐渐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 冗余分析 土层深度 东北黑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8
作者 侯迪遥 黎傲雪 +3 位作者 吕少梁 董建宇 陈宁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于2023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在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开展了季节性网采调查,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131种,其中硅藻105种,甲藻24种,金藻、裸藻和定鞭藻各1种;硅藻在2次调查中均为优... 于2023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在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开展了季节性网采调查,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131种,其中硅藻105种,甲藻24种,金藻、裸藻和定鞭藻各1种;硅藻在2次调查中均为优势类群。春季优势种为笔尖形根管藻长棘变种(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var.longispin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秋季优势种则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分别为9.1×106和3.0×108个·m-3,呈现春季近岸高、向外递减,秋季离岸高、近岸低的分布趋势。春、秋季硅藻门丰度占比均超过97.6%。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多样性I级),且均可划分为2个亚群落。冗余分析显示,春季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透明度、pH、溶解氧、无机氮和无机磷;秋季则为盐度、温度和叶绿素a(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雷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丰水期浮游植物组成对土地利用及水环境的响应
19
作者 兰伟 吴晓龙 +1 位作者 杜延青 刘倩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揭示浮游植物组成与土地利用和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为白龙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6—8月对陇南市白龙江流域开展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调查,并基于水体理化参数和河流缓冲区土地利用格局,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 揭示浮游植物组成与土地利用和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为白龙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6—8月对陇南市白龙江流域开展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调查,并基于水体理化参数和河流缓冲区土地利用格局,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探究浮游植物特征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揭示土地利用与水质的耦合效应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3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galef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82~2.72、4.93~7.46和0.67~0.89,平均值分别为2.32、6.02和0.79。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市白龙江流域浮游植物主要受水温、溶解氧、总氮、总磷以及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因素影响,其中理化参数对浮游植物变化的解释率高于土地利用。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硅藻与水温、总氮和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且总磷相关性高于总氮;蓝藻和绿藻与溶解氧呈正相关;蓝藻与总氮呈负相关,与总磷相关性并不显著;硅藻和裸藻受人为活动和面源污染的影响,与建设用地、耕地呈显著正相关。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与水体氮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水体氮磷浓度的主要因素,且土地利用和营养盐的耦合效应共同作用于浮游植物群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土地利用 主成分分析 冗余分析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20
作者 何鉴桥 孔天赐 +4 位作者 娄浩宇 许珊华 张荣飞 杨国梁 唐琼英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3,共9页
为探索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生态养殖模式,本研究选择7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其中3口池塘为生态养殖组(S组,种草、混养鲢并加底增氧的低密度养殖),2口池塘为传统养殖组(C组,无草无底增氧的高密度单养),2口池塘为生态修复... 为探索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生态养殖模式,本研究选择7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其中3口池塘为生态养殖组(S组,种草、混养鲢并加底增氧的低密度养殖),2口池塘为传统养殖组(C组,无草无底增氧的高密度单养),2口池塘为生态修复组(D组,实验前三年采用和C组相同的传统养殖模式,实验当年经干塘并生石灰彻底消毒后采用和S组相同的养殖模式),在罗氏沼虾生长高峰期且易发蓝藻的8-10月期间每周一次采集水样,系统地比较了三种养殖模式对蓝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S组和D组的TN、TAN、NO-3-N、NO-2-N、AP、TP、CODMn、Chl-a和SS共9个理化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三组池塘浮游植物共有8门59属,其中占比最多的均为蓝藻门,其相对丰度在C组、D组、S组分别为75.24%、63.94%、55.23%;S组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C组和D组。冗余分析表明,影响蓝藻丰度的主要理化因子S组是磷酸盐和叶绿素a, C组是水温和磷酸盐,D组是高锰酸盐指数。因此,罗氏沼虾生态养殖模式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蓝藻丰度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更低,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更高,池塘生态系统更稳定;传统养殖模式的池塘经过生态养殖模式改良,水质会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蓝藻 水体理化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