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数化“模板驱动”的桥梁BIM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邓驷翔 柏华军 +3 位作者 陈瓴 黄亚飞 王吾愚 刘军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3,共8页
为了提高BIM技术在铁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对桥梁参数化建模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桥梁参数化建模的特征参数、关系分类等核心约束问题,提出参数化“模板驱动”的桥梁BIM建模方法,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进行应用验证... 为了提高BIM技术在铁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对桥梁参数化建模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桥梁参数化建模的特征参数、关系分类等核心约束问题,提出参数化“模板驱动”的桥梁BIM建模方法,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进行应用验证。鉴于铁路桥梁结构的规律性特点,提出基于EBS分解的桥梁构件几何造型方法,构建桥梁构件之间逐级递进的约束关系,对构件进行“模板驱动”的参数化设计,实现桥梁构件的建模及三维可视化联动更新;对复杂桥梁构件建模及拼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基于参数化“模板驱动”的桥梁BIM建模方法,建立了桥梁BIM模型库,提高构件的复用性和灵活性。研究表明,“模板驱动”的桥梁参数化构件具有参数表达完善、约束关系清晰、构件通用性强、建模速度快、可视化效果好等优点,为BIM技术在铁路桥梁工程中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bim技术 特征参数 参数化建模 模板驱动 三维可视化联动更新 复杂桥梁 构件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祯 庄卓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智慧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温室大棚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BIM技术,对Venlo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对温室大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然后,对BIM工作流做介绍和分析,并对... 智慧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温室大棚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BIM技术,对Venlo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对温室大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然后,对BIM工作流做介绍和分析,并对建筑结构和节点进行深化分析;最后,设计了一栋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并利用BIM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和分析。实例设计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模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Venlo温室大棚 bim技术 建筑结构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与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家良 方春华 +3 位作者 路雯棋 郭永玉 蔡树德 江全才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采集“三跨”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改进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分割得到跨越地形点云数据,使用基于点云空间维度特征与K-Means算法实现对跨越档两侧杆塔点云数据的高精度提取;其次根据提取的点云数据结合BIM技术对目标设备及施工环境进行逆向建模,通过不同地表物体的组装堆砌,并在其上搭建施工跨越网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事故发生时导线对跨越网的冲击碰撞,探测跨越网的承载性能及其与被跨越物之间的动态净空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对跨越网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及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三跨”施工 布料滤波算法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冲击碰撞 净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BIM和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玉莲 曹萍 +1 位作者 焦远航 董耀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9,共13页
为解决建筑项目中设计与施工脱节、信息孤岛及协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设计BIM与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优化设计各阶段工作流程,强调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共享,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协同效率的... 为解决建筑项目中设计与施工脱节、信息孤岛及协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设计BIM与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优化设计各阶段工作流程,强调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共享,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协同效率的提升。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设计施工协同、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效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参考,并对其后续发展提出建议,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bim和施工bim一体化 bim技术 协同效率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复杂坡道与制冷机房施工推演的应用
5
作者 吕淼 刘增妍 于振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180,共11页
本文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提出一种多维信息融合可视化的模型驱动冲突分析方法,对施工流程进行系统优化,合理把控施工进度。制冷机房作为机电安装中的关键环节,因设备多样、重量大、管线复杂、施... 本文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提出一种多维信息融合可视化的模型驱动冲突分析方法,对施工流程进行系统优化,合理把控施工进度。制冷机房作为机电安装中的关键环节,因设备多样、重量大、管线复杂、施工难度高而成为项目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基于BIM技术与工厂装配式施工的集成应用,提出模块化制冷机房的系统化施工方法、BIM+物联网融合的栈桥式轨道移动技术等4项核心技术,可使泵组模块误差减少85%,装配安装效率提升达90%,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性,为复杂机房的精益建造与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多维信息融合可视化 模型驱动冲突分析 异型坡道结构 复杂交叉作业 制冷机房模块化建造 bim+物联网(bim+I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技术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建筑物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其璇 任瑞亮 +2 位作者 马全明 孙学孔 边春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隧道及附属设施的三维建模。通过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利用点云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包括拼接、去噪和精简等操作;然后利用特征点云提取方法结合BIM建模软件和可... 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隧道及附属设施的三维建模。通过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利用点云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包括拼接、去噪和精简等操作;然后利用特征点云提取方法结合BIM建模软件和可视化编程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测绘方法无法获取和处理复杂地下建筑物信息及BIM模型中信息孤岛问题。本文方法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的信息化和三维可视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bim技术 点云数据 三维建模 DYNAMO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边扬 赵雪娜 +2 位作者 赵晓华 张钰 刘卓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7,共12页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成对比。其次,基于寻路理论通过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仿真技术,实现人与枢纽的信息交互,提取新旧导向标识方案作用下乘客寻路过程的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对寻路实验中主客观指标分析可知,被试在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中寻路时间、犯错误点数及迷茫点数显著降低,且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满意度均优于旧版。结果表明:研究搭建BIM+VR的虚拟仿真平台,形成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综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为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设计及合理应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动态导向标识 综合评估 优化设计 KANO需求模型 寻路理论 bim+V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开发 被引量:96
8
作者 刘照球 李云贵 +1 位作者 吕西林 张汉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8-953,共6页
分析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集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建筑结构模型基本对象表达的复杂性和模型数据积累的反复性,构建一种主要涵盖建筑和结构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集成框架体系.该体系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性、阶段性等特点,通过开发的模型转换平台... 分析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集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建筑结构模型基本对象表达的复杂性和模型数据积累的反复性,构建一种主要涵盖建筑和结构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集成框架体系.该体系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性、阶段性等特点,通过开发的模型转换平台可以初步实现建筑、结构模型信息的集成,为研发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下一代集成建筑工程软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建筑模型 结构模型 信息集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70
9
作者 郭红领 刘文平 张伟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定位技术(PT),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警机制。通过对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统计分析,探讨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包括接近危险源、安全用品使用不当、违章操作,分析安全事故预警的信息需...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定位技术(PT),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警机制。通过对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统计分析,探讨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包括接近危险源、安全用品使用不当、违章操作,分析安全事故预警的信息需求,如工人及机械设备位置信息、工人属性及装备信息、工人及机械设备动作信息等,进而构建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划分现场不安全区域、工人属性和预警级别,分析系统功能。研究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对工人位置信息和行为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反馈,实现现场事故的预防(如坠落、碰撞等),从而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 不安全行为 事故预防 建筑信息模型(bim) 定位技术(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模型的建筑风环境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献良 管昌生 +1 位作者 卢艺伟 陶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732-4737,共6页
结合可靠性理论与BIM技术,分析建筑风环境的随机特征,导出流体介质随机控制方程,采用小参数方法建立随机有限元模型。考虑风环境的随机性,分析超越概率风环境评价指标,提出建筑园区可视化BIM建模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风环境舒适可靠度... 结合可靠性理论与BIM技术,分析建筑风环境的随机特征,导出流体介质随机控制方程,采用小参数方法建立随机有限元模型。考虑风环境的随机性,分析超越概率风环境评价指标,提出建筑园区可视化BIM建模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风环境舒适可靠度的概念,导出舒适可靠度计算公式。依据BIM模型与建筑规范标准,建立建筑风环境BIM模拟与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建筑风环境随机影响分析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对建筑风环境评价与设计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风环境 随机影响 bim技术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市政立交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游 陈建丰 +1 位作者 范宇丰 夏诗画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5,共6页
通过在小湾立交工程上开展的BIM技术应用,详细梳理了整个复杂市政立交BIM模型建立的思路及正确流程,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土方调整、碰撞检测、视距检查和净空检查等技术应用,尝试了BIM出图和VR展示。研究表明:在市政立交设计中运用BIM技... 通过在小湾立交工程上开展的BIM技术应用,详细梳理了整个复杂市政立交BIM模型建立的思路及正确流程,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土方调整、碰撞检测、视距检查和净空检查等技术应用,尝试了BIM出图和VR展示。研究表明:在市政立交设计中运用BIM技术,可有效的优化立交平面线形、纵断面、构造物结构及位置;利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复核及三维出图,可提高设计文件质量,在表达设计意图方面也更加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bim技术 立交工程 设计阶段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大型LNG储罐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品佳 张超 +1 位作者 屈长龙 扬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大型LNG储罐的建设具有涉及专业繁多并交叉作业、工艺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和运营维护复杂等特点。因此,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工程建设理念对提高储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BIM(Building Infotmat... 大型LNG储罐的建设具有涉及专业繁多并交叉作业、工艺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和运营维护复杂等特点。因此,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工程建设理念对提高储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BIM(Building Infotmation Modeling)技术采用4D建模方法对建设工程的全部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并通过统一控制和无缝交流的共享方式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结合大型LNG储罐建设的自身特点,引入BIM技术,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和模拟工况,可对整个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进行优化控制,最终达到提高质量和节约成本等目的。鉴于中国目前已掌握了大型LNG储罐建设的传统管理方法和建造技术,引入BIM技术的条件基本具备。在未来LNG产业的发展中,该技术将在大型LNG储罐的全过程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建议,受技术垄断的限制,我国应加强"标准统一、技术同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攻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LNG储罐 生命周期4D模型 管理模式 虚拟模型 信息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均利 张聪 +2 位作者 薛飞宇 刘亢 欧阳平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6,共6页
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135+270+135)m刚性加劲悬索连续钢桁架公轨双用桥,上层为城市主干道路,下层为城市交通轨道,大桥路线走廊狭窄,桥址古今建筑密集、地下管网轨道交错繁杂、地形起伏显著。该桥设计中应用Bentley和Autodesk平台软... 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135+270+135)m刚性加劲悬索连续钢桁架公轨双用桥,上层为城市主干道路,下层为城市交通轨道,大桥路线走廊狭窄,桥址古今建筑密集、地下管网轨道交错繁杂、地形起伏显著。该桥设计中应用Bentley和Autodesk平台软件进行BIM技术协同设计,基于BIM平台软件,创建了三维地形模型和工程周边实景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路线,通过桥型方案比选确定了连续钢桁架桥方案;建立钢桁架、桥墩等主要结构参数化模型,进行结构参数化设计;通过构件碰撞检测校核、桥墩防撞模拟、交通流模拟和工程量校核等,实现大桥优化设计。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基于BIM技术优化该桥设计方案,大量节省了设计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桥梁设计质量,提升了整个工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双用桥 钢桁架 bim技术 三维模型 优化方案 协同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云数据与BIM的古建筑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牛丽娟 李立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119,共5页
为了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二次破坏”,采用GLS-2000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古建筑的信息,应用改进的ICP算法实现古建筑点云数据拼接,Geomagic软件实现点云数据去噪与精简,Revit软件提取古建筑特征线并进行3D建模。最后以... 为了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二次破坏”,采用GLS-2000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古建筑的信息,应用改进的ICP算法实现古建筑点云数据拼接,Geomagic软件实现点云数据去噪与精简,Revit软件提取古建筑特征线并进行3D建模。最后以古建筑的屋顶构件、廊桥构件为例,对BIM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测试了改进的ICP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BIM扫描技术可以准确确定古建筑的尺寸信息,建立古建筑3D模型,有效保存古建筑的信息。改进ICP算法的配准耗时为5.623 s,配准精度为4.21λ/mm,点云三维模型的误差均值为0.113 m,中误差为0.154 m,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3D扫描技术 古建筑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进度BIM可靠性预测方法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李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实现BIM技术预测功能,采用可靠性理论、概率方法理论,考虑施工过程及进度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了目标进度和预测进度的复杂关系,建立了施工进度随机预测模型。特别考虑了施工过程单因素影响条件,研究了单因素进度预测确定性和随机... 为实现BIM技术预测功能,采用可靠性理论、概率方法理论,考虑施工过程及进度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了目标进度和预测进度的复杂关系,建立了施工进度随机预测模型。特别考虑了施工过程单因素影响条件,研究了单因素进度预测确定性和随机模型,以及基于单因素影响的预测进度可靠性分析方法。同时,探讨了基于BIM管理平台的施工进度可靠性预测集成管理方法。工程实例表明,所提方法对控制施工进度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施工进度 可靠性 预测模型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设计在通州水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晨 蒋奇 +2 位作者 芦辰 吴明哲 何赢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84-186,共3页
在通州水厂设计中,采用BIM进行三维设计,建立水厂标准化三维设计生产模式;完成水厂设计在PW平台的环境布置,全过程、全专业进行水厂三维协同设计;建立三维信息模型、生成施工图纸并完成工程量统计。设计过程实现了电缆的自动敷设和统计... 在通州水厂设计中,采用BIM进行三维设计,建立水厂标准化三维设计生产模式;完成水厂设计在PW平台的环境布置,全过程、全专业进行水厂三维协同设计;建立三维信息模型、生成施工图纸并完成工程量统计。设计过程实现了电缆的自动敷设和统计电缆材料清册,完成了三维钢筋抽图,进行跨专业模型碰撞检查,起到了减少设计错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减少施工时材料浪费、降低施工成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水厂 bim设计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章琼 赵歧林 +2 位作者 徐晓雅 周意 蔡永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598-6607,共10页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须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经济耐久。人工智能可代替结构设计师进行大量训练及重复操作,从而找到最优设计结果、提高设计效率。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结构设计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热点,从整个结构设...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须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经济耐久。人工智能可代替结构设计师进行大量训练及重复操作,从而找到最优设计结果、提高设计效率。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结构设计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热点,从整个结构设计流程的角度总结当前人工智能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的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专家系统、决策树、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线性回归等人工智能方法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目前,人工智能方法在地上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但在地下结构(基础、地下室等)中应用较少,需加强其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此外,定量的规范条文转译技术较为成熟,但定性的规范条文转译技术还有待突破,有必要加强基于规则或基于机器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设计 优化算法 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共享街道景观改造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芳 吴慕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共享街道景观项目在设计中,通常采用解析法实现三维图像的构建,但此方法导致各个指标间的关联性不高,建模的效率低下,且图像的质量较低。基于共享街道景观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实现共享街道景观改造仿真系统的设计。BIM中Navisworks能... 共享街道景观项目在设计中,通常采用解析法实现三维图像的构建,但此方法导致各个指标间的关联性不高,建模的效率低下,且图像的质量较低。基于共享街道景观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实现共享街道景观改造仿真系统的设计。BIM中Navisworks能够整合和阅览共享街道的景观项目,提供共享街道景观Navisworks信息的组织形式。借助于CAD建模技术,能够完成大型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系统的建模。同时,基于Navisworks可视化软件可渲染共享街道三维仿真模型,从而制作出共享街道景观的三维仿真图像。BIM能够提供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系统的实际方案,结合动态演示功能,更好地掌控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的具体进展。实践表明,基于BIM技术的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图像的清晰度更高、系统的耗时更短且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共享街道景观改造仿真系统 街道景观仿真建模 Navisworks施工动画模拟模块 数据可视化 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立国 付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性能,降低建筑坍塌风险,研究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整体建造中的动态建模、可视化、信息共享管理以及抗震减灾性能检测等优势,在建筑抗震减灾管...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性能,降低建筑坍塌风险,研究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整体建造中的动态建模、可视化、信息共享管理以及抗震减灾性能检测等优势,在建筑抗震减灾管理决策阶段,选出最优方案,针对方案中影响建筑抗震减灾性能风险制定管理策略;在设计阶段,创建三维建筑模型,调整存在风险建筑模型数据信息,并通过振荡模拟分析降低风险;在施工阶段,管理钢结构建筑材料,提升建筑构件的刚度,并依据建筑施工阶段的抗震减灾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实现对钢结构建筑的抗震减灾管理。结果表明,BIM技术可实现抗震减灾管理中的地震波检测,检测结果精准可靠;可提升建筑构件的刚度与承载力及建筑的抗震减灾性能,降低建筑坍塌等风险,实现钢结构建筑抗震减灾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钢结构建筑 抗震减灾 动态建模 性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33
20
作者 唐文彬 唐瑞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8期153-156,共4页
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管理定位等方面的局限性,设计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系统。将BIM技术作为基础,整理设计思路,按照施工管理特点以及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标准管理流程,拆分BIM模型,... 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管理定位等方面的局限性,设计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系统。将BIM技术作为基础,整理设计思路,按照施工管理特点以及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标准管理流程,拆分BIM模型,将信息数据模型与BIM模型实时关联,构建包含操作层、应用层、逻辑层以及处理层的系统整体框架,系统通过七大功能模块实现进度、质量以及合同等工程管理。主体方与参与方依托BIM模型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经实验分析,该系统BIM数据提取效果好,各项管理效果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工程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bim技术 智能化管理 工程管理 信息数据模型 系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