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油气层水力压裂化学暂堵剂研究进展及展望
1
作者 戴彩丽 王子昭 +5 位作者 李琳 蒋田宇 刘津铭 董云博 赵明伟 吴一宁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共14页
深层油气储层普遍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压力大、非均质性强、地层流体特征复杂、自然产能低,岩石塑性强等特征,油气层暂堵压裂技术一般通过化学暂堵剂来实现压力转向开启新裂缝,从而有效提高储层的增产改造体积。暂堵剂性能对于深层油... 深层油气储层普遍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压力大、非均质性强、地层流体特征复杂、自然产能低,岩石塑性强等特征,油气层暂堵压裂技术一般通过化学暂堵剂来实现压力转向开启新裂缝,从而有效提高储层的增产改造体积。暂堵剂性能对于深层油气水力压裂形成复杂缝网至关重要。为此,通过对现有深层油气化学暂堵压裂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各储层应用条件、施工工况提出了深层油气暂堵剂关键应用材料的使用要求,然后通过对各类深层油气储层暂堵材料的作用机理及现场应用调研,明晰了深层油气层水力压裂暂堵材料研发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现有深层油气层暂堵压裂技术针对不同储层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施工工艺,缝口/缝内暂堵材料的性能要求主要集中在高温(>160℃)适应性、封堵后高承压能力(有效暂堵压力10~20 MPa)以及降解后低残渣率(降解率>99%);②现有缝口/缝内暂堵材料分别以金属合金及有机高分子类、树脂及凝胶类或复合类为主,室内岩心暂堵实验评价能够实现最高耐温160℃、缝口/缝内承压最高30 MPa/24.6 MPa;③针对耐温超160℃储层,暂堵材料研发主要面临高温封堵结构提前失效、混合致密承压材料降解后残渣率较高和暂堵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差等问题,后续暂堵材料应从提升封堵结构致密性、优化暂堵剂结构、合理调整可降解材料中混合耐温材料占比等方面进行研发。结论认为,现有深层油气层暂堵转向压裂储层改造能力主要受关键暂堵材料影响,将来暂堵材料研发应向多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该成果可以为研发适用于超160℃油气层暂堵压裂关键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藏 水力压裂 暂堵转向 化学暂堵剂 非均质性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结式暂堵剂高压暂堵矿场尺度试验
2
作者 许江文 王明星 +3 位作者 吴宝成 谢勃勃 谭林 王博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2,共6页
针对现有暂堵试验难以满足高温高压大尺度条件、试验结果对孔眼暂堵施工指导有限的问题,设计了大尺度高承压孔眼暂堵试验装置,综合考虑绳结式暂堵剂球结直径、储层温度及流体压力等因素,通过孔眼封堵试验揭示了暂堵规律,明确了球结直径... 针对现有暂堵试验难以满足高温高压大尺度条件、试验结果对孔眼暂堵施工指导有限的问题,设计了大尺度高承压孔眼暂堵试验装置,综合考虑绳结式暂堵剂球结直径、储层温度及流体压力等因素,通过孔眼封堵试验揭示了暂堵规律,明确了球结直径与孔眼直径的匹配关系及温度和压力对封堵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封堵直径12 mm的孔眼需球结直径15~22 mm的绳结式暂堵剂,封堵直径10 mm的孔眼需球结直径13~14 mm的绳结式暂堵剂,且绳结球结直径应比孔眼大3~5 mm;绳结式暂堵剂可有效封堵破裂盘及滑套孔眼,并在25 MPa压力下保持稳定封堵;当设定封堵压力20 MPa、温度40~95℃时,绳结式暂堵剂可维持5~7 d有效封堵。基于试验结果,建议采用适配尺寸的绳结式暂堵剂封堵优势进液射孔孔眼,促进段内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扩展。研究结果为矿场暂堵施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结式暂堵剂 高承压 暂堵规律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双暂堵压裂实验装置研发与应用
3
作者 郭天魁 郝彤 +6 位作者 张跃龙 陈铭 曲占庆 王文宇 吕明锟 杨仁杰 戴海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展非常规储层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并通过进出口流量监测、多点测压、可视化图像处理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细化表征,对段内暂堵与缝内暂堵两种压裂辅助工艺进行评价优化。该实验装置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安全、功能丰富,是储层改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实验装置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 暂堵压裂 暂堵材料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多级暂堵压裂工艺适应性分析
4
作者 肖曾利 康凯杰 +1 位作者 朱子昂 曹一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590-7596,共7页
为分析绥靖油田某区块三叠系长6油藏多级暂堵压裂的施工参数和工艺适应性,以该区块地质和工程设计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组合赋权法从储层特性、工艺参数和施工效果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了多级暂堵压裂工艺影响因素的大小。根据模糊变换原理... 为分析绥靖油田某区块三叠系长6油藏多级暂堵压裂的施工参数和工艺适应性,以该区块地质和工程设计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组合赋权法从储层特性、工艺参数和施工效果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了多级暂堵压裂工艺影响因素的大小。根据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多级暂堵压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传统的单指标、定性开发效果评价转化为多因素、定量的开发效果评价。应用该模型对绥靖油田某区块三叠系长6油藏进行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的结果与现场实际效果数据进行对比适应率达到了89.13%,能够有效地评价研究区油井实施暂堵压裂措施的效果好坏;评价体系可为研究区下一步实施暂堵压裂措施、乃至为同类型储层实施多级暂堵压裂改造优化参数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长6油藏 多级暂堵压裂 工艺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页岩气藏热致相变压裂暂堵剂研制
5
作者 汪小宇 陈倩 +7 位作者 张汉信 王军闯 李勇 陈平 徐洋 王忍峰 张承武 唐雷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7,共7页
针对目前致密页岩气的压裂暂堵剂研究较少,富集在致密页岩气储层的页岩气难以被高效开采的问题,根据超分子研究理论基础,以β-环糊精为主体分子,通过筛选出与之适配的客体、助剂以及温度调节剂分子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热致相变压裂暂堵剂体... 针对目前致密页岩气的压裂暂堵剂研究较少,富集在致密页岩气储层的页岩气难以被高效开采的问题,根据超分子研究理论基础,以β-环糊精为主体分子,通过筛选出与之适配的客体、助剂以及温度调节剂分子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热致相变压裂暂堵剂体系CDP400。对该暂堵剂体系进行系列表征及室内适配性考察,研究其成胶及破胶过程,并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分析。室内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CDP400在室内呈流动液体状态,升温后可形成高强度的凝胶体系,室内最大封堵压力可达15.97 MPa,现场应用最大暂堵压力为73.9 MPa,封堵强度大,可满足现场暂堵剂的应用要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热致相变压裂暂堵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变 压裂暂堵剂 页岩储层 封堵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内多簇压裂暂堵效果判别方法:以玛湖金龙2井区为例
6
作者 谢勃勃 朱靖生 +3 位作者 吴宝成 王明星 张建军 王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142-7148,共7页
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是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关键手段。以玛湖砾岩金龙2井区为例,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孔眼非均匀冲蚀及簇间流体竞争的影响,段内多个射孔簇难以同步起裂及均衡扩展。泵注球形或绳结式暂堵剂封堵过度进液孔眼,动态调整砂液... 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是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关键手段。以玛湖砾岩金龙2井区为例,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孔眼非均匀冲蚀及簇间流体竞争的影响,段内多个射孔簇难以同步起裂及均衡扩展。泵注球形或绳结式暂堵剂封堵过度进液孔眼,动态调整砂液分流,是促进段内均匀改造、充分挖掘储层产能的有效方法。准确、实时判别暂堵效果对及时调整暂堵方案、完善压裂工艺至关重要。综合考虑孔眼封堵、裂缝起裂和裂缝扩展3个过程,集成暂堵剂到位增压、同排量升压和曲线叠加3种方法,形成了段内多簇压裂暂堵效果综合判别方法,编制了配套软件,通过数据实时传输,实现了暂堵效果在线监测与判别。所建立的方法与管外光纤及鹰眼监测的结果吻合度大于85%,为暂堵工艺升级与推广提供了方法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内多簇压裂 暂堵 判别方法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缝内稠密暂堵颗粒运移沉降规律
7
作者 陈青 黄志强 +6 位作者 孔祥伟 陈明忠 谢广宇 徐敏 汤宇 李政澔 温帅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页岩缝内暂堵压裂的关键在于通过暂堵形成沟通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复杂分支,但关于缝内暂堵颗粒是否能被输送至有利封堵位置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明确缝内暂堵颗粒的输送规律,考虑了压裂液携带暂堵颗粒的流动形态,基于流体力学和离散元理论,... 页岩缝内暂堵压裂的关键在于通过暂堵形成沟通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复杂分支,但关于缝内暂堵颗粒是否能被输送至有利封堵位置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明确缝内暂堵颗粒的输送规律,考虑了压裂液携带暂堵颗粒的流动形态,基于流体力学和离散元理论,建立了CFD-DDPM耦合模型,研究压裂液排量、黏度、颗粒粒径、用液强度和加砂强度对页岩缝内暂堵颗粒运移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液排量和用液强度能增强压裂液的携带能力,增大暂堵颗粒的运移距离;粒径较小的暂堵颗粒会受到更强的压裂液剪切力,运移速度较快,而大粒径颗粒易沉降于裂缝底部;较高的加砂强度则有利于缝内暂堵带的快速形成;高黏度压裂液具有较强的悬浮能力,能有效防止颗粒过早沉降。与DPM,DEM模型相比,DDPM模型兼具颗粒的离散性和粒间相互作用,在模拟稠密暂堵颗粒运移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经实际应用验证,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页岩暂堵压裂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缝内暂堵压裂 封堵位置 CFD-DDPM耦合 颗粒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用自适应绳结式暂堵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汪小宇 许朝阳 +5 位作者 杨江宇 卢履盛 佀小翠 徐洋 孙雨维 武月荣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75,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油气田增产用绳结式暂堵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绳结暂堵剂的作用机理,并对绳结暂堵剂外壳、绳结主体和改性工艺等进行了归纳,列举了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对绳结式暂堵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提升非常规油气田压... 综述了国内外油气田增产用绳结式暂堵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绳结暂堵剂的作用机理,并对绳结暂堵剂外壳、绳结主体和改性工艺等进行了归纳,列举了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对绳结式暂堵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提升非常规油气田压裂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结暂堵剂 储层改造 射孔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可降解聚合物暂堵剂的研制
9
作者 田智元 齐舵 +3 位作者 王海波 张馨鹏 郭宝华 徐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生物可降解聚酯类暂堵剂的降解性较好,对储层伤害较小,但是具有耐温性不足、封堵强度较小、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其目前难以广泛应用。为了满足更高温度条件下暂堵剂的需求,采用水解速率更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6(PA6... 生物可降解聚酯类暂堵剂的降解性较好,对储层伤害较小,但是具有耐温性不足、封堵强度较小、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其目前难以广泛应用。为了满足更高温度条件下暂堵剂的需求,采用水解速率更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6(PA6)熔融共混,并加入环氧扩链剂ADR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制备出耐温性能较好、封堵强度较高,并且降解速率可调控的可降解暂堵剂。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暂堵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暂堵剂在120~150℃钻井液条件下(pH=10的NaOH水溶液)降解20~60 d后的失重率均大于80%;当共混比例为70%PBT/30%PA6,并加入1.5%ADR时,暂堵剂的抗压强度可达91 MPa、150℃降解16 h后仍大于70 MPa;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较好,并且封堵性能优良,120℃降解14 d后仍然具有2 MPa的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聚酰胺6(PA6) 暂堵剂 可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缝内暂堵压裂颗粒运移沉降规律
10
作者 李政澔 孔祥伟 +3 位作者 陈明忠 陈青 徐敏 石博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777-9784,共8页
在页岩缝内暂堵压裂中,暂堵通过优化裂缝的流体流动路径并促进新分支的形成,从而提高压裂效率。然而,当前关于暂堵颗粒精准输运至目标区域并有效沉积的研究仍显不足。为明确页岩缝内暂堵颗粒输运特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 在页岩缝内暂堵压裂中,暂堵通过优化裂缝的流体流动路径并促进新分支的形成,从而提高压裂效率。然而,当前关于暂堵颗粒精准输运至目标区域并有效沉积的研究仍显不足。为明确页岩缝内暂堵颗粒输运特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单元模型(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CFD-DEM耦合模型,结合流体动力学与离散单元法,分析了泵入排量、压裂液黏度、粒径及加砂强度对暂堵颗粒运移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排量促进颗粒达到裂缝远端并形成稳定封堵层,从而提升暂堵效率;黏度较低的压裂液可显著提高颗粒沉降速度,促进颗粒在裂缝中的均匀分布,并有效提升沉降覆盖率,从而增强封堵效果;粒径增大时,颗粒平均速度逐渐降低,而较小粒径更容易在裂缝尖端聚集沉积,形成致密屏障并改善导流性;加砂强度的增加显著提升颗粒输运速率和接收质量,对缝口区域影响显著,同时提高运输效率并缩短施工时间。经现场验证,研究成果对提升页岩缝内暂堵压裂效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缝内暂堵 CFD-DEM耦合 暂堵颗粒运移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用有机硅暂堵转向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11
作者 刘彝 余成林 +4 位作者 李云子 姜喜梅 于洋洋 吴均 刘京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2,共8页
压裂现用颗粒暂堵剂多以刚性颗粒为主,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压力升高不明显,稳压时间短,应力不能有效转移的难题。通过引入一种有机硅疏水单体,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胶束聚合了一种有机硅水凝胶。考察了不同聚合... 压裂现用颗粒暂堵剂多以刚性颗粒为主,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压力升高不明显,稳压时间短,应力不能有效转移的难题。通过引入一种有机硅疏水单体,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胶束聚合了一种有机硅水凝胶。考察了不同聚合单体浓度、疏水单体、聚合方法、聚合条件等对LYB聚合物水凝胶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元素分析仪对LYB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LYB聚合物水凝胶的最佳合成工艺:水溶性单体浓度8~10%,有机硅浓度2%,交联剂浓度0.02%,引发剂加量0.2%,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6~8 h。评价了暂堵剂的吸水膨胀、耐盐性、抗剪切、变形性和热降解性。与常规刚性颗粒相比,具有更强抗剪切性、耐盐性和弹性的优势。基于压裂施工曲线和微震监测结果:LYB暂堵剂到位后,现场起压7~8 MPa,暂堵后,相同施工压力下,施工排量下降1.5 m^(3)/min,并通过井下微地震,进一步验证了LYB裂缝转向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水平井多段多簇压裂 有机硅凝胶 有机硅疏水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内暂堵二次转向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12
作者 王博 吴媚 +3 位作者 肖祖行 鲍静 张建军 张荔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84,共5页
缝内暂堵转向能力决定缝网压裂改造程度,为探究缝内暂堵二次转向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和全局嵌入黏结单元方法,建立了缝内暂堵二次转向模型,研究了水平主应力差、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及注入速率等因素对天然裂缝二次转向的影... 缝内暂堵转向能力决定缝网压裂改造程度,为探究缝内暂堵二次转向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和全局嵌入黏结单元方法,建立了缝内暂堵二次转向模型,研究了水平主应力差、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及注入速率等因素对天然裂缝二次转向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缝内暂堵二次转向幅度随水平主应力差、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2)当水平主应力差增至3倍、弹性模量提升53.8%、抗拉强度增至4倍时,天然裂缝转向角θ1的降幅分别为85.7%,95.7%,88.4%,θ2的降幅分别为83.3%,94.6%,100%;3)抗拉强度、水平主应力差及弹性模量与转向角的关联度分别为0.865,0.821,0.754;4)考虑井口限压,适当提高注入速率能够有效改善天然裂缝内支持及铺置效率。研究成果可为缝内暂堵转向压裂优化与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转向 有限元 黏结单元 暂堵转向 转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缝宽下页岩气藏转向压裂用暂堵剂优选与性能评价
13
作者 乔玲茜 刘琦 +4 位作者 王一萱 周昕 聂捷 续化蕾 冉建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4,133,共7页
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加密井与邻井之间压裂窜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利用3D仿真裂缝暂堵转向模拟装置,对暂堵剂使用浓度及颗粒配比进行优化,并采用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装置验证优化后的暂堵剂配方的暂堵转向效果。结果表明... 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加密井与邻井之间压裂窜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利用3D仿真裂缝暂堵转向模拟装置,对暂堵剂使用浓度及颗粒配比进行优化,并采用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装置验证优化后的暂堵剂配方的暂堵转向效果。结果表明:裂缝宽度1 mm时,使用0.05~0.75 mm粉末暂堵剂即可形成较好的封堵效果;裂缝宽度2~6 mm时,需要搭配使用6 mm纤维+0.05~0.75 mm粉末暂堵剂才能达到较好的封堵效果;裂缝宽度8 mm时,必须搭配使用6 mm纤维+2 mm暂堵颗粒+0.05~0.75 mm粉末暂堵剂。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验证了暂堵转向技术可在垂直于一次裂缝的基础上形成垂向复杂缝网结构,阻碍裂缝向单一方向扩展,降低了井间压窜风险。该研究可为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实现高效暂堵转向压裂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转向 配比优化 大物模 复杂缝网 页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页岩气田压裂工艺改进及应用
14
作者 周成香 房大志 +2 位作者 王旭 李成赢 王志峰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性特征,必须进行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以形成人工缝网。南川页岩气田开发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但随着甜点储量规模化生产,亟需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改进压裂工艺。从南川页岩气田不同井网储量...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性特征,必须进行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以形成人工缝网。南川页岩气田开发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但随着甜点储量规模化生产,亟需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改进压裂工艺。从南川页岩气田不同井网储量动用、射孔方式、投球暂堵、加砂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页岩气压裂工艺改进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现场应用效果评价了改进工艺的可行性。系统总结了压裂工艺改进措施:鉴于井网关系和开发目标的差异,对不同类型井组的压裂改造区域进行差异化控制;超深穿透射孔方式为深层高应力页岩储层压裂提供了重要的工艺基础,满足了电动压裂设备数量和压力等级的限制;借鉴重复压裂及加密井压裂工艺中的投球暂堵技术,优化了投球数量与时机,抑制了主裂缝过度延伸;精细化压裂,支撑剂体系趋于完善,形成了“初始小粒径远输前缘铺置+中段中粒径主流通道支撑+尾段大粒径缝口收尾”三级连续加砂模式。改进后的压裂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在统计的现场投球暂堵中,封堵有效率79.8%,在超深穿透工艺下,为更多加砂和注液提供了压力窗口;提高了加砂强度和小粒径占比,显著提升了裂缝导流能力和支撑效果,压后日产气量从3.30×10^(4) m^(3)提高至8.46×10^(4) m^(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应用差异化压裂设计、超深穿透射孔技术、优化投球暂堵以及精细化三级加砂模式,可显著提升南川页岩气田的压裂改造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南川页岩气田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压裂 超深穿透射孔 投球暂堵 加砂模式 南川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发化学暂堵全通径老井筒重构技术
15
作者 杨帆 谭章龙 +6 位作者 胡家晨 安琦 李宇 杨睿月 林俊文 孙泽宁 井美洋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目的】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开发深入,煤系致密气衰竭井与低产低效井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采成为实现产能有效释放的重要途径。【方法】为实现老井筒重构、新旧层合层开采,提出了... 【目的】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开发深入,煤系致密气衰竭井与低产低效井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采成为实现产能有效释放的重要途径。【方法】为实现老井筒重构、新旧层合层开采,提出了适用于致密气老井筒化学暂堵全通径井筒重构与深部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联合技术:研发了化学暂堵材料体系,采用“大颗粒架桥+中颗粒填充+粉末自适应封堵”的动态化学暂堵理念,结合分形理论与封堵层失稳准则,建立了封堵层渗透率与强度多目标计算模型,提出了3~4 mm∶1~2 mm∶0.15 mm=1∶2∶4的优化粒径组合,封堵低产低效老层,为下部深煤层压裂改造创造条件。应用该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神府区块开展现场试验,验证了井筒重构技术与复合暂堵材料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与结论】现场采用优化后复合暂堵剂实现了化学暂堵全通径井筒重构,对老井已改造储层进行了有效封堵,且封堵层承压大于60 MPa。对下部深煤层采用“光套管+一体化变黏滑溜水+绳结暂堵”压裂改造工艺,加砂阶段压力平稳,未出现其他漏点进液分流情况,顺利实现砂岩气层下部深煤层大规模体积压裂施工。研究成果有望为致密气老井产层接替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为“致密气+煤层气”协同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致密气井 化学暂堵剂 粒度分布 井筒重构 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封受力模型的暂堵球封堵效果影响因素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祥伟 时贤 +1 位作者 李赛 齐天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50-5357,共8页
暂堵球在射孔孔眼及压裂裂缝中的坐封状态影响其封堵稳定性,暂堵球封堵效果决定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成败。通过建立暂堵球坐封受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压裂液排量、密度、暂堵球及孔眼参数对暂堵球坐封受力状态及其封堵效率的影响,实验模拟... 暂堵球在射孔孔眼及压裂裂缝中的坐封状态影响其封堵稳定性,暂堵球封堵效果决定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成败。通过建立暂堵球坐封受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压裂液排量、密度、暂堵球及孔眼参数对暂堵球坐封受力状态及其封堵效率的影响,实验模拟了不同射孔参数、压裂排量及暂堵球/压裂液性能对封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暂堵球受拖拽力、脱离力及持球力随压裂液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暂堵球更易坐封;压裂液及暂堵球密度对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影响不大;暂堵球粒径大于孔眼直径时,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随粒径增加而增大,当暂堵球直径小于孔眼直径时,暂堵球不容易坐封;射孔孔眼数增加影响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实验评价暂堵球最佳直径为9.0 mm,最佳泵送排量大于4.0 m^(3)/min时,有助于提高暂堵球坐封成功率,增强暂堵压裂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暂堵转向 暂堵球 受力模型 坐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暂堵压裂裂缝起裂扩展实验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祥伟 许洪星 +1 位作者 时贤 陈杭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SD区块盒8段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常规压裂裂缝形态单一等问题,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考虑缝内流体压降,结合盒8段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开展暂堵压裂裂缝与初次压裂裂缝在整个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学研究。计算分析了...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SD区块盒8段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常规压裂裂缝形态单一等问题,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考虑缝内流体压降,结合盒8段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开展暂堵压裂裂缝与初次压裂裂缝在整个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学研究。计算分析了不同裂缝走向、井斜角、方位角等参数对压裂裂缝参数的影响规律,起裂压力随井斜角和方位角的增加而减小;起裂角随井斜角增加而减小直至为0°,随方位角先增加而后减小。通过制备人工水泥试样,利用大尺寸真三轴物模实验系统模拟了暂堵压裂中新缝起裂及其转向行为,评价了不同井斜角、方位角下新缝起裂、转向及延伸行为和起裂压力及裂缝改造面积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井斜角增大,初次及二次起裂压力呈减小的趋势,裂缝更易转向且改造面积越大。井斜角相同时,裂缝起裂压力随井筒方位角增加而逐渐减小,裂缝改造面积随方位角增加而增大。方位角90°螺旋射孔相比方位角0°螺旋射孔形成的裂缝更为复杂,定面射孔可调控水平井破裂压力及初始破裂位置,初始破裂产生于射孔井筒界面、孔道中部等不同位置,控制射孔射角介于75°~90°。研究结果为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暂堵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 暂堵压裂 起裂扩展 破裂压力 起裂角 裂缝改造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平井分段多簇缝口暂堵参数优化——以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例
18
作者 李永明 马健 +1 位作者 栗铁峰 孙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5,共9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页岩气储层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为保障多簇裂缝均匀扩展,工程上采用暂堵球封堵优势裂缝缝口的工艺,但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封堵效果差异较大。为提高缝口封堵效率,基于可视化井筒暂堵实验装置模拟分析暂堵球在水平井...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页岩气储层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为保障多簇裂缝均匀扩展,工程上采用暂堵球封堵优势裂缝缝口的工艺,但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封堵效果差异较大。为提高缝口封堵效率,基于可视化井筒暂堵实验装置模拟分析暂堵球在水平井中的运移坐封过程,认识提高缝口封堵效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携砂液对孔眼动态磨蚀扩大孔径,基于范宁方程、流动摩阻和压裂过程,建立了携砂液磨蚀后孔眼直径模型,优化了缝口动态封堵参数。结果表明,当暂堵球直径为磨蚀后孔眼直径的1.03倍、暂堵球数量是孔眼开启数量的1.1∼1.3倍时,磨蚀后孔眼坐封效率最高。在筇竹寺页岩JY3井应用封堵效率显著提高,暂堵后各段压力均有明显涨幅,为类似页岩油气水平井分段多簇缝口暂堵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 页岩 压裂 磨蚀 暂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暂堵诱导分支缝开启规律
19
作者 孙正龙 刘彦成 +4 位作者 尹虹橙 杨璐 张迎春 高计县 何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84-4090,共7页
缝内多级暂堵是提高缝内净压力,激活侧向分支缝,增大侧向改造带宽,提升层内油气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缝内多级暂堵转向规律对指导优化暂堵方案至关重要,其难点是建立缝内暂堵模拟方法。针对裂缝性超低渗储层,基于等效黏度方法,... 缝内多级暂堵是提高缝内净压力,激活侧向分支缝,增大侧向改造带宽,提升层内油气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缝内多级暂堵转向规律对指导优化暂堵方案至关重要,其难点是建立缝内暂堵模拟方法。针对裂缝性超低渗储层,基于等效黏度方法,建立了缝内多级暂堵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逼近角、应力差、暂堵次数对分支缝开启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平应力差≥5 MPa且逼近角较大(≥60°)时,水力裂缝倾向于穿过天然裂缝,沿当前方向扩展,无法激活天然裂缝;水平应力差≤5 MPa时且逼近角较小(≤30°)时,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后能够开启钝角分支;缝内初次暂堵能够有效开启高逼近角下一级分支缝,缝内二次暂堵能够开启二级分支缝;采用缝内多级暂堵能够提高单井最高日产油量至2倍,平均日产油量提升至3倍。本文研究成果对缝内多级暂堵压裂设计奠定了模型和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网压裂 多级暂堵 分支缝 二次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非均质砂岩清洁暂堵转向酸化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为例
20
作者 王庆 周福建 +4 位作者 阳丹丹 谭艳新 于森 姚二冬 李福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4,共9页
酸化是低渗砂岩油藏有效开发的主要改造手段之一。塔中志留系储层小层多,非均质性强,酸化中酸液易进入高渗层,导致低渗层改造欠缺,目前尚无合适的砂岩转向酸化技术。本文采用了可完全水溶降解的清洁暂堵粉末,并配合螯合酸解决了非均质... 酸化是低渗砂岩油藏有效开发的主要改造手段之一。塔中志留系储层小层多,非均质性强,酸化中酸液易进入高渗层,导致低渗层改造欠缺,目前尚无合适的砂岩转向酸化技术。本文采用了可完全水溶降解的清洁暂堵粉末,并配合螯合酸解决了非均质砂岩储层均匀酸化难题。通过并联岩心酸化流动仪,研究了清洁暂堵粉末封堵特性和不同级差下暂堵转向酸化能力。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清洁暂堵粉末降解主要受温度控制,在超过90℃后完全降解,降解后溶液清澈透明,且呈酸性,有效提升岩心渗透率20%。浓度为0.1%的暂堵粉末随螯合酸注入岩石后,能够形成内外阻挡层,增加暂堵表皮系数,最大封堵压差可达1.87 MPa,是单纯注螯合酸酸的6.7倍。并联岩心酸化实验表明100目清洁暂堵粉末在0.1%使用浓度下适用于渗透率级差小于15的储层,可有效降低岩心渗透率非均质差异,提高低渗岩心改造程度。此外,在塔中11-9井酸化施工中,暂堵转向酸化后增压效果明显,酸化后产量大幅增加。现场试验及应用证明,暂堵转向酸化技术在志留系储层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改造效果,对长井段非均质砂岩储层酸化均匀改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性 转向酸化 清洁暂堵 均匀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