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the Atom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Polyperyleneimide:On the Origin of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1
作者 Yi-Qing Wang Zhi Lin +1 位作者 Ming-Tao Li Shao-Hua Shen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6,共9页
Polymeric perylene diimide(PDI)has been evidenced as a good candidate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yet the origin of the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remains unclear and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Her... Polymeric perylene diimide(PDI)has been evidenced as a good candidate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yet the origin of the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remains unclear and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Herein,with crystal and 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self-assembled PDI revealed from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s theoretically illustrated by the first-principl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suggesting the suitable band structure and the direct electronic transition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over PDI.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carbonyl O atoms on the conjugation structure serve as the active site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by the crystal orbital Hamiltonian group analysis.The calculations of reaction free energy changes indicate that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should follow the reaction pathway of H_(2)O→^(*)OH→^(*)O→^(*)OOH→^(*)O_(2)with an overpotential of 0.81 V.Through an in-depth theoretic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in the atom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the origin of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for PDI is well illustrated,which would help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modification of polymeric phot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Polymeric perylene diimide atomic structure Electronic structure Reaction path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ethod of Inversing the Peak Density of Atomic Oxygen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the MLT Region From the OI (557.7 nm)Night Airglow Intensity 被引量:3
2
作者 H. Gao J. Y. Xu W. Yua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4-489,共6页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SISE-90 model as the reference atmosphere, 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method of deducing the peak densities of the undisturbed atomic oxygen profiles in the MLT region (the mesosphere an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SISE-90 model as the reference atmosphere, 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method of deducing the peak densities of the undisturbed atomic oxygen profiles in the MLT regio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region) from OI (557.7 nm) night airglow intersities. The peak densities for different seasons,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are deduced from OI (557.7nm) airglow intensities through this expression. We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inversion relative errors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on inversion err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inversion errors are less than 5% except for those at high altitudes in the summer hemisphere. And the impact of the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on errors is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MLT 气辉 天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原子氧防护涂层技术研究现状及挑战
3
作者 王虎 何延春 +10 位作者 李中华 周超 李坤 李学磊 左华平 王晓毅 王兰喜 杨淼 李毅 周晖 张斌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6,共17页
原子氧防护涂层是保障低轨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有效途径。简要阐述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原子氧防护涂层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加原子氧与材料表面的碰撞概率,涂层中的缺陷会提供原子氧的侵蚀通... 原子氧防护涂层是保障低轨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有效途径。简要阐述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原子氧防护涂层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加原子氧与材料表面的碰撞概率,涂层中的缺陷会提供原子氧的侵蚀通道,涂层的成分与结构会影响原子氧反应的概率。调查空间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种类,分析不同类型涂层的特点。无机涂层防护性能优异,但其柔韧性较差;有机硅涂层柔韧性较好,但在大通量原子氧作用下易出现缺陷;复合结构涂层可以满足多种功能复合的需求,但对工艺要求也较高。对涂层制备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分析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束共沉积、原子层沉积、溶胶-凝胶、前驱体光解/水热固化六种不同制备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对象。分析介绍原子氧防护涂层的进一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为我国低轨航天器材料的原子氧防护提供必要的研究依据和参考,为原子氧防护涂层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防护 涂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O_(x)分散性导致的活性氧异化与氯苯氧化相关性
4
作者 陈曦 贾子良 +5 位作者 王梦雪 王鹏 季鑫佟 乔昕茹 郭冬瑞 梁美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0-1832,共13页
在相同的催化剂载体TiCeO_(x)和贵金属含量下,利用Ru^(3+)浸渍还原(自下而上)和Ru胶体溶液热扩散(自上而下)两种方法制备具有不同分散性的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其中Ru^(3+)浸渍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RuTiCeO_(x)-N中,Ru物种以RuO_(x)纳米团... 在相同的催化剂载体TiCeO_(x)和贵金属含量下,利用Ru^(3+)浸渍还原(自下而上)和Ru胶体溶液热扩散(自上而下)两种方法制备具有不同分散性的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其中Ru^(3+)浸渍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RuTiCeO_(x)-N中,Ru物种以RuO_(x)纳米团簇的形式存在;Ru胶体溶液热扩散法制备的催化剂RuTiCeO_(x)-A中,Ru物种以单原子分散的形式存在.Ru物种不同的分散状态导致其参与氯苯(CB)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物种和酸性位点的差异性,其中RuTiCeO_(x)-N中的主要活性氧物种为化学吸附氧,RuTiCeO_(x)-A中的主要活性氧物种为表面晶格氧.CB的化学吸附诱使活性氧物种转变为羟基(-OH)官能团参与催化反应.在活性氧物种和强弱多种酸性位的共同作用下,RuTiCeO_(x)-A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CB在300℃可以完全转化,且可以维持24h而不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贵金属 团簇 单原子分散 氧物种 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族轴向配位原子对Fe-N_(4)位点氧还原活性调控机制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5
作者 徐昊 李若鹏 +2 位作者 杨培霞 刘安敏 白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不同卤族轴向配位原子修饰的碳载Fe-N_(4)位点(Fe原子与同一水平面的4个N原子配位成键)模型(Fe-N_(4)-F/C、Fe-N_(4)-Cl/C和Fe-N_(4)-Br/C),通过计算上述模型的态密度、Mulliken电荷、氧还原中间体吸附能以及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不同卤族轴向配位原子修饰的碳载Fe-N_(4)位点(Fe原子与同一水平面的4个N原子配位成键)模型(Fe-N_(4)-F/C、Fe-N_(4)-Cl/C和Fe-N_(4)-Br/C),通过计算上述模型的态密度、Mulliken电荷、氧还原中间体吸附能以及氧还原自由能,深入研究卤族轴向配位原子对Fe中心电子结构和吸附行为的调控机理,明确不同卤族轴向原子与Fe-N_(4)位点氧还原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计算结果发现,引入Br作为轴向配位原子可以有效优化Fe原子的电子结构,从而适当降低Fe中心对OH*中间体的吸附强度,促进OH*解吸反应顺利进行。与Fe-N_(4)/C模型相比,Fe-N_(4)-Br/C模型具有更低的决速步骤(即OH*解吸)反应能垒。因此预测卤族轴向配位原子修饰策略能够改善Fe-N_(4)位点的氧还原本征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Fe-N_(4)位点 卤族轴向配位原子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空气电池用多级孔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
6
作者 刘俊 刘江涛 +4 位作者 郭灏 杨泽林 王倩玉 陈晓涛 马东伟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8-553,共6页
高活性氧还原催化剂(ORR)的低成本、高效制备对金属-空气电池的大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以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s)、碱木素(AL)、氨水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定向冷冻干燥的方式合成气凝胶前驱体(Co@AL-TOCNs),再在氩气气氛中,采用一步... 高活性氧还原催化剂(ORR)的低成本、高效制备对金属-空气电池的大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以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s)、碱木素(AL)、氨水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定向冷冻干燥的方式合成气凝胶前驱体(Co@AL-TOCNs),再在氩气气氛中,采用一步热解法制备具有三维多孔蜂窝结构的高活性单原子催化剂(CoSA/N-PCA)。CoSA/N-PCA催化剂的起始电位(E_(onset))为0.95 V(vs.RHE),半波电位(E_(1/2))为0.86 V(vs.RHE),优于商业化质量分数20%的Pt/C催化剂(E_(onset)=0.92 V,E_(1/2)=0.84 V)。该方法为单原子催化剂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单原子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金属-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干预方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及临床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东莉 范继燕 +3 位作者 周蕾 靳丽霞 郑波 李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 探讨蜂蜜、低温氧气雾化及常规漱口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 选取2023年2—5月宁夏银川市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ALL患者,随机分为蜂蜜组... 目的 探讨蜂蜜、低温氧气雾化及常规漱口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 选取2023年2—5月宁夏银川市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ALL患者,随机分为蜂蜜组、低温氧气雾化组和常规漱口水组,每组43例。化学治疗期间,蜂蜜组用蜂蜜涂抹于口腔黏膜表面;低温氧气雾化组以粒细胞刺激因子为雾化液,经低温氧气雾化吸入;常规漱口水组用医嘱漱口水漱口。结果 蜂蜜组、低温氧气雾化组和常规漱口水组分别有7例(16.28%)、9例(20.93%)和20例(46.51%)患者发生CIOM,三组患者CIOM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1.598,P=0.003)。蜂蜜与低温氧气雾化对ALL患者CIOM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漱口水(均P<0.05),但蜂蜜与低温氧气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蜜组的成本低于低温氧气雾化组及常规漱口水组(均P<0.05),低温氧气雾化组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成本远高于蜂蜜组与常规漱口水组(均P<0.05)。结论 蜂蜜对ALL患者CIOM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蜂蜜 低温粒细胞刺激因子氧气雾化 费用 口腔黏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TiO_(2)负载的Pt单原子催化剂光热协同催化丙烷和丙烯氧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朱锐杰 康磊磊 +8 位作者 李林 潘晓丽 王华 苏杨 李广亿 程鸿魁 李仁贵 刘晓艳 王爱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7,共2页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AC)可以最大化金属原子利用率,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各种催化反应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然而,与纳米催化剂相比,贵金属SAC在烃类氧化反应中通常被认为是不活泼的。在本文中,证明了WO_(3)-TiO_...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AC)可以最大化金属原子利用率,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各种催化反应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然而,与纳米催化剂相比,贵金属SAC在烃类氧化反应中通常被认为是不活泼的。在本文中,证明了WO_(3)-TiO_(2)负载的Pt SAC(Pt1/WO_(3)-TiO_(2))在光热协同催化氧化C3H8和C3H6这两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中表现出比相应的纳米催化剂(PtNP/WO_(3)-TiO_(2))高得多的活性。研究发现,Pt1/WO_(3)-TiO_(2)和PtNP/WO_(3)-TiO_(2)都可以通过克服氧中毒来提高光热协同催化C3H8氧化的活性。值得注意的是,Pt1/WO_(3)-TiO_(2)的反应速率达到了3792μmol∙gPt−1∙s^(−1),这对C3H8氧化是一个新的突破。更有趣的是,由于C3H6在PtNP/WO_(3)-TiO_(2)上的强吸附导致催化剂C3H6中毒,因此PtNP/WO_(3)-TiO_(2)上的光热协同催化C3H6氧化无法进行。但是,得益于C3H6和Pt单原子之间适中的相互作用,Pt1/WO_(3)-TiO_(2)上的C3H6中毒在光照下可以被克服。因此,Pt1/WO_(3)-TiO_(2)在光热协同催化C3H6氧化中显示出更高的活性。这项工作表明,SAC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贵金属,还在于可以根据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发现新的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光热协同催化 氧化反应 氧中毒 丙烯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材料的抗原子氧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璐 许旻 +5 位作者 李毅 王虎 高恒蛟 高文生 李中华 何延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0-289,共10页
低地球轨道环境中的原子氧具有高通量和强氧化性,会快速侵蚀航天器表面的聚酰亚胺材料,造成材料严重失效。针对聚酰亚胺材料抵抗原子氧侵蚀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已提出多种抗原子氧防护技术,这些技术方案可分为包覆... 低地球轨道环境中的原子氧具有高通量和强氧化性,会快速侵蚀航天器表面的聚酰亚胺材料,造成材料严重失效。针对聚酰亚胺材料抵抗原子氧侵蚀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已提出多种抗原子氧防护技术,这些技术方案可分为包覆法、基体调控和外加涂层防护三个方面。此外,本文还整理了计算模拟探究抗原子氧防护效果的主要策略,指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材料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对抵抗原子氧侵蚀效果的预测能力。本文结合航天工程的实际应用,合理分析这三类防护措施的优势与不足,系统总结出不同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的抗原子氧防护性能。最后,对聚酰亚胺材料抗原子氧防护技术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低地球轨道 防护涂层 聚合物材料 侵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关系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家用雾化制氧机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劲松 廖金梅 +1 位作者 崔午阳 胡志兴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6,共7页
为提升家用雾化制氧机的用户体验及满意度,提出结合用户体验模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归纳用户需求并建立评价层级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进行需求指标权重计算及优度排序;通过功能分析系统技术(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FA... 为提升家用雾化制氧机的用户体验及满意度,提出结合用户体验模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归纳用户需求并建立评价层级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进行需求指标权重计算及优度排序;通过功能分析系统技术(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FAST)功能树获取产品功能要素,指导设计方案输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法对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序关系分析法和FCE法设计的家用雾化制氧机具有较高的用户满意度,设计方法的集成提升了用户需求获取与方案评价环节的效率及科学性,可为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家用雾化制氧机 序关系分析法 FAST功能树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取代的石墨炔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昊天 刘洪煦 任世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3-480,共8页
为探究氮原子对石墨炔电催化性能的影响,从分子设计出发,通过1,3,5-三溴-2,4,6-三甲腈苯和2,4,6-三乙炔基-1,3,5-三嗪之间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首次将氰基引入石墨单炔中,制备了氮掺杂型石墨炔(TCN-GY)。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 为探究氮原子对石墨炔电催化性能的影响,从分子设计出发,通过1,3,5-三溴-2,4,6-三甲腈苯和2,4,6-三乙炔基-1,3,5-三嗪之间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首次将氰基引入石墨单炔中,制备了氮掺杂型石墨炔(TCN-GY)。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热处理对石墨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能够调节石墨炔的孔径结构,暴露活性位点,热处理后的氮掺杂型石墨炔衍生物(TCN-GY-800)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氮含量,在电催化氧还原测试中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其半波电位(0.76 V)接近商业Pt/C催化剂的半波电位(0.78 V)。同时,在锌空气电池测试中,TCN-GY-800表现出接近Pt/C的功率密度(142.9 mW/cm^(2))和比容量(570.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原子掺杂 石墨炔 热处理 氧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空位TiO_(2)-CNT负载Pt单原子电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王肖博 闫岸如 +4 位作者 朱玲 兰天 刘学胜 马淑芳 王智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10-2716,共7页
为降低Pt负载型催化剂的Pt负载量和原子利用率,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CNT复合载体,采用高温热处理在其表面引入大量氧空位(O_(V))缺陷,最后通过沉积沉淀法使Pt单原子(Pt SA)负载... 为降低Pt负载型催化剂的Pt负载量和原子利用率,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CNT复合载体,采用高温热处理在其表面引入大量氧空位(O_(V))缺陷,最后通过沉积沉淀法使Pt单原子(Pt SA)负载在TiO_(2)(O_(V))-CNT上,制备了一种含氧空位缺陷的复合载体锚定Pt SA的电催化剂Pt SA/TiO_(2)(O_(V))-CNT。采用XRD、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HAADF-STEM、XPS对Pt SA/TiO_(2)(O_(V))-CNT进行了表征,采用标准的三口电解池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TiO_(2)-CNT上成功引入了氧空位缺陷,并将Pt SA锚定在TiO_(2)(O_(V))-CNT晶格中,Pt SA和TiO_(2)(O_(V))-CNT之间存在电荷转移,形成了共价配位键,具有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Pt SA/TiO_(2)(O_(V))-CNT的半波电位为0.804 V,0.90 V时的质量活性(MA)451.24 A/g(Pt),Tafel斜率63.75 m V/dec,在10000 s的氧还原(ORR)运行过程中,归一化电流下降17%,展现了较优的ORR动力学。Pt SA/TiO_(2)(O_(V))-CNT以较低的Pt负载量(质量分数1.13%)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得益于氧空位对Pt SA的强锚定作用和TiO_(2)薄膜对CNT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空位 复合载体 单原子 半波电位 质量活度 原子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抗原子氧侵蚀机理分子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周生睿 张黎 +1 位作者 邹亮 孙秋芹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0,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取代基聚硅氧烷提升聚酰亚胺在太空环境中抵抗原子氧(AO)侵蚀能力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MD)模拟,分析了取代基分别为三氟甲基(-CF_(3))和甲基(-CH_(3))的多面体笼型聚硅氧烷(POSS)复合聚酰亚胺纳米材料的抗... 为了探究不同取代基聚硅氧烷提升聚酰亚胺在太空环境中抵抗原子氧(AO)侵蚀能力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MD)模拟,分析了取代基分别为三氟甲基(-CF_(3))和甲基(-CH_(3))的多面体笼型聚硅氧烷(POSS)复合聚酰亚胺纳米材料的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结果表明:PI/CH_(3)-POSS和PI/CF_(3)-POSS复合材料均表现出较强的抗AO侵蚀能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形成SiO_(2)层以阻止AO向聚合物基体的传播和热量的传递,其中PI/CF_(3)-POSS复合材料的效果最优,经35 ps的AO侵蚀模拟后其归一化质量为0.83,而PI/CH_(3)-POSS复合材料的归一化质量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原子氧 笼型聚硅氧烷 三氟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的碳基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宋瑞利 范丽丹 +1 位作者 苗现华 成建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47,53,共5页
综述了最近几年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MOFs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具有非常多的优异性能,包括低成本、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丰富的孔隙率,这些都有利于电子或质子的传输... 综述了最近几年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MOFs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具有非常多的优异性能,包括低成本、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丰富的孔隙率,这些都有利于电子或质子的传输,因此,有望取代贵金属ORR电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池 金属有机骨架 杂原子掺杂 氧还原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氧和紫外辐射效应对空间光学系统沸石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佳 胡旺旺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2,共8页
针对低轨空间环境下分子筛材料吸附能力变弱造成高精度、超低温光学仪器或者其他精密探测仪器的探测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的问题,研究低轨环境中,ZSM-5、ZSM-22、MCM-41和SAPO-11四种沸石分子筛辐照前后样品的外观和对水的吸附性... 针对低轨空间环境下分子筛材料吸附能力变弱造成高精度、超低温光学仪器或者其他精密探测仪器的探测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的问题,研究低轨环境中,ZSM-5、ZSM-22、MCM-41和SAPO-11四种沸石分子筛辐照前后样品的外观和对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原子氧对四种材料吸附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紫外会严重降低MCM-41吸附性能,吸收比率降低约2.44%,SAPO-11吸收比率增加1.6%,而ZSM-5、ZSM-22吸收比率增加的幅度非常小,可以忽略;与紫外单独辐照相比,原子氧与紫外同时辐照对MCM-41影响不大,而对SAPO-11、ZSM-5影响较大,可以显著增强其吸附能力,吸收比率增加约为1.7%;对四种材料进行烘烤,加热后MCM-41吸收比率恢复为原样品的吸收比率,表明紫外辐照后造成的网络破坏可以通过烘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原子氧 紫外辐射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阈空间制备Mn单原子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
16
作者 王洋 郑晓芹 +3 位作者 刘洋 张凯 寇佳慧 孙林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5-2185,共11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策略,以未去除模板剂的原粉介孔二氧化硅KIT-6(TOK)为载体,利用模板剂和二氧化硅壁之间的限阈空间来制备单原子催化剂(SACs)。通过固相研磨将含Mn前驱体引入TOK的固有限阈空间后,Mn SACs可在热处理过程中迅速生成。密度... 采用一种简单的策略,以未去除模板剂的原粉介孔二氧化硅KIT-6(TOK)为载体,利用模板剂和二氧化硅壁之间的限阈空间来制备单原子催化剂(SACs)。通过固相研磨将含Mn前驱体引入TOK的固有限阈空间后,Mn SACs可在热处理过程中迅速生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表明,Mn原子被载体上的Si—OH基团所锚定,并以Mn—O—Si的形式存在。将得到的Mn SACs应用于电催化析氧反应,实验结果显示,与在没有限阈空间载体中合成的对比样品相比,Mn SACs表现出更出色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限阈空间 介孔二氧化硅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Mn-N-C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2,4-二氯苯酚
17
作者 唐佳杰 汤岚 +4 位作者 陆熙 李杨 朱陆祥 孙铸宇 赵晓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4,共12页
针对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急需开发一种清洁高效的处理方式。研究采用模板蚀刻法制备了锚定在氮掺杂碳上的Mn单原子催化剂(Mn-N-C),Mn原子以Mn—N_(x)的形式均匀地稳定在载体上,该结构增强了Mn-N-... 针对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急需开发一种清洁高效的处理方式。研究采用模板蚀刻法制备了锚定在氮掺杂碳上的Mn单原子催化剂(Mn-N-C),Mn原子以Mn—N_(x)的形式均匀地稳定在载体上,该结构增强了Mn-N-C材料的极化和电子传递。当Mn-N-C和PMS的投加量分别为50 mg/L和0.8 mmol/L时,在温度为25℃,pH=7.0的条件下,2,4-DCP在60 min内降解率为99.6%,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_(obs)=0.0786 min^(-1)。通过分析计算,Mn-N-C中Mn—N_(x)和N—(C)3结构活化PMS产生^(1)O_(2)和·O_(2)^(-),而后2,4-DCP主要由^(1)O_(2)通过羟基化、脱氯和开环反应降解,降解产物的毒性大幅降低。试验结果表明:Mn-N-C在活化PMS降解2,4-DCP显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Mn-N-C/PMS体系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为实际废水中2,4-DCP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单线态氧 2 4-二氯苯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含量和均匀化处理冷却方式对β型Ti-Mo合金中点缺陷弛豫的影响
18
作者 周正存 朱晓斌 王幸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β型Ti-xMo(x为质量分数/%,3~24)合金,并进行950℃×20 min均匀化处理,随后分别水冷和炉冷至室温,通过内耗测试结合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钼含量和冷却方式对该合金点缺陷弛豫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冷和水冷T...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β型Ti-xMo(x为质量分数/%,3~24)合金,并进行950℃×20 min均匀化处理,随后分别水冷和炉冷至室温,通过内耗测试结合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钼含量和冷却方式对该合金点缺陷弛豫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冷和水冷Ti-xMo合金中均出现2个Snoek型驰豫峰,炉冷Ti-xMo合金的弛豫峰随钼含量的变化特征与水冷合金相似。2种冷却方式下Ti-xMo合金在加热时的低温峰峰高随钼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峰温几乎不变,峰高的增大与β相和间隙氧原子含量的增多有关;除Ti-3Mo合金外,其余合金高温峰的峰高和峰温都随钼含量增加而增大,峰高和峰温的增大与钼和氧的相互作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缺陷弛豫 β型Ti-Mo合金 钼含量 间隙氧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CeO_(2)催化剂中Rh的负载量对其CO_(2)加氢生成甲醇和乙醇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19
作者 郑珂 刘冰 +1 位作者 胥月兵 刘小浩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4-1223,共10页
将CO_(2)捕获并通过加氢转化为醇类等高值化学品是实现CO_(2)减排和碳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Rh/CeO_(2)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XRD、Raman、H2-TPR、CO_(2)-TPD、CO-DRIFTS和XPS等表征方法,揭示... 将CO_(2)捕获并通过加氢转化为醇类等高值化学品是实现CO_(2)减排和碳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Rh/CeO_(2)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XRD、Raman、H2-TPR、CO_(2)-TPD、CO-DRIFTS和XPS等表征方法,揭示了Rh负载量(0.1%–2.0%)对其CO_(2)加氢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MPa、250℃的反应条件下,Rh负载量为0.1%时Rh/CeO_(2)催化剂上CO_(2)加氢产物以乙醇为主。随着Rh含量的增加,CO_(2)转化率增加,但乙醇选择性降低;当Rh负载量为2.0%时,产物以甲醇为主。对于Rh负载量不同的催化剂上的CO_(2)加氢反应,其产物选择性的差异与催化剂中Rh的存在形式和电子性质有关;原子分散的Rh^(+)有利于稳定CO^(*),CO^(*)与CH_(3)^(*)进行C–C偶联形成乙醇,而金属态的Rh团簇则容易促成CO^(*)加氢生成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甲醇 乙醇 氧空位 Rh单原子 Rh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制备球形FeSiCr粉末
20
作者 崔雷 麻洪秋 +3 位作者 赵刚 孟令兵 关立东 冯雪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88,共8页
对常规组合雾化冶炼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增强一次雾化阶段的效果和延长液滴球化时间改善粉末形貌。采用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球形粉末样品,并与常规组合雾化产出的粉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产... 对常规组合雾化冶炼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增强一次雾化阶段的效果和延长液滴球化时间改善粉末形貌。采用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球形粉末样品,并与常规组合雾化产出的粉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改进型组合雾化工艺产出的粉末具有形貌好、比表面积小、氧含量低的特点;改进型组合雾化粉末磁导率低于常规组合雾化粉末,但磁粉芯的直流偏置能力显著改善,磁滞损耗以及涡流损耗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工艺 比表面积 氧含量 磁性能 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