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路基翻浆冒泥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家生 贾羽 +3 位作者 丁瑜 王晅 闫宏业 陈晓斌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7,33,共8页
研究目的:重载列车轴重的提高增大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由此引发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日益严重。本文开展精细化模型试验,针对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黏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循环荷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试样轴向应变、... 研究目的:重载列车轴重的提高增大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由此引发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日益严重。本文开展精细化模型试验,针对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黏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循环荷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试样轴向应变、超孔隙水压力及细颗粒迁移特性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论:(1)循环荷载幅值对粉质黏土路基翻浆冒泥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加,试样产生的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增大,路基翻浆冒泥程度也不断增加;(2)加载频率对路基翻浆冒泥特性有一定影响,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试样的最终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均有所减小,试验结束后翻冒的泥浆质量减少;结合试验现象来看,加载频率的增加并不能加剧翻浆冒泥的程度,但能显著缩短翻浆冒泥发生的时间;(3)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梯度驱动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从而产生翻浆冒泥病害;(4)本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翻浆冒泥 轴向应变 超孔隙水压力 细颗粒迁移 超孔隙水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凝胶封堵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全 蒲万芬 +2 位作者 刑杨梅 刘永兵 周小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2-93,103,共3页
定性研究了预交联凝胶颗粒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封堵性能。通过裂缝岩心流动实验,明确了颗粒的强度、韧性、颗粒粒径与裂缝宽度的匹配关系、颗粒的悬浮性、粘弹性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封堵效率的影响,提出运移临界压力梯度和破裂临界压力... 定性研究了预交联凝胶颗粒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封堵性能。通过裂缝岩心流动实验,明确了颗粒的强度、韧性、颗粒粒径与裂缝宽度的匹配关系、颗粒的悬浮性、粘弹性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封堵效率的影响,提出运移临界压力梯度和破裂临界压力梯度的大小是颗粒使深部液流转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颗粒 裂缝大孔道 封堵效率 运移临界压力梯度 破裂临界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的设计及室内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利国 鄢捷年 冯文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6,共5页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对根据储层孔喉尺寸分布确定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的理想充填暂堵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对根据储层孔喉尺寸分布确定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的理想充填暂堵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在室内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可有效地封堵同一储层中不同粒径的孔喉,尤其是较大尺寸的孔喉。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的钻井完井液对储层岩样的侵入深度较浅,可获得更高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及更低的突破压力梯度,具有显著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完井液 理想充填理论 粒度分布 渗透率恢复值 突破压力梯度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充填暂堵新方法在吐哈丘东低渗透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凤英 鄢捷年 +1 位作者 杨光 舒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0,144-145,共3页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但是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根据吐哈丘东低渗气田储层孔喉尺寸分布规律确定钻井液体系中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但是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根据吐哈丘东低渗气田储层孔喉尺寸分布规律确定钻井液体系中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液流变性好,滤失量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的钻井液可有效封堵同一储层中不同粒径的孔喉,尤其是较大尺寸的孔喉,对储层岩样的侵入深度较浅,可获得更高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及更低的突破压力梯度,降低钻井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理想充填理论 粒度分布 渗透率恢复值 突破压力梯度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磁层顶磁场重联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晋滨 马志伟 +2 位作者 路立 周国成 刘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7-604,共8页
The effects of electron pressure gradient term in the generalized Ohm’ law is studied by 3 D MHD simulation code under condition of high plasma Beta and small ion inertial leng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n p... The effects of electron pressure gradient term in the generalized Ohm’ law is studied by 3 D MHD simulation code under condition of high plasma Beta and small ion inertial leng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n pressure gradient term increases the velocity of electrons and ions, and therefore increases the field aligned current, finally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of core magnetic field. Since the field aligned current is the principal way by which the magnetosphere is coupled with the ionosphere, the electron pressure gradient term enhances the coupling of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The electron pressure gradient can also generate the dynamic Alfven wave. It is supposed that this Alfven wave may change the velocity of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层 磁场重联 电子压力梯度 场向电流 粒子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N凝胶颗粒对裂缝岩芯的封堵行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全 蒲万芬 +2 位作者 丁遵义 刘永兵 周小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7-99,共3页
采用单岩芯流动试验考察了IPN、606、612三种预交联凝胶颗粒在裂缝性岩芯中的封堵系数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三种凝胶颗粒在裂缝岩芯中4、10、30、180d后的封堵率、封堵保留率、颗粒突破压力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凝胶颗粒在裂缝岩芯中的封... 采用单岩芯流动试验考察了IPN、606、612三种预交联凝胶颗粒在裂缝性岩芯中的封堵系数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三种凝胶颗粒在裂缝岩芯中4、10、30、180d后的封堵率、封堵保留率、颗粒突破压力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凝胶颗粒在裂缝岩芯中的封堵系数分布及其动态规律能很好的用来评价颗粒在裂缝岩芯中的运移规律与调剖特性。发现IPN凝胶颗粒表现了良好的封堵效果,当注入1PV水时,裂缝长岩芯段封堵系数很稳定,明显高于606和612两种凝胶颗粒。180d后在裂缝岩芯中的封堵效率能达到90.3%,堵水率保留率达到99%,适合作为“窜流型油藏”的深部调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N凝胶颗粒 封堵 突破压力梯度 调剖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机场供水管网泄漏辨识定位系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力 刘光尧 曾佩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38-41,共4页
针对供水管网泄漏辨识定位系统,研究了以管网压力、流量参数形成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漏损辨识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中的c、g参数进行优化,最终通过压力梯度法实现漏点的准确定位。结果表明:所建立... 针对供水管网泄漏辨识定位系统,研究了以管网压力、流量参数形成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漏损辨识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中的c、g参数进行优化,最终通过压力梯度法实现漏点的准确定位。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对管网漏损辨识定位的准确率较高,满足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泄漏监测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算法 压力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粒瓦斯定压吸附数学模型及数值解算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浩 秦跃平 +3 位作者 毋凡 刘佳 褚翔宇 刘晓薇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445-452,共8页
为了研究瓦斯在煤粒中的流动机理,开展了4组不同初始压力下的煤粒瓦斯定压吸附实验,提取了累计瓦斯吸附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基于压力梯度驱动的达西理论和游离瓦斯密度梯度驱动的新扩散模型,建立2种煤粒瓦斯定压吸附数学模型,并利... 为了研究瓦斯在煤粒中的流动机理,开展了4组不同初始压力下的煤粒瓦斯定压吸附实验,提取了累计瓦斯吸附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基于压力梯度驱动的达西理论和游离瓦斯密度梯度驱动的新扩散模型,建立2种煤粒瓦斯定压吸附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解算,得到了煤粒内部累计吸附量的模拟数据。将2种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两者中的关键比例系数随压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透气性系数随压力呈负相关,微孔道扩散系数不随压力而改变;证明了新提出的游离瓦斯密度梯度驱动的扩散模型比达西定律更适合用来描述煤粒中的瓦斯运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粒瓦斯 定压吸附 达西定律 游离瓦斯密度梯度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压力与表面张力计算的两相流自由界面运动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临 周韵若 何红虹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0-979,共10页
在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幼力学(SPH)方法进行多相流的模拟中,多相流在交界面处由于密度不连续、粒子界面的压力计算出现误差,出现界面处压力振荡,界面破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压力梯度近似公式和改进的界面处人工斥力公式,使交... 在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幼力学(SPH)方法进行多相流的模拟中,多相流在交界面处由于密度不连续、粒子界面的压力计算出现误差,出现界面处压力振荡,界面破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压力梯度近似公式和改进的界面处人工斥力公式,使交界面更加清晰、光滑、无穿透、模拟效果更好。此外,通过给出基于密度权重的色函数计算公式,对大密度比多相流界面处的表面张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使得多相流交界面密度过渡更加光滑,模拟效果更好。最后,通过溃坝、Rayleigh-Taylor界面不稳定性,非Boussinesq锁定交换问题3个仿真实验,得到了不同时刻界面粒子分布图、界面锋面距离等。结果验证了新的压力梯度近似公式以及界面处人工斥力公式的合理性;通过空气中液滴形成仿真实验,得到了圆形液滴形成的粒子变化图,结果验证了该改进的表面张力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方法 多相流 压力梯度近似公式 人工斥力 色函数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高渗窜流通道的新型桥接颗粒调驱体系及封堵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安昊盈 侯吉瑞 +1 位作者 程婷婷 赵凤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1,共6页
为改善传统颗粒型堵剂的不足,研究了一种由刚性内核及黏性覆膜组成的新型桥接颗粒的耐温耐盐性能、封堵性能和封堵机理。结果表明,桥接颗粒平均粒径为117.23μm,耐温耐盐性能较好,在150℃、矿化度为35g/L的条件下可稳定黏接;在注入速度1... 为改善传统颗粒型堵剂的不足,研究了一种由刚性内核及黏性覆膜组成的新型桥接颗粒的耐温耐盐性能、封堵性能和封堵机理。结果表明,桥接颗粒平均粒径为117.23μm,耐温耐盐性能较好,在150℃、矿化度为35g/L的条件下可稳定黏接;在注入速度1.0 m L/min、颗粒注入量0.05 PV、颗粒质量分数5.0%和胍胶悬浮剂质量分数0.2%的条件下,桥接颗粒的封堵效果最佳,高渗砂管模型水驱压力梯度由封堵前的约3 k Pa/m增至41.82~141.70 k Pa/m,渗透率由封堵前的9~12μm2降至0.24μm2左右,有效封堵率大于97%。微观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桥接颗粒调驱体系具有填充封堵、架桥-黏接封堵的功能。颗粒粒径大于孔喉直径时,颗粒发挥填充封堵功能;颗粒粒径为孔喉直径的1/3~2/3时,颗粒发挥架桥-黏接封堵功能。该桥接颗粒可用于水驱油田开发中后期高渗窜流通道的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颗粒 调驱 封堵性能 压力梯度 封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在锥形和平底料仓中的重力卸料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佳 吕慧 +1 位作者 曹贵平 刘海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940-3946,共7页
对细颗粒在料仓内的重力卸料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颗粒粒径和料仓构型对卸料流率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仪对料仓出口处颗粒的卸料形态进行捕捉,并分析其周期性。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颗粒卸料流率受逆向压力梯度和"... 对细颗粒在料仓内的重力卸料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颗粒粒径和料仓构型对卸料流率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仪对料仓出口处颗粒的卸料形态进行捕捉,并分析其周期性。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颗粒卸料流率受逆向压力梯度和"空环效应"两种因素共同影响,先增大后基本保持恒定。另外,锥形和平底料仓中细颗粒的卸料形态,均随粒径增大由不稳定的间歇卸料向稳定的连续卸料过渡。在间歇卸料形态下,由于间歇卸料周期较长,锥形料仓的卸料流率要小于平底料仓;在连续卸料形态下,受料仓锥角影响,锥形料仓的卸料流率要大于平底料仓。最后,通过修正逆向压力梯度项,分别建立了适用于锥形和平底料仓的细颗粒重力卸料流率预测模型,卸料流率的预测值和实验值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重力卸料 料仓构型 逆向压力梯度 卸料形态 卸料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开挖面泥膜渗透特性与压力传递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涛 史庆锋 +2 位作者 章定文 徐敬民 刘义怀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78-1887,共10页
泥膜可以将泥浆压力传递到开挖面土体骨架上,转化为土体有效应力,因此泥膜的渗透特性是保持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的关键因素。采用泥浆渗透试验,研究了开挖面水力梯度、地层土体粒径和泥浆渣土含量等对泥膜形成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显示,... 泥膜可以将泥浆压力传递到开挖面土体骨架上,转化为土体有效应力,因此泥膜的渗透特性是保持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的关键因素。采用泥浆渗透试验,研究了开挖面水力梯度、地层土体粒径和泥浆渣土含量等对泥膜形成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显示,水力梯度越小,越不利于泥膜形成。细砂地层有利于泥膜形成,但泥膜和渗透带很薄,易被破坏;中砂和粗砂地层虽不利于泥膜形成,较厚的渗透带却有利于开挖面稳定。泥膜的渗透系数比渗透带的渗透系数低100倍以上,渗透带的渗透系数介于10-7~10-5m/s,而泥膜的渗透系数的小于10-8m/s;泥膜或渗透带的渗透系数越小,地层超静孔压的影响范围越小,孔压下降得越快。当泥浆中掺有渣土时,泥浆的渗透速度高于未掺渣土的泥浆;渗透带的渗透系数随泥浆密度增大而增大,且地层超静孔压下降速率随泥浆密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膜 泥浆渗透带 水力梯度 土体粒径 压力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同振球型矢量水听器的特性及其结构设计 被引量:43
13
作者 贾志富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21,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水声接收换能器-三维同振球型矢量水听器。这种水听器可以用来获取水 下声场的矢量信息。文中概括地描述了矢量水听器的结构类型及其特性的表征;详细叙述了同振型 三维矢量水听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作者所研制的三维...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水声接收换能器-三维同振球型矢量水听器。这种水听器可以用来获取水 下声场的矢量信息。文中概括地描述了矢量水听器的结构类型及其特性的表征;详细叙述了同振型 三维矢量水听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作者所研制的三维同振球型矢量水听器样器的声学特性测试结 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同振球型矢量水听器 振速水听器 声压梯度水听器 结构设计 声学特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存良 韩晓冬 +2 位作者 赵汉卿 石洪福 吴春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传统研究方法具有操作复杂、费用高、影响正常生产等缺点。为更加简单、快速地进行定量评价,考虑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存在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注水的时滞性及衰减性,在建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产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 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传统研究方法具有操作复杂、费用高、影响正常生产等缺点。为更加简单、快速地进行定量评价,考虑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存在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注水的时滞性及衰减性,在建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产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一阶电路原理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累计产液量和累计注水量之间的离散关系新模型。根据未知参数的物理意义设置约束条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新模型,得到连通系数。研究表明,连通系数可以定量表征井间的动态连通状况,现场应用结果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动态分析结果非常吻合。新方法利于现场推广应用,计算结果为油田后期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连通性 启动压力梯度 时滞性 衰减性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振球型声压梯度水听器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贾志富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5,共6页
介绍一种采用压电加速度计作敏感元件的球形声压梯度水听器.从理论上分析了球体直径及重量对水听器灵敏度频率响应和指向性的影响;描述了该水听器的设计细节;给出了作者所研制水听器的性能测试结果.
关键词 声压梯度水听器 同振球 振速水听器 水听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GBDT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早阳 李丹宁 +1 位作者 西成峰 崔耀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7-15,共9页
综采工作面来压状况作为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准确地预测综采面来压趋势,不仅能辅助设计人员制定合理的井下支护方案,对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构建了一种基于PSO-GBDT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预测模型,通过选... 综采工作面来压状况作为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准确地预测综采面来压趋势,不仅能辅助设计人员制定合理的井下支护方案,对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构建了一种基于PSO-GBDT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预测模型,通过选取大同矿区近浅埋煤层与综采工作面来压有着显著影响的8个完整性好的因素作为特征,以初次来压步距和强度作为输出,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GBDT构建近浅埋煤层初次来压预测模型。首先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随后以GBDT集成学习方法构建初次来压预测模型,然后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训练好的GBDT进行超参数优化,最后以各个特征对所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影响权重进行排序,为来压机理分析提供参考指标,并与GBDT或Adaboost人工调参建模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SO-GBDT在预测近浅埋煤层初次来压步距和强度时,RMSE和R^(2)性能评估指标均取得了更好的结果,相较于GBDT人工调参建模方法,PSO-GBDT在构建以初次来压步距和强度为输出的模型中,R^(2)指标分别提高了7.2%和6.8%, RMSE指标分别降低了39%和42%。除此之外,PSO-GBDT与Adaboost人工调参建模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SO-GBDT建模方法的预测性能优势显著,该方法以高性能和多因素的特点计算综采面初次来压步距和强度,为准确地预测综采面初次来压趋势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来压 粒子群优化算法 梯度提升树 近浅埋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压力对VIGA技术制备Cu-Al-Ni合金粉末粒度分布影响机理分析
17
作者 赵航 王晓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2,共8页
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技术(VIGA技术)是气雾化法制备高性能球形金属及金属合金粉末的主流雾化制粉技术,但目前关于紧耦合气雾化机制的细节仍然不甚清楚,缺乏核心理论。由于VIGA制粉过程是在密闭高温环境下气液耦合,难以观察细节,本文模拟... 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技术(VIGA技术)是气雾化法制备高性能球形金属及金属合金粉末的主流雾化制粉技术,但目前关于紧耦合气雾化机制的细节仍然不甚清楚,缺乏核心理论。由于VIGA制粉过程是在密闭高温环境下气液耦合,难以观察细节,本文模拟采用VIGA技术在不同的雾化气压下制备Cu-Al-Ni合金粉末,并基于CFD技术,利用Fluent软件对雾化过程中气液两相流的相互作用进行建模,模拟雾化过程中不同雾化气压下铜铝镍合金熔液的一次破碎和二次破碎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雾化气压从6 MPa增加到8 MPa,流场最大速度从470 m/s增加到520 m/s,导流管末端的静压力从-30 kPa增加到40 kPa;一次雾化过程导流管端口的径向压强存在压力梯度,熔体从导流管中流出形成液膜,在回流区与气流膨胀区交界处被气流破碎成初始液滴,雾化压力越大,初始液滴越小;二次雾化过程是初始液滴继续破碎,粉末的粒度分布在20~100μm范围内,雾化压力升高,粉末的中值粒径会有所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VIGA设备喷嘴的设计会存在一个临界值,到达临界值后流场内各个数值变化不大,因此雾化气压在7~8 MPa时,粉末粒径减小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技术(VIGA) Cu-Al-Ni合金粉末 高压气雾化 气体流场 粒径分布 初始液滴 径向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