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盐盆东部盐下马四段富K、Li、Br油田水新发现
1
作者 樊馥 马占荣 +2 位作者 刘建平 张永生 包洪平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496,共4页
钾、锂资源是保障我国农业粮食安全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一直以来均保持极高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合作,通过“油盐兼探”,在鄂尔多斯陕北盐盆东部地区,... 钾、锂资源是保障我国农业粮食安全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一直以来均保持极高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合作,通过“油盐兼探”,在鄂尔多斯陕北盐盆东部地区,获得了米探6井、榆阳1井盐下段马家沟组四段富K、Li、Br油田水新发现,为鄂尔多斯盆地锂、钾资源新层系。测试结果表明:该层段卤水KCl含量为1.798%~3.573%,LiCl为1460.606~1915.152 mg/L,均为工业品位数倍;Rb_(2)O和Br含量也达到工业利用和综合利用标准。马家沟组四段,在盆地范围内分布较广,其富K、Li、Br油田水的发现,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良好的K、Li等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盐兼探 盐下段 马四段 富K、Li、br油田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O-66-Br@MBC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Hg^(0)脱除机理研究
2
作者 程鹏 贾里 +6 位作者 郑玉斓 闫祺祯 聂浩田 贺玲 王晨星 武亚文 张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768-4779,I0020,共13页
针对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存在难以实现对Hg^(0)高效脱除的问题,基于掺杂Fe/Ce多元金属的改性生物焦与MOFs材料UiO-66两者均含有不饱和金属中心与含氧官能团的基础特性,通过原位生长法进行结构设计,制备UiO-... 针对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存在难以实现对Hg^(0)高效脱除的问题,基于掺杂Fe/Ce多元金属的改性生物焦与MOFs材料UiO-66两者均含有不饱和金属中心与含氧官能团的基础特性,通过原位生长法进行结构设计,制备UiO-66-Br与Fe/Ce改性生物焦的复合吸附剂。在获得吸附温度与复合比例对Hg^(0)脱除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理化性质与脱汞性能之间构效关系,对活性吸附位和氧化位进行识别,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揭示Hg^(0)脱除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Hg^(0)脱除是吸附及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样品中微孔和较小孔径介孔提供物理吸附位;改性生物焦发挥载体作用,促进中心金属锆离子充分暴露,并形成更多活性位点以及促进电子转移过程;Br元素的掺杂改性可以增强样品整体的氧化还原能力,所引入的Fe、Ce多元金属离子对Hg^(0)的氧化过程可以发挥协同促进的作用。所制备的UiO-66-Br@MBC(1:1)复合吸附剂在吸附温度为50~25℃条件下具备优异的汞脱除性能,在兼具热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吸附位点和氧化位点的定向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br 改性生物焦 复合材料 汞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BRI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根瘤菌侵染的响应
3
作者 杨家慧 黄乐香 +5 位作者 刘郅贤 苏伯鸿 赵苗羽 邢程顺 刘宝辉 赵晓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9-1004,共16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析GmBRI1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与功能对于揭示GmBRI1在大豆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个GmBRI1基因,非均匀地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量在1136~1211 aa之间,亮氨酸占比最高,均为酸性稳定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GmBRI1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布高度相似。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是GmBRI1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GmBRI1基因家族的启动子上含有丰富的调控大豆光响应、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的顺式作用元件。GmBRI1的潜在磷酸化位点数量在111~132个之间。同时预测了与GmBRI1互作的蛋白有19个,直接结合的有9个,通过与多种蛋白互作参与到BR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GmBRI1家族基因在根和根瘤中均表达,而且GmBRI1a、GmBRI1b、GmBRL1a和GmBRL1b在受到根瘤菌侵染后下调表达。本研究为大豆GmBRI1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证明了它们在根瘤菌侵染早期发生响应,这为深入了解GmBRI1基因家族在大豆共生结瘤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brI1基因家族 br受体 结瘤 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离子液体/Br nsted酸协同催化合成碳酸乙烯酯
4
作者 娄喜营 王鹏 +1 位作者 方冰 王海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8-544,共7页
【目的】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重视程度和“双碳”目标意识的提高,CO_(2)的资源利用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极其稳定,要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CO_(2)的化学固定和资源转化,其催化剂的选择为关键因素。将二氧... 【目的】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重视程度和“双碳”目标意识的提高,CO_(2)的资源利用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极其稳定,要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CO_(2)的化学固定和资源转化,其催化剂的选择为关键因素。将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进行羰基化反应合成碳酸乙烯酯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将生物基乙二醇替代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合成碳酸乙烯酯的新工艺,不仅安全环保而且原料具有可再生性。针对乙二醇(EG)与CO_(2)直接合成碳酸乙烯酯(EC)过程中存在的热力学限制与低转化率难题,通过构建碱性离子液体/Br nsted酸协同催化体系,开发高效双功能催化剂,旨在实现温和条件下CO_(2)的高效活化与EG的定向转化。【方法】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TBD)与苯酚为前驱体,成功合成3种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DBUH]PHY、[TBDH]PHY和[DBUH]TBD,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热重分析(TG)验证了其化学结构与热稳定性。利用高压反应釜,结合不同Br nsted酸(H_(2)SO_(4)、H_(3)PO_(4)、CH_(3)COOH),考察了催化剂在EG与CO_(2)合成EC中的协同催化性能。【结果】单独选用碱性离子液体或Br nsted酸时催化活性较低(收率小于10.54%),而[DBUH]PHY与H_(2)SO_(4)协同催化下,EC选择性达到97.80%、收率提升至20.89%,显著优于单一催化体系。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H_(2)SO_(4)通过质子化EG产生碳正离子中间体,[DBUH]PHY的阴离子促进中间体脱氢形成氧阴离子,其阳离子通过强结合能(-61.94 kJ/mol)活化CO_(2)生成DBU羧酸盐(DBUH-CO_(2))。两者协同驱动EG与CO_(2)偶联生成EC,同时实现催化剂的原位再生,相比传统CeO_(2)基催化剂(转化率不高于2%),该协同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120℃、3.0 MPa)下展现出更高的原子经济性。【结论】构建了碱性离子液体/Br nsted酸协同催化体系,为CO_(2)与二元醇的绿色转化提供了新策略,开发了兼具CO_(2)活化与EG质子化的双功能催化剂,通过实验并结合模拟结果揭示了其协同催化机理。该合成路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工新理念,研究结果可为缓解温室效应、实现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重要途径,对助力化工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活化 生物基乙二醇 碳酸乙烯酯 协同催化 br nsted酸 绿色化学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5
作者 方有珍 杨勇 +1 位作者 孙敏 孙国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896,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滞回特性、抗侧刚度、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可通过连接T形件长圆孔尺寸设计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实现基本复位,大震设计水平下自复位连接转变为承压型传力模式实现部分复位”的性态化设计目标;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试件主要利用辅助BRS耗能件耗能,且残余侧移不超过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而在大震作用阶段,试件通过辅助BRS耗能元件耗能与结构主体构件损伤耗能相结合,承载能力呈增长趋势,且卸载后实现了部分复位功效;预拉杆设置有限长度可消除梁端拉压相消而小幅度提高了试件整体性,而新型PEC柱脚铰接明显削弱了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新型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ZSM-5分子筛中Brønsted酸中心的空间邻近性对单分子烷烃裂解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邓名洋 宋晨海 +1 位作者 薛念华 丁维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939,共9页
以不同硅/铝摩尔比(简称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氨气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烷烃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Alkane-TPD)、29Si和27Al魔角转动固体核磁共振(29Si&27Al MAS SSNMR)、^(1)H和^(1)H双量子魔角转动... 以不同硅/铝摩尔比(简称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氨气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烷烃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Alkane-TPD)、29Si和27Al魔角转动固体核磁共振(29Si&27Al MAS SSNMR)、^(1)H和^(1)H双量子魔角转动固体核磁共振(^(1)H&^(1)H DQ MAS SSNM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HZSM-5分子筛中Brønsted(B)酸中心的空间邻近性对烷烃分子吸附的特点,同时考察了空间邻近的B酸中心对烷烃单分子裂解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ZSM-5分子筛硅/铝比的降低,分子筛中B酸中心空间邻近的几率增加,烷烃(丙烷、正丁烷和正戊烷)裂解的反应路径、选择性在邻近的B酸中心都与在孤立的酸中心上不同,显示出协同催化特点。其中,烷烃转化过程中裂解反应增加,脱氢反应减少,中间裂解产物相比于端基裂解产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分子筛 brønsted酸中心 空间邻近 烷烃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 烷烃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φnsted酸催化β-咔啉和异喹啉酮的合成方法
7
作者 廖业欣 杨丽 谢宗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400,共8页
C—H官能化是一种原子经济性高且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其中,炔基氧化/C—H官能化反应可构建多种杂环分子,但此类反应多依赖过渡金属催化,存在成本高、毒性大等问题,并且优先发生sp^(3) C—H插入。研究通过氧化炔基/C—H官能化串联途径... C—H官能化是一种原子经济性高且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其中,炔基氧化/C—H官能化反应可构建多种杂环分子,但此类反应多依赖过渡金属催化,存在成本高、毒性大等问题,并且优先发生sp^(3) C—H插入。研究通过氧化炔基/C—H官能化串联途径制备了β咔啉和异喹啉酮,开发了一种Brφnsted酸催化的绿色合成方法,该反应发生反应位点反转。通过对催化剂、氧化剂等影响反应因素的优化,确定了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为催化剂、2氰基N氧化吡啶为氧化剂的无金属催化炔基氧化/C—H官能化反应,该反应优先发生sp^(2) C—H插入。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容忍性,氟、氯、溴、烯烃等取代的炔酰胺均可反应,并具有优良的产率,以最高99%的产率得到17种β咔啉衍生物和17种异喹啉酮衍生物。该研究还能够用于五元环吲哚酮和六元环吗啡啉酮衍生物的构建。根据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提出了炔酰胺经类烯酮式亚胺离子中间体的S_(N)2反应机理。该方法为无金属催化炔酰胺分子内炔基氧化/C—H官能化反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φnsted酸催化 炔基氧化 C—H官能化 炔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框架Brønsted酸位点分布的表征方法进展
8
作者 白云星 袁振轩 黄伟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7-1083,共17页
分子筛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烃类催化裂化等重要反应,其催化性能与框架内Brønsted酸(B酸)位点的限域微环境密切相关。精准表征B酸位点在框架中的分布对分子筛催化剂设计至关重要。综述了B酸位点酸强度的度量指标及其与孔道限域效应的关... 分子筛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烃类催化裂化等重要反应,其催化性能与框架内Brønsted酸(B酸)位点的限域微环境密切相关。精准表征B酸位点在框架中的分布对分子筛催化剂设计至关重要。综述了B酸位点酸强度的度量指标及其与孔道限域效应的关系,介绍了探针反应法在揭示该效应中的应用。系统梳理了包括红外光谱、吸附微量热、固体核磁共振(NMR)以及液相Co^(2+)离子交换滴定法等多种定量表征方法在分子筛B酸位点分布表征中的分辨率优势与局限性,同时介绍了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R-XRD)、原子探针断层扫描技术(APT)以及集成差分相衬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iDPC-STEM)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展。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信息维度单一问题,提出将多种表征手段相结合,有望为深入研究孔道限域效应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ønsted酸位点 孔道限域效应 铝对 催化剂表征 探针吸附 吸附微量热 固体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R-1的安全性评估
9
作者 张鑫宇 赖泽萍 +4 位作者 石鸿辉 王婷 于雅君 朱军莉 赵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目的】对从稻米中分离的一株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elezensis)BR-1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抗生素耐药数据库(CARD)和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对BR-1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 【目的】对从稻米中分离的一株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elezensis)BR-1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抗生素耐药数据库(CARD)和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对BR-1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注释,同时对BR-1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并利用KEGG数据库注释贝莱斯芽孢杆菌BR-1与益生菌相关的基因。【结果】该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R-1总碱基对为1071550432 bp,平均GC占比46.3%,包含402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含有14个CRISPR-Cas;不含有编码溶血素BL(Hbl)、非溶血性肠毒素(Nhe)、肠毒素(细胞毒素K)和催吐毒素(cereulide-Ces)等毒素基因;KEGG数据库注释到可耐酸、耐高温、耐胆盐等具有良好的胃肠耐受性、抗氧化活性和优异益生菌特性的基因;预测到菌株BR-1含有2个耐药基因vmlR和clbA,对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且不含有耐药质粒。【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BR-1不含有编码毒素的基因,不具有广谱耐药性,不具有溶血活性,含有益生菌特性相关的基因,符合GB/T 41728—2022《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的安全性要求,可以作为微生物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br-1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基因 抗生素药敏试验 溶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DTA配体修饰的纯红色CsPb(Br/I)_(3)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10
作者 瞿牡静 张淑兰 +4 位作者 段嘉欣 代恒龙 宣曈曈 解荣军 李会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9-1409,共11页
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s)已表现出了超高色纯度、超宽色域、高发光效率等一系列卓越性能,尤其绿光和近红外光PeLEDs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和亮度迅速提升,但荧光峰位... 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s)已表现出了超高色纯度、超宽色域、高发光效率等一系列卓越性能,尤其绿光和近红外光PeLEDs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和亮度迅速提升,但荧光峰位于620~640 nm的纯红光PeLEDs器件的性能(效率、亮度、可靠性等)发展则相对缓慢。本文采用热注射和N-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配体后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光学性能和稳定性均显著提升的纯红色混合卤素钙钛矿CsPb(Br/I)_(3)纳米晶。HEDTA多齿配体通过与纳米晶表面的Pb^(2+)和I-有效结合,钝化表面Pb^(2+)有关的缺陷,同时抑制了致使卤化物偏析的I-弗伦克尔缺陷的形成。基于配体交换处理后的CsPb(Br/I)_(3)纳米晶为发光层制备的PeLEDs,发射峰位于636 nm的纯红色范围,最大EQE和最大亮度分别为18.62%和1880 cd/m^(2)。表征器件工作稳定性的T50(器件亮度衰减至初始亮度一半所需的时间)由未修饰器件的11.4 min提升至7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红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CsPb(br/I)_(3) 配体工程 缺陷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BRs对不同品种蝴蝶兰开花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吕秉韬 杨平 +4 位作者 徐丹彬 胡卫珍 马关喜 周勤 齐振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646-1650,共5页
蝴蝶兰开花性状影响其商品价值,以蝴蝶兰为材料,试验不同浓度的外源油菜素内酯(BRs)处理对3个品种的蝴蝶兰花葶数量、花葶长、花朵数、花朵直径、花期长度等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s处理对蝴蝶兰花葶数并无显著影响,但能使蝴... 蝴蝶兰开花性状影响其商品价值,以蝴蝶兰为材料,试验不同浓度的外源油菜素内酯(BRs)处理对3个品种的蝴蝶兰花葶数量、花葶长、花朵数、花朵直径、花期长度等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s处理对蝴蝶兰花葶数并无显著影响,但能使蝴蝶兰花葶提前发育,促进花葶伸长,增加花葶直径,并且BRs能使花朵提前开放,提升花朵数与花朵直径,延长开花花期。不同浓度的BRs处理,可以提升蝴蝶兰开花品质,不同处理浓度之间对不同品种蝴蝶兰开花性状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外源brs 开花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Genes Involved in Brassinosteroid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12
作者 LUO Ming,XIAO Zhong-yi,TAN Kun-ling,HU Ming-yu,LIAO Peng(Key Laboratory of Biotechnology and Crop Quality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9-,共1页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is the leading fiber crop and one of the mainstays of the economy in the world.Cotton fibers,as the main product of cotton plants,are unicellular,linear
关键词 DPA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Genes Involved in brassinosteroid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BR‑C Z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13
作者 姜欣良 刘小宁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广泛锌指复合物(BR‐C)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基于转录组数据通过PCR克隆获得棉铃虫BR‑C Z1(HaBR‑C Z1)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利用qRT-PCR分析基因的表达规律,以及2-十三烷酮(2... 广泛锌指复合物(BR‐C)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基于转录组数据通过PCR克隆获得棉铃虫BR‑C Z1(HaBR‑C Z1)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利用qRT-PCR分析基因的表达规律,以及2-十三烷酮(2‐TD)处理后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aBR‑C Z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284 bp,编码427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7.41 kD和7.72。系统进化树显示,HaBR‐C Z1与帝王斑蝶Danaus plexippus plexippus的亲缘关系最近。HaBR‑C Z1基因在预蛹期和6龄幼虫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20 mg·g^(−1)浓度2-TD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在6 h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24.7倍。本研究明确了HaBR‑C Z1基因的表达规律及其对2-TD的响应,为深入了解棉铃虫生长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广泛锌指复合物 2-十三烷酮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浸种对盐胁迫下曼陀罗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14
作者 闫艳华 曾慧琳 杨阳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1,共7页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盐渍化日渐严重,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在曼陀罗应对盐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用油菜素内酯浸泡曼陀罗种子,分析其对曼陀罗种子萌发、种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会抑制曼陀...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盐渍化日渐严重,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在曼陀罗应对盐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用油菜素内酯浸泡曼陀罗种子,分析其对曼陀罗种子萌发、种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会抑制曼陀罗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1×10^(-9) mol/L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曼陀罗种苗的根长、下胚轴长、含水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种子活力指数,降低曼陀罗种苗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提升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抗盐胁迫能力。1×10^(-8) mol/L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会抑制曼陀罗种子的萌发及种苗生长。本研究为增强曼陀罗抗盐胁迫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盐胁迫 曼陀罗 种子萌发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丽霞 李英慧 +6 位作者 郑服丛 任朝阳 关荣霞 刘章雄 郝再彬 常汝镇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3-717,727,共6页
以抗、感疫霉根腐病的2个品种和一对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为材料,研究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防御反应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目的是明确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效果,鉴定矮秆突变体的抗性。酶活测定表明,... 以抗、感疫霉根腐病的2个品种和一对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为材料,研究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防御反应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目的是明确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效果,鉴定矮秆突变体的抗性。酶活测定表明,接种使大豆叶片的POD和PAL活性显著增强,说明病原物诱导使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加BR接种处理(B^+P^+)比加BR不接种处理(B^+P^-)的POD和PAL活性有一定的增强,表明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有一定的抗性效果;挑战接种鉴定表明,东农42属于感病,而东泽11属于中间类型,施加BR后对这两个品种的抗性均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酶活性 大豆 疫霉根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BA、BR和ETH对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翁倩 周宝利 +1 位作者 于洋 付亚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4-787,共4页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改进从番茄果实中正己烷、乙醇以及丁烯羟基甲苯BHT的丙酮混合试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确定了番茄红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该条件检测分析了外源ABA(脱落酸)、BR(油菜素内酯)和ETH(乙烯)...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改进从番茄果实中正己烷、乙醇以及丁烯羟基甲苯BHT的丙酮混合试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确定了番茄红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该条件检测分析了外源ABA(脱落酸)、BR(油菜素内酯)和ETH(乙烯)处理番茄果实后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00mg·L-1的外源ABA、0.001mg·L-1的外源BR和3000mg·L-1的外源ETH对促进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的效果较好,番茄红素含量分别达到115.11μg·g-1FW,106.16μg·g-1FW和125.21μg.g-1FW。外源ABA、BR和ETH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番茄红素 ABA br E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和BR对金银花花期及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万雪芹 叶燕萍 +1 位作者 梅利民 邢永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58,共3页
在金银花现蕾初期进行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芸苔素内酯(BR)喷施试验,探讨GA3和BR对金银花花期及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使金银花始花期提前3-5 d,而BR使其延迟2-6 d;GA3和BR分别使千蕾重平均增加2.17、2.53 g;1000 mg/L ... 在金银花现蕾初期进行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芸苔素内酯(BR)喷施试验,探讨GA3和BR对金银花花期及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使金银花始花期提前3-5 d,而BR使其延迟2-6 d;GA3和BR分别使千蕾重平均增加2.17、2.53 g;1000 mg/L GA3和0.5 mg/L BR分别使金银花花蕾绿原酸含量由3.38%(清水对照)提高到5.62%、4.90%。选择适宜浓度的GA3和BR,可以显著提高金银花千蕾重和品质,促使花期提前或延迟,实现金银花生产中的“分批成熟,分批采摘”,有效解决花农春季农忙金银花“丰产不丰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GA3 br 花期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掺杂Bi2WO6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田 邹正光 +3 位作者 何金云 龙飞 王吉林 莫淑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4-962,共9页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4·2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纯相Bi_2WO_6,并对其进行非金属离子Br-掺杂改性。采用XRD、SEM、TEM、XPS、Raman、PL和DRS研究了Br^-掺杂对Bi_2WO_6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4·2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纯相Bi_2WO_6,并对其进行非金属离子Br-掺杂改性。采用XRD、SEM、TEM、XPS、Raman、PL和DRS研究了Br^-掺杂对Bi_2WO_6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r-掺杂可有效提高Bi_2WO_6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当掺杂量(物质的量百分数)为8%时,溴掺杂Bi_2WO_6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可见光照射40 min后,可降解96.73%的罗丹明-B,与未掺杂Bi_2WO_6相比,其降解率提高了3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铋 水热法合成 br掺杂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中Br和I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淑蕊 李明慧 +2 位作者 颜茂都 刘晓明 方小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0-367,共8页
为探究盐类矿床中Br和I元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钾盐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采集思茅盆地勐野井的石盐、钾盐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其盐类矿物组成,用ICP-OES和离子色谱仪测试了阳离子(K^+、Ca^(2+)、Na^+、Mg^(2+))和阴离子(Cl^-、Br^... 为探究盐类矿床中Br和I元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钾盐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采集思茅盆地勐野井的石盐、钾盐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其盐类矿物组成,用ICP-OES和离子色谱仪测试了阳离子(K^+、Ca^(2+)、Na^+、Mg^(2+))和阴离子(Cl^-、Br^-、I^-、SO_4^(2-))组成。结果显示,样品的Br含量为89.08×10^(-6)~555.45×10^(-6),高于海水含量,Br×10~3/Cl的质量比值为0.13~0.86,Br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溶液的主要成分(SO_4^(2-),K^+,Ca^(2+)和Mg^(2+))和蒸发作用;I含量为0.07×10^(-6)~0.27×10^(-6),I×10~6/Cl的摩尔比值为0.03~0.11,略高于海水值,I含量随I×10~6/Cl摩尔比值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蒸发作用是影响卤水I含量的因素之一。但Br和I呈负相关,表明有机质的含量是I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蒸发作用可能是次要影响因素,I和I×10~6/Cl摩尔比值可能是判断海陆相的潜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 br br/Cl I I/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双剑叶突变体的表型、遗传分析及BR应答 被引量:6
20
作者 祁永斌 杨卫兵 +4 位作者 叶胜海 刘合芹 金庆生 何祖华 张小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7-852,共6页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作用参数均低于野生型;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敏感。RT-PCR结果表明,部分BR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该突变基因与BR合成和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剑叶 突变体 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