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力学增强且降解延缓的编织型丝素纤维人工韧带材料研究
1
作者 万玥 刘影 +4 位作者 王玥 姜博宸 刘明洁 王璐 关国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研究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是新的发展方向。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结构的人工韧带原型材料(artificial ...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研究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是新的发展方向。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结构的人工韧带原型材料(artificial ligament, AL),并以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的聚氨酯(polyurethane, PU)溶液对AL进行涂层得到人工韧带材料(coated artificial ligament, CAL),并对CAL的形态结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细胞和组织相容性等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壳芯”结构的CAL结构规整、表面平整、孔隙均匀。相较于AL,CAL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且体外降解速率明显延缓。此外,CAL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良好,炎症反应低。该项研究可为开发新型高强可降解人工韧带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丝素纤维 编织 可降解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弯曲压缩失效机制
2
作者 李天宇 沈伟 +1 位作者 陈立峰 竺铝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189,共7页
为掌握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下的失效机制,以碳纤维角联锁预制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并对试样进行匀速载荷下的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 为掌握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下的失效机制,以碳纤维角联锁预制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并对试样进行匀速载荷下的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测材料内部结构的损伤情况,并分析材料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136.43 MPa,弹性模量接近20 GPa,材料的抗弯曲性能优异;基体开裂、下表面纤维断裂和分层是材料的主要弯曲失效模式;材料沿厚度方向的压缩应力达到266.17 MPa,具有良好的抗压缩性能;当承受压缩载荷时,材料在厚度方向上的主要破坏机制表现为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联锁结构 复合材料 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 碳纤维 弯曲性能 压缩性能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收敛长度模型的异形结构芯模编织控制策略
3
作者 李克 李麒阳 +1 位作者 郗欣甫 孙以泽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3,101,共7页
近年来,复合材料广泛地代替金属材料应用在复杂结构件上。在异形结构预成型体的编织过程中,针对芯模半径连续变化导致编织角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机器人牵引速度的控制方法。首先对异形结构芯模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每段的半径,然后... 近年来,复合材料广泛地代替金属材料应用在复杂结构件上。在异形结构预成型体的编织过程中,针对芯模半径连续变化导致编织角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机器人牵引速度的控制方法。首先对异形结构芯模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每段的半径,然后对机器人的牵引速度进行优化计算,通过计算得到的牵引速度对编织角进行调整同时得出推进距离与实际编织长度的关系。最后通过机器人二次推进对编织长度进行补偿,并基于动态收敛长度进行下一段芯模的编织。试验结果证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异形结构芯模的编织角误差并维持在±3°以内,对实际生产中编织角的严格把控以及任意曲率芯模的编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异形结构芯模 编织角 离散化 牵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4
作者 张昌贺 杜宇 《纺织器材》 2024年第5期61-67,72,共8页
为促进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拓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介绍三维编织成型设备类型并分析不同三维编织机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三维编织的四向、五向、六向、七向等结构并对比不同编织机的优缺点;从力学性能、损伤机理等方面分析三维编织复... 为促进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拓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介绍三维编织成型设备类型并分析不同三维编织机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三维编织的四向、五向、六向、七向等结构并对比不同编织机的优缺点;从力学性能、损伤机理等方面分析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总结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方向,并展望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选择三维编织机及三维编织结构,需综合考量生产需求、具体应用场景、成本预算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未来将向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编织结构创新与优化、复合材料性能提升与应用拓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性、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等方向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三维编织机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预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工艺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宏细观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方乾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6期1230-1236,共7页
基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了静压成型、振动压实和现场压实试件的力学强度与疲劳性能差异,进而基于工业CT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三维重构功能,研究了试件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内... 基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了静压成型、振动压实和现场压实试件的力学强度与疲劳性能差异,进而基于工业CT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三维重构功能,研究了试件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内部粗集料取向角和微细观三维空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室内振动成型密度为静压成型密度的1.011~1.035倍,振动压实试件测试的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疲劳寿命与现场压实更接近;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内部粗集料的取向角概率分布及内部微细观空隙等效直径的概率分布均符合Lorentz函数模型,振动压实和现场压实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粗集料更接近“平躺”状态,粗集料分布状态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 静压成型 振动压实 现场压实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集料取向角 微细观空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对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嘉禄 魏丽梅 杨红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7,共5页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以及结构参数-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810MPa...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以及结构参数-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810MPa、拉伸模量可达95.6GPa,弯曲强度可达829.03MPa、弯曲模量可达67.5GPa。同时,编织角和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编织角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减小;三维五向结构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高于四向结构;在纤维体积含量相近的情况下,通过对编织角的设计,可以设计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编织结构 编织角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纵向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利 梁子青 +2 位作者 马振杰 刘景艳 李嘉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共4页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性特征,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比较接近,但拉伸强度远大于压缩强度。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显著,纱线粗细的影响不大。提高第五向纱线的比例,可提高材料的纵向性能。此外,研究中采用短标距薄板试件,以避免试件产生整体屈曲和端部纤维束开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郭颖 吴林志 +1 位作者 杨银环 周振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9-674,共6页
通过三维六向编织T700/TDE86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其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破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参数是编织角,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受... 通过三维六向编织T700/TDE86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其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破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参数是编织角,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受编织角的影响显著;编织角较小时,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接近于线性,材料表现为脆性特征。本文还利用OLYMPUS体视显微镜对试件断口进行了观察,并对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预报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六向 编织复合材料 拉伸 力学性能 编织角 纤维体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与层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对比试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迪 郑锡涛 +1 位作者 孙颖 范献银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6,共8页
对比研究利用相同碳纤维、基体和相同制备工艺(RTM)加工的三维多向编织和层合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四种三维多向编织结构分别利用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和三维七向编织工艺制备;三种层合复合材料利用帘子布制成,分别为0°... 对比研究利用相同碳纤维、基体和相同制备工艺(RTM)加工的三维多向编织和层合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四种三维多向编织结构分别利用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和三维七向编织工艺制备;三种层合复合材料利用帘子布制成,分别为0°单向板、90°单向板和层合板[0/(±45)2/90]2s。采用相同的拉伸、压缩和剪切试验方法对各类试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三维编织试样相比,0°单向板的拉伸和压缩性能最高,而其他层合试样的各项性能均较低;对于编织试样,编织角越小,纵向拉伸和压缩性能越高,剪切性能越低;编织结构也是影响编织试样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对试样的破坏模式也进行了讨论,发现编织结构和编织角是影响材料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试验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压缩性能探讨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谦 李嘉禄 李学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6,共4页
对四步法三维编织结构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压缩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该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 对四步法三维编织结构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压缩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该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编织复合材料的强度失效问题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弯曲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 强度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典森 卢子兴 +1 位作者 李嘉禄 陈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7,共6页
针对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不同编织结构的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获得了这些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弯曲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编织工艺参数对材料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件断口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观察,... 针对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不同编织结构的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获得了这些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弯曲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编织工艺参数对材料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件断口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观察,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了材料的变形及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弯曲力学性能,弯曲载荷-挠度曲线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编织角、纤维体积含量及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有较大影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破坏机理与编织工艺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的理论预测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典森 卢子兴 卢文书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以单胞模型为基础,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相同走向的纤维束视为单向复合材料,利用桥联模型确定了单向复合材料的柔度矩阵,再将具有不同材料主向的单向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通过体积平均,得到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总体刚度矩阵,从... 以单胞模型为基础,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相同走向的纤维束视为单向复合材料,利用桥联模型确定了单向复合材料的柔度矩阵,再将具有不同材料主向的单向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通过体积平均,得到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总体刚度矩阵,从而得到其工程弹性常数.然后,以单向复合材料为基础,基于等应变假设和桥联模型,确定出材料内各组分(纤维束和基体)的细观应力分布,且对纤维束采用Hoffman失效准则,对基体采用Mises失效准则,预报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强度 刚度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细观计算力学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庞宝君 曾涛 杜善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编织复合材料性能预报与材料优化设计研究是编织复合材料研制开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建立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几何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建立了含多相介质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实例预报了碳 /环氧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性... 编织复合材料性能预报与材料优化设计研究是编织复合材料研制开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建立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几何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建立了含多相介质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实例预报了碳 /环氧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细观计算力学 力学性能 有效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美忠 李贺军 李克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8,共5页
对近年来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归纳出三类主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数值仿真研究。实验研究集中于测试各种编织参数和载荷对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主... 对近年来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归纳出三类主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数值仿真研究。实验研究集中于测试各种编织参数和载荷对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主要是通过三维编织体的拓扑结构建立力学分析模型,主要是"米"字枝状模型、纤维倾斜模型和3细胞模型。数值仿真研究是基于材料的线弹性力学,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数值仿真。本工作对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就今后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建模 数值仿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有限元预报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典森 卢子兴 +1 位作者 蔺晓明 卢文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8-832,共5页
在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单胞模型的基础上,假设纱线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实体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表面与预制件表面平行,更加符合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结构,且有利于力学性能的分析,同时,该模型中还考... 在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单胞模型的基础上,假设纱线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实体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表面与预制件表面平行,更加符合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结构,且有利于力学性能的分析,同时,该模型中还考虑了织物的编织角与内部编织角的几何关系.基于该模型,计算了材料的弹性常数,分析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弹性常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还确定了材料内部的应力场分布,为材料的强度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蠕变行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典森 李嘉禄 +1 位作者 陈利 卢子兴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不同编织结构、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蠕变测试实验,研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低于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角小的材料抗蠕变... 对不同编织结构、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蠕变测试实验,研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低于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角小的材料抗蠕变性能较好;纤维体积含量高的材料抗蠕变性能较好。并且材料所受应力水平越高,蠕变速率越高。此外,还表明幂指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微裂纹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细观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庞宝君 曾涛 +2 位作者 杜善义 王铎 韩杰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纤维束和微裂纹分别看作圆柱型和圆币型夹杂,考虑了微裂纹的任意取向和增强纤维束的空间取向,采用等效夹杂法对含微裂纹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提出了预报含微裂纹三维多向编织... 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纤维束和微裂纹分别看作圆柱型和圆币型夹杂,考虑了微裂纹的任意取向和增强纤维束的空间取向,采用等效夹杂法对含微裂纹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提出了预报含微裂纹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方法,由于直接考虑了微裂纹的任意取向和增强纤维的空间取向,这种方法既可应用于一般含微裂纹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也可应用于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合实例分别预报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积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等效夹杂 热膨胀系数 微裂纹 细观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表面处理对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玉果 王玉林 +1 位作者 万怡灶 董向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1-43,72,共4页
在对长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l/Ep)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纤维空气氧化和次氯酸钠氧化对三维编织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3D/E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纤维表面处理可显著增强纤维 /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使其力学性能大幅度... 在对长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l/Ep)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纤维空气氧化和次氯酸钠氧化对三维编织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3D/E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纤维表面处理可显著增强纤维 /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使其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三维纺织 力学性能 碳纤维/环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压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实 吴林志 孙雨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62,66,共5页
通过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薄板试件的宏观压缩实验,研究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抗压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编织角对其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编织角的变化,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破坏机制发生了变化。编织角度较小时,材料... 通过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薄板试件的宏观压缩实验,研究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抗压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编织角对其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编织角的变化,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破坏机制发生了变化。编织角度较小时,材料表现为脆性特征;当编织角度大于某个临界角度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趋于非线性,更多地表现为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实验 编织角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用高强度聚乙烯和普通聚乙烯编织线的拉伸力学性能比较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石建高 王鲁民 +1 位作者 陈晓蕾 史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30,共6页
渔用高强度聚乙烯编织线(以下简称HSPE编织线)和普通聚乙烯编织线(以下简称PE编织线)的拉伸力学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编线工艺(编织线捻距为27mm、线股结构为3×16、线芯用丝数量为7和线芯为不加捻的平行丝束)条件下,规格为&... 渔用高强度聚乙烯编织线(以下简称HSPE编织线)和普通聚乙烯编织线(以下简称PE编织线)的拉伸力学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编线工艺(编织线捻距为27mm、线股结构为3×16、线芯用丝数量为7和线芯为不加捻的平行丝束)条件下,规格为"HSPE-37tex×3×16+7"HSPE编织线断裂强力、单线结强力分别比规格为"PE-37tex×3×16+7"PE编织线增加了10.0%和9.1%,而前者的断裂伸长率比后者减少了11.3%;在同等编线工艺(编织线捻距为30mm、线股结构为4×16、线芯用丝数量为18和线芯为不加捻的平行丝束)条件下,规格为"HSPE-37tex×4×16+18"HSPE编织线断裂强力、单线结强力分别比规格为"PE-37tex×4×16+18"PE编织线增加了8.1%、6.1%,而前者的断裂伸长率比后者减少了13.3%;HSPE编织线较PE编织线具有强力优势,HSPE编织线在渔具或网箱上推广应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用编织线 高强度聚乙烯(HSPE) 普通聚乙烯(PE) 拉伸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