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凹角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郑战光 陈俊翔 +2 位作者 孙腾 谢昌吉 黄增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负泊松比结构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工程领域。将星形蜂窝结构与内凹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内凹角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首先,基于对称性将胞元结构简化分析,利用能量法对该结构的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解析式进行推... 负泊松比结构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工程领域。将星形蜂窝结构与内凹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内凹角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首先,基于对称性将胞元结构简化分析,利用能量法对该结构的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解析式进行推导。其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竖直方向压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解析表达式的准确性。最后,讨论了胞元结构的不同几何参数对结构等效泊松比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的影响,并将该结构的等效力学性能与常规星形蜂窝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负泊松比特性,并且通过改变几何参数的大小,可以对结构的等效力学性能进行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负泊松比超材料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凹角型蜂窝结构 能量法 胞元结构 力学性能 负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PLA捻合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朱勇斌 张蔚 曾凡松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0,75,共7页
为了得到纹理自然、力学性能较好的竹纤维/PLA编织复合材料,将比例为68%的长竹纤维和PLA纤维采用先捻合为纱线,再编织的方法,分别编织为平纹、斜纹和缎纹材料试样,再采用轻热压工艺(170℃、2 MPa、10 min)制得BF/PLA编织复合材料。利用... 为了得到纹理自然、力学性能较好的竹纤维/PLA编织复合材料,将比例为68%的长竹纤维和PLA纤维采用先捻合为纱线,再编织的方法,分别编织为平纹、斜纹和缎纹材料试样,再采用轻热压工艺(170℃、2 MPa、10 min)制得BF/PLA编织复合材料。利用微机控制木材专用试验机及扫描电镜对其拉伸、弯曲性能及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编织结构及纬线间距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平纹编织制得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好,拉伸强度最大,其值为224.91 MPa;采用缎纹编织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大,其值为1041.6 MPa。随着纬线间距的增大,BF/PLA复合材料经纬线的交织点减少,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吸水性能测试表明,由于斜纹结构具有更加开放的结构,与平纹和缎纹结构相比,其吸水性能较好;随着纬线间距的增大,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呈下降的趋势,当平纹纬线间距为0.5 cm时,复合材料的耐水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PLA复合材料 捻合编织 二维结构 力学性能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弯曲压缩失效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宇 沈伟 +1 位作者 陈立峰 竺铝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189,共7页
为掌握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下的失效机制,以碳纤维角联锁预制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并对试样进行匀速载荷下的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 为掌握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下的失效机制,以碳纤维角联锁预制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并对试样进行匀速载荷下的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测材料内部结构的损伤情况,并分析材料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136.43 MPa,弹性模量接近20 GPa,材料的抗弯曲性能优异;基体开裂、下表面纤维断裂和分层是材料的主要弯曲失效模式;材料沿厚度方向的压缩应力达到266.17 MPa,具有良好的抗压缩性能;当承受压缩载荷时,材料在厚度方向上的主要破坏机制表现为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联锁结构 复合材料 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 碳纤维 弯曲性能 压缩性能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织物复合材料高速冲击性能和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根 何泽侃 +2 位作者 宣海军 毛润丰 贾文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抗冲击结构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钛合金圆柱弹和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平板开展了30余次直线打靶试验,弹体速度范围为160~280 m/s,获得了弹回、嵌入、贯穿等不同的冲击试验结果和复合材料靶板损伤形式,... 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抗冲击结构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钛合金圆柱弹和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平板开展了30余次直线打靶试验,弹体速度范围为160~280 m/s,获得了弹回、嵌入、贯穿等不同的冲击试验结果和复合材料靶板损伤形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维四向编织、三维五向编织、三维正交机织三种不同结构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损伤机制,并进行了对比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三种结构靶板受弹体冲击后损伤情况类似,撞击点局部出现纤维断裂拔出和基体开裂,三种结构均没有出现分层。三维四向编织结构损伤区域呈锐角十字形,损伤扩展沿编织方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和三维正交机织结构损伤区域呈菱形,损伤扩展沿90°和0°方向。比较本文三种结构平板试验件,发现三维正交机织结构拥有最高的弹道极限,并且损伤区域面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机织 复合材料 打靶试验 冲击性能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增强且降解延缓的编织型丝素纤维人工韧带材料研究
5
作者 万玥 刘影 +4 位作者 王玥 姜博宸 刘明洁 王璐 关国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研究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是新的发展方向。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结构的人工韧带原型材料(artificial ... 针对人工韧带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可降解、应力遮挡、中远期疲劳松弛、慢性炎症等,研究力学性能优良的可降解人工韧带材料是新的发展方向。以丝素纤维为原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壳芯”结构的人工韧带原型材料(artificial ligament, AL),并以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的聚氨酯(polyurethane, PU)溶液对AL进行涂层得到人工韧带材料(coated artificial ligament, CAL),并对CAL的形态结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细胞和组织相容性等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壳芯”结构的CAL结构规整、表面平整、孔隙均匀。相较于AL,CAL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且体外降解速率明显延缓。此外,CAL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良好,炎症反应低。该项研究可为开发新型高强可降解人工韧带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丝素纤维 编织 可降解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三维编织/单向织物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燕荣 孙琳 +7 位作者 王晓明 张仁航 查一斌 李哲瑞 刘勇 程亚男 孙厚礼 张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研究层间混杂碳纤维三维编织/单向(3D/UD)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制备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混杂比、铺层角度以及铺层顺序对混杂复合材料静、动态力学性... 为研究层间混杂碳纤维三维编织/单向(3D/UD)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制备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混杂比、铺层角度以及铺层顺序对混杂复合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碳纤维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混杂复合材料的层间静态力学性能,其层间剪切性能随织物铺层分散性的增加而提升。而随着UD织物铺层比例的增加,混杂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储能模量先升高后降低,压缩性能则不断下降。单向碳纤维的铺层角度对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也较大,0°单向铺层混杂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均优于30°单向铺层混杂复合材料;在相同混杂比下,铺层顺序的不同对混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影响,0°单向铺层的三明治结构U6/3D/U6,其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最高,分别为1210 MPa和117 GPa。此外,混杂复合材料3D编织层的失效以丝束与树脂的界面破坏为主,而单向层的失效以纤维断裂和分层破坏为主,不同的失效形式导致了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层间混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收敛长度模型的异形结构芯模编织控制策略
7
作者 李克 李麒阳 +1 位作者 郗欣甫 孙以泽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3,101,共7页
近年来,复合材料广泛地代替金属材料应用在复杂结构件上。在异形结构预成型体的编织过程中,针对芯模半径连续变化导致编织角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机器人牵引速度的控制方法。首先对异形结构芯模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每段的半径,然后... 近年来,复合材料广泛地代替金属材料应用在复杂结构件上。在异形结构预成型体的编织过程中,针对芯模半径连续变化导致编织角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机器人牵引速度的控制方法。首先对异形结构芯模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每段的半径,然后对机器人的牵引速度进行优化计算,通过计算得到的牵引速度对编织角进行调整同时得出推进距离与实际编织长度的关系。最后通过机器人二次推进对编织长度进行补偿,并基于动态收敛长度进行下一段芯模的编织。试验结果证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异形结构芯模的编织角误差并维持在±3°以内,对实际生产中编织角的严格把控以及任意曲率芯模的编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异形结构芯模 编织角 离散化 牵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对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嘉禄 魏丽梅 杨红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7,共5页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以及结构参数-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810MPa...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以及结构参数-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810MPa、拉伸模量可达95.6GPa,弯曲强度可达829.03MPa、弯曲模量可达67.5GPa。同时,编织角和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编织角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减小;三维五向结构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高于四向结构;在纤维体积含量相近的情况下,通过对编织角的设计,可以设计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编织结构 编织角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纵向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利 梁子青 +2 位作者 马振杰 刘景艳 李嘉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共4页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性特征,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比较接近,但拉伸强度远大于压缩强度。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显著,纱线粗细的影响不大。提高第五向纱线的比例,可提高材料的纵向性能。此外,研究中采用短标距薄板试件,以避免试件产生整体屈曲和端部纤维束开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梁军 陈晓峰 +1 位作者 庞宝君 杜善义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综述并评价了关于二维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研究的代表性工作,并从材料设计的思想出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材料科学与力学相结合,对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与细观织物结构。
关键词 编织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材料设计 细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颖 吴林志 +1 位作者 杨银环 周振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9-674,共6页
通过三维六向编织T700/TDE86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其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破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参数是编织角,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受... 通过三维六向编织T700/TDE86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其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破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参数是编织角,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受编织角的影响显著;编织角较小时,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接近于线性,材料表现为脆性特征。本文还利用OLYMPUS体视显微镜对试件断口进行了观察,并对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预报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六向 编织复合材料 拉伸 力学性能 编织角 纤维体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与层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对比试验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迪 郑锡涛 +1 位作者 孙颖 范献银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6,共8页
对比研究利用相同碳纤维、基体和相同制备工艺(RTM)加工的三维多向编织和层合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四种三维多向编织结构分别利用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和三维七向编织工艺制备;三种层合复合材料利用帘子布制成,分别为0°... 对比研究利用相同碳纤维、基体和相同制备工艺(RTM)加工的三维多向编织和层合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四种三维多向编织结构分别利用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和三维七向编织工艺制备;三种层合复合材料利用帘子布制成,分别为0°单向板、90°单向板和层合板[0/(±45)2/90]2s。采用相同的拉伸、压缩和剪切试验方法对各类试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三维编织试样相比,0°单向板的拉伸和压缩性能最高,而其他层合试样的各项性能均较低;对于编织试样,编织角越小,纵向拉伸和压缩性能越高,剪切性能越低;编织结构也是影响编织试样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对试样的破坏模式也进行了讨论,发现编织结构和编织角是影响材料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试验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典森 卢子兴 +1 位作者 李嘉禄 陈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7,共6页
针对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不同编织结构的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获得了这些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弯曲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编织工艺参数对材料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件断口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观察,... 针对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不同编织结构的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获得了这些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弯曲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编织工艺参数对材料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件断口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观察,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了材料的变形及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弯曲力学性能,弯曲载荷-挠度曲线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编织角、纤维体积含量及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有较大影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破坏机理与编织工艺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压缩性能探讨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谦 李嘉禄 李学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6,共4页
对四步法三维编织结构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压缩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该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 对四步法三维编织结构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压缩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该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编织复合材料的强度失效问题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弯曲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 强度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的理论预测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典森 卢子兴 卢文书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以单胞模型为基础,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相同走向的纤维束视为单向复合材料,利用桥联模型确定了单向复合材料的柔度矩阵,再将具有不同材料主向的单向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通过体积平均,得到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总体刚度矩阵,从... 以单胞模型为基础,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相同走向的纤维束视为单向复合材料,利用桥联模型确定了单向复合材料的柔度矩阵,再将具有不同材料主向的单向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通过体积平均,得到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总体刚度矩阵,从而得到其工程弹性常数.然后,以单向复合材料为基础,基于等应变假设和桥联模型,确定出材料内各组分(纤维束和基体)的细观应力分布,且对纤维束采用Hoffman失效准则,对基体采用Mises失效准则,预报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强度 刚度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细观计算力学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庞宝君 曾涛 杜善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编织复合材料性能预报与材料优化设计研究是编织复合材料研制开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建立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几何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建立了含多相介质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实例预报了碳 /环氧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性... 编织复合材料性能预报与材料优化设计研究是编织复合材料研制开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建立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几何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建立了含多相介质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实例预报了碳 /环氧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细观计算力学 力学性能 有效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美忠 李贺军 李克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8,共5页
对近年来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归纳出三类主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数值仿真研究。实验研究集中于测试各种编织参数和载荷对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主... 对近年来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归纳出三类主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数值仿真研究。实验研究集中于测试各种编织参数和载荷对其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细观结构力学模型研究主要是通过三维编织体的拓扑结构建立力学分析模型,主要是"米"字枝状模型、纤维倾斜模型和3细胞模型。数值仿真研究是基于材料的线弹性力学,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数值仿真。本工作对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就今后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建模 数值仿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有限元预报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典森 卢子兴 +1 位作者 蔺晓明 卢文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8-832,共5页
在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单胞模型的基础上,假设纱线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实体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表面与预制件表面平行,更加符合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结构,且有利于力学性能的分析,同时,该模型中还考... 在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单胞模型的基础上,假设纱线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实体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表面与预制件表面平行,更加符合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结构,且有利于力学性能的分析,同时,该模型中还考虑了织物的编织角与内部编织角的几何关系.基于该模型,计算了材料的弹性常数,分析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弹性常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还确定了材料内部的应力场分布,为材料的强度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蠕变行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典森 李嘉禄 +1 位作者 陈利 卢子兴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不同编织结构、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蠕变测试实验,研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低于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角小的材料抗蠕变... 对不同编织结构、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蠕变测试实验,研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低于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角小的材料抗蠕变性能较好;纤维体积含量高的材料抗蠕变性能较好。并且材料所受应力水平越高,蠕变速率越高。此外,还表明幂指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微裂纹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细观力学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庞宝君 曾涛 +2 位作者 杜善义 王铎 韩杰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纤维束和微裂纹分别看作圆柱型和圆币型夹杂,考虑了微裂纹的任意取向和增强纤维束的空间取向,采用等效夹杂法对含微裂纹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提出了预报含微裂纹三维多向编织... 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纤维束和微裂纹分别看作圆柱型和圆币型夹杂,考虑了微裂纹的任意取向和增强纤维束的空间取向,采用等效夹杂法对含微裂纹的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提出了预报含微裂纹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方法,由于直接考虑了微裂纹的任意取向和增强纤维的空间取向,这种方法既可应用于一般含微裂纹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也可应用于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合实例分别预报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积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等效夹杂 热膨胀系数 微裂纹 细观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