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40
1
作者 杨少春 孟祥梅 +2 位作者 陈宁宁 张世奇 向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4,38,共6页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扎伊尔山;排2井区沙湾组二段下部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而不是前人认...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扎伊尔山;排2井区沙湾组二段下部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滩坝沉积;沙湾组的平面沉积相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沉积演化从早到晚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浅湖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沉积时期;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和砂坝为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地区 沙湾组 辫状河三角洲 滨浅湖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演化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郑珊珊 刘洛夫 +3 位作者 万青青 徐正建 陈浩 肖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4,118,I0002,I0003,共17页
根据单井和连井相分析,以岩心分析、测井、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采用井—相控结合方法,分析沉积微相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根据单井和连井相分析,以岩心分析、测井、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采用井—相控结合方法,分析沉积微相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是优势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比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物性好。结合沉积厚度、砂地比、连井剖面特征及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将研究区八道湾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沉积发育时期(MSC1-1、MSC1-2、MSC2、MSC3-1及MSC3-2),不同沉积时期可容空间(A)和沉积物供应(S)相对变化不同,使古水深由浅到深再到浅,由辫状河相向湖泊和沼泽演化,整体呈现湖退—湖进—湖退沉积演化模式。Ⅰ类有利勘探区比Ⅱ类有利勘探区更易形成优质储层,红车断裂带附近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开发区,八道湾组煤系地层是有利勘探开发层位。该结果对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沉积演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八道湾组 沉积相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岭地区营城组沉积层序与沉积相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延平 滕玉红 +3 位作者 闫议丹 张尔华 姜传金 张元高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7,共6页
东岭地区营城组由陆源碎屑沉积岩和火山岩夹层组成,陆源碎屑岩被火山岩分隔成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1位于火山岩下部,发育不完善,由薄层陆源碎屑岩组成,与下伏火石岭组呈明显角度不整合;上部层序2陆源碎屑岩发育较厚,是以火山岩... 东岭地区营城组由陆源碎屑沉积岩和火山岩夹层组成,陆源碎屑岩被火山岩分隔成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1位于火山岩下部,发育不完善,由薄层陆源碎屑岩组成,与下伏火石岭组呈明显角度不整合;上部层序2陆源碎屑岩发育较厚,是以火山岩顶面以及对应的沉积(不)整合面为层序界面的完整三级层序,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强制水退体系域,相应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湖泊相、冲积扇相、水下冲积扇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相。与地壳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变化响应的沉积层序和沉积相实体共同演绎着东岭地区营城组的沉积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序 辫状河三角洲相 营城组 东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