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法测定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剑 康泽奕 +3 位作者 王沙沙 赵津嘉 张博 刘春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药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均与BSA形成结合物,对BSA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不同温度下与BSA的K值顺序为硫酸沙丁胺醇>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酒石酸美托洛尔>盐酸肾上腺素,37℃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均大于25℃时的结果;热力学参数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BSA之间的结合均为自发过程,与BSA分子间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牛血清白蛋白 肾上腺素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硫鸟嘌呤与七元瓜环及牛血清白蛋白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英 王娟 +4 位作者 郭改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周清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80,共6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此外,还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6-TG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6-TG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鸟嘌呤 七元瓜环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铜(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芳 梁慧 +2 位作者 程惠 王军 赵文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7-1283,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并结合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大黄酸铜配合物能显著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计算了298和309 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并结合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大黄酸铜配合物能显著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计算了298和309 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热力学参数和大黄酸铜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说明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力;依据F 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大黄酸铜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21 nm,表明大黄酸铜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蛋白质分子内部;探讨了大黄酸铜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铜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La(Ⅲ)、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小强 伏国庆 +2 位作者 李小芳 杨声 苏中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采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La(Ⅲ)和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和Nd(Ⅲ)离子能配位诱导BSA,使其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疏水基团外露,在280 nm处的吸收增强而表现出增色效应和较... 采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La(Ⅲ)和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和Nd(Ⅲ)离子能配位诱导BSA,使其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疏水基团外露,在280 nm处的吸收增强而表现出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La(Ⅲ)和Nd(Ⅲ)可以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是稀土离子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在20℃下,La(Ⅲ)和Nd(Ⅲ)与B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8.12×106和3.8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探针Sm^(3+)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分子光谱及电化学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蕾 李勋 +1 位作者 戚琦 罗国添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研究了稀土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 研究了稀土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Sm3+ 与BSA的结合性质 ,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m3+ 与BSA形成 2 5∶1的配合物 ,表观络合常数为lgK =11 0 0。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H条件对S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分子光谱 电化学行为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介导下的紫杉醇与血清蛋白结合反应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明 王炜 +1 位作者 周建钟 郭晓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7-460,共4页
In view of the influence by Fe3+,the reaction between paclitaxel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ultraviolet spectra.The binding constant K and the bindin... In view of the influence by Fe3+,the reaction between paclitaxel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ultraviolet spectra.The binding constant K and the binding sites n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suggested model. The binding distance r and transfer efficiency E between paclitaxel-iron(Ⅲ) and BSA were also obtained according to Fōrster theory of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tronger binding force between paclitaxel-iron(Ⅲ) and B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兴军 郭明 +2 位作者 李兵 郭建忠 李铭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7-783,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和钙离子Ca2+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和Co2...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和钙离子Ca2+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和Co2+离子半径处在正常范围,能有效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静态猝灭。Ca2+离子半径较大,受空间位阻影响不能有效进入结合位点对BSA二级结构影响较小,不能与BSA形成配合物,表现为动态猝灭;而Mg2+由于大的水合半径阻碍了Mg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碰撞,使电子或能量的转移受阻,从而导致Mg2+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无猝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金属离子(Ⅱ) 牛血清白蛋白(BSA)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向阳 谢勇平 +2 位作者 蔡碧琼 郑新宇 李清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烟酸(N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TA主要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使BSA的内源性荧光下降.通过计算得出了在测定温度(T)为293和310 K时,NTA与B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31.9和72.9 L·mol-1.根据...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烟酸(N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TA主要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使BSA的内源性荧光下降.通过计算得出了在测定温度(T)为293和310 K时,NTA与B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31.9和72.9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NTA与BSA之间以疏水力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技术分析表明,NTA对BSA的构象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烟酸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辛建伟 马红燕 杨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57,共5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共振光散射法,研究了甲钴胺(Mecobalam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在pH=7.40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随着甲钴胺浓度的增加,BSA的荧光强度、共振散射光强度逐渐减弱...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共振光散射法,研究了甲钴胺(Mecobalam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在pH=7.40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随着甲钴胺浓度的增加,BSA的荧光强度、共振散射光强度逐渐减弱。通过计算不同温度(293,303,310 K)下的猝灭常数(Ksv=5.40×104,6.90×104,8.00×104L/mol)及扫描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甲钴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测定了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1.68×104,4.34×104,7.90×104L/mol)和结合位点数(n≈1)。利用热力学参数(ΔH>0、ΔG<0和ΔS>0)确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性质,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作用过程是自发的。同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甲钴胺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钴胺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春叶 卫引茂 +1 位作者 张雪娇 刘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2-957,共6页
本研究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盐酸异丙肾上腺素(HA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AI使BSA紫外吸收峰增强,并使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表明HAI与BSA形成结合物。HAI对BSA... 本研究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盐酸异丙肾上腺素(HA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AI使BSA紫外吸收峰增强,并使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表明HAI与BSA形成结合物。HAI对BSA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属于单位点结合。25℃时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为7.41×103L·mol-1,ΔG为-22.10 kJ·mol-1,ΔH为25.86 kJ·mol-1,ΔS为940 J·mol-1。37℃时的结合常数为4.26×105L·mol-1,ΔH和ΔS与25℃时相同,ΔG为-33.41 kJ·mol-1。以上热力学参数表明HAI与BSA之间的结合属自发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根据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HAI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2.50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美唑钠与BSA及纳米银-BSA体系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怀斌 张洪芹 +1 位作者 董秀丽 李怀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28-1434,共7页
纳米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均匀混合形成纳米银-BSA体系,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注射用头孢美唑钠(Cefmetazole Sodium for Injection,CS)与BSA及纳米银-BSA体系的相互作用。头孢美唑钠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 纳米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均匀混合形成纳米银-BSA体系,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注射用头孢美唑钠(Cefmetazole Sodium for Injection,CS)与BSA及纳米银-BSA体系的相互作用。头孢美唑钠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求出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在295K和302K时用热力学方程处理实验数据,求得了热力学参数△H、△G、和△S,头孢美唑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头孢美唑钠对BSA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均有影响。纳米银的存在不改变头孢美唑钠对BSA的猝灭方式,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均发生变化,在短时间内,纳米银的加入对BSA构象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美唑钠 牛血清白蛋白 纳米银 荧光光谱 热力学参数 紫外可见光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丁基对苯二酚及其氧化产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军 毕艳兰 +1 位作者 孙尚德 丁一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3-140,共8页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及其氧化产物叔丁基对苯二醌(TQ)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TBHQ和TQ与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新的聚合体;TBHQ和TQ与BSA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机制。TBHQ...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及其氧化产物叔丁基对苯二醌(TQ)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TBHQ和TQ与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新的聚合体;TBHQ和TQ与BSA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机制。TBHQ和TQ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均大于10~4L/mol,表明它们之间形成的配合物结合较为牢固;TBHQ和TQ与BS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均为1;通过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得出:AH<0、AS>0和△G<0,表明它们之间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疏水作用力,此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供能体(BSA)与受能体(TBHQ和TQ)之间的结合距离r分别为3.13和3.73 nm。研究结果表明,TBHQ和TQ与BSA的结合引起了BSA的构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丁基对苯二酚 叔丁基对苯二醌 牛血清蛋白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娜娜 张坤 +2 位作者 谢跃勤 杨松 盛良全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2,共5页
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异烟肼(INH)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INH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通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这种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INH和BSA形成了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 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异烟肼(INH)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INH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通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这种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INH和BSA形成了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进一步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INH与BSA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的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两者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牛血清蛋白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与巴比妥钠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迟燕华 庄稼 丁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8-661,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药物巴比妥钠(BBTS)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运用热力学方法确定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力的类型主要是疏水力,该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根据S...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药物巴比妥钠(BBTS)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运用热力学方法确定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力的类型主要是疏水力,该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方程求出了其结合常数在高温时比在低温时小,用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二者结合时给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r=2.76 nm,能量转移效率E=0.332,证实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是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说明了猝灭机制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比妥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壳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小强 伏国庆 +1 位作者 李小芳 杨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5期894-898,共5页
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CS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吸收光谱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和较小的紫移;CS可以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是CS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 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CS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吸收光谱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和较小的紫移;CS可以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是CS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且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6.92×106(298 K),5.01×106(308 K),3.31×106(318 K),CS与BSA以摩尔比1∶1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CS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大黄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机制及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兴涛 郭明 +3 位作者 吴志武 李铭慧 高兴军 钱慈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中药分子土大黄苷(rhaponticin,R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反应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依据不同理论模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并进... 应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中药分子土大黄苷(rhaponticin,R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反应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依据不同理论模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荧光猝灭机制。根据Fō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RT对BSA分子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理论模型计算的结合参数基本相符并显示出RT与BSA结合反应形成了稳定的静态复合物,RT对BSA分子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了影响,导致BSA相应结构微区疏水环境改变。金属离子钴(Ⅱ),镍(Ⅱ)竞争RT与BSA的结合反应,使BSA-RT的结合距离发生改变。同时,提出了一个新变量-伸展度ED的计算公式,以此定量表征药物分子对蛋白质分子微区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大黄苷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雪娇 齐暑华 +1 位作者 刘春叶 赵晓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4-589,共6页
本研究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亲和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结果表明,NE-B与BSA形成结合物而使BSA的紫外吸收增强。亲和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37℃与25℃时时二者的结合常... 本研究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亲和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结果表明,NE-B与BSA形成结合物而使BSA的紫外吸收增强。亲和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37℃与25℃时时二者的结合常数(K)为分别为K_1=1.03×10~4L·mol^(-1),K_2=9.14×10~3L·mol^(-1)。由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可知,NE-B与BSA之间的结合属自发过程,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牛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pH诱导牛血清蛋白构象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钢 刘白玲 +1 位作者 赵春霞 江正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8,共7页
采用二阶导数紫外光谱,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中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3种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精细吸收谱带,并结合其肽键的吸收谱带综合分析了BSA pH值在2.3~12区间的构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SA在等电点(pH值4.7)附... 采用二阶导数紫外光谱,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中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3种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精细吸收谱带,并结合其肽键的吸收谱带综合分析了BSA pH值在2.3~12区间的构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SA在等电点(pH值4.7)附近时构象变化较大;而在pH值5.7~10区间,构象变化较小;在强酸(pH值2.3)和强碱(pH值12)环境中,BSA构象变化非常明显.同时还发现,BSA质量浓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 构象变化 导数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灯照射牛血清白蛋白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珊 陈述 龙云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利用紫外灯照射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共振光散射(RLS)强度的增强,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BSA的RLS光谱法。考察了pH值、反应最佳时间等因素对RLS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4.95,紫外灯照射时间为90min条件下,测定BSA的线性... 利用紫外灯照射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共振光散射(RLS)强度的增强,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BSA的RLS光谱法。考察了pH值、反应最佳时间等因素对RLS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4.95,紫外灯照射时间为90min条件下,测定BSA的线性范围为0.5~10mg/L,检出限为0.33mg/L。同时发现DNA与BSA共同作用时,RLS强度增强幅度增加,测定BSA的线性范围为0.05~10mg/L,检出限为0.01mg/L。将该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BSA测定,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共振光散射光谱 紫外灯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荧光法研究氟洛芬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种宝红 刘保生 +1 位作者 李志云 曹世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0-1385,共6页
为解决经典荧光光谱法在研究药物与蛋白结合机理中存在的缺陷,以蛋白与兽用药氟洛芬(FF)的结合为例,在生理条件(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下,以氟洛芬为荧光检测对象、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猝灭剂,通过改进荧光研究方法研究了药物与蛋... 为解决经典荧光光谱法在研究药物与蛋白结合机理中存在的缺陷,以蛋白与兽用药氟洛芬(FF)的结合为例,在生理条件(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下,以氟洛芬为荧光检测对象、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猝灭剂,通过改进荧光研究方法研究了药物与蛋白结合机理。结果表明,FF与BSA之间发生了静态猝灭,主要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其结合位点数约为1,Hill系数n H略大于1,表现为弱的正协同作用。同时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改进荧光法能更准确和全面地表征蛋白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牛血清白蛋白 氟洛芬 紫外吸收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