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壳灰与SAP协同内养护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阳 吴远帅 +6 位作者 葛云露 陈扬 许金生 蹇守卫 但建明 温小栋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4-641,共8页
早期自收缩大和开裂风险高是限制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难题,利用高吸水树脂(SAP)进行内养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会降低AAS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将多孔活性稻壳灰(RHA)与SAP复配形成复合内养护组分(S... 早期自收缩大和开裂风险高是限制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难题,利用高吸水树脂(SAP)进行内养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会降低AAS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将多孔活性稻壳灰(RHA)与SAP复配形成复合内养护组分(SAP-RHA,SR),对比分析了SR与SAP内养护对AAS工作性能、收缩特性、水化产物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SAP内养护,SR内养护不仅进一步降低了AAS的自收缩,还有效提高了AAS的抗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SAP内养护所导致的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高吸水树脂 稻壳灰 自收缩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辅助粉煤灰浸出钙离子矿化CO_(2)及其产物防灭火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史全林 秦波涛 孙永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4-1046,共13页
利用粉煤灰浆液矿化捕集CO_(2),并利用矿化浆液防控采空区煤自燃,能够实现减污降碳与灾害治理的双重效果。针对当前粉煤灰矿化CO_(2)过程钙离子浸出速率慢、矿化量小等问题,提出利用超声波加速粉煤灰浸出钙离子、强化粉煤灰矿化CO_(2)... 利用粉煤灰浆液矿化捕集CO_(2),并利用矿化浆液防控采空区煤自燃,能够实现减污降碳与灾害治理的双重效果。针对当前粉煤灰矿化CO_(2)过程钙离子浸出速率慢、矿化量小等问题,提出利用超声波加速粉煤灰浸出钙离子、强化粉煤灰矿化CO_(2)效能的思路,利用离子色谱仪研究低钙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浆液中钙离子的浸出规律,采用低温N2吸附法和SEM-EDS技术分析超声波对粉煤灰颗粒结构的改变作用,借助CO_(2)吸附与矿化反应实验系统测定超声波对粉煤灰矿化CO_(2)的强化效果,探究超声波强化粉煤灰钙离子浸出的原理。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直接浸出Ca^(2+)速率十分缓慢,直至30 d达到浸出平衡;经过超声波强化处理后,30 min时Ca^(2+)浓度即可达到静置状态30 d时的浸出水平,表明超声波显著提高了粉煤灰Ca^(2+)的浸出速率。此外,经过超声波强化处理后,低钙和高钙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分别增加了23.71%和184.71%,表明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能够破坏粉煤灰颗粒之间的聚集和粘附,使得颗粒被细化、孔隙结构发育,促进了粉煤灰与水之间的Ca^(2+)浸出等传质过程;矿化试验结果表明:低钙和高钙粉煤灰经超声波处理改性后,与未处理的原始粉煤灰相比矿化量分别增长了410%和22%,达到7.66 g/kg和82.02 g/kg,表明超声波增强了粉煤灰对CO_(2)的矿化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粉煤灰浆液矿化CO_(2)产物防控采空区煤自燃,与原始粉煤灰处理煤样的放热量相比,矿化产物处理煤样的放热量分别降低3.32%和14.24%,表明矿化产物具有更优异的煤自燃抑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粉煤灰 矿化 超声波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贮灰场发展形势与安全问题探讨
3
作者 李维朝 鲁欣 +3 位作者 王建军 温彦锋 台泽雯 谢定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344,共16页
粉煤灰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未能综合利用的数量可观的粉煤灰多采取筑坝形成贮灰场加以贮放。贮灰场长期运行中与封场后的安全环保是其全生命周期内面临的关键问题,贮灰场事故不仅会直接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粉煤灰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最大单一污染源,未能综合利用的数量可观的粉煤灰多采取筑坝形成贮灰场加以贮放。贮灰场长期运行中与封场后的安全环保是其全生命周期内面临的关键问题,贮灰场事故不仅会直接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还会引发链式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本文在搜集整理我国大量贮灰场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贮灰场当前发展形势与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现阶段,在我国粉煤灰贮存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贮灰场贮灰方式已从湿式为主过渡为干式为主,涌现出模袋坝、石膏坝等新型贮灰方式,上百米高的灰坝不断出现,部分贮灰场周边城镇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由荒郊步入城市,甚至成为“头顶库”,贮灰场日常运行中不仅易遭降雨等极端气候的冲击,还会受到粉煤灰回采、基础设施建设、采矿、爆破等人为活动影响与灰场周边山体滑坡等自然因素影响,在多年运行和封场后还面临排水排洪设施老化等问题。这些新形势不仅会对贮灰场安全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贮灰场溃决风险起到交织放大作用。建议今后贮灰场设计、建设、运行、封场、再利用的全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贮灰场的潜在致灾因素,在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化解风险,提升新形势下贮灰场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灰场 封场 再利用 极端降雨 灰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eLaO/粉煤灰基SiO_(2)-Al_(2)O_(3)中低温烟气脱砷及抗硫性能
4
作者 王凯 张凯华 张锴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1,共10页
采用碱熔-酸洗法对粉煤灰表面进行改性,制备活性Si-Al载体,同时以Fe、Ce、La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CeLaO/活性Si-Al载体复合吸附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图谱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进而研究温度... 采用碱熔-酸洗法对粉煤灰表面进行改性,制备活性Si-Al载体,同时以Fe、Ce、La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CeLaO/活性Si-Al载体复合吸附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图谱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进而研究温度、Si/Al质量分数比、FeCeLaO负载率对复合吸附剂脱砷和抗硫中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Si-Al载体的脱砷能力随Si/Al质量分数比的增大和吸附温度的升高均先升高后降低,最佳Si/Al质量分数比为1.85,此时脱砷效率最高为78.7%,为原灰的2.8倍;最佳吸附温度位于高温段600℃,此时脱砷效率为84.8%;而FeCeLaO/活性Si-Al载体复合吸附剂最佳吸附温度位于中低温段400℃,脱砷效率高达96.9%,活性组分最佳负载率为1∶1。活性Si-Al载体的抗硫中毒能力随Si/Al质量分数比的增大而增强;引入FeCeLaO活性组分,有利于增强吸附剂的抗硫中毒能力,且负载率越高,抗硫中毒能力越强;FeCeLaO/活性Si-Al氧化物抗硫中毒能力强的原因主要是SiO_(2)的表面酸性和Ce元素对Fe、La、Al等活性组分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粉煤灰 FeCeLaO 抗硫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粉煤灰堆存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玉飞 卢永琦 +3 位作者 刘婷婷 徐思琪 黄瑞潇 迭庆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85-5296,共12页
粉煤灰长期堆存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对水环境构成威胁。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并深入地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3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年总发文量... 粉煤灰长期堆存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对水环境构成威胁。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并深入地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3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年总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发文量最多,占总发文量的18.87%,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美国发文的中介中心性(0.51)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研究成果更具国际影响力;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粉煤灰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浸出、淋溶释放规律,揭示粉煤灰堆场污染物迁移带来的环境影响。基于高频关键词分析,探讨了粉煤灰污染物组成特征和可能释放到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类型,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污染物的释放机制、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粉煤灰堆存过程中Pb、Cr、Hg等重金属,As、Se、Mo等微量元素和F^(-)、Cl^(-)、SO_(4)^(2-)、PO_(4)^(3-)等特征污染物的释放问题,探究复杂环境影响下特征污染物的释放特性,并明确不同因素是否存在协同或抑制机制,建立粉煤灰固相中污染物指标与其释放进入水环境的指标间的定量关系,为科学评价粉煤灰环境影响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有效防范粉煤灰中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粉煤灰 水环境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与石油烃降解菌联合处理陆地泄漏原油
6
作者 李政 陆光 +3 位作者 韩鑫悦 王鑫 鲁玉鑫 顾贵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825,共9页
针对陆地泄漏原油的应急处理和原位修复问题,以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合成NaP1型沸石,通过油品吸附实验研究粉煤灰和NaP1型沸石对柴油、机油和原油的吸附机理,以及吸附剂与降解菌联合作用对石油烃及其组分降解效果和微生物... 针对陆地泄漏原油的应急处理和原位修复问题,以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合成NaP1型沸石,通过油品吸附实验研究粉煤灰和NaP1型沸石对柴油、机油和原油的吸附机理,以及吸附剂与降解菌联合作用对石油烃及其组分降解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aP1型沸石对柴油、机油和原油的吸附量均高于粉煤灰;吸附量与比表面积、介孔体积和介孔面积成正相关,与微孔体积、微孔比表面积无关,与平均粒径成负相关;在吸附过程中,介孔填充和外表面覆盖起主要作用。在处理陆地泄漏油品时,泄漏油品与粉煤灰或NaP1型沸石的合适质量比为0.75~1,并且油品密度越高,吸附量越大。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00 d修复后,添加降解菌X-3和吸附剂NaP1型沸石的实验组对总石油烃、饱和烃、芳香烃和非烃类物质降解率均高于其他组。Alpha多样性和高通量测序表明,与只添加降解菌相比,吸附剂的加入增强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了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石油泄漏 粉煤灰基沸石 吸附剂 生物降解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灰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吕阳 葛云露 +5 位作者 赵博宇 陈扬 但建明 周阳 柯凯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8-1296,共9页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质灰的掺入能提高碱激发溶液的pH值,对AAS的水化过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掺入GSA、PA、SZA和CSA后AAS试样的浆体累积放热量较空白组分别增长了31.2%、27.1%、16.9%、19.5%,实验室制灰(GSA和PA)累积放热量高于电厂制灰(SZA和CSA)。实验室制灰(GSA和PA)的掺入提高了净浆试样的自收缩,较空白组分别增加了61.5%、44.9%,而SZA和CSA的掺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收缩现象,较空白组分别减少了15.0%、15.7%。掺入生物质灰对AAS试样的抗压强度有改善效果,掺入GSA、PA、SZA、CSA后AAS试样28 d抗压强度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20.0%、18.3%、15.9%、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生物质灰 抗压强度 收缩性能 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锅炉受热面飞灰沉积腐蚀特性研究
8
作者 姚锡文 许克强 +1 位作者 杨婉婷 许开立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9-2197,共9页
为探讨生物质锅炉受热面飞灰沉积腐蚀特性,通过腐蚀增重研究生物质灰对锅炉受热面常用12Cr1MoV钢材高温腐蚀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图谱(X-Ray Diffraction, XRD)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 为探讨生物质锅炉受热面飞灰沉积腐蚀特性,通过腐蚀增重研究生物质灰对锅炉受热面常用12Cr1MoV钢材高温腐蚀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图谱(X-Ray Diffraction, XRD)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SEM-EDS)分析系统研究了金属表面有无积灰、积灰中KCl无机盐的质量浓度、生物质水洗预处理等因素对锅炉受热面金属腐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任一腐蚀工况条件下,金属的腐蚀增重曲线均随着腐蚀时间的变化呈现半抛物线趋势:即腐蚀增重先迅速增加,而后趋于平缓;生物质灰中高质量浓度的KCl无机盐有助于促进低温共熔物的增多,进而加速腐蚀;试验温度600~700℃条件下,12Cr1MoV钢材表面发生Ⅱ型热腐蚀,热腐蚀初期KCl以固态形式存在,腐蚀速率较低,当Cr_(2)O_(3)氧化膜失去保护作用后,KCl-K_(2)CrO_(4)和KCl-FeCl_(2)低温共熔物增大腐蚀速率;KCl质量浓度越高,反应初期腐蚀更均匀,反应速率越小,但腐蚀后期速率更快;水洗预处理制成的灰通过降低KCl的质量浓度,可以有效减轻积灰对金属腐蚀的影响;在600℃无水蒸气条件下,水洗预处理腐蚀速率能够下降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生物质 钢材 KCL 灰沉积 高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必钦 张枭 +1 位作者 刘源涛 王琰帅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采用硫酸铝与氢氧化钙混合制备复合促凝剂,当硫酸铝质量分数为3%时,研究不同氢氧化钙含量(其与硫酸铝的质量比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等温电导率量热法,研究了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早期水化的促进作用机理,通过3D轮廓仪并结合Image-pro软件,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25时,与对照组(氢氧化钙质量为0)相比,CFBFA泡沫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了220 min;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75时,CFBFA泡沫混凝土3 d的强度可达到10.39 MPa,导热系数为0.30 W·m^(-1)·K^(-1).复合促凝剂促进混凝土在水化早期生成针状的钙矾石,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基体更加致密、孔径分布更均匀.复合促凝剂的掺入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具有高效批量化生产的潜力以及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复合促凝剂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 隔热 孔隙结构 早期强度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粉煤灰多孔骨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0
作者 王萧萧 管雪怡 +2 位作者 荆磊 刘曙光 闫长旺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2-789,共8页
将煤矸石和粉煤灰烧结制成多孔骨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分析烧结过程中骨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预热温度500℃、预热时间20 min、烧结温度1000℃、烧结时间10 min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 将煤矸石和粉煤灰烧结制成多孔骨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分析烧结过程中骨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预热温度500℃、预热时间20 min、烧结温度1000℃、烧结时间10 min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煤矸石-粉煤灰多孔骨料,筒压强度为2.50 MPa,导热系数为0.1416 W/(m·K);当烧结温度由1000℃升高至1200℃时,莫来石堆积形成孔径d<1000 nm的孔隙,中孔和大孔被平均厚度约为0.466µm的液相覆盖,大孔体积分数减少34.49%,筒压强度提升,莫来石的高导热性和平均孔径的减小使多孔骨料导热系数增加;1 m³混凝土中多孔骨料的碳排放总量为140.200 kg CO_(2) eq.,较Stalite骨料和粉煤灰轻骨料分别降低了56.2%和56.3%,更具绿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粉煤灰 多孔骨料 筒压强度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G全干法急冷换热器沉积灰反应活性研究
11
作者 赵保国 于海涛 +2 位作者 倪文翔 赵京 李博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3,共6页
急冷换热器是转炉一次除尘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技术的重要装置之一,但实际应用过程中转炉煤气自身“多尘性”通常会导致换热管道出现严重积灰、堵塞现象。文章以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系统中急冷换热器表面沉积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征... 急冷换热器是转炉一次除尘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技术的重要装置之一,但实际应用过程中转炉煤气自身“多尘性”通常会导致换热管道出现严重积灰、堵塞现象。文章以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系统中急冷换热器表面沉积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征实验详细研究了沉积灰反应活性对急冷换热器积灰问题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灰中大量Fe^(2+)和Fe^(3+)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特性,在转炉冶炼过程中能够与CO和O_(2)不断发生循环反应,加剧急冷换热器表面沉积灰,导致换热通道堵塞,影响系统连续稳定运行。采用必要的清灰手段是确保转炉煤气全显热回收系统长期运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煤气 全干法显热回收 急冷换热器 积灰 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早期水化研究
12
作者 王晶 杨玉柱 黄维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探究工业固废蔗渣灰、陶瓷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单纯型重心设计方法对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体系进行混料设计,并通过凝结时间、水化热与氢核磁共振探究其早期水化性能.研究表明:蔗渣灰与陶瓷粉均... 为探究工业固废蔗渣灰、陶瓷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单纯型重心设计方法对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体系进行混料设计,并通过凝结时间、水化热与氢核磁共振探究其早期水化性能.研究表明:蔗渣灰与陶瓷粉均会延长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陶瓷粉的延缓幅度更大;水泥浆体水化放热峰会随着蔗渣灰掺量的增加而后移,随陶瓷粉掺量的增加而略微向前移,且蔗渣灰与陶瓷粉的掺入都会使浆体水化放热降低,72h水化程度也会降低;蔗渣灰与陶瓷粉的掺入会增加氢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其中水泥-蔗渣灰组合的信号强度更高.水泥-蔗渣灰-陶瓷粉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三元体系可以制备凝结时间符合规范要求、水化热较低的胶凝材料,试验成果为工业固废的绿色应用以及低热混凝土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蔗渣灰 陶瓷粉 早期水化 氢核磁共振 水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钙粉煤灰玻璃体含量对强度发展的影响
13
作者 李建华 邓强 +5 位作者 赵中军 贾向阳 唐国旺 周锴 房奎圳 袁荟凯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1-2209,共9页
玻璃体含量对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XRD-Rietveld方法选取含60%、70%、80%、90%(质量分数)玻璃体的低钙粉煤灰,分析比较了在近似细度下不同玻璃体含量的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微观与宏观性能的影响差异,并对不同玻璃... 玻璃体含量对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XRD-Rietveld方法选取含60%、70%、80%、90%(质量分数)玻璃体的低钙粉煤灰,分析比较了在近似细度下不同玻璃体含量的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微观与宏观性能的影响差异,并对不同玻璃体含量的粉煤灰进行水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细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粉煤灰玻璃体含量与活性指数近似呈正向线性关系,含90%玻璃体的粉煤灰活性指数可达85.1%,比含60%玻璃体的粉煤灰提高了14.6%,含70%~80%玻璃体的粉煤灰活性指数增长趋势最明显。粉煤灰玻璃体含量的增多,可加速复合水泥各龄期水化进程,优化水泥微观结构。在复合水泥水化后期,玻璃体含量高的粉煤灰对复合水泥的力学性能和孔结构均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28 d后,含90%玻璃体的粉煤灰复合水泥抗压强度较含60%玻璃体的粉煤灰提高了7.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玻璃体含量 XRD-Rietveld方法 活性指数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灰化反演页岩纳米孔隙来源方法探究
14
作者 宋党育 杨春林 +1 位作者 李云波 乔雨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针对传统方法在研究页岩纳米孔隙来源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开展低温灰化实验,分析灰化过程中孔隙的变化与转化规律,建立了页岩微孔与介孔的有机、无机来源反演方法,并通过低温灰化反演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纳米孔隙的有... 针对传统方法在研究页岩纳米孔隙来源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开展低温灰化实验,分析灰化过程中孔隙的变化与转化规律,建立了页岩微孔与介孔的有机、无机来源反演方法,并通过低温灰化反演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纳米孔隙的有机、无机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对微孔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77%和44.62%,对介孔孔容与比表面积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77%和12.85%,有机质微孔与介孔的孔容与比表面积约为无机质微孔与介孔的18.0倍和1.7倍;与传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相比,低温灰化反演法克服了有机质中孔隙非均质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能够有效统计每个样品中有机质孔隙来源的真实量;页岩微孔与介孔的来源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且受控制程度在微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低温灰化反演方法的建立对深入了解页岩气的储集机制、游离态甲烷含量及释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灰化实验 孔隙来源 反演法 线性回归 孔隙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对燃煤排放大气颗粒物沉降重金属的叶面吸收
15
作者 刘欣 童欣 +3 位作者 陈志怀 张婷婷 郭豪华 罗小三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1-800,共10页
煤等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颗粒物和重金属进入大气,再以干湿沉降的形式输入农田环境,从而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及其重金属累积,并经食物链间接威胁人类健康;富含重金属的大气颗粒物可通过沉降至土壤中经根吸收和干沉降至作物叶表直接吸收2... 煤等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颗粒物和重金属进入大气,再以干湿沉降的形式输入农田环境,从而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及其重金属累积,并经食物链间接威胁人类健康;富含重金属的大气颗粒物可通过沉降至土壤中经根吸收和干沉降至作物叶表直接吸收2种途径进入植物体内,但其相应占比和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设计了侧开式(覆细颗粒物(PM2.5)滤膜)透明气室进行蔬菜盆栽试验,模拟不同燃煤地区的实际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量,定量比较了我国南方、北方2种代表性燃煤电厂粉煤灰分别通过沉降至土壤和叶表两种方式对生菜生长和叶片累积典型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农作物中镉(Cd)、铅(Pb)、铬(Cr)、砷(As)的重要来源,生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均随粉煤灰沉降量升高,叶面直接吸收是其累积大气颗粒物中Cd、Pb的主要途径,占比分别可达40.9%~84.2%和62.3%~85.6%;但当大气沉降通量较高或者生物有效性较低时,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如As主要经土壤-根迁移、吸收、转运的途径被叶片累积。南方粉煤灰由于大部分重金属含量或在土壤-生菜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高于北方粉煤灰,相应的叶片重金属积累和光合活性降低及毒性效应减产也更强。因此,源头防控、削减燃煤等排放大气颗粒物的重金属沉降输入以及抑制叶面滞尘等综合污染治理措施对保障燃煤区农作物生长和叶菜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环境健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污染 粉煤灰 重金属 植物叶面吸收 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对外掺MgO水泥基材料膨胀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维维 覃维祖 +3 位作者 颜少连 方坤河 杜云丹 杜向琴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9,124,共6页
为了促进Mg O膨胀材料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30%和50%时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长达4年的观测,并进行了2年、3年和4年龄期的孔结构检测。同时,进行了外掺Mg O水泥基材料的压蒸试验及其孔结构... 为了促进Mg O膨胀材料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30%和50%时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长达4年的观测,并进行了2年、3年和4年龄期的孔结构检测。同时,进行了外掺Mg O水泥基材料的压蒸试验及其孔结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对长龄期的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并非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增强,而是存在一个阈值。压蒸试验也证明了粉煤灰对外掺Mg O混凝土膨胀变形的影响同样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后,粉煤灰对混凝土膨胀变形的抑制作用显著衰减。结果表明:大掺量粉煤灰的掺入不会约束MgO混凝土膨胀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水泥基材料 大掺量粉煤灰 长龄期自生体积变形 膨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灰直接氮化法增氮过程实验研究
17
作者 丁万武 袁浩登 +3 位作者 魏国立 余海存 安家志 朱小峰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9,共7页
针对铝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铝灰堆存量大、环境污染风险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铝灰增氮处理后应用于炼钢过程促进钒氮微合金化的新思路。将铝灰在氮气气氛下加热炒灰,使铝灰与氮气反应,从而提高铝灰氮含量。研究了反应温度、铝含量和... 针对铝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铝灰堆存量大、环境污染风险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铝灰增氮处理后应用于炼钢过程促进钒氮微合金化的新思路。将铝灰在氮气气氛下加热炒灰,使铝灰与氮气反应,从而提高铝灰氮含量。研究了反应温度、铝含量和颗粒尺度等因素对铝灰增氮效果的影响,并对增氮后铝灰进行XRD、SEM-EDS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增氮条件为:反应温度880℃、初始铝含量45%(铝粉)、氮气流量4 L/min,此条件下铝灰中氮含量由1.18%增加至11.90%。增氮过程主要是铝灰中的金属铝与氮气反应生成AlN,且AlN在氧化铝颗粒表面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灰 氮化 增氮 ALN 炼钢 钒氮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盐度影响的粉煤灰固化软土直剪试验
18
作者 殷杰 邱文杰 田雪晨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采用粉煤灰作为固化剂,制备了多组粉煤灰固化软土试样,其孔隙水中盐度分别为0%、2%、4%和6%,养护龄期分别为3 h、7 d和28 d.通过开展室内直剪试验,探讨盐度对粉煤灰固化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固结压力为50 kPa时,粉煤灰... 采用粉煤灰作为固化剂,制备了多组粉煤灰固化软土试样,其孔隙水中盐度分别为0%、2%、4%和6%,养护龄期分别为3 h、7 d和28 d.通过开展室内直剪试验,探讨盐度对粉煤灰固化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固结压力为50 kPa时,粉煤灰固化软土的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软化型,而在竖向固结压力为200 kPa时曲线呈现硬化型;高盐度试样具有较低的峰值剪应力和残余强度,表明高盐度对粉煤灰固化软土强度特性具有不利的影响;随着盐度增加,各养护龄期下软土试样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曲线均呈现近似线性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盐度的增加抑制了粉煤灰中活性成分的水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软土 固化剂 盐度 养护龄期 室内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单掺与复掺对氯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乔宏霞 王金盆 +1 位作者 尚明刚 韩月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1,共8页
为拓展钢渣在不同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了钢渣单掺以及钢渣和粉煤灰复掺对氯氧镁水泥(MOC)流动度、水化热、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方法表征掺杂后水泥的水... 为拓展钢渣在不同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了钢渣单掺以及钢渣和粉煤灰复掺对氯氧镁水泥(MOC)流动度、水化热、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方法表征掺杂后水泥的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钢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加入MOC中可以提高MOC的工作性能.当钢渣掺量为10%时,对MOC各龄期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提高了MOC的耐水性能.当掺量大于10%时,MOC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显著下降.钢渣和粉煤灰在MOC中存在水化叠加效应,当复掺比例为1∶1时,试样水化放热总量最高,耐水性能最优,软化系数提高了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氯氧镁水泥 粉煤灰 耐水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分级流变试验及微观分析
20
作者 乔雪垠 周静 +1 位作者 王文飞 肖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为研究热力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流变行为及影响机制,以粉煤灰陶粒混凝土为例开展不同温度下应力水平σ/f_(c)(f_(c)为单轴抗压强度)的分级压缩流变试验,探讨了热力耦合下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流变特性,并结合SEM试验揭示其微观结构演化。试... 为研究热力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流变行为及影响机制,以粉煤灰陶粒混凝土为例开展不同温度下应力水平σ/f_(c)(f_(c)为单轴抗压强度)的分级压缩流变试验,探讨了热力耦合下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流变特性,并结合SEM试验揭示其微观结构演化。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流变行为具有明显的温度和应力依赖性;采用Burgers流变模型对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流变应变进行拟合,其理论曲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粉煤灰陶粒具有较强的耐火性,高温下保持结构完好,而基体凝胶结构逐渐变得疏松多孔,且粉煤灰陶粒与基体的粘结性能受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热力耦合作用 粉煤灰陶粒 分级流变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