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距离分岔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及规律研究
1
作者 梁冰 陈昕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3,104,共11页
目前的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多针对特定底板结构。由于分岔煤层的地质特征复杂,上下煤层间的相对倾角及煤层间距的变化特性导致其底板结构与已有研究情形存在显著差异,难以直接套用现有公式进行底板破坏深度计算。针对上述问题,以霍洛... 目前的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多针对特定底板结构。由于分岔煤层的地质特征复杂,上下煤层间的相对倾角及煤层间距的变化特性导致其底板结构与已有研究情形存在显著差异,难以直接套用现有公式进行底板破坏深度计算。针对上述问题,以霍洛湾煤矿3−1分岔煤层为工程背景,基于单一岩层塑性滑移线场理论,得到近距离分岔煤层3种破坏情况下的最大破坏深度理论解,采用数值模拟得到开采过程中底板塑性区演化规律及破坏深度,采用压水试验实测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塑性滑移线旋转中心位置因底板岩性差异而变化,致使底板破坏深度先陡增后渐降,计算得到底板破坏深度为13.30~17.62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底板以剪切破坏形式为主,破坏范围由泥岩层逐渐向3−1下煤层及砂质泥岩层发育,底板煤岩结构变动导致破坏深度在12.36~16.53 m间变化,与理论分析呈现同样趋势。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前后底板钻孔的注水漏失量出现显著变化,底板岩层裂隙发育充分,破坏深度为13.52~17.20 m。根据3−1上煤层底板破坏情况对3−1下煤层顶板进行分类并提出顶板预控对策,以保证煤层安全开采。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分岔煤层底板塑性滑移线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分岔煤层 底板破坏深度 单一岩层塑性滑移线场 压水试验 顶板稳定性 钻孔注水漏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冷却技术及装备综述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青芳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0期42-46,共5页
钻井液温度过高不仅影响其本身性能,还影响井下钻具及导向测试工具的环境温度、使用寿命、机械钻速和井壁稳定性,在钻井作业中及时冷却钻井液使之达到适宜的温度非常必要。在分析钻井液温度对钻井作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钻井液冷... 钻井液温度过高不仅影响其本身性能,还影响井下钻具及导向测试工具的环境温度、使用寿命、机械钻速和井壁稳定性,在钻井作业中及时冷却钻井液使之达到适宜的温度非常必要。在分析钻井液温度对钻井作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钻井液冷却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论述了典型钻井液冷却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闭式冷却系统为钻井液冷却系统的发展方向,建议我国尽快研制合适的钻井液冷却系统,以提高钻井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冷却系统 钻井液温度 钻井液性能 机械钻速 井壁稳定 闭式冷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