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肾通络止痛方抑制巨噬细胞衰老改善BMSC成骨分化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天驰 李沐哲 +6 位作者 牛园园 郭杨 王礼宁 田霖坤 王遇珩 王泉荃 马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Western blot检测衰老指标p21和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衰老的影响。使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q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D206、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精氨酸酶(Arginase,ARG1)和iNOS的蛋白表达,评估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qPCR检测成骨相关指标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mRNA水平以及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评估含药血清处理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通络止痛方低剂量组、温肾通络止痛方高剂量组,D-半乳糖制备SOP小鼠模型。Micro-CT分析小鼠股骨微结构,HE染色检测小鼠股骨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和成骨相关指标OCN、Runx2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 mRNA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IL-6、iNOS、CD206、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评估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SOP模型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络止痛方含药血清干预后,衰老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21和p5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此外,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巨噬细胞ROS的产生(P<0.05,P<0.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含药血清处理后,巨噬细胞M1相关基因iNOS的mRNA表达下调(P<0.01),M2相关基因CD163和CD206 mRNA表达上调(P<0.05),iNOS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ARG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含药血清处理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可增加ALP阳性细胞数(P<0.01,P<0.001)、茜素红阳性面积(P<0.05),以及升高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1a1和OCN mRNA表达(P<0.05,P<0.01)。Micro-C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络止痛方组小鼠股骨BMD、BV/TV、Tb.N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Tb.Sp显著降低(P<0.05,P<0.01);HE结果显示,骨小梁明显改善,数量增多变宽。此外,温肾通络止痛方可显著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基因p21和p53 mRNA和蛋白上调(P<0.05,P<0.001,P<0.0001),促进成骨相关指标OCN、Runx2蛋白表达(P<0.01,P<0.0001),促进M1相关基因IL-6和iNOS下调(P<0.05),同时可促进M2相关基因IL-10和CD206表达(P<0.05,P<0.01)。结论温肾通络止痛方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衰老,促进BMSC成骨分化,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温肾通络止痛方 巨噬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细胞影响BMSCs生长及MIP-1α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均 蒲晓允 +3 位作者 张春雷 李招权 黄辉 陈晓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20-1722,共3页
目的 研究K5 62细胞在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接触和隔离培养条件下对BMSCs生长特性及造血负调因子MIP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加入K5 62细胞与BMSCs直接接触与用隔离膜两种方式培养 ,第 2、4、7、12天观察... 目的 研究K5 62细胞在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接触和隔离培养条件下对BMSCs生长特性及造血负调因子MIP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加入K5 62细胞与BMSCs直接接触与用隔离膜两种方式培养 ,第 2、4、7、12天观察BMSCs生长增殖情况 ;检测培养上清的MIP 1α含量和BMSCs中MIP 1αmRNA的表达 ;TUNEL法检测BMSCs的凋亡。结果 加入K5 62细胞培养后BMSCs在第 12天时数量显著减少 ;接触培养BMSCs的凋亡在第 4天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MIP 1α水平升高到 4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BMSCs胞浆MIP 1αmRNA阳性率升高到第4天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K5 62细胞可抑制正常BMSCs生长 ,促进其凋亡 ,上调其MIP 1α的表达 ,可能是造成正常造血的抑制和白血病细胞导致造血微环境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1Α bmsc K562细胞 表达 对照组 正常 凋亡 RNA 生长 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通过上调Ras/ERK信号通路诱导BMSCs表达Ⅰ型胶原 被引量:7
3
作者 买霞 陈莉 +2 位作者 扎拉嘎胡 陈小义 王英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诱导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成骨性分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获得BMSCs,纯化培养传代后用...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诱导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成骨性分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获得BMSCs,纯化培养传代后用不同浓度bFGF(5、10、20μg.L-1)在不同时间(d 0、3、5、7、14、21)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细胞内p-ERK蛋白表达。结果 BMSCs经bFGF作用后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为成骨样细胞的形态特征;bFGF促进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同时细胞p-ERK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bFGF可活化Ras/ER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BFGF Ⅰ型胶原 ERK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s与PLG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 被引量:7
4
作者 梁耀中 查振刚 +7 位作者 郑力恒 谭文成 姚平 林宏生 夏吉生 张嘉晴 黄馨霈 屠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种植到大鼠肌袋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复合BMP-2和...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种植到大鼠肌袋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复合BMP-2和Ι型胶原PLGA支架与复合bFGF、TGF-β1和Ⅱ型胶原PLGA支架后把两者用生物蛋白胶粘合形成复合支架,把体外培养扩增的BMSCs种植到复合支架上,植入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空白组C组SD大鼠肌袋内,于术后4、8、12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ALP染色、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大体标本成骨区呈白色类骨样组织,质硬,成软骨区呈乳白色类软骨样组织,质较硬,两区融合;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透视电镜尚可见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并见大量胶原分泌,与对照组、空白组有明显区别,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较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体外分离扩增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植入动物肌袋可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乙醇酸-乳酸共聚体 诱导 骨软骨复合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nHA/CS-BMSCs复合物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阳 朱立新 +5 位作者 王庆波 田京 许勇 温永福 孙进 黄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nHA/CS)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促进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1)实验组:18只兔右侧股骨缺损植入nHA/CS... 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nHA/CS)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促进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1)实验组:18只兔右侧股骨缺损植入nHA/CS-BMSCs复合材料;(2)对照组:其中16只兔左侧股骨髁缺损植入单纯CS凝胶材料;(3)空白组:2只兔左侧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于第12周末取材,对缺损修复区组织行大体、影像学、形态计量学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18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侧位片及CT检查示实验组修复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缺损修复区CT值测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nHA/CS-BMSCs复合材料疗效优于单纯CS材料的修复能力,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骨缺损 新西兰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存活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玲 邓莉 +2 位作者 涂江义 高小青 杨朝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达,DAPI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GDN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BMSCs存活率增高,神经微丝阳性细胞率上升,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结论:GDNF基因修饰有助于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通过调节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的损伤修复
7
作者 魏财鸿 刘玉梅 +2 位作者 王贺颖 李军平 贾桦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5,共9页
目的:探讨转染miR-21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iR-21激动剂(agomir-21)或阻断剂(antagomir-21)及各自的空载体分别转染大鼠BMSCs,将其分为Control组、agomir-21组、agomir-NC组、antagomir-2... 目的:探讨转染miR-21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iR-21激动剂(agomir-21)或阻断剂(antagomir-21)及各自的空载体分别转染大鼠BMSCs,将其分为Control组、agomir-21组、agomir-NC组、antagomir-21组和antagomir-NC组。制备12 mm含脱细胞神经区域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各组细胞用Hoechst33342标记后植入脱细胞神经区域。术后14 d,采用足迹实验、腓肠肌湿重比率测定评价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再生神经内神经丝蛋白200(NF200)、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gomir-21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腓肠肌湿重比显著增加(P<0.05);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增高、髓鞘标志蛋白表达增加,且BMSCs分化为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的比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21通过提高BMSCs体内向SCLCs分化,显著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骨髓基质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施万细胞样细胞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X线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旋平 周诺 +3 位作者 杨媛媛 江献芳 李华 谢庆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2×105... 目的:探讨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200μl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空白组注射200μl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摄X线片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观察并经过灰度值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期2周及6周实验组牵张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形成蛋白-2 基因修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牵张成骨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HA/TCP修复羟基磷灰石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荣 刘华松 孙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型猪BMSC为种子细胞,HA-TCP为支架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两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细胞-支架材料,单纯支架材料,于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3个月取材,进行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小型猪BMSC为种子细胞,HA-TCP为支架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两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细胞-支架材料,单纯支架材料,于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3个月取材,进行观察。结果:细胞-支架组1个月骨缺损区可见新生编织骨包绕支架材料,3个月可见支架材料降解,密质骨形成。支架组1个月骨缺损区纤维组织包裹支架材料,3个月支架材料部分降解。结论:细胞-支架构建方式可作为修复羟基磷灰石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小型猪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对犬BMSCs增殖及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丹婷 黄晓雅 +3 位作者 白利鹏 沈留红 曹随忠 余树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26-2331,共6页
目的:探讨IFN-γ对犬BMSCs增殖及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从犬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通过免疫化学和诱导分化进行鉴定。利用梯度浓度IFN-γ刺激B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检测BMSCs表面受体TLR3、TLR4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IFN-γ对犬BMSCs增殖及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从犬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通过免疫化学和诱导分化进行鉴定。利用梯度浓度IFN-γ刺激B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检测BMSCs表面受体TLR3、TLR4的表达情况,免疫抑制基因IDO1、IDO2、COX2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BMSCs分泌的IL-10、HGF、TGF-β、PGE2和犬尿氨酸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IFN-γ刺激后能有效促进BMSCs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表达TLR3、IDO1、COX2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IDO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IL-10、HGF、犬尿氨酸的分泌增加,而PGE2和TGF-β的分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促进犬BMSCs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BMSCs表达免疫抑制因子,提高其分泌可溶性抗炎因子的能力,提示IFN-γ在一定条件下可促进BMSCs的免疫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增殖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环化酶(AC)基因家族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超 杨栋 +5 位作者 张梦迪 周艳芬 邓传怀 张燕花 乔团团 王振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8-32,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作为第二信使c AMP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在BMSCs的成骨/成脂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BMSCs中AC亚型表达种类,尚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作为第二信使c AMP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在BMSCs的成骨/成脂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BMSCs中AC亚型表达种类,尚待明了。通过对小鼠BMSCs原代培养条件优化,获得最适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细胞,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采用RT-PCR和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了小鼠BMSCs中AC亚型的表达种类。研究发现:1小鼠BMSCs原代培养:以4.0×106cell/m L的骨髓单核细胞浓度培养,并于4 d首次换液,增殖速度快,可以达到后续实验要求;2原代小鼠BMSCs中AC亚型表达种类分别为AC2、AC3、AC4、AC6、AC7和AC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原代培养 腺苷酸环化酶(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BMSC尾静脉输注对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佳波 李燕芹 +3 位作者 李莉 刘斌 熊剑飞 叶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研究经尾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雄性转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FVB小鼠BMSC。将24只FVB雌性受体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SC治疗1组(BMSC 1组)和BMSC治疗2组(BMSC 2组)(n... 目的研究经尾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雄性转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FVB小鼠BMSC。将24只FVB雌性受体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SC治疗1组(BMSC 1组)和BMSC治疗2组(BMSC 2组)(n=6)。模型组、BMSC 1组和BMSC 2组小鼠分别经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建模24 h后,BMSC 1组和BMSCs 2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BMSC 1×106/只和2×106/只。于建模后第21天处死所有小鼠,制备小鼠肺组织标本。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RFP(+)BMSC分布观察和RFP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表达;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结果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BMSC 1组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而BMSC 2组较模型组明显加重。BMSC 2组在肺间质纤维化活跃区域可见大量RFP(+)BMSC且其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SP-A表达,正常组>BMSC 1组>BMSC 2组和模型组(均P<0.05),而BMSC 2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p含量,正常组<BMSC 1组<模型组<BMSC 2组(P<0.01,P<0.05);TGF-β和PDGF mRNA表达,BMSC 2组>BMSC 1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适量的BMSC尾静脉输注能有效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而过量的BMSC则可能使其病变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纤维化 量效关系 红色荧光蛋白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羟脯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Caspase-3/Bcl-2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千惠 任艳玲 +1 位作者 吴琼 葛心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04-2008,共5页
目的观察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成脂分化后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取40只切除双侧卵巢制备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1.0 g/kg蒸馏水)、左归丸组(9.45 g/kg左归丸)、右归丸组(10.26... 目的观察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成脂分化后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取40只切除双侧卵巢制备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1.0 g/kg蒸馏水)、左归丸组(9.45 g/kg左归丸)、右归丸组(10.26 g/kg右归丸)和补佳乐组(0.09 mg/kg戊酸雌二醇),另取10只作为空白组(1.0 g/kg蒸馏水),10只双侧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作为假手术组(1.0 g/kg蒸馏水),各组灌胃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取股骨和胫骨体外培养BMS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观察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左、右归丸对BMSCs增殖有促进作用,左归丸效果更佳。成骨分化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组、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而Bcl-2蛋白上调(P<0.05,P<0.01)。成脂分化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下调(P<0.05),成骨、成脂分化后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右归丸均能抑制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的凋亡,且左归丸有益于成骨分化,右归丸有益于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右归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成脂 CASPASE-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对地塞米松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14
作者 刘浩 骆帝 +2 位作者 阎伟 李金松 闫德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8,423,共9页
目的:基于刺猬(Hh)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法提取大鼠BMSC,评估纯度和活性。将大鼠BMSC分为8组:对照组、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0.... 目的:基于刺猬(Hh)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法提取大鼠BMSC,评估纯度和活性。将大鼠BMSC分为8组:对照组、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0.662、1.323、2.646 g/kg补肾活血汤灌胃大鼠血清)、Dex组、Dex+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Dex+0.662、1.323、2.646 g/kg补肾活血汤灌胃大鼠血清)。干预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BMSC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MSC迁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BMSC中成骨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COL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及Hh信号通路因子[音猬因子(Shh)、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Gli2]mRNA表达。结果:贴壁法提取的BMSC具有较高纯度和良好的分化潜能,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能显著逆转Dex对BMSC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潜能的抑制作用。与Dex组比较,中剂量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上调BMSC中成骨因子(ALP、COL I、RUNX2)和Hh信号通路因子(Gli1、Gli2、Shh)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5),中、高剂量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上调OPN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能通过上调Hh信号通路因子,促进Dex处理后BMSC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含药血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地塞米松 刺猬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表达升高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慧志 王坤 +2 位作者 朱舜之 王大伟 刘向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及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取2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MSC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予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哮喘模型,BMSC组于造模完成...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及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取2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MSC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予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哮喘模型,BMSC组于造模完成当天由尾静脉注射1 mL 106个BMSC。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Wright-Giemsa染色,光镜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各种炎细胞数量;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IgE、IgG1、IgG2a含量;反转录PCR检测肺组织中SDF-1、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6(STAT6)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中SDF-1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SDF-1、STAT6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ALF中炎细胞计数及IL-4、IL-5、IL-13、IgE、IgG1、IgG2a含量显著升高;肺组织SDF-1、STAT6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支气管上皮细胞SDF-1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BMSC组BALF中炎细胞数目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均减少;肺组织STAT6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SDF-1基因表达量有所升高;支气管上皮细胞SDF-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哮喘炎症过程中,受损部位的趋化因子SDF-1的表达升高,并促进BMSC向哮喘大鼠肺组织迁移。BMSC通过归巢至受损肺组织发挥调节Th1细胞/Th2细胞免疫失衡的作用,从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红 俞小芳 +4 位作者 滕杰 邹建洲 方艺 刘少鹏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8-564,共7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凋亡和坏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通过细胞成脂、成骨分化诱导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凋亡和坏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通过细胞成脂、成骨分化诱导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45)鉴定BMSCs;运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基因。将细胞分成6组:正常培养组、正常培养+转染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HIF-1αRNA干扰组、低氧预处理组、低氧培养+转染阴性对照组及低氧培养+HIF-1αRNA干扰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活力测定等方法,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凋亡和坏死情况;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BMSCs中HIF-1α、葡萄糖转运子-1(glucose transporter,GLU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的BMSCs具有成脂、成骨等多向分化潜能;流式检测呈现CD29和CD90高表达,CD45低表达;低氧预处理可促进BMSCs增殖,减轻坏死,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低氧预处理组HIF-1α、GLUT-1及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P<0.05);给予低氧预处理组siRNA HIF-1α后其HIF-1α、GLUT-1及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未干扰前(P<0.05),且细胞增殖受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加重(与未干扰前相比,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可促进BMSCs的体外增殖,减轻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低氧预处理后HIF-1α表达增加及上调其下游基因GLUT-1和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低氧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力感受蛋白协同TNTs介导BMSCs分化中力学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研 陈雷 程黎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力学微环境作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重要调控因素,逐步使干细胞研究体系在细胞生物力学层面进行深入拓展,导致对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力学基础结构单元、细胞间力学网络架构的研究成为... 力学微环境作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重要调控因素,逐步使干细胞研究体系在细胞生物力学层面进行深入拓展,导致对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力学基础结构单元、细胞间力学网络架构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通过综述BMSCs力学特性分析、整合素和钙粘蛋白的力学分子基础研究,结合隧道纳米管的内部骨架结构和力学几何性质,推测并构建了网络力学调控的主体框架,且探讨了力学网络微环境中上述重要力学结构协同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微环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整合素 钙粘蛋白 隧道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分析釉基质蛋白对hBMS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束蓉 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釉基质蛋白(EMPs)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全骨髓法体外传代培养hBMSCs。以200μg/mLEMPs刺激hBMSCs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hBMSCs作为对照组。培养5d后,选择含4096种人类基因的cDNA...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釉基质蛋白(EMPs)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全骨髓法体外传代培养hBMSCs。以200μg/mLEMPs刺激hBMSCs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hBMSCs作为对照组。培养5d后,选择含4096种人类基因的cDNA基因芯片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实时PCR方法对呈差异表达基因中的4条进行扩增和检测,以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结果hBMSCs经EMPs刺激后,有2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条基因表达上调,9条基因表达下调。经实时PCR检测的4条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筛选经EMPs诱导后hBMSCs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EMPs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分子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基质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BMSCs的ANX移植联合G-CS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桦 李伟丽 +6 位作者 王涛 董毅 李军平 焦旭文 张莲香 王效军 何仲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脱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体(ANX)移植及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大鼠BMSCs种植到ANX内复合培养,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 目的:探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脱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体(ANX)移植及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大鼠BMSCs种植到ANX内复合培养,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ANX移植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组、复合BMSCs的ANX移植组和复合BMSCs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组。术后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电生理检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再生神经内神经丝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含BMSCs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组SFI、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纤维相对密度增高(P<0.05),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P<0.05)。结论:含BMSCs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可显著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缺损 bmscS 脱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体 G-CSF 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GF-β1、rhBMP-2和rhbFGF单独或者联合应用对BMSC的ALP活性和钙化能力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宏伟 李才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单独和联合使用 ,对骨髓基质细胞 (BMSC)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和钙化能力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 目的 :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单独和联合使用 ,对骨髓基质细胞 (BMSC)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和钙化能力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分别用一定浓度的rhTGF β1(5 μg/L)、rhBMP 2 (2 0 0 μg/L)和rhbFGF(1μg/L)单独或者联合应用 ,测定第 12、14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加入矿化诱导液 ,用Vonkossa染色 ,检测 10、2 0和3 0天的钙化情况。结果 :rhBMP 2可增强BMSC的ALP活性 ,rhbFGF和rhTGF β12种因子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抑制BMSC的ALP活性 ,rhTGF β1和rhBMP 2以及rhbFGF和rhBMP 2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3种生长因子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研究发现f +b组和b组可显著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 ,增强细胞的矿化能力 ;其它各组对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矿化能力无显著作用。结论 :生长因子rhBMP 2(2 0 0 μg/L)单独应用和rhbFGF(1μg/L)在此浓度下结合使用可以提高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钙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成蛋白-2 碱性磷酸酶 钙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