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0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HU555A labeling on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neurocyte-like cells
1
作者 Yong Zhang Jing-Liang Cheng Juan Wang Hua-Li Li Lan Zhang Yun-Jun Yang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4-948,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U555A,a clinically approved iron nanoparticle,labeling on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into neurocyte-like cells in vitro.Methods:10 times dilu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U555A,a clinically approved iron nanoparticle,labeling on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into neurocyte-like cells in vitro.Methods:10 times dilution of 10μl,20μl,40μl and 80μl SHU555A were added to 2ml of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rat BMSCs to obtain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of SHU555A labeling of BMSCs with ferri ion concentrations of 14μg/ml,28μg/ml,56μg/ml and 112μg/ml,respectively.2ml of culture medium with rat BMSCs did not contain SHU555A served as control group.The BMSCs of all the groups were pre-induced by bFGF,and induced by DMSO/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 for six hours,subsequentl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detect mRNA expression of nestin,neuronspecific analase(NSE)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Western blot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protein expression of nestin.Results:Quantitative-PCR revealed high mRNA expression of nestin,NSE and GFAP induced by DMSO/BHA in 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s,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P>0.05).West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stin protein express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HU555A labeling do not affect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MSCs into neurocyte-like cell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放射线 治疗方法 间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tards the natural senescence of rat hearts
2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96-196,共1页
Aim Aging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heart disease, however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has not been found so far.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have been shown to offer a wide variety of cel- l... Aim Aging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heart disease, however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has not been found so far.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have been shown to offer a wide variety of cel- lular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n damaged hearts.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antiaging properties of BMSC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a cellular model of cardiomyocyte senescence and a rat model of aging hearts. Methods In vitro study, neonatal rat ventricular cells (NRVCs) and BMSCs were cocultured in the same dish with a semipermeable membrane to separate the two populations. In vivo, the BMSC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rat hearts to observe their antiaging effects. The expression of β-galactosidase and aging-related proteins, and the lev- els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determined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heart 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High-Resolution Imaging System. Results Monocultured NRVCs displayed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phenotypes,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β-galaetosidase-positive cells and decreases in the degrada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cellular organelles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alondialdehyde were el- evated, whereas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were de- creased, along with upregulation of p53, p21cipl/wafl and p16INK4a in the aging eardiomyoeytes. These deleterious alterations were abrogated in aging NRVCs cocultured with BMSCs. Qualitatively, the same senescent phenotypes were consistently observed in aging rat hearts. Notably, BMSC transplantation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these detri- mental alterations and improved the impaired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aging rats. Conclusions BMSCs possess strong antiseneseence action on the aging NRVCs and hearts and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aging rats.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words: SENESCENC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EAR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53 p21Cipl/Waf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转移酶METTL3介导m6A甲基化调控犬JBMMSCs成骨分化
3
作者 陈翌 蒋丽花 黄旋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1-816,823,共7页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METTL3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BMMSCs)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JBMMSCs,慢病毒转染构建沉默METTL3基因细胞模型,转染后siMETTL3组JBMMSCs mRNA水平(P&...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METTL3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BMMSCs)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JBMMSCs,慢病毒转染构建沉默METTL3基因细胞模型,转染后siMETTL3组JBMMSCs mRNA水平(P<0.001)及蛋白水平(P<0.01)下降。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碱性磷酸酶活性、钙沉积以及成骨相关因子骨钙素(osteocalcin,OCN)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沉默对照(siNC)组相比,siMETTL3组培养24、48、72、96 h的增殖活性降低(P<0.001),24 h后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5)。成骨诱导7 d后siMETTL3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21 d后矿化沉积较siNC组少。q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OCN的mRNA(P<0.001)和蛋白(P<0.05)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沉默METTL3可抑制JBMMSCs的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3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m6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IFN-γR表达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兰绍阳 谭梅傲 +3 位作者 陶双友 蔡佳仲 康锦花 陈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4,共6页
目的:通过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干扰素γ受体(IFN-γR)基因表达,研究抑制IFN-γ信号通路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IFN-γR基因序列,构建沉默IFN-γR基因的重组慢病毒shIFNγR-LV,并转染大鼠BMMSCs,沉... 目的:通过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干扰素γ受体(IFN-γR)基因表达,研究抑制IFN-γ信号通路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IFN-γR基因序列,构建沉默IFN-γR基因的重组慢病毒shIFNγR-LV,并转染大鼠BMMSCs,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分别检测对照组、BMMSCs阴性对照(BMMSC-NC)组和BMMSC-shIFNγR组淋巴细胞的活力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构建的慢病毒shIFNγR-LV能显著降低大鼠BMMSCs的IFN-γR mRNA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显示,相对BMMSC-NC组,BMMSC-shIFNγR组抑制淋巴细胞活力的作用减弱(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BMMSC-NC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低于BMMSC-shIFNγR组,而白细胞介素10浓度高于BMMSC-shIFNγR组(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并能显著降低BMMSCs的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扰素Γ RNA干扰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MSCs在温敏性玻璃微载体上的培养及收获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克东 杨延飞 +3 位作者 武爽 李丽颖 闫新宇 刘天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3-640,共8页
贴壁型种子细胞的培养和收获,常在二维静态的培养环境下进行,而后采用酶解法或机械刮刀法来进行收获,但是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细胞扩增数量有限且在收获时细胞易受到损伤,同时也会失去一定的干性。论文研究整合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三... 贴壁型种子细胞的培养和收获,常在二维静态的培养环境下进行,而后采用酶解法或机械刮刀法来进行收获,但是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细胞扩增数量有限且在收获时细胞易受到损伤,同时也会失去一定的干性。论文研究整合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三维立体环境的微载体,及温敏性材料无损收获细胞的优点,采用表面自由基共聚合方法,用3-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TMSPM为偶联剂,在微载体表面接枝上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N-isopropylacrylamide)及甲基丙烯酸羟基丙基酯(Hydroxypropyl methacrylate,HPM),制备出P(NIPAAm-co-HPM)-g-TMSPM-g-微载体。其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接种在制备的温敏性玻璃微载体上,通过细胞的培养与降温收获考察制备的温敏性微载体是否适宜细胞的降温脱附及其细胞相容性。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温敏材料NIPAAm可成功地接枝到含硅羟基的玻璃微载体表面。BMMSCs的粘附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证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降温收获后细胞的活性对比及再培养实验表明细胞可很好的从载体上脱附,并保持良好的生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敏性玻璃微载体 表面自由基共聚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降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MSCs输注对MRL/lpr狼疮鼠血液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史伟 史敦绘 +5 位作者 王丽霞 娄方明 锁星星 陆萍 李晶 汤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90,512,共7页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s)输注对MRL/lpr狼疮鼠造血的影响,为BMMSCs输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血液系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s)输注对MRL/lpr狼疮鼠造血的影响,为BMMSCs输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血液系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并对MRL/lpr狼疮鼠进行静脉输注,同时以PBS为对照。分为对照(C57BL/6)组、狼疮鼠(MRL/lpr)组、BMMSCs输注组1(MRL/lpr鼠12周注射BMMSCs)、PBS对照组1(MRL/lpr鼠12周注射PBS)、BMMSCs输注组2(MRL/lpr鼠12、16周两次注射BMMSCs)、PBS对照组2(MRL/lpr鼠12、16周两次注射PBS)。在20周末取小鼠的外周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后4组取骨髓及脾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形成试验(CFU)检测分析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及脾脏各系细胞比例。结果:与C57BL/6小鼠相比,狼疮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9.3±0.8)×1012个/L vs.(10.5±0.8)×1012个/L,n=5,P <0.001]、血红蛋白[(138.1±11.6)g/L vs.(156.4±11.0)g/L,n=5,P <0.001]和血小板计数[(695.3±136.2)×109个/L vs.(844.1±180.8)×109个/L,n=5,P<0.05]降低,与PBS对照组相比,BMMSCs输注组MRL/lpr狼疮鼠血小板数量改善[(795.0±75.7)×109个/L vs.(593.4±123.4)×109个/L,n=5,P <0.05],骨髓中干细胞(n=5,P <0.001)和成熟T细胞比例减少(n=5,P <0.05),髓系比例增加(n=5,P <0.01),pre-B数量有所改善(n=5,P <0.05),脾脏内干细胞比例上升(n=5,P <0.05),成熟T细胞比例下降(n=5,P <0.05)。结论:BMMSCs输注对狼疮鼠外周血、骨髓及脾脏不同系造血细胞有影响,其对狼疮鼠的血液系统损伤有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熟T细胞 髓系细胞 pr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0促进小鼠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泌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世林 周咏 +5 位作者 张雷 李岩 张凯 何家才 邹多宏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85-1488,1494,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与体外的手段验证miR-210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BMMS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Lenti-miR-210/BMMSCs和Lenti-Lac Z/BMMSCs培养第7天... 目的通过体内与体外的手段验证miR-210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BMMS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Lenti-miR-210/BMMSCs和Lenti-Lac Z/BMMSCs培养第7天RT-PCR法检测VEGF表达,第14天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表达,PKH26荧光染色Lenti-miR-210/HUVEC和Lenti-Lac Z/HUVEC,Matrigel成管实验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成管效果;agomir-210和agomir-NC分别与BMMSCs复合Hy Stem-HP凝胶缓释系统裸鼠皮下注射7 d后取标本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miR-210慢病毒载体转染BMMSCs,第7天RT-PCR和第14天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表达,明显高于Lenti-Lac Z/BMMSCs(P<0.05);Matrigel成管实验24 h结果显示:LentimiR-210/HUVEC组与Lenti-Lac Z/HUVEC组相比,端端接触明显且管状结构完整;agomir-210和agomir-NC与BMMSCs复合Hy Stem-HP凝胶缓释系统裸鼠皮下注射7 d后标本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agomir-210组CD31阳性细胞含量明显高于agomir-NC组。结论通过体内与体外的检测,miR-210过表达能够有效促进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0 bmmsc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Hystem-HP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L依赖外泌体途径调控BMMSCs诱导内皮细胞管腔形成
8
作者 董加一 赵疆东 +2 位作者 赵万民 刘文佳 李德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究ALPL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s)管腔形成的作用方式。方法:首先对正常人BMMSCs(Nor-hBMMSCs)、低碱性磷酸酯酶症(HPP)患者BMMSCs(HPP-hBMMSCs)进行多向分化鉴定。其次以Nor-hBMMSCs为对照组,HPP-hBM... 目的:探究ALPL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s)管腔形成的作用方式。方法:首先对正常人BMMSCs(Nor-hBMMSCs)、低碱性磷酸酯酶症(HPP)患者BMMSCs(HPP-hBMMSCs)进行多向分化鉴定。其次以Nor-hBMMSCs为对照组,HPP-hBMMSCs及通过慢病毒浸染法过表达ALPL基因的HPP-hBMMSCs(HPP-hBMMSCs+Plenti-ALPL)为实验组,通过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各组ECs成管腔能力。随后对HPP-hBMMSCs+Plenti-ALPL给予GW4869,比较其与HPP-hBMMSCs组对ECs管腔的形成能力的影响。最后收集Nor-hBMMSCs、HPP-hBMMSCs、HPP-hBMMSCs+Plenti-ALPL来源的外泌体,验证3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对ECs成管腔能力的影响。结果:ALPL基因突变导致hBMMSCs诱导ECs管腔形成能力明显降低,在HPP-hBMMSCs过表达ALPL可恢复诱导ECs成管腔能力,并证明这一过程通过外泌体途径实现。结论:ALPL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依赖外泌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碱性磷酸酶 管腔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L在BMMSCs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董加一 赵疆东 +2 位作者 陈骥 刘文佳 李德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究ALPL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皮细胞(ECs)管腔形成及骨内H型血管的影响。方法:以正常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MSCs)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为对照组,取ALPL^(+/-)基因敲除小鼠mBMMSCs、HPP患者hBMMSCs及通... 目的:探究ALPL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皮细胞(ECs)管腔形成及骨内H型血管的影响。方法:以正常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MSCs)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为对照组,取ALPL^(+/-)基因敲除小鼠mBMMSCs、HPP患者hBMMSCs及通过慢病毒浸染法敲减ALPL基因的hBMMSCs为实验组,通过Western-Blot及ALP染色法检测细胞中ALPL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管腔形成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各组成血管能力及H型血管的情况。结果:Western-Blot及ALP染色结果显示,经过慢病毒转染成功调控胞内ALPL基因表达,敲除ALPL基因导致小鼠干骺端附近H型血管数量及管腔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ALPL基因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骨内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H型血管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提取物缓解OVX-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疾病进展分子机制
10
作者 王丽君 胡丽萍 +1 位作者 肖丽 朱伟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450,共9页
目的探讨地黄提取物缓解双侧卵巢摘除手术(OVX)-诱导骨质疏松症(OP)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OVX-诱导的OP大鼠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Sham组,OVX组和OVX+地黄提取物组(OVX+RG extract组),每组8只。体外骨... 目的探讨地黄提取物缓解双侧卵巢摘除手术(OVX)-诱导骨质疏松症(OP)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OVX-诱导的OP大鼠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Sham组,OVX组和OVX+地黄提取物组(OVX+RG extract组),每组8只。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实验分组-1:Control组,OB-induction+Vehicle组,OB-induction+RG extract组。细胞实验分组-2:Control组;OB-induction+Vehicle组;OB-induction+RG extract+Adv-DAPK1 OE组,OB-induction+RG extract+Adv-vector组。Micro-CT测定大鼠右后肢股骨骨小梁显微结构参数。HE染色和组织学分析观察大鼠右后肢破骨细胞对小梁骨的吸收情况。qPCR法测定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21天后,细胞实验分组-1成骨细胞标志物Runx2和ALP mRNA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实验分组-1细胞中Runx2和ALP蛋白质相对表达情况,细胞实验分组-1和-2细胞中DAPK1和凋亡相关蛋白因子Bax、Bcl-2、Fas和Fas L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后肢股骨BV/TV、Tb.Num和Conn.dens值降低,Tb.SP、SMI和DA值升高(P<0.05);Tb.Th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显示大面积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OVX组BMD值降低(P<0.05)。与OVX组相比,OVX+RG extract组部分逆转了上述指标(P<0.05)。与Control组相比,OB-induction+Vehicle组Runx2 mRNA、ALP mRNA、Runx2和ALP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OB-induction+Vehicle组相比,OB-induction+RG extract组上述指标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Control组相比,OB-induction+Vehicle组DAPK1和凋亡相关蛋白因子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OB-induction+Vehicle组相比,OB-induction+RG extract组DAPK1和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OB-induction+RG extract+Adv-DAPK1 OE组DAPK1和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OB-induction+RG extract+Adv-vector组相比,OB-induction+RG extract+Adv-DAPK1 OE组DAPK1和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地黄提取物可抑制DAPK1抑制BMSCs凋亡,并能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地黄提取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分化 DAP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卵巢移植术后放疗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王丽君 姚亮 肖仲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BMSC移植。移植1月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处死所有大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3 BMSC免疫表型显示,表面标记CD44(+)和CD90(+)的高表达率分别为培养细胞的78.04%和75.17%,此外CD45(+)和CD34(+)表达率较低,仅为8.05%和10.40%。观察组经BMSC移植后,大鼠饮食、皮毛、行为和精神状态等一般状况较对照组恢复较快,体重出现明显增长(P<0.05),不良反应率较低(P=0.010)。此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LH、FSH水平明显降低(P<0.001)。同时,观察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MSC可在卵巢移植放疗后发挥保护作用,促使血清E2水平升高,LH、FSH水平降低,进而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移植 放疗 生殖内分泌激素 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3簇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李娜 孟菲菲 +1 位作者 慕晓迎 王花欣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2,共9页
miRNA-183簇已被证实在多种骨代谢疾病中表达异常,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标。研究表明,miR-183簇能够通过参与调节骨发育机制实现其抗病作用。目前对miR-183簇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疾病的的作用机制分析略显缺乏,因此本... miRNA-183簇已被证实在多种骨代谢疾病中表达异常,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标。研究表明,miR-183簇能够通过参与调节骨发育机制实现其抗病作用。目前对miR-183簇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疾病的的作用机制分析略显缺乏,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介绍miR-183簇调控骨细胞的成骨-破骨、成骨-成脂、成骨-软骨分化过程,及参与骨质疏松、骨肉瘤、骨关节炎等骨代谢疾病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和展望,为miR-183簇在骨代谢疾病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83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骨肉瘤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13
作者 汪能 胡宏志 李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2,共7页
目的 探究正清风痛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取新西兰白兔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氨基葡萄糖... 目的 探究正清风痛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取新西兰白兔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氨基葡萄糖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兔子作为假手术组,以正清风痛宁和氨基葡萄糖分组处理后检测兔膝关节软骨修复情况、软骨组织BMSC标志物CD90、CD29及CD45表达、外周血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配体(CCL)5及CCL7水平。体外实验:提取各组兔BMSC进行鉴定后检测其体外迁移、Ⅱ型胶原蛋白(ColⅡ)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正清风痛宁低、中、高剂量组与氨基葡萄糖组的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CRS)大体评分、CD90与CD29表达、SDF-1、MCP-1、CCL5与CCL7水平、BMSC体外迁移数与ColⅡ表达均升高(P<0.05),CD45表达均降低(P<0.05),正清风痛宁各剂量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相比,氨基葡萄糖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可提升趋化因子表达,促进BMSC迁移归巢,进而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修复 膝关节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SDF-1/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赵莉娜 张宸铭 +1 位作者 孙自学 陈建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8-126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POF组、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联合+SDF-1...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POF组、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联合+SDF-1/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对照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需构建POF模型,建模成功后,开始处理,尾静脉注射的药物每周处理1次,腹腔注射的药物每天处理1次,持续4周。ELISA检测血清中抗卵巢抗体(AOAB)、β-内啡肽(β-E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检测卵巢指数的变化;HE染色检测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闭锁卵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中BMSCs数占比;qRT-PCR检测卵巢组织中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HGF)、SDF-1、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SDF-1、CXCR4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F组血清中AOAB、TNF-α、INF-γ水平、卵巢中闭锁卵泡数升高,β-EP、VEGF水平、卵巢指数、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SDF-1、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OF组比较,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血清中AOAB、TNF-α、INF-γ水平、卵巢中闭锁卵泡数降低,β-EP、VEGF水平、卵巢指数、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BMSCs数占比、cMET、HGF、SDF-1、CXCR4 mRNA及SDF-1、CXCR4蛋白表达升高,且联合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最明显(P<0.05);AMD3100逆转了黄芪总皂苷联合BMSCs对POF大鼠的影响。结论黄芪总皂苷联合BMSCs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通路抑制POF大鼠炎症、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卵巢中BMSCs数占比、促进BMSCs归巢,进而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 卵泡 归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15
作者 杨伟铭 梁超伦 +5 位作者 陈凌 李金金 柳思露 郑坤锐 谢典翁 李兴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6-1493,共8页
目的 探讨七叶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苷组(20 mg/kg七叶苷,灌胃)、BM-MSCs组(1 mL 1×10^(6)/mL BM-MSCs,尾静脉注射)和联合给药组。... 目的 探讨七叶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苷组(20 mg/kg七叶苷,灌胃)、BM-MSCs组(1 mL 1×10^(6)/mL BM-MSCs,尾静脉注射)和联合给药组。使用Allen’s法构建SCI大鼠模型,造模次日开始给药,持续14 d。于给药3、7、14 d,使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在造模后第14天进行大鼠足迹实验。给药14 d后,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SOD、GSH活性和MD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MAP2、GAP43和GFAP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NQO-1、Nrf-2、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七叶苷组、BM-MSCs组及联合给药组大鼠后肢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学均有改善(P<0.05),MDA水平降低(P<0.05),SOD和GSH活性升高(P<0.05),MAP2、GAP43荧光强度升高(P<0.05),GFAP荧光强度降低(P<0.05),NQO-1、Nrf-2、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联合给药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 七叶苷联合BM-MSCs移植能有效改善SCI大鼠脊髓组织的损伤情况和后肢功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NQ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阻断胶质瘢痕形成,促进干细胞分化重建神经元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Nrf-2/NQ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O调控Notch1通路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BMSC归巢的影响
16
作者 王坤 方昊翔 曹晓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5-592,共8页
目的观察N 6甲基腺嘌呤(m 6A)甲基化调控缺刻基因1(Notch1)通路对哮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的影响,以及中药复方阳和平喘颗粒干预研究。方法采用大鼠BMSC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将提取的细胞分为支气管上皮细胞组、哮喘... 目的观察N 6甲基腺嘌呤(m 6A)甲基化调控缺刻基因1(Notch1)通路对哮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的影响,以及中药复方阳和平喘颗粒干预研究。方法采用大鼠BMSC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将提取的细胞分为支气管上皮细胞组、哮喘支气管上皮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以下简称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正常血清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siRNA-FTO-NC联合正常血清组、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检测共培养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MSC归巢水平和归巢标志物;实时定量PCR检测Notch1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组比较,共培养细胞组BMSC归巢水平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Notch1、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RBP-J)、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蛋白表达升高。与共培养细胞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BMSC归巢水平及CXCR4、SDF-1表达升高,Notch1、Hes1蛋白mRNA表达降低。与siRNA-FTO-NC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Notch1、Activated Notch1、RBP-J、Hes1蛋白表达和细胞活力升高,BMSC归巢水平降低。与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Notch1、RBP-J mRNA,Activated Notch1、Hes1蛋白表达降低,BMSC归巢水平升高,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Notch1、RBP-J、Hes1 mRNA表达降低。与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比较,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及Notch1、Activated Notch1、RBP-J、Hes1蛋白降低,BMSC归巢水平升高。结论阳和平喘颗粒可能通过上调FTO表达,抑制下游Notch1信号通路表达,从而促进哮喘BMSC归巢,减轻哮喘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支气管哮喘 N 6甲基腺嘌呤(m 6A) Notch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细胞外囊泡与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晓杰 何大伟 +3 位作者 高焱 徐敏哲 施勤 李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和骨骼结构改变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经济带来重大负担。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存在许多局限性,特别是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干细胞已被证实可以促进软骨修复和治疗OA,...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和骨骼结构改变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经济带来重大负担。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存在许多局限性,特别是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干细胞已被证实可以促进软骨修复和治疗OA,但免疫排斥和致瘤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ies,EVs)作为一种无细胞治疗策略备受关注。因其低免疫原性和能够介导细胞间通讯的特性,被认为在OA的治疗中具有潜力。笔者综述了不同来源的EVs在OA发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细胞外囊泡 软骨祖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因子Chemerin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崔道可 马勇 +3 位作者 郭杨 尹恒 吴世祥 夏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8-1052,共5页
脂肪组织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产生和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发挥多效性作用,参与调节摄食、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炎症、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而Chemerin是一种与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代表性脂肪因子。骨代谢是成骨细胞骨形成以及破骨细... 脂肪组织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产生和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发挥多效性作用,参与调节摄食、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炎症、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而Chemerin是一种与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代表性脂肪因子。骨代谢是成骨细胞骨形成以及破骨细胞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具有相同的祖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它们要么发生成骨分化,要么发生成脂分化。因此,当脂肪生成超过成骨细胞生成时,骨重建活性可能会降低,进而加快骨质疏松的进展。该综述旨在阐述脂肪因子Chemerin在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同时讨论其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及治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骨脂分化失衡诱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19
作者 欧亿林 彭睿 +2 位作者 毛钰蘅 翁锡全 元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5,共7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流失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率已呈现出高发的态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流失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率已呈现出高发的态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类型,其分化去向影响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在骨髓微环境中,BMSC的分化命运受Wnt、Notch、Hedgehogs和BMP等信号通路及lncRNAs、circRNA和外泌体等因素的调控,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调控网络,对BMSC的骨脂分化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调控效应。因此,BMSC成骨和成脂平衡的失调将会加剧骨髓脂肪化的程度,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导致骨代谢紊乱,进而诱发骨质疏松症。多项研究表明,抑制BMSC成脂分化,促进其成骨分化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目前国内研究BMSC骨脂分化失衡诱发骨质疏松的相关综述报道较少。鉴于此,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调控BMSC骨脂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探讨了BMSC骨脂分化失衡对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
20
作者 高小丽 王左敏 程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目的 探究牙髄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遗传学优势和临床应用潜能。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nibus,GEO)中下载包含DP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 目的 探究牙髄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遗传学优势和临床应用潜能。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nibus,GEO)中下载包含DP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基因表达微阵列数据集GSE217636。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筛选DPSCs与BM-MSCs的差异表达基因;对DPSCs高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途径富集分析;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关键差异基因;最后结合文献筛选DPSCs表达谱中归一化值大于4的各组织细胞特征性mRNA。结果 与BM-MSCs相比,DPSCs显著高表达肺部发育相关基因膜金属内肽酶(membrane metallo endopeptidase,MME)以及抗氧化相关的基因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XN);DPSCs高表达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以及蛋白质、脂质、核酸代谢上。结论 DPSCs与BM-MSCs相比在分子遗传学上存在优势,DPSCs可能是潜在的组织工程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