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4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液压力控制
1
作者 孙宁 张宇 +3 位作者 张奇祥 王金湘 田端洋 张荣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43-5654,共12页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复杂非线性特性和动态摩擦特性等导致精确的液压力控制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液压力精确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框架,建立了...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复杂非线性特性和动态摩擦特性等导致精确的液压力控制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液压力精确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框架,建立了面向控制器设计的各组件等效简化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三层闭环级联压力控制方法。具体而言,基于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压力控制层以削弱液压系统迟滞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位置控制层采用鲁棒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并考虑了传动机构的动静态摩擦问题,此外,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电流控制层以提高制动电机的动态跟随性能。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多种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液压力控制性能,稳态压力跟随误差控制在0.1 MPa以内,相比传统基于比例-积分(proportion-integration, PI)控制方法,采用本文方法瞬态压力跟随误差均值下降了0.14 MPa,稳态压力跟随误差均值减少了0.8 MPa,响应迟滞时间降低了0.04 s,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 主动制动 液压力控制 三层闭环级联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抗扰控制的车辆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
2
作者 李忠利 杨雯皓 +1 位作者 闫祥海 谭志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75,共7页
为改善汽车在弯道刹车情况下的操控安全性,本研究提出一个制动力优化控制策略。设计基于横摆角速度控制的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计算所需的额外横摆力矩,并利用最优化算法求解各车轮理想的制动力。... 为改善汽车在弯道刹车情况下的操控安全性,本研究提出一个制动力优化控制策略。设计基于横摆角速度控制的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计算所需的额外横摆力矩,并利用最优化算法求解各车轮理想的制动力。采用CarSim/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与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策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紧急转弯制动工况下,相比于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ADRC控制器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在车速90 km/h,制动强度z=0.7时,横摆角速度仍能有效跟随,避免车辆失稳;制动强度z=0.3时,横摆角速度最大偏差数值可减少0.04367 rad/s,质心侧偏角最大偏差可降低0.58246°,车身侧滑情况显著改善,整体操纵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动力学 自抗扰控制 制动力优化分配 弯道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着环境下ATC系统超速防护控制策略优化
3
作者 潘洪亮 孙敏达 +2 位作者 李迪 林源峤 袁建军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界面黏着特性显著劣化,导致列车自动运行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系统的超速防护功能存在失效风险。为增强ATC系统的全局稳健性,针对低黏着环境下ATC超速防护控制策略优化问题开展研... 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界面黏着特性显著劣化,导致列车自动运行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系统的超速防护功能存在失效风险。为增强ATC系统的全局稳健性,针对低黏着环境下ATC超速防护控制策略优化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安全制动模型、可保证紧急制动率(guaranteed emergency braking rate,GEBR)和黏着制动机理,系统解析ATC系统超速防护功能的作用过程。其次,通过分析工程实践中GEBR值的刚性设定模式与实际运营中黏着系数随机波动之间的失配矛盾,揭示“黏着衰减→制动效能下降→GEBR动态失配→制动距离突破安全阈值”的链式失效路径。最后,基于MATLAB平台构建融合轮轨动态黏着特性的ATC超速防护仿真模型,并通过具体事故案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既有系统的雨雪模式防护策略,本文提出的多目标协同优化动态控制策略能够实现GEBR值和系统顶篷速度的精细化协同调控,有效平衡低黏着环境下列车制动安全与系统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超速防护 可保证紧急制动率 安全制动模型 低黏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系统控制响应分析
4
作者 唐洋 皮云森 +1 位作者 王强 王国荣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187,共9页
为控制管道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完成减速制动,进一步提高管道维抢修作业的工作效率。创新设计了一种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液压控制系统,并搭建了系统试验装置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机器人管内流体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恒减... 为控制管道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完成减速制动,进一步提高管道维抢修作业的工作效率。创新设计了一种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液压控制系统,并搭建了系统试验装置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机器人管内流体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恒减速非线性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揭示了初速度、制动距离等重要参数对机器人减速制动过程中动态控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计的液压控制系统减速制动效果良好;随着机器人初速度减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减速制动距离误差在0.3~0.5 m,定位误差和稳态误差均较小;不同减速制动距离下,加速度最大超调量为-3.54 m/s~2,增加减速制动距离可有效降低定位误差。该研究对管道封堵机器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封堵机器人 减速制动 液压系统 联合仿真 控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研究
5
作者 唐洋 皮云森 +1 位作者 刘祥 王国荣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为快速封堵油气管道破损段并实现不停输抢修,本文设计了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直流截止阀式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可使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到达封堵管段并有效减速。基于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管内运动模型和调速机理分析,确定了... 为快速封堵油气管道破损段并实现不停输抢修,本文设计了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直流截止阀式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可使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到达封堵管段并有效减速。基于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管内运动模型和调速机理分析,确定了调速特性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的调速阀进行流场特性分析,得到了调速阀轴向长度、内径和泄流孔开孔长度对装置泄流后压降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优结构参数,即调速阀轴向长度为96.6 mm,内径为169.7 mm,泄流孔开孔长度为92.8 mm;开展了节流压降的原理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调速可靠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的调速与制动效果受调速阀结构和形状的影响较大。当调速阀的开度减小时,装置后方射流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可以在管道内壁射出高速流束,清除管道内壁的污物,同时减小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的阻力。反之,当调速阀的开度增大时,装置前后的压差减小,在开度为1.0时,装置前后压差最小,可以达到最大的减速效果。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对管道可实现良好的冲刷效果,并可以获得良好的调速性能,进而实现最大减速效果并成功完成封堵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 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 调速特性 调速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策略天鹰算法优化汽车ABS的PID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闯 黄鹤 +3 位作者 林国庆 高涛 王萍 赵力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1,共10页
为改善现有防抱死制动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实时性差且无法自动调整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策略天鹰优化算法的防抱死制动系统PID控制方法。以单轮车辆模型为例,首先,构建汽车防抱死系统的PID控制器仿真模型。其次,提出... 为改善现有防抱死制动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实时性差且无法自动调整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策略天鹰优化算法的防抱死制动系统PID控制方法。以单轮车辆模型为例,首先,构建汽车防抱死系统的PID控制器仿真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融合差分进化、反向学习和停滞扰动策略的天鹰搜索算法(DERLSP-AO),解决了天鹰优化算法(AO)易陷入局部最优及搜索精度有限的问题。通过设计狩猎视角反向学习策略来增大搜索范围,提高了算法效率;设计了停滞扰动策略,防止AO陷入局部最优;同时,结合差分进化策略,使天鹰种群进化淘汰掉较差个体。通过混合多种策略,完成了DERLSP-AO方法设计。然后,利用最优个体整定PID参数,得到优化的DERLSP-AO-PID控制器。最后,选择不同路面条件对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算法,基于DERLSP-AO-PID控制的防抱死系统(ABS)输出的滑移率曲线,能够更好地保持在期望范围内,车辆制动时间更少,制动距离也较短,进一步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制动性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抱死系统(ABS) PID控制器 天鹰优化算法(AO) 天鹰算法优化PID 滑移率 路面附着系数 制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滑低附路面多轴商用车制动稳定控制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石轩宇 蔡英凤 +3 位作者 王海 孙晓强 陈龙 杨超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雨雪天气常会导致湿滑低附路面,由此引发的车辆制动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其中,复杂的对开路面工况由于其路面附着存在差异,对多轴商用车的紧急制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稳定性要求。为提升制动效能,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将各轮胎滑... 雨雪天气常会导致湿滑低附路面,由此引发的车辆制动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其中,复杂的对开路面工况由于其路面附着存在差异,对多轴商用车的紧急制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稳定性要求。为提升制动效能,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将各轮胎滑移率控制在理想值附近,并提出了面向分布式驱动技术的电、液耦合制动力矩分配策略。为降低制动过程产生的横向误差,基于PID-滑模观测器(PID-SMO)对各轮制动的纵向力进行准确观测,并通过中后轴辅助转向对纵向力差异产生的附加横摆力矩进行补偿。经联合仿真分析,基于MFAC的紧急制动控制策略降低了制动距离并避免了制动末期的滑移率波动,确保了各轮轮速的一致性控制。中后轴转向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制动过程中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多轴转向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制动防抱死 对开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立金 杨世春 曲婧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7-1047,共11页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线控制动,完全摒弃液压/气压装置,实现人车解耦、更高的响应速度、更精准的制动力控制,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理想制动执行机构,然而由于系统可靠性、功能安全及成本...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线控制动,完全摒弃液压/气压装置,实现人车解耦、更高的响应速度、更精准的制动力控制,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理想制动执行机构,然而由于系统可靠性、功能安全及成本等原因仍未规模量产应用。分析EMB的技术发展现状及典型系统结构,比较线性自增力式和非线性增力式两大技术路线,介绍基于楔形自增力结构的电子楔式制动器(electronic wedge brake,EWB)及混合EMB系统,并探讨其在自动驾驶环境下的适用性。针对EMB系统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系统架构、电控单元、通信架构、失效模式等冗余设计方案,以及无传感器夹紧力估算方法的夹紧力控制技术,并对其后续产业化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机械制动 系统构型 冗余设计 夹紧力控制 功能降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铰连接下车用制动缸活塞偏磨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汤华 易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球铰连接具有非线性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球铰连接在传递力和位移时产生不确定性,导致偏磨的影响因素很难被量化,从而增加了车用制动活塞偏磨控制的难度。为了降低车用制动缸活塞的偏磨程度,提出一种球铰连接下车用制动缸活塞偏磨的控制方... 球铰连接具有非线性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球铰连接在传递力和位移时产生不确定性,导致偏磨的影响因素很难被量化,从而增加了车用制动活塞偏磨控制的难度。为了降低车用制动缸活塞的偏磨程度,提出一种球铰连接下车用制动缸活塞偏磨的控制方法。根据球铰连接下车用制动缸活塞工作过程中的力矩平衡方程,测量活塞表面的粗糙度。并通过量化粗糙度与偏磨关系,以该关系作为约束,获取活塞装配同轴度偏差以及活塞与缸筒间隙的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作为车用制动缸活塞偏磨控制器的输入,并根据负载压力动力学和力平衡,得到车用制动缸活塞偏磨控制器内部控制指令,由此完成球铰连接下车用制动缸活塞偏磨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可以将活塞的同轴度控制误差减小0.008mm,并明显缩小活塞偏磨面积。说明所提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车用制动缸活塞偏磨程度,有效延长活塞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铰连接 车用制动缸 活塞偏磨 粗糙度 控制指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预测(AMPC)的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柯帆 裴晓飞 +1 位作者 陈祯福 项鸿博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88,507,共9页
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动汽车底盘电控单元迎来爆炸式增长。为提高底盘主动安全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针对底盘电控单元的快速增长以及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低、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耦合冲突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 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动汽车底盘电控单元迎来爆炸式增长。为提高底盘主动安全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针对底盘电控单元的快速增长以及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低、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耦合冲突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 based,MAB)的底盘系统集成控制架构,提出一种集成前、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和差动制动系统的控制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每个智能体的状态方程以及其对车辆质心的贡献度模型,并结合模型预测控制考虑约束的特点,设计了包含全局状态跟踪误差和局部控制努力的代价函数,同时考虑执行器约束与地面摩擦椭圆约束;最后,每个智能体通过各自贡献度的动态信息交互实现其协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智能体模型预测的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在高低路面附着和大曲率弯道的行驶工况下,相比于各主动安全单元独立控制在横摆稳定性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模型预测控制 稳定性控制 主动转向 差动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碰撞时间的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
11
作者 童叙 王宇宁 +2 位作者 关艺博 田韶鹏 吴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63,共9页
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需求的制动策略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在该分层策略的上层,利用二阶TTC安全碰撞时间模型计算出车辆与前车的剩余碰撞时间,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制动策略的选取,并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车身法向... 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需求的制动策略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在该分层策略的上层,利用二阶TTC安全碰撞时间模型计算出车辆与前车的剩余碰撞时间,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制动策略的选取,并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车身法向受力模型和Burckhardt轮胎模型;在该分层策略的下层,进行了制动力在轮间的分配,使用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分别在一般制动、紧急制动、失稳制动3种工况下,以轮胎滑移率为对象建立优化函数,对车辆制动力进行了优化分配.使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所提出3种工况下的制动分配策略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一般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8.08%,制动时间减少25.12%;在紧急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9.17%,制动时间减少12.79%;在失稳制动工况下,该策略可通过轮胎差扭来提升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采用文中制动策略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制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 制动力优化分配 分层控制 序列二次规划方法 ECE法规 制动仿真 滑模控制 碰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天鹰算法优化整车ABS的模糊PID控制
12
作者 田闯 黄鹤 +2 位作者 杨澜 高涛 王会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2-1470,共9页
针对现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部分动态性能不足且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的弊端,提出多策略天鹰算法优化的整车ABS模糊PID控制方法.搭建汽车ABS动态性能仿真平台,包括整车模型、制动器模型及控制器模型.为了解决天鹰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 针对现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部分动态性能不足且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的弊端,提出多策略天鹰算法优化的整车ABS模糊PID控制方法.搭建汽车ABS动态性能仿真平台,包括整车模型、制动器模型及控制器模型.为了解决天鹰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及搜索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基于多策略改进的天鹰优化算法(DEFFAO).设计天鹰自由捕猎策略,增强个体搜索能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值;设计非线性收敛因子,平衡全局和局部的搜索能力;结合差分进化策略,淘汰天鹰种群中的较差个体.通过混合多种策略,完成DEFFAO方法设计.采用离线优化整定比例因子参数得到DEFFAO-模糊PID控制器,选择不同路面条件对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算法,基于DEFFAO-模糊PID控制ABS输出的滑移率曲线能够更好地保持在期望范围内,车辆制动时间更快,制动距离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抱死系统(ABS) 模糊PID控制器 天鹰算法 滑移率 制动时间 制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能量回收柔性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仲辰 杜常清 魏树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制动过程能量回收受电池状态的影响,以及回收过程能量快速变化会导致直流电压过冲的问题,建立PMSM矢量控制的电机制动能量回收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电池电荷状态(SOC)变化和考虑多场景切换的能量回收策略。针对制...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制动过程能量回收受电池状态的影响,以及回收过程能量快速变化会导致直流电压过冲的问题,建立PMSM矢量控制的电机制动能量回收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电池电荷状态(SOC)变化和考虑多场景切换的能量回收策略。针对制动过程中的系统动态特性,提出一种制动功率直接前馈控制方法,以减少制动过程中瞬时能量造成的逆变器直流电压尖峰。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适应电池在不同SOC状态下的能量回收需求;采用制动功率直接前馈控制后,系统动态特性显著提升,直流电压尖峰可减少83%以上,稳态建立时间缩短5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再生制动 能量回收 直接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相式单相逆变器的牵引供电光伏储能系统多层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廉静如 戴朝华 +1 位作者 姚志刚 陈维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7-1487,I0020,共12页
在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铁路能量路由器(railway energy router,RER)用于回收列车制动能量、接入光伏等新能源,同时改善负序、无功等电能质量,但是既有结构包含两套逆变器和变压器,存在成本高、工程应用难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 在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铁路能量路由器(railway energy router,RER)用于回收列车制动能量、接入光伏等新能源,同时改善负序、无功等电能质量,但是既有结构包含两套逆变器和变压器,存在成本高、工程应用难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跨相式单相逆变器的新型铁路能量路由器结构,其交流侧跨接α/β相牵引母线、直流侧接入光伏储能。首先,推导新型结构的数学模型和工作原理;然后,针对逆变器传统两端口模式转变为RER的三端口模式存在的有功/无功耦合问题,提出增加无功补偿装置的硬件解耦方法;其次,针对新型RER三端口间多向能流问题,提出一种多层协调优化控制策略。最后,基于典型工况及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从2.52%降低至1.58%,平均功率因数从0.688上升至0.966,再生制动回收率61.65%,光伏消纳率94.16%;主设备容量降低42.31%,成本降低37.23%,说明所提新型RER在实现现有RER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 储能系统 再生制动 单逆变器跨相式铁路能量路由器 多层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补偿滑模策略的飞机防滑制动与纠偏协同控制
15
作者 王远飞 杜城龙 +2 位作者 彭浩 李繁飙 桂卫华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4,共13页
本文针对飞机地面滑跑制动过程中跑道环境未知、机轮打滑、侧风干扰、非对称制动等影响飞机安全可靠滑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和平衡补偿滑模策略的飞机防滑制动与跑道纠偏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考虑实际刹车过程中横纵力矩... 本文针对飞机地面滑跑制动过程中跑道环境未知、机轮打滑、侧风干扰、非对称制动等影响飞机安全可靠滑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和平衡补偿滑模策略的飞机防滑制动与跑道纠偏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考虑实际刹车过程中横纵力矩耦合及侧风干扰等因素,建立飞机地面滑跑非对称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轮胎-跑道结合系数波动范围特征的跑道在线辨识方法,解决变跑道环境下结合系数的在线辨识问题.此外,通过设计自适应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实现对未知侧风干扰的有效估计,并提出基于平衡补偿滑模策略的前轮纠偏与双侧主轮协同制动控制方法,实现飞机在侧风干扰条件下的防滑制动与跑道纠偏协同控制.实验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可有效避免机轮打滑、抑制飞机偏航,同时提高飞机制动效率,增强飞机地面滑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防滑刹车系统 滑模控制 制动与纠偏协同控制 跑道辨识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相式-背靠背混合结构的铁路牵引用光伏储能系统及其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廉静如 戴朝华 +1 位作者 姚志刚 陈维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19-3529,I0020,共12页
针对传统背靠背结构的铁路能量路由器因需要两套逆变器导致所需容量大且成本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跨相式单相逆变器与背靠背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拓扑结构。首先,分析了混合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以解构两种结构之间的功率互补关系;然... 针对传统背靠背结构的铁路能量路由器因需要两套逆变器导致所需容量大且成本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跨相式单相逆变器与背靠背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拓扑结构。首先,分析了混合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以解构两种结构之间的功率互补关系;然后,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优化目标,提出一种混合结构功率优化控制策略,以实现跨相式和背靠背两种结构的有功/无功优化分配;最后,基于典型工况和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混合结构在实现与传统背靠背结构同样回收再生制动能量、消纳光伏功能的同时,逆变器和变压器的容量均降低21.2%;并且可以改善电能质量,其中三相电网负序电压不平衡度从2.46%降低至1.82%、平均功率因数从0.5838提高至0.924,说明新拓扑具有重要理论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 储能系统 再生制动 跨相式-背靠背混合结构铁路能量路由器 功率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纵向动力学精细化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宗泽 魏玉光 +2 位作者 于海龙 方波 胡楚璇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为准确计算车钩力并解决既有模型难以计算2个采用不同缓冲器的车钩连挂时车钩力的问题,提出一种钩缓装置纵向动力学精细化模型,该精细化模型包含缓冲器的阻抗特性函数和车钩运动状态子模型2部分。根据重载列车常用的MT-2型和QKX100型缓... 为准确计算车钩力并解决既有模型难以计算2个采用不同缓冲器的车钩连挂时车钩力的问题,提出一种钩缓装置纵向动力学精细化模型,该精细化模型包含缓冲器的阻抗特性函数和车钩运动状态子模型2部分。根据重载列车常用的MT-2型和QKX100型缓冲器的结构、原理和冲击试验结果,并结合解析法和拟合法的优点,分别建立2种缓冲器阻抗特性函数;根据缓冲器的阻抗及2个车钩间的接触关系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下一时刻车钩的坐标和速度,建立车钩运动状态子模型。在验证缓冲器阻抗特性和精细化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编组形式对3万t列车缓解工况车钩力影响的动力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精细化模型模拟得到的不同工况下MT-2型和QKX100型缓冲器阻抗特性与试验值吻合,优于部分既有模型;精细化模型能仿真计算采用不同类型缓冲器的2个车钩连挂时的车钩力和运动状态,且该模型的列车纵向动力学案例仿真结果与国内外主流仿真平台的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采用3个万t单元编组并配备电控空气(ECP)制动系统的3万t列车,其缓解工况的车钩力小于其他编组形式的列车,这是保证列车在长大坡道平稳运行较好的编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动力学计算 重载列车 车钩缓冲装置 阻抗 编组形式 电控空气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助力失效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跨系统备份研究
18
作者 田博士 李亮 +3 位作者 石家贤 李大为 卓坤 屈文英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线控制动系统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真空助力器方案,成为新能源汽车制动领域的主导技术。其中,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作为线控制动的一种形式,当其电液制动模块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制动意图主要依靠基础液压制动和电机回馈制动来完成。这两种制动... 线控制动系统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真空助力器方案,成为新能源汽车制动领域的主导技术。其中,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作为线控制动的一种形式,当其电液制动模块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制动意图主要依靠基础液压制动和电机回馈制动来完成。这两种制动方式所能提供的制动能力相对有限,难以达到驾驶员期望的减速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为了全面提升车辆的行车安全性能,本文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纳入行车制动执行的一环。在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助力功能失效情况下,智能制动系统能够根据驾驶员请求的减速度,通过整车网络通信,发出制动力或制动减速度请求信号。这一过程将协调电机回馈制动和EPB制动,共同作用以增强车辆的减速性能,从而显著提升制动效率。此外,通过对EPB实施多级控制策略,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减速度需求,不仅优化了驾乘体验,提高了舒适性,而且还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 助力失效 电机回馈 电子驻车制动 异构备份 制动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纯电动汽车再生能量回收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屈滨 韩涛 +1 位作者 张怡 公海昌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针对车辆低速行驶的制动能量回收率低,频繁充放电影响动力电池寿命的问题,提出以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制动强度、车速和制动间隔时间为输入,再生制动力分配系数为输出的纯电动汽车模糊控制再生制动策略。同时,采用遗传... 针对车辆低速行驶的制动能量回收率低,频繁充放电影响动力电池寿命的问题,提出以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制动强度、车速和制动间隔时间为输入,再生制动力分配系数为输出的纯电动汽车模糊控制再生制动策略。同时,采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在Simulink中搭建控制策略模型,并在不同测试工况下与CarSim联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仅以电池SOC、制动强度和车速为输入的模糊控制再生制动策略,所提策略减少了制动能量回收次数,提高了制动能量回收率。该策略不仅可以改善对动力电池的损害情况,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制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再生制动 模糊控制 遗传算法 CAR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控制方法研究
20
作者 尤勇 吴景涛 +1 位作者 孟云龙 刘芳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5-1476,共12页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汽车底盘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研究中大多采用底盘部分子系统单目标控制,这无法实现车辆性能全局最优。本文以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半车底盘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底盘纵-横-垂一体化控制...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汽车底盘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研究中大多采用底盘部分子系统单目标控制,这无法实现车辆性能全局最优。本文以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半车底盘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底盘纵-横-垂一体化控制的研究。首先,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为了保证整车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制动性以及横向稳定性,基于分层控制原理,设计了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化控制的底盘一体化控制器,以子系统各性能指标加权平方和的积分最小为目标,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控制器加权系数,实现底盘多系统的一体化协调最优控制;最后,基于仿真软件,分别搭建悬架、制动、转向子系统控制器来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底盘一体化控制策略的车辆,其行驶平顺性、制动性以及横向稳定性皆优于采用部分子系统控制的车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 制动 转向 一体化控制 全局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