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New Interspecific Monosomic F_1 Substitution Stocks for Investigations in Cotton Genome
1
作者 SANAMYAN M F PETLYAKOVA J E SHARIPOVA E A RAKHMATULLINA E M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8-,共1页
As it is known a complete coverage of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genome with hypoaneuploids is not still realized.Therefore the detection of new types of aneuploids especially in different cytogenetic collections i... As it is known a complete coverage of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genome with hypoaneuploids is not still realized.Therefore the detection of new types of aneuploids especially in different cytogenetic collections is very useful.In Uzbekistan,long-term investigations toward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Development of New Interspecific monosomic F1 Substitution Stocks for Investigations in Cotton Gen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黑芥单体附加系的创制及遗传研究
2
作者 王顺林 武海燕 +8 位作者 程靖雯 彭梓然 杨芩芩 张密密 谭晨 吴增祥 葛贤宏 李再云 李鹏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8,共8页
为利用芸薹属B基因组及其可能的优良性状,以黑芥为芸薹属B基因组供体,将白菜型油菜与黑芥远缘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杂种作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亲本不断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手段鉴定出附加黑芥B7和B8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并对2... 为利用芸薹属B基因组及其可能的优良性状,以黑芥为芸薹属B基因组供体,将白菜型油菜与黑芥远缘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杂种作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亲本不断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手段鉴定出附加黑芥B7和B8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并对2个单体附加系进行表型考察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染色体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表型,B7单体附加系雌不育严重,种子种皮颜色表现为淡黄色,叶片表现出亲本黑芥的毛刺表型;B8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亲本黑芥植株高大、一次分枝数多的表型。细胞学分析表明黑芥B7和B8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多以单价体形式存在,黑芥B7染色体上存在45S rDNA位点。雌雄配子传递率分析发现B7和B8染色体的传递率均较低,分别为B7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9.14%、雄配子传递率6.58%,B8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20.17%、雄配子传递率9.05%。本研究创制的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单体附加系将有利于深入解析黑芥基因组信息及利用其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黑芥 单体附加系 细胞学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抗源京核8811品系抗小麦条锈病主效基因的单体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敬原 徐世昌 +2 位作者 张书绅 赵文生 张继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采用单体分析技术 ,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 CY31和埃塞俄比亚菌系 35E134的单孢菌系对重要抗源京核 8811品系进行抗条锈基因分析及定位。结果表明 :京核 8811含有抗 35E134菌系、位于 2 A染色体上和抗 CY31菌系、位于 4 D染色体上的... 采用单体分析技术 ,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 CY31和埃塞俄比亚菌系 35E134的单孢菌系对重要抗源京核 8811品系进行抗条锈基因分析及定位。结果表明 :京核 8811含有抗 35E134菌系、位于 2 A染色体上和抗 CY31菌系、位于 4 D染色体上的两对显性抗条锈基因 ,二者均控制 0 - 0 ;的侵染型。异同比较显示 ,定位基因不同于国际上已定名的抗条锈基因 ,谓之新基因 ,暂定名为 Yr Jh1和Yr Jh2。 Yr Jh2具有比 Yr Jh1更宽的抗性谱 ,二者同时存在 ,使京核 8811具有较强的抗条锈性 ,抗中国目前所有小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主效基因 单体分析 条锈病 抗病育种 抗源 系核8811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中梁22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敏娜 徐智斌 +3 位作者 王美南 宋建荣 井金学 李振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80-1284,共5页
对中梁22/铭贤169杂交F2群体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及中国春单体系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发现,中梁22携带1个显性(暂命名YrZhong22)和1个隐性抗病基因,前者位于5B染色体。由中梁22×铭贤169的F2群体构建抗病、感病池,用SSR标记结合集群分... 对中梁22/铭贤169杂交F2群体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及中国春单体系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发现,中梁22携带1个显性(暂命名YrZhong22)和1个隐性抗病基因,前者位于5B染色体。由中梁22×铭贤169的F2群体构建抗病、感病池,用SSR标记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建立了与YrZhong22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Xwmc289、Xwmc810、Xgdm116和Xbarc232,并将YrZhong22定位于小麦5BL染色体。YrZhong22与相邻微卫星位点Xwmc810和Xgdm116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7cM和4.4cM。系谱分析及分子标记分析表明,YrZhong22可能是一个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新抗条锈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梁22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单体分析 分子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高优503”抗条锈基因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彦梅 钟冠昌 +4 位作者 穆素梅 安调过 王志国 李俊明 纪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3-386,共4页
本试验利用感染条锈病的“中国春”单体系列与抗条中 2 9号生理小种的“高优 50 3”小麦进行杂交 ,通过细胞学观察和田间锈病鉴定 ,对其抗病基因进行单体分析。结果表明 :“高优 50 3”小麦抗条中2 9号生理小种的基因位于 4 B和 5B染色... 本试验利用感染条锈病的“中国春”单体系列与抗条中 2 9号生理小种的“高优 50 3”小麦进行杂交 ,通过细胞学观察和田间锈病鉴定 ,对其抗病基因进行单体分析。结果表明 :“高优 50 3”小麦抗条中2 9号生理小种的基因位于 4 B和 5B染色体上 ,是两对显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优503小麦 单体分析 条锈病 基因定位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工程法聚合小麦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宏 吉万全 +3 位作者 任志龙 王长有 王秋英 蔡东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02-705,共4页
采用小偃6号1D单体材料作为受体,中优6号、安农91168和皖38为5+10亚基的供体进行杂交,F1代田间苗期取根尖进行细胞学检测,孕穗期镜检花粉母细胞选择单体植株,并对其套袋自交.F2代籽粒在室内进行SDS-PAGE电泳筛选14+15和5+10亚基聚合且... 采用小偃6号1D单体材料作为受体,中优6号、安农91168和皖38为5+10亚基的供体进行杂交,F1代田间苗期取根尖进行细胞学检测,孕穗期镜检花粉母细胞选择单体植株,并对其套袋自交.F2代籽粒在室内进行SDS-PAGE电泳筛选14+15和5+10亚基聚合且纯合籽粒,将5+10优质亚基转入当地主要优质源之一的小偃6号,同时将其聚合效率与正常二体杂交F2籽粒分离结果相比较.分析认为单体材料在亚基聚合中,其亚基分离完全符合一对基因的独立遗传,具有较高的选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单体 优质亚基 聚合效率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单体和端体细胞学行为与鉴定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香娣 王坤波 +4 位作者 李懋学 黎绍惠 王春英 宋国立 刘方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2-305,共4页
报道了陆地棉单体和端体的细胞学鉴定时的染色体构型表现及其鉴定技术方法 ,并就陆地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研究的取样。
关键词 陆地棉 单体 端体 细胞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粒重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郑有良 颜济 杨俊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本文以低粒重的多小穗品系“10阿”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粒重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材料“10阿”粒重低受5A、1B、2B、6B、2D和7D等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控制。从其减小效应的程度来... 本文以低粒重的多小穗品系“10阿”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粒重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材料“10阿”粒重低受5A、1B、2B、6B、2D和7D等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控制。从其减小效应的程度来看,1B和2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5A、6B、2D和7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 染色体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桑丹 刘畅 +5 位作者 王娟 陈雪平 罗双霞 李晓峰 王彦华 申书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7-520,共4页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20~29,其中以2n=23~24的非整倍体植株居多,占总观察株数的51.44%;对2个2n=21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初步鉴定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分别命名为CO-5-1和CO-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染色体 单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单体的诱发及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保民 张天真 +1 位作者 张海洋 潘家驹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报道了利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陆地棉花粉诱导单体株的效率。未研究共鉴定分离出了A染色体亚组中的第1、2、4 染色体的单体以及D染色体亚组中的另18染色体的单体,讨论了花粉辐照诱导陆地棉单体株的有效剂量;没有鉴定分... 本文报道了利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陆地棉花粉诱导单体株的效率。未研究共鉴定分离出了A染色体亚组中的第1、2、4 染色体的单体以及D染色体亚组中的另18染色体的单体,讨论了花粉辐照诱导陆地棉单体株的有效剂量;没有鉴定分离出新单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单体 诱发 鉴定 花粉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桥梁单体培育小麦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武云 胡晓蓉 毛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7,共5页
将小麦染色单体转育和利用受体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这两个研究程序有机结合,设计出一套采用桥梁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新方法。新方法只利用一套单体系统为桥梁材料,就可将目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代换到任一个受体品种中,... 将小麦染色单体转育和利用受体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这两个研究程序有机结合,设计出一套采用桥梁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新方法。新方法只利用一套单体系统为桥梁材料,就可将目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代换到任一个受体品种中,培育成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突破了目前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培育时,受体小麦品种必须首先是单体系的障碍,缩短了一半的研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桥梁 单体 品种间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后代亚倍体类型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建国 石春海 +2 位作者 蔺兴武 李再云 傅廷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7-921,共5页
在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五倍体杂种后代中 ,鉴定出多种亚倍体类型。在P3 群体中 ,细胞学观察发现诸葛菜染色体替代甘蓝型油菜的 1对染色体异代换植株 ,体细胞由 36~ 38条染色体的 3种类型组成 ,但具 38条的体细胞与花粉母细胞 (PMC)... 在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五倍体杂种后代中 ,鉴定出多种亚倍体类型。在P3 群体中 ,细胞学观察发现诸葛菜染色体替代甘蓝型油菜的 1对染色体异代换植株 ,体细胞由 36~ 38条染色体的 3种类型组成 ,但具 38条的体细胞与花粉母细胞 (PMC)占绝对优势 ,育性正常。在P4群体后代中鉴定出 3株具有 37条染色体的单体类型 ,形态与结实率均不相同。其中 1株生长势很强 ,其体细胞与PMC均由多种类型构成 ,但具 37条的体细胞与花粉母细胞占主要比例 ,未配对的染色体形态较小 ,对生长无明显影响。在染色体数为 4 4与 4 1的两种超倍体 (P3 群体 )后代 ,鉴定出具有 2 9~ 32条染色体的 4种亚倍体 ,除染色体数为 2 9的植株外 ,其余均为混倍体 ,它们的减数分裂异常 ,花粉育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亚倍体 异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多小穗品系10—A单株籽粒产量染色体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有良 颜济 杨俊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30,共4页
本文以不分枝普通多小穗品系10-A 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单体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系10-A 单株籽粒产量受5A、7A、1B、2B、6B、2D 和7D 等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其中,5A、7A、2D 和7D 染色体... 本文以不分枝普通多小穗品系10-A 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单体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系10-A 单株籽粒产量受5A、7A、1B、2B、6B、2D 和7D 等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其中,5A、7A、2D 和7D 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增效,1B、2B和6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减效.就作用强度而言,7A、1B、2D 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5A、2B、6B和7D 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株籽粒产量 单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中国春和Sava单体的繁育行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洪杰 郭北海 +3 位作者 石云素 裴翠娟 王子宁 高增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16,共4页
从1991年至1994年对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Sava两套单体的繁育行为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分析的668株中国春单体自交种子中,55.3%为单体,41.0%为二体,3.2%为缺体。检查了630株Sava单体自交种子... 从1991年至1994年对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Sava两套单体的繁育行为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分析的668株中国春单体自交种子中,55.3%为单体,41.0%为二体,3.2%为缺体。检查了630株Sava单体自交种子根尖染色体数目,其中单体、二体和缺体株频率分别为52.7%、42.6%和3.8%。观察到的其他类型非整倍体有三体、四体、单端体和双单体,频率不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体 繁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优503”小麦芒基因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彦梅 安调过 +1 位作者 王志国 纪军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1-33,共3页
应用单体分析法对21个“中国春”单体与“高优503”小麦品种(系)杂交的F_1代进行细胞学观察,选取单体植株观察其芒性状表现并进行分析,得出2A组合F_1代的单体植株有芒而其他组合无芒,“高优503”的2A染色体上存有促进芒表达的隐性基因。
关键词 小麦 芒性状 单体分析 芒基因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索棉异附加单体系的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仲华 何鉴星 陈金湘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铃小;异附加单体系II各单株形态学表现为黄花冠、花瓣内有黄色斑块、花器小、叶尖下垂、叶片厚、叶表面凹凸不平;异附加单体系异附加单体系II的分离株均表现为正常陆地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索马里棉 异附加单体系 细胞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蓝粒单体小麦选育稳定缺体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穆素梅 钟冠昌 +1 位作者 李振声 李滨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69-72,共4页
利用蓝粒单体小麦,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通过大群体筛选和定向选择的方法,结合细胞学观察,已选育出7种稳定的自花结实正常的缺体小麦,为选育整套的缺体小麦系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蓝粒单体 小麦 缺体小麦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随体染色体的单体、双体、三体种株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雅丽 申书兴 +2 位作者 陈雪平 武占会 李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78,共4页
试验以大白菜生殖生长时期的随体染色体的单体、双体(二倍体)、三体种株为试材,测其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密度等几个有关光合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体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对大白菜种株的光合特性有... 试验以大白菜生殖生长时期的随体染色体的单体、双体(二倍体)、三体种株为试材,测其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密度等几个有关光合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体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对大白菜种株的光合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光合速率表现为双体>三体≈单体,分别为23 2μmol/(m2·s)、21 1μmol/(m2·s)、19.4μmol/(m2·s)。通过测定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应用计算机模拟求得双体、随体染色体的单体和三体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是43~46μmol/(m2·s)、900~1000μmol/(m2·s);42~44μmol/(m2·s)、1100~1200μmol/(m2·s);50~52μmol/(m2·s)、1200~1300μmol/(m2·s)。双体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单体和三体。叶绿素含量则为三体>单体>双体,但是叶绿素a/b比值则为双体最大。气孔密度为单体>双体>三体。气孔大小为三体>双体>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单体 三体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仙单染色体特异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菁华 吕柳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5-308,共4页
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到一个多花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2n=22)品种的中着丝粒单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染色体放入0.2ml。Eppendorf管中,经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 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到一个多花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2n=22)品种的中着丝粒单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染色体放入0.2ml。Eppendorf管中,经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后,进行两轮PCR扩增,得到0.3~3.0kb之间的DNA片段。用水仙基因组DNA标记作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从而证明单染色体DNA确实已被成功地扩增。将第二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随机挑取90个重组子进行分析。发现插入片段主要在600~2500bp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 微分离 单染色体 微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自然群体中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促进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登才 罗明诚 +3 位作者 杨俊良 颜济 兰秀锦 杨武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5,共6页
“开县罗汉麦”是来源于四川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这个品种的自然群体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因子。通过染色体单体分析发现,这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促进作用是由位于“开县罗汉麦”6A染色体上的基因造成的。它不同于以前所... “开县罗汉麦”是来源于四川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这个品种的自然群体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因子。通过染色体单体分析发现,这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促进作用是由位于“开县罗汉麦”6A染色体上的基因造成的。它不同于以前所报道的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人工突变体,是一个地方品种自然群体中天然分布的新的配对促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定位 配对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