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Means-NCS-ANOVA的八大民窑颜色聚类与应用偏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宇渊 莫雁婷 +2 位作者 黄超逸 冯娜娜 陈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6,共12页
中华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颜色作为陶瓷的一种装饰,可以表达不同的设计理念、情感意识、地域特征和服务对象。为了更好地传承陶瓷艺术文化,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NCS-ANOVA的颜色分类研究方法。首先,采用K-means颜色聚类、NCS颜色... 中华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颜色作为陶瓷的一种装饰,可以表达不同的设计理念、情感意识、地域特征和服务对象。为了更好地传承陶瓷艺术文化,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NCS-ANOVA的颜色分类研究方法。首先,采用K-means颜色聚类、NCS颜色体系提取宋代八大民窑的颜色特征,分析八大瓷窑的区域特征及设计理念;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制作问卷调查;并利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探究现代设计师对八大民窑颜色的应用偏好。由实验结果可知,设计师性别、专业、工龄也会对八大民窑颜色的应用偏好产生影响;景德镇窑的颜色最受现代设计师欢迎,而耀州窑、磁州窑、定窑的颜色已经不太符合现代审美。本研究采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八大民窑特征,调研现代设计师对八大民窑颜色的使用偏好,为文物识别、陶瓷文化传承及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颜色聚类 NCS颜色体系定位 描述性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八大民窑 颜色应用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传统建筑陶塑脊饰及其人文性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2,共5页
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其为"南国陶都"石湾民窑的特产,是集陶瓷、建筑与雕塑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文化在当代有断层的危机,当年在岭南与... 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其为"南国陶都"石湾民窑的特产,是集陶瓷、建筑与雕塑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文化在当代有断层的危机,当年在岭南与东南亚广泛分布的岭南陶塑脊饰,锐减到如今只存在寥寥几个建筑之上。笔者的研究正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以寻求传承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塑脊饰 石湾民窑 民俗 人文性格 多元文化 海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董和泉 邓文华 +7 位作者 许华勇 张列琤 朱煜 杨亮 黄伟 王建 尹京苑 郭景康 《陶瓷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区分宋代汝瓷和民窑钧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钧瓷的配方设计,判断实际生产中的钧瓷配方是否能产生分相。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古陶瓷 宋代汝瓷 民窑钧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的价值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兴华 饶俊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9-104,共6页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既包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也包含景德镇窑业主、瓷业工人等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管理、销售等“博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体系和规律,以及从业人员约定俗成的风俗和习惯。可以这样说,民窑制度文化与景德镇...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既包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也包含景德镇窑业主、瓷业工人等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管理、销售等“博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体系和规律,以及从业人员约定俗成的风俗和习惯。可以这样说,民窑制度文化与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和城市命运有内在的联系。当代民窑的崛起以及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人们对千年沉淀下来的民窑制度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民窑 制度文化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天启民窑青花的文质彬彬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研霞 朱艳芳 石小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中国民窑青花,主要指生产于民间,为民所用的青花器物的总称,从唐代开始已经有了民窑青花的记载。其所具有的"文质彬彬"的气质被后人所称颂。明代是民窑青花发展的关键期,天启青花便是这一时段的典型之作,具有内容和形式的高... 中国民窑青花,主要指生产于民间,为民所用的青花器物的总称,从唐代开始已经有了民窑青花的记载。其所具有的"文质彬彬"的气质被后人所称颂。明代是民窑青花发展的关键期,天启青花便是这一时段的典型之作,具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尽显天时地利,适时造物,适者造物之妙。既真实反映事物的本质,又彰显时代文明。它是现代青花艺术发展的沃土,能够生发出更多的营养供于其成长。我国的陶瓷文化绚烂而悠久,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优秀资源。古为今用,本文通过对具有典型时代特色的天启民窑青花"文质彬彬"的理解与分析,探寻现代青花艺术更为蓬勃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窑 青花 文质 彬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窑之辩--石湾窑文化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石湾窑为中国著名民窑,但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忽略与误解,其作为"中国陶"代表的地位亦同时被贬低。石湾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明清以来代表了广窑的最高水平。石湾窑的文化特点可总结为九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扬长避短,另辟蹊径... 石湾窑为中国著名民窑,但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忽略与误解,其作为"中国陶"代表的地位亦同时被贬低。石湾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明清以来代表了广窑的最高水平。石湾窑的文化特点可总结为九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兼收并蓄,擅仿擅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妙趣天成,大巧若拙;诗意表现,艺之大成;岭南风骨,广府特色;名家辈出,代代相承;精于匠作,疏于理论。官窑与民窑之别,不应在艺术的高低,而应在于追求趣味的不同。官窑追求的是统治阶级的欣赏趣味,而民窑追求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陶胜于质朴,瓷胜于精致,陶与瓷,不可以高低论。石湾窑在中国名窑之林独树一帜,以其并不优越的陶土塑造出超越诸多名窑的石湾陶塑艺术,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岭南的地域文化,成就了中国陶器的一个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窑 石湾窑 文化 陶器 陶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明代“空白期”窑业遗存的考古学探索与新认知 被引量:7
7
作者 秦大树 高宪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77,共15页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制瓷业缘于缺少纪年器物而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然而这一时期却处在明代景德镇官民窑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期制瓷业的关注和研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景德镇陶瓷考古...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制瓷业缘于缺少纪年器物而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然而这一时期却处在明代景德镇官民窑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期制瓷业的关注和研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景德镇陶瓷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本文通过梳理景德镇窑址考古的探索过程,使读者能够对三朝瓷业研究探索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随着窑址考古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新发现和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明代空白期 官窑和民窑 制瓷业 窑址考古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梅 薛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和风俗文化的统称。从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题材、民俗文化根源、典型图式及其文化意蕴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其上的民俗文化内涵,力求比较全面地展示明代民窑青花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 明代民窑 青花瓷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中国古代民间陶瓷 被引量:2
9
作者 欧阳昱伶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8-84,77,共8页
中国古代民间陶瓷的丰厚文化遗存再现了其悠远的历史,它庞大的产量不仅曾服务历代民众而且大额外销,在各个历史时期,民间陶瓷造型、装饰、工艺等的成就卓然。它的传统深植于民众之中,是历史传承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也是现代陶瓷文化民族... 中国古代民间陶瓷的丰厚文化遗存再现了其悠远的历史,它庞大的产量不仅曾服务历代民众而且大额外销,在各个历史时期,民间陶瓷造型、装饰、工艺等的成就卓然。它的传统深植于民众之中,是历史传承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也是现代陶瓷文化民族性的渊源以及发展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民间陶瓷 代表性民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兼谈《陶瓷物语》等景德镇地域文本的创作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以闪烁着千年窑火的辉煌的景德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说家以此地域为背景的《陶瓷物语》等文本的创作,探研陶瓷文化的母性特征,海纳百川的母性的胸怀;寻觅御窑皇瓷和民间青花的特质及交融关系;感悟炼瓷就像人生历... 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以闪烁着千年窑火的辉煌的景德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说家以此地域为背景的《陶瓷物语》等文本的创作,探研陶瓷文化的母性特征,海纳百川的母性的胸怀;寻觅御窑皇瓷和民间青花的特质及交融关系;感悟炼瓷就像人生历程,人的情感的丰富脆弱犹如瓷的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化 小说家 景德镇 母性 御窑皇瓷 民间青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宁夏灵武窑的窑场属性——兼论官窑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保 马新田 冯冕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72,共9页
通过梳理灵武窑考古发现的资料,对灵武窑遗址存在争议的性质作出判断,认为灵武窑是西夏官府投资、经营,产品由官府掌控分配的官方窑场,具备广义官窑属性。
关键词 灵武窑 官窑 民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渣胎碗纹饰管窥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6,共2页
就景德镇民窑制作的青花瓷碗的史实,阐述纹式装饰的个中奥秘,并随其体现的情感特征,意象式的线型语汇、象征形式以及现代审视的观点,择其要点,一叙管窥之见。
关键词 渣胎碗 民窑 青花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民艺的保护与活化——以临安“天目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晓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地方"是民艺保护的原点,在民艺研究与管理的实践中,需要地方主体的直接参与和自觉保护,这是民艺传承、保护与开发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浙江临安天目窑为例,通过探寻它的烧造与使用轨迹、传播与交流途径、文化与宗教内涵,来研... "地方"是民艺保护的原点,在民艺研究与管理的实践中,需要地方主体的直接参与和自觉保护,这是民艺传承、保护与开发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浙江临安天目窑为例,通过探寻它的烧造与使用轨迹、传播与交流途径、文化与宗教内涵,来研究天目窑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为浙江其他地区民艺文化发展、传统产业开发找到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窑 民艺 保护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仿、延续与嬗变——清末民初磁州窑青花装饰探析
14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6,共8页
从清道光年间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末,磁州窑一改白地黑花的装饰特色,把青花装饰广泛运用到各类陶瓷器物之中,青花成为这一时期的陶瓷装饰主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磁州窑青花装饰的形成。全国瓷业改良的推动,使磁州窑从粗瓷向细瓷改良... 从清道光年间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末,磁州窑一改白地黑花的装饰特色,把青花装饰广泛运用到各类陶瓷器物之中,青花成为这一时期的陶瓷装饰主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磁州窑青花装饰的形成。全国瓷业改良的推动,使磁州窑从粗瓷向细瓷改良,在装饰技法上对景德镇青花技法学习,效法名人名画技法;题材上,延续传统人物经典故事画面的流传,秉承了吉祥寓意的内涵,对诗文装饰做出,继而形成了磁州窑装饰从黑到青的嬗变。青花装饰图案由装饰性向绘画性转变,画师身份的独立,出现了关注现实的题材,呈现出北方民间青花特有的兼工带写,质朴恣意的艺术特征,在效仿、延续与嬗变中体现了磁州窑青花在时代社会变革中所作出的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青花 民间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敏敏 李国霞 +4 位作者 赵维娟 李融武 赵文军 承焕生 郭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3-1366,共4页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官瓷 张公巷窑青瓷 刘家门窑青瓷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6-38,共3页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花瓷 民窑 官窑 铜的氧化物的应用 窑变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民窑青花瓷艺术文人画风探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萱 董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6,83,共3页
明末是青花瓷艺术风格重要的转变期,出现了显著的文人化倾向。明末文人画的空前繁荣、印刷术的进步和版画的流行以及大批文人及御窑优秀画工进入瓷画界等是明末青花瓷兴起文人画风的主要原因。明末青花瓷在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中均... 明末是青花瓷艺术风格重要的转变期,出现了显著的文人化倾向。明末文人画的空前繁荣、印刷术的进步和版画的流行以及大批文人及御窑优秀画工进入瓷画界等是明末青花瓷兴起文人画风的主要原因。明末青花瓷在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中均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并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追求笔墨情趣和程式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文人画 民窑青花瓷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姑苏版画与清代景德镇民窑釉上彩瓷风格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美丽 余颖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73,76,共3页
姑苏版画在明中叶已经发展成熟,至清代时成为最重要的版画类型之一,具有很高艺术水准和鲜明特色,对清代景德镇民窑釉上彩瓷风格形成重要影响。清代景德镇民窑釉上彩瓷在移植与借鉴姑苏版画的过程中,大大丰富了题材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清代 姑苏版画 景德镇民窑 釉上彩瓷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官搭民烧”与明嘉靖民窑青花发展及艺术新风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3-85,共3页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搭民烧 明嘉靖时期 民窑青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年款禁令”与清康熙民窑款识品牌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立洪 艾正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2,共3页
康熙十六年颁布的"年款禁令"直接促成了康熙民窑款识的丰富多彩。康熙民窑款识种类繁多、设计精巧、内涵丰富,富有个性化特色,具备了品牌意义。在款识品牌意识的推动下,康熙民窑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关键词 清康熙民窑 年款禁令 品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