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CzVB的高效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文静 吴有智 张材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以超薄插入方式制备了基于BCzVB(1,4-bis[2-(3-N-ethylcarbazoryl)vinyl]benzene)的高效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MoO_(3)/TAPC(1,1-bis((di-4-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50 nm)/BCzVB(x nm)/CBP(4,4’-N,N’-d... 以超薄插入方式制备了基于BCzVB(1,4-bis[2-(3-N-ethylcarbazoryl)vinyl]benzene)的高效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MoO_(3)/TAPC(1,1-bis((di-4-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50 nm)/BCzVB(x nm)/CBP(4,4’-N,N’-dicarbazole-biphyenyl,20 nm)/BCzVB(x nm)/TPBi(1,3,5-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2-yl)benzene,20 nm)/LiF(1.5 nm)/Al.当BCzVB厚度x为0.3 nm时,器件的最高亮度为12800 cd/cm^(2),最高外量子效率为2.1%(电流效率2.8 cd/A),CIE色坐标为(0.15,0.17).通过优化空穴注入层MoO_(3)的厚度,器件的最高亮度和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14200 cd/cm^(2)和4.2%(电流效率为5.66 cd/A),外量子效率提升了一倍.这远超目前报道的基于BCzVB蓝色OLED的最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BCzVB 非掺杂 蓝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的蓝色及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5
2
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3 位作者 张步新 朱文清 郑新友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9-372,共4页
报道了一种稳定的蓝色和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蓝色器件最大亮度为 75 2 6cd/m2 ,最大效率1 45lm/W ,半亮度寿命 10 35h(初始亮度 10 0cd/m2 )。白色器件的最大亮度为 1485 0cd/m2 ,最大效率2 88lm/W ,色度x =0 31,y =0 38,且... 报道了一种稳定的蓝色和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蓝色器件最大亮度为 75 2 6cd/m2 ,最大效率1 45lm/W ,半亮度寿命 10 35h(初始亮度 10 0cd/m2 )。白色器件的最大亮度为 1485 0cd/m2 ,最大效率2 88lm/W ,色度x =0 31,y =0 38,且色度不随电流增大而变化 ,半亮度寿命为 2 86 0h(初始亮度 10 0cd/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学 有机薄膜 半亮度寿命 色度 平板显示器件 空穴传输 电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子传输层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枫红 田文晶 +6 位作者 吴芳 张志明 李艳芹 马於光 王悦 李国文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73-1575,共3页
Blu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OLEDs) with Alq, PBD, BBOT or F OXD as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were fabricated by a high vacuum multisource type organic molecular deposition system. The effect of various elec... Blu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OLEDs) with Alq, PBD, BBOT or F OXD as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were fabricated by a high vacuum multisource type organic molecular deposition system. The effect of variou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OLED was studi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erformances of devices with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added between emitter and cathode are increased greatly. It is found that device: ITO/TPD/PPCP/Alq/Al is optimal in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other devices. Its turn on voltage is 4 V. Its maximal brightness is 2 000 cd/m 2 and its maximal efficiency is 0.36 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器件 电子传输层 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性能 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对有机蓝光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文龙 王静 +5 位作者 丁桂英 汪津 王立忠 韩强 王洪梅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介绍了结构为ITO/40 nm 4,4′,4″-tris[N,-(3-methylphenyl)-N-phenylamino]tripheny- lamine(m-MTDATA)/5 nm 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 diamine(NPB)/x nm 4,4-bis(2,2-diphenyl vinyl)-1,1-biph... 介绍了结构为ITO/40 nm 4,4′,4″-tris[N,-(3-methylphenyl)-N-phenylamino]tripheny- lamine(m-MTDATA)/5 nm 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 diamine(NPB)/x nm 4,4-bis(2,2-diphenyl vinyl)-1,1-biphenyl(DPVBi)/y nm 6,11,12,- 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40 nm 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0.5 nm LiF/Al的器件,其发光光谱的半峰宽在电压由2 V变为12 V时,由140 nm变为70 nm,器件发光的峰值波长由456 nm变为444nm的规律。半峰宽变窄是由于随着电压的升高,被Ru- brene俘获的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越过Rubrene层,在DPVBi中与注入的空穴形成激子而复合发光的概率的逐步增加所造成的。峰值波长蓝移是由于激子的形成区域随着电压的增加逐渐由DPVBi层移向NPB层造成的。器件峰值波长的这种变化对器件的色度改善有着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峰值波长 蓝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OLED的掺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季兴桥 黎威志 +2 位作者 钟志有 王涛 蒋亚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6-419,共4页
采用蓝色发光材料ADN为主体发光材料、BAlq3为掺杂材料,通过改变BAlq3的掺杂浓度制备了结构为ITO/NPB/ADN:BAlq3/Alq3/Mg:Ag的一系列蓝光有机发光器件(OLED)。研究了器件各有机层之间的能级匹配和BAlq3的掺杂浓度对载流子注入、传... 采用蓝色发光材料ADN为主体发光材料、BAlq3为掺杂材料,通过改变BAlq3的掺杂浓度制备了结构为ITO/NPB/ADN:BAlq3/Alq3/Mg:Ag的一系列蓝光有机发光器件(OLED)。研究了器件各有机层之间的能级匹配和BAlq3的掺杂浓度对载流子注入、传输、复合以及发光色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穴阻挡材料BAlq3的掺入显著影响OLED的电流密度、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发光光谱,当BAlq3的掺杂浓度为25%时,OLED的发光效率为1.0 lm/W,发光光谱的峰值为440 nm,色纯度为(0.18,0.15),未封装器件的半衰期为950小时,器件同时满足了高效率和高色纯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掺杂 能级匹配 载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BDAVBi的非掺杂高效蓝色OLEDs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冠新 韩强 +3 位作者 姜文龙 王艳玲 王福军 王冬梅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0-763,共4页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了以N-BDAVBi为发光层的高效率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2T-NATA(40 nm)/NPB(10 nm)/N-BDAVBi((3+d)nm)/ADN(7 nm)/N-BDAVBi((3+d)nm)/ADN(7 nm)/Alq3(30 nm)/LiF(0.5 nm)/Al.通过调整N-BDAVB...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了以N-BDAVBi为发光层的高效率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2T-NATA(40 nm)/NPB(10 nm)/N-BDAVBi((3+d)nm)/ADN(7 nm)/N-BDAVBi((3+d)nm)/ADN(7 nm)/Alq3(30 nm)/LiF(0.5 nm)/Al.通过调整N-BDAVBi层的厚度,研究了器件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当N-BDAVBi的厚度为7 nm时,器件在6 V电压下的电流效率最大,为4.38 cd/A;当N-BDAVBi的厚度为11 nm时,器件在13 V电压下的亮度最大,为13 200 cd/m2.该组器件的色坐标在0~13 V时均位于蓝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非掺杂 效率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Ge/Ag阳极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乐天 刘士浩 谢文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通过在Ag层中引入一层Ge薄膜,获得了具有低反射率和高反射相移的Ag/Ge/Ag复合阳极,并制备了基于该阳极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阳极高的反射相移使得器件在有机层厚度为100 nm时获得了顶发射蓝光发射,且阳极较低的反射率减弱了... 通过在Ag层中引入一层Ge薄膜,获得了具有低反射率和高反射相移的Ag/Ge/Ag复合阳极,并制备了基于该阳极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阳极高的反射相移使得器件在有机层厚度为100 nm时获得了顶发射蓝光发射,且阳极较低的反射率减弱了器件内的微腔效应,使得其电致发光光谱在不同视角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Ge的厚度为20 nm时,器件性能表现最为优良,最高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可达3 612cd/m2和5.4 cd/A,且色坐标在视角从0°变化到60°时仅移动了(0.007,0.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顶发射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蓝色磷光嘧啶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葛国平 李春艳 郭海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1-595,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以2-(2,4-二氟苯基)嘧啶(DFPPM)为主配体的两种新型二嗪铱配合物[(DFPPM)2IrCl-(PPh3)](Ph:苯基)和[(DFPPM)2Ir(CN)(PPh3)],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质... 设计并合成了以2-(2,4-二氟苯基)嘧啶(DFPPM)为主配体的两种新型二嗪铱配合物[(DFPPM)2IrCl-(PPh3)](Ph:苯基)和[(DFPPM)2Ir(CN)(PPh3)],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光致发光光谱结果显示:配合物[(DFPPM)2IrCl(PPh3)]的发射峰波长为472 nm和489 nm;而配合物[(DFPPM)2Ir(CN)(PPh3)]的发射峰波长为447 nm和472 nm,1931CIE色度坐标为(0.14,0.15),是一种深蓝色磷光材料。以[(DFPPM)2Ir-(CN)(PPh3)]为客体材料、PVK为主体材料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电致发光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相比有较大程度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嗪铱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材料 蓝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光学结构提高蓝色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耀贤 卞梦颖 +4 位作者 张明骁 褚赛赛 陈志坚 龚旗煌 肖立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97-1601,共5页
利用宽带有机半导体材料(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形成无序介观光学结构来提高蓝色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出光效率,从而提升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基于BCP折射率匹配的作用,在顶电极上增加一层BCP薄膜,器件内的波... 利用宽带有机半导体材料(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形成无序介观光学结构来提高蓝色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出光效率,从而提升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基于BCP折射率匹配的作用,在顶电极上增加一层BCP薄膜,器件内的波导光能够被进一步散射出来,且由于此材料本身具有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温度及湿度)下BCP易发生自聚集结晶而形成无序介观光学结构,藉此结构使原来被限制于表面等离激元(SPP)的能量而耦合成自由光场,从而被有效提取出来.通过BCP结构薄膜的作用,器件最大亮度从4500 cd m–2提升至9840 cd m–2,外量子效率(EQE)从0.42%提升至1.14%(提高了1.7倍),此外光谱也蓝移12 nm,实现了蓝色发光光谱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光学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蓝光 顶发射 外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荣新 陈燕 王加贤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由于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开口率及分辨率,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于底发射器件,顶发射器件存在较为明显的微腔效应。由于微腔的作用,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存在着发光峰随观察角度增大而蓝移的现象。针对该现象,基... 由于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开口率及分辨率,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于底发射器件,顶发射器件存在较为明显的微腔效应。由于微腔的作用,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存在着发光峰随观察角度增大而蓝移的现象。针对该现象,基于微腔理论,采用光学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光谱变化微弱的顶发射器件结构,制备相应器件对理论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表明,器件响应波长随观察角度变化而蓝移的现象几乎可以忽略,从0°~75°,发光峰只蓝移了8 nm。由于微腔效应的效率增益效果,器件具有较高的效率。在12 V下,最大效率达到11.5 cd/A,远高于相同结构底发射器件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模拟 有机发光器件 微腔 蓝移 顶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蓝光器件激发YAG∶Ce荧光粉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俭飞 张方辉 +1 位作者 牟强 张麦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37-2340,共4页
模拟无机大功率白光LED由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形成白光的发光方式,基于有机电致蓝光器件激发黄色的YAG∶Ce荧光粉来实现全色器件。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ITO/2T-NATA(30 nm)/AND∶TB-Pe(50 Wt%,40 nm)/Alq3(100 nm)/LiF(1 nm)/Al(100 nm... 模拟无机大功率白光LED由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形成白光的发光方式,基于有机电致蓝光器件激发黄色的YAG∶Ce荧光粉来实现全色器件。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ITO/2T-NATA(30 nm)/AND∶TB-Pe(50 Wt%,40 nm)/Alq3(100 nm)/LiF(1 nm)/Al(100 nm)的蓝光器件,然后在出光面用点胶机均匀涂覆一层不同厚度的黄色的YAG∶Ce荧光粉制备出了不同色坐标的全色器件。用蓝光器件激发黄色YAG∶Ce荧光粉可以减少有机电致发光全色器件的制备工艺和难度,并且可以利用已经非常成熟的荧光粉技术。通过实验发现,涂覆荧光粉得到了光谱稳定的白光器件,涂覆荧光粉层器件的最高亮度为13 840 cd.m-2,相比蓝色器件可以提高接近2倍,涂覆荧光粉器件的发光效率最高可达到17.3 cd.A-1,相比蓝色器件的最高光度效率提高了2倍多。对涂覆荧光粉层器件的光谱特性进行了讨论,荧光粉的浓度和厚度会影响器件的光谱特性,并存在最佳工艺参数,在荧光粉层浓度和厚度既定的情况下,器件的绝对光谱值与驱动电流成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蓝光器件 YAG∶Ce荧光粉 白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活化敏化荧光的蓝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琪 黄天宇 +1 位作者 张东东 段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9,共13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已经成功产业化,但兼具高效率和长寿命的蓝光OLED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采用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敏化窄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已经成功产业化,但兼具高效率和长寿命的蓝光OLED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采用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敏化窄光谱荧光染料的热活化敏化荧光(TADF sensitized fluorescence,TSF)机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发光材料和器件结构的不断创新,基于该机制的蓝光OLED器件性能显著提升。本文围绕稳定高效蓝光敏化剂分子的设计开发,综述了近年来蓝光TSF器件在效率与寿命方面的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热活化延迟荧光 热活化敏化荧光 高效稳定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PP_2沉积速率以及厚度对蓝光OLED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安涛 袁进 +1 位作者 林涛 高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实验采用真空热蒸镀方法,在高准确度膜厚控制仪的监控下,制备了结构为ITO/2T-NATA(25nm)/NPB(30nm)/BePP2(Xnm)/A1q3(30nm)/LiF(0.6nm)/Al(80nm)的蓝光器件,并对其发光层(BePP2)薄膜的沉积速率以及厚度对器件... 实验采用真空热蒸镀方法,在高准确度膜厚控制仪的监控下,制备了结构为ITO/2T-NATA(25nm)/NPB(30nm)/BePP2(Xnm)/A1q3(30nm)/LiF(0.6nm)/Al(80nm)的蓝光器件,并对其发光层(BePP2)薄膜的沉积速率以及厚度对器件的亮度、发光效率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束源炉孔径为垂1.5mm,束源炉温度在120℃~150℃区域,BePP2的蒸镀速率比较平滑,斜率变化小,易于膜厚精准控制,且薄膜较致密满足器件需要;BePP2在最佳沉积速率为0.02nm/s(蒸发温度为135oC),且发光层厚度为35nm时,可获得启亮电压为5.34V、发光亮度为9100cd/m2、发光效率达4.4cd/A的较理想蓝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蓝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真空蒸镀 BePP2 沉积速率 厚度 发光亮度 空穴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菲并咪唑基团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维军 高曌 +3 位作者 王志明 杨兵 路萍 马於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9-1858,共10页
菲并咪唑作为一类新型的蓝色荧光材料的构筑基元,其以合适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引起广泛关注.发展性能优良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进一步应用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 菲并咪唑作为一类新型的蓝色荧光材料的构筑基元,其以合适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引起广泛关注.发展性能优良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进一步应用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菲并咪唑基团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菲并咪唑基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衍生物的器件性能,展望了这类化合物在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并咪唑 蓝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载流子注入与传输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螺氧杂蒽主体的高效蓝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关玉巧 陈钢 +10 位作者 宋娟 汪成新 钱妍 章琴 邓玲玲 冯增勤 尚文娟 陶友田 陈淑芬 汪联辉 黄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6-822,共7页
我们以钯为催化剂、通过一步交联耦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螺[芴-9,9′-氧杂蒽](SFX)为基本构建单元的新型主体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和产率,可用作蓝色磷光材料的主体。接着,以这些材料和空穴传输型材料TAPC作为双主体、以FI... 我们以钯为催化剂、通过一步交联耦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螺[芴-9,9′-氧杂蒽](SFX)为基本构建单元的新型主体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和产率,可用作蓝色磷光材料的主体。接着,以这些材料和空穴传输型材料TAPC作为双主体、以FIrpic为发光客体,制作了蓝色磷光有机发光器件(PHOLED)。SFX主体材料可以向FIrpic提供有效的能量转移,而TAPC可以提高发光层的空穴迁移率、同时降低器件工作电压,因此我们制备的蓝色发光器件具有良好的性能。其中,以TAPC:PF-SFX和TAPC:C8OPF-SFX为双主体的两个PHOLED,最大电流效率和亮度分别达到22.56、25.93 cd?A^(-1)和6421、6196 cd?m^(-2)。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只存在C、H、O时,SFX是构建高效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有效结构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反应 一步法 双主体 高效 蓝光有机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率滚降、光谱稳定的蓝光有机发光器件
16
作者 曲加伟 穆晓龄 +2 位作者 梁续旭 郭永林 赵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将多个(Ir(ppz)3∶FIrpic,1 nm)薄层对称地插入发光区(m CP∶FIrpic)中形成周期性结构,研究了该结构对蓝光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发光区位置的漂移,减小了效率滚降,提高了光谱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载流... 将多个(Ir(ppz)3∶FIrpic,1 nm)薄层对称地插入发光区(m CP∶FIrpic)中形成周期性结构,研究了该结构对蓝光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发光区位置的漂移,减小了效率滚降,提高了光谱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载流子的直接俘获复合,提高了器件的效率。相对于无周期性发光层结构的器件,最大电流效率从16.55 cd/A提高到20.70 cd/A,最大功率效率从14.85 lm/W提高到16.26 lm/W,效率滚降改善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有机发光器件 效率滚降 光谱稳定性 俘获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