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苏州河段水质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唐礼智 汤建中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4,94,共5页
该文针对苏州河水质污染的特定状况 ,提出在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下 ,应积极推行支流截污、引清调水、底泥处理、曝气复氧、沿岸绿化 5大工程 ,以达到彻底整治苏州河水质污染的目标。
关键词 支流 引清调水 曝气复氧 苏州河 上海 水质污染 底泥处理 绿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动加氧工艺的控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郭金平 王钊 +1 位作者 张小宏 王宁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147,180,共5页
为保证机组负荷波动时给水溶解氧浓度的恒定,提出了新型自动加氧工艺,也称液态恒值自动加氧技术。该技术利用液体不可压缩的特性,将纯氧气与除盐水在加压后充分融合,通过加氧管线输入到给水系统,彻底避开了氧气本身具有的可压缩特性缺陷... 为保证机组负荷波动时给水溶解氧浓度的恒定,提出了新型自动加氧工艺,也称液态恒值自动加氧技术。该技术利用液体不可压缩的特性,将纯氧气与除盐水在加压后充分融合,通过加氧管线输入到给水系统,彻底避开了氧气本身具有的可压缩特性缺陷,因而可实现氧气以除盐水为载体的刚性投加。该技术已在若干采用加氧工艺的火电机组中实施,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液态恒值自动加氧技术后,在给水水量任意变化时,仍能保证省煤器入口溶解氧质量浓度波动范围控制在±3μg/L以内,彻底解决了气态加氧时溶解氧浓度跟随机组负荷反复波动的固有难题,为机组安全连续运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组 给水加氧 自动加氧 恒值控制 刚性投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电站锅炉在基建调试中的灼烫事故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伟 熊蔚立 +1 位作者 何铁强 缪楚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5-46,共2页
分析了某电厂1025 t/h锅炉在基建调试加氧吹管中发生灼烫事故的原因,认为其主要是吹管加氧系统临时管路中的油脂,在高温下与高压纯氧接触发生爆燃所致。对此,通过采取对临时加氧系统进行脱脂处理以及蒸汽吹扫等技术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
关键词 锅炉 加氧吹管 调试 爆管 灼烫 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锅炉再热器事故减温水量大原因分析及措施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大勇 文岩 +4 位作者 吴炬 金岩 薛永峰 张野 梁川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共5页
对600 MW超临界锅炉再热器事故喷水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入口汽温高、运行氧量高、入口烟温高以及受热面面积布置偏多是再热器事故喷水量大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将再热器烟气挡板关小到20%~40%、将不同负荷下运行氧量降低0.6~1.... 对600 MW超临界锅炉再热器事故喷水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入口汽温高、运行氧量高、入口烟温高以及受热面面积布置偏多是再热器事故喷水量大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将再热器烟气挡板关小到20%~40%、将不同负荷下运行氧量降低0.6~1.1个百分点、合理调整吹灰程序人为增加再热系统沾污程度等方式,有效减少了减温水量30~40 t/h.建议电厂通过减少再热系统受热面、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等改造,在保证排烟温度不升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再热系统事故喷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再热汽温 减温水 受热面 烟气挡板 氧量 吹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水体溶解氧变化规律的混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国良 付强 +2 位作者 冯艳 李伟业 刘仁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68,共4页
针对目前溶解氧研究主要是从生物、化学等方面开展,而对溶解氧自身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的特点,以嫩江干流浏园水文站测得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序列为例,首先进行相空间重构,应用自相关函数法确定出延迟时间、伪邻近点法确定出嵌入维数;然后... 针对目前溶解氧研究主要是从生物、化学等方面开展,而对溶解氧自身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的特点,以嫩江干流浏园水文站测得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序列为例,首先进行相空间重构,应用自相关函数法确定出延迟时间、伪邻近点法确定出嵌入维数;然后应用主分量分析(PCA)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表明该序列不是噪声序列而可能是混沌序列,通过计算Kolmogorov熵得出溶解氧质量浓度序列具有混沌特性的结论;最后应用基于关联度的局域加权线性回归预测法对该序列进行了混沌预测研究,得到了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这为应用混沌理论进行溶解氧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利 混沌研究 相空间重构 局域加权线性回归预测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华太仓发电厂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实践 被引量:14
6
作者 顾庆华 付昱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94,97,共4页
对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太仓发电厂)2×63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压差高且上升快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原给水采用的全挥发处理工艺不适宜该机组。对此,通过试验调整,最终确定给水采用加氧处理,处理后水汽系统的含铁量大幅度降低,省... 对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太仓发电厂)2×63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压差高且上升快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原给水采用的全挥发处理工艺不适宜该机组。对此,通过试验调整,最终确定给水采用加氧处理,处理后水汽系统的含铁量大幅度降低,省煤器入口给水含铁量降至1.0μg/L以下,高压加热器疏水含铁量也小于1.0μg/L;与此同时,锅炉压差稳定在一相对较低的水平。实践表明,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给水宜采用加氧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直流锅炉 锅炉压差 给水处理 全挥发处理 加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KTB顶吹氧吸收及脱碳过程的水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耿佃桥 雷洪 +1 位作者 刘爱华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3-526,共4页
为深入了解RH-KTB真空精炼过程的传质现象,建立了与原型1∶5.5的水模型,并利用NaOH-CO2溶液体系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RH-KTB顶吹氧吸收及脱碳和脱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大提升气量和顶吹气量,以及降低顶枪高度均有利于顶吹氧吸... 为深入了解RH-KTB真空精炼过程的传质现象,建立了与原型1∶5.5的水模型,并利用NaOH-CO2溶液体系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RH-KTB顶吹氧吸收及脱碳和脱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大提升气量和顶吹气量,以及降低顶枪高度均有利于顶吹氧吸收过程的进行;增大提升气量有利于脱碳过程的进行;对于顶吹氧的吸收过程,真空室内液面高度存在一个最佳值;当采取顶枪吹氧操作时,应达到最佳真空度以实现顶吹氧的快速吸收;当关闭顶枪吹氧时,应尽可能提高真空度以加速脱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KTB 顶吹氧 真空度 水模型 气-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给水加氧转换期间铬酸根离子释放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刚 沈保中 黄万启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2,共6页
通过监测不同类型机组锅炉给水加氧转换过程及运行期间氢电导率、溶解氧、CrO42-等指标的变化,对加氧转换过程中CrO42-的释放来源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给水加氧转换期间热力系统某些取样点检测出的CrO42-来源于不锈钢取样管,与热力... 通过监测不同类型机组锅炉给水加氧转换过程及运行期间氢电导率、溶解氧、CrO42-等指标的变化,对加氧转换过程中CrO42-的释放来源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给水加氧转换期间热力系统某些取样点检测出的CrO42-来源于不锈钢取样管,与热力系统设备无关。采用给水加氧处理的机组在正常运行时,未检测出铬离子含量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给水加氧处理 氢电导率 阴离子 铬酸根离子 取样管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液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国民 赵光磊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7,共4页
综述了黑液气化机理、气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超临界水气化工艺的研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以Chemrec气化工艺为代表的高温压力氧吹气流床气化工艺已完成现场应用小试试验,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前景;以高效气化工艺为基础的黑液气... 综述了黑液气化机理、气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超临界水气化工艺的研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以Chemrec气化工艺为代表的高温压力氧吹气流床气化工艺已完成现场应用小试试验,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前景;以高效气化工艺为基础的黑液气化集成工艺的产品附加值高、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明显,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液 高温压力氧吹工艺 超临界水气化工艺 黑液气化集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吹气-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丽华 施玉格 +5 位作者 达莉芳 段小燕 李刚 李媛 尤斌 贺承启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酸化吹气-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的适用性,6家实验室使用酸化吹气-重铬酸钾法对高氯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4 mg/L,6家实验室对3种浓度的标准溶液(氯化物浓度均为20000 mg/L)进行精... 为研究酸化吹气-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的适用性,6家实验室使用酸化吹气-重铬酸钾法对高氯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4 mg/L,6家实验室对3种浓度的标准溶液(氯化物浓度均为20000 mg/L)进行精密度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3.4%~9.6%、2.9%~4.4%、1.7%~7.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2.3%、3.4%;对2个不同浓度的高氯地表水实际样品进行精密度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7%~5.7%、2.1%~7.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13.4%;对3种浓度的标准溶液(氯化物浓度均为20000 mg/L)进行准确度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0%~11.0%、-3.0%~3.5%、-5.3%~4.0%,室间相对误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4.0%、2.3%、3.4%。方法去除氯离子干扰效果好,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较好,适用于高氯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 地表水 化学需氧量 酸化吹气-重铬酸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