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往复式双缸压缩机排气噪声数值研究
1
作者 罗忠福 李惠林 +1 位作者 李家俊 何锋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5,共6页
针对小型双缸往复式压缩机排气时产生大量紊流造成噪声过大的问题。基于Fluent软件对往复式压缩机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出影响噪声的结构为压紧块,对压紧块与排气阀簧片的间隙和压紧块上下壁面的斜度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改变间隙和... 针对小型双缸往复式压缩机排气时产生大量紊流造成噪声过大的问题。基于Fluent软件对往复式压缩机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出影响噪声的结构为压紧块,对压紧块与排气阀簧片的间隙和压紧块上下壁面的斜度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改变间隙和斜度可以影响气体的流动和噪声,当间隙为0.6 mm、斜度为2°时,可以使更多的压缩气体流向出口,使气流速度分布更加均匀,可降低噪声2.0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列控系统综合试验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郜新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长大坡道多、长大隧道多,新型列控系统减少轨旁设备,实现移动闭塞、列车自主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等功能,能够满足西部铁路维护少、运输效率高的运营需求。阐述新型列控系统总体架构及核心功能,提炼该系统综合试...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长大坡道多、长大隧道多,新型列控系统减少轨旁设备,实现移动闭塞、列车自主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等功能,能够满足西部铁路维护少、运输效率高的运营需求。阐述新型列控系统总体架构及核心功能,提炼该系统综合试验关键测试方法,并先后在环行铁道、格库铁路、若和铁路3个试验场地,对新型列控系统多型号设备功能和性能、互通兼容性等进行全面验证,实现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的工程示范应用。通过对综合试验梳理与总结,完善我国列控系统综合试验技术体系,可为未来铁路科研试验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闭塞系统降级控制模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剑斌 张大华 王永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从满足地铁运营组织的需要出发,分析、介绍了移动闭塞系统各类故障情况下的降级模式和相关控制方式,从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的角度阐述了移动闭塞系统降级控制模式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明豹 殷军 罗青 《都市快轨交通》 2005年第5期68-71,共4页
在分析三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制式(基于查询应答器的点式系统、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和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移动闭塞)的现状和发展基础上,对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 -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体育院校排球教材拦网技术移动步法环节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森 张萍 吕品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6-97,共2页
在分析我国现行排球教材拦网技术移动步法环节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教材该环节在分类、移动方向、步法种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新的技术理论。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的移动闭塞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年第2期66-69,共4页
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的移动闭塞为例,介绍了移动闭塞技术下的ATC模式以及针对工程项目制定的运营辅助手段———后退模式,并讨论了一期工程中运营的故障管理策略。
关键词 A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闭塞的重载列车追踪间隔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骥阳 张进川 宋宗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0,共11页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普遍采用固定闭塞,列车追踪间隔较长且基本达到当前闭塞制式下的极限,而移动闭塞可以大幅度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因此根据我国重载列车运行特点,结合道路车辆跟驰理论,从工况选择的角度,分析建立基于移...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普遍采用固定闭塞,列车追踪间隔较长且基本达到当前闭塞制式下的极限,而移动闭塞可以大幅度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因此根据我国重载列车运行特点,结合道路车辆跟驰理论,从工况选择的角度,分析建立基于移动闭塞的重载列车追踪间隔模型,并借助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行;出站和到站的列车运行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大于区间内的列车运行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在考虑列车工况选择时,若前后列车均采取常用制动则最小追踪间隔时间更短。本次研究为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提供理论思考,也可为基于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列车自动驾驶做出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YLO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测试平台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郝建 杨志杰 +2 位作者 卢佩玲 吕方瑶 单一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9,共9页
新型列控系统是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最新研究与技术探索,无线闭塞中心作为新型列控系统的地面核心设备,实时控制列车间的追踪间隔,保障管辖范围内列车安全运行。为发掘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设计中的不足,需利用测试平台对其安... 新型列控系统是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最新研究与技术探索,无线闭塞中心作为新型列控系统的地面核心设备,实时控制列车间的追踪间隔,保障管辖范围内列车安全运行。为发掘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设计中的不足,需利用测试平台对其安全功能进行充分验证。既有无线闭塞中心测试平台由于逻辑及数据结构设计问题,难以适配新型列控系统的工程数据,且无法满足新型列控系统部分功能的测试需求。通过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工程数据及无线闭塞中心系统功能,对既有测试平台进行升级,将逻辑构建方式由以数据为基础调整为以模型为基础,降低测试平台与工程数据的耦合性;利用真实线路数据及新型列控系统中典型运用场景对该测试平台功能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解决了适配度不高、数据配置复杂的问题,可以满足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多场景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S-N 线 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车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下列车追踪距离控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镇 尤瑞君 +2 位作者 杨森 秦晓光 臧一佩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3,140,共7页
基于车车通信的移动闭塞是移动闭塞制式的一种新形式,其在前车和后车之间建立通信通道,后车在确定追踪目标点的时候考虑前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前进距离,能实现比移动闭塞更紧密的列车追踪。通过对基于车车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下的列车追踪... 基于车车通信的移动闭塞是移动闭塞制式的一种新形式,其在前车和后车之间建立通信通道,后车在确定追踪目标点的时候考虑前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前进距离,能实现比移动闭塞更紧密的列车追踪。通过对基于车车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下的列车追踪距离进行研究,并与既有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等闭塞制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基于T值的列车追踪距离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立列车追踪稳定范围,做到了兼顾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舒适度与追踪距离。最后利用模拟软件,根据某一具体线路环境和列车条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既有闭塞制式相比,启用基于T值的追踪距离优化方法能使基于车车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功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阮厚文 李珍萍 +3 位作者 易海旺 惠子南 周博渊 王一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6,208,共8页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城市间客流快速增长,城际铁路对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闭塞和自动折返技术是信号系统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发展方向,可有效缩短列车区间追踪间隔和折返站折返间隔,从而提高线路的...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城市间客流快速增长,城际铁路对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闭塞和自动折返技术是信号系统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发展方向,可有效缩短列车区间追踪间隔和折返站折返间隔,从而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和效率。目前,移动闭塞技术和自动折返尚未在城际铁路得到运用。根据移动闭塞和自动折返的技术现状,对既有珠三角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功能优化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珠三角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实现移动闭塞和自动折返的列控系统总体架构。最后,重点介绍了CCS闭塞方式切换、行车许可计算、自动折返功能优化和折返流程等方面的工作原理。结果表明,在既有珠三角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改动较小的情况下实现移动闭塞和自动折返是可行的,对提升珠三角城际铁路线路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S2%PLUS%A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闭塞系统中的后退模式
11
作者 邓宏武 李冬 《都市快轨交通》 2004年第6期57-59,共3页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的后退模式,该模式作为移动闭塞系统故障后运营的辅助手段,为移动闭塞系统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缩移动块的固定翼与飞行平台交会轨迹滚动时域规划
12
作者 陈伟轩 何德峰 +2 位作者 廖飞 张啸天 李书恒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34,共10页
针对一类固定翼与飞行平台组合系统的交会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收缩移动块的滚动时域规划算法。首先,建立固定翼无人机与飞行平台的交会动态模型,再将交会轨迹规划问题转化为一类以累加型能耗性能指标、固定终端时域、终端状态的... 针对一类固定翼与飞行平台组合系统的交会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收缩移动块的滚动时域规划算法。首先,建立固定翼无人机与飞行平台的交会动态模型,再将交会轨迹规划问题转化为一类以累加型能耗性能指标、固定终端时域、终端状态的收缩时域滚动优化问题。其次,引入收缩移动块策略压缩轨迹规划问题的决策变量数,从而保证算法的实时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算法的递推可行性和可转移性结果。最后,仿真比较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在交会过程节能、准时和实时计算等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卓璞 刘斌 +1 位作者 刘雅晴 李一楠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177,共9页
新型列控系统具备移动闭塞功能,可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的运输效率。针对现有C2/C3+ATO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在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运行场景中,展开面向新型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研究。在强化学习框架下将该问题转化为马... 新型列控系统具备移动闭塞功能,可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的运输效率。针对现有C2/C3+ATO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在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运行场景中,展开面向新型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研究。在强化学习框架下将该问题转化为马尔科夫决策问题,设计列车追踪运行的状态集、动作集及奖励函数,考虑列车追踪运行的静态与动态约束,基于列车动力学模型搭建多列车追踪运行环境,构建基于深度Q网络的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方法。设计3个仿真案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深度Q网络算法可以快速得到追踪列车的驾驶策略曲线,后车可在准点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和安全追踪运行,为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滑动窗口核主元分析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建平 李雪 +1 位作者 刘轩 刘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传统滑动窗口主元分析算法在处理工程参数缓慢劣化问题时存在过适应现象,且容易产生误报、漏报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滑动窗口核主元分析(KPCA)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块的改进滑动窗口核主元分析算法。该算法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 传统滑动窗口主元分析算法在处理工程参数缓慢劣化问题时存在过适应现象,且容易产生误报、漏报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滑动窗口核主元分析(KPCA)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块的改进滑动窗口核主元分析算法。该算法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利用迭代法剔除采样数据异常值;在检测过程中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模型更新,通过调节数据块的大小,使故障诊断更加快速、准确。将该算法和传统核主元算法分别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参数缓慢劣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动态演化与块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高 李新召 梁昌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1746,共6页
以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基于围岩动态演化和围岩应力的动态变化,运用块体理论分析了不同应力场状态下围岩块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块体稳定性、可能运动方式、滑动面(或滑面组合)以及滑动方向均显著地依赖于围岩... 以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基于围岩动态演化和围岩应力的动态变化,运用块体理论分析了不同应力场状态下围岩块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块体稳定性、可能运动方式、滑动面(或滑面组合)以及滑动方向均显著地依赖于围岩应力场状态。在围岩动态演化过程中,拱顶块体的稳定性随着垂直应力σV增大和水平应力σh降低而减小,而边墙块体的稳定性逐渐增加,但当σV>σh则有所降低,反之亦然。应力状态的变化不仅影响块体稳定性,而且也使块体的滑动方式、滑动面、滑动方向发生变化。不同形态块体对应力状态的上述响应特征不同,短粗状块体反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TC系统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及优化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荣武 诸昌钤 刘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9-585,共7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某些情形下,列车在车站区域的追踪间隔过大,导致系统整体性能降低的问题,对已有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列车追踪间隔算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站台限速值和限速区域参数调整的正线列车追踪间隔的优化...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某些情形下,列车在车站区域的追踪间隔过大,导致系统整体性能降低的问题,对已有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列车追踪间隔算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站台限速值和限速区域参数调整的正线列车追踪间隔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仿真得到站台限速设置、列车追踪间隔和列车旅行速度的关系,从而获得优化的设置方案.在西南交通大学CBTC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平台上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测试,详细描述了测试案例中将96 s追踪间隔优化为90 s的过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优化系统关键区域的列车追踪间隔,提高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闭塞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诸蓉萍 吴汶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2期81-82,共2页
通过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改造的案例 ,介绍了移动闭塞在国际上的发展概况。比较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BTC)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方式和传统闭塞方式之间的不同。介绍了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指出移动... 通过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改造的案例 ,介绍了移动闭塞在国际上的发展概况。比较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BTC)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方式和传统闭塞方式之间的不同。介绍了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指出移动闭塞和CBTC必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并行遗传算法在列车追踪运行节能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启衡 冯晓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了研究先行列车与追踪列车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控制下进行追踪运行时的综合节能优化控制问题,构建了以能耗与运行时间误差为目标的列车节能控制模型。该模型以列车的操纵手柄级位与列车的工况转换点(即操纵手柄级位改变时,列车的位置)... 为了研究先行列车与追踪列车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控制下进行追踪运行时的综合节能优化控制问题,构建了以能耗与运行时间误差为目标的列车节能控制模型。该模型以列车的操纵手柄级位与列车的工况转换点(即操纵手柄级位改变时,列车的位置)为控制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静态与动态速度约束条件(即线路的静态速度约束与先行列车的运行状态对其后的追踪列车所产生的动态速度约束),结合外部惩罚函数,利用多维并行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求解。求解时,根据GA的进化代数动态的调整交叉与变异概率,提高粗粒度搜索与细粒度搜索的效率。同时,采用了坡道三分法和实数编码法来缩短染色体长度,提高收敛速度。最后,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列车运行仿真平台上验证了该优化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线铁路成对追踪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鹏 童有超 +2 位作者 张进川 宋文波 马铭瑶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共9页
针对我国当前部分单线铁路亟需提高线路通过能力问题,以应用移动闭塞作为扩能手段,在阐述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依据上下行列车的交会车站是否为单线区段的首末站,以及列车在交会车站是否有技术作业,将列车的交会模式分为8种,并结合实际... 针对我国当前部分单线铁路亟需提高线路通过能力问题,以应用移动闭塞作为扩能手段,在阐述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依据上下行列车的交会车站是否为单线区段的首末站,以及列车在交会车站是否有技术作业,将列车的交会模式分为8种,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这8种列车交会模式进行组合,得到24种区间列车运行图铺画方案,分析各铺画方案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数学约束,基于该约束构建求解单线铁路成对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利用商业软件Lingo12进行编程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单线铁路应用移动闭塞后,线路通过能力提升了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地铁移动荷载引起的混凝土路面振动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光亚 张伟 孙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在Biot波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移动点荷载引起的混凝土层表面振动情况。首先,建立问题的简化模型,地面假定由3层构成,其中第1层和第2层为黏弹性混凝土材料,第3层为饱和土半无限空间,将铁轨视作欧拉-伯努利梁,置于第1层和第2层的界面处。... 在Biot波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移动点荷载引起的混凝土层表面振动情况。首先,建立问题的简化模型,地面假定由3层构成,其中第1层和第2层为黏弹性混凝土材料,第3层为饱和土半无限空间,将铁轨视作欧拉-伯努利梁,置于第1层和第2层的界面处。然后,通过对饱和土体运动方程进行时域-空间域双重Fourier变换,得到饱和土中以势函数形式表示的位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根据问题的边界条件,得到方程系统,利用Cramer法则以及分块矩阵计算行列式方法,求解势函数中的待定系数。进一步通过双重Fourier逆变换和Dirac函数的性质,得到混凝土表面位移的表达式。数值计算中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影响地面位移的混凝土层厚度和剪切模量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