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配合物M(trp)_2(8-hq)[M=Sb(Ⅲ),Bi(Ⅲ)]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5
1
作者 钟国清 陈明剑 +1 位作者 蒋琪英 张志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1-286,共6页
在甲醇中用三氯化铋或三氯化锑分别与L-色氨酸(Htrp)和8-羟基喹啉(8-Hhq)合成了三元配合物M(trp)2(8-hq)[M=Sb(Ⅲ),Bi(Ⅲ)]。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对XRD数据进行了... 在甲醇中用三氯化铋或三氯化锑分别与L-色氨酸(Htrp)和8-羟基喹啉(8-Hhq)合成了三元配合物M(trp)2(8-hq)[M=Sb(Ⅲ),Bi(Ⅲ)]。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对XRD数据进行了指标化,结果表明:2种三元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Sb(trp)2(8-hq)的晶胞参数为:a=1.9322nm,b=2.3938nm,c=1.8736nm,β=99.981°;Bi(trp)2(8-hq)的晶胞参数:a=1.8938nm,b=1.6168nm,c=1.0482nm,β=95.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锑() 铋() L-色氨酸 8-羟基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甲酸铋(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明剑 蒋琪英 钟国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2-326,共5页
以不同类型的吡啶甲酸为配体,通过固液相、固固相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铋配合物:α-吡啶甲酸铋[Bi(C5H4NCOO)3].H2O(1)、β-吡啶甲酸铋BiCl3.(C5H4NCOOH).1.5H2O(2)。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 以不同类型的吡啶甲酸为配体,通过固液相、固固相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铋配合物:α-吡啶甲酸铋[Bi(C5H4NCOO)3].H2O(1)、β-吡啶甲酸铋BiCl3.(C5H4NCOOH).1.5H2O(2)。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相应晶胞参数:a=2.0999nm,b=0.9499nm,c=1.1815nm,β=104.999°;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8589nm,b=1.6889nm,c=1.2049nm,β=96.445°。同时初步分析了影响产物结构及性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甲酸 铋()配合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合锑(Ⅲ)、铋(Ⅲ)配合物的固相合成 被引量:4
3
作者 卓立宏 郭应臣 乔占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1-634,共4页
水杨醛缩氨基硫脲与三碘化锑、三碘化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新的配合物[SbI3(C8H9N3OS)],[BiI3(C8H9N3OS)]。经元素分析、X 射线粉末衍射,中红外、远红外光谱和差热 热重分析,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对XRD谱进行指标化,确定了配合物的晶... 水杨醛缩氨基硫脲与三碘化锑、三碘化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新的配合物[SbI3(C8H9N3OS)],[BiI3(C8H9N3OS)]。经元素分析、X 射线粉末衍射,中红外、远红外光谱和差热 热重分析,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对XRD谱进行指标化,确定了配合物的晶系和晶胞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氨基硫脲 锑配合物 铋配合物 固相合成 XRD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荒酸配合物([M(MeBnNCS2)3],M=Sb(Ⅲ),Bi(Ⅲ)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应臣 冯玉全 +2 位作者 乔占平 陈书阳 黄深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1-1037,共7页
合成了2种新的N-甲基-N-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MeBnNCS2)3](1)和铋[Bi(MeBnNCS2)3](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热重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 合成了2种新的N-甲基-N-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MeBnNCS2)3](1)和铋[Bi(MeBnNCS2)3](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热重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0.955 1(7)nm,b=1.357 5(10)nm,c=2.468 1(17)nm,β=104.01(2)°,Z=4,V=3.105(4)nm3,Dc=1.520 g·cm-3,F(000)=1 440,μ=1.314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33 9,wR2=0.083 2,S=1.01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339 0(6)nm,b=0.997 5(5)nm,c=2.426 1(5)nm,β=98.433(7)°,Z=4,V=3.205(2)nm3,Dc=1.653 g·cm-3,F(000)=1 568,μ=5.912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39 8,wR2=0.086 4,S=1.089。在这2个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M(Ⅲ)与来自3个配体中的6个硫原子配位,配合物1形成6配位的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则形成6配位的畸变的五角锥构型。在配合物2中,分子之间又通过Bi…S弱相互作用构成二聚体结构。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4种受试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甲基-Ⅳ-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锑∞配合物 铋㈣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对甲苯基-5-邻胂酸基苯偶氮罗丹宁荧光法测定痕量铋(Ⅲ)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葛慎光 于京华 +2 位作者 方之红 朱元娜 王来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研究了新型荧光试剂3-对甲苯基-5-(2’-肿酸基苯偶氮)罗丹宁(TAPAR)的荧光性质,发现在pH5.0~6.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痕量铋(Ⅲ)形成的螯合物,可使试剂的荧光强度大大减弱,其荧光猝灭值与铋(Ⅲ... 研究了新型荧光试剂3-对甲苯基-5-(2’-肿酸基苯偶氮)罗丹宁(TAPAR)的荧光性质,发现在pH5.0~6.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痕量铋(Ⅲ)形成的螯合物,可使试剂的荧光强度大大减弱,其荧光猝灭值与铋(Ⅲ)的含量在0~0.02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铋(Ⅲ)的新方法。本法的检出限为1.6×10^-9g·mL^-1,可用于人发及水样中的痕量铋(Ⅲ)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铋() 3-对甲苯基-5-(2’-胂酸基苯偶氮)罗丹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糊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铋(Ⅲ) 被引量:4
6
作者 易芬云 黎拒难 费俊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80-282,共3页
在 0 .2mol·L-1盐酸底液中 ,铋 (Ⅲ )与桑色素所形成的铋 (Ⅲ ) 桑色素络合物吸附于碳糊电极上 ,在 0 .30V(vs.SCE)预富集后 ,在 - 0 .30V处静止还原 30s ,再从 - 0 .30V到 0 .30V进行阳极化扫描 ,在 - 0 .0 8V左右获得一灵敏的... 在 0 .2mol·L-1盐酸底液中 ,铋 (Ⅲ )与桑色素所形成的铋 (Ⅲ ) 桑色素络合物吸附于碳糊电极上 ,在 0 .30V(vs.SCE)预富集后 ,在 - 0 .30V处静止还原 30s ,再从 - 0 .30V到 0 .30V进行阳极化扫描 ,在 - 0 .0 8V左右获得一灵敏的铋溶出峰 ,其二次导数峰电流与铋 (Ⅲ )浓度在 2 .0× 10 -9~6 .0× 10 -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 1.0× 10 -9mol·L-1。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 ,方法应用于胃药和锰盐中铋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阳极溶出伏安法 铋() 桑色素 碳糊电极 痕量分析 胃药 锰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Ⅲ)四氢吡咯氨荒酸配合物[Bi(S_(2)CNC_(4)H_(8))_(3)]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尹汉东 王传华 邢秋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55-958,共4页
The novel bismuth?complex with dithiotetrahydropyrrolocarbamate, [Bi(S2CNC4H8 )3]2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s 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 The novel bismuth?complex with dithiotetrahydropyrrolocarbamate, [Bi(S2CNC4H8 )3]2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s 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C2 /c, a=1.6356(9) nm, b=1.1875(6) nm, c=2.3954(13) nm, β=100.741(8)°, Z=4, V=4.5 71(4) nm3, Dx=1.882g·cm-3,μ=8.267mm-1, F(000)=2512, R=0.0404, wR=0.0622. In this binuclear complex, each Bi?is seven coordinate with a distorted penta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CCDC: 179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铋()配合物 四氢吡咯氨荒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氯膦-Ⅲ分光光度法测定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恒 翟庆洲 +1 位作者 胡伟华 李明英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研究了偶氮氯膦-Ⅲ(CPA-Ⅲ)分光光度法测定铋(Ⅲ)。在2.6mol/L高氯酸介质中及有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存在条件下,铋(Ⅲ)与CPA-Ⅲ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16nm=1.12×10^5 L&#... 研究了偶氮氯膦-Ⅲ(CPA-Ⅲ)分光光度法测定铋(Ⅲ)。在2.6mol/L高氯酸介质中及有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存在条件下,铋(Ⅲ)与CPA-Ⅲ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16nm=1.12×10^5 L·mol^-1·cm^-1,铋(Ⅲ)质量浓度在0~0.7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27μg/mL。该方法已成功用于测定胃药中的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偶氮氯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萃取硝酸铥(Ⅲ)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荣琪 张振伟 +2 位作者 崔玉 张怀忠 孙国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1,共3页
The behavior of N,N,N′,N′-tetrabutylmalonamide(TBMA) in extraction of Tm(Ⅲ) using toluene as diluent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BMA, nitric acid, lithium nitrate, and temperature o... The behavior of N,N,N′,N′-tetrabutylmalonamide(TBMA) in extraction of Tm(Ⅲ) using toluene as diluent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BMA, nitric acid, lithium nitrat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ion have been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xtracted species was found to be Tm(NO3)3·3TBMA 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ometry. The apparent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extrac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to be (0.61±0.18) L^6/mol^-6 at 298 K. Enthalpy of the extraction reaction is -27.6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铥() 萃取 N N N′ N′-四丁基丙二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Bi(Ⅲ)-La(Ⅲ)异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洪权 蒋琪英 +1 位作者 钟国清 胡文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4,共6页
A new Bismuth(Ⅲ)-Lanthanum(Ⅲ) heterobimetallic polymer complex,{[(H2O)5La(μ4-edta)Bi(NO3)2]·3H2O}n(edta=diaminetetraacecarboxylate),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F... A new Bismuth(Ⅲ)-Lanthanum(Ⅲ) heterobimetallic polymer complex,{[(H2O)5La(μ4-edta)Bi(NO3)2]·3H2O}n(edta=diaminetetraacecarboxylate),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FT-IR,and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with space group P2(1)/n,a=1.27395(5)nm,b=0.82608(4) nm,c=2.38819(11) nm,β=104.9000(10)°,V=2.42879(19) nm3,Z=4,Dc=2.438 g·cm-3,μ=9.077mm-1,F(000)=1678,R1=0.0343,wR2=0.0906.In this complex,Bi atom is coordinated by four carboxyl O atoms from a single edta4-anion.La atom is bonded to four O atoms from four bridging carboxyl O atoms belonging to four different edta4-anions and five O atoms from five H2O molecules.Bi atoms and La atoms are linked by bridged edta4-anions,resulting into a novel infinite 3D network structure.TG-DSC and IR indicate that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eds in several stages,dehydration,pyrolysis of ligand,and finally decomposition of salt,and the residue is composite oxide based on δ-Bi2O3 at the temperature of 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金属配合物 铋() 镧() 氨基多羧酸 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Ⅲ)-芦丁-过硫酸钾体系吸附催化波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洪 柴跃东 谭艳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0-1142,1145,共4页
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铋(Ⅲ)-芦丁所形成的配合物在-0.28V(vs.SCE)产生吸附波,加过硫酸钾后该波峰电流增加,其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8~1.5×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0&#... 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铋(Ⅲ)-芦丁所形成的配合物在-0.28V(vs.SCE)产生吸附波,加过硫酸钾后该波峰电流增加,其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8~1.5×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0×10-9 mol.L-1。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增敏的机理,表明该波为配合物吸附催化波。方法用于胶体果胶铋胶囊中铋的测定,测定值与标示值相符。以样品作基体,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5%~101.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催化波 铋() 芦丁 过硫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红B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铋(Ⅲ)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强 何家洪 宋仲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71,共3页
在硫酸介质中,铋(Ⅲ)对碘酸钾氧化生物染料曙红B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铋(Ⅲ)的催化动力学新方法。体系催化反应吸光度(A)和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0)的变化值(ΔA)与铋(Ⅲ)浓度在0.2~1.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 在硫酸介质中,铋(Ⅲ)对碘酸钾氧化生物染料曙红B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铋(Ⅲ)的催化动力学新方法。体系催化反应吸光度(A)和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0)的变化值(ΔA)与铋(Ⅲ)浓度在0.2~1.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7.22×10-11 g/L,表观速率常数为2.97×10-4 s-1,表观活化能为36.74 kJ/mol。将该法用于水体中痕量铋(Ⅲ)的测定,结果满意,回收率为98.5%~1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红B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痕量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铋(Ⅲ)配合物的固相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宇翔 纪国媛 +1 位作者 林海 刘昌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9-782,788,共5页
通过碘化铋与丝氨酸锂盐间的室温固-固反应合成了纳米丝氨酸铋(Ⅲ)配合物:(C3H6O3N)2Bi(μ-I)2Bi[(C3H6O3N)I].H2O.经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远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TG-DTA)等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同时对XR... 通过碘化铋与丝氨酸锂盐间的室温固-固反应合成了纳米丝氨酸铋(Ⅲ)配合物:(C3H6O3N)2Bi(μ-I)2Bi[(C3H6O3N)I].H2O.经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远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TG-DTA)等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同时对XRD衍射数据进行指标化,确定配合物的晶系和晶胞参数:丝氨酸铋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0.796 7nm,b=1.987 5nm,c=2.203 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 铋() 配合物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Ⅲ)-茜素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仲容 何家洪 +1 位作者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2.5mL1.0×10-4mol/L茜素红和2.0mL1.0×10-4mol/L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nm在0~0.384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g/L,对含量为0.18mg/L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 茜素红 CTMAB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药物中铋(Ⅲ)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楼军 高芝 柴红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在pH 7.8的H_3BO_3-KCl-NaO缓冲介质中,铋(Ⅲ)对过氧化氢氧化结晶紫(CV)褪色反应具有灵敏的阻抑作用,从而提出了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铋的方法。结果表明:在590nm最大吸收波长处,铋(Ⅲ)的质量浓度在0.005~0.05 mg·L^(-1)... 在pH 7.8的H_3BO_3-KCl-NaO缓冲介质中,铋(Ⅲ)对过氧化氢氧化结晶紫(CV)褪色反应具有灵敏的阻抑作用,从而提出了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铋的方法。结果表明:在590nm最大吸收波长处,铋(Ⅲ)的质量浓度在0.005~0.05 mg·L^(-1)范围以内与其△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28×10^(-1)mg·L^(-1)。方法用于胃药中铋(Ⅲ)的测定,测得方法的回收率为10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0.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流动注射 阻抑光度法 药物 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异金属Bi(Ⅲ)-Pr(Ⅲ)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
16
作者 蒋琪英 邓洪权 +2 位作者 钟国清 何平 胡宁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21-2524,共4页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双金属配位聚合物({[(NO3)(H2O)3Pr(μ4-Hedta)Bi-(NO3)2].2H2O}2)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6831(18)nm,b=0.82189(12)nm,c=2.3755(3)nm,β=...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双金属配位聚合物({[(NO3)(H2O)3Pr(μ4-Hedta)Bi-(NO3)2].2H2O}2)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6831(18)nm,b=0.82189(12)nm,c=2.3755(3)nm,β=105.055(2)°,R=0.0429,V=2.3913(6)nm3,Z=4.Bi(Ⅲ)-Pr(Ⅲ)间通过配阴离子Hedta3-中4个羧基的桥联作用构建配合物的3D结构.TG-DSC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热分解经历脱水、配体分解以及盐分解过程,残余物为Bi-Pr-O的三元复合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金属配合物 铋() 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氰酸铋(Ⅲ)配合物UV光区摩尔吸光系数的研究
17
作者 张德凤 陈连山 +3 位作者 杨冬 杨开海 何仲林 周丹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8-109,共2页
本文研究了吐温-80水溶液中硫氰酸铋(Ⅲ)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335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335=2.61×104,与PAR、偶氮胂(Ⅲ)与铋(Ⅲ)的配合物的ε610=2.70×104相近... 本文研究了吐温-80水溶液中硫氰酸铋(Ⅲ)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335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335=2.61×104,与PAR、偶氮胂(Ⅲ)与铋(Ⅲ)的配合物的ε610=2.70×104相近。发现形成一种新的三元配合物,并用来解释在吐温-80水溶液中硫氰酸铋为一种灵敏的显色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硫氰酸铋 摩尔吸光系数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用于溶出伏安法测定铋(Ⅲ)量
18
作者 冯泳兰 刘梦琴 +2 位作者 匡云飞 曾荣英 李俊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6-719,共4页
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滴涂在碳糊电极表面上,应用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OOH/CPE)测定铋(Ⅲ)时,将试液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500mV处预富集120s,使铋(Ⅲ)与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SPA... 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滴涂在碳糊电极表面上,应用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OOH/CPE)测定铋(Ⅲ)时,将试液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500mV处预富集120s,使铋(Ⅲ)与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SPAPT)生成络合物,然后在-500~500mV范围内扫描,使络合物中的铋(Ⅲ)从电极上溶出,实现了铋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定。在-32mV处可得铋离子的氧化峰电位,其峰电流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9~4.0×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0×10-10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出伏安法 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硝酸根二(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合镨(Ⅲ)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热分解性质
19
作者 崔玉 孙国新 +2 位作者 李业新 张振伟 孙思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23-1726,共4页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species Pr(NO3)3·2TBMA (TBMA=N,N,N′,N′-tetrabutyl malonamid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a=1.318 5(18) ...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species Pr(NO3)3·2TBMA (TBMA=N,N,N′,N′-tetrabutyl malonamid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a=1.318 5(18) nm, b=1.449(2) nm, c=1.494(2) nm, α=70.03(2)°, β=71.53(2)°, γ=83.75(2)°, V=2.546(6) nm3, Z=2, Mr=979.97, Dc=1.278 g·cm-3, F(000)=1 032, R1=0.054 7. In each molecule, the metal ion is 10-coordinate, being bonded to two nearly coplanar bidentate TBMA ligands and three bidentate nitrate ions, two of them located on each side of the plane defined by the TBMA ligands and the third one crossing the plane. The geometry can be best described in terms of pentagonal bipyramid with each bidentate nitrate occupying one site. The two coordinated C=O groups in TBMA are not parallel, the O(1)-C(1)...C(3)-O(2) and O(3)-C(20)...C(22)-O(4) torsion angles are 129.73° and -48.43° respectively. The absorption bands belonging to the coordinated carbonyl vibration split into two peaks at 1 577.96 and 1 608.43 cm-1 respectively, which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is in three steps. CCDC: 231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镨 N N N′ N′-四丁基丙二酰胺 晶体结陶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Er(Ⅲ)对短程硝化性能的影响及其抑制动力学特性
20
作者 李芸 崔楠 +5 位作者 熊星星 黄志远 王东亮 许丹 李军 李泽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59-1668,共10页
研究了重稀土元素铒[Er(Ⅲ)]对短程硝化工艺的短期和长期脱氮效能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动力学分析。短期实验表明,0~10mg/L的Er(Ⅲ)对AOB菌活性呈现促进作用,20~60mg/L的Er(Ⅲ)对AOB菌活性呈现轻度抑制,80~120mg/L的Er(Ⅲ)则对AOB菌活性呈... 研究了重稀土元素铒[Er(Ⅲ)]对短程硝化工艺的短期和长期脱氮效能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动力学分析。短期实验表明,0~10mg/L的Er(Ⅲ)对AOB菌活性呈现促进作用,20~60mg/L的Er(Ⅲ)对AOB菌活性呈现轻度抑制,80~120mg/L的Er(Ⅲ)则对AOB菌活性呈现重度抑制。AOB菌会吸附大量Er(Ⅲ),在进水Er(Ⅲ)浓度低于60mg/L时,Er(Ⅲ)去除率均大于90%,高于60mg/L后Er(Ⅲ)去除率逐渐降低。ICP-MS和EDS分析结果表明,Er(Ⅲ)可被AOB菌胞外吸附和胞内摄取,其中又以胞外吸附为主。分别采用Vadivelu模型、Hellinga模型、Michaelis-Menten模型和Hill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通过分段拟合(0~60mg/L和60~120mg/L) Hill模型能较好的描述Er(Ⅲ)对AOB菌的抑制动力学过程,拟合得到的R2分别为0.9879和0.9999,最大基质去除速率qmax(ΔSNPR)分别为2.59mg/(g·h)和7.15mg/(g·h)。长期试验表明,10mg/L的Er(Ⅲ)将使短程硝化系统性能逐渐消失,停止添加Er(Ⅲ)后,反应系统性能也不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影响 短程硝化 动力学 模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