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班福忱 张辰瑞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技术与其联合超滤膜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进展,对其优缺点与处理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发展趋势与展望,为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法 超滤 组合工艺 膜通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火区地表碳通量智能预测组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河猛 张言 +4 位作者 王永军 车恒旭 李金雨 王鹏程 SASAKI Kyuro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9-406,共8页
隐蔽火区地表碳通量监测对评估其温室效应及火区范围圈定十分重要。针对碳通量影响因素多、难预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改进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核密度估计(Kern... 隐蔽火区地表碳通量监测对评估其温室效应及火区范围圈定十分重要。针对碳通量影响因素多、难预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改进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预测模型。采用格拉布斯检验法剔除异常值,运用GWO优化GPR算法中的超参数,以提高预测精度。使用验证集预测误差并进行KDE建模,得到碳通量的区间预测值,进而针对组合模型的泛化能力及参数敏感性分析进行评估。结果显示:GWO-GPR-KDE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决定系数、80%置信区间宽度和95%置信区间宽度分别为0.95386、1.2663、0.92656、0.387和0.823,这些评估指标均优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结合多层感知器的支持向量机(Multilayer Perceptron-Support Vector Machine,MLP-SVM)、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等经典模型。GWO-GPR-KDE模型对隐蔽火区地表碳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泛化性,为煤田火区防控和温室效应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隐蔽火区 碳通量 灰狼优化算法 高斯过程回归 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变电离室的宽量程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3
作者 孙佳宇 何高魁 +5 位作者 刘洋 杨昉东 赵江斌 刘海峰 刘崭 黄鑫怡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8-1564,共7页
裂变电离室探测器有3种工作模式:脉冲模式、坎贝尔模式和电流模式,能够实现一个探测器覆盖反应堆全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满足第四代反应堆的宽量程中子注量率实时测量需求。为匹配裂变电离室的3种工作模式,本文基于裂变电离室在不同工作... 裂变电离室探测器有3种工作模式:脉冲模式、坎贝尔模式和电流模式,能够实现一个探测器覆盖反应堆全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满足第四代反应堆的宽量程中子注量率实时测量需求。为匹配裂变电离室的3种工作模式,本文基于裂变电离室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输出信号特征,探讨了电子学测量系统如何针对裂变电离室的3种工作模式进行有效信号处理,详细分析了3种模式下不同量程之间的衔接算法的可靠性,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信号处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单一裂变电离室不少于10^(10)cm^(-2)·s^(-1)中子注量率的实时测量能力,不同模式衔接过程的线性相对误差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中子注量率测量 裂变电离室 宽量程系统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焊剂片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方法的工艺特性
4
作者 刘振民 朱亮 +3 位作者 张爱华 周辉 蔺瑞 马沛杰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79,共6页
在坡口宽度约为5 mm的超窄间隙焊接中,利用焊剂片将电弧约束在坡口底部,可以有效提高坡口侧壁的熔合效果,而焊剂片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设计出一种U形厚焊剂片,将焊剂片两侧壁的厚度增加至1.1 mm,取消焊丝与焊剂片之间的间隙距离,固定二... 在坡口宽度约为5 mm的超窄间隙焊接中,利用焊剂片将电弧约束在坡口底部,可以有效提高坡口侧壁的熔合效果,而焊剂片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设计出一种U形厚焊剂片,将焊剂片两侧壁的厚度增加至1.1 mm,取消焊丝与焊剂片之间的间隙距离,固定二者的相对位置,成功提升了焊剂片约束电弧的稳定性.通过试验研究了厚焊剂片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方法的工艺特性.结果表明,电弧电压与厚焊剂片送进速度共同决定了厚焊剂片对电弧的作用长度,只有当厚焊剂片作用长度合适时,才能使得电弧对坡口各方向均匀加热,保证侧壁及侧壁根部的良好熔合.此外,在保证厚焊剂片作用长度合适的前提下,选择较大的工艺参数不仅有利于提高坡口侧壁的熔合效果,还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熔滴过渡形式,并最终完成了超窄间隙单道多层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窄间隙焊接 厚焊剂片 工艺特性 超窄间隙单道多层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土壤养分的双向补给特征及演化过程
5
作者 师百垒 申艳军 +6 位作者 彭建兵 袁延召 宁奕冰 陈兴 朱锦宇 张晟玮 李思睿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0-793,共14页
山地土壤具有典型的多层序结构,系基岩风化与大气-地表生物循环的综合产物,其养分来源也反映了基岩与地表过程的双向补给特点。为探索山地土壤养分的内生与外生补给耦合关系,系统梳理了基岩地球化学和地表过程对土壤养分的补给机制,探... 山地土壤具有典型的多层序结构,系基岩风化与大气-地表生物循环的综合产物,其养分来源也反映了基岩与地表过程的双向补给特点。为探索山地土壤养分的内生与外生补给耦合关系,系统梳理了基岩地球化学和地表过程对土壤养分的补给机制,探讨了不同岩性矿物风化差异及不同地表过程对山地土壤养分的调节控制作用,并阐释了物质流动、能量转化和生态服务功能协同关系;最后,基于山地土壤养分双向补给的时空演化过程,建立了区域尺度下反映基岩风化与大气-地表生物循环双向补给的山地土壤养分通量模型。结果表明:(1)基岩风化通过控制养分可用性、地下水存储能力、结构发育程度和地形塑造来影响植被生长;(2)大气-地表生物循环通过调节土壤环境、养分形态转换和利用频率来影响植被生长;(3)基岩风化与地表过程在时间上的差异驱动和在空间上的叠加耦合共同塑造了复杂且独特的山地土壤养分格局;(4)在时间尺度上考虑基岩风化的养分通量模型,有助于理解区域山地生态系统养分需求策略和生态地质系统平衡机制。研究以期为山地土壤养分的双向来源提供全新认识,并建议关注基岩地球化学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山地土壤资源科学化管理及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层序结构 养分补给 地球化学 生物循环 控制机制 演化过程 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光化学释放活性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舒颖 李建龙 杜林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7-1788,共12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对大气氧化平衡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具有重要贡献,从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海洋中的甲烷、非甲烷烃、二甲基硫、卤代烃等活性物质也是VOC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由海洋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产生.截至目前,关... 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对大气氧化平衡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具有重要贡献,从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海洋中的甲烷、非甲烷烃、二甲基硫、卤代烃等活性物质也是VOC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由海洋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产生.截至目前,关于海洋VOCs的源-汇过程以及其对影响因素响应机制已做了大量研究,但重点多聚焦于海洋生物过程却忽视了海洋(微)表层溶解有机质(DOM)光化学过程的贡献,从而导致其释放可能被低估.近年来针对海洋光化学,特别是微表层DOM光化学过程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综述系统描述了海洋VOCs的来源与释放通量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海洋DOM光化学过程的VOCs产生机理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以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并从技术创新、机制揭示和环境评价的角度对未来的重点关注领域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应加强海洋微表层DOM光化学过程的长期观测与模拟研究,以期揭示海洋VOCs的光化学产生与贡献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海洋光化学 影响因素 释放通量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welding processes and consumables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ur of armour grade 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joints 被引量:2
7
作者 G.MAGUDEESWARAN V.BALASUBRAMANIAN G.MADHUSUDHAN REDDY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47-59,共13页
Quenched and Tempered(Q&T) steel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vehicles due to its high strength to weight ratio and high hardness. These steels are prone to 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HIC) in th... Quenched and Tempered(Q&T) steel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vehicles due to its high strength to weight ratio and high hardness. These steels are prone to 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HIC) in the heat affected zone(HAZ) after welding. The use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ASS) consumables to weld the above steel was the only available remedy because of higher solubility for hydrogen in austenitic phase. The use of stainless steel consumables for a non-stainless steel base metal is not economical. Hence, alternate consumables for welding Q&T steels and their vulnerability to HIC need to be explored. Recent studies proved that low hydrogen ferritic steel(LHF) consumables can be used to weld Q&T steels, which can give very low hydrogen levels in the weld deposits. The use of ASS and LHF consumables will lead to distinct microstructures in their respective welds. This micro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will have a drastic influence in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resistance of armour grade Q&T steel welds. Hence, in this investigation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welding consumables and welding processes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ur of armour grade Q&T Steel joints. Shielded metal arc welding(SMAW) and Flux cored arc welding(FCAW) were used for fabrication of joints using ASS and LHF consumables. The joints fabricated by SMAW process using LHF consumable exhibited superior fatigue crack growth resistance than all other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工艺 疲劳裂纹 扩展行为 消耗品 钢接头 装甲 回火 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非晶合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佟文明 李世奇 唐任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513,共18页
非晶合金以其优异的低损耗特性在电机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非晶合金电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介绍了非晶合金电机相对传统电机的优势,阐述了现阶段非晶合金电机铁心常用的加工工艺以及非晶合金电机的研发应用情况。对非晶合金电机... 非晶合金以其优异的低损耗特性在电机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非晶合金电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介绍了非晶合金电机相对传统电机的优势,阐述了现阶段非晶合金电机铁心常用的加工工艺以及非晶合金电机的研发应用情况。对非晶合金电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包括考虑加工工艺、装配工艺下非晶合金电机铁心损耗与温升的精确计算,径向磁通与轴向磁通非晶合金电机振动噪声的精确计算,非晶合金电机设计优化与前沿应用,并对非晶合金电机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电机 径向磁通 轴向磁通 拓扑结构 加工工艺 损耗计算 振动噪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漏磁数据处理和缺陷识别量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帅 秦林 +6 位作者 林冬 高健 刘畅 李潮浪 付凌迪 刘永良 付国华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5,共9页
漏磁法是最稳定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之一,用于评估油气管道的健康状况。从通道基线校正、异常值判别、数据缺口的恢复和滤波四个方面阐述了漏磁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漏磁数据缺陷的峰谷值等显性特征,总结了不同特征提取方法下缺... 漏磁法是最稳定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之一,用于评估油气管道的健康状况。从通道基线校正、异常值判别、数据缺口的恢复和滤波四个方面阐述了漏磁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漏磁数据缺陷的峰谷值等显性特征,总结了不同特征提取方法下缺陷信号的本质特征;介绍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图像处理和形态学等方法构建缺陷反演模型。最后,从数据预处理和缺陷识别量化两方面展望了漏磁信号处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漏磁检测 数据处理 缺陷识别 缺陷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素收支估算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宏伟 黄国鲜 +6 位作者 罗艳 雷坤 郎琪 翁巧然 王文辉 彭嘉玉 李晓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5-1445,共11页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河流之一,近年来其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和氮通量反弹明显,开展甬江流域的氮收支估算是开展流域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2021年甬江流域的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区域氮的收支进行估算,阐明了氮收支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甬江流域氮输入量为5.1×10^(4 )t;氮盈余量高达2.17×10^(4) t,占氮输入量的42.56%;流域氮负荷[172.56 kg/(hm^(2)·a)]和陆地氮通量[105.8 kg/(hm^(2)·a)]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氮输入源主要包括人畜排泄、化学氮肥、大气沉降,占比依次为39.11%、26.33%、20.91%;氮输出中,有48%被作物收获带走,有26.98%通过反硝化、氮挥发进入大气,有21.47%以径流的形式进入水环境;从空间分布上,鄞州、镇海等地区面临较为严峻的氮污染潜势。冗余分析(RDA)显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农作物种植面积、畜禽数量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城镇化程度和GDP是甬江流域氮盈余、氮负荷以及陆地氮通量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甬江流域显著的氮盈余状况,建议采用氮素源头减排治理管控措施以消除氮素盈余对甬江流域氮平衡造成的负面影响。甬江流域氮收支平衡估算可为合理制定氮污染治理管控措施,科学调控流域氮收支和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收支 甬江流域 氮负荷 陆地氮通量 驱动因素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焙烧机工艺高硅镁质熔剂性球团制备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鹏飞 张倩 +2 位作者 潘建 杨聪聪 徐梦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本文以高品位磁铁精矿(O矿)、高镁磁铁精矿(K矿)和高硅赤铁矿粉(Y矿)为原料,根据某钢厂现场原料配比40%O矿+20%K矿+40%Y矿,在实验室开展模拟带式焙烧机工艺的高硅镁质熔剂性球团制备特性研究,揭示了二元碱度(CaO/SiO 2为0.5~0.9)对球团... 本文以高品位磁铁精矿(O矿)、高镁磁铁精矿(K矿)和高硅赤铁矿粉(Y矿)为原料,根据某钢厂现场原料配比40%O矿+20%K矿+40%Y矿,在实验室开展模拟带式焙烧机工艺的高硅镁质熔剂性球团制备特性研究,揭示了二元碱度(CaO/SiO 2为0.5~0.9)对球团焙烧特性、成品球团冶金性能(还原度RI、还原膨胀指数RSI和动态法低温还原粉化指数LTD+3.15 mm)和矿相学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球团碱度有利于改善球团焙烧和冶金性能,在0.5~0.9的碱度范围内,球团的还原度≥65.38%、还原膨胀指数15%、动态低温还原粉化性能优良(≥98.88%)。矿相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高硅镁质熔剂性球团的固结形式主要为Fe 2O 3再结晶,提高碱度利于形成更多液相从而促进固结,降低球团孔隙率,从而生产出性能良好的成品球团。本研究将为工业生产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焙烧机工艺 碱度 高硅镁质熔剂性球团 冶金性能 矿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工艺稳定性
12
作者 张恒铭 金秀鹃 +4 位作者 苟宁年 蒋小霞 石玗 周海 刘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7,共8页
鉴于自保护药芯焊丝在野外焊接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野外大型机械等关键零部件的应急修复,提高其焊接成形精度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了自保护药芯焊丝在双脉冲电弧模式下的工艺稳定性.为了实现电弧焊工艺稳定性的有效控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 鉴于自保护药芯焊丝在野外焊接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野外大型机械等关键零部件的应急修复,提高其焊接成形精度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了自保护药芯焊丝在双脉冲电弧模式下的工艺稳定性.为了实现电弧焊工艺稳定性的有效控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双脉冲参数对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熔滴平均尺寸与电流变异系数关系密切,因此,选取强弱脉冲频率、占空比、强弱脉冲峰值和基值7个双脉冲参数作为输入值,建立一种基于RBF-BP神经网络的熔滴平均尺寸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效、可行,为控制熔滴过渡过程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保护药芯焊丝 工艺稳定性 熔滴过渡 RBF-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砂带磨削温度场建模与仿真
13
作者 高贵敏 刘月明 +1 位作者 杨策 赵超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结合钢轨与砂带的接触几何关系,建立接触区域磨削深度和轮廓计算模型,阐明磨削工艺参数对接触区参数的影响规律.随着砂带磨削半径的增加,不同钢轨廓形处接触区域面积呈对数增加,接触区域轴长半径位置也在不同截面上变化.结合钢轨砂带磨... 结合钢轨与砂带的接触几何关系,建立接触区域磨削深度和轮廓计算模型,阐明磨削工艺参数对接触区参数的影响规律.随着砂带磨削半径的增加,不同钢轨廓形处接触区域面积呈对数增加,接触区域轴长半径位置也在不同截面上变化.结合钢轨砂带磨削过程特性,求解接触区域热流密度计算模型并进行理论验证.基于接触区域磨削深度和轮廓计算模型,以及区域热流密度计算模型,应用瞬时点热源温度场、连续作用点热源温度场、连续作用移动点热源温度场对接触区域连续作用移动面热源温度场进行离散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磨削工艺参数下,钢轨磨削表面的仿真和理论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几乎在同一时间达到温度最大值,最高温度的仿真和理论计算的相对误差为6.14%,验证了本文理论模型和仿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加工 温度分布 磨削过程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法烟草薄片碳化硅膜净化系统清洗工艺研究
14
作者 闫瑛 李华雨 +4 位作者 田晓辉 王艳青 张利涛 周浩 丁红营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本研究对造纸法烟草薄片提取液成分进行了分析,筛选确定了提取液分离净化用碳化硅膜净化系统合适的无机酸清洗剂,研究不同浓度下,该无机酸清洗剂的清洗效果,优化了无机酸清洗剂与碱性清洗剂的组合;在原清洗流程基础上增加了化学浸泡流程... 本研究对造纸法烟草薄片提取液成分进行了分析,筛选确定了提取液分离净化用碳化硅膜净化系统合适的无机酸清洗剂,研究不同浓度下,该无机酸清洗剂的清洗效果,优化了无机酸清洗剂与碱性清洗剂的组合;在原清洗流程基础上增加了化学浸泡流程,通过对比2种化学浸泡清洗工艺,优选确定了合适的化学浸泡工艺。结果表明:(1)造纸法烟草薄片提取液中有机物含量约75%;(2)采用质量分数10%的NH2SO3H溶液清洗生产线膜净化系统后,膜通量恢复至原始通量的86.05%,满足膜净化系统清洗需求;(3)较优的清洗剂组合为质量分数6%的NH2SO3H溶液和质量分数6%的NaOH溶液;(4)合适的化学浸泡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10%,每4 h碱液泵启动1次,碱液泵单次运行时长1 h,化学浸泡总时长24 h。优化后,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线膜净化系统运行周期最高增加至14.0 h;膜通量恢复比例最高增加至94.00%;日常化学清洗消耗时间降至89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膜净化 造纸法烟草薄片 清洗工艺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过程对盐碱土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杰 王忠媛 +1 位作者 唐立松 王玉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560,共6页
从原位土壤CO2通量的观测数据出发,分析了盐生荒漠土壤CO2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并针对夜晚负通量的发生,结合灭菌控制实验,定量拆分土壤CO2通量中生物与非生物组分的贡献。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冠下土壤CO2通量在整个生长季均显著的高... 从原位土壤CO2通量的观测数据出发,分析了盐生荒漠土壤CO2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并针对夜晚负通量的发生,结合灭菌控制实验,定量拆分土壤CO2通量中生物与非生物组分的贡献。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冠下土壤CO2通量在整个生长季均显著的高于灌间空地通量(P<0.05),而受双峰日过程影响,冠下和灌间空地土壤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均不明显。但灌间空地土壤CO2通量在夜间表现为负值(CO2由大气进入土壤),原因就在于土壤非生物过程的存在。当土壤含水量为10%时,非生物通量对总通量的贡献介于18.6%~49.2%之间,并随着土壤pH的增加呈线性上升的趋势;相比之下,在风干土中,非生物通量与总通量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土壤越干,非生物过程的影响越大。因此,土壤pH和水分含量是土壤非生物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而非生物过程对土壤CO2通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通量 生物过程(通量) 非生物过程(通量) PH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亚平 万宇 +2 位作者 聂青 阮晓红 王子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共11页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数据分析,讨论了浅水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入湖河流多年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域内氮的主要来源、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及入湖通量的年变化规律.利用氮形态...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数据分析,讨论了浅水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入湖河流多年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域内氮的主要来源、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及入湖通量的年变化规律.利用氮形态转化的文献资料,讨论了入湖河流、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环境氮的形态转化过程及控制形态转化的物理化学条件.结合湖泊富营养化机制,讨论了氮的湖相循环及氮、氮磷比对藻类的限制性作用.围绕湖泊富营养化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负荷 通量 形态 富营养化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沙过程变化下洞庭湖区的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景保 张磊 +3 位作者 王建 余果 帅红 常疆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1,31,共7页
依据1951―2009年实测水文数据及多年实地考察资料,对比分析水沙过程变化对洞庭湖区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支撑作用,水沙动态是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变量;(2)泥沙... 依据1951―2009年实测水文数据及多年实地考察资料,对比分析水沙过程变化对洞庭湖区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支撑作用,水沙动态是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变量;(2)泥沙的不断淤积,使各类植被洲滩发育与扩展,导致湖面缩小及调蓄功能减弱和天然捕捞鱼场减少;(3)各类植被洲滩相继出露和湖水位涨落交替过程,不但维系着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及迁移的延续,还支撑着钉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的孳生和繁衍;(4)入湖水沙量的逐期减少,削弱了水域环境的净化能力,"四大家鱼"捕捞产量递减、候鸟数量和种类减少、鱼类种群衰减,珍贵鱼类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过程变化 生态环境 生物群落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原水膜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曹达文 董秉直 +2 位作者 范瑾初 李景华 徐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9-13,共5页
分别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不同材质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超滤膜直接分离黄浦江原水 .研究结果表明 ,超滤膜分离原水的效果在一定的截留分子量 (或孔径 )范围内差别不大 ;由于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浓度较低 ,对亲水性较好的有机高分子聚合... 分别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不同材质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超滤膜直接分离黄浦江原水 .研究结果表明 ,超滤膜分离原水的效果在一定的截留分子量 (或孔径 )范围内差别不大 ;由于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浓度较低 ,对亲水性较好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超滤膜的原水膜过程长期污染的影响较小 ,而高价正离子是原水超滤膜过程长期污染的主要因素 ,不同膜材质的污染情况也不同 ;原水膜过程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必须与其他技术组合才能达到预定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膜分离 通量 膜污染 给水处理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过程中防治膜污染强化渗透通量技术进展 (Ⅰ)操作策略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志 甄寒菲 +1 位作者 王世昌 伍登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11,共6页
介绍了膜过程中防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进而提高渗透通量的操作策略.包括控制初始渗透通量,反向放置微孔膜,利用高分子溶液的流变学特性及脉动流操作和鼓泡操作等.
关键词 膜过程 膜污染 渗透通量 操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综述 被引量:25
20
作者 黄松岭 彭丽莎 +1 位作者 赵伟 王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63,共9页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铁磁性构件缺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缺陷的漏磁数据可视化、缺陷轮廓的二维漏磁成像以及缺陷的三维漏磁成像三个阶段,对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详细...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铁磁性构件缺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缺陷的漏磁数据可视化、缺陷轮廓的二维漏磁成像以及缺陷的三维漏磁成像三个阶段,对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详细介绍了各阶段常用的成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检测 可视化 缺陷重构 三维漏磁成像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