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才林 沈建华 +3 位作者 李甫昌 李二东 张永威 李睿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水C O D/T N等对工艺的影响。增大C SF B N R的分段数量、污泥回流比和容积比可以提高脱氮率,适宜的分段数、容积比和污泥回流比分别是2~4、1:4~1:1和75%~1 00%。优化后的C SF B N R处理C/N低至5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证实了C SF B N R的脱氮率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物脱氮 配水比 容积比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吴昌永 彭永臻 彭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26-3131,共6页
采用52.5L的A2O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A2O工艺在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特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强化缺氧吸磷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2、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70%、内... 采用52.5L的A2O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A2O工艺在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特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强化缺氧吸磷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2、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70%、内回流比为300%的工况下处理C/N为7.89的生活污水,TN和SOP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85.4%和93.3%,系统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缺氧吸磷占总吸磷量的25.3%。同样的运行条件下处理C/N为4.20的生活污水时,SOP去除几乎不受影响,但TN去除率降低至62.2%,平均出水TN浓度也超过20mg·L-1。维持厌氧区体积不变,增大缺氧区体积,使得缺氧/好氧体积比为5/8时,TN去除率可上升到70.7%,缺氧吸磷占总吸磷量的55.2%。同时改变内回流比的试验表明250%的内回流比能最大程度地强化反硝化除磷的作用,此时TN去除率可提高至77.3%。强化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能克服碳源不足对脱氮除磷的影响,显著提高低C/N比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A2O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曾薇 李磊 +2 位作者 杨莹莹 张悦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7-1415,共9页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7.1%;此时A2O工艺除磷能力较差,缺氧段有释磷现象的发生.当设置预缺氧区后,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提高,TN平均去除率可达60.7%,PO43--P平均去除率为55.9%;此时系统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段除磷率为31.4%~46.9%.在设置预缺氧区的基础上,通过外加碳源,提高进水ρ(C)/ρ(N),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TN平均去除率可达74.4%,出水ρ(PO34--P)小于0.5 mg/L,缺氧段除磷率高达66.2%~90.9%.同时研究了外加碳源情况下污泥内PHA成分、含量及糖原含量在A2O系统内的沿程变化趋势.经过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相对于全部聚磷菌的代谢活性从31.1%提高到74.7%.A2O工艺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增强,提高了碳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生活污水 聚-β-羟基烷酸酯(PHA)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液回流比对A/A/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伟锋 顾国维 张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619-2623,共5页
以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A/A/O工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混合液回流比为100%、200%和300%时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并利用厌氧/缺氧批式试验方法对污泥特性进行单独考察。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大,缺氧除磷在系统除磷所... 以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A/A/O工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混合液回流比为100%、200%和300%时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并利用厌氧/缺氧批式试验方法对污泥特性进行单独考察。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大,缺氧除磷在系统除磷所起的作用、反硝化聚磷菌缺氧利用单位聚羟基链烷酸(PHAs)的吸磷量和反硝化数量出现先升高后下降,厌氧合成单位PHAs的释磷量和好氧利用单位PHAs的吸磷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以200%时反硝化除磷和系统脱氮除磷效果为最好;过高或过低NO3-N浓度均会影响反硝化聚磷菌的缺氧吸磷速率和PHAs降解速率,但并没有影响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混合液回流比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氨氮浓度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德超 陈洪波 +6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罗冠 彭波 汪志龙 谢继慈 伍秀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4-1992,共9页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和R4中,以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采用后置缺氧,考察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20,30,40,50mg/L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和R4长期运行中磷去除率分别为82.3%、92.8%、92.6%...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和R4中,以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采用后置缺氧,考察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20,30,40,50mg/L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和R4长期运行中磷去除率分别为82.3%、92.8%、92.6%和89.1%,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7.2%、88.6%、84.5%和72.6%.静置段省却搅拌,但仍起厌氧段作用,仍可实现生物强化除磷.4个反应器好氧段均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分别贡献14.7%、16.6%、17.8%和14.8%的进水后TN量,且后置缺氧段利用糖原驱动反硝化,脱氮效果较好,出水TN分别为0.57,4.43,6.61,13.70mg/L.研究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可影响静置释磷、好氧摄磷、反硝化除磷.静置段代替厌氧段的后置缺氧工艺可取得较好脱氮除磷效果,且节约成本,简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置段 生物脱氮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后置缺氧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英 陈泽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为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恶化 ,氮、磷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通过对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传统工艺和新近发展工艺的介绍和分析 ,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是其发展的方向。同时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 为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恶化 ,氮、磷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通过对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传统工艺和新近发展工艺的介绍和分析 ,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是其发展的方向。同时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物脱氮除磷机理更深入的研究 ,大力开发技术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养化 生物脱氮 除磷 工艺 机理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淑莹 曹旭 +3 位作者 霍明昕 葛士建 王淦 朱遂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04-1709,共6页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d,内循环和污泥循环比75%,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体积比1∶3∶6的运行条件下,可以同时获得碳、总氮、总磷的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为(83.9±3.3)%、(83.5±1.4)%和(86.6±2.4)%,对比A/O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缺氧 好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对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徐伟锋 顾国维 陈银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71,共4页
以小试规模A2/O工艺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2D),考察了实际污水中污泥龄为8、10、12、15d时对脱氮除磷的影响,并建立了A2/O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除碳和脱氮率基本不受污泥龄的影响,去除率分别为80%~88%和57%~65%;聚磷... 以小试规模A2/O工艺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2D),考察了实际污水中污泥龄为8、10、12、15d时对脱氮除磷的影响,并建立了A2/O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除碳和脱氮率基本不受污泥龄的影响,去除率分别为80%~88%和57%~65%;聚磷菌释磷和吸磷受污泥龄的影响较大,以12d时脱氮除磷效率为最高,出水基本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COD、NH3-N和P在各反应器内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在短污泥龄时受模型结构限制,NO3--N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在长污泥龄时NO3--N的模拟精度达93%,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工艺运行;通过分析模拟优化结果,得出最佳污泥龄约为13d,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污泥龄 数学模型 实际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邱贤华 李明俊 +3 位作者 曹群 黄小杰 章昆仑 张丹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6-558,共3页
试验采用A2/O生物膜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对A2/O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9 h(其中:厌氧酸化6 h,缺氧反硝化10 h,好氧23 h),控制好氧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6 mg/L,出水pH为6.8~8.0,混合液回流比R=... 试验采用A2/O生物膜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对A2/O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9 h(其中:厌氧酸化6 h,缺氧反硝化10 h,好氧23 h),控制好氧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6 mg/L,出水pH为6.8~8.0,混合液回流比R=3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良好的脱氮和除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除碳 生物脱氮 氨氮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工程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勇 黄勇 潘杨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1,共4页
探讨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的生产规模应用问题。通过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增设独立的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微生物的分相培养,BICT工艺为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增强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创造了条... 探讨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的生产规模应用问题。通过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增设独立的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微生物的分相培养,BICT工艺为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增强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创造了条件。技术经济比较分析说明,BICT工艺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投资及运行费用具有竞争力,在污水处理要求愈加严格的情况下,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T 活性污泥 生物膜 生物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SBR中PHB转化与反硝化吸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彩娟 吉芳英 +2 位作者 高小平 张良金 张斌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4,共5页
通过COD浓度对A/ASBR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COD都不利于反硝化除磷系统的正常运行,当COD=220~300mg/l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发现了缺氧段残存的外碳源有机物和厌氧储存的胞内碳源PHB对反硝化除磷过... 通过COD浓度对A/ASBR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COD都不利于反硝化除磷系统的正常运行,当COD=220~300mg/l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发现了缺氧段残存的外碳源有机物和厌氧储存的胞内碳源PHB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以PHB为碳源的反硝化除磷过程中,PHB的消耗与反硝化除磷脱氮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2mgNO_(3)^(-)-N的转化可以促进1mgPO_(3)^(-)4-P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脱氮 A/ASBR 反硝化除磷 P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脱氮除磷新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鹏 陈银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91-2496,2506,共7页
随着人们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些新的处理工艺。本文重点介绍了耦合好氧-缺氧N2O分解工艺(CANDO)、同时去除含碳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物质新工艺(BioCAST)、上流式厌氧-缺氧污泥床工艺(UAASB)、厌氧循环流化床工艺... 随着人们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些新的处理工艺。本文重点介绍了耦合好氧-缺氧N2O分解工艺(CANDO)、同时去除含碳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物质新工艺(BioCAST)、上流式厌氧-缺氧污泥床工艺(UAASB)、厌氧循环流化床工艺(A-CFBBR)、双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工艺(TCFBBR)、双污泥反硝化诱导结晶工艺(A2N-IC)等6种新工艺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工艺流程特点。通过与传统工艺的相比较,对新工艺的特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脱氮除磷工艺是污水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短程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碳氮比对UCT-MBR工艺运行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朝朝 李军 +3 位作者 高金华 常江 任金柱 刘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9-626,共8页
采用UCT型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市政污水,考查了ρ(COD)/ρ(TN)对该工艺在营养物去除效能及膜污染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UCT-MBR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ρ(COD)/ρ(TN)对COD去除效能几乎无影响,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9.9%;在ρ(COD)/ρ(... 采用UCT型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市政污水,考查了ρ(COD)/ρ(TN)对该工艺在营养物去除效能及膜污染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UCT-MBR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ρ(COD)/ρ(TN)对COD去除效能几乎无影响,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9.9%;在ρ(COD)/ρ(TN)为7.3时,TN和TP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27%和92.4%.同时发现,ρ(COD)/ρ(TN)由3.2增加到7.3时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脱氮率、缺氧除磷率分别由1.6%、7.94%提高到27.9%、44.91%.ρ(COD)/ρ(TN)的增加改变了脱氮途径,加速了膜污染速率.有机容积负荷的增加和溶解氧的降低是引起膜池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影响着污泥的理化性质与代谢产物.由于胞外聚合物比污泥质量浓度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质量浓度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条件下增加,导致了污泥成分中颗粒与溶解性成分修正污染指数值均有所增加,从而使得污泥的可滤性恶化.在相同气水剪切力的背景下污泥粒径尺寸由于溶解氧的降低而略有下降.此外对附着在膜表面的生物膜的反硝化脱氮量与膜污染速率的相关性也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碳氮比 营养物去除 同步硝化反硝化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翔峰 李春鞠 陈树斌 《中国沼气》 2000年第4期9-15,共7页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BiologicalNutrientRemoval)的研究和应用已逾 4 0年。本文围绕着脱氮除磷理论的发展和自控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论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情况 ,并重点介绍了几项国内外最新的脱氮除磷技术。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生物除磷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红英 王增长 牛志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8,共3页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膨胀是运行管理的难题。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丝状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数据表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主要是微丝菌,其次是0675型和0914型菌。经分析认为,污泥龄的增加会促进丝状菌长度的明显增...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膨胀是运行管理的难题。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丝状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数据表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主要是微丝菌,其次是0675型和0914型菌。经分析认为,污泥龄的增加会促进丝状菌长度的明显增长并导致污泥膨胀,生物残渣的浓度是造成长泥龄污泥膨胀的原因之一。厌氧阶段有分解生物残渣的功能,可改善菌胶团菌的微环境,从而抑制丝状菌的过剩生长,控制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残渣 厌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负荷对A^2O-BAF中试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钢 黎京士 +3 位作者 金玉刚 谌建宇 黄荣新 何晨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122,共4页
该文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厌氧/缺氧/短时好氧(A2O)-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日处理量19.2 m3/d,考察了BAF池硝化负荷对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该工艺由A2O池、中沉池和BAF池三部分构成,其中,A2O段HRT为4.0 h,厌氧/缺氧/好氧体... 该文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厌氧/缺氧/短时好氧(A2O)-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日处理量19.2 m3/d,考察了BAF池硝化负荷对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该工艺由A2O池、中沉池和BAF池三部分构成,其中,A2O段HRT为4.0 h,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2∶1;BAF池最初只有1座,后来改为2座,硝化负荷从0.8 kg NH4+-N/(m3·d)降至0.4 kg NH4+-N/(m3·d),硝化液回流比100%。结果表明,随着硝化负荷的降低,系统去除效果明显改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从66.2%和51.7%提高到88.0%和69.9%,SS去除率也从55.6%升至82.3%;COD去除效果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82.5%。可见,BAF容积负荷是影响A2O-BAF工艺处理性能的关键参数,将硝化负荷控制在0.4 kg NH4+-N/(m3·d)可保证系统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曝气生物滤池 脱氮除磷 城镇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汤琪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143,共6页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等的研究概况;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碳源、溶解氧、絮凝体特性等的研究概况.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氨浓度、...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等的研究概况;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碳源、溶解氧、絮凝体特性等的研究概况.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氨浓度、溶解氧等的研究概况以及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抑制物、pH值、温度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能研究
18
作者 李军 王朝朝 +2 位作者 高金华 常江 甘一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1,共7页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对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出水进行中试试验,约200 d的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保持12.5 h后,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及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2%、98%、85%左右,其中生化降解部分与膜过滤部...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对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出水进行中试试验,约200 d的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保持12.5 h后,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及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2%、98%、85%左右,其中生化降解部分与膜过滤部分对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89%和11%;NH4+-N、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8%、79%左右,出水ρ(TN)平均在10 mg/L左右;系统在污泥龄为40 d左右时,总磷(totalphosphorus,TP)平均去除率为85%,出水ρ(TP)在0.93 mg/L左右;反硝化除磷、好氧吸磷、膜截留对总磷的去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6%、51.8%、3.6%;出水浊度极低且几乎无悬浮物,可直接回用于城市杂用水.间歇抽吸、曝气冲刷、在线水力反冲及定期药洗保证了该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营养物去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比对一体化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钦 廖柏寒 +1 位作者 谌建宇 黄荣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3,共5页
基于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理论,设计了1套连续流一体化脱氮除磷反应试验装置,并实现了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在COD为250~350mg·L-1、m(C)/m(N)为5~8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P对一体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m(P)=5~8的低值时... 基于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理论,设计了1套连续流一体化脱氮除磷反应试验装置,并实现了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在COD为250~350mg·L-1、m(C)/m(N)为5~8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P对一体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m(P)=5~8的低值时,TP去除率仅有64%,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98%、90%;m(N)/m(P)在8~10时,COD、NH3-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8%、90%和90%,达到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处理效果最佳;而在m(N)/m(P)=10~14的高值下,除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2%外,NH3-N、TP和TN的去除率仅为80%、60%和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生物脱氮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得利满AO工艺升级为改良A^2O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蓉 郑涛 +5 位作者 孙晨 王思宇 郭鹏翔 田智勇 向连城 李海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47-552,共6页
以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部污水处理厂20万t/d沈阳得利满AO(SDAO)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原SDAO工艺初沉池及污泥恢复区改造为厌氧区和预缺氧区的方式升级为改良A2O工艺,并考察了升级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12.... 以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部污水处理厂20万t/d沈阳得利满AO(SDAO)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原SDAO工艺初沉池及污泥恢复区改造为厌氧区和预缺氧区的方式升级为改良A2O工艺,并考察了升级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12.2±0.5)℃,COD_(Cr)/TN为4.0~6.0,COD_(Cr)、TN和TP浓度分别为200、35.9和3.05 mg/L条件下,以醋酸钠(折合COD_(Cr)为50 mg/L)为外加碳源添加至进水,改良A^2O工艺出水的TN、NH_4^+-N、TP浓度及COD_(Cr)分别为11.8、1.34、0.17和31.7 mg/L;改良A^2O工艺对COD_(Cr)和NH_4^+-N的去除率与原工艺相似,且均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TN的去除率由35.5%提高至67.8%;原工艺不具备除磷功能,改良A^2O工艺对TP的去除率达94.3%。SDAO工艺在未增设构筑物的条件下完成了工艺的升级,升级后的改良A2O工艺实现了氮磷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得利满AO(SDAO)工艺 改良A^2O工艺 脱氮除磷 升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