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建筑涂料废水的效能
1
作者 李芳 郑现菊 +2 位作者 张良 底世聪 陈明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108,共6页
为阐明壳聚糖(CTS)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形成及建筑涂料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不同CTS投加量下AGS的颗粒化进程及污染物去除性能。结果表明,CTS有利于AGS快速形成并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CTS投加量为12.0 g/... 为阐明壳聚糖(CTS)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形成及建筑涂料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不同CTS投加量下AGS的颗粒化进程及污染物去除性能。结果表明,CTS有利于AGS快速形成并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CTS投加量为12.0 g/L时,系统对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5.2%~98.7%、94.5%~96.8%、75.8%~7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TS投加组(3.0~12.0 g/L)对磷酸盐的去除率提高至91.5%~96.8%。CTS增强了污泥沉降性能(SVI降至50.8 mL/g)并刺激微生物分泌胞外聚合物(EPS),其中EPS增至106.2~112.8 mg/g,蛋白质(PN)显著提高至68.5~70.6 mg/g。CTS还提高了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比耗氧速率(SOUR)升至46.5~52.3 mg/(g·h)(以单位时间和单位质量VSS消耗的O_(2)质量计)。CTS在AGS系统内可被微生物降解,且其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提高。CTS可通过其生物相容性及活性基团促进污泥凝聚,同时刺激EPS(尤其是PN)分泌以构建AGS结构骨架,加速颗粒化进程。CTS还可通过优化AGS微环境提升微生物代谢活性,从而协同强化对污染物的降解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壳聚糖 建筑涂料废水 好氧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XY40–1悬浮种衣剂的创制及对茄子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林艳 李鑫 +2 位作者 陶禹 陈佳伟 饶力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
本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XY40–1生物农药悬浮剂为基础,通过添加成膜剂、警戒色、增效剂,配制新型生物悬浮种衣剂,并以茄子为研究对象,对贝莱斯芽孢杆菌XY40–1种衣剂的质量功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6%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成膜剂,0.4%碱性... 本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XY40–1生物农药悬浮剂为基础,通过添加成膜剂、警戒色、增效剂,配制新型生物悬浮种衣剂,并以茄子为研究对象,对贝莱斯芽孢杆菌XY40–1种衣剂的质量功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6%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成膜剂,0.4%碱性品红为警戒色,50 nmol/L吡咯喹啉醌为增效剂时,所制备的种衣剂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此时,种衣剂活菌数达到2.5×10^(9)cfu/mL,pH为7.647,成膜性合格,倾倒性合格,包衣均匀度为92%,包衣脱落率为7.67%,黏度为100 mPa·s。温室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药种比为1∶35的试验组茄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分别提高了364.77%、13.49%、67.43%;此外,该种衣剂还提升了对褐纹病的防病效果,病株率降低40.42%,病害指数降低3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悬浮种衣剂 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葚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闫素平 周勇 +1 位作者 吴津蓉 李姗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16-18,共3页
为延长桑葚果实的加工周期,本文讨论了桑葚贮藏常用的保鲜技术,并对其可能应用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常用保鲜技术包括物理保鲜法、化学保鲜法、生物保鲜法等。物理保鲜可采用冷藏保鲜、气调贮藏等方法,减缓果实品质下降速度;化学保鲜常... 为延长桑葚果实的加工周期,本文讨论了桑葚贮藏常用的保鲜技术,并对其可能应用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常用保鲜技术包括物理保鲜法、化学保鲜法、生物保鲜法等。物理保鲜可采用冷藏保鲜、气调贮藏等方法,减缓果实品质下降速度;化学保鲜常用的保鲜剂有丙酸钠、二氧化氯和乙烯阻断剂1-甲基环丙烯(1-MCP);生物保鲜常采用涂膜保鲜、生物保鲜剂,抑制桑果呼吸作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延长保鲜期。未来可考虑采用植物激素复合壳聚糖的复合处理、新型复合保鲜膜、薄膜材质改性等技术进行桑葚果实保鲜。本文为促进桑果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涂膜保鲜 生物保鲜 桑果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宁 马红霞 +4 位作者 张海剑 石洁 刘树森 孙华 郑晓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5,共12页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保存的109株木霉中,筛选到17株木霉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拮抗活性,抑制率均>70%,6株木霉菌株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80.33%~85.64%。分别以筛选的棘孢木霉Tr34和非洲哈茨木霉Tr35为活性成分,10^(6)厚垣孢子数/mL,辅以黄原胶0.2%,木质素磺酸钠2%,北农成膜剂1,5%,100 mg/mL链霉素1%,制备100万孢子/mL棘孢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4生物种衣剂)和100万孢子/mL非洲哈茨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5生物种衣剂)。两种生物种衣剂药种质量比例分别为1:200和1:100时,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1.14%和83.18%。本研究研制的Tr34生物种衣剂和Tr35生物种衣剂可以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进一步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 茎腐病 玉米 木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防污减阻涂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一鸣 丛巍巍 +2 位作者 张凯 桂泰江 王海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44-547,共4页
海洋生物污损引发船体腐蚀加速、寿命缩短、航行阻力增加以及燃料损耗增加等问题,已成为海洋工业的全球性问题。随着人们对海洋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防污涂料释放防污剂的污染问题被日益关注,研究环境友好型防污减阻涂料逐渐成为发展趋... 海洋生物污损引发船体腐蚀加速、寿命缩短、航行阻力增加以及燃料损耗增加等问题,已成为海洋工业的全球性问题。随着人们对海洋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防污涂料释放防污剂的污染问题被日益关注,研究环境友好型防污减阻涂料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两种防污减阻涂料的研究进展,污损释放型涂料以有机硅和有机氟为研究重点,仿生防污涂料主要研究仿生表面结构与天然活性物质等。本文阐述了现有研究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方向,最后展望了防污减阻涂料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污损 环境友好型涂料 污损释放型 仿生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制备及其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美红 王彩琴 +2 位作者 王蓉 白文斌 高振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7-1485,共19页
为筛选出可有效抑制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的生防微生物与天然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便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微生物悬浮种衣剂。本研究以晋杂2001号高粱为试验材料,选择试验室保藏的3株优秀抗病细菌和脂肽物质,首先通过种子... 为筛选出可有效抑制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的生防微生物与天然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便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微生物悬浮种衣剂。本研究以晋杂2001号高粱为试验材料,选择试验室保藏的3株优秀抗病细菌和脂肽物质,首先通过种子萌发和活体侵染率测定试验明确了不同拮抗细菌和脂肽物质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和较优使用浓度,随后以优选菌株和脂肽物质为活性成分进行了悬浮种衣剂配方优化、种衣剂较优使用量及贮藏稳定性研究,并在盆栽条件下测定了悬浮种衣剂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velezensis G-1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脂肽)对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具有良好抑制效果,较优使用浓度分别为1.0×10^(9)cfu mL^(–1)和600μg mL^(–1),且对晋杂2001号高粱种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较优配方为菌株G-1悬浮液(1.0×10^(11)cfu mL^(–1))5 mL、脂肽物质(8 mg mL^(–1))5 mL、羧甲基纤维素钠4 g、海藻酸钠0.6 g、分散剂MF 4 g、FeSO_(4)·7H_(2)O 0.2 g、MgSO_(4)·7H_(2)O 1 g、K_(2)HPO_(4)·3H_(2)O 0.5 g、色浆4 g,水补足100 g;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较优使用量为25 g包装1 kg高粱种子,且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盆栽侵染抑制率为87.74%;此外,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还对高粱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好促生作用,并具有良好贮藏稳定性,常温下避光贮藏12个月后防侵染效果仅下降1.63%。说明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在高粱丝黑穗病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丝黑穗病菌 抗病微生物 脂肽 生物悬浮种衣剂 防侵染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硒双掺羟基磷灰石涂层体外矿化性能及抗菌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家琪 白玉 +2 位作者 李婷 高元明 马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0-218,共9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抗菌能力和骨骼矿化能力的HA涂层,探究在Se/P(物质的量比)为0.15时,不同掺F量对涂层抗菌能力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Se共掺羟基磷灰石悬浮液(Se-F-HA),经洗涤和过滤将其固含量调整至10%,通过悬浮液...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抗菌能力和骨骼矿化能力的HA涂层,探究在Se/P(物质的量比)为0.15时,不同掺F量对涂层抗菌能力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Se共掺羟基磷灰石悬浮液(Se-F-HA),经洗涤和过滤将其固含量调整至10%,通过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医用金属钛表面沉积Se-F-HA涂层,通过XRD、XPS、SEM-EDS对涂层进行表征。以体外矿化实验和抗菌实验评价涂层矿化能力和抗菌能力。结果XRD表明3种涂层均为HA相,F、Se并未引起HA相变;EDS和XPS表明F、Se成功进入HA晶格,元素并未发生明显氧化。矿化实验表明,随着掺F量的增加,涂层失重减少,形成矿化层速率加快,磷灰石密度增加。矿化5 d后Se-1.5FHA涂层增重0.013 g/cm^(2),矿化后3种涂层Ca/(Se+P)(物质的量比)值均高于1.67,表明涂层表面吸附Ca^(2+)、PO_(4)^(3-),形成Ca/P(物质的量比)大于1.67的磷灰石层。抗菌实验表明,Se-F-HA涂层对细菌增殖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F、Se可以促进HA涂层的矿化,F可以有效降低SeHA溶解度。Se-FHA涂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起到明显抑制作用,相较于HA组,Se-1.5FHA组细菌数量下降了近2个数量级,为骨缺损提供了具有良好抗菌能力和骨骼矿化能力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涂层 氟硒双掺羟基磷灰石 矿化性能 矿化过程 抗菌性能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颜色百蕊草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郑玲玲 陈美兰 +4 位作者 杨蓁蓁 韩红亮 张绮文 管悦琴 周修腾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探究不同种皮颜色的百蕊草种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野生百蕊草种子为实验材料,开展种子表型特征、重量和大小、吸水率和含水量、生活力和萌发率、贮藏物质及生物酶活性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百蕊草黄色种子生物学特性指标表现较好,生... 为探究不同种皮颜色的百蕊草种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野生百蕊草种子为实验材料,开展种子表型特征、重量和大小、吸水率和含水量、生活力和萌发率、贮藏物质及生物酶活性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百蕊草黄色种子生物学特性指标表现较好,生活力94.51%、长2.69 mm、宽2.04 mm、厚2.03 mm,百粒重0.5406 g、五百粒重2.7072 g、裂口率45.90%。黄色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2.13 mg/g,显著(p<0.05)高于绿色种子;绿色种子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8.75 mg/g和0.36 g/g;黄色种子POD酶、β-淀粉酶含量最高分别为204.33 U/g和11.83 U/g;黄绿色种子SOD含量为13201.83 U/g,显著(p<0.05)高于绿色种子;绿色种子的CAT含量最高为41.46 U/g。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百蕊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种皮颜色(黄色、黄绿色、绿色)的种子其生理指标差异较大,黄色和黄绿色种子萌发特性较好,可为以后百蕊草种子采收和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种子 生物学特性 生理指标 种皮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和生物菌剂对连作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刘坤雨 刘威 +7 位作者 谷雪菲 赵晓宇 王雪娇 姚建军 车有维 高圆丽 王伟 李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31-38,共8页
【目的】探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主产区种衣剂和生物菌剂的使用对连作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为消减大豆连作障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蒙科豆8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连作地块上设置多福克种衣剂包衣(DFK)、亮盾种衣剂包... 【目的】探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主产区种衣剂和生物菌剂的使用对连作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为消减大豆连作障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蒙科豆8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连作地块上设置多福克种衣剂包衣(DFK)、亮盾种衣剂包衣(LD)、锐胜种衣剂包衣(RS)、生物种衣剂包衣(BIO)、丛枝菌根真菌拌种(AMF)、大豆根瘤菌拌种(SR)和清水拌种(CK)7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连作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瘤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生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生育期内各处理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瘤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鼓粒期(R6)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R6期各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7.54%~39.40%,增幅次序为LD>SR>AMF>BIO>RS>DFK;根瘤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80%~187.71%,增幅次序为AMF>SR>LD>BIO>RS>DFK。各处理(除LD处理外)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起始时间(t1)较CK延迟,各处理根瘤t1较CK提前;DFK、RS处理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较CK更长,各处理根瘤Δt较CK更长;LD、RS、BIO、AMF、SR处理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平均积累速率(Vmean)较CK更快,AMF、SR处理根瘤Vmean较CK更快。种衣剂包衣处理和生物菌剂拌种处理均能增加连作大豆产量,LD、BIO、AMF、SR处理较CK分别显著增产13.55%、12.98%、12.81%、7.80%(P<0.05)。【结论】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主产区,使用亮盾种衣剂包衣和丛枝菌根真菌拌种处理下连作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瘤干物质积累量较高,连作大豆增产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消减大豆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衣剂 生物菌剂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根瘤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种衣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0
作者 熊远福 文祝友 +2 位作者 江巨鳌 熊海蓉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种衣剂的研制、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情况,分析了种衣剂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种子 种衣剂 制备 生物学效应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喷涂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33
11
作者 国洪建 贾均红 +2 位作者 张振宇 梁补女 林小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0,54,共4页
综述了热喷涂技术的基本概念,喷涂层的成型过程原理以及热喷涂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喷涂方法、材料配比和工艺参数等方面介绍了防腐蚀涂层、抗高温氧化涂层、耐磨性涂层、热障涂层和生物涂层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上述功能涂层的应用原理... 综述了热喷涂技术的基本概念,喷涂层的成型过程原理以及热喷涂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喷涂方法、材料配比和工艺参数等方面介绍了防腐蚀涂层、抗高温氧化涂层、耐磨性涂层、热障涂层和生物涂层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上述功能涂层的应用原理,最后展望了热喷涂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技术 涂层 耐腐蚀性 耐磨性 热障涂层 生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5 位作者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浦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15,共5页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cilomyces)和木霉菌 (Trichoderma) ;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 (Rhizopus)、镰刀菌 (Fusarium)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 ,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 (Nigrospora)、交链孢菌 (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 (Phoma)等 ;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2 0 %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 ;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带菌检测 种衣剂 种子消毒 生物学效应 种子发芽率 苗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尿素对玉米和小麦的生物学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淑香 赵林萍 +3 位作者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宋永林 张振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应用渗滤池研究了褐潮土不同用量包膜尿素(POCU)和普通尿素对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小麦收获期土壤残留氮也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 应用渗滤池研究了褐潮土不同用量包膜尿素(POCU)和普通尿素对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小麦收获期土壤残留氮也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玉米的氮肥利用率(55%~140%)明显高于小麦(29.96%~45.26%)。在每季作物施尿素和包膜尿素N100~225kg/hm^2的条件下,地下水淋溶损失的硝态氮量只占施肥量的0.43%~1.12%,表明在目前施肥水平下,中国北方实行的小麦-玉米轮作制,一般不存在化肥氮素的淋溶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玉米 小麦 生物学与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发芽和苗期生长、光合作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宏燕 刘书宇 赵福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采用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种衣剂不仅可促进大豆种子的发芽 ,而且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的生长及增加胚根和胚轴的重量 ,以 0 .10~ 1.0 g.kg-1种子的包衣... 采用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种衣剂不仅可促进大豆种子的发芽 ,而且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的生长及增加胚根和胚轴的重量 ,以 0 .10~ 1.0 g.kg-1种子的包衣浓度为最好 ;促进大豆苗期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 ,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大豆叶片的光合利用率 ;提高大豆体内 CAT和NR的活性 ,降低 POD的活性 ,表明生物种衣剂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抗衰老性和抗逆性 ,促进氮素的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 大豆 发芽 苗期生长 光合作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ea253生物种衣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立杰 万传浩 +4 位作者 朱晓峰 王媛媛 黄姗姗 陈井生 段玉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9-462,共4页
以生防放线菌Snea253菌株发酵液为主,配合其它微生物菌株制备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于播种后30~35 d计数大豆根外胞囊数量、土壤中胞囊数量和根内线虫数量,研究了Snea253生物种衣剂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 以生防放线菌Snea253菌株发酵液为主,配合其它微生物菌株制备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于播种后30~35 d计数大豆根外胞囊数量、土壤中胞囊数量和根内线虫数量,研究了Snea253生物种衣剂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种衣剂A(复配菌株Snea253+Sneb207+元素组合+助剂)在康平和大庆试验基点对大豆根和土壤中胞囊线虫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和商品种衣剂对照,生物种衣剂B(复配菌株Snea253+Sneb482+Snef1024+元素组合+助剂)和生物种衣剂C(Snea253+元素组合+助剂)与商品种衣剂效果相当。从大豆植株的长势和测产的结果可知,生物种衣剂既可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还可有效抑制线虫繁殖,尤其生物种衣剂A促生、增产和控制胞囊线虫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改性石英砂的复合挂膜与氨氮去除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冬梅 刘贝 +3 位作者 庞治星 刘培涛 刘雄威 李绍秀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98,共4页
采用自制的氧化铁改性石英砂滤料(简称"改性砂"),对生物改性砂联合处理微污染物氨氮的复合挂膜启动性能以及滤料表面形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生物普通砂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普通砂和生物改性砂在挂膜初期的生物... 采用自制的氧化铁改性石英砂滤料(简称"改性砂"),对生物改性砂联合处理微污染物氨氮的复合挂膜启动性能以及滤料表面形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生物普通砂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普通砂和生物改性砂在挂膜初期的生物量分别为15.46、13.79 nmol/g(n(P)/m(滤料)),稳定运行期分别为18.75、20.09 nmol/g;挂膜初期,生物普通砂与生物改性砂对质量浓度为1~2 mg/L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92%和95%;挂膜稳定期,前者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约60%,后者稳定在80%左右;在不同氨氮质量浓度(0.5~4 mg/L)下,生物普通砂对氨氮去除率从60%上升至80%,生物改性砂的去除率从70%增至95%;过滤前后2种滤料表面形态均发生变化,生物改性砂表面孔隙更小,结构更加复杂多孔,表面粗糙程度进一步增加,对氨氮去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改性石英砂 生物普通砂 生物改性砂 复合挂膜 氨氮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壳聚糖复合膜层的电化学共沉积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仁 胡皓冰 林昌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42-2146,共5页
用电化学共沉积方法在医用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 Ca P/壳聚糖复合膜层 ,并用 XRD,SEM,FTIR漫反射光谱和 XPS等对复合膜层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加入壳聚糖可使钙磷沉积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将壳聚糖掺入钙磷沉积层 ,形成 C... 用电化学共沉积方法在医用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 Ca P/壳聚糖复合膜层 ,并用 XRD,SEM,FTIR漫反射光谱和 XPS等对复合膜层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加入壳聚糖可使钙磷沉积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将壳聚糖掺入钙磷沉积层 ,形成 Ca P/壳聚糖复合物和杂化物 .力学实验表明 ,在钛基底表面未进行表面预处理条件下 ,Ca P/壳聚糖复合膜层与钛基底的结合力高达 2 .6 MPa,比单一 Ca P电化学沉积层与基底的结合力提高约 4倍 .文中还对壳聚糖参与表面电沉积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膜层 CAP 壳聚糖 电化学共沉积 生物材料 生物陶瓷涂层 磷化钙 医用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种衣剂SN101的研制及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效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园园 王媛媛 +3 位作者 朱晓峰 陈立杰 陈井生 段玉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本研究利用微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原理,研发了生物种衣剂SN101,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旨在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问题。采用自主筛选的对线虫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巨大芽孢杆菌Sneb482、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和费氏中华根瘤菌Sneb183菌株进行多菌株复... 本研究利用微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原理,研发了生物种衣剂SN101,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旨在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问题。采用自主筛选的对线虫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巨大芽孢杆菌Sneb482、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和费氏中华根瘤菌Sneb183菌株进行多菌株复配,通过对大豆种子发芽能力的检测试验,验证种衣剂的复配比例及对寄主植物的安全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种衣剂SN101对大豆出苗无影响,对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效(46.51%)显著高于商品种衣剂对照(重茬丹,主要成分为BFA生物制剂20%)和空白对照,对大豆株高、产量亦有明显的促生和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SN101 微生物多样性 大豆胞囊线虫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5
19
作者 黄永兰 罗奇祥 +1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5-59,63,共6页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了包膜缓/控释肥料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缓/控释肥 新型肥料 包膜材料 控释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旋转电沉积生物陶瓷涂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涛 于峰 李慕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9-52,共4页
采用一种电化学沉积磷酸钙生物陶瓷涂层的新方法———阴极旋转电沉积工艺。通过测定涂层的XRD、界面结合强度、SEM观察表面与断面,研究了工艺的沉积特性及机理。在该工艺中,作为金属基体的阴极始终处于旋转状态,制备出比普通电沉积工... 采用一种电化学沉积磷酸钙生物陶瓷涂层的新方法———阴极旋转电沉积工艺。通过测定涂层的XRD、界面结合强度、SEM观察表面与断面,研究了工艺的沉积特性及机理。在该工艺中,作为金属基体的阴极始终处于旋转状态,制备出比普通电沉积工艺更致密、均匀、尺寸更小的磷酸钙生物活性涂层,通过控制旋转速度制备出内部致密、外部多孔的梯度涂层,经后处理转化为羟基磷灰石涂层。通过控制旋转速度获得的梯度涂层,界面结合强度优于普通电沉积生物涂层。模拟体液浸泡后,在涂层表面先析出纳米粒子,之后成长为针状、网状,最后连接成一层。阴级旋转电沉积生物陶瓷梯度涂层具有较高的抗溶解性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旋转 电沉积 生物涂层 陶瓷涂层 梯度涂层 磷酸钙涂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