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过程N_(2)O排放特性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宜 贺泰来 +3 位作者 李佳 吴巧玉 汪涵 赵立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MABR)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的氮去除能力和较低的N_(2)O排放水平而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污水处理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阶段主要通过羟胺氧化、AOB反硝化、异养反硝...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MABR)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的氮去除能力和较低的N_(2)O排放水平而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污水处理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阶段主要通过羟胺氧化、AOB反硝化、异养反硝化以及化学变化途径产生N_(2)O。MABR处理市政污水较传统曝气方式具有更低的N_(2)O排放潜力,主要得益于MABR特殊的底物异向扩散模式和无泡曝气方式,这会减少N_(2)O产生潜力及排放水平。该文总结了MABR在运行过程中N_(2)O产生与降低途径,讨论了N_(2)O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并对今后研究MABR体系中N_(2)O排放进行了展望,以期说明MABR进一步工程应用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MABR) N_(2)O 污水处理 温室气体 碳减排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H_(4)强化常温低NH_(4)^(+)-N亚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研究
2
作者 向韬 褚旭 李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86,共8页
为获得稳定的亚硝化过程,研究通过投加联氨(N_(2)H_(4))强化了低NH_(4)^(+)-N亚硝化系统在常温下的运行效能,并探究了该策略对硝化过程关联菌群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由35℃降低至20℃的过程中,NH_(4)^(+)-N转化率(Ammonia-Nitrog... 为获得稳定的亚硝化过程,研究通过投加联氨(N_(2)H_(4))强化了低NH_(4)^(+)-N亚硝化系统在常温下的运行效能,并探究了该策略对硝化过程关联菌群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由35℃降低至20℃的过程中,NH_(4)^(+)-N转化率(Ammonia-Nitrogen Conversion Rate,ANCR)和亚硝积累率(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NAR)逐渐降低,分别由60%和31%下降至45%和9.39%。通过投加5 mg/L N_(2)H_(4),可使ANCR和NAR分别提升至61.36%和75%以上。亚硝化主要功能菌-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s,AOB)(Nitrosomonas属)相对丰度提升至15%,干扰-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Nitrospira属)相对丰度被抑制在0.05%以下。AOB活性由(0.39±0.01)mg N/(g VSS·h)上升至(0.42±0.01)mg N/(g VSS·h)。功能基因预测分析发现,AOB的主要功能基因(氨氮加氧酶)相对丰度提升了20百分点,而NOB的功能基因(亚硝酸盐氧化酶)未被预测出,表明投加N_(2)H_(4)促进了亚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物脱氮 低氨氮 亚硝化 常温 N_(2)H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dococcus sp-1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及诱导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段晓东 宋立新 +3 位作者 杨宏 熊晓丽 李威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经LBB(leucoberbelin blue)法定性检测其具有Mn2+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物...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经LBB(leucoberbelin blue)法定性检测其具有Mn2+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物除锰能力和诱导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1菌株在达到第1个生长稳定期,细菌浓度2.3×108个/mL时,其Mn2+的去除量可达到35 mg/L,具有很强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同时Fe的存在对Rhodococcus sp-1 Mn2+氧化活性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在相同培养条件下,Fe3+的诱导性强于Fe2+,其诱导速度是Fe2+的3~4倍;有机Fe3+的诱导性强于无机Fe3+,其诱导速度是无机Fe3+的1.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球菌 Mn^2+生物去除 诱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氧化除Fe^(2+)机理与生物除Fe^(2+)除Mn^(2+)工艺技术研究(Ⅱ)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冬 杨宏 +1 位作者 陈立学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1-446,共6页
在生物固Mn2+除Mn2+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滤柱装置试验,探求生物滤层中Fe2+、Mn2+的氧化动态.得出Mn2+的氧化虽然迟后于Fe2+的氧化,但Fe2+、Mn2+的氧化带并无明显界限.Fe2+虽然在无菌滤层中就可以完全氧化,但在生物滤层中Fe2+参与了除Mn2+... 在生物固Mn2+除Mn2+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滤柱装置试验,探求生物滤层中Fe2+、Mn2+的氧化动态.得出Mn2+的氧化虽然迟后于Fe2+的氧化,但Fe2+、Mn2+的氧化带并无明显界限.Fe2+虽然在无菌滤层中就可以完全氧化,但在生物滤层中Fe2+参与了除Mn2+菌的代谢,在维系生物滤层的稳定上是不可缺少的. Fe2+、Mn2+可以在同一滤层中得以去除.由此开发了一级过滤除Fe2+除Mn2+的简缩工艺流程和一系列配套的工艺技术,并应用于大型除Fe2+除Mn2+水厂的设计与运行.投产2a来,出水ρ(Mn2+)小于0.05mg/L,总铁为痕量,均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固Mn^2+除Mn^2+ Fe^2+、Mn^2+同时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氧化除Fe^(2+)理论与生物除Fe^(2+)除Mn^(2+)工艺技术研究(Ⅰ)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冬 杨宏 +2 位作者 陈立学 赵英丽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水质工程界认为MnO_2或Mn_3O_4是Mn^(2+)接触氧化的催化剂,但国内外除Fe^(2+)除Mn^(2+)水厂的出厂水中Mn^(2+)含量却一直达不到水质标准。通过滤柱模型试验和水厂的生产试验证实了曝气-过滤的除Mn^(2+)过程是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的结果... 水质工程界认为MnO_2或Mn_3O_4是Mn^(2+)接触氧化的催化剂,但国内外除Fe^(2+)除Mn^(2+)水厂的出厂水中Mn^(2+)含量却一直达不到水质标准。通过滤柱模型试验和水厂的生产试验证实了曝气-过滤的除Mn^(2+)过程是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的结果。随着除Mn^(2+)滤层中以除Mn^(2+)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增殖,Mn^(2+)的去除效率不断增强。在成熟滤层中每毫升湿砂上存在着不少于n×10~5~n×10~6个具有除Mn^(2+)能力的细菌。成熟砂和未成熟砂经高压灭菌后,仍然具有除Mn^(2+)能力,但经含Mn^(2+)溶液浸泡60h后,就丧失了除Mn^(2+)能力,灭菌后短暂的除Mn^(2+)能力是滤砂表面吸附容量再生了的结果。以此确立了生物固Mn^(2+)除Mn^(2+)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固Mn^2+除Mn^2+ Fe^2+Mn^2+同时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A^(2)O-MBR系统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谭斌 黄阳鹏 +3 位作者 肖勇 林冰 张运杰 张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8,共9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处理设施普遍存在效能低下等问题,采用一体式A^(2)O-MBR反应器处理该目标污水。在反应器启动成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硝化液回流比和C/N下A^(2)O-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 为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处理设施普遍存在效能低下等问题,采用一体式A^(2)O-MBR反应器处理该目标污水。在反应器启动成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硝化液回流比和C/N下A^(2)O-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在控制DO为4 mg/L,硝化液回流比为300%,C/N为6时,A^(2)O-MBR获得了最佳污染物去除效果,A^(2)O-MBR工艺的COD、BOD_5和TP去除率分别为90.57%、93.75%和93.00%。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出水NH_(4)^(+)-N和SS分别为4.2 mg/L和4.5 mg/L,出水指标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冲厕、车辆冲洗的要求。一体式A^(2)O-MB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膜组件的污染程度,从而降低系统的维护运行成本,可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实际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MBR工艺 生物脱氮 服务区污水 污染物 水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聪 王淑莹 +4 位作者 张淼 汪传新 薛晓飞 庞洪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44-2850,共7页
以低C/N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在A2/O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条件下,将硝化液回流比分别设定为100%、200%、300%和400%进行试验.结果表... 以低C/N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在A2/O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条件下,将硝化液回流比分别设定为100%、200%、300%和400%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A2/O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具有很好的同步氮磷的去除效果,出水COD浓度均在50mg/L以下.上述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48.8%、66.5%、75.6%和62.5%,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86.0%、90.3%、91.0%和95.0%.在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系统平均出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14.96mg/L和0.49mg/L.系统反硝化除磷量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略有增加,在硝化液回流比为400%时,反硝化除磷量高达磷总去除量的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深度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硝化液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氧化沟工艺中NO3^-对生物除磷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彭永臻 侯红勋 +1 位作者 孙洪伟 马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1-1314,1328,共5页
为研究NO3^-对生物除磷的影响,采用A^2/O氧化沟中试对城市污水进行4个月的研究,并结合静态试验和实际A^2/O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研究NO3^-对厌氧释磷影响,首次全面研究NO3^-对二沉池释磷的影响.中试试验反应器总有效容积为375 L.... 为研究NO3^-对生物除磷的影响,采用A^2/O氧化沟中试对城市污水进行4个月的研究,并结合静态试验和实际A^2/O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研究NO3^-对厌氧释磷影响,首次全面研究NO3^-对二沉池释磷的影响.中试试验反应器总有效容积为375 L.结果表明,氧化沟出水ρ(NO3^-)〉5.0 mg/L时,回流污泥带入的NO3^-较多,不利于磷的释放,TP去除率随出水NO3^-的升高而降低;氧化沟出水ρ(NO3^-)〈5.0 mg/L时,NO3^-较低导致在二沉池中进行了内碳源释磷反应,TP去除率随NO3^-的降低而降低;静态试验结果证明当ρ(NO3^-)〉0.5 mg/L时,NO3^-抑制磷的内碳源释放.NO3^-降低至0.5 mg/L以下时,发生内碳源释磷,比内碳源释磷速率为0.18-0.47 mg/(gVSS.h);某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也证明,二沉池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发生内碳源释磷致使出水T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A^2/O 氧化沟 生物除磷 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铝铁强化A^2/O系统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温沁雪 王官胜 +2 位作者 陈志强 吕炳南 施汉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5-948,共4页
为了考察聚合铝铁强化A2/O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聚合铝铁对A2/O工艺生物系统的影响,实验模拟A2/O系统,并在其曝气池前段投加聚合铝铁,通过改变聚合铝铁的投加量,研究在不同投加量下,聚合铝铁强化A2/O除磷系统对TP,TN,COD的去除效果.并... 为了考察聚合铝铁强化A2/O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聚合铝铁对A2/O工艺生物系统的影响,实验模拟A2/O系统,并在其曝气池前段投加聚合铝铁,通过改变聚合铝铁的投加量,研究在不同投加量下,聚合铝铁强化A2/O除磷系统对TP,TN,COD的去除效果.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检测反应器内污泥的PHA含量,研究聚合铝铁对聚磷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铝铁对生物除磷有一定的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聚合铝铁的投加量为4mg/L(以Al计)进水时,系统对磷去除效果最好;同时聚合铝铁的投加也有助于TN和COD的去除.总磷去除率并不是随着聚合铝铁药剂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加,而是由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共同作用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铝铁 生物除磷 A^2/O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C/P比对A^2/O工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晓莲 王淑莹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65-1770,共6页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A2/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其中进水C/P比是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考察不同进水C/P比对A2/O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进水C/P比(55、45、34、23),研究了A2/O工艺...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A2/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其中进水C/P比是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考察不同进水C/P比对A2/O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进水C/P比(55、45、34、23),研究了A2/O工艺中COD、总氮、磷和污泥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P比小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随C/P比的降低而线性降低;当进水C/P比高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稳定在90%~98%,出水磷浓度小于0.5mg·L-1.但是C/P比的变化,对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平均去除率分别高于90%和75%.而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则随C/P比的下降而增加.实验发现,不同C/P比系统均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可以实现“一碳两用”,有利于氮磷去除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进水C/P比 生物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反硝化除磷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永志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建华 顾升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7-804,共8页
以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A2/O-曝气生物滤池生化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通过缩短A2/O的泥龄,把硝化过程从A2/O中分离出去,让曝气生物滤池实现硝化;A2/O在短泥龄条件下运行,有利于除磷及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在长泥龄条件下运行,... 以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A2/O-曝气生物滤池生化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通过缩短A2/O的泥龄,把硝化过程从A2/O中分离出去,让曝气生物滤池实现硝化;A2/O在短泥龄条件下运行,有利于除磷及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在长泥龄条件下运行,有利于硝化效果的稳定和氨氮的彻底去除;曝气生物滤池回流来的硝化液为A2/O的缺氧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子受体,为反硝化除磷提供了必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7.5 h,泥龄为15 d,硝化液回流比为400%的条件下,平均进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376、67.9、72.9、6.1 mg.L-1时,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42、0.86、9.6、0.1 mg.L-1,实现了COD和氮磷的同步深度去除;硝化液回流比为200%和400%时,反硝化除磷量分别为1.49、1.64 gTP.(g MLVSS)-1.d-1;序批试验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值为68.2%;泥龄增加,TP去除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反硝化除磷 深度脱氮除磷 硝化液回流比 泥龄 低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对SBR单级好氧模式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利涛 陈洪波 +6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许德超 赵建伟 向沙 刘芳芳 李娟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66-2272,共7页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盐为单一外加碳源,通过比较进水中不同Zn2+浓度(0,1,5,10,20mg/L)下单级好氧模式下序批式反应器(SBR)的除磷效果,考察进水Zn2+浓度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各反应器中典型周期内磷及微...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盐为单一外加碳源,通过比较进水中不同Zn2+浓度(0,1,5,10,20mg/L)下单级好氧模式下序批式反应器(SBR)的除磷效果,考察进水Zn2+浓度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各反应器中典型周期内磷及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究Zn2+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机理.当进水Zn2+浓度为0和1mg/L时,除磷率分别高达96.84%和97.90%.当进水Zn2+浓度为5,10,20mg/L时,系统除磷率分别为89.32%,76.43%和57.29%,说明较高浓度Zn2+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浓度Zn2+可抑制COD的降解,微生物体内聚羟基脂肪酸酯好氧合成及磷酸盐激酶活性,并促进GAOs的代谢,使聚磷合成和水解量减少,从而降低系统的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丙酸盐 ZN^2+ 单级好氧工艺 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除碳脱氮及N_(2)O释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雪梅 苏永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7,共5页
微塑料是污水中常被检测到的新型污染物,然而微塑料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同步脱氮及N_(2)O释放特征的探究较少。本工作以实际市政废水为探究对象,建立中试规模的SBBR,考察了不同微塑料浓度(0、0.2、2.0和10.0mg/L)对SBBR长期运行除碳脱... 微塑料是污水中常被检测到的新型污染物,然而微塑料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同步脱氮及N_(2)O释放特征的探究较少。本工作以实际市政废水为探究对象,建立中试规模的SBBR,考察了不同微塑料浓度(0、0.2、2.0和10.0mg/L)对SBBR长期运行除碳脱氮效率及N_(2)O释放规律的影响,并揭示了相关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微塑料对SBBR除碳脱氮效率及N_(2)O释放规律影响不明显,但当进水微塑料浓度超过2.0 mg/L,碳脱氮效率呈现下降趋势,N_(2)O产率增加。当微塑料浓度为10.0 mg/L时,稳定时期出水COD维持在35.3~37.9 mg/L,COD和NH_(4)^(+)-N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82.4%~83.5%和80.2%~82.3%,低于工况I,此外,N_(2)O产率高达10.2%~10.8%。内聚物分析表明高浓度微塑料降低了PHA和糖原质的净合成,进而导致内碳源消耗脱氮动力不足。比耗氧速率(SOUR)分析表明高浓度微塑料降低了全部微生物代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生物脱氮 N_(2)O 糖原质 比耗氧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工艺过程中N_(2)O的释放机理及减排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德明 尹志轩 +2 位作者 刘长青 王迪迪 孔令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4-1061,共8页
污水生物脱氮工艺过程中除了N_(2)的产生,还会释放大量强温室气体N_(2)O,是大气中N_(2)O的主要人为排放源。减少污水生物脱氮工艺过程中N_(2)O的产生已经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新挑战,近年已迅速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N_(2)O在... 污水生物脱氮工艺过程中除了N_(2)的产生,还会释放大量强温室气体N_(2)O,是大气中N_(2)O的主要人为排放源。减少污水生物脱氮工艺过程中N_(2)O的产生已经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新挑战,近年已迅速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N_(2)O在传统以及新型污水生物脱氮工艺过程中的释放机理及释放途径,统计了国内外文献中不同类型生物脱氮工艺过程中N_(2)O的释放因子,经对比发现新型脱氮工艺如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过程的N_(2)O释放因子均高于传统两段式硝化/反硝化工艺;结合N_(2)O释放机理讨论了不同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污水生物处理中N_(2)O减排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生物脱氮 释放因子 减排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BAF工艺短程硝化模式下反硝化除磷效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新波 党鸿钟 +5 位作者 马娇 严渊 曾天续 李维维 张国珍 陈永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9-1097,共9页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A^(2)/O-BAF)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研究硝化液回流比为0、50%、100%、150%和200%时该工艺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在A^(2)/O中控制污泥龄(SRT)为15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好氧段溶解氧(DO)为2.0mg...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A^(2)/O-BAF)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研究硝化液回流比为0、50%、100%、150%和200%时该工艺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在A^(2)/O中控制污泥龄(SRT)为15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好氧段溶解氧(DO)为2.0mg/L;BAF中控制HRT为3h、好氧/缺氧曝停时间比为50min∶10min以及硝化液回流比R=200%的条件下,进水COD、TN、NH_(4)^(+)-N和PO_(4)^(3-)-P的浓度分别为232.61mg/L、53.99mg/L、52.20mg/L和5.54mg/L,系统出水中COD、TN、NH_(4)^(+)-N和PO_(4)^(3-)-P的浓度分别为34.11mg/L、12.44mg/L、1.01mg/L和0.34mg/L,亚硝积累率(Ni AR)高达95.20%。出水NO_(2)^(-)-N回流至A^(2)/O缺氧段后,缺氧段出水的PO_(4)^(3-)-P含量下降至2.68mg/L,反硝化除磷(DPR)对系统PO_(4)^(3-)-P的去除贡献达75.42%。批次试验表明,A^(2)/O反应器中的除磷菌在厌氧120min后释磷量达到36.35mg/L,缺氧条件下以NO_(2)^(-)-N为电子受体的反应中吸磷量为26.28mg/L,吸磷率为72.30%,以NO_(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DPB)占总除磷菌的7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 短程硝化 反硝化除磷 硝化液回流比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2号模型在西安市邓家村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园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在活性污泥2号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活性污泥系统模拟程序,应用该程序对西安市邓家村污水处理厂A2/O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同时脱氮除磷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运行控制参数来提高脱氮率不容易实现;而反应器体积分配比的改变却可以... 在活性污泥2号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活性污泥系统模拟程序,应用该程序对西安市邓家村污水处理厂A2/O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同时脱氮除磷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运行控制参数来提高脱氮率不容易实现;而反应器体积分配比的改变却可以很好地提高系统脱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2号模型 生物脱氮除磷 运行控制参数 反应器体积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2)/O-MBR工艺深度生物脱氮除磷中试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康梦远 韩墨菲 +3 位作者 押玉荣 王晓磊 吴江渤 秦海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101,110,共5页
为强化A^(2)/O-MBR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以河北省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旋流沉砂池出水进行中试,对工艺进行工况调整和运行条件优化。探究工况优化后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及碳氮比、回流比、回流方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在不投加... 为强化A^(2)/O-MBR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以河北省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旋流沉砂池出水进行中试,对工艺进行工况调整和运行条件优化。探究工况优化后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及碳氮比、回流比、回流方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在不投加除磷药剂,膜池回流至好氧池250%,好氧池回流至缺氧池200%,缺氧池回流至厌氧池30%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出水COD为21.01 mg/L,NH_(3)-N、T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53、8.03、0.04 mg/L,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准Ⅳ类(ρ(TN)≤10 mg/L)。优化后的A^(2)/O-MBR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的最佳C/N比(COD/TN)为6~7,该工艺在生物除磷方面有显著的效果,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准Ⅳ类地表水提标改造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MBR 准Ⅳ类水 提标改造 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A^(2)/O耦联生物滤池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探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远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6,62,共5页
针对传统倒置A^(2)/O工艺(R1)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不理想的现状,开发了倒置A^(2)/O耦联生物滤池(BAF)(R2)的新工艺,并在中温条件下比较了两工艺对城镇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期R2内出水COD维持在10.7~17.6 mg/L,去除率... 针对传统倒置A^(2)/O工艺(R1)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不理想的现状,开发了倒置A^(2)/O耦联生物滤池(BAF)(R2)的新工艺,并在中温条件下比较了两工艺对城镇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期R2内出水COD维持在10.7~17.6 mg/L,去除率为92.5%~94.2%,高于R1。延程分析表明,R2内COD主要在缺氧期与厌氧期被消耗。R2内总氮(TN)及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81.3%~82.8%、85.6%~86.9%,均显著高于R1。机制探究表明,R2强化了硝化过程,使得回流液中硝态氮含量升高,强化了缺氧区的反硝化脱氮过程。在生物除磷方面,R2厌氧期释磷量高于R1,且合成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最大含量为6.8 mg/g,从而在随后的好氧期产生更多能量用于吸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置A^(2)/O 生物滤池 硝化过程 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的PLGA包覆Ag_(2)S团簇用于近红外Ⅱ区荧光引导的肝癌手术切除
19
作者 靳玉慎 唐初 邵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5-1161,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和化学键偶联技术制备出肝癌靶向的pH敏感的装载Ag_(2)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SP94-PLGA@Ag_(2)S)纳米粒子,将其用于近红外(NIR)Ⅱ区荧光引导的肝癌手术切除。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 6.5),SP94-PLGA@Ag_(2)S纳米... 通过共沉淀法和化学键偶联技术制备出肝癌靶向的pH敏感的装载Ag_(2)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SP94-PLGA@Ag_(2)S)纳米粒子,将其用于近红外(NIR)Ⅱ区荧光引导的肝癌手术切除。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 6.5),SP94-PLGA@Ag_(2)S纳米粒子会发生降解,导致Ag_(2)S纳米粒子间距增大,荧光恢复(荧光强度百分比从20%恢复到100%),能够实现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精准区分。此外,注射SP94-PLGA@Ag_(2)S纳米粒子后,在近红外Ⅱ区荧光手术导航设备的辅助下,可实现肝癌的有效切除,大大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周期(术后60 d生存率由传统手术组的40%提高到了90%),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 Ag_(2)S纳米粒子 近红外Ⅱ区荧光成像 肝癌 手术切除 功能材料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硕 王宝贞 +1 位作者 王正 蒋轶锋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在传统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础上,结合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开发了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处理小区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各自合适的条件下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可保证化学需氧量(... 在传统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础上,结合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开发了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处理小区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各自合适的条件下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可保证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17%,NH4+-N的去除率可达到92.32%,总氮(TN)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2%,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A^2/O工艺 强化脱氮 强化除磷 硝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