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Performance SLED Fabricated by Pulsed Anodic Oxidation
1
作者 高欣 薄报学 +2 位作者 张晶 李辉 曲轶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InGaAs/AlGaAs MQW superluminescent LED(SLED) is fabricated by using pulsed anodic oxidation and 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The power and spectra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device structures are investi... InGaAs/AlGaAs MQW superluminescent LED(SLED) is fabricated by using pulsed anodic oxidation and 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The power and spectra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device structures are investigated.An output power above 10 mW with FWHM of 18 nm is demonstrated at a current of 15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阳极氧化 高性能材料 超辐射发光二极管 ALGAAS 输出功率 分子束外延 MBE技术 多量子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嗪类除草剂污染现状、毒性及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万红友 李心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8,F0002,共9页
为减少病虫害发生,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三嗪类除草剂从20世纪50年代使用以来,常被用于玉米、高粱等作物.该类除草剂具有结构稳定、半衰期长、难降解等特点,带来粮食安全问题和土壤污染风险,对动物和人类造成生殖毒性,被列入3... 为减少病虫害发生,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三嗪类除草剂从20世纪50年代使用以来,常被用于玉米、高粱等作物.该类除草剂具有结构稳定、半衰期长、难降解等特点,带来粮食安全问题和土壤污染风险,对动物和人类造成生殖毒性,被列入3类致癌物清单.深入研究其环境行为,探索有效去除方法,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三嗪类除草剂污染现状、毒性进行综述,总结现有处理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为后续三嗪类除草剂的监测和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类除草剂 环境污染 修复技术 高级氧化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结构的光电化学乳酸传感器设计
3
作者 张鹏 杨文博 +2 位作者 高宝珠 陶佰睿 苗凤娟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7,共10页
结合第一性原理仿真、多物理场仿真和光电化学检测技术,探索乳酸敏感的纳米材料以及几何特性和电特性。通过简单的水热退火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Co3O4)/氧化锌(ZnO)/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结构的乳酸敏感电极,用于人体汗... 结合第一性原理仿真、多物理场仿真和光电化学检测技术,探索乳酸敏感的纳米材料以及几何特性和电特性。通过简单的水热退火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Co3O4)/氧化锌(ZnO)/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结构的乳酸敏感电极,用于人体汗液中乳酸的检测。然后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相结合,对电极表面微观机理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基于STM32嵌入式控制器研发设计一种操作简单、体积小和便携式的汗液乳酸检测系统。结果证明该乳酸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实现实时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传感器 光电化学检测技术 第一性原理仿真 四氧化三钴/氧化锌/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结构 嵌入式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氧化亚氮减排技术及其与绿肥协同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蕊 常单娜 +3 位作者 周国朋 高嵩涓 柴强 曹卫东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10,共15页
氧化亚氮(N_(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农业活动是N_(2)O的重要排放源。土壤N_(2)O排放主要源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受土壤pH值、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质地、温度和外源碳氮投入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在... 氧化亚氮(N_(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农业活动是N_(2)O的重要排放源。土壤N_(2)O排放主要源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受土壤pH值、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质地、温度和外源碳氮投入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利用绿肥实现化肥减施、驱动土壤健康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关于绿肥参与N_(2)O排放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种植利用绿肥对N_(2)O排放的影响受绿肥种类、土壤理化性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绿肥主要通过调控土壤无机氮含量影响N_(2)O排放,绿肥生长期间能够吸收土壤盈余的无机氮,翻压后能够替代部分氮肥,通过减少硝化和反硝化底物减少农田土壤N_(2)O排放,但同时存在由于绿肥腐解引发的有机氮矿化导致的N_(2)O排放风险。可根据绿肥种植制度、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等,采用适宜的N_(2)O减排技术。南方水稻与绿肥轮作区,可减施氮肥40%,添加生物炭等碱性调理剂;华北地区主作物与绿肥轮作区,可减施氮肥15%~20%,添加化学抑制剂、结合氮肥机械化深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主作物复种、间作绿肥制度中,可减施氮肥13%~48%,结合添加硝化抑制剂、结合水肥一体化和免耕;西南地区主作物与绿肥轮作制度中,可减施氮肥15%~20%,配合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和添加化学抑制剂等。重点探讨了N_(2)O减排技术在绿肥制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更好发挥绿肥作用,进一步减缓N_(2)O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氧化亚氮 影响因素 减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高附加值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鑫宇 师慧敏 +3 位作者 安欣 杨金彪 张作峰 伊卓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7,共7页
总结了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及绿色氧化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甘油高附加值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的不同合成工艺方案及其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内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及其发展趋势,为甘油的高附加值研究及... 总结了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及绿色氧化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甘油高附加值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的不同合成工艺方案及其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内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及其发展趋势,为甘油的高附加值研究及利用率的提高提供了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催化氧化 绿色氧化应用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氧乙酸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中新污染物: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崇锹 金丽丽 +1 位作者 黄辉 任洪强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4,共10页
当前水处理领域面临着新污染物去除的重要挑战.基于过氧乙酸(PAA)的高级氧化工艺(AOPs)因其在有机物降解方面的效率及较低的成本,成为水处理中新污染物去除的热点技术.本文系统评述了利用光、热、电、过渡金属、磷酸盐缓冲溶液、碳材料... 当前水处理领域面临着新污染物去除的重要挑战.基于过氧乙酸(PAA)的高级氧化工艺(AOPs)因其在有机物降解方面的效率及较低的成本,成为水处理中新污染物去除的热点技术.本文系统评述了利用光、热、电、过渡金属、磷酸盐缓冲溶液、碳材料以及负载金属碳材料等活化PAA的方法及机理,总结了现有PAA-AOPs技术去除水中新污染物的现状及新兴研究趋势,并对此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旨在为PAA-AOPs技术在去除水中新污染物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高级氧化 新污染物 去除技术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盐氧化脱除萤石中微量磁黄铁矿研究
7
作者 史芳钰 李育彪 +3 位作者 杨旭 谢顺昕 陈鹏 宋少先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0,共6页
针对制备高纯氢氟酸用萤石中微量硫化矿杂质脱除难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过硫酸盐氧化深度脱除微量硫化矿的方法,并以过硫酸氢钾(PMS)为氧化剂,磁黄铁矿为典型硫化矿,开展了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过硫酸盐氧化可高效浸出磁黄铁矿,当PMS浓度为4... 针对制备高纯氢氟酸用萤石中微量硫化矿杂质脱除难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过硫酸盐氧化深度脱除微量硫化矿的方法,并以过硫酸氢钾(PMS)为氧化剂,磁黄铁矿为典型硫化矿,开展了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过硫酸盐氧化可高效浸出磁黄铁矿,当PMS浓度为4.5 mmol/L时,反应11 h的磁黄铁矿浸出率达84.37%;PMS对萤石中掺入的少量磁黄铁矿同样有效,反应11 h的浸出率仍达70.54%。XRD、XPS和EPR等测试分析表明,PMS活化产生的SO_(4)^(-)·、·OH及·O_(2)^(-)共同参与磁黄铁矿的氧化反应,·OH起主导作用;磁黄铁矿的主要浸出过程为S^(2-)被活性自由基氧化为硫单质和硫酸根离子,而铁以离子形式溶出。该研究成果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过硫酸盐 高级氧化技术 磁黄铁矿 活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姜贵达 张宁 +5 位作者 赵玲 舒英格 滕应 骆润来 马文亭 骆永明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7,共8页
原位化学氧化是修复土壤–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力技术,但其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停止施用氧化剂后拖尾反弹、无法控制污染羽流等问题。缓释技术通过在土壤–地下水污染区域缓慢释放氧化剂,控制氧化剂长时间保持在有效作用浓度范围... 原位化学氧化是修复土壤–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力技术,但其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停止施用氧化剂后拖尾反弹、无法控制污染羽流等问题。缓释技术通过在土壤–地下水污染区域缓慢释放氧化剂,控制氧化剂长时间保持在有效作用浓度范围,很好地解决了原位化学氧化在污染修复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从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缓释型氧化剂的制备方法,评述了缓释型氧化剂的释放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缓释技术在土壤–地下水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的应用效果,并针对缓释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其未来在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 土壤 地下水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对赤泥碱性的调控及其催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碘帕醇的性能及机理
9
作者 王桂珍 魏红 +5 位作者 黄雪桐 高美娟 张泽慧 滕锐杰 宋俊其 潘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34-4447,共14页
选择赤泥(RM)作为Fe源,橙皮(OP,pH:3.0~4.9)作为RM脱碱的碳源,经浸渍、共热解制备RM@OPB催化材料,考察橙皮对赤泥碱性调节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催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碘帕醇(IPM)的性能.通过活性物种淬灭实验和RM@OPB反应前后的X射线衍... 选择赤泥(RM)作为Fe源,橙皮(OP,pH:3.0~4.9)作为RM脱碱的碳源,经浸渍、共热解制备RM@OPB催化材料,考察橙皮对赤泥碱性调节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催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碘帕醇(IPM)的性能.通过活性物种淬灭实验和RM@OPB反应前后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探究其降解IPM的中间产物、降解途径及降解机理,并预测其生态毒性变化.结果表明,浸渍过程中,浸渍时间及橙皮/赤泥的质量比对赤泥碱性的降低均有影响,浸渍时间24h,mRM:mOP=1:2.5时,原始赤泥pH值由11.0降至7.27.热解过程中,生物质产生的还原性气体促进赤泥中Fe_(2)O_(3)向Fe_(3)O_(4)和Fe0的转化.其中,RM@OPB-800因Fe0的存在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RM@OPB-800投加量0.5g/L, PMS浓度1.0mmol/L,初始pH=6.7,8mg/L的IPM在60min降解96.5%(kobs=0.065min-1).活性物种淬灭实验结果表明RM@OPB-800/PMS体系降解IPM的主要活性物种是1O_(2).IPM的降解主要包括侧链酰胺水解及氧化、脱氢、脱碘和羟基加成,共生成12种中间产物.研究结果表明橙皮改性RM可有效提高RM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橙皮 过一硫酸盐 高级氧化技术 碘帕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改性气化渣活化过硫酸盐降解高盐废水中双酚A的研究
10
作者 司文豪 王康军 +2 位作者 齐菲 曾泽泉 黄张根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65,共14页
本研究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中双酚A(BPA)难降解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硼改性气化渣(GS-B)活化过硫酸盐(过二硫酸钠(PDS))的绿色高效处理方法。通过非自由基途径实现了对双酚A的高效脱除,显著提升了催化剂在高盐体系中... 本研究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中双酚A(BPA)难降解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硼改性气化渣(GS-B)活化过硫酸盐(过二硫酸钠(PDS))的绿色高效处理方法。通过非自由基途径实现了对双酚A的高效脱除,显著提升了催化剂在高盐体系中的活性和抗盐性能。实验采用硝酸改性气化渣与硼酸混合,经不同高温煅烧制得硼改性气化渣(GS-B300,GS-B600,GS-B900)。表征结果显示,GS-B900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579 m^(2)/g)和稳定的B掺杂位点(C—B和BCO_(2)键)。GS-B900/PDS体系在高盐环境(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10 g/L)下活性稳定,但过高盐度会抑制PDS活化能力。研究表明,该体系主要通过单线态氧(^(1)O_(2))主导的非自由基途径降解污染物,辅以少量自由基(·OH,SO_(4)^(-)·和O_(2)^(-))协同作用,使其在高盐环境下仍保持优异催化活性(70 min内BPA完全去除)。本研究为高盐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解决方案,同时实现了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高盐废水 过硫酸盐 非自由基氧化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技术梳理
11
作者 王冠颖 郭涵 +5 位作者 刘馨瑶 朱广晟 苏志广 李洋 崔一尘 豆俊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浓度,满足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进水要求。经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臭氧氧化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热点,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基于臭氧制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提出吸附材料、微纳气泡、过臭氧氧化...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浓度,满足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进水要求。经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臭氧氧化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热点,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基于臭氧制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提出吸附材料、微纳气泡、过臭氧氧化和活性金属4种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活性金属催化臭氧氧化更适用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相比单一臭氧处理,其对TOC和COD的处理效果提升了12%~42%。臭氧催化氧化适用条件通常为温度20~25℃、pH中性或弱碱性、臭氧消耗量(以处理单位COD消耗的臭氧质量计)0.25~0.70 mg/mg,可结合实际焦化废水特点调整优化。pH对·OH的生成和催化剂的活性均存在影响,将废水pH调节至催化剂的零电荷点附近可确保臭氧催化氧化的高效运行。焦化废水中常见的阴阳离子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大多存在抑制作用,针对Cl^(-)、SO_(4)^(2-)、CO_(3)^(2-)等Lewis碱开展焦化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机理分析,可为催化剂定向改良和进一步水质调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臭氧催化氧化 催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双酚A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大成 刘保森 +3 位作者 王永磊 胡梦昌 宋兵兵 尹明山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4-1030,共7页
双酚A是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微剂量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厂尾水等是水源水中双酚A的主要来源。双酚A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河流水、湖泊水、自来水厂水中均有检出,成为... 双酚A是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微剂量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厂尾水等是水源水中双酚A的主要来源。双酚A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河流水、湖泊水、自来水厂水中均有检出,成为国内学术界和环境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不能高效地去除水中的双酚A,近年来,高级氧化技术在水源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在双酚A去除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双酚A的危害、来源与检出情况,系统总结了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双酚A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高级氧化技术双酚A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 高级氧化技术 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机制
13
作者 赵凤怡 童曼 +1 位作者 张娜 蔡其正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5,共12页
电絮凝技术可以通过二价铁[Fe(Ⅱ)]的氧化沉淀机制高效氧化去除地下水中的As(Ⅲ)。天然有机质(NOM)广泛存在于高砷地下水中,可能通过络合、电子穿梭、竞争吸附位点等多种途径影响Fe(Ⅱ)的氧化沉淀,但目前天然有机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 电絮凝技术可以通过二价铁[Fe(Ⅱ)]的氧化沉淀机制高效氧化去除地下水中的As(Ⅲ)。天然有机质(NOM)广泛存在于高砷地下水中,可能通过络合、电子穿梭、竞争吸附位点等多种途径影响Fe(Ⅱ)的氧化沉淀,但目前天然有机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尚不清楚。以腐殖酸(humic acid,HA)作为天然有机质的代表,研究了腐殖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1)HA可以促进电絮凝体系中Fe(Ⅱ)的氧化沉淀和As(Ⅲ)的氧化去除,且HA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显著;(2)在不同pH值(6.0、6.5、7.0、7.5)以及不同电解质环境下,HA对Fe(Ⅱ)氧化沉淀和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pH值越低HA促进As(Ⅲ)氧化去除的效果越显著,在Na2SiO3电解质环境下HA对As(Ⅲ)的氧化去除作用最为显著;(3)HA促进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机制是通过加速水相Fe(Ⅱ)的氧化促进Fe的沉淀,从而使Fe(Ⅱ)的氧化沉淀过程主导As(Ⅲ)的氧化和去除。研究结果可为高砷地下水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地下水修复 电絮凝技术 天然有机质(NOM) Fe(Ⅱ)的氧化沉淀 As(Ⅲ)的氧化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MBR-芬顿用于制药废水的提标改造
14
作者 王海波 胥俊杰 +3 位作者 高全超 孙斌斌 刘振航 杨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150,156,共4页
针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制药公司废水处理站提标改造需求,采用A/O-MBR-芬顿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设计处理规模为6.0×10^(3)m^(3)/d。该项目从2023年5月开始运营,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针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制药公司废水处理站提标改造需求,采用A/O-MBR-芬顿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设计处理规模为6.0×10^(3)m^(3)/d。该项目从2023年5月开始运营,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5%、97.2%、89.8%和97.4%。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满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A/O MBR工艺 芬顿氧化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15
作者 张津津 张旭斌 +2 位作者 王富民 邴常浩 秦志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69,401,共9页
以氢型超稳Y型分子筛(HUSY)为载体、偏钒酸铵和磷钨酸水合物(HPW)为原料,采用脱铝补位法制备了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V-HUSY/HPW)。通过XRD、FTIR、UV-Vis、TEM、SEM、N_(2)吸附-脱附及ICP-OE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V-HUSY/HPW用... 以氢型超稳Y型分子筛(HUSY)为载体、偏钒酸铵和磷钨酸水合物(HPW)为原料,采用脱铝补位法制备了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V-HUSY/HPW)。通过XRD、FTIR、UV-Vis、TEM、SEM、N_(2)吸附-脱附及ICP-OE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V-HUSY/HPW用于二苯并噻吩(DBT)模拟油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了V和HPW添加量对脱硫率的影响,测试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推测了氧化脱硫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V物种引入到HUSY骨架内部,HPW通过浸渍法负载在HUSY表面;V和HPW添加量分别为0.1 mmol和0.5%(以V-HUSY质量计,下同)时制备的V-HUSY0.1/HPW0.5具有最佳氧化脱硫性能。在V-HUSY0.1/HPW0.5用量为0.10 g、DBT模拟油(DBT质量浓度360 mg/L)20 mL、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15.8μL、60℃、20 min的条件下,模拟油脱硫率为99.5%。催化剂经6次循环使用后,DBT模拟油的脱硫率仍可达98.3%;在氧化脱硫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可将DBT转化成极性更强的砜类物质保留在催化剂孔结构中,无需萃取即可实现一步深度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分子筛 磷钨杂多酸 超稳Y型分子筛 氧化脱硫 二苯并噻吩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性能
16
作者 任文婷 刘纾羽 +3 位作者 花俊峰 郝思雨 冯佳佳 万超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3-1080,共8页
CuCl_(2)•2H_(2)O在碱性环境下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CuO纳米催化剂(CuO-NS),并用于催化氨硼烷(NH3BH3,AB)析氢反应。采用SEM、TEM、AFM、XRD和XPS对CuO-N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制备的CuO-NS催化AB析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 CuCl_(2)•2H_(2)O在碱性环境下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CuO纳米催化剂(CuO-NS),并用于催化氨硼烷(NH3BH3,AB)析氢反应。采用SEM、TEM、AFM、XRD和XPS对CuO-N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制备的CuO-NS催化AB析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CuO-NS催化AB析氢反应的析氢速率、转化频率(TOF值)。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CuO-NS微观形貌影响较大,水热时间的增加减少了CuO-NS表面的裂痕,增加了其厚度;而水热温度的提高导致CuO-NS由薄片状变成表面带有裂痕的片状;在水热时间12 h、水热温度373 K的最优反应条件下制备的CuO-NS-12 h-373 K具有最佳的催化AB析氢性能,50 mg的催化剂在298 K下对2 mL 0.50 mol/L的AB溶液具有最高析氢速率(析出50 mL的H2时间2.8 min)和最大TOF值(395.6 h^(–1)),表观活化能为52.54 kJ/mol;CuO-NS-12 h-373 K厚度保持在2.8 nm,具有的缺陷结构可加强反应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富集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氧化铜 氨硼烷 水解制氢 纳米催化剂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进展
17
作者 华佳俊 孙志平 +1 位作者 卓恩逵 艾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2-1079,共18页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熔点、良好的阻燃能力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结构材料之一。但是TiAl合金在高温服役过程中抗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近年来,众多学者在TiAl合金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方面开...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熔点、良好的阻燃能力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结构材料之一。但是TiAl合金在高温服役过程中抗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近年来,众多学者在TiAl合金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从铝及铝化物涂层、硅改性铝化物涂层、MCrAlY涂层、Ti-Al-Cr涂层和氧化物涂层五种不同的涂层体系出发,系统总结了各类涂层常见的制备工艺、组织形成机理、氧化行为及其失效机制,并对抗氧化涂层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制备技术 氧化行为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牧场层面的奶牛养殖过程中碳排放监测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孔令钿 年雪妍 +1 位作者 张庆 董利锋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49-2857,共9页
随着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奶牛养殖业面临着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我国奶牛养殖不断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奶牛养殖场的... 随着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奶牛养殖业面临着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我国奶牛养殖不断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奶牛养殖场的规模化比例逐渐提升;另一方面,动物胃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以及粪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不仅是饲粮能源的重要损失,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传统的基于动物个体的碳排放监测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度,但是无法对整个牧场层面的碳排放总量进行准确测定和分析。针对奶牛养殖场开展科学、准确的碳排放监测是获取奶牛养殖业碳基础排放量、研发减排调控措施等的关键内容。因此,本文综述了牧场层面上对奶牛碳排放监测的方法和原理,介绍了其在奶牛养殖场中碳排放监测与核算的应用,旨在为推动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助力绿色低碳全面转型以及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养殖 监测技术 甲烷 氧化亚氮 绿色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抗氧化性的Al-Bi(C_(2)H_(5)OH)_(3)-C多孔块体制氢材料
19
作者 武金帆 徐芬 +2 位作者 孙立贤 廖鹿敏 管彦洵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5,共6页
为改善铝(Al)基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以乙酸铋(Bi(C_(2)H_(5)OH)_(3))和不同碳材料为添加剂,利用高能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l-Bi(C_(2)H_(5)OH)_(3)-C多孔块体制氢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射... 为改善铝(Al)基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以乙酸铋(Bi(C_(2)H_(5)OH)_(3))和不同碳材料为添加剂,利用高能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l-Bi(C_(2)H_(5)OH)_(3)-C多孔块体制氢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铝基块体制氢材料的产氢效率、抗氧化性能及添加剂提高Al水解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在333.15 K下,Al5%Bi(C_(2)H_(5)OH)_(3)3%CNTs(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分数)块体材料具有高的反应活性,产氢量达到了1275.4 mL·g^(-1),比粉体材料高31.7%。尤其是连续暴露在空气中30天后,块体材料的产氢量仍达到921.5 mL·g^(-1),而粉体材料基本不产氢,证明SPS处理显著提高了Al基材料的抗氧化性能。XRD和SEM结果表明,SPS的处理使Al颗粒表面产生了裂痕,且Bi(C_(2)H_(5)OH)_(3)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铝基块体材料内部形成多孔结构,它们促进了Al与水的接触。同时,原位形成的Bi_(2)O_(3)和Bi与具有更多缺陷的碳纳米管(CNTs)协同作用是块体材料产氢性能提高的另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块体制氢材料 产氢性能 抗氧化性能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协同Cu_(2)O/BiFeO_(3) 活化过硫酸盐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
20
作者 黄雪茹 辛蓓雨 +2 位作者 杨学武 张敏涛 郭冀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5-820,共6页
采用湿浸渍法成功制备出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RD,SEM,XPS,PL等表征分析。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Cu_(2)O/BiFeO_(3)复合催化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Cu_(2)O含量... 采用湿浸渍法成功制备出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RD,SEM,XPS,PL等表征分析。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Cu_(2)O/BiFeO_(3)复合催化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Cu_(2)O含量为3%的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L,PMS浓度为0.6 mmol/L的条件下,20 min内对TC的降解效率为94.3%。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确定了该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SO_(4)^(-)·,·OH,h^(+),并提出了TC可能的降解机理。最后,复合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对TC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0%,说明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处理抗生素废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BiFeO_(3) 过硫酸盐 盐酸四环素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