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油中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与表征 被引量:9
1
作者 熊万明 陈金珠 +2 位作者 吴东平 陈静 郭庆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4-1030,共7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油成分分析的状况,重点介绍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波谱-色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油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评价了这些技术在生物油结构表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并分析...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油成分分析的状况,重点介绍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波谱-色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油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评价了这些技术在生物油结构表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并分析了生物油的理化特性及化学结构对检测分析产生的影响。此外,对生物油中的低聚糖和热解木质素等低聚物的分析检测研究也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波谱和色谱技术在生物油检测分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生物油中有机物检测与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分离 分析 能源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热解气化的TG-FTIR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贤华 贺瑞雪 +2 位作者 杨海平 张世红 陈汉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549,共5页
该文主要目的是了解生物油的热解气化特性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采用木屑快速热解生物油为对象,利用热重与傅立叶红外分析仪联用对生物油的热解气化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挥发分的快速析出(200~300... 该文主要目的是了解生物油的热解气化特性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采用木屑快速热解生物油为对象,利用热重与傅立叶红外分析仪联用对生物油的热解气化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挥发分的快速析出(200~300℃)与生物油的碳化,生物油的热解气化符合三维扩散模型,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热解活化能先升高后降低。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油热解气化的主要气体产物为CO、CO_2、CH_4、H_2O和碳氢化合物等小分子气体,有机化合物的析出主要在低温段,而生物油中重质组分的裂解主要在中高温度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热解/气化 TG-FTIR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不同原料生物油的主要化学组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明明 景亮晶 +2 位作者 李瑞 常建民 张立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105,共3页
为了测定生物油的化学组分并比较不同原料对生物油化学组分的影响,文章采用气质联用(GC-MS)定性分析、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杨木、落叶松、玉米秸秆和棉秸秆4种生物质快速热解油(生物油)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不同原... 为了测定生物油的化学组分并比较不同原料对生物油化学组分的影响,文章采用气质联用(GC-MS)定性分析、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杨木、落叶松、玉米秸秆和棉秸秆4种生物质快速热解油(生物油)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不同原料生物油的化学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属于几种相同的化学族类,生物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含氧官能团的苯酚类、醛类、酮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快速热解 生物油 化学组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的生物油重质组分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武景丽 汪丛伟 +4 位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马隆龙 周肇秋 陈汉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利用热重红外技术在线分析了3种生物油重质组分模型化合物(丁香酚、3,4-二甲氧基苯甲醛、左旋葡聚糖)在10,20,30℃/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热重试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最易热解,其次是醛类物质,再次是糖类物质;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热解... 利用热重红外技术在线分析了3种生物油重质组分模型化合物(丁香酚、3,4-二甲氧基苯甲醛、左旋葡聚糖)在10,20,30℃/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热重试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最易热解,其次是醛类物质,再次是糖类物质;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热解反应的进行,但对最终失重量无影响。红外检测数据表明:左旋葡聚糖的热解分为两段,前段主要为脱水反应,生成醛等小分子物质,后段遵循醛类物质热解的机理,主要产物为小分子的不饱和烃类和CO_2,并伴随有少量的醚和H_2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重质组分 模型化合物 热重-傅立叶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琦 骆仲泱 +1 位作者 王树荣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8-990,1008,共4页
提出以生物质热裂解技术为核心、利用产物合成高品位液体燃料的技术路线,并针对路线中的不同途径开展试验研究,得到清洁高品质动力燃料.在优化了流化床热裂解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物质种类的特点,选取3大类7种不同生物质物料进... 提出以生物质热裂解技术为核心、利用产物合成高品位液体燃料的技术路线,并针对路线中的不同途径开展试验研究,得到清洁高品质动力燃料.在优化了流化床热裂解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物质种类的特点,选取3大类7种不同生物质物料进行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考察物料种类对热解生物油产率和性质的影响,并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生物油的组分差异.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生物油与柴油的乳化性能,乳化燃料在热值上接近柴油,黏度符合国家轻柴油标准,具有进入商业应用的可能.液体产物生物油经过分子蒸馏预处理后,对不同馏分分别采用酯化、加氢和气化等方法进行生物油精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热裂解 生物油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钙生物油煅烧及脱硫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谋 陈汉平 +2 位作者 王贤华 杨海平 张世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富钙生物油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硫剂,其煅烧分解机理及脱硫特性还处在研究阶段。文章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富钙生物油煅烧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钙生物油的煅烧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部分生物油组分的分解阶段、有机羧酸钙盐快速分解阶段、... 富钙生物油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硫剂,其煅烧分解机理及脱硫特性还处在研究阶段。文章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富钙生物油煅烧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钙生物油的煅烧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部分生物油组分的分解阶段、有机羧酸钙盐快速分解阶段、碳酸钙分解阶段。有机酸钙盐分解阶段大量气体析出的气蚀作用是固体产物CaO孔隙特性明显优于石灰石煅烧产物的主要原因。热重分析仪及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脱硫试验表明,富钙生物油脱硫性能远优于石灰石,相同反应条件下,富钙生物油脱硫反应时间是石灰石的两倍,最终钙转化率也远高于石灰石。石灰石最佳脱硫反应温度为850℃,而富钙生物油最佳脱硫反应温度为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钙生物油 煅烧特性 热重分析 脱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添加剂对生物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小武 刘荣厚 +1 位作者 尹仁湛 费雯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8-1224,共7页
首先考察在添加剂质量分数为4%时,乙醇与丙烯酸甲酯质量比(简称配比)分别为10∶1、5∶1、2.5∶1、1∶1、1∶2.5、1∶5、1∶10时混合添加剂对生物油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混合添加剂的较佳配比为1∶1。之后,通过向生物油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 首先考察在添加剂质量分数为4%时,乙醇与丙烯酸甲酯质量比(简称配比)分别为10∶1、5∶1、2.5∶1、1∶1、1∶2.5、1∶5、1∶10时混合添加剂对生物油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混合添加剂的较佳配比为1∶1。之后,通过向生物油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4%、8%、12%、16%、20%的配比为1∶1的混合添加剂,考察生物油在25℃条件下储存42 d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在较佳配比下不同质量分数混合添加剂对生物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添加剂的配比为1∶1,添加质量分数为12%,未储存时,含添加剂的生物油的运动粘度为9.52 mm2/s,是空白组(17.40 mm2/s)的54.71%;储存42 d后,含添加剂的生物油运动粘度为11.01 mm2/s,其储存过程中运动粘度的上升速率(0.0355 mm2/(s·d))为空白组生物油运动粘度上升速率(0.0820 mm2/(s·d))的43.30%,说明混合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生物油的储存稳定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油中羧基聚合物,烷烃及酮、醛、羧酸的含量较高,储存后参与老化反应消失的物质主要归属于苯酚类、羧酸类、醇类及酮类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混合添加剂 稳定性 热裂解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生物油/柴油稳定性的响应面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晓莉 沈维政 +2 位作者 王述洋 谭文英 张爱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75-3482,共8页
针对生物油替代石化燃油在理化特性及稳定性上的缺陷,提出超声乳化制取生物油/柴油混合燃油的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的通用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超声频率、声功率密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激励波形对混合燃油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浊度... 针对生物油替代石化燃油在理化特性及稳定性上的缺陷,提出超声乳化制取生物油/柴油混合燃油的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的通用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超声频率、声功率密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激励波形对混合燃油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浊度值、油珠粒径及析油时间为响应值分别建立二次回归模型,模型揭示出超声因素对各响应值影响的因子贡献率,及超声时间、超声频率、声功率密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响应面模型的显著性影响关系,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90.39%、90.72%、92.79%,相对误差分别小于12%、10%、14%。因此,合理匹配超声参数有利于增加生物油,柴油的乳化效果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稳定性模型 因素分析 生物油/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真空热解油物性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海云 李小华 +3 位作者 樊永胜 俞宁 赵卫东 蔡忆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5-1520,共6页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利用真空热解系统进行制取生物油的研究,考察秸秆粒径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并对较高产率下的生物油进行了物性参数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秸秆粒径为250~420μm时,生物油的产率高达43.53%,含水率为34.20%,含氧...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利用真空热解系统进行制取生物油的研究,考察秸秆粒径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并对较高产率下的生物油进行了物性参数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秸秆粒径为250~420μm时,生物油的产率高达43.53%,含水率为34.20%,含氧量高达50.86%,且高位热值较低,酸性较强,密度、粘度等参数与柴油较为接近;生物油中物质种类复杂,主要由烃、醇、醛、酮、羧酸、酚类等物质组成,其中烃类、醇类等可作为代用燃料,酚类、酮类等提炼后可作为化工原料;生物油的分子量分散度为1.25,分子量分布较窄,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真空热解 生物油 物性参数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裂解液化物质平衡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春梅 刘荣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4-146,155,共4页
采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热裂解反应装置,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屑等)进行快速热裂解液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松木屑的产油率最高,为62.39wt%,秸秆次之;在450℃,475℃,500℃,525℃和550℃等5种不同温度下,玉米秸秆热裂解... 采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热裂解反应装置,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屑等)进行快速热裂解液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松木屑的产油率最高,为62.39wt%,秸秆次之;在450℃,475℃,500℃,525℃和550℃等5种不同温度下,玉米秸秆热裂解在475℃时产油率最高,为56.28wt%。快速热裂解液化试验为生物质热裂解液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生物质热裂解 试验分析 液化 物质平衡 生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和石化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海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23-1128,共6页
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和石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可能的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气体分析、汽油组成分析、模拟蒸馏分析、单体硫化物分析、含氧化合物分析、生物柴油分析等。以标准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各类专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未来将... 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和石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可能的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气体分析、汽油组成分析、模拟蒸馏分析、单体硫化物分析、含氧化合物分析、生物柴油分析等。以标准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各类专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未来将是一个活跃的发展领域;而以直热柱、微柱阀切换和并行系统为基础的快速分析技术也将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快速、可靠、专用和标准化将是未来用于常规分析的新的气相色谱技术的特点;而以研究为目的的气相色谱技术的特点则是提供准确、灵活与大信息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石油和石化分析 气体分析 汽油组成分析 模拟蒸馏分析 硫化物分析 含氧化合物分析 生物柴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钙生物油的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洪明 赵增立 +2 位作者 郑安庆 常胜 李海滨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60,66,共7页
利用自制热重装置分别考察了富钙生物油与传统钙基脱硫剂的性能和温度、CO2,SO2浓度对富钙生物油煅烧产物脱硫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富钙生物油的脱硫速率优于氢氧化钙和乙酸钙。在SO2体积分数低于0.4%时,富钙生物油的脱硫速率在整... 利用自制热重装置分别考察了富钙生物油与传统钙基脱硫剂的性能和温度、CO2,SO2浓度对富钙生物油煅烧产物脱硫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富钙生物油的脱硫速率优于氢氧化钙和乙酸钙。在SO2体积分数低于0.4%时,富钙生物油的脱硫速率在整个脱硫过程中变化很小,由此推断在脱硫过程中其表面以及孔道不会被CaSO4堵塞,整个反应受SO2在其表面的扩散控制。温度对富钙生物油的脱硫性能影响显著,经900℃煅烧,富钙生物油生成的煅烧产物CaCO3/CaO在800~850℃条件下获得最大脱硫速率;CO2的浓度对其脱硫速率无显著影响。烟气中SO2体积分数高于0.4%时,提高SO2浓度会导致富钙生物油脱硫速率增加值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钙生物油:脱硫: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超临界水中蓝藻的热化学液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苏鹏 包桂蓉 +3 位作者 王华 李法社 李一哲 杜威 《工业加热》 CAS 2011年第4期48-51,共4页
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料液比对蓝藻在亚超临界水中的热化学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80℃,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物料液比为1:20时,液化效果最好,总转化率和油产率分别达到94.5%和41.3%。生物油的GC-MS、... 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料液比对蓝藻在亚超临界水中的热化学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80℃,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物料液比为1:20时,液化效果最好,总转化率和油产率分别达到94.5%和41.3%。生物油的GC-MS、元素和热值分析表明,生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芳香族、吡咯和吡啶衍生物等物质,生物油的C、H元素质量分数从蓝藻原料的45.3%和6.9%增加到了58.2%和7.9%,O、N元素质量分数则从27.6%和10.0%降低到了16.6%和7.2%,热值从20.3 MJ/kg提高到28.1MJ/kg;蓝藻液化残渣的FTIR分析表明,蓝藻中有部分的粗脂肪和部分蛋白质转化成了生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亚超临界水 液化 生物油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守花 张洪浩 张新海 《河北化工》 2009年第7期10-11,46,共3页
采用大豆油在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 大豆油 酯交换 生物柴油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柴油的配制及性能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文铸 郁鸿凌 +1 位作者 陆翼德 王伟民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5年第4期229-233,242,共6页
介绍了合成生物柴油的组成,并将1#、2#合成生物柴油与0#柴油在五种不同的工况下,分别进行了污染物排放特性、推进特性及负荷特性等方面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合成生物柴油的尾气排放平均降低率分别... 介绍了合成生物柴油的组成,并将1#、2#合成生物柴油与0#柴油在五种不同的工况下,分别进行了污染物排放特性、推进特性及负荷特性等方面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合成生物柴油的尾气排放平均降低率分别为:14.33%(CO)、7%(HC)、19.4%(NOx)、37.6%(PM)。推进特性耗油的增加率为2.02%,负荷特性耗油的增加率为1.84%,与18.17%的非柴油物质相比节约了很多的不可再生能源。此外,在添加剂中大量使用生物质,促进了农村对生物质能的深度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合成生物柴油 柴油 对比试验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主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16
作者 杨昌炎 郑冬洁 丁一刚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13,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生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如醋酸、糠醛和羟基丙酮,建立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一定的色谱条件和测试的浓度范围,三者的定量标准曲线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该方法快速、准确、重... 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生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如醋酸、糠醛和羟基丙酮,建立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一定的色谱条件和测试的浓度范围,三者的定量标准曲线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洗预处理对花生壳热解特性及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崔泽苹 李志合 +3 位作者 李宁 刘元虎 王绍庆 王丽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1436,共6页
文章以花生壳及其水洗样为研究对象,采用SEM,XRF方法研究了花生壳水洗前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水平管式炉在450,550,650℃下对花生壳进行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洗预处理能够去除花生壳中的部分金属元素,降低灰分含量... 文章以花生壳及其水洗样为研究对象,采用SEM,XRF方法研究了花生壳水洗前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水平管式炉在450,550,650℃下对花生壳进行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洗预处理能够去除花生壳中的部分金属元素,降低灰分含量,并提高花生壳的热值;水洗预处理能够使花生壳热解失重峰值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并提高热解速率和生物油产率;碱金属的去除有利于糖类、醛类以及酮类物质的产生,碱金属的去除还能够抑制大分子物质(醇类、酚类等)的进一步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水洗 热重分析 生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生物沥青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立路 成高立 +2 位作者 汪海年 陈玉 邢泽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0-274,共5页
为促进废弃植物基生物油在道路材料中的高效利用,探明其物化特性对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SARA四组分及GPC渗透凝胶色谱分析方法,对比三种不同来源的植物基生物沥青的化学组成,基于灰关联理论,建立生物沥青族组分、分子量分布情况与基本路... 为促进废弃植物基生物油在道路材料中的高效利用,探明其物化特性对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SARA四组分及GPC渗透凝胶色谱分析方法,对比三种不同来源的植物基生物沥青的化学组成,基于灰关联理论,建立生物沥青族组分、分子量分布情况与基本路用性能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植物基生物沥青的族组成:沥青质(5.4%~6.7%)、胶质(14.8%~16.3%)、芳香分(5.4%~6.7%)、饱和分(31.9%~42.5%);分子量分布:小分子组分含量显著提升,多分散度相对提高;关联性:沥青质含量主要决定感温性,胶质影响延度、脆点等低温性能指标,饱和分和芳香分等轻质组分影响黏弹特性,平均分子量与生物沥青的宏观性能相关,而多分散度与高温稳定性关联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生物油 生物沥青 化学组成 灰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催化裂解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发俊 缪冶炼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4-1037,共4页
以CaO·Mgo混合物为催化剂,采用热重分析法探讨了混合物中Mgo含量对生物油催化裂解反应速度和最终残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生物油的热重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室温~200℃范围内的挥发阶段和200~520℃范围内的热裂解阶段。在热裂解... 以CaO·Mgo混合物为催化剂,采用热重分析法探讨了混合物中Mgo含量对生物油催化裂解反应速度和最终残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生物油的热重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室温~200℃范围内的挥发阶段和200~520℃范围内的热裂解阶段。在热裂解阶段中,反应速率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可以用Arrhenius方程式表示。在Mgo含量为50%的CaO·Mgo混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生物油热裂解反应活化能从无催化剂时的20.9kJ/mol降低到16.5kJ/mol,最终相对残留率降低到0.75。MgO含量为38.7%的煅烧白云石是有效的生物油裂解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热裂解 白云石 热重分析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柴油乳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国辉 王相宇 +1 位作者 郭祚刚 王树荣 《能源工程》 2012年第4期36-39,共4页
采用菠萝松快速热裂解生物油进行了生物油/柴油的乳液燃料制备研究,重点考察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强度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生物油/柴油乳液稳定时间的影响。在选用的一系列乳化剂HLB值中,当HLB值为7时生物油/柴油乳液稳定时间最长,达到了3... 采用菠萝松快速热裂解生物油进行了生物油/柴油的乳液燃料制备研究,重点考察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强度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生物油/柴油乳液稳定时间的影响。在选用的一系列乳化剂HLB值中,当HLB值为7时生物油/柴油乳液稳定时间最长,达到了350 h。为深入分析乳液微观结构对其稳定时间的影响,采用马尔文纳米粒度分析仪对乳液进行了微观结构观察,发现乳液燃料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3~1μm,并且稳定时间越长的乳液其液滴粒径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0号柴油 乳液燃料 粒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