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磺胺类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柳学芳 郭建平 +3 位作者 宣春生 章日光 凌丽霞 王宝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8-714,共7页
分别将磺胺间甲氧嘧啶及磺胺噻唑与一水合乙酸铜(Ⅰ)在水(溶剂)热条件下反应,获得了其相应的金属配合物单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配合物均为双核化合物,中心Cu原子均采用二... 分别将磺胺间甲氧嘧啶及磺胺噻唑与一水合乙酸铜(Ⅰ)在水(溶剂)热条件下反应,获得了其相应的金属配合物单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配合物均为双核化合物,中心Cu原子均采用二配位的直线型几何构型。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金属Cu以+1价存在,这与晶体结构及光谱分析的结果一致,进一步的电荷布局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情况相符,轨道密度等值面的分析推测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甲氧嘧啶 磺胺噻唑 双核铜()配合物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草酰胺和二环己酮草酰二腙桥联的双核Cu(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磁性Ⅰ. 被引量:6
2
作者 倪行 包建春 +1 位作者 孙岳明 蔡称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8-221,共4页
Three new binuclearcopper( ) complexesbridged by dithio- oxamidate(dto) group or biscyclohexanone oxalyldihydrazone (BCO) [Cu2 (en) 2 (dto) ](Cl O4) 2 .3H2 O (1)、[Cu2(dien) 2 (dto) ](Cl O4) 2 .2 H2 O (2 ) and [Cu2 (b... Three new binuclearcopper( ) complexesbridged by dithio- oxamidate(dto) group or biscyclohexanone oxalyldihydrazone (BCO) [Cu2 (en) 2 (dto) ](Cl O4) 2 .3H2 O (1)、[Cu2(dien) 2 (dto) ](Cl O4) 2 .2 H2 O (2 ) and [Cu2 (bipy) 2 (BCO) (Cl O4) 2 ](Cl O4) 2 (3) ,where en , bipy and dien denote ethylenediamine,2 ,2′- bipyridyl and diethylentriamine respectively,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electronicspectra and variable 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riable temperature (4. 0 - 30 0 K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ata for the complexe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the antiferromagnetic exchang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copper( ) ionswith J(cm-1 ) valuesof- 0 .4 6 2 (1)、- 1.0 3 (2 ) and - 6 .86 (3) .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of complex (3) was also carri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二硫代草酰胺 B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固态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景林 宋鹏 +3 位作者 温和瑞 廖金生 洪瑞金 周庆龙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27-29,共3页
报道了两个双核一价铜配合物[(PPh3)2Cu(μ-X)2Cu(PPh3)](X=Br(1);Cl(2))的合成以及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铜(Ⅰ)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固态发光特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室温中表现出强的固态绿色荧光,其发光主要来源于受配... 报道了两个双核一价铜配合物[(PPh3)2Cu(μ-X)2Cu(PPh3)](X=Br(1);Cl(2))的合成以及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铜(Ⅰ)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固态发光特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室温中表现出强的固态绿色荧光,其发光主要来源于受配位铜(I)金属离子影响的三苯基膦(PPh3)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光致发光 三苯基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间苯二甲酸和Medpq配体构筑的一种新型零维铜(Ⅰ)的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测定(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艳菊 崔运成 杜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2-1884,共3页
A metal-organic Complex [Cu2(ipt)(Medpq)2]n(ipt=isophthal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 1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 A metal-organic Complex [Cu2(ipt)(Medpq)2]n(ipt=isophthal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 1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um,TG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C2/c,with a=2.389 2(6) nm,b=0.709 60(18) nm,c=1.922 2(5) nm,β=108.655(3),V=3.087 8(14) nm3,C38H24Cu2 N8O4,Mr=783.73,Dc=1.686 g.cm-3,Z=4,the final R=0.055 4 and wR=0.128 5.In the crystal structure,the copper atom is three-coordinated with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from carboxylate groups and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Medpq ligand,showing a slightly distorted triangle geometry.Furthermore,it exhibits a zero-dimensional structure with ipt-Cu-medpq as building units.CCDC: 747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铜()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双核铜配合物Cu_2(dmaf)_2(CH_3COO)_4(Ⅰ)和Cu_2(dmaf)_2(C_6H_5COO)_4(Ⅱ)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尊行 王秀丽 +1 位作者 张汉辉 郭鸿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7-650,共4页
室温下合成了含有二茂铁基的双核铜配合物Cu2 (dmaf) 2 (CH3 COO) 4 (Ⅰ )和Cu2 (dmaf) 2 (C6H5COO) 4(Ⅱ ) [dmaf=(dimethylaminomethyl)ferrocene]。采用扫描电镜半定量测定标题化合物成分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 ,并确定两者的晶胞参数 ... 室温下合成了含有二茂铁基的双核铜配合物Cu2 (dmaf) 2 (CH3 COO) 4 (Ⅰ )和Cu2 (dmaf) 2 (C6H5COO) 4(Ⅱ ) [dmaf=(dimethylaminomethyl)ferrocene]。采用扫描电镜半定量测定标题化合物成分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 ,并确定两者的晶胞参数 ,发现两者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最后对标题物的红外、远红外、固体漫反射电子光谱、循环伏安法 (CV)等谱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配合物紫外吸收波段分别为 2 34~2 6 9nm和 2 4 5~ 2 80nm ,在可见光区出现了一个d d跃迁宽域带 ,其循环伏安曲线表明 ,两个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 0 5 3,0 37和 0 6 2 ,0 36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双核铜配合物 Cu2(dmaf)2(CH3COO)4 Cu2(dmaf)2(C6H5COO)4 光谱研究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iff碱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蔡铁军 彭振山 +3 位作者 邓谦 龙云飞 邓彤彤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1-733,共3页
A Cu(Ⅰ) complex [Cu(INHPy)(PPh3)2] ·(ClO4)·0.75(C2H5OH) was obtained through self-assembly between [Cu(PPh3)2(MeCN)2]ClO4 and Schiff base 2-pyridyl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oyl hadrazone(INHPy), the structur... A Cu(Ⅰ) complex [Cu(INHPy)(PPh3)2] ·(ClO4)·0.75(C2H5OH) was obtained through self-assembly between [Cu(PPh3)2(MeCN)2]ClO4 and Schiff base 2-pyridyl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oyl hadrazone(INHPy), the structure of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and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X-ra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parameters: a=1.180 7(2) nm, b=1.330 0(3) nm, c=1.568 6(2) nm. 1.332 g穋m-3, F(000)=1 032, 腎=0.804+23.770C, r=0.995). CCDC: 231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 共振光散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环唑-铜(Ⅰ)配合物的极谱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金香 杨春龙 +1 位作者 吴伟东 杨明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8-460,共3页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检出限为4.00×10^-6mol/L;测得电活性配合物丙环唑-铜(Ⅰ)中丙环唑与铜(Ⅰ)之比为2:1,稳定常数为5.81×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环唑 铜() 配合物 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Ⅰ)配合物的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娅娟 祁学永 李晓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68-672,共5页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four benzimidazolyl-containing dicopper(Ⅰ) complexes: [Cu2(OCTB)](ClO4)2·1.5H2O(1), [Cu2 (NMOCTB)](ClO4)2·H2O(2),[Cu2(NBUOCTB)](ClO4)2(3), [Cu2(NBOCTB)](ClO4)2·H2O(4) a...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four benzimidazolyl-containing dicopper(Ⅰ) complexes: [Cu2(OCTB)](ClO4)2·1.5H2O(1), [Cu2 (NMOCTB)](ClO4)2·H2O(2),[Cu2(NBUOCTB)](ClO4)2(3), [Cu2(NBOCTB)](ClO4)2·H2O(4) and their kinetics were studied under the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by TG-DTG techniques. 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Achar and Coats-Redfern method respectively.The kinetic equation for the second step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complex (1) can be expressed as: dα/dt==A.exp(-E/RT).(1-α),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action corresponds to "Coring and Growth" with n=1; while for the first step of complex (3) decomposition, dα/dt=A·exp(-E/RT)·.(1-α)2,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second-order chemical rear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热分解 非等温动力学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Ⅰ)-硫氰酸盐-丁基罗丹明B体系高灵敏度显色反应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蔡雪梅 张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57-358,378,共3页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mol- 1·cm- 1,检测范围为 0~ 3.5 0 μg/2 5ml。检出限为 0 .30 μg/2 5ml。该方法用于粮食及人发等试样中铜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反应 光度法 硫氰酸盐 丁基罗丹明B 粮食 人发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二苯基膦)甲基]-2-吡啶胺溴化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
10
作者 迟绍明 张俊峰 +1 位作者 卞兆勇 傅文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2-1346,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配体N,N-二[(二苯基膦)甲基]-2-吡啶胺(L)及其双核铜(Ⅰ)配合物(CuBrL)2(1),采用1HNMR、吸收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该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P-1空间点群。... 合成了一种新配体N,N-二[(二苯基膦)甲基]-2-吡啶胺(L)及其双核铜(Ⅰ)配合物(CuBrL)2(1),采用1HNMR、吸收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该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P-1空间点群。配合物1是中心对称的双核Cu(Ⅰ)配合物,中心离子Cu(Ⅰ)采取扭曲四面体空间构型,分别与配体L的两个P原子和两个桥联的Br原子配位;其中Cu-Cu距离为0.3060nm,大于两个铜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因此不存在Cu-Cu相互作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1的HOMO电子密度主要集中于铜和卤素原子,而LUMO电子密度分布在配体(L)上。研究工作表明,配合物1的最低能级激发态通过金属到配体电荷跃迁(MLCT)和卤素到配体的电荷跃迁(XLCT)两种机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双核配合物 光谱 吡啶胺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核Cu(Ⅰ)配合物[Cu_4(imdt)_9](NO_3)_4·6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11
作者 贾定先 张勇 +3 位作者 戴洁 朱琴玉 卢雯 郭文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Tetranuclear Cu(I)complex,Cu4(imdt)(NO3)4.6H2O(imdt=1,3-imidazolidine-2-thione),was synthesized by areaction of Cu(NO3)2with imdt in water.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space group C2/c(No.15),with a =3... Tetranuclear Cu(I)complex,Cu4(imdt)(NO3)4.6H2O(imdt=1,3-imidazolidine-2-thione),was synthesized by areaction of Cu(NO3)2with imdt in water.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space group C2/c(No.15),with a =3.1418(3)nm,b =0.94332(6) nm,c =2.3027(2) nm,β=119.773(3)°,V =5.9236(9) nm3,Z =4,Mr=1529.68.mol-1,Dc.=1.715g.cm-3,μ=1.815 mm-1,F(000) =3144,R1=0.028,wR2=0.065.The crystal structure consists of tetranuclear[Cu4(imdt)9]4 +cation,in which Cu(I)is coordinated with four S atoms from four imdt ligands to form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and imdt ligands exhibit three coordination modes of terminal monodentate S-donating andμ2—S andμ4—S bridging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四氢化咪唑-2-硫酮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为配体的蓝色磷光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研究
12
作者 屈丽桃 许慧侠 +4 位作者 郝玉英 李云飞 任静琨 王华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1 nm,最大发射峰为475 nm,光学带隙为2.93 eV。以[(POP)CuI]2作为客体掺杂在主体CBP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CBP∶[(POP)CuI]2(30 nm,8%)/BAlq(10 nm)/Alq3(30 nm)/LiF(1 nm)/Al(200 nm)的器件,其电致发光峰为476 nm,最大亮度为9 539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9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配合物 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 蓝色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4-乙烯基吡啶)硝酸铜(Ⅰ)配合物的结构、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英文)
13
作者 邓月义 刘法谦 刘保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712,共5页
The title complex Cu(Vpy)NO3 (Vpy=4-vinylpyrid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ry.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with the cell... The title complex Cu(Vpy)NO3 (Vpy=4-vinylpyrid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ry.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with the cell parameters of a=1.004 2(2) nm, b=1.631 7(3) nm, c=1.887 7(4) nm, α=81.54(2)°, β=77.44(2)°, γ=79.39(2)°, V= 2.948 9(11) nm3, Z=4, and Dc=1.230 g·cm-3, the final R1=0.075 2, wR2=0.139 1.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with two molecules in the asymmetric unit. Each Cu(Ⅰ) ion is coordinated by four N atom from the Vpy ligands and one O atoms from the nitrate anion, resulted in a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 The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reveal that redox of Cu2+/Cu+ in the complex is a quasi-reversible process. CCDC: 736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热性质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三苯基膦)水杨酸铜(Ⅰ)乙醇溶剂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14
作者 建方方 肖海连 孙萍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9-872,共4页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Ph3)2Cu(O2CPhOH)]·CH3CH2OH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Mr=771.26 (C45H41CuO4P2), a=0.9...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Ph3)2Cu(O2CPhOH)]·CH3CH2OH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Mr=771.26 (C45H41CuO4P2), a=0.96413(19)nm, b=1.5780(3)nm, c=2.5426(5)nm, β=100.27(3)°, V=3.8065(13)nm3, The title compound consists of discrete copper? bis(triphenylphosphine) salicylate molecules and ethanol solvate. Each Cu is coordinated to two phosphorus atoms of triphenylphosphine ligands and one of carboxylate oxygens in a trigonal planar geometry. In the solid, the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and extensiv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connecting (PPh3)2Cu(O2CPhOH) molecules and ethanol solvate form hydrogen bonds network which stabilize the crystal structure. CCDC: 208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膦配体 晶体结构 Cu()配合物 三角形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嘌呤与Cu(Ⅰ)配位作用的极谱研究
15
作者 孙贤祥 陈洪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在0.02mol/L NaHCO_3-0.05mol/L Na_2SO_4(pH9)介质中,对鸟嘌呤与Cu(Ⅰ)的配位作用进行了极谱研究,测定了鸟嘌呤与Cu(Ⅰ)配位的配体数(2)和该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β_1=1.80×10^(14),β_2=2.85×10^(18)),并对DcFord-Hume公... 在0.02mol/L NaHCO_3-0.05mol/L Na_2SO_4(pH9)介质中,对鸟嘌呤与Cu(Ⅰ)的配位作用进行了极谱研究,测定了鸟嘌呤与Cu(Ⅰ)配位的配体数(2)和该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β_1=1.80×10^(14),β_2=2.85×10^(18)),并对DcFord-Hume公式的适用性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嘌呤 极谱法 铜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双二苯基膦甲烷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金斗满 杨瑞娜 +1 位作者 王冬梅 胡晓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5-340,共6页
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含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的双铜 配合物 [Cu2 (dppm) 2 L2 ](NO3) 2 (配体L分别是 2 ,2’ 联吡啶 (1)、邻菲咯啉 (2 )、2 ,9 二甲基 邻菲咯啉 (3)、吡啶 (4 ) ],并经核磁、热分析、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 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含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的双铜 配合物 [Cu2 (dppm) 2 L2 ](NO3) 2 (配体L分别是 2 ,2’ 联吡啶 (1)、邻菲咯啉 (2 )、2 ,9 二甲基 邻菲咯啉 (3)、吡啶 (4 ) ],并经核磁、热分析、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 (1)的晶体结构显示 ,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联吡啶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双核 晶体结构 双二苯基膦甲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一维双席夫碱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玉婷 欧阳兴梅 +3 位作者 岡村高明 李一志 孙为银 上山寭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79-1482,共4页
在室温下,[Cu(PPh3)2(CH3CN)2]ClO4和双席夫碱配体1,2-双(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乙烷(L)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化合物[Cu(PPh3)(L)](ClO4)(1)。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966(16)nm,b=0.9124(7)nm,c=1.... 在室温下,[Cu(PPh3)2(CH3CN)2]ClO4和双席夫碱配体1,2-双(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乙烷(L)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化合物[Cu(PPh3)(L)](ClO4)(1)。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6966(16)nm,b=0.9124(7)nm,c=1.9571(18)nm,β=90.797(4)°,晶胞体积V=3.0297(5)nm3,Z=4。化合物1具有一维之字形链状结构,其中Cu!呈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同时我们还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席夫碱配体 铜化合物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铜(Ⅰ)铁(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雪花 罗燕生 +3 位作者 狄宝生 夏勇 邱露 陈景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和[Cu(CH3CN)4](Cl O4)作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一个铜(I)铁(II)杂金属双核配合物[Cu(Hbmp)(dppf)](Cl O4)(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铜(I)铁(II)异... 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和[Cu(CH3CN)4](Cl O4)作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一个铜(I)铁(II)杂金属双核配合物[Cu(Hbmp)(dppf)](Cl O4)(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铜(I)铁(II)异双核配合物,其中铜(I)离子以四配位方式,分别与2个氮原子和2个磷原子相连接形成一个变形的四面体构型,而铁(II)离子镶嵌在2个环戊二烯基之间构成一个交错式夹心饼干构型.配合物1在355~460 nm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宽吸收峰,来源于铜(I)离子到Hbmp配体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MLCT),含有一些dppf到Hbmp的配体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LL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铜 苯并咪唑配体 双膦配体 异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材料[Cu_2(μ-Ⅰ_2)(phen)_2]·CH_3CN的合成、表征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媛 范瑞清 +1 位作者 王平 杨玉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69-2472,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一例具有双核结构的铜(Ⅰ)配合物[Cu2(μ-Ⅰ)2(phen)2].CH3CN(1)(phen=1,10-邻菲咯啉)。采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同时分别测试了配合物1在DMSO溶液中和固态时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在室温条件下...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一例具有双核结构的铜(Ⅰ)配合物[Cu2(μ-Ⅰ)2(phen)2].CH3CN(1)(phen=1,10-邻菲咯啉)。采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同时分别测试了配合物1在DMSO溶液中和固态时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在室温条件下,配合物1的DMSO溶液在369和380nm有最大发射峰,在460nm处有一个肩峰,呈现蓝紫色荧光;在室温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在650~678nm处有一宽谱带的强发射峰,呈现强的红色荧光,这均是基于配体中心激发单重态到基态单重态(π*→π)的跃迁发射。配合物1荧光衰减过程包含双组分,在DMSO溶液中的荧光寿命τ1和τ2分别为1.36和5.98μ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50.21%和49.79%;固态时的荧光寿命τ1和τ2分别是1.42和8.85μ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51.15%和4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铜()配合物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Ⅰ)配位聚合物[Cu3Hpt3]n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光谱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俊珺 阳年发 +1 位作者 张春华 李碧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3-536,共4页
引言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构筑得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特别是以d10金属为中心形成的配合物,由于在发光材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而成为众多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