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BMMs双介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异丙苯催化裂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瑛 任博 +2 位作者 高琳 张丽 孙继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7-110,共4页
通过后铝化合成方法制备了Al/BMMs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催化剂;采用XRD、BET、FT-IR、TG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且考察了不同硅/铝摩尔比的催化剂在异丙苯催化裂化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后Al/BMMs催化剂仍然保持了双... 通过后铝化合成方法制备了Al/BMMs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催化剂;采用XRD、BET、FT-IR、TG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且考察了不同硅/铝摩尔比的催化剂在异丙苯催化裂化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后Al/BMMs催化剂仍然保持了双介孔结构;同时随着Al含量的增加,异丙苯的转化率增加,当n(Si)/n(Al)=20时,转化率达到最大(约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 表征 异丙苯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孔结构SiO_(2)的制备及其吸附生物大分子的性能
2
作者 赵俊琦 李昕 +2 位作者 孙斌 张晓昕 宗保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4,共5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有序介孔模板剂和相分离诱导剂,通过相分离和溶胶-凝胶转化,合成了具有较小有序介孔和较大堆积介孔/大孔的双重孔结构SiO_(2)。结果表明,采用该双重孔结构SiO_(2)吸附模型生物大分子,其吸附量明显高于单一...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有序介孔模板剂和相分离诱导剂,通过相分离和溶胶-凝胶转化,合成了具有较小有序介孔和较大堆积介孔/大孔的双重孔结构SiO_(2)。结果表明,采用该双重孔结构SiO_(2)吸附模型生物大分子,其吸附量明显高于单一孔结构MCM-41型SiO_(2),显示双重孔结构SiO_(2)吸附大分子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剂 相分离 有序介孔 双重孔结构SiO_(2)材料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郭翠梨 王小丽 张金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0-493,497,共5页
双介孔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小介孔和大介孔的新型多级孔材料,在吸附和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也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双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双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今... 双介孔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小介孔和大介孔的新型多级孔材料,在吸附和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也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双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双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如何有效地控制两种介孔的孔结构和孔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物化性能的表征以及如何改性以扩大其应用领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介孔材料 合成 模板 吸附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微/介孔材料吸附二硫化碳(CS_2)的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谢遵园 谢倩 +6 位作者 李军平 王峰 彭伟才 赵宁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8-1053,共6页
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不同的PMHS:TEOS质量比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微/介孔硅基材料.N2吸/脱附表征显示该材料具有微/介孔双孔分布的结构特征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并且随着PMHS:TEOS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其... 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不同的PMHS:TEOS质量比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微/介孔硅基材料.N2吸/脱附表征显示该材料具有微/介孔双孔分布的结构特征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并且随着PMHS:TEOS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当PMHS:TEOS质量比为1:3时硅基微/介孔材料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达到783m·2g-1.XRD表征结果显示,该材料是无定形材料.材料对二硫化碳(CS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PMHS:TEOS质量比为1:3合成的硅基微/介孔材料对CS2的吸附量最大,静态吸附量达到762.76mg·g-1,动态吸附穿透时间达到35min.再生实验表明材料再生性良好,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孔硅基材料 双孔分布 吸附 二硫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iO_2负载1,8-萘二酸酐结构表征及其荧光性能
5
作者 孙继红 李育珍 +1 位作者 武霞 高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0-1575,共6页
分别利用单孔道MCM-41和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作为载体通过氨丙基改性和负载荧光分子1,8-萘二酸酐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并采用XRD、TEM、SEM、BET、FT—IR、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具有双模型介孔结构的B... 分别利用单孔道MCM-41和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作为载体通过氨丙基改性和负载荧光分子1,8-萘二酸酐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并采用XRD、TEM、SEM、BET、FT—IR、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具有双模型介孔结构的BMMs所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发射峰位置(444nm)较负载到单孔道的MCM41中所制备的杂化材料的发射峰位置(450nm)蓝移更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BMMs和MCM-41的颗粒形貌和大小不同所致.BMMs为球形颗粒(50nm),而MCM-41则为不规则颗粒且大小分布不均(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型介孔分子筛 1 8-萘二酸酐 负载 荧光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乙酰胺合成六方形貌介孔氧化硅纤维
6
作者 党文修 韩书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57,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前驱体,乙酰胺(CH3CONH2)为助溶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16PyC l)为结构导向剂,在酸性溶液中合成六方形貌的介孔氧化硅纤维,经小角X射线衍射(S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低温N2吸附-脱附技术等表征。...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前驱体,乙酰胺(CH3CONH2)为助溶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16PyC l)为结构导向剂,在酸性溶液中合成六方形貌的介孔氧化硅纤维,经小角X射线衍射(S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低温N2吸附-脱附技术等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六角状外形的氧化硅纤维,直径约47μm,长度约几十微米。六角状纤维的孔道具有与MCM-41类似的六方结构;煅烧后样品的吸附数据显示出吸附-脱附等温线为典型的IV型,吸附-脱附滞后环为H2型,孔道的孔径分布较宽;BJH最可几孔径为2.96 nm和3.50 nm,表明样品具有特殊的双孔道结构;计算的BET表面积为1 060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材料 乙酰胺 六方形貌 双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型双模型介孔SiO_2的制备及其对布洛芬的缓控释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月月 白诗扬 孙继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6,共6页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pH敏感型聚合物葡聚糖(Dex)-聚丙烯酸(PAA)包裹的双模型介孔SiO2(BMMs)纳米复合材料(D-P/BMMs),并采用XRD、SEM、FT-IR、TG和N2吸附-脱附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以布洛芬(IBU)为模型药物详细考察了D-P/BMMs对药物IBU...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pH敏感型聚合物葡聚糖(Dex)-聚丙烯酸(PAA)包裹的双模型介孔SiO2(BMMs)纳米复合材料(D-P/BMMs),并采用XRD、SEM、FT-IR、TG和N2吸附-脱附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以布洛芬(IBU)为模型药物详细考察了D-P/BMMs对药物IBU的缓释及pH敏感控释性能。结果表明,BMMs介孔有序度由于Dex-PAA的包裹而降低;IBU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释放率达到46%,明显高于在pH=2.0中的释放率(约26%),说明D-P/BMMs具有较强的pH敏感性,是一种良好的药物控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双模型介孔材料(bmms) 布洛芬 pH敏感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卟啉/双模型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8
作者 罗时杰 靳海波 孙继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272-274,共3页
通过对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的改性,用疏水性的基团将介孔分子筛表面的羟基硅烷化,利用N端基和钴原子的配位将钴卟啉嫁接到介孔分子筛孔道中,得到了分散度高、热稳定性好的有机无机复合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并通过XRD、BET、TG-DT... 通过对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的改性,用疏水性的基团将介孔分子筛表面的羟基硅烷化,利用N端基和钴原子的配位将钴卟啉嫁接到介孔分子筛孔道中,得到了分散度高、热稳定性好的有机无机复合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并通过XRD、BET、TG-DTA等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化将钴卟啉成功地接枝在BMMS的表面,使钴卟啉得到较好的分散,提高了钴卟啉的热稳定性,且仍保持了BMMS的结构。制备的钴卟啉/BMMS催化剂将用于环己烷和环己烯的非均相催化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 改性 钴卟啉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铝源对双模型介孔分子筛的物化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芳 靳海波 +1 位作者 罗时杰 孙继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275-277,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AlCl3和Al(NO3)3为铝源,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硅/铝比为20的AlCl3/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和Al(NO3)3/双模型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H。程序升温脱附、低温N2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了所合成分子筛的物化性能,从而考察...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AlCl3和Al(NO3)3为铝源,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硅/铝比为20的AlCl3/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和Al(NO3)3/双模型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H。程序升温脱附、低温N2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了所合成分子筛的物化性能,从而考察了铝源对分子筛的结构、酸性、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以萘与异丙醇的烷基化反应作为模型反应,初探了铝源对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型介孔材料 铝源 萘的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