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生态体系路径研究——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周金超 买发元 +1 位作者 孙家珏 刘天尧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演变,传统教育模式显现出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研究聚焦于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挑战,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文章深入分析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的脱... 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演变,传统教育模式显现出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研究聚焦于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挑战,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文章深入分析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学内容的滞后性、配套资源的缺乏、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以及毕业生就业去向的不明确性。指出,尽管应用型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现有模式未能充分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强调,高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学习机会,并在职业指导和市场对接方面提供更多支持。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师资建设 多元化评价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策略研究
2
作者 薛冬雪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体育院校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育院校课程思政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趋势研判,并分析其现实困囿:教师思政素... 体育院校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育院校课程思政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趋势研判,并分析其现实困囿: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课程思政执行动力受阻;教学过程现实观照缺失,课堂教学亲和力不足;协同育人联结不够,体系建设联动合力有限;教学评价互动机制欠缺,课程思政整体效能弱化。据此,提出基于调查研究的教学准备、基于靶向定位的教学探索、基于提质升效的教学反思是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策略 体育院校 课程思政 体育教学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闫丽娜 杨淑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应用路径。研究认为,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体现在:重塑教学理念,重视个性需求和全面素质;重构师生关系,促进深度对话与协作互助;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尖端技术与体育学科融合;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人机协同的学习效能;优化教学评价,助力教学方案的科学改进。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路径:依托扩展现实技术的优势,丰富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优化运动技能培育策略,实现精准指导与损伤预防;强化拟真战术情境应用,提升运动决策与战术理解;开创新型心理疗愈方案,解决学生的运动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 高校体育 扩展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策 王佃娥 +2 位作者 袁泉 邱振宇 周祥成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1,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其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教学体系变革,强化思政与“健康第一”协同育人,优化体育教学场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困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应用实...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其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教学体系变革,强化思政与“健康第一”协同育人,优化体育教学场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困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应用实效不足,数字治理体系尚不健全。路径: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增强数字技术应用实效;提升协同治理效能,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教学改革 高校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机理、向度: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转变及模式创新 被引量:4
5
作者 颜佳华 高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的具体实现方式。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要坚持“范式自觉”,明确高校思政课由传统教学范式向智能教学范式转变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方法逻辑与思维逻辑;高校思政课智能教...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的具体实现方式。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要坚持“范式自觉”,明确高校思政课由传统教学范式向智能教学范式转变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方法逻辑与思维逻辑;高校思政课智能教学范式为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规定目标样式与遵循,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凝聚共识与行动力;要注重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转变创造的发展空间与开辟的发展方向,即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的变革构建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价值拓展教学目标,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要求升级教学程序,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态创造智慧教学环境,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治理要求统筹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领导支持教与学: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的实践与经验
6
作者 段丹阳 孟艳 祁晓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8,共18页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将项目模式分为以服务学生为重点的辅助学习模式和以服务教师为重点的辅助教学模式,不同模式下本科生助教参与教与学的形式、特征及其理论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已经形成了包括选拔、培训、考核以及评估在内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本科生助教项目能够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动态反馈及建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丰富助教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同伴支持的重要作用,促进本科教育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立足于本科教育的改革需求,充分挖掘同伴资源;激发三方群体的内在动力,创建积极的互动关系;抓好教学改革的统筹规划,构建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同伴领导 本科生助教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融合式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被引量:3
7
作者 任艳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引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助力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全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迈进,促进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转变的价值意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实践原则,以内生机制保障“融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融合式教学” 高质量发展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36
8
作者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13-20,共8页
e-Business、e-Marketing、e-Government、e-Management、e-Home、e-Library、e-Learn-ing等概念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文章对e-learning概念的本质进行剖析,提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出创建“学教并重”的新型... e-Business、e-Marketing、e-Government、e-Management、e-Home、e-Library、e-Learn-ing等概念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文章对e-learning概念的本质进行剖析,提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出创建“学教并重”的新型教学结构模式,以及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等深层次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ARNinG 高等学校 教学改革 教学结构 课程整合 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创融合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9
作者 刘广超 杨洁 +1 位作者 易晓华 刘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63-167,共5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涉农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在培养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围绕“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种质创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现有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涉农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在培养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围绕“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种质创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现有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缺乏课程整合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等痛点问题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修订新形态数字教材、创新实验设计与教学模式、深挖课程育人元素、优化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植物生理学研究专业技术的同时,具备完善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与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植物生理学 实验教学 专创融合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留学归国人才政治引领:时代价值、问题剖析与实践进路
10
作者 李俊儒 李学勇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7,共10页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家、地方实施一系列人才引进和招聘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回流的趋势日益巩固和强化,留学归国人才已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教师队伍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也是未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引进对象。高校留学归国人才具有知识...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家、地方实施一系列人才引进和招聘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回流的趋势日益巩固和强化,留学归国人才已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教师队伍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也是未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引进对象。高校留学归国人才具有知识水平高、影响力大、话语权强的特点。以强大的政治引领力、感召力、凝聚力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影响深远。从新时代人才战略、科技安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等新视角辨明高校留学归国人才政治引领的价值意蕴,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新时代高校留学归国人才政治引领工作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分析其原因,并着眼于组织、方法、内容、评价等过程要素,针对性提出新的实践进路,能有效提升高校留学归国人才政治引领工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留学归国人才 政治引领 教师队伍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农业院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
11
作者 魏文刚 唐佺琦 李思危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理论根基。农业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引导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方面作用关键。当前,农业院校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知行不一、教师教学实践及校园生态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尚存缺陷。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理论根基。农业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引导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方面作用关键。当前,农业院校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知行不一、教师教学实践及校园生态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尚存缺陷。深入剖析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农业院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困境,并提出创新实践路径,即结合新媒体建立知、同、践的“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创新生态文明理念资源与教材主题相对接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期全面提升农业院校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推动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助力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思政课 生态文明理念 新媒体教学 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12
作者 邓闪闪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185-188,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深刻解答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提供了根本遵循。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创新高校思政课育人方法、服务国家战略需... 乡村振兴战略深刻解答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提供了根本遵循。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创新高校思政课育人方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融入过程中,应坚持系统性、精准性、动态性的原则,推动理论知识入脑、入心。此外,还需从立足统编教材、提升教师能力、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持续创新方法路径,切实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三农”情怀 创新路径 育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精神交往:内在规定、生成机理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娜 党俏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7,共6页
高校思政课教学精神交往是以“现实的人”为对象,以一定的精神内容为基础的具有价值导向的活动,其生成和发展诉诸主体间的感性活动,最终目的是使人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禀赋。从生成机理来看,身份认同是精神交往的起点,心理共情是“用心教... 高校思政课教学精神交往是以“现实的人”为对象,以一定的精神内容为基础的具有价值导向的活动,其生成和发展诉诸主体间的感性活动,最终目的是使人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禀赋。从生成机理来看,身份认同是精神交往的起点,心理共情是“用心教”“用心悟”的生长点,智慧共建是完善知识结构和建构思维逻辑的关键点,价值共振指向交往主体理想信仰的升华与达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需通过构建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增进主体间的心灵沟通、促进教学互动有效生成和推动学生进行价值践履来提升精神交往的认同力、共情力、思维力和实践力,为教学育人价值的实现和升华构建一个协同联动、高效运行的良性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教学 精神交往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教还是评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蒲毕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于其他课程;(2)教学因素影响评教结果,教得好(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评教分数较好;(3)非教学因素“人”影响学生评教分数,青年教师、讲师、人缘好、颜值好、技能好的女性教师更易获学生好评,即体育课程教师存在差异;(4)体育课程教学项目评教也存差异,三大球、三小球优于武术、健美操、瑜伽等项目。研究认为,构建不同课程评教指标、实现评教专业化发展,加强学生评教宣传,助力评教公正公平,用好评教结果,实现以评促教,从而有效提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生评教 体育课程 普通高校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深化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魏克强 王淑京 +1 位作者 李永琴 张楚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64-267,共4页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课程已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的更高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对标“两性一度”的标准,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化拓展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4...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课程已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的更高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对标“两性一度”的标准,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化拓展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4个方面为重点,开展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通过重塑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和提升课程思政来彰显创新性;将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发展动态等内容融入课程,突出课程的高阶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点、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价值塑造,提高课程的挑战度。通过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对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地方高校 一流课程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16
作者 郑家三 贺显晶 +4 位作者 郑永文 赵建军 韩欢胜 王新 孙东波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很多高校未能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性,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很多高校未能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性,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够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文章提出从党建引领、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为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建设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类院校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堂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17
作者 范新凤 宋芸 +2 位作者 刘亚令 王向英 冯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氛围、考核三方面,探讨了提升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善课堂沉闷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农业类院校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生态人培养途径研究
18
作者 林青红 李文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6-160,共5页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方式的关键性问题。林业院校在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程中,在从“科学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路上,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林业院校英...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方式的关键性问题。林业院校在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程中,在从“科学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路上,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林业院校英语专业,也应具备生态意识。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以林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为例,结合培养现状,从教学目标生态化、教学内容生态化、教学环境生态化、教学手段生态化四方面探讨将学生培养为“生态人”的可行途径。“生态人”的培养在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以及助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英语教学 生态人培养 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评价理论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现实意义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3
19
作者 宋丽娜 金丽馥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文章基于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分析大学生课堂体验的课程思政“关键育人事件”发现,课程思政有效教学能够满足大学生对自主学习、教学能力和师生关联的心理需求,具有促进育人本质“回归”、教师素养“守正”和师生关系“重塑”的现实意义... 文章基于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分析大学生课堂体验的课程思政“关键育人事件”发现,课程思政有效教学能够满足大学生对自主学习、教学能力和师生关联的心理需求,具有促进育人本质“回归”、教师素养“守正”和师生关系“重塑”的现实意义。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是一个多种微观权力、多方行为主体和利益关系相互作用的教学场域,高校可通过优秀文化融入、权力协同共治和师生互动共进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场域,助推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有效教学 认知评价理论 关键事件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法多元融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爽 刘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不断凸显,这对“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应推动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进而教育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铸...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不断凸显,这对“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应推动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进而教育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提高实效性,这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应具有良好的互动机制,从创建思政教学融合体系的关键着手,对实践概念和实践教法概念进行深入辨析。一方面,从纵向视域出发,将实践教法具体化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从总体上打破高校各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法的界限;另一方面,从横向视域出发,进一步融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配合机制,旨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多元融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法 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