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法制备Bi_2WO_6微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许雪棠 葛远幸 +4 位作者 李斌 龚福忠 黄碧芬 梁桃源 苏海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为了开发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了Bi2WO6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样... 为了开发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了Bi2WO6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样品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450℃、煅烧时间3 h、柠檬酸与Bi3+的物质的量比为3∶1、前驱液的pH=1、分散剂为PEG-4000的条件下制备的Bi2WO6样品为斜方晶系Bi2WO6结构,由粒径为50 nm左右的小薄片堆积而成。所得的Bi2WO6样品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200 W点钨灯)及H2O2助剂的存在下,对10 mg/L罗丹明B溶液的光降解率可达82.0%。研究结果可为高效Bi2WO6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柠檬酸 bi2WO6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2WO6量子点(QDs)修饰Bi2MoO6-xF2x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丹军 申会东 +4 位作者 付梦溪 王婵 郭莉 杨晓 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2,共10页
采用简单沉积-沉淀法合成了Bi_2WO_6@Bi_2MoO_(6-x)F_(2x)(BWO/BMO_(6-x)F_(2x))异质结,借助XRD、XPS、TEM、SEM、EDS、UV-Vis-DRS、PC和EIS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并以模型污染物罗丹明B(R... 采用简单沉积-沉淀法合成了Bi_2WO_6@Bi_2MoO_(6-x)F_(2x)(BWO/BMO_(6-x)F_(2x))异质结,借助XRD、XPS、TEM、SEM、EDS、UV-Vis-DRS、PC和EIS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并以模型污染物罗丹明B(Rh B)的光催化降解作为探针反应来评价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机制。形貌分析表明,所得Bi_2MoO_6微球由大量厚度为20~50 nm的纳米片组成;FE-SEM和HR-TEM分析表明,尺寸约为10 nm的Bi_2WO_6量子点均匀沉积在Bi_2MoO_(6-x)F_(2x)微球表面,形成新颖的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与纯Bi_2MoO_6或者Bi_2WO_6相比,1∶1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和光电流性质,其对RhB光催化降解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纯BMO和BWO的6.4和11.6倍。PC和EIS图谱分析表明,Bi_2WO_6量子点表面沉积显著提高Bi_2MoO_(6-x)F_(2x)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和迁移速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证明了·O_2^-和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F-掺杂和Bi_2WO_6量子点之间的协同效应对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淀法 量子点修饰 bi2WO6/bi2MoO6-xF2x异质结 光催化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0.5(1-y))(Na_(1-x-y)Li_x)_(0.5)Sr_yTiO_3无铅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 被引量:7
3
作者 廖运文 赁敦敏 +2 位作者 肖定全 朱建国 余萍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3-395,413,共4页
利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新型的 Bi0 .5( 1 - y ) (Na1 - x- y L ix) 0 .5Sry Ti O3无铅压电陶瓷 ,并研究了该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该陶瓷体系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 ,压电常数 d33=14 3p C/ N,径向机电耦合系数 kp=0 .... 利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新型的 Bi0 .5( 1 - y ) (Na1 - x- y L ix) 0 .5Sry Ti O3无铅压电陶瓷 ,并研究了该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该陶瓷体系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 ,压电常数 d33=14 3p C/ N,径向机电耦合系数 kp=0 .30 ,并可在 110 0°C/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 压电陶瓷 钛酸铋钠 bi0.5(1-y)(Na1-χ-yLix)0.5SryTi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Na_(0.5)Bi_(0.5)TiO_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海震 王秀峰 +3 位作者 于成龙 江红涛 田清泉 石江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52-55,共4页
钛酸铋钠(Na0.5Bi0.5TiO3,简写为NBT)基无铅压电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高居里温度和烧结过程中无毒、易控制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Na0.5Bi0.5TiO3粉体及制备出的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总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 钛酸铋钠(Na0.5Bi0.5TiO3,简写为NBT)基无铅压电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高居里温度和烧结过程中无毒、易控制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Na0.5Bi0.5TiO3粉体及制备出的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总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压电和介电性能显著提高的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溶胶-凝胶法在制备压电陶瓷方面具有均匀性好、纯度高、烧结温度低等优点。展望了该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Na0.5bi0.5TiO3 无铅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58Bi/Ni焊点液-固电迁移下Cu和Ni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明亮 冯晓飞 +1 位作者 赵建飞 张志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7-974,共8页
采用浸焊方法制备Cu/Sn-58Bi/Ni线性焊点,研究5×103 A/cm2、170℃条件下液-固电迁移对Cu/Sn-58Bi/Ni线性焊点Cu、Ni交互作用以及界面反应的影响。无论电流方向如何,在液-固电迁移过程中焊点均表现为"极性效应",即阳极界... 采用浸焊方法制备Cu/Sn-58Bi/Ni线性焊点,研究5×103 A/cm2、170℃条件下液-固电迁移对Cu/Sn-58Bi/Ni线性焊点Cu、Ni交互作用以及界面反应的影响。无论电流方向如何,在液-固电迁移过程中焊点均表现为"极性效应",即阳极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持续生长变厚,且一直厚于阴极界面的IMC。电迁移显著加快了Cu、Ni原子的交互作用。当电子由Ni流向Cu时,在化学势梯度和电子风力的耦合作用下,Ni原子扩散至阳极Cu侧参与界面反应生成(Cu,Ni)6Sn5类型IMC,同时一定量的Cu原子能够逆电子风扩散到Ni侧,参与界面反应生成(Cu,Ni)6Sn5类型IMC;当电子由Cu流向Ni时,大量的Cu原子扩散至Ni侧,并参与界面反应生成(Cu,Ni)6Sn5类型IMC,然而,Ni原子在逆电子风条件下无法扩散至Cu侧,从而使阴极Cu侧界面始终为Cu6Sn5类型IMC。此外,无论电流方向如何,焊点内都没有出现Bi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电迁移 交互作用 Cu/Sn-58bi/Ni焊点 界面反应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Bi_2O_3/ATO复合功能填料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啸谷 陈娇 +2 位作者 李少炳 王丽熙 张其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087-2090,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借助于XRD、SEM、分光光度计和辐射率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分别对复合功能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可见光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先下...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借助于XRD、SEM、分光光度计和辐射率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分别对复合功能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可见光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先下降后升高,当热处理温度为800℃时,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最低,达到了0.67。填料的最高反射峰出现在黄橙光范围内,但是,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反射峰面积和平均反射率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因此,复合功能填料的颜色亮度可以根据煅烧温度进行调节,适于制备多色红外迷彩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 颜色亮度可调 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O_3掺杂对Nb_2O_5-TiO_2电容-压敏双功能陶瓷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连峰 唐超群 +3 位作者 周文斌 薛霞 黄金球 马新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7-879,共3页
研究了Bi2O3掺杂对Nb2O5-TiO2电容压敏双功能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相对介电常数,非线性,压敏电压的影响。实验发现,烧结温度为1200℃,Bi2O3掺杂量为0.2%时,非线性系数α高达6.6148;Bi2O3掺杂量为1.0%时,相对介电常数εr高达1.3733×... 研究了Bi2O3掺杂对Nb2O5-TiO2电容压敏双功能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相对介电常数,非线性,压敏电压的影响。实验发现,烧结温度为1200℃,Bi2O3掺杂量为0.2%时,非线性系数α高达6.6148;Bi2O3掺杂量为1.0%时,相对介电常数εr高达1.3733×104。烧结温度在1450℃时,压敏电压最低,Eb=1.979 V.m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bi2O3掺杂 电容-压敏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溶解-沉积法制备高可见光活性BiOI/Bi_2O_3光催化剂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素芹 戴高鹏 +2 位作者 梁英 刘华俊 张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64-1968,共5页
以Bi2O3为前驱体,通过原位溶解-沉积法在KI溶液中制备了BiOI/Bi2O3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2O3球形颗粒紧密地贴在BiOI片上。随着KI溶液pH值... 以Bi2O3为前驱体,通过原位溶解-沉积法在KI溶液中制备了BiOI/Bi2O3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2O3球形颗粒紧密地贴在BiOI片上。随着KI溶液pH值的降低,Bi2O3逐渐转变为BiOI,且样品的吸收带边逐渐红移。在可见光(λ≥420 nm)下降解甲基橙,在pH=3下制备的BiOI/Bi2O3的活性最强,其原因是BiOI/Bi2O3 p-n异质结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bi2O3 原位溶解-沉积 可见光 光催化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Bi_4Ti_3O_(12)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冬云 李美亚 +5 位作者 裴玲 于本方 吴庚柱 王耘波 杨斌 于军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3-685,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i4Ti3O12(BTO)铁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制备的BTO薄膜具有单一的钙钛矿晶格结构和表面平整致密。对700℃退火的BTO...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i4Ti3O12(BTO)铁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制备的BTO薄膜具有单一的钙钛矿晶格结构和表面平整致密。对700℃退火的BTO薄膜进行了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测试,在测试电压为6 V时,剩余极化值2Pr约为12.5μC/cm2,矫顽电场2Ec约为116.7 kV/cm;经1×109次极化反转后,剩余极化值下降了24%,对其疲劳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Ti3O12薄膜 溶胶-凝胶(Sol—Gel)法 铁电性能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热电材料BI_(1-X)SB_X薄膜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洪澜 任山 +2 位作者 VEREECKEN P M SUN L SEARSON P C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B I1-XSBX半导体合金是性能优异的热电和磁电功能材料,为制备固态电制冷器件、温差发电器件和磁电器件的重要材料。电化学沉积薄膜技术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在半导体薄膜制备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系统研究了高浓度盐酸(2.4 MOL/L)的B I... B I1-XSBX半导体合金是性能优异的热电和磁电功能材料,为制备固态电制冷器件、温差发电器件和磁电器件的重要材料。电化学沉积薄膜技术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在半导体薄膜制备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系统研究了高浓度盐酸(2.4 MOL/L)的B I和SB盐酸溶液,成份从纯铋逐步变化到纯锑的B I1-XSBX合金半导体薄膜电化学沉积特性。测试了沉积过程I-V循环曲线和和沉积电荷效率等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所有成份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典型的B I1-XSBX固溶体结构的高质量薄膜。薄膜生长为典型的溶液扩散控制过程,具有高的沉积电荷效率。薄膜沉积和溶解之间的电位差随溶液中SB(Ⅲ)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大,生长的薄膜越来越稳定。在30%SB浓度附近,电化学过程、薄膜结构和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应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薄膜结构,发现薄膜具有明显的(012)择优取向,薄膜晶粒尺寸也随SB浓度的增加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金属 bi—Sb合金 热电薄膜 电化学沉积 电流-电位循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掺Bi二氧化铅电极电氧化降解2-氯苯酚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乐 马科友 +2 位作者 苏小莉 张晓杰 张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提高Pb O_2/Ti的使用寿命、对目标反应物的电氧化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方法以覆有Sn O_2+Sb_2O_3的Ti网为阳极,分别在Pb(NO_3)_2、Na F混合溶液及Pb(NO_3)_2、Na F、Bi(NO_3)_3组成的掺Bi混合溶液中,在电沉积液p H=2、60℃、电沉积电... 目的提高Pb O_2/Ti的使用寿命、对目标反应物的电氧化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方法以覆有Sn O_2+Sb_2O_3的Ti网为阳极,分别在Pb(NO_3)_2、Na F混合溶液及Pb(NO_3)_2、Na F、Bi(NO_3)_3组成的掺Bi混合溶液中,在电沉积液p H=2、60℃、电沉积电流密度为0.04 A/cm^2的条件下,进行常规电沉积及超声电沉积1 h,制备出Pb O_2/Sn O_2+Sb_2O_3/Ti,Bi-Pb O_2/Sn O_2+Sb_2O_3/Ti,Pb O_2(ultrasonic)/Sn O_2+Sb_2O_3/Ti,Bi-Pb O_2(ultrasonic)/Sn O_2+Sb_2O_3/Ti 4类二氧化铅电极。在硫酸溶液中测定其加速寿命,用稳态极化曲线分析电催化性及选择性,以2-氯苯酚的电氧化降解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电解2-氯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用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扫描电镜表征沉积层晶相和形貌。结果 Bi-Pb O_2(ultrasonic)/Sn O_2+Sb_2O_3/Ti的加速寿命比Pb O_2/Sn O_2+Sb_2O_3/Ti提高了54%。电氧化降解2-氯苯酚溶液4 h后,以掺Bi二氧化铅电极为阳极,相比于二氧化铅电极,对2-氯苯酚的脱除率提高了19%,槽压降低了7%,稳态极化曲线和电氧化降解2-氯苯酚溶液试验反映了相同的结论。结论超声波环境和Bi掺杂显著提升电极的性能,掺Bi的二氧化铅沉积层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性和电氧化2-氯苯酚的选择性,超声电沉积二氧化铅能增大电极比表面积,提高电极的表观催化活性和电极加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沉积 二氧化铅电极 bi 2-氯苯酚 降解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辅助分析溶胶-凝胶法制备Bi_(0.5)Na_(0.5)TiO_3粉体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震 王秀峰 +2 位作者 于成龙 江红涛 石江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2-1164,1168,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五水硝酸铋和无水乙酸钠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0.5Na0.5TiO3(BNT)细粉,通过XRD和TEM表征粉体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溶液pH值、加水量对最终BNT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粉体晶粒... 以钛酸四丁酯、五水硝酸铋和无水乙酸钠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0.5Na0.5TiO3(BNT)细粉,通过XRD和TEM表征粉体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溶液pH值、加水量对最终BNT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粉体晶粒尺寸影响的显著性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加水量>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为60℃、溶液pH值为4.5、加水量为7.2mL的条件下制得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0~3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0.5Na0.5TiO3 溶胶-凝胶法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Bi_(0.5)Na_(0.5)TiO_3粉体X射线衍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震 王秀峰 +2 位作者 于成龙 江红涛 石江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作为一种主要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Bi0.5Na0.5TiO3(BNT)是一种优良的候选材料。以钛酸四丁酯、五水硝酸铋和无水乙酸钠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清澈透明的BNT凝胶;BNT干凝胶经煅烧可得到BNT细粉。XRD谱线表明,其中主要含有杂相Bi12Ti... 作为一种主要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Bi0.5Na0.5TiO3(BNT)是一种优良的候选材料。以钛酸四丁酯、五水硝酸铋和无水乙酸钠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清澈透明的BNT凝胶;BNT干凝胶经煅烧可得到BNT细粉。XRD谱线表明,其中主要含有杂相Bi12TiO20。随着温度的升高,杂相的强度逐渐降低;同时,由于温度的升高,BNT粉体的晶粒增大。XRD指标化后的结果表明,BNT粉体的(101)晶面的原子排列的有序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0.5Na0.5TiO3 X射线衍射特征 温度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Na_(0.5)Bi_(0.5))TiO_3-BaTiO_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敏 江向平 王海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37,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引.。)Ti0;一BaTiO_3(BNBT)超细粉体。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800℃时能合成出纯的钙钛矿结构的BNBT超细粉体。另外研究发现,与固相法合成的陶瓷样品相比,sol-gel法制备的陶瓷样品的压电常数和机械品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引.。)Ti0;一BaTiO_3(BNBT)超细粉体。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800℃时能合成出纯的钙钛矿结构的BNBT超细粉体。另外研究发现,与固相法合成的陶瓷样品相比,sol-gel法制备的陶瓷样品的压电常数和机械品质因子有所提高,但其它的电学性能与固相法合成的陶瓷相近,如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0.5 bi 0.5)TiO3-BaTiO3 溶胶-凝胶法 压电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V_(0.9)Cu_(0.1-x)Sn_xO_(5.5-δ)氧离子导体的烧结行为、微结构与输运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吴修胜 方曙民 +2 位作者 江国顺 陈初升 刘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23-1428,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i_2V_(0.9)Cu_(0.1-x)Sn_xO_(5.5-δ)(0(?)x(?)0.75)系列化合物.X-ray粉末衍射分析表明所制样品均是四方γ相.实验研究表明:Sn的掺入未能进一步改善体系的电学性质,但掺Sn有利于优化材料的微结构及材料力学...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i_2V_(0.9)Cu_(0.1-x)Sn_xO_(5.5-δ)(0(?)x(?)0.75)系列化合物.X-ray粉末衍射分析表明所制样品均是四方γ相.实验研究表明:Sn的掺入未能进一步改善体系的电学性质,但掺Sn有利于优化材料的微结构及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氧渗透测量数据分析得到Bi_2V_(0.9)Cu_(0.05)Sn_(0.05)O_(5.5-δ)陶瓷致密膜中氧的渗透输运过程主要是由表面氧交换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V0.9Cu0.1-xSnxO5 5-δ 氧离子导体 微结构 氧输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FE-BI的飞机进气道RCS的有效计算方法
16
作者 邹艳林 张红霞 +1 位作者 孙良 刘其中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616,共6页
针对飞机进气道RCS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边界积分(FE-BI)法的有效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FE-BI法计算进气道散射时矩阵元素及激励向量的特点,基于广义高斯消去法,将进气道沿纵深方向划分为若干层,逐层推进计算。计算所需最大内... 针对飞机进气道RCS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边界积分(FE-BI)法的有效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FE-BI法计算进气道散射时矩阵元素及激励向量的特点,基于广义高斯消去法,将进气道沿纵深方向划分为若干层,逐层推进计算。计算所需最大内存仅与进气道的横截面尺寸相关而与进气道的深度无关,计算时间与进气道的长度成正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剖分及分层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法是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且可以使计算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RCS 有限元-边界积分(FE—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K0.5Bi0.5TiO3陶瓷的晶格结构和介电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李正法 裘忠平 +3 位作者 葛洪良 钟维烈 张沛霖 王春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88-1292,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制备出K0.5Bi0.5TiO3微细粉料,并利用此微粉烧结出成瓷良好的K0.5Bi0.5TiO3陶瓷.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K0.5Bi0.5TiO3陶瓷粉末室温和高温(600℃)时的点阵常数,确定K0.5Bi0.5TiO3的高温相为立方结构(点群m3m)指标化...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制备出K0.5Bi0.5TiO3微细粉料,并利用此微粉烧结出成瓷良好的K0.5Bi0.5TiO3陶瓷.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K0.5Bi0.5TiO3陶瓷粉末室温和高温(600℃)时的点阵常数,确定K0.5Bi0.5TiO3的高温相为立方结构(点群m3m)指标化其衍射线,给出了K0.5Bi0.5TiO3陶瓷粉末的多晶X射线衍射数据.以此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K0.5Bi0.5TiO3陶瓷粉末的铁电-顺电相变,测定了k0.5Bi0.5TiO3的介电特性.所作测量表明K0.5Bi0.5TiO3可能是一种有序-无序型弛豫铁电体,呈现一级弥散相变特征.这可采用极性微区理论阐释,弛豫特性是由此类材料非均衡性产生的极性微区在逐渐冻结过程中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0.5bi0.5TiO3 铁电结构相变 弛豫特性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I1-1产抗白念珠菌物质培养条件的优化
18
作者 王德培 魏征 +1 位作者 刘佳 周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对发酵产抗白念珠菌物质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使抗菌物质的产量得到提高。方法以基本培养基为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碳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条件中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因素。然... 目的对发酵产抗白念珠菌物质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使抗菌物质的产量得到提高。方法以基本培养基为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碳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条件中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因素。然后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重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优化后的碳源为蔗糖4%,氮源为硫酸铵0.5%,发酵条件为pH值7.53,温度30.48℃,培养时间64.4h。结论优化后的抗菌抑菌圈直径达到40.00mm,比优化前的18.25mm提高了1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i1-1 白念珠菌 单因素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HNKE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Bi_(0.975)La_(0.025)Fe_(0.975)Ni_(0.025)O_3铁电薄膜的结构及物理性能
19
作者 代秀红 赵红东 +3 位作者 张宇生 葛大勇 宋建民 刘保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49-152,15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_2/Si(111)衬底上制备了Bi_(0.975)La_(0.025)Fe_(0.975)Ni_(0.025)O_3(BLFNO)铁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其压电模式(PFM)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铁电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_2/Si(111)衬底上制备了Bi_(0.975)La_(0.025)Fe_(0.975)Ni_(0.025)O_3(BLFNO)铁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其压电模式(PFM)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铁电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BLFNO为结晶良好的钙钛矿结构多晶薄膜,且薄膜表面颗粒生长均匀。PFM测试图显示铁电薄膜在自发极化下的铁电畴结构清晰,铁电电容器具有良好的铁电性能。应用铁电测试仪对Pt/BLFNO/Pt电容器进行测量,得到了饱和性良好的电滞回线。在828kV/cm的外加电场下,Pt/BLFNO/Pt电容器的剩余极化强度为74.3μC/cm^2,表明La、Ni的共掺杂没有明显抑制铁电电容器的剩余极化强度,铁电电容器具有良好的铁电性能。漏电流研究结果表明,La、Ni元素的共掺杂有效降低了薄膜的漏电流密度,在277.8kV/cm外加电场下漏电流密度在10-4 A/cm2量级,明显小于纯BFO薄膜的漏电流密度。正半支漏电流曲线满足SCLC导电机制,对于负半支曲线,当电场强度大于22.2kV/cm时,同样遵循SCLC导电机制;但是,当电场强度小于22.2kV/cm时,曲线斜率约为4.8,表明参与导电贡献的电子数较多,归因于极浅陷阱俘获的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参与了导电行为。室温下磁滞回线测试结果表明BLFNO薄膜具有反铁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bi0.975La0.025Fe0.975Ni0.025O3 剩余极化强度 漏电流密度 反铁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0.4)Sr_(0.6)Bi_4Ti_4O_(15)纳米晶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制备
20
作者 范素华 冯博楷 +2 位作者 张丰庆 张伟 马建平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预碳化处理工艺制备了层状钙钛矿结构的Ca0.4Sr0.6Bi4Ti4O15纳米晶粉体。借助DSC—TG、XRD和SEM等分析表征了Ca0.4Sr0.6Bi4Ti4O15纳米晶粉体前驱体的热反应过程、粉体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对前驱体进...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预碳化处理工艺制备了层状钙钛矿结构的Ca0.4Sr0.6Bi4Ti4O15纳米晶粉体。借助DSC—TG、XRD和SEM等分析表征了Ca0.4Sr0.6Bi4Ti4O15纳米晶粉体前驱体的热反应过程、粉体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对前驱体进行预碳化处理得到纳米晶粉体,其分散性得到明显的改善,800~850℃热处理的纳米晶粉体呈单一的层状钙钛矿结构,粉体为球形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约在φ1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0.4Sr0.6bi4Ti4O15 纳米晶粉体 溶胶-凝胶法 预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