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CO_(2)热泵空调系统1D-3D动态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海丹 宗硕 +5 位作者 肖迪 殷翔 黄龙飞 王熙熙 杨李辰 曹锋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3,共9页
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温制热能力,其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变化对乘员热舒适性的影响重大。为研究乘员舱舒适性以及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参数动态变化的耦合规律,基于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和三维CFD软件STAR-CCM+搭... 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温制热能力,其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变化对乘员热舒适性的影响重大。为研究乘员舱舒适性以及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参数动态变化的耦合规律,基于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和三维CFD软件STAR-CCM+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建立了乘员舱温度场与热泵空调系统的结构化关联关系,综合分析了热泵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车厢动态升/降温特性。结果显示:乘员舱热环境温度分布较不均匀,有必要采用加权PMV(平均热感觉指数)评价乘员舱非均匀热环境。在多PID控制的跨临界CO_(2)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中,使用基于加权PMV舒适度模型的控制方法能够保持系统目标参数的调控稳定。在制冷模式43℃环境温度工况下,该控制方法能够降低9.4%的压缩机功耗;在制热模式-10℃环境温度工况下,该方法能够降低17.9%的压缩机功耗,该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热舒适的前提下降低系统压缩机功耗,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续航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汽车热泵空调 联合仿真 加权热舒适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SEN & SKAUGE相渗滞后模型在高温高压CO_(2)-水互驱实验中的适应性
2
作者 王烁石 纪强 +5 位作者 郭平 刘煌 温连辉 徐锐锋 汪周华 张瑞旭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3-624,共12页
多孔介质中的相渗滞后效应经多年实验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结论。由于相渗滞后效应的影响,气水交替过程中不同周期的相渗曲线形态、各束缚相饱和度等参数都受到饱和路径及饱和历史的影响变化。涉及多相渗流交变工况的石油工程应用... 多孔介质中的相渗滞后效应经多年实验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结论。由于相渗滞后效应的影响,气水交替过程中不同周期的相渗曲线形态、各束缚相饱和度等参数都受到饱和路径及饱和历史的影响变化。涉及多相渗流交变工况的石油工程应用不能忽略相渗滞后现象。现有CO_(2)-水交替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对相渗滞后效应考虑不足,导致开发过程中CO_(2)埋存量及油采收率等关键参数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基于LARSEN&SKAUGE三相相渗滞后模型,设计并开展了含油岩心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多周期CO_(2)-水互驱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起始注入相在混相或非混相条件下气水交替过程中相渗曲线的变化;通过LARSEN&SKAUGE三相相渗滞后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岩心实验拟合,并对比了由实验测定的相渗滞后参数与拟合校正后滞后参数的拟合结果。结果表明:非混相实验中的滞后现象较混相实验更为显著。此外,岩心的初始饱和状态对气水交替驱替效果也有影响。由实验测得的滞后参数仅适用于初始拟合值,在不同工况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展单独实验拟合。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估CO_(2)-水交替过程中的相渗滞后效应提供参考,揭示多周期气水交替驱替过程中的相渗曲线变化规律,提高油采收率和CO_(2)埋存相渗滞后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滞后 CO_(2)-气水交替 高温高压 数值模拟 LARSEN&SKAU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层状非均质性对CO_(2)在海域咸水层中迁移过程及封存量的影响
3
作者 乔翔宇 王全荣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数值模拟是研究咸水层中CO_(2)迁移机理及地质封存量的主要手段。然而,前人研究往往假设储层是规则且均质的长方体,并且关于CO_(2)在海域咸水层中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鲜见报道。依托南海某储集体,考虑地层的非均质性与岩性圈闭的实... 数值模拟是研究咸水层中CO_(2)迁移机理及地质封存量的主要手段。然而,前人研究往往假设储层是规则且均质的长方体,并且关于CO_(2)在海域咸水层中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鲜见报道。依托南海某储集体,考虑地层的非均质性与岩性圈闭的实际位置,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和钻孔资料建立了非均质地质模型,采用TOUGHREACT软件模拟了不同注入位置对CO_(2)在地层中迁移和封存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向上迁移过程受到泥岩的阻挡,横向迁移更加显著。对于不同的注入方案,储层压力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储层顶部注入时储层压力可达到40.1 MPa;在储层底部注入时,储层压力最高可达到39.7 MPa;当完整井注入时,储层的压力最高可达到40.3 MPa。因此完整井注入和顶部注入方案长期实行导致的压力积聚可能破坏储盖层结构,CO_(2)泄露的风险更大,在储层底部和中部注入的方案更加安全。当持续注入100 a时,CO_(2)以超临界相为主,占总封存量的77%以上。在相同的井口注入压力下,均质模型会高估储集体的封存量,非均质模型中在储层顶部注入和中部注入比底部注入分别多55.1%和49.3%。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对结果的影响比毛管压力显著。研究查明了考虑储层的层状非均质性时注入井位置对CO_(2)迁移机理和封存量的影响,可以为CO_(2)封存的布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非均质模型 数值模拟 注入位置 海域咸水层 迁移过程 封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咸水层CO_(2)封存的热−水−力模型研究
4
作者 魏子俊 高科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1,共13页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对缓解全球气候危机至关重要,深部咸水层因巨大储存潜力成为首选储存地点。然而,CO_(2)受浮力作用易通过裂缝或断层向地面逃逸。因此,研究CO_(2)注入对天然断层影响以及断层活化对CO_(2)迁移的反馈效应意义重大。构建...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对缓解全球气候危机至关重要,深部咸水层因巨大储存潜力成为首选储存地点。然而,CO_(2)受浮力作用易通过裂缝或断层向地面逃逸。因此,研究CO_(2)注入对天然断层影响以及断层活化对CO_(2)迁移的反馈效应意义重大。构建了完全耦合的两相热−水−力模型,以模拟CO_(2)注入、断层失效与羽流传播间相互作用。研究表明:①断层激活后渗透率分布呈显著二分性,且高渗区形成与孔隙压力场时空演化紧密耦合,率先失效区域促进孔压释放并抑制了断层进一步活化,使断层呈局部激活特征。②CO_(2)迁移范围与岩体冷却区域不等价,羽流逸散快速而广袤,经2 a注入羽流前缘可达1500 m;温度场扩散缓慢且集中,经20 a注入冷却区域仅200 m,受限温度场不易诱使断层活化,利于碳封存长期安全。③断层构型对封存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以逆断层封闭性能最佳,正断层最劣,走滑断层介于两者之间,逆断层对CO_(2)有效封存量比正断层高出约25%。建立的含损伤行为的两相热−水−力模型鲁棒性良好,能准确刻画断层渐进失效与羽流迁移的复杂交互机制,为碳封存工程长期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断层活化 CO_(2)泄露风险 热−水−力模型 数值模拟 深部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多孔介质超临界CO_(2)非混相驱替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军 魏爱华 +2 位作者 彭昊 张凯 陈媛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1837,共13页
为深入理解超临界CO_(2)在非均质储层中的非混相驱替过程,探索其流动特性及对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的影响,为CO_(2)增强油气采收率和地质碳储存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与Cahn-Hilliard方程耦合的微观两相流模型,结合V... 为深入理解超临界CO_(2)在非均质储层中的非混相驱替过程,探索其流动特性及对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的影响,为CO_(2)增强油气采收率和地质碳储存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与Cahn-Hilliard方程耦合的微观两相流模型,结合Voronoi多边形构造技术建立了具有真实孔隙结构特征的非均质多孔介质模型。通过模拟计算,详细描述了不同条件下CO_(2)驱替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和界面特征,研究了流体界面形态的演变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注入后,不同模型内均出现了指进特征和复杂的非混相界面;孔道结构特征决定了毛细力大小,影响CO_(2)驱替前缘的稳定性,大孔道易形成指进现象,而狭窄孔道受毛细阻力与黏滞力影响,促使CO_(2)渗流路径转向或分叉,并导致孔隙压力不均匀分布;孔道内的黏滞力阻碍CO_(2)推进,适度调节CO_(2)的黏度和密度有助于提高驱替效率;高毛管数条件下,驱替压力导致流体相界面变得不稳定,CO_(2)优势渗流通道数量增多,指进渗流通道宽度拓宽,在黏滞力作用下出现了非连续的卡断现象;长时间的驱替过程显著提高CO_(2)饱和度,但伴随高能耗损失,驱替效率在CO_(2)突破后期逐渐下降。因此,调控超临界CO_(2)的物理性质、优化控制注入速率,能有效改善CO_(2)在地层中的分布和驱替路径,是提高CO_(2)驱替效率和优化地层开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非混相驱替 相场法 非均质模型 孔隙尺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长2油层组剩余油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明 吴勤博 +5 位作者 邹焰 王皓立 韩明 郭龙飞 狄晓磊 屈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9-1807,共9页
为了实现油田增储上产及老井挖潜的目标,提升剩余油资源开发潜力,通过岩心、薄片、电镜、物性、模拟方法系统的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姬塬油田铁边城地区长2段主力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显示,长2_(1)^(3-2)和长2_(1)^(3-3)小层... 为了实现油田增储上产及老井挖潜的目标,提升剩余油资源开发潜力,通过岩心、薄片、电镜、物性、模拟方法系统的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姬塬油田铁边城地区长2段主力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显示,长2_(1)^(3-2)和长2_(1)^(3-3)小层为主力产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2.2 m及11.1 m。目的层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介于12%~18%,渗透率则通常低于8 mD。根据相控原则,建立了主力产层的物理属性模型及流体模型;进而,开展了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基于实测产水及产油量约束的历史生产曲线拟合,获得了剩余油的纵横向分布结果。研究显示,剩余油分布受砂体边界、物性差异及注采关系的影响。剩余油整体上成片分布;但是,受油藏物性差异的影响,注水多呈不均匀受效,因而造成局部剩余油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边界处,这些区域无井网控制,因而水驱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较多。受长期注采的影响,井间会形成高渗区,这些其余类似高速通道,会发生快速水淹,其周边则形成剩余油滞留区。可见,剩余油富集明显受微相、物性、注水及井网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2 三维模型 数值模拟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催化裂化烟气循环再生系统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世源 王龙延 +1 位作者 闫鸿飞 杨鑫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6-1452,共7页
富氧燃烧和烟气循环再生技术可实现催化裂化(FCC)再生烟气中CO_(2)的富集。根据采用烟气循环再生的FCC单段再生、并列式两段再生和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型式,基于烧焦动力学模型和充分烧焦设定,分别建立了再生系统模型,并对3种再生系统进... 富氧燃烧和烟气循环再生技术可实现催化裂化(FCC)再生烟气中CO_(2)的富集。根据采用烟气循环再生的FCC单段再生、并列式两段再生和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型式,基于烧焦动力学模型和充分烧焦设定,分别建立了再生系统模型,并对3种再生系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O_(2)流量、烟气循环流量等操作条件,单段再生系统烟气、重叠式两段再生系统烟气和并列式两段再生系统第二再生器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可富集至95%以上,但并列式两段再生系统第一再生器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难以富集至95%以上。通过再生系统模型可优化再生器操作,在达到较好再生效果的同时,实现CO_(2)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FCC) O_(2)/CO_(2)气氛 烟气循环再生 CO_(2)捕集 建模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和SUFI-2算法的石羊河流域月径流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20
8
作者 宋增芳 曾建军 +4 位作者 金彦兆 胡想全 孙栋元 卢书超 张云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172-177,共6页
[目的]揭示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旱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DEM、气象、土壤、1995与2000年2期土地利用等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SWAT模型... [目的]揭示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旱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DEM、气象、土壤、1995与2000年2期土地利用等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SWAT模型及SUFI-2算法,对石羊河流域1980—2009年的月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流域内1995与2000年土地利用均以耕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减少为主;影响SWAT模型模拟效果前3位的参数分别是CN2,Alpha_Bf,Timp;校正期和验证期月流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其Nash Suttcliffe系数Ens和相关系数R2均大于0.8,相对误差|Re|均小于10%。[结论]采用SUFI-2算法的SWAT模型在石羊河流域月径流模拟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SWAT模型 SUFI-2 径流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FI-2算法的SWAT模型在修水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余庆 陈昌春 +2 位作者 杨绪红 尹义星 都金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28,共5页
为在江西修水流域高沙水文站以上汇水区域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SUFI-2算法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验证及不确定性分析,对修水流域1984~2003年月径流量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敏感度最强的前三个参数依次为土壤饱和导水... 为在江西修水流域高沙水文站以上汇水区域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SUFI-2算法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验证及不确定性分析,对修水流域1984~2003年月径流量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敏感度最强的前三个参数依次为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蒸发补偿系数和径流曲线数;率定期与验证期的纳什系数ENS值和相关系数R2值均高于0.90,月径流量模拟值与实测流量过程线拟合程度较好;95PPU置信区间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较为一致;不确定性区间较小,验证期小于率定期;实证了采用SUFI-2算法的SWAT模型在修水流域月径流模拟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SUFI-2算法 修水流域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P2的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永林 张伟 +3 位作者 赵新 刘娟 王超 李小波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4312-4316,共5页
指出了当前基于HLA进行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开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SMP2)标准进行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开发的思路。简要介绍了SMP2标准的顶层架构以及SMP2仿真系统的运行结构和开发过程。针对战略导弹突防仿真的应用... 指出了当前基于HLA进行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开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SMP2)标准进行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开发的思路。简要介绍了SMP2标准的顶层架构以及SMP2仿真系统的运行结构和开发过程。针对战略导弹突防仿真的应用需求,搭建了基于SMP2的战略导弹突防仿真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讨论了系统的模型框架以及关键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攻防对抗仿真 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 高层体系结构 统一建模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2气田水侵规律及模式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永平 杨敏 +3 位作者 李明 孙勇 张永宾 王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2-306,共5页
克拉2气田是中国探明储量最大的整装超高压干气气藏,2010年以来该气田因地质原因,先后有7口井出水,使气田长期稳产面临极大风险,深化气田的水侵规律认识,确定其水侵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对克拉2气田水侵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西南部、北... 克拉2气田是中国探明储量最大的整装超高压干气气藏,2010年以来该气田因地质原因,先后有7口井出水,使气田长期稳产面临极大风险,深化气田的水侵规律认识,确定其水侵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对克拉2气田水侵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西南部、北部、中部和东部4个不同水侵模式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的见水井,分别对井旁断裂发育程度、高渗条带与隔夹层匹配关系和距边底水距离进行分析,明确水侵主控因素;通过断层封堵性评价、动态追踪试井和套后饱和度时间推移对比,确定主要来水方向;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和地质模型历史拟合,落实见水井的水侵模式,将单井水侵模式划分为底水纵窜横侵型、边水横侵型和底水上侵型3种类型。通过数值模拟,对未见水井进行水侵模式预判,并针对不同的水侵特点,提出具体防水治水开发对策,以保障克拉2气田持续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2气田 水侵模式 水侵规律 开发对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仿真及在A^2/O工艺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广平 王宏 苑明哲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355-7358,共4页
基于国际水协会IWA发布的国际评价基准Benchmark,建立了与污水处理厂实际特性相近的标准仿真平台。对污水处理传统A2/O工艺做了合理改进,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取消内回流。应用该平台分别对晴天、雨天与暴雨三种天气的工艺过程模拟... 基于国际水协会IWA发布的国际评价基准Benchmark,建立了与污水处理厂实际特性相近的标准仿真平台。对污水处理传统A2/O工艺做了合理改进,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取消内回流。应用该平台分别对晴天、雨天与暴雨三种天气的工艺过程模拟,验证了工艺改进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A2/O工艺相比,出水指标差别不大,但污泥泵能耗降低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仿真 benchmark A^2/O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透平分轴布置的超临界CO_(2)简单回热循环动态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一帆 李红智 +4 位作者 刘岗 杨玉 李凯伦 周毓佳 雷贤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16-4126,共11页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配合高温颗粒储热系统,被认为是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动态特性,是实现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高效、灵活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该文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配合高温颗粒储热系统,被认为是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动态特性,是实现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高效、灵活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该文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耦合颗粒换热器的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机组为对象,构建了动态仿真模型,并进行动态仿真计算。该机组采用透平压缩机分轴布置的形式。结果显示:相对于颗粒/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阶跃变化的工况,系统在颗粒/循环冷却水流量阶跃变化工况中响应更快、能够更快地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压缩机转速扰动对系统流量影响迅速且明显,压缩机转速调节可以作为系统流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透平在不同流量下最优转速不同,当透平转速变化后更接近最优转速时机组循环净效率增高,反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太阳能热发电 动态仿真模型 阶跃扰动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2的MANET路由协议仿真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秋娜 王美琴 +1 位作者 王英龙 徐永道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40-242,246,共4页
简单介绍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路由协议后,提出定量评估MANET路由协议性能的六个基本指标。基于网络仿真器NS-2阐述了评估和测试路由协议性能的仿真模型及数据结果的分析方法,并给出仿真实例及其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仿真结果接... 简单介绍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路由协议后,提出定量评估MANET路由协议性能的六个基本指标。基于网络仿真器NS-2阐述了评估和测试路由协议性能的仿真模型及数据结果的分析方法,并给出仿真实例及其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仿真结果接近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该性能评估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D hoc网络(MANET) 网络仿真器NS-2 性能评估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在克拉2气田运聚成藏作用中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荣军 谢志巍 成世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3,共3页
在对克拉2气田断裂特征及其运聚成藏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微缩建立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地质模型和实验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再现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及断裂对气藏形成所起作用.结果表明:F2断裂直... 在对克拉2气田断裂特征及其运聚成藏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微缩建立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地质模型和实验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再现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及断裂对气藏形成所起作用.结果表明:F2断裂直接沟通源岩与克拉2气田构造,对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所起的作用最大;F4,F5断裂对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作用通过连接F2断裂后才能实现,对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起次要作用;F1断裂直通盐上对克拉2气田内已聚集的天然气起散失作用;F3断裂既可对克拉2气田起贡献作用,又可对其内聚集的天然气起散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克拉2气田 地质模型 实验模型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S同化MTSAT-2水汽资料在一次中尺度大暴雨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涛 银燕 +1 位作者 楚志刚 周毓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12,共8页
中尺度分析系统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在国内已业务化多年,可以融合多种国内观测资料;但是针对卫星资料的融合应用研究还不够充分。为此,实现了LAPS融合MTSAT-2卫星资料的接口;并结合WRF模式,选取2014年7月24~2... 中尺度分析系统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在国内已业务化多年,可以融合多种国内观测资料;但是针对卫星资料的融合应用研究还不够充分。为此,实现了LAPS融合MTSAT-2卫星资料的接口;并结合WRF模式,选取2014年7月24~25日发生在江苏及附近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LAPS系统融合MTSAT-2卫星资料前后的物理量场的差异,以及经WRF模式预报的降水量差异,分析基于LAPS系统同化MTSAT-2资料对暴雨预报的作用。结果表明,LAPS融合MTSAT-2卫星资料后对地面相对湿度场和降水区域分布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利用多种评分方法对24 h累计降水进行检验,发现同化MTSAT-2资料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的预报改善作用明显,特别是对大暴雨级别的降水预报效果改善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S系统 MTSAT-2卫星资料 WRF模式 暴雨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2-氨基3-羧基粘康酸6-半醛脱羧酶(ACMSD)与底物及抑制剂作用模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楚慧郢 郑清川 +1 位作者 赵勇山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98-2402,共5页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人类2-氨基3-羧基粘康酸6-半醛脱羧酶(hACMSD)的三维结构,并利用Profile-3D和Procheck等方法评估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用分子对接程序(Affinity),将其底物2-氨基3-羧基粘康酸6-半醛(ACMS)...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人类2-氨基3-羧基粘康酸6-半醛脱羧酶(hACMSD)的三维结构,并利用Profile-3D和Procheck等方法评估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用分子对接程序(Affinity),将其底物2-氨基3-羧基粘康酸6-半醛(ACMS)和抑制剂喹啉酸(QA)分别与hACMSD进行对接,获得了复合物结构的理论模型.通过配体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能和结构分析给出了底物和抑制剂的具体结合方式,明确了hACMSD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时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3-羧基粘康酸6-半醛脱羧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对接 同源模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2错误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培燕 李腊元 袁秋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9-571,共3页
分析了随机变量对NS2错误模型的影响,解释了当随机变量的分布的参数发生变化时,错误模型的丢失率偏离预期值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NS2错误模型的修正,使得rate_与分布参数的变化无关。最后对修正过的NS2错误模型进行了仿真... 分析了随机变量对NS2错误模型的影响,解释了当随机变量的分布的参数发生变化时,错误模型的丢失率偏离预期值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NS2错误模型的修正,使得rate_与分布参数的变化无关。最后对修正过的NS2错误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修正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2 错误模型 随机变量 均匀分布 指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化玻璃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抗爆性能研究
19
作者 刘浩 贾彬 +1 位作者 孔德锋 张磊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10,共11页
钢化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其在意外爆炸、地震、碰撞和台风等偶发强动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及防护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背景.利用材料试验机(MTS)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开展了钢化玻璃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力... 钢化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其在意外爆炸、地震、碰撞和台风等偶发强动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及防护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背景.利用材料试验机(MTS)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开展了钢化玻璃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力学性能试验,标定了其JH-2本构模型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LS-DYNA软件完成了不同超压峰值、不同冲量空气冲击波对板状钢化玻璃破坏过程的仿真研究,研究表明,该钢化玻璃板件破坏比例距离大约为Z=4 m·kg~(-1/3),在保持比例距离不变时,爆心距减小板件偏于安全,随着爆心距增大破坏程度有明显增加,表明钢化玻璃板件破坏不仅受超压峰值影响,同时也受冲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化玻璃 抗爆性能 JH-2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2的802.11DCF协议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税国军 沈树群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29-1833,1837,共6页
DCF协议是IEEE802.11标准最基本的无线信道接入方法。在分析DCF协议关键技术和NS-2仿真工具中DCF协议状态机模型的基础上,以NS-2.29版本为例,提出了NS-2中的DCF模型与标准中所描述的DCF模型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分为三类:在特... DCF协议是IEEE802.11标准最基本的无线信道接入方法。在分析DCF协议关键技术和NS-2仿真工具中DCF协议状态机模型的基础上,以NS-2.29版本为例,提出了NS-2中的DCF模型与标准中所描述的DCF模型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分为三类:在特定的仿真环境下对仿真结果影响较大,应该进行改进的错误地方;由于NS-2内在的原因,在建模时所进行的模型简化所导致差异;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下对802.11标准的理解的不同所导致建模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F协议 状态机 事件 模型 仿真工具 N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