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的空间目标行为意图识别方法
1
作者 汪一凡 白雪 +1 位作者 徐明 孙秀聪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50,共12页
针对空间目标真实异动行为数据少和目标行为特征描述与意图识别困难等问题,利用考虑高轨摄动和常见机动行为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套空间目标异动行为数据库生成算法,实现拟真异动行为数据生成。并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构... 针对空间目标真实异动行为数据少和目标行为特征描述与意图识别困难等问题,利用考虑高轨摄动和常见机动行为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套空间目标异动行为数据库生成算法,实现拟真异动行为数据生成。并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目标轨道行为与意图之间的映射模型。仿真结果显示经过特征选取优化和参数优化的模型对5种意图的识别准确率和标准差较未优化模型大幅提升,识别准确率均在99.5%以上,同时准确率标准差均小于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识别 随机森林 粒子群优化 行为数据库 行为特征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47A合金的高温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
2
作者 黄蓉 张欣玥 +5 位作者 惠旭龙 白春玉 刘小川 牟让科 李钢 李奎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4,共14页
K447A是一种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热端部件的镍基高温合金,通过在25~1 000℃温度范围内进行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K447A高温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并深入剖析了温度和应变率对其塑性流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447A... K447A是一种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热端部件的镍基高温合金,通过在25~1 000℃温度范围内进行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K447A高温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并深入剖析了温度和应变率对其塑性流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447A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同时存在应变硬化、热软化和应变率强化现象。随着应变率从准静态增加到5 000 s^(-1),温度敏感指数s逐渐减小,而在800℃时,K447A合金在高应变率范围出现反常应力峰。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变率敏感因子p逐渐增大;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受应变率和温度耦合影响,应变率增加会导致晶粒细化,而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内部低角晶界占比减少,从而出现动态再结晶现象。基于流动应力受温度和应变率耦合影响的考虑,建立了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与修正前相比,预测误差从26.36%降低到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447A高温合金 率-温耦合效应 动态力学行为 本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参数化表征与代理模型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峰 徐磊 +2 位作者 夏超杰 陈金鹏 严鑫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8,共8页
隧洞在开挖面推进过程中的变形特性是确定其开挖支护方案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传统仿真分析预测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难题,在辨识隧洞开挖变形特性曲线几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三参数指数型函数对该曲线进行参数化表征;... 隧洞在开挖面推进过程中的变形特性是确定其开挖支护方案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传统仿真分析预测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难题,在辨识隧洞开挖变形特性曲线几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三参数指数型函数对该曲线进行参数化表征;进一步通过综合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与Kriging代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快速预测的代理模型方法,并给出了实施流程。以某输水隧洞工程为例,构建了以埋深与围岩力学参数为输入、以开挖变形特性曲线的表征参数为输出的预测代理模型,并应用于3个典型洞段的开挖变形特性曲线预测。结果表明:不同输入参数下的预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可靠的预测精度及良好的适应性,且相较于传统仿真分析方法,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开挖变形特性 快速预测 参数化表征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黄土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黄土/膨润土隔离墙处治初探
4
作者 吴子龙 俞韬 +5 位作者 闫超 邓永锋 胡广青 高宇航 王璋 王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38-2748,共11页
陕西黄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区主要位于陕西关中地带。此外,黄土中主要的重金属离子为铅离子、铜离子、镍离子、镉离子及砷离子,其中铅离子浓度最高,最高浓度达545.6 mg/kg。为防止已污场地污染扩散,拟采用黄土/膨润土隔离... 陕西黄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区主要位于陕西关中地带。此外,黄土中主要的重金属离子为铅离子、铜离子、镍离子、镉离子及砷离子,其中铅离子浓度最高,最高浓度达545.6 mg/kg。为防止已污场地污染扩散,拟采用黄土/膨润土隔离墙对场地进行隔离,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隔离墙的渗透与防污阻滞性。结果表明,随着隔离墙中膨润土掺量的增加,墙体渗透系数k和防污阻滞系数Cad均大幅降低。为便于隔离墙后续工程设计,提出了定量表征公式,用于预测k与Cad。基于表征公式计算了为达到墙体渗透要求时的最低膨润土掺量,数值为28.52%,超过了工程规定值,因此需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处理。与此同时,隔离墙在污染液渗流过程中存在胶体迁移,诱发污染离子扩散与墙体防污阻滞系数降低。后续研究中应针对隔离墙中的胶体,研发一种廉价改性材料,主要用于提高其细度和降低其迁移性,这样才能在降低隔离墙渗透系数和提高防污阻滞系数的同时,还能避免胶体迁移诱发的污染扩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重金属污染 黄土/膨润土隔离墙 渗透与防污阻滞性 定量表征 胶体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CrMoG耐热钢高温变形行为及Arrhenius本构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京 王伟 +2 位作者 张双杰 马世博 闫华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15CrMoG耐热钢进行了变形温度为1173.15~1473.15 K,应变速率为5~20 s^(-1)的高温压缩实验。实验数据表明,15CrMoG具有负的温度敏感性和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且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15CrMoG耐热钢进行了变形温度为1173.15~1473.15 K,应变速率为5~20 s^(-1)的高温压缩实验。实验数据表明,15CrMoG具有负的温度敏感性和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且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通过线性拟合求解出Arrhenius本构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了基于峰值应力的表征参数和物理基参数本构模型。表征参数本构模型对峰值应力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99824,物理基参数本构模型对峰值应力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99807。为进一步提升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建立了考虑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实现了对整个应变范围内流动应力的预测。在整个应变范围内,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表征参数本构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76%,物理基参数本构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为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CrMoG钢 高温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表征参数 物理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佘运勇 曹柳燕 +2 位作者 孙毅 王剑 张庆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9-1553,1560,共6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基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最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金属基纳米颗粒通过团聚、沉降、离子释放等环境行为,在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之间迁移、转化,最终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对...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基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最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金属基纳米颗粒通过团聚、沉降、离子释放等环境行为,在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之间迁移、转化,最终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对金属基纳米颗粒进行表征,是了解其污染现状、赋存特征的重要手段。因此,综述了水环境中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表征方法,分析其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的优缺点,为环境中纳米颗粒的污染监测、转化归趋及生态毒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金属基纳米颗粒 环境行为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综合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识别方法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巍伟 石勇 +2 位作者 郭煜 韩臻 沈昌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6-700,共5页
基于行为的分析方法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但现有的以孤立行为特征为依据的恶意代码识别方法误报率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综合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IBC-DA.该算法通过改造的攻击树模型描述恶意代码执行过程中各... 基于行为的分析方法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但现有的以孤立行为特征为依据的恶意代码识别方法误报率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综合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IBC-DA.该算法通过改造的攻击树模型描述恶意代码执行过程中各相关主体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的恶意性权值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代码执行过程对系统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本文算法进行病毒检测具有较低漏报率和误报率,并对未知恶意代码的防范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特征 攻击树 恶意代码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行为特征分析的网络流量分类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叶春明 王珍 +1 位作者 陈思 单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58-2165,共8页
针对基于加密分组数据的网络流量分类问题,该文提出两种基于行为特征的分析方法。结合流量矩阵和网络结构熵技术,定义了出入度熵指数等参数用于描述节点间的连接行为和数据传输特征,并利用多个周期和时间尺度下的熵指数分析不同流量特... 针对基于加密分组数据的网络流量分类问题,该文提出两种基于行为特征的分析方法。结合流量矩阵和网络结构熵技术,定义了出入度熵指数等参数用于描述节点间的连接行为和数据传输特征,并利用多个周期和时间尺度下的熵指数分析不同流量特征。通过可视图建网方法将流量序列转化为连接网络,利用网络结构相关参数分析流量中蕴含的节点间交互行为的差异。实验表明不同业务流量矩阵的熵指数变化趋势差别较大,而流量序列对应连接网络的聚集系数等存在明显差异。两种方法对于不同业务流量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流量分类 行为特征 网络结构熵 可视图 流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终端行为的可信网络连接控制方案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巍伟 韩臻 沈昌祥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在可信网络连接(TNC)框架下,结合完整性度量方式,通过对终端活动进程的行为属性实时分析并计算终端的"健康度",进而提出实施网络连接控制的方案。与已有的基于终端静态特征的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案在识别和隔离潜在安全威胁方... 在可信网络连接(TNC)框架下,结合完整性度量方式,通过对终端活动进程的行为属性实时分析并计算终端的"健康度",进而提出实施网络连接控制的方案。与已有的基于终端静态特征的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案在识别和隔离潜在安全威胁方面更有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案能够实时地将感染恶意代码的终端阻断在网络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计算 行为特征 动态度量 可信网络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行为研究述评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磊 高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49,共5页
用户使用微博的行为近年来受到多个学科的共同关注。依据表现与动机、影响因素这两个研究取向对微博行为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认为,增强针对本土微博的行为研究、加强微博行为机理研究、加大对重点微博用户群体的研究力度是... 用户使用微博的行为近年来受到多个学科的共同关注。依据表现与动机、影响因素这两个研究取向对微博行为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认为,增强针对本土微博的行为研究、加强微博行为机理研究、加大对重点微博用户群体的研究力度是未来研究的三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微博行为 虚拟社区 行为机理行为表现行为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特征描述的P2P流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宫婧 孙知信 顾强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特征描述的P2P流识别算法(BCCIA).首先建立了基于行为特征描述的P2P流的规范化统一描述,并定义了关键字的文法规则.接着,在BCCIA算法中,采用基于均匀分布的Hash函数来实现匹配和加快匹配速度,并详细阐述了模式识别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特征描述的P2P流识别算法(BCCIA).首先建立了基于行为特征描述的P2P流的规范化统一描述,并定义了关键字的文法规则.接着,在BCCIA算法中,采用基于均匀分布的Hash函数来实现匹配和加快匹配速度,并详细阐述了模式识别的具体实现步骤.最后,在Linux环境下,以Skype为例进行仿真试验.实验数据表明,采用BCCIA算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分类和标识P2P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特征描述 识别算法 P2P流 SKY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应用流类别不平衡环境下的SSL加密应用流识别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雪娇 王攀 刘世栋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89,共7页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类别不平衡的原因,选择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过抽样方法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充分利用特征匹配高准确性的优点识别和分拣出SSL加密流,进而利用基于互信息最大化的聚类方法和SVM分类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类别不平衡的原因,选择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过抽样方法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充分利用特征匹配高准确性的优点识别和分拣出SSL加密流,进而利用基于互信息最大化的聚类方法和SVM分类方法进一步识别SSL加密应用,这种混合方法有效地结合了静态特征匹配和机器学习方法的优点.达到识别分类方法在准确性和识别速度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识别 流量分析 行为特征 行为建模 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二甲氨基吡啶类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治明 吴坤 +1 位作者 陈卓 李存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0-563,共4页
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原料,经烷基化后得到2种吡啶盐中间体,通过阴离子交换法制备了6种吡啶类离子化合物,其中5种为离子液体,用1H NMR、IR、TG、DSC进行分析和表征,同时考察了6种物质的吸水性和溶解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热分解温度均在... 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原料,经烷基化后得到2种吡啶盐中间体,通过阴离子交换法制备了6种吡啶类离子化合物,其中5种为离子液体,用1H NMR、IR、TG、DSC进行分析和表征,同时考察了6种物质的吸水性和溶解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置于空气中会微量吸水,极易溶于极性溶剂,不溶或微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二甲氨基吡啶 离子液体 表征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界面摩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志文 李落星 +1 位作者 张明 李世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1-1322,共12页
在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工件与模具界面的摩擦对模具磨损、挤压载荷、产品表面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摩擦也是挤压数值仿真中一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影响因素多,难以定量确定。为得到精确的仿真结果,需采用合理的摩擦模型。揭示铝合金热挤... 在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工件与模具界面的摩擦对模具磨损、挤压载荷、产品表面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摩擦也是挤压数值仿真中一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影响因素多,难以定量确定。为得到精确的仿真结果,需采用合理的摩擦模型。揭示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不同接触界面的摩擦学行为。分析工作带位置的摩擦磨损对型材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综述模具材料的表面强化技术,并对各工艺作出评价。归纳总结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采用的摩擦理论模型及等效表征方法。最后指出热挤压过程中界面摩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热挤压 界面摩擦 摩擦学行为 摩擦模型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测量的射频微波器件非线性参数化行为建模技术评述 被引量:25
15
作者 苟元潇 傅佳辉 +1 位作者 林茂六 张亦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9-1329,共11页
随着大功率射频微波器件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以及无线通信市场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小信号S参数线性系统理论既无法继续支持对大功率、高效率、复频谱利用率和超宽带等众多射频电子产品高效快速的研发,也不能满足无线系统前端——射频功率放... 随着大功率射频微波器件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以及无线通信市场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小信号S参数线性系统理论既无法继续支持对大功率、高效率、复频谱利用率和超宽带等众多射频电子产品高效快速的研发,也不能满足无线系统前端——射频功率放大器、混频器、调制解调器和振荡器等部件的精确表征、建模、仿真、设计和应用的迫切要求,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基于矢量测量的射频/微波器件非线性参数化行为建模技术也就应运而生。本文首先阐述非线性器件表征技术的发展背景与迫切性;然后介绍了该领域内逐渐成熟的两种矢量测量方案与核心技术的原理,并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案的性能优劣;最后重点对三种非线性参数化行为模型的数学形式作了详细推演,介绍了参数提取方法和应用实例,展望了基于矢量测量的非线性行为建模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表征技术 矢量测量 参数化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及其对燃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5
16
作者 姚宗路 赵立欣 +3 位作者 Ronnback M 孟海波 罗娟 田宜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102,共6页
采用欧盟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CEN/TC 335)试验检测了中国和瑞典典型的10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重点对中国的秸秆类颗粒燃料与瑞典的木质颗粒进行了对比,并分析其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瑞两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都能满足技术标准要... 采用欧盟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CEN/TC 335)试验检测了中国和瑞典典型的10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重点对中国的秸秆类颗粒燃料与瑞典的木质颗粒进行了对比,并分析其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瑞两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都能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瑞典木质颗粒具有较高的性能参数;中国的玉米秸秆颗粒燃料发热量比瑞典木质颗粒低20.9%,挥发分低,燃烧后灰渣中的硅含量高20%,灰熔点低,燃烧后灰分多,易结渣,对燃烧设备有较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颗粒燃料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在水相中的溶液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海军 胡剑青 +1 位作者 涂伟萍 王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1期942-946,共5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通过FTIR、1H-NMR、GPC、DSC、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粒径、比浓粘度、旋转粘度和电导率,对其在水相中的溶液行为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合成获得了预期的聚氨酯结构嵌段离...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通过FTIR、1H-NMR、GPC、DSC、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粒径、比浓粘度、旋转粘度和电导率,对其在水相中的溶液行为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合成获得了预期的聚氨酯结构嵌段离聚体;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证明,离聚体分子链段是由硬段和软段两相组成的嵌段共聚物;经透射电镜观察,嵌段离聚体在水溶液中呈现出较为规整的球形粒子状态。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粒径都在200nm左右;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是剪切变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IPDI-DMPA 嵌段离聚体 合成 表征 溶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FePO_4动力蓄电池的热行为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文成 卢世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6-1162,共7页
为了明确圆柱形C/LiFePO4动力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温度特性及其产热机理,利用自动充放电仪对其在不同倍率放电过程中表面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产热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相同放电时间的表面温度增加与放电电流呈... 为了明确圆柱形C/LiFePO4动力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的温度特性及其产热机理,利用自动充放电仪对其在不同倍率放电过程中表面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产热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相同放电时间的表面温度增加与放电电流呈抛物线关系,放电结束时表面温度增加则与放电电流呈线性关系;电池内部的热效应主要为不可逆阻抗热和电池反应的可逆热效应,0.3C、1C、2C和3C放电时,不可逆阻抗热的平均产热率分别是总平均产热率的85.0%、98.0%、99.4%和99.6%,电池反应的可逆热效应所占比例很小;小电流放电时,电池表面温度的下降与电池反应的可逆热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锂离子动力电池 温度特性 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铝硅系玻璃陶瓷晶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朝霞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6,共5页
配合料MgO-ZnO-Li2O-Al2O3-SiO2于1550℃熔融2h,经两步及三步热处理工艺控制成核及晶体生长。采用DTA、XRD、SEM、FT-IR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进行表征。六面体填隙!-锂霞石固溶体于840~960℃析出,960℃开始发生晶型转变,... 配合料MgO-ZnO-Li2O-Al2O3-SiO2于1550℃熔融2h,经两步及三步热处理工艺控制成核及晶体生长。采用DTA、XRD、SEM、FT-IR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进行表征。六面体填隙!-锂霞石固溶体于840~960℃析出,960℃开始发生晶型转变,1100℃下!-锂霞石固溶体转变为四面体!-黝辉石固溶体。根据XRD结果计算出六方!-锂霞石晶体的晶格参数为"(0.5145±0.0006)nm,c(0.5475±0.0004)nm,四面体!-黝辉石晶体的晶格参数为"(0.74836±0.0003)nm,c(0.90585±0.0007)nm。几乎全部铝原子进入!-锂霞石六配位体中,而只有少量的六配位铝原子存在于残余玻璃相中。所有铝原子未进入到!-黝辉石四面体结构,在残余玻璃相中多以六配位形式存在。粒径为15nm左右的!-锂霞石玻璃陶瓷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透过率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材料 玻璃陶瓷 锂铝硅酸盐 晶化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电沉积Ni-SiC纳米镀层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娄燕敏 孙健 夏法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2,共5页
为提高Ni-SiC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射流电沉积方法,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Ni-SiC纳米镀层。利用FLUENT软件仿真不同喷嘴直径对喷射镀液的速度和动能参数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喷嘴直... 为提高Ni-SiC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射流电沉积方法,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Ni-SiC纳米镀层。利用FLUENT软件仿真不同喷嘴直径对喷射镀液的速度和动能参数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喷嘴直径下喷射电沉积制备Ni-SiC纳米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当喷嘴直径为8 mm时,喷射电沉积过程镀液的射流速度和动能较其他喷嘴直径下的大,最大射流速度和动能分别为113 m/s和543 J。此参数下制备的Ni-SiC纳米镀层具有致密、均匀的表面结构,大量SiC纳米颗粒嵌入Ni-SiC纳米镀层,Ni和SiC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42 nm和73 nm。结果表明:喷嘴直径对Ni-SiC纳米镀层的腐蚀性能影响较大;当喷嘴直径为8 mm时,Ni-SiC纳米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适宜的喷嘴直径,可提高镀液喷射速率和动能,从而提高Ni-SiC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得到的Ni-SiC纳米镀层与其他镀层相比组织结构更致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电沉积 Ni-SiC纳米镀层 喷嘴直径 纳米镀层表征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