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 localization system utilizing M-sequence encoded laser beam scanning
1
作者 Shinji Ohyama Kiyoshi Tanaka Junya Takayama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8-413,共6页
In this paper, as the active position measurement system, a novel method for a two-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system using M-sequence signal is proposed. The feature of this system is to realize a position measurement o... In this paper, as the active position measurement system, a novel method for a two-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system using M-sequence signal is proposed. The feature of this system is to realize a position measurement only by scanning the encoded laser beams from fixing points to a measurement field, and by observing it. First, both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encoding method were practically considered, and an order and an initial value of M-sequence signal were selected for encoding.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discrete angle measurement therefore the resolution has its own limitation.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analogue phase shift detecting method was introduced. System design was performed and applied to position measurement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ment error of the analogue method is 1/3 of that of the discret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电子束扫描 位置测量 二维定位系统 M序列 离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调制的低损耗1-bit透射型智能超表面设计
2
作者 程强 李苗 +4 位作者 吴利杰 刘硕 张雁茗 戴俊彦 崔铁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2-1188,共7页
针对透射型智能超表面(RIS)在6G通信中面临的高损耗与相位调控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1‐bit透射型RIS,以突破现有技术中透射效率低与带宽窄的瓶颈。提出基于双PIN二极管协同调控的相位调制单元,采用H形金属贴片与抑制电磁... 针对透射型智能超表面(RIS)在6G通信中面临的高损耗与相位调控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1‐bit透射型RIS,以突破现有技术中透射效率低与带宽窄的瓶颈。提出基于双PIN二极管协同调控的相位调制单元,采用H形金属贴片与抑制电磁耦合的直流馈电结构,集成2个PIN二极管(MADP‐000907‐14020)构建双向导通机制,实现180°相位反转,并基于此设计10×10的超表面阵列。仿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单元在6.00~7.23 GHz的范围内透射系数大于-3 dB,6.6 GHz处透射系数高达-0.58 dB,反射系数为-20.74 dB,实现了透射低损耗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超表面阵列具有波束聚焦功能,且同时可以实现0°~30°的波束扫描。在6.6 GHz实现波束聚焦增益9.14 dBi,较馈源天线提升约1 dB,3 dB波束宽度收窄至10°,角度偏差小于3°。通过双PIN调控架构与阻抗匹配优化,在透射损耗(-0.58 dB)、工作带宽(18.59%)及波束精度(偏差小于3°)方面均优于同类研究,为6G高能效中继与室内分布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 1‐bit 透射超表面 波束聚焦 波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荣 徐嘉宏 +1 位作者 魏德强 王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09,115,共6页
采用多道电子束重复扫描的方法对42CrMo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了扫描电子束工艺方案并得到了优化后其表面粗糙度、截面显微硬度和改性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扫描... 采用多道电子束重复扫描的方法对42CrMo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了扫描电子束工艺方案并得到了优化后其表面粗糙度、截面显微硬度和改性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扫描环直径10 mm,扫描次数3次,束流大小8 m A,扫描速度4 mm/s的优化方案处理后,熔融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板条状马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马氏体、渗碳体以及铁素体;42CrMo钢的表面粗糙度值从3.200μm降至0.5431μm,相较于未处理的样品表面粗糙度值降低83%;样品表面显微硬度可达855.1 HV,是基体硬度(321.2 HV)的2.7倍,随着截面深度的增加,截面显微硬度在细晶粒热影响区达到第二个峰值841.5 HV,而后硬度逐渐降低,直至降至基体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束 重复扫描次数 显微组织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残余应力表征光路对准与样品定位方法
4
作者 田庚方 龚海 +4 位作者 刘晓龙 李眉娟 李玉庆 刘蕴韬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0-1557,共8页
中子残余应力表征通常需分别测试样品的3个主应力方向,而同一测量点在不同方向的中子束取样尺寸不一致将导致测试结果不可靠。因此,在样品台坐标系下精确对准光路和准确定位样品的坐标位置是中子残余应力表征的重要环节,光路对准和样品... 中子残余应力表征通常需分别测试样品的3个主应力方向,而同一测量点在不同方向的中子束取样尺寸不一致将导致测试结果不可靠。因此,在样品台坐标系下精确对准光路和准确定位样品的坐标位置是中子残余应力表征的重要环节,光路对准和样品定位直接影响残余应力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本工作基于实验光路和样品台建立了谱仪的样品台坐标系,以样品台坐标中心定位针的衍射峰累积强度为目标,通过步进扫描依次精确对准了单色器、入射狭缝、衍射狭缝和径向准直器的谱仪光路。在此基础上,根据样品几何特点分别利用全站仪瞄准、入射中子束、衍射中子束和样品轮廓扫描准确定位了典型实验样品的位置坐标,并分析了各定位方法的取样位置精度。其中,通过扫描衍射中子束的衍射峰积分强度与样品平移位置关系获得样品表面的坐标位置,是最准确的定位方法。该工作为指导用户准确可靠地开展中子应力测试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衍射 残余应力 样品定位 光路对准 中子束扫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
5
作者 董明 田辉 +3 位作者 马宏伟 陈渊 曹现刚 万翔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2-1220,共9页
缺陷定量评价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重点,超声波的扩散导致C扫描图像边缘模糊,影响缺陷定量精度.为了提高棒材缺陷定量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方法 .基于多元高斯声束模型,根据超声波在曲面界面的传... 缺陷定量评价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重点,超声波的扩散导致C扫描图像边缘模糊,影响缺陷定量精度.为了提高棒材缺陷定量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方法 .基于多元高斯声束模型,根据超声波在曲面界面的传播规律,建立了水浸条件下棒材内部的声场模型,仿真得到棒料内部的声场分布,提取缺陷所在目标平面的声场特征值.以尼龙棒为研究对象,对含有不同深度、不同直径平底孔的尼龙棒试件进行超声C扫描成像,提取C扫描图像的特征值.建立数据集并训练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利用训练后的回归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的平底孔尺寸值比6 dB下降法的结果更接近于标准值,对于1.5 mm平底孔的定量误差为19.33%,下降了27.34个百分点.对含有自然缺陷的尼龙棒试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得到尼龙棒自然缺陷的尺寸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高斯声束模型 缺陷定量 C扫描成像 随机森林回归 棒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动态调谐反射面天线研究
6
作者 张辉 陈宝权 +1 位作者 汪业龙 祁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可重构宽带元件因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性作用而具有深远意义,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宽带1-bit单元仍具有挑战性。该可重构单元基于极化转换原理,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通断状态,将入射波偏振态旋转±90°,实现双极化调控与精确... 可重构宽带元件因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性作用而具有深远意义,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宽带1-bit单元仍具有挑战性。该可重构单元基于极化转换原理,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通断状态,将入射波偏振态旋转±90°,实现双极化调控与精确的180°相移。单元工作在25.58~31.87 GHz,相对带宽为21.9%,交叉极化反射系数均大于-2 dB。同时,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能,斜入射角可达30°。建立口径尺寸为70mm×70mm的相位可重构反射阵列,在30 GHz处,增益为20.6 dB,并实现±60°的全空间波束扫描功能。这一宽频带内可调谐设计可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转换 可重构 波束扫描 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设计
7
作者 张炀 李相强 +2 位作者 张健穹 王庆峰 唐先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6,共9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系统宽频带和波束扫描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天线采用线极化喇叭馈源和三明治介质埋藏式贴片单元,其中贴片部分为嵌套式双谐振结构集成可变电容,同步拓宽相位调节... 针对高功率微波系统宽频带和波束扫描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天线采用线极化喇叭馈源和三明治介质埋藏式贴片单元,其中贴片部分为嵌套式双谐振结构集成可变电容,同步拓宽相位调节范围(360°)与工作带宽。通过消除单元突变结构并采用三明治介质层,有效抑制了三相点产生,使功率容量提升至5 MW(0.1 MPa气压SF6环境)。调节可变电容容值可实现8.55~9.65 GHz频段内12%相对调谐带宽。基于11×11矩形栅格的反射阵仿真表明:242 mm口径阵列天线最大增益25.12 dBi,口径效率54.39%,全频带支持0°~20°波束扫描。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设计在调谐带宽(12%)和功率容量(5 MW)方面具有优势,为高功率微波系统的宽频带波束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宽频带 电控波束扫描 反射阵列天线 可变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波段高功率微波变极化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天线
8
作者 孙云飞 马照坤 +2 位作者 贺军涛 曹甄强 张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VICTS)天线和多层全金属十字开孔透镜的变极化波束扫描方案,通过调整极化层、辐射层以及天线整体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自由切换,并可实现不同极化输出下的二维波束扫描。设...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VICTS)天线和多层全金属十字开孔透镜的变极化波束扫描方案,通过调整极化层、辐射层以及天线整体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自由切换,并可实现不同极化输出下的二维波束扫描。设计了一个K波段口径150 mm的天线模型,仿真得到天线圆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1 dB,轴比为1.05 dB,口径效率为58.7%;波束扫描至26°时,增益为25.72 dB,轴比为2.58 dB。线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3 dB,口径效率为58.7%;波束扫描至26°时,增益为25.82 dB。按真空中金属击穿阈值50 MV/m进行计算,VICTS天线的功率容量为9.6 GW/m^(2),极化层的功率容量超过10 GW/m^(2),该变极化波束扫描天线方案有应用于高功率微波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极化器 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天线 极化可调天线 二维波束扫描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诱导沉积工艺的优化与简化
9
作者 高尚 黄梦诗 +1 位作者 肖飞 孙千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0-348,共9页
电子束诱导沉积(EBID)因沉积速率慢、沉积物纯度低等缺点,常被限制在离子束诱导沉积(IBID)工艺前的保护层制备等辅助性工艺中。文章针对工艺的效率提升与流程简化展开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关键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 电子束诱导沉积(EBID)因沉积速率慢、沉积物纯度低等缺点,常被限制在离子束诱导沉积(IBID)工艺前的保护层制备等辅助性工艺中。文章针对工艺的效率提升与流程简化展开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关键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扫描电镜缩小框功能的简化工艺。研究表明,低加速电压条件下,沉积速率显著提高;束流与沉积厚度呈线性正相关;短驻留时间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沉积速率。通过优化参数,研究实现EBID沉积效率达到0.03μm^(3)/nC,显著优于既往文献报道的效率范围。简化工艺无需依赖复杂的专用程序,操作便捷。特别是在对精度要求不高但重视效率的场景中,优化后的EBID工艺可在某些应用中完全替代IBID工艺。因此,通过优化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中电子束诱导沉积的参数,提高沉积速率并简化操作流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沉积保护层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与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诱导沉积 沉积速率 工艺参数优化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干涉曝光系统中双频激光干涉测量误差建模与分析
10
作者 王新宇 李文昊 +4 位作者 王玮 刘兆武 姜珊 周文渊 巴音贺希格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SBIL)是制作单体大面积高精度光栅的有效途径,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反馈工作台位置进行干涉条纹的精确拼接,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光栅刻线误差,导致光栅衍射波前质量降低。针对工作台的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了激光干涉仪自身... 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SBIL)是制作单体大面积高精度光栅的有效途径,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反馈工作台位置进行干涉条纹的精确拼接,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光栅刻线误差,导致光栅衍射波前质量降低。针对工作台的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了激光干涉仪自身结构因素引起的本征误差,提出了复杂环境下激光干涉仪本征误差的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了实际工况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死程误差和测量光程变化误差理论模型。通过构建平移和旋转算子,推导了工作台任意点旋转和平移之间的耦合关系,模拟了不同工作台姿态滚转角下的测量误差。进行了位移误差实验和光栅扫描曝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位移误差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制作200 mm×200 mm光栅的衍射波前为0.278λ@632.8 nm。本文分析方法贯通了光栅衍射波前与测量误差的传递链路,为制作米级尺寸纳米精度全息光栅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 衍射波前 工作台位移测量 双频激光干涉仪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束除锈柱状件能量分布的影响及试验分析
11
作者 夏腾辉 杜春平 +2 位作者 贾登峰 程乾坤 莫训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81,共4页
为了探究柱状件在电子束除锈中基体表面能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讨论法建立柱状件表面除锈的电子束能量分布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6.0软件中的金属加工模块探究沿着基体的梯度方向能量分布与作用时间的关系。结果... 为了探究柱状件在电子束除锈中基体表面能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讨论法建立柱状件表面除锈的电子束能量分布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6.0软件中的金属加工模块探究沿着基体的梯度方向能量分布与作用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扫描电子束除锈可以精确的作用于被处理材料表面区域;电子除锈的热作用过程是快速加热;在电子束除锈热作用区域,表面温度场处于动态平衡。7 mA时除锈,试样表面呈现金属光泽。除锈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比原始表面粗糙度降低了73.2%,耐磨性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件 扫描电子束 表面除锈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台迈胜质子治疗系统的TPS建模验证
12
作者 吴韦清 卢晓光 +3 位作者 郑仁超 刘飞 胡广原 袁响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介绍国内首台迈胜质子治疗系统配套治疗计划系统建模验证的方法与结果。方法先根据TG-185报告设计水中SOBP(spread-out Bragg peak,展宽布拉格峰)射野,再根据TG-350报告设计水中的治疗计划,最后在患者CT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利用Matr... 目的介绍国内首台迈胜质子治疗系统配套治疗计划系统建模验证的方法与结果。方法先根据TG-185报告设计水中SOBP(spread-out Bragg peak,展宽布拉格峰)射野,再根据TG-350报告设计水中的治疗计划,最后在患者CT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利用MatriXX ONE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各射野在水中不同深度处的平面剂量,测量结果与计划系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误差设定为2%/2mm,验证输出剂量准确性。结果除跌落区外,SOBP射野的中心点剂量偏差小于3%,平面剂量γ分析通过率大于90%。治疗计划射野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容差要求,不使用自适应光栅或使用静态自适应光栅时的射野输出剂量计算比使用动态自适应光栅时更准确。束流能量越低,剂量计算误差越大。结论根据计划系统计算和治疗系统实施的准确性要求,成功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质子治疗系统配套治疗计划系统建模,IDD、空气束斑等基本情况与实测相符,且在计算质子放疗计划时,符合机器执行相同计划的实际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形束扫描 质子治疗系统 治疗计划系统 建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星载斜视滑动聚束SAR扫描策略优化方法
13
作者 龚力维 李飞 +1 位作者 韩晓东 王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针对传统星载滑动聚束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方位分辨率存在较显著空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星载斜视滑动聚束SAR扫描策略优化方法,该方法可以基本消除SAR图像中方位分辨率的空变,提高SAR图像用于目标识别时定位和识别的准确... 针对传统星载滑动聚束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方位分辨率存在较显著空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星载斜视滑动聚束SAR扫描策略优化方法,该方法可以基本消除SAR图像中方位分辨率的空变,提高SAR图像用于目标识别时定位和识别的准确度。传统粒子群算法对扫描策略进行优化时易陷入局部最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建立了一种滑动因子的参数化模型,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模型的参数,并将传统粒子群算法与邻域搜索算法结合,提高了算法搜索最优解的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分辨率 波束扫描策略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应用于笔形束质子放疗系统质控中的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潘灵婧 韩曼芬 +3 位作者 张扬帆 王宇翔 郑多林 刘志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4-822,共9页
笔形束质子放疗系统的质控对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十分重要,众多研究致力于探索提高质子放疗系统质控效率及准确性的方法。本研究对一种新型非晶硅平板探测器Phoenix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评估其在质子放疗系统束流调试及质控中应用的可行性,... 笔形束质子放疗系统的质控对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十分重要,众多研究致力于探索提高质子放疗系统质控效率及准确性的方法。本研究对一种新型非晶硅平板探测器Phoenix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评估其在质子放疗系统束流调试及质控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更多的质子放疗中心提供参考。研究测试了Phoenix平板探测器的剂量线性和剂量重复性,使用该探测器测量了质控项目中不同能量质子束斑的大小、位置及射野半影、平坦度、对称性,并将测量结果与Lynx探测器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Phoenix探测器剂量线性及剂量重复性较好。与Lynx测量结果相比,束斑大小差异在0.09 mm以内,束斑位置差异在0.46 mm以内,射野大小差异在0.43 mm以内,半影大小差异在0.37 mm以内,对称性差异在0.42%以内,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较于Lynx,Phoenix具有更高的剂量分辨率,直接测量的方式避免了周期性地校准工作,内嵌的金属定位点能够实现束斑绝对位置的测量。因此,Phoenix平板探测器可以用于质子放疗系统束流调试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形束质子放疗系统 质控 Phoenix平板探测器 Lynx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声呐系统应用于沉井测量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王嘉伟 尤相骏 +2 位作者 杨朝禹 王张江尧 沈蔚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79,共5页
现代城市重大工程勘测和地下排水管网调查中,大型污水沉井测量是一项重要且有困难的工作。传统的蛙人下井探摸方式,因其危险系数高、测量误差较大而逐渐被高精度声呐探测系统代替。为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大型污水沉井测量,本文开发了... 现代城市重大工程勘测和地下排水管网调查中,大型污水沉井测量是一项重要且有困难的工作。传统的蛙人下井探摸方式,因其危险系数高、测量误差较大而逐渐被高精度声呐探测系统代替。为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大型污水沉井测量,本文开发了一套多波束声呐沉井测量系统,并将其与双轴扫描声呐测量系统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多波束声呐测量系统重量轻、体积小、精度高、外业测量效率高、获得点云密度高,能够快速获取蓄水沉井的井室和进出水口三维形态。随着技术的进步,声呐测量系统将成为管道、沉井、空洞区等城市地下蓄水空间测量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测量 多波束声呐 双轴扫描声呐 三维点云 精度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振幅对CuCrZr合金块/箔带软连接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宇 曹聪帅 +1 位作者 苗海峰 刘硕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7,共6页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对核聚变堆用60 mm厚CuCrZr合金块/CuCrZr箔带软连接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扫描振幅(1.5,2.0,2.5 mm)对接头形貌、显微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扫描振幅的增大,焊接熔深和熔宽均增大,深宽比降低...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对核聚变堆用60 mm厚CuCrZr合金块/CuCrZr箔带软连接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扫描振幅(1.5,2.0,2.5 mm)对接头形貌、显微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扫描振幅的增大,焊接熔深和熔宽均增大,深宽比降低;接头由母材、合金块侧热影响区和焊缝组成,焊缝划分为合金块焊缝和箔带软连接焊缝两部分;焊缝主要以等轴晶和柱状晶为主,箔带软连接焊缝的晶粒尺寸大于合金块焊缝,热影响区由等轴晶组成;焊缝的单质铬颗粒数量少于热影响区;随着扫描振幅的增加,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均增大,热影响区中的单质铬颗粒数量降低。接头合金块侧热影响区的硬度最低,焊缝硬度介于合金块母材和箔带软连接母材之间,合金块焊缝的硬度略高于箔带软连接焊缝;随着扫描振幅的增大,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降低。随着扫描振幅的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降低,不同扫描幅度的接头抗拉强度均低于母材,断裂均发生在合金块焊缝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箔带软连接 电子束焊接 扫描振幅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术后影像学检查技术新进展
17
作者 曹志超 贺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早期和客观准确评估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能谱CT、磁共振功能成像、超声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组学等方法的出现使得更加微观及客观地反映肿瘤变化成为可能。该文就肝细胞癌TACE后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能谱CT 磁共振功能成像 超声造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can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晓琴 崔一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在介绍传统Z scan的基础上介绍双色光Z scan(TwocolorZ scan)、双光束时间分辨率Z scan(Time resolvedZ scan)、遮挡Z scan(EclipsingZ scan)、反射Z scan(ReflectionZ scan)等改进的Z扫描技术。分析了各种Z scan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本文在介绍传统Z scan的基础上介绍双色光Z scan(TwocolorZ scan)、双光束时间分辨率Z scan(Time resolvedZ scan)、遮挡Z scan(EclipsingZ scan)、反射Z scan(ReflectionZ scan)等改进的Z扫描技术。分析了各种Z scan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综述了Z扫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扫描 非线性折射 双光子吸收 高斯光束 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碳纤维截面最优条件的研究
19
作者 邱伟峰 孙绍桓 +4 位作者 王炜 李松峰 刘艳艳 戴海娟 李杨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1-274,共4页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GQ4522)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作为观察手段,分析比较了工作距离(WD)、探测器种类、工作模式、加速电压、束斑尺寸、扫描速度等因素对碳纤维截面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tip...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GQ4522)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作为观察手段,分析比较了工作距离(WD)、探测器种类、工作模式、加速电压、束斑尺寸、扫描速度等因素对碳纤维截面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tiplan工作模式下采用T2探测器的最优工作参数为:加速电压为2kV、工作距离为10mm、spot为5。上述工作参数下扫描时间越长,图像质量越高,越适合样品的低倍数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工作距离 探测器 工作模式 加速电压 束斑尺寸 扫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鸿州 张建德 +2 位作者 袁成卫 张强 许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在常规的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该阵列天线通过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天线匹配层和密封层一体化设计以及调节天线结构的手段,获得了宽带高功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0.8~4.0 ...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在常规的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该阵列天线通过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天线匹配层和密封层一体化设计以及调节天线结构的手段,获得了宽带高功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0.8~4.0 GHz的范围内,天线未扫描时的驻波比小于2;在16 mm×32 mm单元尺寸内和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达到0.12 MW;以该单元天线组成10×10阵列,100个单元总尺寸仅为160 mm×320 mm,在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可以达到12 MW,另外,该天线可实现45°的宽角扫描。该阵列天线的提出为实现高功率微波宽带天线的宽频带、大角度扫描、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剖面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紧耦合 波束扫描 功率容量 紧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