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BCR-ABL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
1
作者 王永健 郭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通过对现有的BCR-ABL变构抑制剂阿西米尼(asciminib)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得到N-苯基吲哚啉-5-甲酰胺分子骨架Ⅰ,并以该分子骨架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辅助设计合成化合物1~12,使用ESI-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后续采用CCK-8法测定目标化合... 通过对现有的BCR-ABL变构抑制剂阿西米尼(asciminib)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得到N-苯基吲哚啉-5-甲酰胺分子骨架Ⅰ,并以该分子骨架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辅助设计合成化合物1~12,使用ESI-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后续采用CCK-8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体外抗BCR-ABL1依赖型Luc-Ba/F3细胞增殖能力。最终筛选出高活性先导化合物1,针对该化合物在后续成药性评价中暴露出的清除率高、半衰期短等问题进行了其成药性质优化,引入亲水性基团,后续设计并合成化合物13~22,其中化合物17具有较好的细胞抑制活性,清除率较低,半衰期较长,有望作为临床候选化合物展开进一步的生物活性和成药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bcr-abl融合蛋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追踪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秦亚溱 刘艳荣 +7 位作者 李金兰 付家瑜 常艳 阮国瑞 王卉 丘镜滢 陆道培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者移植后 <6个月M bcr/abl阳性率 (79.2 % ,4 2 /5 3)显著高于 6 - 12个月(34.3% ,11/32 )及≥ 12个月 (35 .1% ,13/37) (P <0 .0 0 1) ,各时间段M bcr/abl阳性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 9% (1/5 3) ,0 (0 /32 )及 16 .2 % (6 /37) ;6例临床复发患者中有 5例复发时M bcr/abl与m bcr/abl同时阳性。 14例遗传学缓解患者移植 6个月后M bcr/abl阳性的 17份标本无 1例m bcr/abl阳性。结论 :多数CML患者移植后M bcr/abl仍为阳性 ,一般在 6个月内转阴 ,移植后M bcr/abl阳性的患者不一定复发 ,同时追踪观察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可能会有助于监测残存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M—bcr/abl融合转录子 m—bcr/abl融合转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的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兰 刘艳荣 +5 位作者 秦亚溱 常艳 付家瑜 王卉 阮国瑞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为探讨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中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6例bcr/abl阳性及 32例bcr/abl阴性B ALL病例的免疫表型 ,用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 :所有的病... 为探讨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中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6例bcr/abl阳性及 32例bcr/abl阴性B ALL病例的免疫表型 ,用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 :所有的病例均为CD19阳性。bcr/abl阳性与bcr/abl阴性B ALL表面分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的是CD34(96 .2 %与 6 5 .6 % ) ,CD10 (96 .2 %与 71.8% )及CD38(43.8%与 95 .4 % )。在 2 6例bcr/abl阳性病例中 ,原始细胞共表达CD10 + /CD19+ /CD34+ ,CD10 + /CD34+ /HLA DR+ 和CD10 + /CD34+ /CD38-分别为 92 .3% (2 4 / 2 6 ) ,73 1% (19/ 2 6 )和 5 6 .2 % (9/ 16 )。对bcr/abl阳性组的 17例进行了IgH基因重排检测 ,10例阳性 (5 8.8% )。 14例bcr/abl阴性组中 12例 (85 .7% )阳性。在 32例bcr/abl阴性病例中 ,原始细胞共表达CD10 + /CD19+ /CD34+ 和CD10 + /CD34+ /HLA DR+ 分别为 4 3.8% (14 / 32 )和 37.5 % (12 / 32 ) ,无 1例表型为CD10 + /CD34+ /CD38-。结论 :bcr/abl阳性B ALL患者CD34和CD10阳性率较高 ,而CD38阳性率较低 ,且IgH基因重排检出率较低 ,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是CD10 + /CD34+ /CD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 生物学特征 流式细胞术 检测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姜扬文 钱莉 +3 位作者 蒋桂花 刘伟 龚卫娟 季明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00-803,共4页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基因疫苗免疫的两个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在移植肿瘤形成时间、肿瘤表面破溃时间、肿瘤体积、荷瘤生存期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Vbcr-abl/mIL7免疫小鼠组的荷瘤生存时间比pVbcr-abl免疫组相对延长。常规病理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比较致密,瘤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而两个免疫组的肿瘤组织较为疏松,肿瘤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两个对照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内发现有大量肿瘤转移灶,而两个免疫组小鼠则未发现。结论接受bcr-abl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被诱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对SP2/0/bcr-abl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疫苗 SP2/0/bcr-abl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史梦 冯文莉 +8 位作者 张文萍 王小中 黄世锋 曾建明 温健萍 陶昆 陈新敏 曹唯希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210细胞。用PCR、DNA测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bcr/abl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研究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bcr/abl基因整合在BaF3细胞基因组中,BaF3-P210细胞能稳定表达bcr/abl基因及其蛋白。与对照组相比,BaF3-P210细胞增殖速度增快(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经STI571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08±1.90)%(P<0.05),早期凋亡率为(12.35±2.04)%(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转化细胞株具有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和对STI571敏感的恶性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BaF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Ph染色体和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费新红 武淑兰 +8 位作者 孙瑞娟 周葭蕤 王静波 王彤 刘红星 王卉 童春容 吴彤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548,共4页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22)异常,诊断时和诱导治疗后没有CML慢性期的证据。结果表明,12例患者经形态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8例为AML,4例为髓系及B淋巴细胞系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患者中除2例初诊时未做染色体检查外其余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且部分患者伴有复杂染色体或与正常核型共存。在12例患者中均可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b3a2 7例,b2a2 1例,b2a2变异体1例,ela2 2例,e18a2 1例。12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格列卫治疗后2例死亡;9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复发后死亡,1例死于移植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24(8-8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4±17.7)%。结论:Ph+AM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AML,格列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达完全缓解,缓解后尽快进行HSCT能获得长期生存,改善患者预后。BCR-ABL基因及其变异体的检测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作为初治白血病的常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阳性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颜灵芝 陈苏宁 +11 位作者 平娜娜 王琴荣 刘红 丁子轩 朱明清 梁建英 刘丹丹 岑建农 潘金兰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访结果。Ph+MPAL的诊断采用WHO-2008分类标准。结果表明,Ph+在同时期总MPAL群体中的检出率为17.2%(15/87)。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51(16-81)岁;初诊时中位WBC计数为69(12.7-921)×109/L。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2例(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6例(40.0%)、杂合型白血病(HAL)者7例(46.7%)。免疫学分析表明,此15例患者均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93.3%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CD34的表达,其中64.3%(9/14)的患者CD34表达率在60%以上。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显示,正常核型者2例(13.3%),单纯Ph+者8例(53.3%),Ph+伴附加异常者5例(33.3%)。附加的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2例)、+Ph(1例)、dic(7;9)(1例)、i(8q)和-16(1例);有残余正常分裂相者4例。多重巢式PCR检测发现,e1a2型融合基因6例(40.0%)、b2a2或b3a2型共9例(60.0%)。7例Ph+MPA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IKZF1基因缺失。本组中10例患者诱导治疗一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0.0%,其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3.3%;5/6),优于单纯化疗组(5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6例患者由于疾病复发或进展而死亡(60.0%;6/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患者总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P=0.004)。结论:Ph+MPAL主要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数年龄较大,高表达CD34抗原。在BCR-ABL融合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方面类似于Ph+急性白血病。初诊时WBC计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进展仍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联合TKI和allo-HSCT或许能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期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 被引量:6
8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6 位作者 张闰 洪鸣 仇海荣 李丽 徐卫 盛瑞兰 吴汉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77-581,共5页
本研究探讨bcr/abl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D-FISH)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19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用DD-FISH进行监测,同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本研究探讨bcr/abl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D-FISH)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19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用DD-FISH进行监测,同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相比较。样本取自骨髓,少数来源于骨髓片或外周血。结果表明:14例CML患者在Allo-HSCT后CC显示持续正常供者核型,RT-PCR转为阴性,移植2月后均为完全供者嵌合(DC),DD-FISH检测结果持续为阴性,平均随访11.25月,MRD无增加。1例CC及RT-PCR阴性,而性染色体FISH为混合嵌合,DD-FISH阳性,监测无MRD增加,临床未治疗,疾病稳定。3例骨髓复发患者的DD-FISH及性染色体FISH均提示MRD明显增加,RT-PCR转为阳性,却只有1例CC异常,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均为DC,DD-FISH阴性,RT-PCR阴性。1例骨活检证实髓外复发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样本的DD-FISH、CC及PCR均阴性,供受者完全嵌合。结论:间期双色双融合FISH可应用于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RD的监测,其操作简易快速,灵敏度高,且骨髓或外周血均可采用。动态监测能及时发现扩大的白血病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间期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cr/abl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记原位杂交法检测间期细胞BCR/ABL融合基因 被引量:5
9
作者 袁长吉 王建伟 +1 位作者 李舜华 易永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7-639,共3页
目的 :应用双标记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方法 :BCR基因探针用地高辛标记 ,碱性磷酸酶显色 ;ABL基因用3 H- d ATP标记 ,核子乳胶放射自显影。结果 :检测 9例初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病人均为阳性 ,阳性细胞比例为 93... 目的 :应用双标记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方法 :BCR基因探针用地高辛标记 ,碱性磷酸酶显色 ;ABL基因用3 H- d ATP标记 ,核子乳胶放射自显影。结果 :检测 9例初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病人均为阳性 ,阳性细胞比例为 93% ;检测 CML来源的 K5 62细胞株阳性细胞占 98.8% ;正常人假阳性率为 0 .75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适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位杂交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探针 地高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基因和转录因子FoxO3a在初发和急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穆会君 谢平 +1 位作者 沈云峰 蒋元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发和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和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EVA Green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BCR/ABL、FoxO3a和GAPDH的方法,检测25例CML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B...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发和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和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EVA Green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BCR/ABL、FoxO3a和GAPDH的方法,检测25例CML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BCR/ABL融合基因和FoxO3a的表达,以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中FoxO3a的表达,以GAPDH为内参基因,各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T相对定量法。结果:CML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初发患者的4.72倍,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中FoxO3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CML初发和急变患者的143.39倍和8.18倍。结论:BCR/ABL融合基因的高表达与转录因子FoxO3a的低表达可能与CML不同阶段的病理过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 FOXO3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实时荧光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济 李君君 +2 位作者 颜家运 邹礼衡 刘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该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1.9±22.3)%和(68.4±19.8)%,加速期为(77.2±16.7)%和(86.8±12.1)%,急变期为(80.6±17.5)%和(81.4±18.0)%,两者细胞中BCR/ABL基因的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率呈直线正相关。同时发现在完全临床缓解患者中,经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71.4%)较经干扰素和羟基脲联合治疗者(10.0%)有更高的分子生物学缓解(P<0.05)。结论:通过FISH对CML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进行监测,有助于CML的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荧光原位杂交 bcr/abl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万鼎铭 金婷 +6 位作者 邵运丽 张素平 石聪聪 张媛 李丽 边志磊 周雪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MICM分型确诊的18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或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18例行异基...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MICM分型确诊的18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或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1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均获得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9例无病存活;1例复发,经治疗后再次达完全缓解;8例死亡,其中因复发死亡3例,移植相关死亡5例。2a无病生存率为(31.6±14.0)%,2a总生存率为(48.0±13.9)%;中位无病生存时间(9.0±3.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8.0±8.0)个月。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惟一有效手段,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bcr-abl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素霞 杜欣 +4 位作者 翁建宇 李其辉 苏健华 林秋雄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93-997,共5页
本研究确切了解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 mRNA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早期复发提供实验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78份外周血和骨髓标本的bcr-abl mRNA水平。... 本研究确切了解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 mRNA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早期复发提供实验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78份外周血和骨髓标本的bcr-abl mRNA水平。结果表明,移植前患者的bcr-ablmRNA水平较高,中位数为29.303%;移植后1个月时检测bcr-abl mRNA水平较移植前大幅度降低,中位数为0;移植后1年内,连续多次检测bcr-abl mRNA水平,变化模式不一致,但6个月后的总体水平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移植1年以上的受者绝大多数bcr-abl mRNA检测不到,或偶可检测到,但水平极低(0.007%、0.004%和0.021%),所检测受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像均正常;同期骨髓与外周血bcr-abl水平无明显差异,且变化趋势一致。结论:CML患者移植后早期bcr-abl水平变化起伏较大,连续动态检测可明确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移植效果、指导临床治疗,但6个月前检测到bcr-abl存在并不提示疾病复发;检测外周血bcr-abl或许更适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PCR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对K562细胞株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磊 吴建波 +1 位作者 俞康 倪吴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2-334,共3页
为了探索CML的治疗新思路研究了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对K5 6 2细胞株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制备特异性对应bcr abl融合基因的siRNA ,转染K5 6 2细胞株 ,采用RT PCR法测定bcr 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 :siRNA对b... 为了探索CML的治疗新思路研究了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对K5 6 2细胞株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制备特异性对应bcr abl融合基因的siRNA ,转染K5 6 2细胞株 ,采用RT PCR法测定bcr 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 :siRNA对bcr ab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0 .2 μgsiRNA能使bcr 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在 2 4和 4 8小时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 19.9%和 2 6 .6 % ,但 72小时时恢复到原水平 ,同时转染siRNA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 :siRNA可以有效的抑制K5 6 2细胞株中bcr 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bcr-abl融合基因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旭平 李承文 +8 位作者 代芸 秦爽 肖继刚 徐方运 贡金英 王四平 于成龙 范婧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61-964,共4页
本研究总结分析1295份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DC-DF-FISH)检测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结果对比,进一步证实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DNA探... 本研究总结分析1295份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DC-DF-FISH)检测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结果对比,进一步证实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DNA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行荧光原位杂交,回顾分析FISH和核型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539例患者的1295份骨髓标本中FISH阳性结果456份,涉及患者310例,核型正常的18例,核型分析失败的5例。310例FISH阳性病例中典型的DC-DF-FISH信号(2Y1G1R)234例,占75.5%(234/310)。非典型信号患者76例,其中变异信号66例,占FISH阳性病例的21.3%(66/310)。典型变异信号(1Y2G2R)16例,abl/和/或bcr缺失50例。213例多次DC-DF-FISH结果中,治疗后总转阴率为60%(128/213),治疗过程中阴性阳性多次反复的达12例。结论:双色双融合FISH技术可以检测隐匿核型、变异核型、基因序列缺失、微小残留病(MRD),是一个敏感、精确的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有必要同细胞遗传学检查一样作为常规项目,尤其对于治疗后的病例,它在监测微小残留病及监测复发方面更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bcr/abl 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筛选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平娟 赵娜 +5 位作者 申智慧 阴明星 张倩 张伟 马雪姗 陈传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筛选、鉴定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方法:利用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技术,以高纯度融合蛋白BCR-ABL为靶分子,从体外化学合成的长度为90 bp的随机单链DNA文库中来筛选与融合蛋白... 目的:筛选、鉴定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方法:利用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技术,以高纯度融合蛋白BCR-ABL为靶分子,从体外化学合成的长度为90 bp的随机单链DNA文库中来筛选与融合蛋白BCR-ABL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并进行解离常数(Kd)值测定和适配子序列测定,再分别用Clustal W软件包和DNA Folding Sever分析适配子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以酶联仪测定OD450值,根据OD值高低判定适配子亲和力大小。结果:经过13轮筛选,随机ss DNA文库与融合蛋白的亲和率从0.3%上升到47.1%,所有的一级结构没有共同的同源序列,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茎和环等二级结构可能是适配子和融合蛋白BCR-ABL结合的基础,其中,寡核苷酸适配子A2与BCR-ABL亲和力最高,kd值达72 nmol/L。结论:利用随机寡核苷酸文库筛选技术成功获得抗融合蛋白适配子,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X技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蛋白bcr-abl 适配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转导域介导BCR/ABL抗原对CML患者T细胞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强 梁英民 +4 位作者 郑瑾 李学义 陈任安 蒋姗姗 吴绒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 :研究蛋白转导域 (PTD)介导的BCR/ABL抗原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PTD基因与CMLb3a2bcr/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达。将纯化的PTD BCR/ABL融合蛋白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目的 :研究蛋白转导域 (PTD)介导的BCR/ABL抗原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PTD基因与CMLb3a2bcr/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达。将纯化的PTD BCR/ABL融合蛋白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共孵育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 + 、CD8+ T细胞上活化抗原CD2 5的表达。结果 :终浓度为 10 0mg/L的PTD BCR/ABL抗原体外刺激 4d后 ,10例CML患者中 ,5例表现为CD8+ T细胞活化 ,2例表现为CD4 + T细胞活化 ,其中有 1例CD8+ 和CD4 + T细胞同时活化 ;而作为对照的BCR/ABL抗原刺激组无一例表现为CD8+ 或CD4 + T细胞活化。结论 :PTD能将外源性BCR/ABL抗原转导入抗原呈递细胞内 ,加工呈递后激活抗原特异性CD8+ 及CD4 + T细胞 ,为CML特异性CD8+ 、CD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 免疫原性 融合蛋白、bcr-abl 白血病 髓细胞 慢性 CD25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扬文 钱莉 +4 位作者 刘伟 龚卫娟 万兵 管俊 季明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01-604,共4页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系,从重组克隆载体pGEMbcr-abl中酶切出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脂质体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cr-abl转染包装细胞PT67,采用G418筛选后获得稳...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系,从重组克隆载体pGEMbcr-abl中酶切出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脂质体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cr-abl转染包装细胞PT67,采用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产病毒的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加G418筛选后进行逆转录病毒滴度的测定,计算病毒效价为2×107CFU/ml。结果表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SP2/0细胞(H-2d),经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株。经特异性PCR扩增和RT-PCR反应扩增,从基因组整合和基因表达水平证实获得了能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细胞系。结论:成功建立了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的鼠SP2/0细胞系,这一肿瘤细胞模型可作为研究bcr-abl基因疫苗的有效实验工具,为检验bcr-abl基因疫苗激发小鼠CTL应答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疫苗 实验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SEA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永鹏 林晨 +4 位作者 田红霞 陈琛 秦雅楠 周羽竝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6,共6页
目的:了解BCR-ABL-SEA双表达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方法:用已成功构建的重组双表达BCR-ABL多肽和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SEA(B-P-S)免疫小鼠,间隔14 d共3次。相同方法用单表达BCR-ABL多肽或SEA多肽... 目的:了解BCR-ABL-SEA双表达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方法:用已成功构建的重组双表达BCR-ABL多肽和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SEA(B-P-S)免疫小鼠,间隔14 d共3次。相同方法用单表达BCR-ABL多肽或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和SEA-pIRES免疫小鼠作对照。利用CCK-8比色法检测小鼠脾脏T细胞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脾脏CD4+与CD8+T细胞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生成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BCR-ABL抗体。结果:免疫后第7周时,双表达重组质粒B-P-S组小鼠脾脏CTL细胞针对K562杀伤率、血清中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单表达BCR-ABL-pIRES组和SEA-pIRES组(P<0.05);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中IL-4含量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检测到血清中有抗BCR-ABL抗体。结论:所构建的BCR-ABL-SEA重组双表达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bcrabl融合 葡萄球菌肠毒素A 疫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