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测度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慧敏 刘新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水文循环的基本单元———“流域”为研究空间,以流域中人和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流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及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对岷江上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流域复合系统 测度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复杂系统特征与研究思想和方法论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池洋 张东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0-358,391,共10页
目的探讨沉积盆地及地球复杂巨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思想和方法论。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全面总结归纳和系统对比。结果沉积盆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型开放、耗散动力系统和成藏(矿)系统,具有典型复杂性系统中诸多鲜明的个性特征。将其... 目的探讨沉积盆地及地球复杂巨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思想和方法论。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全面总结归纳和系统对比。结果沉积盆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型开放、耗散动力系统和成藏(矿)系统,具有典型复杂性系统中诸多鲜明的个性特征。将其复杂性总结为10方面特征。结论当前认识到盆地等地球系统为复杂巨系统,处理和解决相关地质、矿产等问题应有与传统还原论不同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论,并有意识从新的视角去探索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复杂系统 科学方法论 研究思想 地球科学 动力系统 成藏(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复合系统协调度的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肖燕 刘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以江苏里下河地区为例,研究了流域协调度的评价方法,针对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建立了流域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流域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从流域发展协调度和流域对比协调度两方面对流域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了... 以江苏里下河地区为例,研究了流域协调度的评价方法,针对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建立了流域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流域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从流域发展协调度和流域对比协调度两方面对流域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协调发展,并通过对比寻求制约因素,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流域复合系统 协调度 评价方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复合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林 刘国军 +1 位作者 马丽 林洪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6,共4页
在阐明流域复合水系统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包含目标层、领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四阶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并根据大汶河流域复合水系统的现状和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重要性指标筛选方法对指... 在阐明流域复合水系统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包含目标层、领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四阶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并根据大汶河流域复合水系统的现状和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重要性指标筛选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最终确立了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4个领域、10个准则、23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依据大汶河流域的现状建立的,并汇总了专家对于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打分,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大汶河流域复合水系统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河流域 复合水系统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指标筛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述评——兼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被引量:5
5
作者 铁燕 文传浩 王殿颖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发端于国外,逐渐被国内学者引入并得到重视和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是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流域及流域经济、流域环境概念又...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发端于国外,逐渐被国内学者引入并得到重视和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是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流域及流域经济、流域环境概念又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由此,树立流域可持续发展观,从流域环境与发展统一的角度考虑基于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经济系统和流域社会系统的流域复合系统管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珠江上游流域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 流域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 珠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潜山油藏成藏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施尚明 付红军 樊自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4期3178-3181,共4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展布方向大致为北东东向,断面宽度大、断距横向变化快。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油藏成藏规律受烃源岩供烃能力...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展布方向大致为北东东向,断面宽度大、断距横向变化快。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油藏成藏规律受烃源岩供烃能力及与储层接触关系、储层自身的储油能力、断层及不整合面垂向、侧向运移油气能力控制。形成了以油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组合侧向运移的布达特群顶面风化壳聚集成藏模式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布达特群内部裂缝破碎带聚集成藏的内幕油气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布达特潜山 复杂断裂系统 储集特性 油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那福超 伍月 +3 位作者 宋维民 马永非 刘英才 张广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2-2780,共19页
内蒙古东部二连浩特-东乌旗一线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定年结果显示,... 内蒙古东部二连浩特-东乌旗一线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定年结果显示,变辉石闪长岩成岩年龄为465±5Ma,片麻状角闪辉长岩为456±3Ma,表明该杂岩形成时限为中-晚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东乌旗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Eu负异常相对明显,相对富集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s),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HFSE),兼具MORB和岛弧玄武岩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岛弧玄武岩的印记正逐渐减弱,而MORB成分不断增加。岩浆来源于被俯冲流体为主、熔体为辅交代的地幔部分熔融。杂岩中的变辉石闪长岩ε_(Hf)(t)=8.27~12.03,片麻状角闪辉长岩ε_(Hf)(t)值为-2.12~1.10,总体呈现出早期亏损成分先出熔,后期富集成分再出熔的特征。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东乌旗中-基性杂岩形成于弧后盆地初始裂解-不成熟弧后盆地阶段,兴安地块西部南缘的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大石寨早古生代岩浆岩带和北侧的二连浩特-东乌旗早古生代岩浆岩带共同构成了古亚洲洋北缘早古生代弧盆系,其演化特征可以与地块东部进行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杂岩 早古生代 弧盆系 兴蒙造山带 构造-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的动态分析及调控途径 被引量:28
8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 动态变化 耕地压力指数 调控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理论在中国盆地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开平 周祖翼 何治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含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概念提出后的20多年里,世界油气勘探业走过了一条搏奕—理性、随机—系统、盲从—高效之路,它的诞生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勘探工具”。我国的石油地质家和勘探家在20世... 含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概念提出后的20多年里,世界油气勘探业走过了一条搏奕—理性、随机—系统、盲从—高效之路,它的诞生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勘探工具”。我国的石油地质家和勘探家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和提出了“成油系统”的思想,并在此后的20年间又相继发展和提出了“源控论”、“定凹选带”等几乎和含油气系统“等效”的认识和理论体系,在指导我国东部相对简单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石油人在对西部和南方多旋回叠合或改造盆地的“求知”中,在中国盆地的“土壤”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复合含油气系统”、“复式含油气系统”、“油气保存单元”等更贴近“中国型”盆地风格和特点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并取得了在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中国的几辈石油人在“接力棒”式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沉淀和积累,促进了含油气系统思想和中国盆地的“融合”,在含油气系统理论体系中添上了浓浓的中国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单元 复式(合)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系统 多旋回 中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南流江流域ESRE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阚兴龙 周永章 李辉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8-663,共6页
以流域ESRE(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华南南流江流域各子系统协调发展度测评指标体系,优化传统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测度模型,对南流江流域上游玉林、中游博白、下游北海3个地区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发展协调度进... 以流域ESRE(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华南南流江流域各子系统协调发展度测评指标体系,优化传统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测度模型,对南流江流域上游玉林、中游博白、下游北海3个地区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近年来南流江流域整体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水平基本稳定,上游、中游处于良好协调状态,下游地区达到优质协调状态。随着流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E复合系统 协调度 可持续发展 南流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被引量:65
11
作者 刘池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23,共23页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型盆地(如含油气盆地)意义更为重要。沉积盆地是地史上地壳或岩石圈较长时间相对沉降、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充填过程中的一种负向地壳构造。将沉积盆地动力学定义为:直接控制和明显影响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的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有机耦合的统一动力学系统和演化过程;属地球动力学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盆地沉降动力的不同,将盆地成因划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和复合成因4种类型。从厘定和揭示盆地沉降、沉积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演变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剔去非沉降作用产生的沉积效应,有可能揭示沉降作用特征和其与沉积、堆积中心的时空演变关联及原因。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这由中国大陆的特性所决定。根据后期改造的主要地质作用及改造形式的不同,将改造盆地划分为8种类型。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系统恢复原始盆地面貌,为深刻认识和揭示盆地演化改造过程和油气成藏、定位及分布的重要基础。根据改造盆地的地质实际和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和提出了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及程式;从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限两方面,具体厘定了中国盆地油气晚期超晚期成藏定位的时限。探讨了深部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油气逸散及其地质效应等问题。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可划分为成盆、成藏和评价3大次系统。在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中,各次系统及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倡导沉积盆地研究遵循"整体、动态、综合"的总则。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逾82%与已生产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这4种主要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但其富集成矿区分布却有明显的分区性,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典型。在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诸盆地中,多种能源矿产赋存和分布的特点为:空间分布复杂有序、各含(储)矿层位及地区联系密切、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铀成矿过程和主成矿期与区域动力学环境演变有明显地响应关系,并与所在盆地油气的成藏定位时期基本一致;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沉积盆地集多种有机和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以及水资源等共存于一盆,是诸多沉积矿产同盆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巨型复杂系统,称之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该系统中各种沉积矿产的成藏(矿)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出现;其形成和分布有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内在联系形式多样;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成藏(矿)环境,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矿系统与其他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本文讨论了小型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和其油气赋存条件、成熟盆地再研究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适于中国西部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稳定陆)块、盆(地)、带(各类构造活动带)系统动力学等。地球和盆地均属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运用整体和系统的学术思想,研究地学等复杂性科学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复杂系统研究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最为重要,同时要重视研究思想和方法论的嬗变,揭示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动力学 盆地成因机制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 后期改造与改造盆地 油气逸散 小型含油气盆地 中国沉积盆地 研究系统 复杂性科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中-下奥陶统深成岩溶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秀 朱红涛 +3 位作者 陈红汉 祁磊 李培军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基于热液运移通道低连续弱振幅和热液作用区高连续强振幅"串珠体"两种截然相反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振幅地震属性分级-断裂体系解释-拾取-三维刻画-融合技术,有效刻画热液运移通道和热液作用区二者空间耦合关系,进而建立深成... 基于热液运移通道低连续弱振幅和热液作用区高连续强振幅"串珠体"两种截然相反的地震反射特征,建立振幅地震属性分级-断裂体系解释-拾取-三维刻画-融合技术,有效刻画热液运移通道和热液作用区二者空间耦合关系,进而建立深成岩溶的发育模式。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SN4井鹰山组上段深成岩溶系统的刻画,认识到热液作用区(深成岩溶系统发育区)的形成与分布和热液运移通道系统具有密切关系。1热液运移通道系统一般由主干断裂、次生断裂以及横向输导层(近地表岩溶系统、孔隙层以及孔洞层)组成,其中主、次断裂合成树枝状形态构成垂向运移通道。深部热液先沿垂向运移通道运移,接着沿横向输导层运移,形成"纵横结合"的热液运移通道系统。2深部热液在次生断裂的顶部汇聚后加剧,沟通了先存的"单串珠"状的近地表岩溶系统,使得原先"单串珠"点状分布的近地表岩溶系统沟通演变成连片分布的"串珠体"深成岩溶系统,呈现"枝状疏导、层状分布、指状交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串珠 串珠体 发育模式 深成岩溶系统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rm的跨流域调水多Agent交互和协作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臣明 徐立中 +2 位作者 戴治波 王建颖 钟平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46-2151,共6页
阐述和分析以供、需方聚集体Agent相互之间、Agent与环境进行交互—协作—适应为特征的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的复杂适应性。引入合同网协议,设计了改进的合同网协议以及任务分派、角色分配和承诺的兑现等交互协作行为规则,以... 阐述和分析以供、需方聚集体Agent相互之间、Agent与环境进行交互—协作—适应为特征的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的复杂适应性。引入合同网协议,设计了改进的合同网协议以及任务分派、角色分配和承诺的兑现等交互协作行为规则,以及合同网协议自动状态机与算法。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多Agent仿真模型。与基于传统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系统配置和调度管理仿真方法不同,采用复杂适应系统为科学基础的系统仿真技术,在Swarm平台上建立仿真实验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多Agent模型和基于合同网协议的交互协作行为规则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水资源配置与管理 跨流域调水 AG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型含油气域——纪念翁文波《世界油田的分布规律》发表50周年
14
作者 安作相 马纪 庞奇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7-611,共5页
南方型含油气域是在翁文波当年建立的南方体系基础上划分的。根据板块分布,把南方体系分成了澳洲(即印度-澳洲)、非洲(即非洲-阿拉伯)和南美3个含油气域。它们在中生代以前,曾经和南极洲在一起,组成庞大的冈瓦纳大陆。只是在中生代至新... 南方型含油气域是在翁文波当年建立的南方体系基础上划分的。根据板块分布,把南方体系分成了澳洲(即印度-澳洲)、非洲(即非洲-阿拉伯)和南美3个含油气域。它们在中生代以前,曾经和南极洲在一起,组成庞大的冈瓦纳大陆。只是在中生代至新生代间分裂开来,既形成了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又参与太平洋的形成,还促使特提斯洋关闭。在陆核之上及周边的古生界带、中生界带和新生界带,有相当部分的重合。其中波斯湾盆地最为典型,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次第重合。形成了内克拉通、前陆及褶皱带、活动大陆边缘、离散大陆边缘和内裂谷等5种盆地类型。含油层位有较高的速率。在波斯湾盆地,油气藏(田)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再次运移过程,即有复式石油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型 含油气域 澳洲 非洲 南美 盆地类型 沉积速率 复式石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管理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
15
作者 马贞立 李臣明 +1 位作者 王慧斌 田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0,共4页
鉴于传统水资源开发配置和调度管理普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系统仿真,有一定局限性,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多Agent建模方法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管理过程的层次结构,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系统... 鉴于传统水资源开发配置和调度管理普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系统仿真,有一定局限性,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多Agent建模方法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管理过程的层次结构,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并对Agent结构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基于swarm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管理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可以协调好智能体的反应性和适应性,满足了跨流域调水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仿真中对Agent的不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计算机仿真 AGENT 跨流域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理论在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琼 何士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7,共4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理论,研究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演化机制,描述滇池复杂适应水资源配置系统"学习"的特点和本质、各用水及供水主体的影响因素和反应规则。随后,建立了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的...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理论,研究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演化机制,描述滇池复杂适应水资源配置系统"学习"的特点和本质、各用水及供水主体的影响因素和反应规则。随后,建立了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的CAS模型。基于此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平台,预测了不同规划年滇池流域各部门的需水量,给出了流域仅在滇池水域与掌鸠河云龙水库供水条件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最后,分析了利用CAS理论研究流域水资源配置的优越性,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复杂适应系统 水资源配置 Matlab优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洪水预报系统误差反演的多河段联合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一昕 梁忠民 +2 位作者 胡义明 李彬权 王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4-1924,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洪水预报误差系统反演的多河段联合校正方法.采用马斯京根法矩阵方程描述多河段多区间入流的河道汇流过程,基于动力系统反演理论建立洪水预报误差的递推方程,最后利用修正后的多河段状态变量经演算得到预报断面的洪水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洪水预报误差系统反演的多河段联合校正方法.采用马斯京根法矩阵方程描述多河段多区间入流的河道汇流过程,基于动力系统反演理论建立洪水预报误差的递推方程,最后利用修正后的多河段状态变量经演算得到预报断面的洪水过程,进而达到多河段联合校正目的.对大渡河上游的应用示例结果表明:多河段联合校正方法考虑了河系中断面间的水力联系及预报误差在时程上的传递规律,可充分利用上游多断面实测和校正信息进行下游预报断面的误差修正,因此具有更高的校正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误差修正 多河段联合校正 马斯京根法矩阵模型 系统反演 复杂河流系统 大渡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复合水道体系沉积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东非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辉 刘少治 +1 位作者 范国章 吕福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7,共11页
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表现出复杂的充填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借助三维可视化、沿层相干切片、层间振幅属性提取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总结地震分辨率下复合水道体系内各个级别水道的平面分布规律,建立纵、横... 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表现出复杂的充填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借助三维可视化、沿层相干切片、层间振幅属性提取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总结地震分辨率下复合水道体系内各个级别水道的平面分布规律,建立纵、横向演化模式。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可以细分成4个可识别的级别:复合水道体系,水道复合体,复合水道及水道。沿水流方向,复合水道体系由强限制型向局部限制型演化,在较远端分化为三期独立水道复合体;水道复合体表现出4种沉积方式,2种方式与复合水道体系一致且同步发育,另外2种为较弱限制型和非限制型。复合水道体系内深水沉积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地形坡度以及底流作用的影响,沉积规模、搬运距离、沉积位置、延伸方向及外部形态随时空发生改变。复合水道体系呈现出复杂的多级别充填特征,垂向叠置样式随沉积位置的差异而不同,早期水道复合体末期的分布影响后期水道复合体发育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武马盆地 复合水道体系 水道复合体 地震技术 沉积特征 演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晓阳 张晓斌 +7 位作者 赵晓红 胡峰 任聪 王光银 黎书琴 孙偲轶 王书彦 罗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3,共9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能力升级,形成了一系列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该系列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基于声波方程正演和实际资料与叠前偏移成像相结合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不同采集方案对复杂目标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地震采集方案更加经济有效;②通过智能提取地形风险及地表障碍物信息,结合野外精细踏勘,开展地形风险识别与分级评价、室内智能优化布设井炮物理点,形成了复杂地表区GIS+炮点智能布设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③采用降低爆炸脉冲初始压力和延长炸药爆炸作用时间的空腔激发技术,可以提高岩石激发能量的有效弹性波能量转化率、提高反射能量和地震单炮资料品质;④研发所形成的山地地震野外资料质量自动评价技术与KL-GMLiveQC 1.0软件相结合,可以提高评价效率、节约评价成本,保证了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高质量获取。结论认为,上述系列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为精细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页岩气藏、火山岩气藏、浅层致密砂岩气藏4大领域的天然气立体勘探开发工作持续取得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杂地表 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炮点智能布设 空腔激发 质控与评价 资料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安全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鹏飞 杨广 +3 位作者 李小龙 杨明杰 陈东 王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安全评价涉及区域水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安全评价对区域发展规模、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区域可持续安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针对新疆玛纳斯河流... 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安全评价涉及区域水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安全评价对区域发展规模、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区域可持续安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针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边际效益递减"原理相结合对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经济和生态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64、0.26和0.10;选取的10个指标里面权重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人均水资源量(权重0.4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权重0.15)、人均GDP(权重0.11)、城市化率(权重0.08)、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权重0.08)、生态环境用水率(权重0.07);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理构建线性模型计算得出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安全评价指数,系统安全评价指数由2000年的0.32增长到2015年的0.41,2000-2015年处在一个安全性较差的状态,但总体呈现出一个逐渐安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边际效益递减 复合系统 安全指数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