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8的轨道小尺度异物入侵算法研究
1
作者 冯庆胜 付明雨 +2 位作者 姚泽圆 刘杨 梁天添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4-179,共6页
针对当前列车轨道障碍物检测方法存在的小目标检测精度低、模型过大且部署成本高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8-SGFE轨道侵限物检测模型。首先,为了减少网络的计算量,在小目标检测模块SPD-Conv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SGConv模块,并用其... 针对当前列车轨道障碍物检测方法存在的小目标检测精度低、模型过大且部署成本高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8-SGFE轨道侵限物检测模型。首先,为了减少网络的计算量,在小目标检测模块SPD-Conv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SGConv模块,并用其替换YOLOv8主干层中的普通卷积层;其次,为了增强模型的感知能力,将高效多尺度注意力EMA与C2f-Faster模块相结合,构成C2f-Faster-EMA模块,并用其替换YOLOv8中的C2f模块;最后,将改进后的YOLOv8-SGFE模型应用于自制的铁路轨道侵限物数据集。与YOLOv8模型相比,文中模型参数量下降36.04%,FLOPs由28.7×10^(9)减少到19×10^(9),在模型计算量大幅降低的情况下,mAP提高2.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模型参数量及计算负载更小,不仅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轨道障碍物检测,同时更易于部署到移动端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异物入侵 小目标检测 部分卷积 高效多尺度注意力 YOLOv8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
2
作者 毛清华 苏毅楠 +3 位作者 贺高峰 翟姣 王荣泉 尚新芒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103,共11页
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场景存在尘雾干扰严重、背景环境复杂、人员尺度多变且易遮挡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系统。改进YOLOv8模型通过替换... 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场景存在尘雾干扰严重、背景环境复杂、人员尺度多变且易遮挡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系统。改进YOLOv8模型通过替换主干网络C2f模块为C2fER模块,加强模型的细节特征提取能力,提升模型对小目标人员的识别性能;通过在颈部网络引入特征强化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FE-BiFPN)结构,提高模型的特征融合能力,从而提升模型对多尺度人员目标的识别效果;通过引入分离增强注意力模块(SEAM)增强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对局部特征的关注度,提升模型对遮挡目标人员的识别能力;通过引入WIoU损失函数增强训练效果,提升模型识别准确率。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8模型的准确率较基线模型YOLOv8s提升2.3%,mAP@0.5提升3.4%,识别速度为104帧/s。人员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10m,YOLOv8s-CA、YOLOv8s-SPDConv和YOLO8n模型相比,改进YOLOv8模型对小目标、多尺度目标、遮挡目标的识别效果均更佳,识别准确率为90.2%,mAP@0.5为87.2%。人员入侵危险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系统判别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的平均准确率为93.25%,满足识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带式输送机 人员入侵危险区域 YOLOv8模型 遮挡目标检测 小目标检测 多尺度融合 C2fER模块 特征强化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铁路周界远小目标入侵检测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增卿 谢征宇 +3 位作者 姜忆玲 王佳丽 管岭 王力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针对铁路长纵深监控环境下远小目标图像特征信息不足的问题,对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基于BasicVSR网络,利用前后帧信息设计特征交互增强(FIE)模块和图拉普拉斯金字塔低频分离(GLPLS)模块,构建高效的远小目标特征重建网络R... 针对铁路长纵深监控环境下远小目标图像特征信息不足的问题,对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基于BasicVSR网络,利用前后帧信息设计特征交互增强(FIE)模块和图拉普拉斯金字塔低频分离(GLPLS)模块,构建高效的远小目标特征重建网络RailVSR;其次,在RailVSR网络中集成联合损失函数,优化网络对高分辨率图像和目标检测精度的双重关注;最后,将RailVSR网络与目标检测算法RT-DETR相结合,增强铁路长纵深监控场景下远小目标入侵检测能力。结果表明:与原始RT-DETR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基于RailVSR网络改进的目标检测算法对铁路周界入侵的检测精度至少提高13%,其平均检测精度至少提升11%;在VSTR铁路样本库构建的铁路监控数据集中,当目标像素占比超过0.05%时,检测漏报率和错报率均为0,且平均检测精度可达85%以上。该研究对铁路周界远小目标入侵检测具有有效性,可提升铁路安全运营的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周界 远小目标 入侵检测 任务型视频超分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岩体叠加成矿作用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应用: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伟栋 王硕 +4 位作者 魏翔 郭花利 刘云华 张小明 田育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2,共13页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汤中立院士在多年找矿实践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该理论以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研究起点,逐渐延伸至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发展成为基性-超基性与中酸性两类岩浆并行的完整成矿理论体系。研...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汤中立院士在多年找矿实践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该理论以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研究起点,逐渐延伸至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发展成为基性-超基性与中酸性两类岩浆并行的完整成矿理论体系。研究发现,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代表的成矿区带分布有众多两类岩浆活动的叠加区,并且两类岩浆活动导致的叠加成矿作用在该区显著。其中,煎茶岭镍钴金多金属矿床形成过程经历了早期初步的超镁铁质岩浆熔离作用使成矿元素预富集,后期花岗斑岩岩浆流体成矿作用叠加之上,最终使钴镍矿和金矿均达到了大型规模。此外,该区在白雀寺基性杂岩体中新发现的何家垭镍钴矿同样具有两类岩浆叠加成矿的特征,这为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目前,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开启,以Ni、Co为代表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仍是本轮找矿工作的重中之重,两类岩浆的小岩体叠加成(大)矿作用是Ni、Co矿形成的重要地质过程。笔者通过介绍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发展过程,并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代表,提出了两类岩浆叠加成(大)矿作用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其找矿应用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做了展望,以期助力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成大矿 叠加成矿 勉略宁矿集区 煎茶岭 白雀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心怡 行鸿彦 +2 位作者 史怡 侯天浩 郑锦程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4,共10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和入侵检测系统策略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结合小世界模型理论,模拟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不改变节点原有关系的前提下增强网络连通性并降低传输能耗...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和入侵检测系统策略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结合小世界模型理论,模拟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不改变节点原有关系的前提下增强网络连通性并降低传输能耗;构建关于簇头节点和恶意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攻防博弈模型,通过收益矩阵计算节点收益,利用奖惩机制描述节点在博弈过程中选择不同策略的收益变化;引入经验加权吸引力学习算法改进传统博弈的策略更新规则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使得簇头节点能够动态更新策略选择,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入侵检测最优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算法的簇头节点检测策略扩散深度可以达到79%,该算法下簇头节点在保障自身检测收益的同时尽可能选择检测传感器网络中出现的攻击,保证网络检测率并减少网络各类资源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入侵检测 演化博弈 复杂网络 小世界模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硫化物矿床勘查研究的趋势与小岩体成矿系统 被引量:58
6
作者 汤中立 钱壮志 +6 位作者 姜常义 闫海卿 焦建刚 刘民武 徐章华 徐刚 王亚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2009年西安Ni-Cu(Pt)岩浆矿床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近10年来的勘查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岩浆硫化物矿床勘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与大型层状岩体有关的铂族矿床仍然受到关注;Sudbury矿床的特殊性和不可参照性取得了共识;小岩体矿床是勘查研究... 通过2009年西安Ni-Cu(Pt)岩浆矿床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近10年来的勘查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岩浆硫化物矿床勘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与大型层状岩体有关的铂族矿床仍然受到关注;Sudbury矿床的特殊性和不可参照性取得了共识;小岩体矿床是勘查研究的主流;通道成矿作用受到重视。以大型层状岩体Bushveld为例,介绍了其中的Merensky矿层、UG-2矿层和北翼接触带的Platreef矿床。由于中国没有发现这种大型层状岩体,因此应当重视那些中小型层状岩体中可能赋存的铂族矿床。迄今为止,除了Sudbury矿床这个特殊的实例之外,国内外所有具有经济意义的Ni-Cu矿床都寄生于小岩体中并自成一个成矿系统。这个小岩体成矿系统包含成矿背景、邻近深大断裂、原始岩浆、先导性岩浆成岩作用、继发性岩浆成矿作用以及深部熔离-分期贯入-终端岩浆房聚集成矿等。近10年的勘查实践进一步说明,这类小岩体矿床仍是中国今后的主要勘查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Noril sk-Talnakh和Voisey s Bay矿床的深部熔离-通道成矿机制,这种机制增添了小岩体成矿作用的多样性;但是,其现存空间是开放性岩浆通道还是封闭性终端岩浆房,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硫化物矿床 大型层状岩体 铂族矿床 小岩体成矿系统 Ni-Cu(PGE)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堆城与沙坪沟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刚 汤中立 +4 位作者 焦建刚 韩晓宝 仲佳鑫 魏翔 邱根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57-369,共13页
金堆城和沙坪沟钼矿床为东秦岭—大别钼矿带最典型的2个大(超大)型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通过对其基本特征、成矿时代、物质来源等特征综述及对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机制的探讨,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类型、含矿斑岩体化学组成、矿体产... 金堆城和沙坪沟钼矿床为东秦岭—大别钼矿带最典型的2个大(超大)型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通过对其基本特征、成矿时代、物质来源等特征综述及对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机制的探讨,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类型、含矿斑岩体化学组成、矿体产状形态、围岩蚀变分带、成岩成矿时间等具有相似性,矿化均受小斑岩体控制,岩控特征明显。沙坪沟钼矿化的高品位、大储量与其发育的爆破角砾岩、更充分的"流体化作用"、较长时间的热液活动及矿化斑岩体的侵位空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二者具有相似的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机制,即与含矿小岩体同源同成因的深源浅成的花岗岩基在深部发生分异演化,为浅部的含矿小斑岩体提供大量的热液和矿物质,在小斑岩体头部(或浅部)、以上和以外更大范围的构造岩或围岩中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堆城 沙坪沟 斑岩钼矿床 小岩体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成矿新探索——小岩体成矿与地质找矿突破 被引量:33
8
作者 汤中立 徐刚 +2 位作者 王亚磊 邱根雷 代俊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16,共16页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8),以及"小岩体成矿体系"(2011)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明小岩体成矿的内涵;完善了2类岩浆小岩体成矿的主要机制和10种成矿类型(基性-超基性岩深部熔离/结晶-贯入机制与中酸性岩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指出了大型岩体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本质区别及斑岩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优越禀赋(小、广、大、高、浅(潜))。同时,提出了在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工作中应注意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特征、找矿方向及重点突破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岩浆 小岩体成矿 成矿机制 成矿类型 找矿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谢米斯台地区小岩体型矿化遥感探测 被引量:9
9
作者 尹芳 刘磊 +1 位作者 张继荣 周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6,共6页
中酸性小岩体易被地质填图遗漏,严重制约了该类型矿化的发现。在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找矿工作中,首先利用ETM+数据进行小岩体扫面,进而选取重点区采用ETM+和中巴资源卫星02B HR数据进行分辨率融合后解译、识别中酸性小岩体,并利用... 中酸性小岩体易被地质填图遗漏,严重制约了该类型矿化的发现。在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找矿工作中,首先利用ETM+数据进行小岩体扫面,进而选取重点区采用ETM+和中巴资源卫星02B HR数据进行分辨率融合后解译、识别中酸性小岩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蚀变遥感异常,结合地质、化探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重点检查区域。利用此方法共解译出14个钾质花岗岩和3个黑云母花岗岩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大多被野外检查所证实。经野外检查发现了5处铜、金矿化点,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可以为西部地区地质填图和中酸性小岩体型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米斯台 ETM+ 中巴资源卫星02B星 中酸性小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 被引量:34
10
作者 汤中立 焦建刚 +1 位作者 闫海卿 徐刚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8,2,共15页
小岩体成(大)矿思想于1979年从大量找矿实践中提出,经历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实践,新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本文通过总结小岩体成(大)矿的概念、内涵、范畴,提出小岩体成大矿优越的成矿禀赋... 小岩体成(大)矿思想于1979年从大量找矿实践中提出,经历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实践,新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本文通过总结小岩体成(大)矿的概念、内涵、范畴,提出小岩体成大矿优越的成矿禀赋集中体现在"小、广、大、高、浅(潜)"的五字特征。将小岩体成(大)矿思想提升到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通过大量的矿床成因研究后,提出了两类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模式、成矿机制、成矿类型,其中镁铁质岩浆成矿表现为深部熔离(预富集)-脉动式贯入-终端岩浆房(尾部)聚集成矿,中酸性岩浆成矿表现为岩体头部成矿(气,液,矿质,流体头部成矿)与岩体前峰及外侧空间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成大矿 内涵 范畴 禀赋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岩体镍铜(铂族)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被引量:66
11
作者 汤中立 闫海卿 +1 位作者 焦建刚 潘振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103,共12页
文章进一步提出中国小岩体镍铜(铂族)矿床产出于三种地质背景,即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造山带内小侵入体和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小侵入体,分别介绍了金川、喀拉通克和白马寨三个典型矿床的地质情况。从成矿的三个必要条件(①岩浆应达... 文章进一步提出中国小岩体镍铜(铂族)矿床产出于三种地质背景,即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造山带内小侵入体和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小侵入体,分别介绍了金川、喀拉通克和白马寨三个典型矿床的地质情况。从成矿的三个必要条件(①岩浆应达到硫化物饱和;②硫化物与岩浆之间应有足够的质量比;③硫化物聚集到有限的空间成矿)出发,结合矿床实例,阐述了成矿的深部过程和深部熔离-贯入成矿模式。论述了不同尺度的区域成矿规律:①三种地质背景;②邻近深大断裂;③三种岩体-矿床的分布结构形式;④矿集区往往是由一个同源多期次上侵的岩体群组成;⑤矿床由含矿岩浆上侵的终端岩浆房组成;⑥含矿岩浆贯入成矿往往伴随一定的流动分异作用或重力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 镍铜(铂族)矿床 成矿过程 区域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新分类与小岩体成矿作用 被引量:106
12
作者 汤中立 闫海卿 +1 位作者 焦建刚 李小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镍(铜、钴)、铂族等许多重要金属矿产都产出于岩浆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是矿床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综合构造背景、侵入方式、岩体规模、矿床模式、主成矿元素等因素,对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提出了新的分类:①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 中国镍(铜、钴)、铂族等许多重要金属矿产都产出于岩浆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是矿床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综合构造背景、侵入方式、岩体规模、矿床模式、主成矿元素等因素,对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提出了新的分类:①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②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③造山带内小侵入体矿床;④蛇绿岩型矿床。认为小侵入体(小岩体)岩浆矿床是中国主要的矿床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从小岩体矿床的相关概念、3种地质背景、3种火山岩_岩体_矿床组合形式以及成矿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小岩体成矿作用。结合国内外勘查实践指出,小岩体岩浆矿床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中国应继续重点研究的主要矿床类型。最后,还讨论了小岩体矿床不仅在基性_超基性岩体中广泛发育,而且在中酸性岩体中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浆硫化物矿床 分类 小岩体 成矿作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华南小岩体找大矿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登红 何晗晗 +1 位作者 黄凡 王永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0-18,共9页
国内外一些规模很大的金属矿床常常出现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岩体附近或者小岩体本身就含矿,由此出现了"小岩体成矿"甚至成大矿的现象,如江西德兴铜矿田、湖南骑田岭钨多金属矿集区、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集区、广东贵东铀矿田等... 国内外一些规模很大的金属矿床常常出现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岩体附近或者小岩体本身就含矿,由此出现了"小岩体成矿"甚至成大矿的现象,如江西德兴铜矿田、湖南骑田岭钨多金属矿集区、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集区、广东贵东铀矿田等都存在这种现象。通过对华南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小岩体成矿多种现象的分析,认为小岩体成矿对于成矿时代、矿床类型、矿种及成因等并无特定的选择,但可能更多地反映了矿床的保存条件,而其深部往往有大岩基。大岩基周围的小岩体尤其值得重视,而孤立的小岩体可能成矿不好,大岩基内部的小岩体以往被忽视了,斜向侵位的小岩体对于结晶分异和多矿种组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华南地区目前对于小岩体成矿的问题,探讨更多的实际上是小岩体的找矿问题,而对于小岩体成矿机制的研究程度还比较低,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 成矿 找矿 华南成矿省 扬子成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镍铜铂族矿床成矿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对小岩体超大型矿床的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铭杰 汤庆艳 +3 位作者 李文渊 余明 胡沛青 李建平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9,84,共11页
超大型岩浆镍、铂族元素(PGE)硫化物矿床控制了Ni-PGE的资源量,本文根据地幔岩浆事件中Ni、Cu和PGE等在部分熔融、岩浆结晶和硫化物熔离过程的行为,讨论了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岩浆类型与规模、成矿金属元素聚集的方式、岩浆... 超大型岩浆镍、铂族元素(PGE)硫化物矿床控制了Ni-PGE的资源量,本文根据地幔岩浆事件中Ni、Cu和PGE等在部分熔融、岩浆结晶和硫化物熔离过程的行为,讨论了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岩浆类型与规模、成矿金属元素聚集的方式、岩浆演化过程中硫饱和度与硫化物液相不混溶的控制因素,探讨了流体对成矿金属的运移聚集作用等。认为地幔大规模的高度部分熔融(即要求高Mg岩浆)促使地幔硫化物及橄榄石中巨量的Ni和PGE进入岩浆,硫化物熔离富集成矿金属形成大型层状(或通道)岩体赋存的超大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幔超临界流体可能大范围内搬运聚集大量Ni-PGE金属元素,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可能有重要贡献,是小规模岩浆(小岩体)成矿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小岩体 幔源岩浆 超大型岩浆矿床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克峡希小岩体群及其铜矿找矿前景 被引量:18
15
作者 薛春纪 王洪刚 +1 位作者 赵晓波 陈黎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0-194,共15页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产有阿希、京希-伊尔曼得等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这里是否具备类似西南太平洋岛弧区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边部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地质条件?笔者针对吐拉苏金矿集区北部原"恰尔巴赫特"伴有铜矿化的岩株开...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产有阿希、京希-伊尔曼得等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这里是否具备类似西南太平洋岛弧区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边部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地质条件?笔者针对吐拉苏金矿集区北部原"恰尔巴赫特"伴有铜矿化的岩株开展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填图、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引导商业勘查,发现原"恰尔巴赫特"岩株实际上是由成群产出的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等小岩体组成的克峡希"小岩体群",其中部分小岩体中已发现斑岩型工业铜矿体。小岩体群中不同侵入体均属钙碱性系列,弧岩浆性质明显,彼此之间微量元素组成近一致且与本地区同时代火山岩微量元素组成相似,同属北天山洋向南向伊犁板块之下俯冲岛弧环境中同源岩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喷出-侵入的统一岩浆序列。在大约10 Ma期间,克峡希地区发生了4~5次同源岩浆侵入,依次形成辉石闪长岩((357.2±3.0)Ma)、石英闪长岩((356.4±2.2)Ma)、花岗闪长岩((350.8±3.8)Ma)、闪长玢岩((348.0±2.2)Ma),它们与吐拉苏地区下石炭统火山岩同时代。西天山吐拉苏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集区具备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发生发展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望实现斑岩铜矿找矿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群 岩浆过程 斑岩Cu-Au系统 克峡希 吐拉苏金矿集区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德东 王玉往 +4 位作者 王京彬 龙灵利 解洪晶 赵路通 石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2-47,共16页
对中国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岩体规模、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与其他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判别标志特征。结果表明: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 对中国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岩体规模、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与其他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判别标志特征。结果表明: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出露形态不规则,多以岩脉、岩墙或岩床形式出露,出露面积较小,多小于1km2;岩石组合多以二辉橄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苏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岩相分带明显,岩体基性程度由内向外、从下向上逐渐降低,形成"外酸内基"、"上酸下基"的特征;岩石主要为铁质拉斑玄武岩系列;配分模式和蛛网图显示,橄榄石中Ni含量较低,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过渡族元素呈现Cr、Ni相对亏损的"W"型模式,铂族元素配分模式呈现Pt、Pd含量较高的左倾,源区为幔源但具有壳源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 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地质体 判别标志 岩石组合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化隆地区小型侵入体铜镍成矿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照伟 李文渊 +6 位作者 高永宝 郭周平 王亚磊 张江伟 李侃 钱兵 张炳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92-203,共12页
位于青海省拉脊山南邻的化隆地区,发育多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基性-超基性岩杂岩体,亦是南祁连山一条非常重要的成矿岩带,其内产出与该类岩体密切相关的裕龙沟、拉水峡、亚曲等中小型岩浆铜镍矿床。通过化隆地区小型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及地球... 位于青海省拉脊山南邻的化隆地区,发育多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基性-超基性岩杂岩体,亦是南祁连山一条非常重要的成矿岩带,其内产出与该类岩体密切相关的裕龙沟、拉水峡、亚曲等中小型岩浆铜镍矿床。通过化隆地区小型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联系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相关其他地质信息,发现化隆地区含铜镍矿岩体属铁质系列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表现为Nb、Ta、Ti的亏损,所有岩石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矿石同位素研究揭示其原始岩浆在经历结晶分异后,又遭受了地壳混染作用,以及富Si地壳物质的加入,产生硫化物的熔离作用而成矿。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认识,认为南祁连化隆地区的成岩成矿可能与形成时的俯冲相关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侵入体 铜镍 成矿特征 化隆 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中立 段俊 +4 位作者 徐刚 钱壮志 闫海卿 焦建刚 陈阳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5-1025,F0002,I0001-I0008,共20页
镍、铜、铂族、钨、锡、钼等关键矿产主要产于小岩体和/或附近的围岩中。系统阐述了小岩体成(大)矿的机制,并以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为例,总结成矿理论的主要科学问题;依据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找矿突破实例,针对镁铁—超镁铁质... 镍、铜、铂族、钨、锡、钼等关键矿产主要产于小岩体和/或附近的围岩中。系统阐述了小岩体成(大)矿的机制,并以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为例,总结成矿理论的主要科学问题;依据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找矿突破实例,针对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从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中总结成矿要素,提出了快速筛选含矿岩体的评价方法。大量勘查成果表明: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对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矿床 小岩体成(大)矿 成矿机制 找矿突破 Cu-Ni-PGE硫化物矿床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成矿要素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岩体成大矿”的核心——岩浆通道系统成矿原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谢炎 陈列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小岩体成大矿"是根据我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找矿勘探实践提出的独创性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现今被广泛研究的"岩浆通道系统成矿"。结合典型的矿床实例,系统分析总结了产于岩浆通道系统上小型含矿岩体的主要特征、小岩体... "小岩体成大矿"是根据我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找矿勘探实践提出的独创性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现今被广泛研究的"岩浆通道系统成矿"。结合典型的矿床实例,系统分析总结了产于岩浆通道系统上小型含矿岩体的主要特征、小岩体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关键因素以及岩浆通道系统型矿床的找矿方向和标志,以期促进对该类型矿床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成大矿 岩浆通道系统 岩浆矿床 岩浆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大地构造深部成因与浅部成矿特征遥感综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永江 耿树方 李长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4-727,共14页
大地构造受地球深部动力活动控制这个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地处新疆、甘肃、内蒙三省(区)交汇部位的北山及附近地区大地构造的综合分析,认为北山地区在构造上形成于塔里木、中朝与蒙古三大板块构造汇聚挤压环境,但对其影响... 大地构造受地球深部动力活动控制这个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地处新疆、甘肃、内蒙三省(区)交汇部位的北山及附近地区大地构造的综合分析,认为北山地区在构造上形成于塔里木、中朝与蒙古三大板块构造汇聚挤压环境,但对其影响最为主要的是塔里木板块的向北移动造成的北山地区的古洋闭合。同时,进一步的深部构造运动使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北山造山带,造成北山造山带的断裂构造具有多向北倾的特点。这种区域性的由南向北挤压俯冲构造对于浅部成矿具有重要影响。已知的许多矿床均分布于规模较大的中酸性岩基北侧,并多与北倾逆冲断裂带及小岩株(群)关系密切,由于与断裂构造具有多向北倾,使得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基总体上也具有向北倾的特征,并导致后来的成矿岩浆能够侵入就位在岩基北缘,这为人们在类似地区寻找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提供了一种重要找矿方法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深部俯冲 浅部反向逆冲断裂带 岩基倾斜侵入 小岩珠与火山碎屑岩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