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时空分异研究
1
作者 龙训建 李天阳 +4 位作者 罗宏森 叶琰 叶勇 张钰欣 王子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4,共13页
水土流失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区域降雨侵蚀时空异质性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基于重庆市32个国家级气象站点2009-2022年逐小时降雨数据,应用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 水土流失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区域降雨侵蚀时空异质性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基于重庆市32个国家级气象站点2009-2022年逐小时降雨数据,应用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密度的时空分异性。结果表明:(1)各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密度年际变化的标准差为340.01~687.17 MJ·mm/(hm^(2)·h)和0.15~0.21 MJ/(hm^(2)·h·a),变异系数为0.16~0.25和0.05~0.08;年内分布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夏季降雨侵蚀力占比50.78%~55.72%;侵蚀密度作为非共识性指标,在揭示侵蚀风险方面比降雨侵蚀力更为敏感。(2)在年际变化中,降雨侵蚀力的年均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的部分区域,低值区位于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年降雨侵蚀力最大值出现在2021年大巴山生态屏障区的城口县,达4 676.44 MJ·mm/(hm^(2)·h),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的永川区,仅806.25 MJ·mm/(hm^(2)·h);季节尺度上,春季高值区发生在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夏、秋时段的高值区出现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区域,冬季整体变化较弱。(3)降雨侵蚀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高值区分布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低值区分布在大娄山生态屏障区;季节尺度上的高值区存在空间差异,春季高值区发生在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夏季高值区发生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的部分区域,秋、冬季高值区发生在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降雨侵蚀力 侵蚀密度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时空分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沛显 刘莹 +1 位作者 李铁男 李恩重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7-369,共13页
[目的]基于生态优先视角构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探究区域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核算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文连通... [目的]基于生态优先视角构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探究区域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核算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文连通与水体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WAT模型对牡丹江市进行主流域与子流域划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通过InVEST模型对2002,2012和2022年各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进行定量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使用Geoda软件在格网尺度下对土壤保持等功能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项服务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及其时序变化,最终结合数值与权重核算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解释降水、DEM等因素对各项服务功能的贡献。[结果]牡丹江市土壤保持与水土保持碳汇成协同关系,水质净化与水土保持碳汇、土壤保持均呈权衡关系,研究时段内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各年均值为0.327 5,0.325 6和0.332 7,呈先微降后上升趋势。[结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较研究初期得到提升,绥芬河水系区域均值表现优于其他区域,牡丹江水系区域对总量贡献上最大,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性受降水、地形、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权衡与协同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生态清洁小流域功能分区与治理措施功能匹配性研究
3
作者 陈家东 张鹏 +5 位作者 郭建超 齐实 卢旭东 左琴 吴慧 陈益壮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3-753,共11页
为探究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国土空间管控主导下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匹配性,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地方国土空间管控和水土保持规划等政策的小流域功能分区方法,将海南岛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并以近年来建设的42条小流域为研究... 为探究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国土空间管控主导下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匹配性,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地方国土空间管控和水土保持规划等政策的小流域功能分区方法,将海南岛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并以近年来建设的42条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投资建立措施与功能的匹配性评价模型,评估小流域的治理措施与其所在功能分区的匹配性。结果表明,1)在绿色农产、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谐宜居、休闲康养五类功能分区中,绿色农产分区面积最大,占海南岛总面积的37.2%,功能定位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主要措施是生产道路建设、保土耕作等。2)绿色农产分区是近年来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分区,但措施布设、投资与其功能定位存在偏差。20条小流域中有16条匹配性等级为“中等”以下,其他分区功能匹配性较高。3)总体上,匹配性等级为“中等”及以上的占59.5%;“中等”以下的占40.5%,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农产分区。未来在绿色农产分区内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时应增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措施的投资比重,提高措施投资与流域功能的匹配性。该研究为海南岛及类似地区的小流域功能分类及建设方向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功能分区 投资评价法 功能匹配性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4
作者 王兴怡 赵锦梅 +3 位作者 付殿霞 王子心 梁秦杨 李小刚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2,共9页
[目的]探究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以期为祁连山东段森林水文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该地区常见的青杄林、祁连圆柏林、高寒灌丛、高寒草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及土壤水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目的]探究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以期为祁连山东段森林水文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该地区常见的青杄林、祁连圆柏林、高寒灌丛、高寒草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及土壤水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结果]青杄林枯落物蓄积量(4.60 t·hm^(−2))分别是祁连圆柏林(1.06 t·hm^(−2))、高寒灌丛(0.52 t·hm^(−2))、高寒草地(0.46 t·hm^(−2))的4.34、8.85、10.00倍;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1.04~7.99 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0.56~3.76 t·hm^(−2),表现为青杄林(3.76 t·hm^(−2))最大,祁连圆柏林(1.51 t·hm^(−2))、高寒灌丛(0.84 t·hm^(−2))次之、高寒草地(0.56 t·hm^(−2))最小;在0~40 cm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毛管持水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高寒草地植被类型区;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青杄林植被类型区。[结论]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评价结果为青杄林(0.570)>祁连圆柏林(0.424)>高寒草地(0.402)>高寒灌丛(0.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功能 典型植被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灌丛化草地灌木去除管理措施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怡 胡健 +6 位作者 周青平 王弘宇 陈江枚 王三欣 王嘉琪 马文婷 孙欢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2-1923,共12页
在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灌木扩张趋势,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但是高寒草地灌木去除管理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流失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评估了青藏高原东缘典型自然草地、自然灌丛化草地、去除灌木... 在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灌木扩张趋势,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但是高寒草地灌木去除管理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流失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评估了青藏高原东缘典型自然草地、自然灌丛化草地、去除灌木冠层和根草地、去除灌木冠层草地之间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在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而其最大入渗量、流失量多集中在0~10 cm土层;灌丛化草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具有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与自然草地相比,灌丛化草地增强了土壤水分的入渗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源涵养能力;降雨量显著影响自然草地水源涵养能力,除了去除灌木冠层草地在去除初期外,2种去除方式也都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能力,而去除灌木冠层和根比仅去除灌木冠层处理的水源涵养能力更稳定。总的来说,这些结果可为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草地灌丛化 土壤水分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营造枫香林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毕光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2,95,共6页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伐迹地更新杉木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旌德县国有蔡家桥林场枫香林和二代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杉木二代林和枫香林,两种...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伐迹地更新杉木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旌德县国有蔡家桥林场枫香林和二代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杉木二代林和枫香林,两种林分的林龄为18 a,分别设置3个重复样地,采集地表凋落物层和0~50 cm土壤层样品,对比分析两种林分凋落物层蓄积量和持水性能、土壤性质指标和持水能力。结果表明:枫香林凋落物层蓄积量低于杉木林,而平均最大持水率显著高于杉木林,两林分凋落物层有效拦蓄量无显著差异;与杉木林相比,枫香更新造林18 a后,土壤pH显著升高,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和交换性钾质量摩尔浓度显著提高;土壤密度有所降低,非毛管孔隙度显著提高。0~50 cm土层,枫香林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2705、489 t/hm^(2),显著高于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选择枫香更新造林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枫香 采伐迹地 土壤特性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生产-生活协同的小流域分类方法与实证
7
作者 谭露 郑伊铃 +5 位作者 张嫱 周璐 刘霞 杨逸辉 张雪 王海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小流域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立足于生态保护与生产-生活功能发展的协同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逐级判别法等建模方法,开展小流域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提出小流...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小流域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立足于生态保护与生产-生活功能发展的协同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逐级判别法等建模方法,开展小流域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提出小流域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从生态安全出发,分为生态高敏感型、中敏感型和低敏感型,二级类以生产-生活主导功能为依据,分为产业集聚型、绿色发展型、城镇宜居型、美丽乡村型、景观休闲型和生态保育型。2)从生态、生产、生活3个维度确定14项指标,构建小流域分类的生态敏感性多准则判别模型和生产-生活主导功能逐级判别模型。3)对江苏省3909条小流域进行分类,一级类中生态低敏感型占62.98%;二级类中绿色发展型、生态保育型和景观休闲型分别占23.92%、23.10%和20.13%,美丽乡村型和城镇宜居型分别占17.32%和10.69%,产业集聚型仅占4.83%。实地调研发现,分类结果符合小流域实际状况,针对各类型小流域提出的综合治理主导方向与发展重点可为小流域分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分类 生态敏感性 功能识别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时空分布特征
8
作者 谢红娟 杨彩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展了湖南省2000,2005,2010,2015,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①湖南省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4.39~334.52 g/(m^(2)·a)(以C计)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呈现中间较高且向四周递减的变化趋势;海拔高程介于-12~2081 m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区域起伏较大,东部区域相对平缓;坡度介于3.3°~76.7°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可蚀性值介于0.011~1.411之间,土壤可蚀性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趋势,由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并提高。②湖南省2000—2020年水土保持量介于8.75~185.97 t/hm^(2)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以一般重要区和重要区为主,一般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极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随时间由一般重要区、极重要区向重要区过渡。[结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是导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及机理
9
作者 杜园园 刘士鑫 +2 位作者 谭美仙 向冬蕾 陈运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0-177,188,共9页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一般重要地区分布较少,分布在玉溪市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元江县;重要地区分布较离散,多分布在玉溪市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红塔区、江川区、海通县、澄江市;极重要地区分布较广,涵盖了玉溪市各县区,主要分布在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华宁县;在不同重要性等级中,耕地和林地的总面积占比较大,耕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负相关,林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正相关,随着重要性等级的变化,二者呈此消彼长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维护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超 王治国 +2 位作者 凌峰 纪强 孟繁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9,共10页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及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对于水土保持的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功能的概念、类型确定原则和功能类型,阐述了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及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对于水土保持的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功能的概念、类型确定原则和功能类型,阐述了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的评价方法,以及各基础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太行山东部山地丘陵区为例,举例说明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基础功能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各功能的区域比例,提出8个一级区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方向,维护和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将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基础功能 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状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56
11
作者 王贵霞 李传荣 +3 位作者 许景伟 齐清 王月海 王卫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通过对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和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贮水能力明显优于纯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2 ) 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涵养水源能力大小依次为草地>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纯林&... 通过对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和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贮水能力明显优于纯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2 ) 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涵养水源能力大小依次为草地>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纯林>柽柳林>刺槐纯林;表层土壤高于底层土壤;(3)各植被类型枯落物的饱和持水率在10 5 12 % 4 5 3 6 4 % ,水容量在4 5 833 17t/hm2 之间;刺槐纯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大;(4) 5种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量在14 76 6 6~1870 38t/hm2 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状 水源涵养功能 植被类型 沙质海岸 涵养水源 土壤蓄水量 贮水能力 表层土壤 混交林 枯落物 纯林 刺槐 持水率 水容量 草地 黑松 林地 柳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典型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差异 被引量:47
12
作者 胡健 吕一河 +3 位作者 张琨 陶蕴之 李婷 任艳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38-3349,共12页
土壤水分是"绿水"重要的储存,连接植被与水文系统的纽带。水源涵养功能是山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这种功能主要体现是生态系统将水分保持在系统内的过程和能力,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地形)。通... 土壤水分是"绿水"重要的储存,连接植被与水文系统的纽带。水源涵养功能是山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这种功能主要体现是生态系统将水分保持在系统内的过程和能力,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地形)。通过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土壤属性、土壤温湿度和降雨2个生长季的野外调查与观测,以及计算水源涵养功能指标来评估3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涵养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1)灌丛和青海云杉林下有机质、粉粒和砂粒含量、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孔隙度等土壤属性值高于草地,而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低于草地;(2)青海云杉林的根区土壤累计入渗量高于灌丛和草地,草地土壤水分损失较灌丛和青海云杉林更快;(3)整个生长季内青海云杉林和灌丛土壤湿度明显高于草地湿度,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指标值多大于1。这些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较灌丛和草地具有更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因此,研究结果能为国内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排露沟 土壤水分 水源涵养功能指标 可持续发展 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148
13
作者 孙长忠 黄宝龙 +2 位作者 陈海滨 刘增文 温仲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4,共8页
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为代表,就主要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分别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广泛调查与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植被均有导致深层土壤干化的可能.干化层的出现,是人为高密度粗放经营,造成了水分长期亏损... 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为代表,就主要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分别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广泛调查与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植被均有导致深层土壤干化的可能.干化层的出现,是人为高密度粗放经营,造成了水分长期亏损的累积结果.它的存在已对林木的生长及林分的稳定构成了威胁.经对残塬沟壑区人工林地水分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定位观测,以及对该区土壤、气候特点的分析,认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该区森林植被难以发挥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 土壤干化 涵养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高原杨树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退化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立博 余新晓 +3 位作者 陈丽华 贾国栋 常晓敏 刘自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坝上高原不同退化程度杨树人工林对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退化的影响,于2016年7—9月在张北县进行样地调查,对不同退化程度杨树人工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林下枯落物储量表现为轻度退化(24.6... 为探究坝上高原不同退化程度杨树人工林对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退化的影响,于2016年7—9月在张北县进行样地调查,对不同退化程度杨树人工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林下枯落物储量表现为轻度退化(24.68t/hm^2)>中度退化(13.43t/hm^2)>重度退化(3.66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轻度退化(29.28t/hm^2)>中度退化(23.18t/hm^2)>重度退化(3.30t/hm^2),最大持水量为轻度退化(34.90t/hm^2)>中度退化(24.13t/hm^2)>重度退化(3.86t/hm^2),最大持水率表现为轻度退化(228.80%)>中度退化(228.70%)>重度退化(119.94%),枯落物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符合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2)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容重范围为1.65~1.80g/cm^3,毛管孔隙度为27.42%~33.64%,总孔隙度为29.97%~38.57%;(3)林地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稳渗速率表现为中度退化(3.32mm/min)>轻度退化(2.58mm/min)>重度退化(2.44mm/min)。坝上高原退化杨树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处在较低水平,随退化程度增大而显著下降。因此,在森林经营中应注意合理的树种选择,对退化较严重的林地通过补植其他树种或促进更新进行修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杨树人工林退化评价及相关恢复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高原 退化 枯落物 土壤 持水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79
15
作者 余新晓 吴岚 +2 位作者 饶良懿 李静锐 杨永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撑与维持着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它已受到当今世界普遍关注。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运用生态服务功能理论可以正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并为合理的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本文在总结Costanza...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撑与维持着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它已受到当今世界普遍关注。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运用生态服务功能理论可以正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并为合理的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本文在总结Costanza等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对保护和改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效用。认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包括保护和涵养水源、保护和改良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和防风固沙等功能。另外,本文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和水土保持林草措施3个方向为上述功能筛选了10个评价指标,且为各个指标分别建立了评价方法。这些指标及方法将有助于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水土保持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柏木纯林不同改造措施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黎燕琼 龚固堂 +5 位作者 郑绍伟 陈俊华 慕长龙 朱志芳 吴雪仙 牛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4-943,共10页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稳定性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突显;严重威胁着长江下游生态安全,亟需进行林分改造。为了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在川中丘陵区开展了以不同带宽强度的带状采伐和采伐带补阔的林分改造试验。以2005年改造林分为对象,研究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大面积林分改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总体降低了林分的林冠截留,截留量大小表现为:对照>10m带宽改造林分>8m带宽改造林分>6m带宽改造林分>4m带宽改造林分。(2)林下灌草生物量鲜重和截留量8m改造林分最大,其次6m改造林分>10m改造林分>4m改造林分>对照林分。(3)枯落物量和持水均以对照高于改造林分,但总体数值较小;各改造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4)改造林分土壤孔隙度与贮水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林分;并以8m和10m改造强度林分数值最大。(5)照林分地表总径流深极显著性低于各带宽改造强度林分;总产沙量则对照(产沙总量达1262.52kg/hm2)极显著性高于改造林分(499.25—484.95 kg/hm2),不同改造强度林分间的产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改造林分水土保持综合功能看,8m改造林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柏木纯林 林分改造 水土保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德生 陈伟豪 +2 位作者 吕能辉 余新晓 范志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1,151,共5页
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W/D三层体系结构,实现GIS和MIS的紧密结合,克服了C/S结构的客户端维护量大的弱点,发挥B/W/D结构良好的数据交互能力和便于集中控制、维护简单的优点,充分利用了GIS优越的空间分析、直观的信息表达功能... 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W/D三层体系结构,实现GIS和MIS的紧密结合,克服了C/S结构的客户端维护量大的弱点,发挥B/W/D结构良好的数据交互能力和便于集中控制、维护简单的优点,充分利用了GIS优越的空间分析、直观的信息表达功能和MIS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功能。系统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必需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检索,利用地图、文字、表格、影像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表达。通过开发的水土流失估算模型,可对将要进行开发的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估算,同时可以载入遥感影像图,为水土流失状况的对比、分析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效果,也可利用GPS接口转入GPS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地块数据自动、批量录入、更新,实现系统专题图等数据的动态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水土保持 管理信息系统 GIS GPS RS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技术 系统设计 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灵山林区不同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被引量:69
18
作者 莫菲 李叙勇 +1 位作者 贺淑霞 王晓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5009-5016,共8页
森林植被发挥着涵养水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降水的截留与再分配;调节河川径流,调节林内小气候,减小林内地表蒸发,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表侵蚀等。通过对几种林分各层拦蓄降水和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用综合评定法... 森林植被发挥着涵养水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降水的截留与再分配;调节河川径流,调节林内小气候,减小林内地表蒸发,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表侵蚀等。通过对几种林分各层拦蓄降水和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用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出综合功能最好的林分,以期为北京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在测定东灵山4种森林植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蓄水和土壤保持功能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定法对4种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的林冠层截留各不相同,在雨季(69月份)辽东栎林的截留率最大,华北落叶松的最小;枯落物最大持水深以辽东栎林的最大,油松的最小;土壤水文特性各异,0 80 cm土层平均容重以落叶阔叶林的最小,华北落叶松的最大;稳渗速率以落叶阔叶林的最大,油松的最小,初渗速率以辽东栎林的最大,油松的最小。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综合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落叶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常绿阔叶灌丛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综合能力评价值(0.1039)比其它植被类型少3个数量级,说明其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明显优于其它植被类型。由此可见,树种组成丰富、林下灌草盖度高、枯落物储量多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能力最强,优于单一的阔叶林,而油松林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森林植被 水源涵养功能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103
19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8-172,共5页
In order to expound the role of litter in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s of litter in Chinese pine stand have been studied,using the method of location monitor combined with ... In order to expound the role of litter in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s of litter in Chinese pine stand have been studied,using the method of location monitor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experiment.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nterception rate of the litter is 12.4%,it’s retarding effect on runoff is related to litter thickness,slope and runoff depth.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 between them is ΔT =13.490· l 0.245 · α -0.200 · q -0.186 ,the annual soil evaporation restrained by litter of 2 cm in thickness is 138 6mm,and the litter of 1 5 cm in thickness can decrease the splash erosion by 97 5% and increase soil antiscourability by 96 7%.Compared with the bare slope,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covered with litter are improved obviously.All these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of forest and the estabishment of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st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林 枯枝落叶层 水土保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白盆珠水库水源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骆土寿 李意德 +1 位作者 陈德祥 许涵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通过对广东省白盆珠水库水源林土壤类型调查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库区水源林水平地带性土壤属赤红壤,山地土壤垂直带谱明显,分布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顶灌丛草甸土4个类型。土壤容重约为1.338g·cm-3,随... 通过对广东省白盆珠水库水源林土壤类型调查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库区水源林水平地带性土壤属赤红壤,山地土壤垂直带谱明显,分布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顶灌丛草甸土4个类型。土壤容重约为1.338g·cm-3,随海拔升高土壤砂粒含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在45%~50%,非毛管孔隙度在5%~9%之间,毛管孔隙度35%~50%。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在30%~50%,即50~60mm,变化不大;蓄水容量有较大区别,范围在500~850t·hm-2,灌丛草甸土最大,针阔混交林次之,沟谷阔叶林最小;排水能力约在130~180t·hm-2,并以灌丛草甸土为最大,次生阔叶林为最小。该库区水源林土壤的排水和蓄水容量分别为62.69万t、316.29万t,消洪补枯能力明显。但水源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较小,蓄水量小于广东各种有林地森林类型平均蓄水量,所以该库区的水源林还需加强保育,以提升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林 土壤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能力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