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的可视化分析——基于《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0-2015年刊载文献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超华 闫守轩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45,共6页
以美国SSCI数据库中教师教育研究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0-2015年刊载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中的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技术,对美国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领域发展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 以美国SSCI数据库中教师教育研究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0-2015年刊载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中的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技术,对美国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领域发展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进行分析表明:多元文化教师培养、教师知识基础、教师教育改革、连续性教师职业指导是美国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在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各大前沿主题中,教师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一直保持着稳健的演进趋势。以视频分析和量化研究为代表的新型研究方法正成为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最新前沿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师教育研究 多元文化教师培养 教师知识基础 教师教育改革 连续性教师职业指导 视频分析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生全 李霓 +6 位作者 宋萑 荣晴 李洪修 王萌萌 雷浩 马玉林 曾文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应着重将培养模式向“思维发展导向”转型、实践场域向“技术嵌入型”重构、制度环境创新向弹性化动态化转变等;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数据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规模化、人机协同重构师生互动的深度、人文关怀守护教育本质的温度;三是应对课程知识形态变化需重塑知识选择标准、重构知识组织方式、规范知识表达过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DeepSeek驱动的教师教材使用需基于“思维过程可视化——文化认知与伦理嵌入——生成性交互积累”的三维智能要素,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特色化地运用教材、协同化地反思教材使用等;五是DeepSeek赋能深度学习评价需关注评价指标生成的众智叠加、评价方法的教学融入和评价数据处理中的算力支持,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数字化赋能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课程知识形态 教师教材使用 深度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与KDL教学模式生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晓赞 徐勤萍 +3 位作者 杨燕国 郭富强 陈美媛 金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成效,发现,其以“教育之问”重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之需”重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之要”重设多维互动的教学策略频谱,以“教育之为”重建激励增值的学习评价,不仅为解决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三不”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还促进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获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陶熔志趣品性。基于此,创新生成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KDL教学模式,以知之(Knowit)、行之(Doit)、乐之(Loveit)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新样态,在课堂上实现从单纯“教知识”到全面“育人”的转变,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 KDL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内涵逻辑、模型框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生全 张俊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在国家战略逻辑、教育变革逻辑、理念行动逻辑维度高度耦合。考察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系统的理论模型,建构形成一个“价值共创—利益调适—制度优化—数字技术”整合性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进路:弥合“数字鸿沟”,建构基于公平正义、注重公众需求的教育治理理念观;打破“数字孤岛”,建构基于协同治理、强调利益调适的教育治理组织观;纾解“技术悬浮”,建构基于高效交互、突出预诊施策的教育治理行动观;防范“唯数据论”,建构基于精准循证、保持适度韧性的教育治理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 内涵逻辑 模型框架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建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F0002,共13页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强调人是教育的原点,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面对的人是现实的人。核心话语是中国特色教育学独有的话语,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核心话语,立德树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具体话语是基础话语和核心话语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健全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实践话语。三种话语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话语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教育本质 话语体系 基础话语 核心话语 具体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果导向“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7
作者 亢洁 杨帆 +1 位作者 张万虎 刘文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61,共5页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脱离行业需求的痛点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确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反向设计教学内容。依托课程团队自主设计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农业巡检机...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脱离行业需求的痛点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确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反向设计教学内容。依托课程团队自主设计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农业巡检机器人实验平台,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玉米叶片病虫害检测作为实践案例,深入探讨成果导向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工程案例为驱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教学改革 实践案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课改后农村学校教学变革发生了吗——基于全国5省6县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杨卫安 韩善缘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新世纪后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时间,弄清楚课程改革在农村取得的成效,有没有促进农村学校教学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议题。对全国5省6个县(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教学变革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传... 新世纪后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时间,弄清楚课程改革在农村取得的成效,有没有促进农村学校教学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议题。对全国5省6个县(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教学变革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体现在新课改理念被普遍认同,但课堂“传统三中心”仍未根本扭转;教学方法趋向多元化,但中老年教师依然偏重传统教学;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但对所教知识的整合能力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但效果还需加强;已认识到多元评价的重要性,但“唯分数”问题依然突出;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学校课堂使用率提升,但偏远地区和老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农村教学深度变革受到教师主体、评价导向、外部支持、制度保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未来,需要多举措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课改执行能力;完善学生和教师评价体系,正确引导课改方向;强化外部支持,形成支持课改实施的良好社会生态;完善监督与反馈体系,为课改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变革 教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署改革背景下院所实践教育基地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王君 任志远 +2 位作者 董志刚 罗华 刘敏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148-150,154,共4页
实践教育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其动手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以山西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为背景,以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结合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实践教育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其动手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以山西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为背景,以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结合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院、所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及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这对于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署改革 实践教育基地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五唯立四维”: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破立识别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朱德全 刘璐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80,共20页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评价改革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体,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不破不立的总体原则。本文立足基础教育实践视域,从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破”与“立”两方面展开实证研究,以...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评价改革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体,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不破不立的总体原则。本文立足基础教育实践视域,从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破”与“立”两方面展开实证研究,以期通过“破”除“唯”与“立”新“维”的双向发力,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助力和参考。一方面,通过对全国范围内1355名基础教育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破五唯”的政策认知、情意认同和行为趋向水平,识别当前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破五唯”的落地状况。研究发现,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破五唯”的政策认知薄弱,内生动力不足;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成效受到教师多样化背景的影响;基础教育教师对“破五唯”的政策认知、情意认同和行为趋向水平密切相关,能够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本研究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位专家开展了两轮专家征询,构建了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立四维”的价值体系,包括“立德”“立志”“立能”“立行”四个一级维度及下属20个二级维度,据此提出以“立四维”的价值体系综合引领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具体包括: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应以“立德”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以“立志”突破“五唯”的边界与限度;以“立能”聚焦个体能力的全面发展;以“立行”转向具体个人的实践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基础教育 破五唯 立四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改革驱动下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赋能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11
作者 李光衿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7,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国际化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文章聚焦“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驱动下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其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三教”改革为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推动了师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国际化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文章聚焦“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驱动下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其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三教”改革为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推动了师资、内容与方法的革新,而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也对“三教”改革提出了新需求。从赋能机制来看,其在经济领域助力国际贸易、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在文化层面增进国际交流、传承本土文化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人才生态上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素质、促进人才多元化发展与知识流动;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提升旅游、公共卫生和交通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在实践路径上,通过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及以城市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策略,实现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城市国际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跨文化思辨 城市国际化建设 赋能机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林科背景下“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12
作者 张国梁 李会平 许中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75-278,282,共5页
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探索新林科背景下价值引领的“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从新目标育人机制建设、跨学科培养机制建设、多路径实践机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总体... 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探索新林科背景下价值引领的“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从新目标育人机制建设、跨学科培养机制建设、多路径实践机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重构课程体系、建立项目式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体系、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深化拓展劳动教育;进而列举多元协同育人实施效果;最后指出进一步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实践表明,“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政用 新林科 多元协同 模式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构建与探索
13
作者 范庆锋 邹洪涛 +3 位作者 王展 安晶 何娜 党秀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领域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修改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营造思政氛围、丰富教学手段、科研反哺教学和完善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探讨环境土壤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壤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科研反哺教学 课程与实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森林保护学课程多维度教学改革与实践
14
作者 玉舒中 杨振德 胡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51-155,共5页
为适应林业绿色发展需求,广西大学林学专业于2022年将森林昆虫学和林木病理学两门核心课程整合为森林保护学一门课程。该研究针对合并后的课程,从知识体系重构、学习空间拓展、教学安排优化及课程思政融入4个维度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 为适应林业绿色发展需求,广西大学林学专业于2022年将森林昆虫学和林木病理学两门核心课程整合为森林保护学一门课程。该研究针对合并后的课程,从知识体系重构、学习空间拓展、教学安排优化及课程思政融入4个维度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明确基本知识点并构建模块化内容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优化与重构;同时,建设多元化教材体系与学习空间,丰富教学资源与学习途径;此外,优化教学安排,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厚植“五林”情怀,坚定学生为林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服务的使命与担当。实践结果显示,这些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成果导向教育) 森林保护学 课程改革 多维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尹大庆 柴权进 +1 位作者 王品魁 杨柯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132-136,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核心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机械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探讨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感知到认知、基础到特色、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核心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机械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探讨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感知到认知、基础到特色、研究到创新的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动物生理学课程为例
16
作者 姜锦鹏 赵春芳 李小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73-275,共3页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为例,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提炼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为例,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提炼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知识点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培养农科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生态文明观、法治意识、创新意识、“一懂两爱”情怀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农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17
作者 邢泽炳 乔冰 +1 位作者 王孝国 张艳杰 《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评估与评价,是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接轨而推行的一项考核制度,是国家之间实现工程人才互认的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评估与评价,是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接轨而推行的一项考核制度,是国家之间实现工程人才互认的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程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目标,以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开展工程实践的体系化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论述本科院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实践能力 农业工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李晓琼 陈俊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着教育资源与设施不足、科研与教学分离等多重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该文深入探讨“理论+案例”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虚实结合”的强化实践模式、“跨界协同”的拓展延伸途径,以及“产教科融合”的创新实践机制,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卓越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气象学人才,为农林领域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农林类气象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内涵、逻辑起点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长吉 姜栋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践取向”的内涵。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哲学理论的产物,是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学思想的延伸,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的拓展。教学方法向“实践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向“知行合一”转变以及评价方式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基础教育 学科实践 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读教育在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屈高扬 齐明芳 +4 位作者 齐红岩 李天来 董辉 张布 刘玉凤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30-134,共5页
耕读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承中国农耕文化,培养新时代的农业人才,是培养涉农高校人才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全面加强耕读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涉农高校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同时也是传承我国... 耕读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承中国农耕文化,培养新时代的农业人才,是培养涉农高校人才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全面加强耕读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涉农高校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同时也是传承我国农耕文明和承担强农兴农使命职责的必然要求。该文以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将耕读教育融入到农业人才培养当中。通过加强学生耕读文化学习,增强学生爱国爱民之情怀,同时将教育教学与设施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设施农业专业知识水平和生产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培养出兼具时代气息和学科特色的知农爱农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涉农高校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实践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