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暴行入罪论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立众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42,共12页
暴行在多数国家与地区均属于侵犯他人身体的基础性犯罪。暴行罪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固有犯罪,并非外来犯罪。清末变法时,暴行罪作为违警罪被规定在《违警律》中,未被冈田朝太郎写入刑法典,以致清末变法至今,我国各个刑法典再无暴行罪的规... 暴行在多数国家与地区均属于侵犯他人身体的基础性犯罪。暴行罪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固有犯罪,并非外来犯罪。清末变法时,暴行罪作为违警罪被规定在《违警律》中,未被冈田朝太郎写入刑法典,以致清末变法至今,我国各个刑法典再无暴行罪的规定。暴行(殴打)具备犯罪的本质,认为其没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观点经不起推敲。为保护国民的意志自由,合理处理防卫案件与犯罪未遂案件,避免罪名的无限膨胀,我国刑法应当优先增设暴行罪这类基础性犯罪。如果增设暴行罪,需要仔细设计罪名、罪状、法定刑与条文序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行罪 殴打 基础性犯罪 犯罪本质 意志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绑架罪情节加重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铭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4,共8页
在《刑法修正案(九)》将杀害被绑架人和故意伤害致被绑架人重伤、死亡并列规定为绑架罪法定刑升格条件,并将法定刑修改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情况下,应当将"杀害被绑架人"理解为故意杀人并且造成被绑架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形,包括... 在《刑法修正案(九)》将杀害被绑架人和故意伤害致被绑架人重伤、死亡并列规定为绑架罪法定刑升格条件,并将法定刑修改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情况下,应当将"杀害被绑架人"理解为故意杀人并且造成被绑架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形,包括杀人既遂、未遂和中止在内。"杀害被绑架人"是情节加重犯,是将故意杀人致人重伤、死亡之结果作为绑架罪法定刑升格的加重情节,不是结果加重犯、结合犯、包容加重犯等犯罪形态。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过失致人重伤或死亡、故意杀人致人轻伤、故意杀人预备等情形,既不宜作为独立的犯罪与绑架罪数罪并罚,也不宜作为绑架罪加重构成的未完成形态,而应根据包括一罪理论,作为绑架罪基本犯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罪 杀害被绑架人 基本犯 情节加重犯 包括一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犯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在“法定犯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刑法典中的自然犯处于尴尬的境地,其数量已经是相对少数,且自然犯与法定犯一体化的立法模式状况百出,而法定犯自身在多个层面上也存在不足。在此背景下,挖掘自然犯的价值有其现实意义,自然犯能够帮助维护... 在“法定犯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刑法典中的自然犯处于尴尬的境地,其数量已经是相对少数,且自然犯与法定犯一体化的立法模式状况百出,而法定犯自身在多个层面上也存在不足。在此背景下,挖掘自然犯的价值有其现实意义,自然犯能够帮助维护和强化社会的基本道德,为公众提供刑法权威的心理支撑,而且为法定犯的入罪与刑罚设置提供基准。为了巩固自然犯的价值,实行立法双轨制是必要的选择。立法双轨制不但能够保持自然犯刑法典的稳定,还能够为公众在心理上区分自然犯和法定犯奠定基础,避免人们因为对于自然犯的憎恶而迁怒于法定犯,从而导致重刑化倾向,侵害国民的自由与权益。采取立法双轨制能够为现行刑事立法模式提供一条新的建构性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犯 法定犯 基本道德 当代价值 立法双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被引量:2
4
作者 樊丽娜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进入 90年代后 ,信息法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本文根据已有的信息法学研究成果 ,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了信息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信息安全与犯罪、信息法律体系 ,并在最后提出加强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法学学科建设。
关键词 信息法学 基础理论 信息安全与犯罪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两代的公罪与私罪制度
5
作者 许颖 曹铂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中国古代将官吏犯罪区分为公罪和私罪,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吏治的清明。明清两代的律、例、令、会典等条文中就有对公罪和私罪的相应规定。本文从明清两代的公罪与私罪的基本概念、具体规定、实际运行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深... 中国古代将官吏犯罪区分为公罪和私罪,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吏治的清明。明清两代的律、例、令、会典等条文中就有对公罪和私罪的相应规定。本文从明清两代的公罪与私罪的基本概念、具体规定、实际运行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罪 私罪 基本概念 运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压力下的警力资源不足之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8,共13页
中国警力资源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中国警力资源不足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犯罪压力太大,而不是警民比例"太低",警民比例"低"是受认识和计算方法的影响所至,仅用警民人数比例生搬硬套来说明警力不足既不全面也不科学,... 中国警力资源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中国警力资源不足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犯罪压力太大,而不是警民比例"太低",警民比例"低"是受认识和计算方法的影响所至,仅用警民人数比例生搬硬套来说明警力不足既不全面也不科学,存在很多理论上的误区和漏洞。除犯罪压力影响外,经费保障不足和资源结构配置不够合理造成警力资源失衡、警察体制机制问题、警察工作倦怠以及警察大量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加剧了警力资源的不足。针对警力资源不足,可采取的相应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将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在科技强警上下功夫,给警力松绑,增加经费的投入,从制度上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环境,从优待警,留住警察人才,以及关心警察、注重解决警察的身心健康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压力 警力资源 “三基”建设 经费保障 工作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刑法基础理论述评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国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8,共12页
改革开放催生了经济刑法并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刑法理论研究领域。梳理40年来经济刑法学研究的渊源流变和学术积累,可以管窥其起步、繁荣和不断深入的演变。在肯定经济刑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需要正视经济刑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催生了经济刑法并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刑法理论研究领域。梳理40年来经济刑法学研究的渊源流变和学术积累,可以管窥其起步、繁荣和不断深入的演变。在肯定经济刑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需要正视经济刑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经济刑法基础理论的学理根基不足,理论尚缺乏学科独立的自信和学界的认同。展望未来,经济刑法应该成为新时代刑法理论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经济刑法研究本身也需要因应时代的变革,处理好消化吸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建构基础意义的经济刑法理论范畴,形成脉络清晰的经济刑法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刑法 经济犯罪 集体法益 刑法基础理论 新时期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的进化
8
作者 张宗亮 李锡海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进化于文明社会。由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进化的状况不同,所以这些社会形态犯罪进化的状况有很大差别。犯罪之所以能不断进化,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于利益冲突的存在和加剧。在新形势... 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进化于文明社会。由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进化的状况不同,所以这些社会形态犯罪进化的状况有很大差别。犯罪之所以能不断进化,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于利益冲突的存在和加剧。在新形势下,伴随着文化的进化,犯罪进化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进化 社会形态 社会矛盾 利益冲突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犯罪上诉审程序探析
9
作者 马贵翔 孔凡洲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9,共9页
共同犯罪上诉审程序设计就其基础而言可参考单人犯罪案件上诉审程序规则,但也有其特殊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操作规则。首先应依有利被告人理念确立平衡刑事责任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部分被告人上诉则全案判决不生效、上诉利益同案被告人共... 共同犯罪上诉审程序设计就其基础而言可参考单人犯罪案件上诉审程序规则,但也有其特殊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操作规则。首先应依有利被告人理念确立平衡刑事责任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部分被告人上诉则全案判决不生效、上诉利益同案被告人共享、对部分被告人抗诉引起的量刑变化不应打破主从犯认定体系以及案件事实认定争议的上诉区别对待等。其次应关注其具体程序操作规则,主要包括不上诉被告人应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合理安排上诉人发言顺序、共同上诉人撤诉和上诉期间防止共同犯罪被告人超期羁押等。此外,共同犯罪上诉审程序未来应当随着上诉审程序正当化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上诉审 基本规则 程序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典:犯罪论体系的根基
10
作者 高永明 马荣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往的犯罪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论体系与刑法学其他重要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研究。犯罪论体系研究应是在照应其与刑法典的关系中进行。犯罪论体系是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论整合,刑法典相关内容是犯罪论体系的实践素材。犯罪论体... 以往的犯罪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论体系与刑法学其他重要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研究。犯罪论体系研究应是在照应其与刑法典的关系中进行。犯罪论体系是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论整合,刑法典相关内容是犯罪论体系的实践素材。犯罪论体系并非完全被动地决定于刑法典,而是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刑法典,且能够集中体现刑法典的基本立场。犯罪论体系是一个将实体性与方法性、实践性与理论性融为一体的犯罪成立体系。犯罪论体系的建构不能无视刑法典的存在及其内容。照应其与刑法典的关系使得犯罪论体系研究也是一种关系型研究。在这种关系型研究中,刑法典构成了犯罪论体系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论体系 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私法化:现实图景与理论空间 被引量:20
11
作者 熊亚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7-182,共16页
大体上,刑法私法化是指在以纯粹公法建构的刑法中引入私法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以实现在刑事法治框架内的犯罪治理多元化。刑法私法化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均有显性体现,其蕴涵了恢复正义、经济效益等价值追求,如此现象的产生既有刑法之内... 大体上,刑法私法化是指在以纯粹公法建构的刑法中引入私法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以实现在刑事法治框架内的犯罪治理多元化。刑法私法化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均有显性体现,其蕴涵了恢复正义、经济效益等价值追求,如此现象的产生既有刑法之内的原因驱动,也有刑法之外的因素使然。尽管刑法私法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刑法理论及其适用范式,但其并未走向真正的对立面。传统刑法理论中犯罪的法益侵害性、消极的责任主义原理以及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均为刑法私法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私法化 犯罪治理 法益侵害 责任主义 刑法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目的的应然选择:新功利刑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荆 谢海燕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02,共6页
刑罚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罚的目的借助于刑罚的三个基本要素——刑的对象、刑种与刑量得以展现;报应刑论无法确定刑种与刑量,目的刑论难以确定刑的对象与刑种,新的功利刑论暗含了刑法的不得已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不... 刑罚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罚的目的借助于刑罚的三个基本要素——刑的对象、刑种与刑量得以展现;报应刑论无法确定刑种与刑量,目的刑论难以确定刑的对象与刑种,新的功利刑论暗含了刑法的不得已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明确了刑的对象,也把握了刑罚适用的标尺,能同时满足刑罚的三个要素,并充分发挥保障人权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的目的 罪刑相适应原则 基本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爬取衍生性数据三方主体的刑事责任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3,共9页
爬虫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衍生性数据保护面临更多刑事风险。一方面,数据种类多元发展导致数据权利主体的权利内容和法律责任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网络爬虫技术作为犯罪工具加剧了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的互相渗透,呈现出“抓取+N”的行... 爬虫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衍生性数据保护面临更多刑事风险。一方面,数据种类多元发展导致数据权利主体的权利内容和法律责任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网络爬虫技术作为犯罪工具加剧了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的互相渗透,呈现出“抓取+N”的行为模式。基于衍生性数据的特殊性及爬虫技术的升级增大了立法对衍生性数据保护的难度,在一般违法性不明确的前提下,现有罪名无法针对衍生性数据犯罪进行解释适用。谦抑性视角下,在完善前置数据保护立法的基础上,应当从爬虫犯罪的具体行为模式入手,分别探究爬取衍生性数据犯罪三方主体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性数据 基础性数据 爬虫犯罪 前置法 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规范之模糊性”探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书文 《公安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4,共5页
刑事立法和刑法学研究存在盲目推崇刑法规范的明确性而忽视甚至完全摒弃刑法规范的模糊性的现象,刑法规范的模糊性的存在有其根源与理由,因而模糊性与明确性同为刑法规范的两个基本属性,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 刑法规范 模糊性 明确性 存在根源 基本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