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exing of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System with Image Understanding Approach
1
作者 李学龙 刘政凯 俞能海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2期63-68,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efficient semantic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for high-level feature indexing of high-dimension image databas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erforms well. The size of the train ...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efficient semantic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for high-level feature indexing of high-dimension image databas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erforms well. The size of the train set and the test set is 7 537 and 5 000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theory, another ground is built with 12,000 image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lasses: city, landscape and person, the total result of the classifications is 88.92%, meanwhile,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image understanding based on semantic image classification and low level features. The groundtruth for the experiments is built with the images from Corel database, photos and some famous face datab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Image classification Image index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Near Tolerance Rough Set Approach
2
作者 RAMANNA Sheela PETERS James F WU Wei-zhi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The problem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is how to detect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in the content of digital images useful in image retrieval,i.e.,to what extent is the content of a query image similar to content of other... The problem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is how to detect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in the content of digital images useful in image retrieval,i.e.,to what extent is the content of a query image similar to content of other images.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results from the detection of subsets that are rough sets contained in covers of digital images determined by perceptual tolerance relations(PTRs).Such relations are defin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perceptual representative spaces that hearken back to work by J.H.Poincare on representative spaces as models of physical continua.Classes determined by a PTR provide content useful in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CBIR).In addition,tolerance classes provide a means of determining when subsets of image covers are tolerance rough sets(TRSs).It is the nearness of TRSs present in image tolerance spaces that provid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CBIR,especially in cases such as satellite images or aircraft identification where there are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pairs of digital images,making it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such images.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articl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arness of tolerance rough sets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measuring digital image similarities and,as a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uccessfully carrying out CB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Near sets PERCEPTION Rough sets Tolerance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含量对Stellite21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骆芳 胡金昕 宣丹枫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1-230,共10页
目的提高三偏心蝶阀硬密封面Stellite21钴基合金堆焊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方法使用行星角磨机充分混合Stellite21粉末和钼(Mo)粉,并采用等离子弧堆焊技术在WCB铸钢上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Mo(5.5%、7.5%、10%、12.5%、15%)的堆焊层,使用光... 目的提高三偏心蝶阀硬密封面Stellite21钴基合金堆焊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方法使用行星角磨机充分混合Stellite21粉末和钼(Mo)粉,并采用等离子弧堆焊技术在WCB铸钢上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Mo(5.5%、7.5%、10%、12.5%、15%)的堆焊层,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堆焊层的金相组织、成分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维氏硬度测试、摩擦磨损、电化学腐蚀试验和浸泡腐蚀试验,探究不同Mo含量对堆焊层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随着Mo含量的增加,堆焊层中柱状晶的持续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更多短小的枝晶和等轴晶;Mo_(2)C相集中在晶界处,Co_(7)Mo_(6)和Co_(3)Mo相的含量增加,而Cr_(23)C_(6)型碳化物相的含量相对减少;堆焊层的硬度随着M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Mo质量分数达到15%时,显微硬度达到最高值398HV,与含5.5%Mo的堆焊层相比,硬度提高了约19.5%;当Mo质量分数为10%时,堆焊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低,分别降低了约17.2%和79.1%,且堆焊层也表现出高腐蚀电位和低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999 V和1.552×10^(-5) A/cm^(2),浸泡腐蚀完后的失重系数K降至最低,K值为1.54%。结论加入4.5%Mo粉,使Stellite21钴基合金的Mo含量达到10%(质量分数),能有效提升密封面堆焊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延长三偏心蝶阀的工作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心蝶阀 等离子弧堆焊 Stellite21钴基合金 Mo含量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基地聚物胶砂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牛海成 黄明晖 +2 位作者 王兴国 李雨萱 秦子恒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6,共7页
目的为探究固废赤泥的建筑资源化应用价值,开展赤泥基地聚物胶砂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以赤泥为主要原材料,制备赤泥基地聚物胶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矿渣掺量(20%,30%,40%,50%)、硅酸钠溶液质量浓度(60%,50%,40%,30%)、石灰掺量(... 目的为探究固废赤泥的建筑资源化应用价值,开展赤泥基地聚物胶砂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以赤泥为主要原材料,制备赤泥基地聚物胶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矿渣掺量(20%,30%,40%,50%)、硅酸钠溶液质量浓度(60%,50%,40%,30%)、石灰掺量(0%,5%,10%,15%)和石膏掺量(0%,5%,10%,15%)对赤泥基地聚物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赤泥基地聚物胶砂聚合反应过程和合成机理。结果硅酸钠溶液质量浓度是影响地聚物胶砂力学性能的最关键因素,次关键因素为矿渣掺量,石灰何石膏掺量对赤泥基地聚物胶砂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赤泥基地聚物胶砂最优配比为硅酸钠溶液质量浓度30%、矿渣掺量40%、石灰掺量5%、石膏掺量0%;随着硅酸钠溶液质量浓度降低,赤泥基地聚物胶砂3,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升高,但浓度低于30%后强度下降;赤泥基地聚物胶砂3,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着矿渣掺量提高而升高,当矿渣掺量超过50%后,3 d抗压强度持续升高,3 d抗折强度和28 d抗压强度降低。结论在硅酸钠溶液和石灰作用下,赤泥和矿渣中的矿物发生解聚反应,生成钙、硅、铝等活性成分。在地质聚合反应与水化过程中,产生类沸石地聚物骨架与水化硅铝酸钙凝胶混合结构,这是赤泥基地聚物胶砂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基地聚物胶砂 矿渣掺量 硅酸钠溶液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合金车削刀具表/界面磨损研究
5
作者 胡亚辉 胡川川 +2 位作者 朱玉莹 刘天尧 刘婕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5,共5页
锆基合金属于高韧性、高强度且具有极高的温度敏感性的难加工材料,在车削时更易受车削温度的影响,使得刀具磨损加剧,降低刀具使用寿命。搭建车削实验平台,探究锆基合金刀具磨损机理,并对刀具表/界面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不同切削参数... 锆基合金属于高韧性、高强度且具有极高的温度敏感性的难加工材料,在车削时更易受车削温度的影响,使得刀具磨损加剧,降低刀具使用寿命。搭建车削实验平台,探究锆基合金刀具磨损机理,并对刀具表/界面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不同切削参数对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切削参数会使工件与刀具基体之间的摩擦加剧,刀具磨损更严重;前刀面磨损机理主要为黏结磨损和扩散磨损,其次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后刀面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其次为黏结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基合金 切削参数 刀具磨损 合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大语言模型的情报智库政策内容问答服务研究——以粮食安全政策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彦辉 张海涛 +1 位作者 周红磊 庞宇飞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0,共12页
2025年初,我国发布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促进了普惠化AI时代的到来,如何将智能技术有效融入情报智库以提升其服务响应能力,并基于特定领域数据进行服务场景的验证,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衔接,已成为情报智库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025年初,我国发布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促进了普惠化AI时代的到来,如何将智能技术有效融入情报智库以提升其服务响应能力,并基于特定领域数据进行服务场景的验证,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衔接,已成为情报智库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聚焦于以大语言模型赋能情报智库政策内容问答服务,首先分析了情报智库的政策内容问答服务任务,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该场景下的可行性;其次设计了融合大语言模型的情报智库粮食安全政策内容问答服务方案;最后以粮食安全政策文本为核心数据源,对方案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从政策文本提取要素与要素关系构建数据集,采用LoRA方法微调DeepSeek模型,将其接入LangChain框架,同时挂载本地知识库,形成完整的服务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专业性,为情报智库在特定领域实现政策内容问答的场景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粮食安全 政策内容问答 情报智库服务 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激光熔覆Fe基非晶涂层裂纹及组织分析
7
作者 俞伟元 景瑞 +3 位作者 董鹏飞 吴保磊 李扬 强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139,共6页
为了减小激光喷涂熔覆层中的裂纹率,采用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增大激光功率的条件下大幅增大激光扫描速度,制备了Fe基非晶熔覆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以及配置能谱仪(EDS)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熔覆层的形貌和不同区域物相;... 为了减小激光喷涂熔覆层中的裂纹率,采用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增大激光功率的条件下大幅增大激光扫描速度,制备了Fe基非晶熔覆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以及配置能谱仪(EDS)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熔覆层的形貌和不同区域物相;用Jade软件计算了熔覆层的相对非晶含量;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熔覆层的温度场和热应力。研究发现,高速激光熔覆得到的Fe基熔覆层晶粒尺寸、非晶相含量和裂纹率分别随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升高和减小。与常规扫描速度得到的熔覆层相比,不同扫描速度下的高速激光熔覆层非晶相含量均较低。模拟结果证明,通过增大激光扫描速度可以减小熔覆层中的热输入,从而减小其热应力,降低熔覆层的开裂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非晶涂层 激光熔覆 裂纹率 非晶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格上基于身份的可截取签名方案
8
作者 王庆楠 王克 +3 位作者 陈辉焱 辛红彩 姚云飞 王宇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可截取签名允许签名人根据需要,在不与原始签名人交互的情况下删除已签名中的敏感数据块,并为截取后的数据计算一个公开并且可验证的签名.目前大多数可截取签名方案都是基于传统数论的困难假设构造的,鉴于量子计算机可能构成的威胁,构... 可截取签名允许签名人根据需要,在不与原始签名人交互的情况下删除已签名中的敏感数据块,并为截取后的数据计算一个公开并且可验证的签名.目前大多数可截取签名方案都是基于传统数论的困难假设构造的,鉴于量子计算机可能构成的威胁,构造能够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可截取签名方案尤为重要.因此基于格的Ring-SIS(ring short integer solution)问题,提出一种理想格上基于身份的可截取签名方案,证明了该方案在选择身份和消息攻击下存在不可伪造性和隐私性.理论分析和效率分析表明,相较于同类方案,该方案在功能性上同时具备身份认证、隐私性和抗量子攻击等多种功能,用户公钥尺寸更短、安全性更高、算法耗时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格 Ring-SIS 隐私保护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 可截取签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提取签名的果蔬区块链追溯数据保护与共享方法
9
作者 孙传恒 刘庆博 +2 位作者 陈枫 邢斌 罗娜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5,77,共10页
区块链追溯在保障农产品安全、协调各环节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果蔬区块链追溯中隐私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提取签名的隐私数据可信共享方法。首先,分析果蔬供应链各环节数据设计溯源数据分类方式。其次... 区块链追溯在保障农产品安全、协调各环节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果蔬区块链追溯中隐私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提取签名的隐私数据可信共享方法。首先,分析果蔬供应链各环节数据设计溯源数据分类方式。其次,将内容提取签名(CES)与基于密文策略属性加密(CP-ABE)技术相结合,利用CES技术隐藏追溯信息中的敏感数据,实现追溯数据灵活、安全的共享,通过CP-ABE技术对不同角色实施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和隐私保护。基于以太坊搭建区块链进行仿真实验,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在扩散性测试中密文平均变化率为90.2%,相关性实验中密文平均变化率达到75.7%,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能。当明文子消息数量分别为10、20条时,平均验证时间为0.102、0.159 ms,相较于传统方案提升80.1%、84.3%。验证时间不随子消息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长。在存储效率方面,子消息数量为5、10条时所需存储空间分别减少70.6%、85.3%。本方法在保障果蔬供应链数据隐私的同时,实现了高效可信的数据共享机制,为提升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溯源 数据共享 属性基加密 内容提取签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含量对镍基合金熔覆层高温腐蚀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波 王智春 +3 位作者 张瑜彤 李悦 韩哲文 张鹏鲲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本文研究了Mo含量分别为0wt.%、5wt.%、10wt.%的3种Ni-22Cr-xMo镍基合金熔覆层的高温腐蚀行为,探讨其用于生物质电厂受热面管高温腐蚀防护的理论可行性。以KCl和NaCl混合盐为腐蚀介质模拟生物质电厂焚烧环境,测量了在650℃、168 h后3种... 本文研究了Mo含量分别为0wt.%、5wt.%、10wt.%的3种Ni-22Cr-xMo镍基合金熔覆层的高温腐蚀行为,探讨其用于生物质电厂受热面管高温腐蚀防护的理论可行性。以KCl和NaCl混合盐为腐蚀介质模拟生物质电厂焚烧环境,测量了在650℃、168 h后3种熔覆层试样的高温腐蚀累积失重量,利用SEM、EDS、XRD分别对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无Mo熔覆层的氧化皮最厚,且与熔覆层之间存在较大的裂隙;添加Mo元素后,氧化皮与熔覆层之间未见明显裂隙,氧化皮厚度减小,表面Cr元素的质量分数有所提高,内部出现了明显的贫铬区,且贫铬区富集了大量的Mo,阻止了腐蚀的进一步内侵。但Mo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添加10wt.%Mo时,Mo元素在熔覆层内部分布的连续性比添加5wt.%Mo时相对较差,不利于阻止腐蚀向内部延伸;添加10wt.%Mo熔覆层的氧化皮比无Mo熔覆层更薄,但累积失重量却更大,说明添加过多的Mo会生成大量的挥发性产物,反而降低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添加5wt.%Mo元素的Ni-22Cr-xMo镍基合金熔覆层氧化皮与熔覆层之间结合性良好,表现出较高的耐高温腐蚀特性,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镍基合金 高温腐蚀 Mo含量 生物质焚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逻辑:世界模型与场景学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智 孙蔷蔷 王玉国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4,共10页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人才需求模式等,对以知识传递为核心、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课程逻辑构成根本性挑战,推动教育目的从“为生产”走向“为生活”。教育的本质是对大脑智能的开发,而人类智能的基石在于构建“世界模型...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人才需求模式等,对以知识传递为核心、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课程逻辑构成根本性挑战,推动教育目的从“为生产”走向“为生活”。教育的本质是对大脑智能的开发,而人类智能的基石在于构建“世界模型”,课程的根本逻辑应转向支持学习者建构一体化、个性化和迭代化的内在“世界模型”。为此,课程内容需实现从“条块分割”到“整体关联”、从“外部复制”到“内部映射”、从“静态传递”到“动态演化”的三重转变。“场景学习”是建构“世界模型”的最佳路径,以往教育因规模化人才培养需求而过度依赖语言文字系统,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为回归真实有效的场景学习提供可能,也为未来课程形态变革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世界模型 课程内容 课程形式 场景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含量对钴基复合涂层组织与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丹 郭计山 +3 位作者 熊大辉 王爱华 张家鹏 何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不同含量的TiC增强钴基复合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熔覆层进行了硬度及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TiC含量得到的钴基复合涂层表面成型均较平整。TiC增强钴基复合涂层...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不同含量的TiC增强钴基复合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熔覆层进行了硬度及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TiC含量得到的钴基复合涂层表面成型均较平整。TiC增强钴基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主要呈现为较规则的枝晶组织及大小各异、形状不规则的第二相TiC颗粒。随着TiC质量分数的提高,熔覆层截面的第二相数量不断增加,当TiC质量分数为40wt%时,整个涂层几乎被第二相颗粒所均布占满,熔覆层开裂倾向加大。当TiC质量分数不大于20wt%时,硬度稍低,平均硬度范围介于510~570 HV;当TiC质量分数为30wt%时,硬度提升至650~700 HV;当TiC质量分数为40wt%时,硬度最高可提升至840 HV。熔覆层的耐磨性随着TiC质量分数的提高而提升,但当TiC质量分数为40wt%时,耐磨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含量 钴基合金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余海龙 白文鼎 +2 位作者 刘梅芳 胡力群 暴英波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3-2352,共10页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基层最常用的材料,玄武岩纤维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中粒径4.75 mm以下细集料含量较多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水泥稳定细集料抗压强度、抗...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基层最常用的材料,玄武岩纤维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中粒径4.75 mm以下细集料含量较多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水泥稳定细集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整体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的纤维在1.2‰(质量分数)的掺量下可使水泥稳定细集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达到最高,水泥稳定细集料1.2‰的纤维掺量换算为水泥稳定碎石整体的纤维掺量为0.48‰;将不同长度纤维按0.48‰掺量掺入水泥稳定碎石后发现,掺入12 mm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表现出更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采用12 mm玄武岩纤维,在0.48‰的掺量下,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7 d劈裂强度和14 d弯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3.4%、34.2%和34.1%,此外,玄武岩纤维能够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其中14 d时的降低幅度达到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水泥稳定碎石 悬浮密实结构 抗压强度 纤维掺量 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
14
作者 陈文聪 邓皓源 +4 位作者 石情文 张子怡 孙一 罗国强 沈强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9-600,共12页
为研究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包覆量为2%~14%的Al@PVDF复合粉体。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定容燃烧及同步点火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铝粉的热反应性和相应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及... 为研究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包覆量为2%~14%的Al@PVDF复合粉体。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定容燃烧及同步点火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铝粉的热反应性和相应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PVDF包覆结构能显著提高铝粉的热反应性,PVDF包覆量为6%时,铝粉的热增重和放热焓达最大值78.96%和16.14 k J·g^(-1)。随PVDF含量的增加,固体推进剂的释能量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包覆量为10%时,固体推进剂最大放热量为6026 J·g^(-1)、增压值为4.45 MPa;铝氧反应的点火延迟由53 ms降低至12 ms;燃速压力指数由0.43降至0.36再降至0.26的三阶段演变。冷凝燃烧产物(CCPs)阐明了PVDF含量对燃烧性能的阶段性作用机制:低包覆量(2%~4%)时,热解产物抑制铝熔融团聚;中包覆量(6%~8%)时,能加速颗粒破碎点火,还会诱发二次团聚;高包覆量(10%~14%)时,过量热解产物会促进团聚体在气相区的二次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固体推进剂 铝粉 PVDF含量 包覆 燃烧性能 团聚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阿拉伯语精读教材文化内容分析及课程思政教学启示
15
作者 王晓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外语教材是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据和载体,系统梳理教材文化内容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的前提。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检验法,从文化主题、文化层级和国别属性三个层面分析高校阿拉伯语精读教材文化内容呈现特征,由此讨论基... 外语教材是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据和载体,系统梳理教材文化内容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的前提。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检验法,从文化主题、文化层级和国别属性三个层面分析高校阿拉伯语精读教材文化内容呈现特征,由此讨论基于现有教材开展阿语精读课程思政的可行性。通过教学举例,就如何使用现有教材挖掘思政素材,更好实现外语课程思政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语精读教材 文化内容 外语课程思政 教学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水率无序黄土填方地基注水增湿试验研究
16
作者 司俊泽 孙茉 +3 位作者 许健 张鉴 杨少飞 于永堂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I0002,共11页
为探究低含水率无序黄土填方地基的有效增湿方法,在兰州新区某建设工程填方区分别开展了三种不同注水方案的现场注水增湿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三种不同试验方法的增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注水方式增湿最大影响深度均未达到拟增湿深度... 为探究低含水率无序黄土填方地基的有效增湿方法,在兰州新区某建设工程填方区分别开展了三种不同注水方案的现场注水增湿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三种不同试验方法的增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注水方式增湿最大影响深度均未达到拟增湿深度,其主要原因是无序填方内部结构松散、孔隙发育,注水后水分沿优势渗流通道迁移;采用三种孔深条件(孔深6 m、13 m及21 m)进行地基注水增湿后,土层含水率的分布最为均匀,增湿效果最优;采用该方法所需的单位面积注水量最少,仅为1.61 m^(3)/m^(2),较其他两种注水方式分别减少了62%和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水率 黄土填方地基 注水增湿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法在生物炭基有机肥料氮、磷、钾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17
作者 崔鑫 杨旭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了提升生物炭基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元素测定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通过对比评估两种主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NY/T 3618—2020《生物炭基有机肥料》标准采用的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以及微波消解技术。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微波消解过程中... 为了提升生物炭基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元素测定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通过对比评估两种主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NY/T 3618—2020《生物炭基有机肥料》标准采用的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以及微波消解技术。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微波消解过程中的酸体系配比进行了精细优化,得到生物炭基有机肥样品最佳消煮酸系配比为:5 mL硫酸+1 mL高氯酸+2.5 mL氢氟酸,进而研发出一种适合于生物炭及其衍生制品中氮、磷、钾元素测定的微波消解新方法。对比标准方法的验证结果显示,对于生物炭基有机肥料样本,微波消解法测得的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0.04%~0.37%,低于标准方法,其消解效率较高,检测结果的重现性更佳,测定时间上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有机肥 响应面试验 微波消煮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AR方法的低纬度单星电离层模型构建及精度分析
18
作者 钱兢业 叶世榕 +3 位作者 上官灏院 曾旭平 马鑫程 李斐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针对全球电离层模型(GIM)在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暴期间,表现出较大的误差,无法满足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RTK)对于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信息的需求,而高精度的外部电离层延迟信息是实现模糊度快速固定的关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非... 针对全球电离层模型(GIM)在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暴期间,表现出较大的误差,无法满足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RTK)对于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信息的需求,而高精度的外部电离层延迟信息是实现模糊度快速固定的关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解算(PPP-AR)方法的单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通过对广东省低纬度区域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全面评估其在不同地磁活动水平、太阳活动水平及站间距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尽管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对模型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即使在高太阳活动水平或地磁活跃的条件下,各卫星系统的模型精度依然能够保持在0.5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以内;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站间距对电离层模型的精度有显著影响;平均站间距为100 km时,电离层模型的RMSE值显著低于平均站间距为300 km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电离层模型能显著缩短用户端坐标的收敛时间。该成果可为低纬度区域PPP-RTK服务的设计和电离层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非差非组合(UDUC)模式 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解算(PPP-AR) 低纬度电离层模型 电离层斜路径总电子含量(STEC) 单星电离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氢基还原铁矿的在线气体检测系统设计及试验验证
19
作者 佟帅 洪陆阔 +3 位作者 艾立群 陈建松 周美洁 孙伶艳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5,共7页
“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氢基还原铁矿是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本文联合应用维萨拉(Vaisal)温湿度计和红外煤气分析仪,设计并验证一套适用于高温氢基还原铁矿的气体在线检测系统,满足高H_(2)O含量检测要求。在还原温度为1173~137... “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氢基还原铁矿是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本文联合应用维萨拉(Vaisal)温湿度计和红外煤气分析仪,设计并验证一套适用于高温氢基还原铁矿的气体在线检测系统,满足高H_(2)O含量检测要求。在还原温度为1173~1373 K、还原气氛为60%CO+40%H_(2)和还原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后,该系统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响应性和灵敏度;随着还原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气体在线检测系统的整体误差逐步减小,系统核算的失重与断点称重实测结果差值为0.01~0.11 g,在测量误差范围之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基于所设计的气体在线检测系统,可为实验室高温下氢基还原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氢基还原 高H_(2)O含量 气体在线检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高精度电离层延迟模型构建方法
20
作者 蔡泓威 江俊飞 +1 位作者 李妍 叶世榕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6,共10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是支撑无人机智能巡检的关键技术,但广东省处于低纬度地区,电离层活动频繁且强烈,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现有全球电离层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s,GIM)在该...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是支撑无人机智能巡检的关键技术,但广东省处于低纬度地区,电离层活动频繁且强烈,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现有全球电离层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s,GIM)在该区域的校正精度不足,经常导致无人机在巡检时出现较大的定位偏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单星电离层模型(satellite-based ionospheric model,SIM)的电离层延迟校正方法。首先采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技术,从GNSS双频观测数据中精确提取电离层的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根据此数据,为每颗卫星独立建立低阶多项式模型,实现电离层TEC的精准校正,并有效规避了传统方法中使用的映射函数带来的误差,并利用广东电网多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CORS)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IM显著提升了电离层延迟的校正精度,特别是在电离层活动剧烈的时段及区域表现出色。在中等太阳活动水平下,SIM的校正精度表现稳定,日均偏差为0.1463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unit,TECU),即0.1463×10^(16)电子/m^(2),标准偏差(STD)为0.9192×10^(16)电子/m^(2),显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远高于GIM的精度。模型在冬季与夏季表现出相似的优异性能,证实了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稳定性,为低纬度地区高精度GNSS定位及电离层延迟改正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电离层延迟校正 单星电离层模型 总电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